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doc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doc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doc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doc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

1、目的

保护员工远离工作场所中的生物力学压力,减少和控制由于工作场所引起的职业肌骨和累积

损伤疾病;减少和控制可能引起的与此类疾病有关的赔偿费用。

2、范围

公司所有可能引起人体工程学相关的累积损伤和职业疾病的操作都必须按照本规程进行人

体工程学评估,寻找解决办法来减轻和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 , 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

3、职责

3.1 行政部

负责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人体工程学程序。协调人体工程学程序,负责召开会议,指导各部门

正确识别各类潜在危险,与小组中的成员联系并将小组活动和进展告知管理层。

保证所有办公家具和设备的标准符合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或对该类采购提出建议。

3.2 部门经理和主管

负责识别工作场所中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并将其报告给人体工程学小组、并负责保证工作站,

任务,设备和工具管理良好並且按照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操作。

3.3 工程人员

负责使用已知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工作站操作和工艺的设计。保证新工具和新设备符合该原则。建议并完成对现存危害的改进工作和评估。

3.4 员工

按照相关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报告相关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参加必要的培训。

4、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员工和他 / 她的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站,

设备,工艺和活动的设计,从而优化人,人使用的工具和他们作用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

学科 , 或称人机工程

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导致员工生物力学压力的工作状况。例如提升,降低,推,拉或负重。危险因素还包括尴尬姿势,过度用力,手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地面湿滑,拥挤,照明不足,过热,过冷或湿度太大等工作环境等。

人体工程学疾病:员工在长期处于存在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的环境下工作而造成的疾病,包

括背部、肩部、颈部受伤,腕关综合症,累积损伤紊乱, DeQuervain's 症 Raynaud's 综合症、腱炎、腱鞘滑膜炎,扳机指等。

工程控制:控制上述危害的物理方法。例如:机器设备的设计和重新设计(如:机械防护)

工作环境的改造(如:通风,照明)或改变日常操作程序等。

5、危害识别和工作分析

依据控制程序 EHS00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辨识识别活动内容。

5.1 工作应考虑识别:人体搬运(推、拉、提升、降低、搬运),静力负重;尴尬姿势和拥挤区域,手部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等。

5.2 识别操作的方法。

5.2.1受伤和疾病报告的记录和趋势分析。

5.2.2人体工程学工作评。

6、工程控制

6.1 应设计和选择提供良好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工作区域,工作环境,机械设备防护,工艺,

工作任务和工具。

6.2 人体工程学检查表可以保证提供良好的人体工程学设计:

6.2.1工作环境

6.2.2提升和降低工作

6.2.3推拉工作

6.2.4搬运工作

6.2.5手/手腕工作

6.2.6手工工具的选择

7、工作习惯控制

7.1 当工程控制不可行时使用工作习惯控制尤为重要。

7.2 工作习惯控制包括:

7.2.1按照规程正确使用物料搬运设备和手工工具

7.2.2避免在提升,降低,推,拉或搬运物体时过度伸展和弯曲躯体

7.2.3当搬运重物超过标准时(成年男子25 公斤,成年女子 20 公斤)二人搬运

7.2.4工作之余做适当的伸展运动以缓解压力

8、个人防护

8.1 防护服,包括手套和防滑鞋

8.2 如行政部推荐,可使用护腕

9、管理控制

9.1 管理人员可以用管理控制来减少暴露在人体工程学压力下的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

9.2 管理控制包括:

9.2.1 工作合适程度应保证员工能力和工作要求之间的“适合”和“平衡”。如果工作超过员工的现有体力,那么应考虑管理控制、工程控制的其它干预。

9.2.2新员工或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该进行工作强化训练。

9.2.3电动工具和设备应该实施工程预防性维修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况。

9.2.4应按照员工身高调节工作站和桌/ 凳。

9.2.5有效的内务管理,较少湿滑地面,碎片等危险。

9.2.6适当的休息时间。

9.2.7使用不同肌肉和筋腱的工作之间的轮换。

10、其它

10.1 员工应参加累积损伤的意识培训,其症状,如何报告,人体工程学危害因素和基本措施的培训

10.2 各部门应将人体工程学方面的抱怨进行调查并报告给负责部门,由负责部门做进一步的评估

10.3 行政部应做好人体工程学评估的记录和改进的记录

10.3 员工应将日常看病时可能是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引起的疾病或者不适报告行政部。

