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识别、评估控制程序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识别、评估控制程序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识别、评估控制程序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识别、评估控制程序

1.目的

本规定的制定旨在通过在工作场所中积极、合理地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论,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其适合员工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的目标。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部门车间,全体员工

3.职责

3.1 人力资源部负责文件的制定、修改和监督实施。

3.2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

3.3 各部门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

4.定义

4.1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4.2研究内容

早期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至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并不统一。

5.作业内容

5.1内容和改善方案

(一)原则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为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科学的方法;强调工作时在以人健康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

(二)内容: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

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1肺部高度: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

2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3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

4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他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他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是很有用

5种族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特质的不同,人体尺寸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6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7 正态分布: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他们分布在范围