11、相关文件

7.相关表单

人机工程学检查点

附录 A

人机工程学检查点

物料搬运

B.1 传输 / 运输线路清晰并有标记。

B.2 保持走廊及过道宽敞,足以双向通行。

B.3 运输线路表面平整、不滑、无阻碍。

B.4 在工作场所提供 5~8%的小斜度坡道,不使用小楼梯,亦无陡坡。

B.5 改进工作场所的平面规划,尽可能减少材料移动。

B.6 搬运或移动材料时使用手推车、手动装卸车和其它有轮子的装置或滚子。B.7 使用流动货架,避免不必要的装卸货。

B.8 在工作场所附近使用多层货架,尽量减少人工搬运材料。

B.9 使用机械装置提升、降低和移动重物。

B.10 使用传送带、起重机和其它机械搬运工具,减少人工搬运材料。

B.11 勿直接拿重物,而需将其拆分放进小包、小箱或小货盘中。

B.12 所有的包和箱子都备有手柄、抓手或稳固的握持点。

B.13 人工移动材料时,消除或尽量减少坡道。

B.14 采用推拉方式将材料水平放入或取出,不要垂直提高或放低。

B.15 在搬运材料时,排除那些需要弯腰或扭转身体的任务。

B.16 拿起材料时需将其靠近身体。

B.17 在身体前方慢慢将材料提高或放低,不要扭转或深弯腰。

B.18 在负重行走较长距离时,要将物体在肩膀上放平,保持平衡并减少用力。

B.19 重物提升工作和较轻的体力活相结合,避免受伤和疲劳,并提高效率。

B.20 提供方便使用的废物箱。

B.21 标明逃生路线,并清除障碍物。

手动工具

B.22用特制的工具进行重复性的工作。

B.23提供安全电动工具并确保安全装置可使用。

B.24在同一地点进行重复性的操作请使用悬挂工具。

B.25使用材料或机件时采用钳子和夹子来固定。

B.26使用精密工具时提供手工支持。

B.27使工具(除打击工具外)的重量减少到最小。

B.28选择能用最小力量操作的工具。

B.29为手动工具提供有适当厚度、大小、长度和外形的把手以便使用。

B.30为手动工具提供有足够的摩擦力或有防护装置和制动器的把手以防滑动或脱落。

B.31使工具具有良好绝缘性以避免烧伤和触电。

B.32使工具的震动和噪音减少到最小。

B.33为每一件工具提供一个“家” 。(把每一件工具放好)

B.34对手动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B.35在工人使用电动工具之前先培训他们。

B.36为电动工具的操作提供足够的空间和稳定的立足点。

机械安全

B.37 保护控制装置以防止意外起动。

B.38 紧急控制装置清晰可见并且操作者在正常位置获取容易。

B.39 使每一个控制装置能很容易被辨认。

B.40 确保工作者能看见并能舒适地获取所有的控制装置。

B.41 按照操作顺序设计控制装置的位置。

B.42 控制装置运动要有自然预测。

B.43 限制脚踏板的数量,如果要使用的话,使它们易于操作。

B.44 使显示器和信号容易辨认和读取。

B.45 在显示器上用标记或颜色使工人明白他们要干什么。

B.46 清除或盖住所有未用的显示器。

B.47 使用人们能容易明白的标志。

B.48 使卷标和标记容易看见、读取和理解。

B.49 使用工人能容易并正确地理解的警告标志。

B.50 用夹具和固定设备使机器操作稳定、安全及高效。

B.51 购买安全的机器。

B.52 使用喂料和给料装置时手要远离机器的危险部位。

B.53 使用适当的保护装置和屏障以防止与机器运动部位直接接触。

B.54 用联动保护使工人不能接触运行中的机器的危险部位。

B.55 对机器和布线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

B.56 对员工进行培训以确保安全高效的操作。

工作站设计

B.57调整工作高度使它在每一名员工的肘部或稍微在其下方。

B.58确保小个子员工能以正常/ 自然的姿势获取材料和控制装置。

B.59确保大个子员工有足够的空间以自如地活动脚和身体。

B.60把常用的材料、工具和控制器放在易于拿取的地方。

B.61给每一个工作站提供一个稳定的多功能作业面。

B.62 为进行精密或详细检查工作的员工提供坐的工作场所;为需要身体活动和体力消耗大的工人提供站立的工作场所。

B.63 员工进行靠近身体或在身体前的工作时,确保员工能自然平衡地站立,并能由双脚承载体重。

B.64 尽可能使工人在工作中能坐立自如。

B.65 为站立工作的同工提供椅子或凳子让他们能不时坐坐。

B.66 为坐的工作者提供好的、有靠背、可调整的椅子。

B.67 为在大小物体之间工作的员工提供可调整的作业面。

B.68 使用有键盘和显示器的、员工能调整的工作站,例如视频显示器。

B.69 为使用视频显示器的员工提供定期的视力检查和适当的眼镜。

B.70 为使用视频显示器的员工提供最新的培训。

B.71 让员工参与自己工作站的改进设计。

照明

B.72 尽量使用日光照明。

B.73 如需更多的光,在墙壁和天花板上使用明亮的颜色。

B.74 在可能有人在的走廊、楼梯、斜坡梯和其它区域安装照明。

B.75 采用均匀的照明以减少工作区域亮度方面的变化。

B.76 为工人提供充足的照明使他们能随时高效、舒适的工作。

B.77 为精确操作或检查工作提供局部照明。

B.78 重新放置光源或安装灯罩以消除直接的刺眼的光。

B.79 从员工的视野范围内清除发亮的表面以消除间接的刺眼的光。

B.80 为需要持续密切注意的工作选择适宜的视觉背景。

B.81 清洁窗户并保持光源。

建筑物

B.82 保护员工免于过度的热。

B.83 保护工作区免于外部过度的冷和热。

B.84隔离或隔绝冷和热的来源。

B.85安装能保证工作安全、高效的局部排风系统。

B.86如需改善室内气候,请加强空气的自然流通。

B.87改善和维持通风系统以保证工作区的空气质量。

危险物质和危险介质的控制

B.88隔离或盖住嘈杂的机器或机器部件。

B.89对工具和机器进行定期维护以降低噪音。

B.90确保噪音不妨碍沟通、安全及工作。

B.91减少震动对员工的影响以改善安全、健康及工作效率。

B.92选择防止触电和隔热好的手电筒。

B.93确保设备和照明的线路安全。

B.94保护员工免于化学危险以便他们能安全而有效进行工作。

福利设施

B.95提供并保持良好的更换、清洗和卫生设施以确保良好的卫生及整洁。

B.96提供良好的饮水设备、进食区及休息室以确保良好的表现和安宁。

B.97提高员工的福利服务水平、改善福利设施。

B.98为员工提供会议室和培训课室。

B.99清楚标明需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区域。

提供充分的个人防护用品。

B.100当不能用其它方法消除风险时,选择合适并容易保养的个人防护用品。

B.101提供正确的说明、适应性试验和培训以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B.102确保每个人在需要的地方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B.103保证员工能接受个人防护用品。

B.104为个人防护用品的定期清洁和保养提供支持。

B.105为个人防护用品提供适宜的贮存。

B.106划清日常清洁和管理工作的责任。

工作组织

B.107让员工参与制定日常工作计划。

B.108就改善工作时间的安排咨询员工。

B.109 通过员工小组 / 班组解决工作问题。

B.110在产品需要改变、为了更安全、容易和高效的工作而实施改进措施时,咨询员工。

B.111 奖励为提高生产力和改进工作场所提供帮助的员工。

B.112 经常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成果。

B.113 通过培训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并提供相应的方法以改进他们的工作。

B.114 在工作场所提供便利的交流和互助的机会。

B.115 为员工提供学习新技能机会。

B.116 建立能集体完成工作并对工作结果负责的工作小组。

B.117 改进困难及令人厌恶的工作以最终提高生产力。

B.118 把工作结合起来使工作更有趣更多样。

B.119 在不同的工作站之间建立中间产品的仓库(缓冲库存)。

B.120 把观察显示器的工作和其它工作结合起来以提高生产力和减少疲劳。

B.121 为持续观察显示器工作提供短暂和频繁的休息。

B.122 分配工作时要考虑员工的技术和及其优势。

B.123 为残疾员工改装设备和装备使他们能安全高效地工作。

B.124 充分关注孕妇的安全和健康。

B.125 采取措施确保年纪较大的员工能安全高效的工作。

B.126 建立紧急预案保证正确的紧急操作、容易取得设备和撤退迅速。

学习本企业及其它企业的好例子,共享改善工作区的方法。

附录 B

工作台人机工程学规定

C.1 工作台面高度:从58~74 厘米范围可调。

C.2 工作台面宽度:至少73 厘米宽,应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并配有可调的键盘和鼠标。

C.3 视线距离: 41~ 74 厘米。

C.4 工作台面厚度: 2.5 厘米。

C.5与屏幕相比,眼睛的视线范围:显示屏幕最高的活动线不应该高于用户的正常视线。

C.6 视角:视角介于正前方视线和屏幕最高活动线之间,这代表视线的正常方向。如果测

量,该角度大约为 15~30 度,最高活动线是经常使用的显示屏的第一条视线,不是状态柱

或指令线。

C.7 腿部空间宽度:最小51 厘米。

C.8 腿部空间深度:最小38 厘米膝盖水平, 60 厘米脚趾水平。

C.9 腿部空间高度:最小66.5 厘米。

C.10 座位高度: 40~58 厘米可调范围。

C.11 座位面板的尺寸: 33~43 厘米深度,最小 45.5 厘米宽度,前倾。

C.12 座位坡度:向前或向后坡度在0~ 10 度可调范围。

C.13 靠背规格: 38~51 厘米高; 33 厘米宽。

C.14 靠背高度:高于座位8~15 厘米。

C.15 靠背斜度: 15 度可调角度 ( 大约至垂直两侧的角度为7.5 度) 。

C.16 靠背与座位之间的角度:90~105 度之间。

C.17 座位与小腿之间的角度:60~100 度。

C.18 上臂和前臂至键盘的角度:大于70 度,小于 135 度。手和上臂应该位于同一个平面。

C.19 键盘、鼠标或其它点击装置:点击装置应该与键盘位于同一高度。当操作员的手放在

该装置上时,手、腕和前臂应该合理地伸直,肘关节应该靠近身体。敲击键盘和使用鼠标等

重复性动作易造成重复性肌肉紧张症,应安排中间休息和放松手部。

C.20 显示屏:应清晰可读,没有明显的闪烁;亮度和对比度可进行必要的控制,应直接面

对显示屏和键盘,尽可能避免扭动身体。

C.21电话:使用电话不要夹在脖子与肩之间。

BMTC-EI-WI-012人体工程学改善程序

1.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员工的工作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从而进一步维护本公司员 工的合法权利,特制订本改善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3.职责:由人事部具体执行和落实工作。 4.内容和改善方案 4.1原则 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为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科学的方法;强调工作时在以人健康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 4.2内容 4.2.1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 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4.2.2肺部高度: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 4.2.3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4.2.4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 4.2.5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 范围。他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 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他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是很有用的。 4.2.6种族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特质的不同, 人体尺寸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4.2.7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 比。 4.2.8正态分布: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他们分布在范 围的两端。 4.2.9身高: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4.2.10正常坐高: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4.2.11眼高(站立):是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 4.2.12眼高:是指人的内眼角到座椅表面的垂直距离。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文件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 1、目的 保护员工远离工作场所中的生物力学压力,减少和控制由于工作场所引起的职业肌骨和累 积损伤疾病;减少和控制可能引起的与此类疾病有关的赔偿费用。 2、范围 公司所有可能引起人体工程学相关的累积损伤和职业疾病的操作都必须按照本规程进行人 体工程学评估,寻找解决办法来减轻和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 3、职责 3.1行政部 负责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人体工程学程序。协调人体工程学程序,负责召开会议,指导各部 门正确识别各类潜在危险,与小组中的成员联系并将小组活动和进展告知管理层。 保证所有办公家具和设备的标准符合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或对该类采购提出建议。 3.2部门经理和主管 负责识别工作场所中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并将其报告给人体工程学小组、并负责保证工作站,任务,设备和工具管理良好並且按照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操作。 3.3工程人员 负责使用已知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工作站操作和工艺的设计。保证新工具和新设备符合该原则。建议并完成对现存危害的改进工作和评估。

3.4员工 按照相关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报告相关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参加必要的培训。 4、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员工和他/她的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站,设备,工艺和活动的设计,从而优化人,人使用的工具和他们作用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或称人机工程 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导致员工生物力学压力的工作状况。例如提升,降低,推,拉或负重。危险因素还包括尴尬姿势,过度用力,手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地面湿滑,拥挤,照明不足,过热,过冷或湿度太大等工作环境等。 人体工程学疾病:员工在长期处于存在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的环境下工作而造成的疾病,包括背部、肩部、颈部受伤,腕关综合症,累积损伤紊乱,DeQuervain's症Raynaud's综合症、腱炎、腱鞘滑膜炎,扳机指等。 工程控制:控制上述危害的物理方法。例如:机器设备的设计和重新设计(如:机械防护)工作环境的改造(如:通风,照明)或改变日常操作程序等。 5、危害识别和工作分析 依据控制程序EHS00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辨识识别活动内容。 5.1工作应考虑识别:人体搬运(推、拉、提升、降低、搬运),静力负重;尴尬姿势和拥挤区域,手部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等。

设备公司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设备公司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对施工过程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避免不合格品的转序和使用,保证工程(产品)质量满足合同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及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控制。 2. 相关/支持性文件 CKAZ200·11-2000 《工序管理控制程序》 CKAZ200·20-2000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 CKAZ200·21-2000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与工程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3. 术语 采用GB/T6583-ISO8402:1994标准中的术语。 4. 职责 4.1 质量工艺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订、解释和实施的归口管理。 4.2 分公司、项目安装队负责实施本程序。 4.3 质检员负责施工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并签字认可。 5. 工作程序 5.1 过程检验和试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工作,也是过程质量控制的一部分,在施工过程中,有关人员应依据项目质量计划、设计文件、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应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标准等进行过程检验和试验。 5.2 过程检验 5.2.1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应及时组织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检验。过程检验包括:基础及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复查、工序质量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及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等。检验形式主要有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检等。施工组长、操作者及质检员分别做好相关记录,以此作为检验标识和质量记录。 5.2.2 施工作业人员对所施工的工程质量随时进行检查,保证本道工序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每道工序及分项工程完成后,施工组长或分部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及时组织自检和互检,并认真作好自检、互检记录。 5.2.3 施工进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或特殊工序,应及时通知质检人员进行专门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压力试验、试运转等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施工负责人按规定要求组织设计方代表、顾客代表、监理工程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代表以及项目技术人员、质检员等共同参加,并由质检员做好检验记录,各方确认无误后履行签字认可手续。 5.2.4 分项工程应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由分部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检验评定,专职质检员核定。 5.2.5 分部工程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检验评定,质检部门核定。

人体工程学因素识别评价改善程序(含表格)

人体工程学因素识别、评价改善程序 (GB/T28001-2011) 1、目的 本规定的制定旨在通过在工厂场所中积极、合理地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论,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其适合员工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的目标,从而进一步维护本公司员工的合法权利,特制订本改善程序。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部门车间,全体员工。 3、职责 3.1 人事部负责文件的制定、修改和监督实施。 3.2 人事部负责组织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 3.3 各部门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 4、人体工程学简介 4.1定义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

健康、安全和术士等问题的科学。 4.2 研究内容 早起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至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仍在发展,并不统一。 5、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的识别和确认 5.1 识别的范围 识别的范围涉及公司员工进行研发、管理和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包括所有相关的设施、设备、用具、防护措施等等。 5.2识别的依据 应以人体工程学科学理论及公司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并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5.3 识别的周期 公司每年统一组织一次识别活动。 5.4 识别和确认的人员 参加识别的确认的人员应为参加过公司组织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

RBA6.0人机工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人机工程风险评估管 理程序 版本:A0版 适用部门:公司所有部门 文件编号: COP-018 生效日期:

修订记录 版本改版者日期改版原因 改版内容说明

1 .目的 对本公司人机工程学评估、工作姿势、工作设备、工具、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及人工搬运等内容进行评估,特制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和内容。 3 . 术语和定义 3.1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技术科学。它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机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评价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的安全,从而解决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人机工程学通过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把使用者作为工作设备、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等设计的出发点,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最终目的是设计合适的机械,创造最舒适的劳动条件,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作业中的差错,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3.2 工作环境 在工作空间中,人周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3.3 工作设备 在工作系统中,所使用的工具、机器、运载工具、器件、设施、装置和其他要素。 3.4 工作过程 在工作系统中,人、工作设备、材料、能量和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的顺序。 4 .职责和权限 4.1 生产部门 4.1.1 生产部对人机工程学进行调查,做出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 4.1.2生产部根据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需改进项目,跟踪各部门整改的完成情况。 4.2 人事行政部门 4.2.1 各区域代表在月度安健环检查内容中应包括对管辖区域的人机工程学的调查。 4.2.2 对员工受伤或疾病的安健环事故(件)记录的原因分析应包括人机工程学内容。 4.2.3 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不符合项进行整

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有计划的质量监控活动,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质量实施监控,及时排除质量环节出现的不符合的因素,以此来验证和评审检验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内部的各项质量监控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质量监控活动。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该程序的运行。 3.2技术负责人负责对作业文本等进行定期评审工作。 3.4检验科、室提出本科室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根据批准后的计划参加质量监控活动。 3.5办公室根据各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制定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质量负责人审核、所长批准。办公室负责质量监控计划的实施。 3.6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考核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 3.7 各检验科室负责本科室能力验证工作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质量监控计划的编制与审批 每年初,各检验科室根据各科室人员和设备情况,制定科室内部

《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办公室。办公室根据检验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编制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报所质量负责人审核、所长批准。 4.2内部质量控制 4.2.1在内部通过下述几种方法来验证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a)人员比对,比较不同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 b)设备比对,比较同一型号的不同设备的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异水平; c)盲样检测,检查检测整体能力的水平是否满意; d)留样再测,检查过去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2.2根据所内部《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的要求,办公室负责制定《质量监控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实施时间、参加人员、样品和设备、检测具体要求、结果评价准则等。实施方案报质量负责人审核、所长批准。 4.2.3按照监控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办公室组织实施,确保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如实做好活动记录,活动完成后编制监控活动报告,例如人员比对报告、设备比对报告、留样再测分析报告等,对监控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评价本所保证检测结果的能力。 4.3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4.3.1本所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项次修订 日期 前版本 版次 修订 页次 修订记录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实施日期 版本 文件编号 页码 第1页共3页 制作制定单位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质检部 实施日期 版本 页码 第2页共3页核准

质检部负责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标准的制订和检验。 各班组工人工作时应按照《工艺卡》和技术图纸、过程检验规范进行自检和互检。 检验员按照《过程检验规范》、工艺卡质量要求、技术图纸对现场每道工序进行巡检。 每天上午、下午各巡检一次,每道工序至少抽检一件产品,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巡 检日报表》上。出现不合格时应及时反馈给操作工人,进行返工。具体参考《不合 格品控制程序》。 目的 对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规定的检验或试验,确保未经检验和不合格的材料、 产品不投入使用、加工和出厂。 2.0 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0 职责 3.1 3.2 生产部各小组负责自检及互检。 4.0 方法 4.1 4.1.1 进料检验控制(IQC ) 仓管员在收到到货的原辅材料后,依照《物料申购单》上品名、规格、应到数量, 负责核对实际到货数量、重量,合格后通知 IQC 进行来料检验。 4.1.2 质检部IQC 接到通知后,按照《进料检验规范》要求进行抽检或全检, 将检验结果 记录在《进料检验记录表》上,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如不合格按照《不合格品控 制程序》进行处理。 4.2 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 4.2.1 自检、互检 4.2.2 巡检 4.3 最终、出货检验和试验控制 1.0

进料检验记录 巡检记录 成品检验记录 6.0 参考文件 《进料检验规范》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规范》 《成品检验规范》 进料检验记录表 名称料号 数(重)量 版 本 文件编号 第3页共3页 4.3.1 最终成品检验和试验依据:《成品检验规范》 和工艺卡、技术图纸要求执行,并将 检验结果记录于《成品检验报告》上。 4.5 对所有检验不合格品都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要求执行,并标识清楚。 4.6 所有要求的检验项目,在相应的记录中都要填写具体的检验数值或内容及日期并有 经授权的检验人员的签字或盖章,经检验主管审批。 4.7 检验和试验记录由质检部负责保存,当合同中有规定时,检验和试验的相关记录 可提供给客户查阅。 5.0 记录

制程控制程序

制程控制程序 1、目的: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实施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生产制程质量管理。 3、定义:无 4、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对生产工序进行控制。 4.2 技质部:负责工艺基准,来料质量,工序质量和成品质量的监控,检查与检测。 4.3设备部: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生产设施参数的调试、生产设施的维修、保养并 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表》。 4.4 技质部: 4.4.1 负责制订《生产工序表》,《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4.4.2 负责生产制程的品质监督,对不良品进行原因分析、改善,找出最终的改善 措施,责任相关部门进行落实改善; 5、程序内容及要求 5.1 生产基准的控制 5.1.1 技质部向生产部门发放《生产工序表》,《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5.1.3 对不能用计量值判别的加工要求及质量,由技质部制定样判定标准,如图片, 样品等供生产部门使用。 5.2 人员控制 5.2.1 生产线班长按《生产工序表》安排工序,指定操作人员; 5.2.2 员工上岗操作前,要进行必要的培训,经管理人员许可后,才能正式上岗; 特殊工作岗位的员工要在考核合格后,持上岗证正式上岗 5.3 生产设备控制 5.3.2 操作人员需按时实施始业点检,并记录于《设备日常保养维护表》; 5.3.3 质量检验员对有关设备的设定参数或加工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5.3.4 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按《生产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进行; 5.3.6 检验测量设备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规定定期校准; 5.4 材料控制 5.4.1 使用《BOM表》中规定的材料进行生产。 5.4.2 生产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及加工报废的材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4.3 使用让步接收(特采)的材料时,需按特采使用要求进行。 5.5.工艺参数控制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产品的检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1 概述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结构材料、施工工序、工程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测量及产品交付实施有效控制,旨在防止不合格品转序和交付,验证工程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并提供证明和记录。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工程项目的结构材料、施工工序、工程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测量及产品交付实施全过程控制。 3 职责和权限 3.1 公司 3.1.1 工程管理部负责公司一、二类工程的结构材料、施工工序的检测和测量以及工程产品的检验、交付工作的监督检查。 3.2 子(分)公司 3.2.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实施项目结构材料、施工工序的检测和测量以及工程产品的检验、交付等工作的监督检查。 3.2.2 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项目施工工序、工程产品的自检、复检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2.3 采购部门负责对进场结构材料的进货验收进行监督管理。 3.3 项目部 3.3.1 质检部门负责对结构材料、施工工序、工程产品的质量进行专检。 3.3.2 工程部门负责对施工各道工序、工程产品的质量实施自检、复检。 3.3.3 物资部门负责对进场结构材料进行验收并做好保管和记录。 3.3.4 工地试验室负责试验检测工作。 4 监督管理要求 4.1 公司工程管理部每年对公司一、二类工程试验、检测和交付工作组织不少于一次检查。主要核查试验检测资料、报告和记录的真实性、规范性以及工程产品实体质量;必要时参与公司一、二类工程交工预验收。 4.2 子(分)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项目的结构材料、施工工序的检测和测量以及工程产品的检验、交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3 子(分)公司总工程师负责解决工程产品检测和测量以及交付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并直接或间接检查中心试验室日常工作。 4.4 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 4.5 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解决工程产品检测和测量中的日常技术问题,并检查工地试验室的日常工作。

人机工程学资料(丁玉兰版)

北理工设研究生学长资料分享群:432571547,学长自用QQ:790684783 1、学科的命名 英国:Ergonomics Ergon(工作)+ nomos (自然规律)+ ics(学) 美国: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因工程学) 日本:人间工学、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机控制学、宜人学等。 中国: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 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一)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问题的学科. 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二)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与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三)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3、具体含义说 1)人—机—环境的具体含义: 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2)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3)人机工程学的特点:学科边界模糊;学科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 (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 (5)人机工程学的任务:使机器的设计和环境条件的设计适应于人,以保证人的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心情愉快,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史 早期历史(20世纪前期)人机工程职业的诞生(1945—1960年) 快速发展时期(1960—1980年)计算机、灾难和诉讼(1980—1990年) 1990年以后 二、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人机工程学的内容 各国人机工程研究的基本状况—由于各国学科和工业基础不同,各国人机工程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 美国侧重工程和人际关系;法国侧重劳动生理学;前苏联注重工程心理学;保加利亚偏重人体测量;捷克、印度等注重劳动卫生学。 目前人机工程学的前沿领域研究包括: 人机关系;人与环境关系;人与生态;人的特性模型;人机系统的定量描述;人际关系、直至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研究。 近期国内外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归纳如下:

关于规范试验检测和工序验收管理程序

质量控制及工序验收措施 一、质量检验程序 1、为规范工程质量验收的流程,确保工程质量,我项目部严格遵循合同承诺,设立了“三检制”机构。一检为施工班组质检员;二检为项目部现场施工员;三检为项目部安质部专职质检员。“三检制”人员组织机构以上报监理部。 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在班组或工序自检、互检合格的基础上,专职质检员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专职质检员核定、验收后,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报监理通知单”,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3、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在分项质量评定的基础上,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专职质检员核定,并填写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4、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将有关的质量检验评定资料送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交质量监督站验收。 二、施工过程中工序的质量控制 1、实行质量目标管理,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上,把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肩上。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项目一定要返工重做至合格。 2、项目质检员对分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按规定做好现场检查原始记录,每一道工序完工后进行自检,报质检工程师复检,在此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做到道道工序有人把关,每个项目有人验收。 3、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做好各种施工原始记录。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及其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 三、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材料采购: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材料采购的有关程序,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保证所有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2、材料验收:材料进场后,材料员清点材料,核对送货单内容与采购标准是否一致。货单是否准确、有材质证明及物资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员在验收单上签字或填写料具验收单,当物资的质量不合格,则作退货处理。 3、原材料的检验:物资的进货检验由材料员及试验员负责进行;材料员负责材料的外观物理性能检验,试验员负责材料的化学性能检验,进场材料经检验和试验后,需经项目质量监督员签发进场物资的准用令。否则,进场材料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 四、工程试验管理 1、为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原材料的监测,所进的试验设备和测量器具按计量法规定进行定期校验和鉴定,取得合格证。工地试验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行业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检测,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当监理需要抽检试验时,我方试验人员负责配合。 2、工地取样及试验 ①、工地设置符合要求的设施、仪器配套的工程检测仪器,配置现场试验人员和部分必需品。 ②、工地试验按业主要求,本工程试验均委托具有专业资格的中铁大桥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香维公路金沙江大桥项目部工地实验室。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规定的检验或试验,确保未经检验和不合格的材料、产品不投入使用、加工和出厂。 2.0 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0 职责 3.1质检部负责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标准的制订和检验。 3.2生产部各小组负责自检及互检。 4.0 方法 4.1进料检验控制(IQC) 4.1.1 仓管员在收到到货的原辅材料后,依照《物料申购单》上品名、规格、应到数量, 负责核对实际到货数量、重量,合格后通知IQC进行来料检验。 4.1.2 质检部IQC接到通知后,按照《进料检验规范》要求进行抽检或全检,将检验结果 记录在《进料检验记录表》上,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如不合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 4.2.1自检、互检 各班组工人工作时应按照《工艺卡》和技术图纸、过程检验规范进行自检和互检。 4.2.2巡检 检验员按照《过程检验规范》、工艺卡质量要求、技术图纸对现场每道工序进行巡检。 每天上午、下午各巡检一次,每道工序至少抽检一件产品,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巡检日报表》上。出现不合格时应及时反馈给操作工人,进行返工。具体参考《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3 最终、出货检验和试验控制

4.3.1最终成品检验和试验依据:《成品检验规范》和工艺卡、技术图纸要求执行,并将 检验结果记录于《成品检验报告》上。 4.5 对所有检验不合格品都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要求执行,并标识清楚。 4.6 所有要求的检验项目,在相应的记录中都要填写具体的检验数值或内容及日期并有 经授权的检验人员的签字或盖章,经检验主管审批。 4.7 检验和试验记录由质检部负责保存,当合同中有规定时,检验和试验的相关记录 可提供给客户查阅。 5.0 记录 进料检验记录 巡检记录 成品检验记录 6.0 参考文件 《进料检验规范》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规范》 《成品检验规范》 进料检验记录表

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控制程序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职责 (1) 5作业程序 (3) 6报告和记录 (7) 7相关/支持性文件 (8) 8附录 (8) 前言 为使公司人机工作界面最大范围满足人机工效,保护员工免受职业伤害,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安健环及 NOSA管理要求,便于员工科学的认识人机工作接触的相互影响,科学、合理、有效投入工作,按照公司安健环委员会要求,编制此管理规定。

本标准由发电有限公司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程序由公司技术安全部负责起草、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程序主要起草人 : 审查: 批准: 本程序于 2008年 06月 30日首次发布。 本程序的版本及修改状态: A/0。 本程序的受控状态:受控。 Ⅰ 人机工程学控制程序 1范围 为了优化人、机器及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采取最佳的工作姿势,以确保人员在工作中安全、健康,制定本控制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有限公司范围内的所有生产工作、办公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0001—2001 《标准编写规则》 QB/XSX201.01—2007《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手册》 NOSA安健环管理 253管理标准 GB/T 14776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数据。 GB/T 18717.2-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GB/T12330-90体力搬运重量限值 GB11523-89手传振动测量规范 GB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 4205 人机界面( MMI)操作规则

GB/T 402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的编码规则 GB/T 4026-2003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GB/T 3787-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18717.1-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一部分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规定原则。 GB/T 18717.2-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二部分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规定原则。 GB/T 18717.3-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三部分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规定原则。 3 定义和术语 人机工程学: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设备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与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0 管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 4.1 办公场所桌椅高度及向后活动间距的人机工程管理与要求 4.1.1 办公场所的桌面高度应符合《 GB/T 14776》关于工作岗位尺寸管理标准即:台面高度与地面基准之间距离应为 720mm左右,不减轻人体上体脊柱长期工作的疲劳,提高工效。 4.1.2 办公场所的椅面高度与地面高度以之间距离为: 360~480mm之间,以减少人体下肢长期工作的疲劳,提高工效。 4.1.3 办公场所工作的办公桌与人活动空间应大于 1000mm,以利于人体向后的活动。采用座姿工作的脚部活动空间:办公桌平面下部脚空间进深距离应≥ 530mm,以利于人脚部的活动,减少工作疲劳,提高工效。 4.2 工作场所(站立工作)台面高度人机工程管理及要求 4.2.1 工作台面高度应符合《 GB/T 14776》关于工作岗位尺寸管理标准即:台面高度与地面基准之间距离应为 1050mm左右,以保证人体力学支撑结构的合理(适合体力消耗较大工作。 4.2.2 采用站姿从事化验工作台面高度在满足 1050mm左右尺寸条件下,如工作台前有吊柜的,最高层吊柜高度应在 1250~1350之间,柜面进深应在 300mmm左右。 4.3 站(做)姿工作空间的人机工程管理与要求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SA-OP-2064 文件版本:A0 制定部门:人力资源部 发行日期:2015-12-29 分发部门: 财务部 业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产销协调部 模具开发部 品质保证部 CNC加工中心 核准:审核:制定:王再胜

※修(制)订履历一览表

0.流程图 0.1无 1.目的 1.1为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依据人机工程学原 理对产品初始设计阶段,以及员工作业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场所、动作范围、人机界面、负责程度、重复动作、疲劳程度等一系列人体功效方面进行识别、考量评估。通过有效评估生产过程中各岗位之体力劳动强度等级,合理定员定量的安排生产活动,防止体力劳动伤害事件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体力劳动强度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3.定义 3.1人体工程学:又称工效学、人因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 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它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是涉及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一门学科。 3.2能量代谢率: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均值。 3.3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内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3.4体力劳动性别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因相同的体力强度引起男女不同的 生理反映,就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3.5体力劳动方式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

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上海李尔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标题: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文件编号:TSP 7. 12页数:6 /6发行日期:2002. 7. 15版本:1. 0文件 修订序号版本修订日期条款修订内容修订者 11.02002. 7.15全文编写核准:审核:编写:1.目的:为使本公司所有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均能有充分的控制检定.维护并维持良好的精确性,以证实和确保产品能符合客户要求。并保证汽车附件产品在开发,研制和实际生产过程屮所进行的,检测和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做到对检测和试验过程的质量受控。 2.范围:2.1.凡从事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 2.2.包含每一种形式测量设备及检具的统计变异分析。 2.3.内外实验室管理3.定义:3.1.暂停使用:该设备已放置半年未使用过,而且未确定往后会使用到者,或经检定失效时均列为暂停使用。 3.2.内部检定:由公司内部人员自行检定者。 3.3.外部检定:因设备或人力等因素而委托外界机构代为检定本公司的量具仪器者。 3.4.比对件:凡找不到有效的检测设备来检测会影响产品质

量的精度,建立比对方式确认其精度。 3. 5.量具:一般生产现场上所有量具.仪器设备.检具及试验机器均称为量具。 3. 6.测量系统:指由人员.量具.操作程序及其他设备或软件的集合称为测量系统。 3. 7.测量系统分析研究:使用极差及均值方法,基于统计配合实际的过程选择适当的操作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以研究主要变异形态的对彖。 3. 8.量具重复性:指量具由同一操作者,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或产品,其测量特性的重复能力,也指其测量之间变异而言。 3. 9.量具再现性:指不同操作者使用相同量具测量相同产品的特性时,其操作者之间测量平均值的变异。 3. 10供应商实验室:一个由有资格的人员在经正确标定的设 备上,使用被认可的方法和程序来完成买方在零件图和其他合同文件上指定并且能够执行的材料和性能评估任务的机构。 3. 11.检测: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彖.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3.12检测方法:为进行检测而规定的技术程序。 4.流程:流程责任部门相关说明表单检定记录存档检定到期仪器搬运储存及维护检定标识检定记录建立合格检定年度检定计划

11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1目的O b j e c t i v e 对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协配件非预期使用,不合格半成品转序,不合格成品出厂。 This is to inspect and test the raw material,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to avoid the nonconforming raw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from unexpected usage, to avoid the defective semi-finished product from flowing into the next process and to avoid the defective finished product from releasing out of the factory. 2 适用范围Applicable Scope 适用于本公司的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试验控制。 This is applicable to the control over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of the raw materials,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of the company. 3 职责Responsibility 3.1 质量部负责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的入库检验和验证的归口管理。 The Quality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oming inspection and test of the raw material,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3.2 技术工程部负责制订和发放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的图样、检验规程及相关接收标准。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to formulate and release the drawings, inspection procedures and relevant receiving standards applicable to the raw materials,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4 工作程序Work Procedures 4.1 检验和试验前的准备Preparation Prior to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4.1.1 由质量部根据《控制计划》和检验指导书,在开始检验工作之前,复查是否已经对每项重要检 验项目的方式和方法做出规定,其内容包括:检验方法、检验工具及精度、抽样方法、评定方法、记录方法,注明可能需要提供的质量保证书/自检报告、要求和验证方式。 Prior to inspection, the Quality Department shall refer to the “Control Plan” and Inspection Instruction, checking if the inspection way and method for each important item have been regulated, including: inspection approach, inspection tools and their precision, sampling method, assessment approach and recording method, as well as the remarks on necessary quality warranty/self-inspection report, requirements and verification way.

RBA人体工程学管理程序

人体工程学管理程序 (EICC/RBA6.0) 1.0目的 保护员工远离工作场所中的生物力学压力,减少和控制由于工作场所引起的职业肌骨和累积损伤疾病;减少和控制可能引起的与此类疾病有关的赔偿费用。 2.0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可能引起人体工程学相关的累积损伤和职业疾病的操作都必须按照本规程进行人体工程学评估,寻找解决办法来减轻和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 3.0职责 3.1 EHS 负责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人体工程学程序。协调人体工程学程序,负责召开会议,指导各部门正确识别各类潜在危险,与小组中的成员联系并将小组活动和进展告知管理层。保证所有办公家具和设备的标准符合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或对该类采购提出建议。 3.2部门经理和主管 负责识别工作场所中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并将其报告给人体工程学小组、并负责保证工作站,任务,设备和工具管理良好並且按照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操作。 3.3工程人员 负责使用已知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工作站操作和工艺的设计。保证新工具和

新设备符合该原则。建议并完成对现存危害的改进工作和评估。 3.4员工 按照相关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报告相关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参加必要的培训。 4.0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员工和他/她的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站,设备,工艺和活动的设计,从而优化人,人使用的工具和他们作用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或称人机工程 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导致员工生物力学压力的工作状况。例如提升,降低,推,拉或负重。危险因素还包括尴尬姿势,过度用力,手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地面湿滑,拥挤,照明不足,过热,过冷或湿度太大等工作环境等。 人体工程学疾病:员工在长期处于存在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的环境下工作而造成的疾病,包括背部、肩部、颈部受伤,腕关综合症,累积损伤紊乱,DeQuervain's 症Raynaud's综合症、腱炎、腱鞘滑膜炎,扳机指等。 工程控制:控制上述危害的物理方法。例如:机器设备的设计和重新设计(如:机械防护)工作环境的改造(如:通风,照明)或改变日常操作程序等。 5.0危害识别和工作分析 依据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更新程序》,辨识识别活动内容。5.1工作应考虑识别:人体搬运(推、拉、提升、降低、搬运),静力负重;尴尬姿势和拥挤区域,手部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等。 5.2识别操作的方法。 5.2.1受伤和疾病报告的记录和趋势分析。

检验和试验程序

1.目的 对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保证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加工和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职责 3.1质量部为检验和试验归口管理部门, 3.2 技术部、采购部、制造总部为配合部门。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 5.1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流程见(4/4页) 5.2 检验和试验的依据 A 、产品进货、过程和最终检验所需的检验指导书/检验规范由技术部依据产 品标准和工艺要求的规定编制,内容包括:检验项目、质量特性值、检验方 法及检验数量等。 B 、计数值接收抽样计划的接收准则必须是零缺陷,所有其它情况的接收准则 见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 5.3 进货检验和试验 5.3.1 物流科仓管员对到货的产品根据《进货验收出库领料作业指导书》,行政验收。验收合格的,填写《检验申请单》交质量部进货检验员。 5.3.2 质量部进货检验员依据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等,进行检验和试验,对进货零件没有按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的要求提供相关材质、性能等报告资料的,检验员有权拒检或拒收该零件。具体检验作业流程按《检验、试验作业流程图》实施,结果记录于《检验报告单》。检验合格的,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入库结算通知单》,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5.3.3 质量部检验员每月对进货的零件或材料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于《分供方-年-月质量综合分析报告》。 5.3.4 顾客提供产品(或工装)由质量部负责检验。 5.4 过程检验和试验 5.4.1 技术部在制定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应尽可能规定防止缺陷发生的控制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防错、目视控制。

人体工程学(工效学)

人体工程学(工效学) 人体工程学,也称为工效学[1]。它吸收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知识内容,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边缘学科。在机械工业中,工效学着重研究如何使设计的机器、工具、成套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环境更适应操作人员的要求。快速导航 关系表 目 录1基本概述2主要内容人的能力人机交往环境影响3主要目的4发展历史简述起步启蒙时期正式形成时期飞速发展时期5国外动向 1 基本概述 编辑(1)工效学应用人体工程学(工效学)[2]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工效学这一名称是根据英文“Ergonomics”翻译过来的,“Ergonomics”这个词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

ergo是出力,工作的意思,nomics是正常化,规律的意思。因此Erginomics的含义是人的工作规律问题。也就是说,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生产和工作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的问题。工效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机械工程分支学科。(2)自美国人泰勒开创科学管理以来,工作效能的研究一直是管理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吉尔布雷斯夫妇首先应用心理学原理进行了动作研究,注意到工人疲劳、工作单调等因素对工效的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各种新式武器的产生,设计人员必须认真考虑操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研究如何使机器与人的能力限度和特性相适应,从而产生了工效学。随后,工效学在各国工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4)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国际工效学协会。此后,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工效学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标准,尤其是涉及安全、健康方面的标准往往是强制执行的。因此工效学在发展中逐渐与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5)中国方面的工效学发展工效学在人—机环境系统的研究中,经历了人适应机、机适应人、人机相互适应几个阶段,现在又已深入到人、机、环境三者协调的人—机—环境系统。在系统内,从单纯研究个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发展到研究怎样改善人的社会性因素。随着市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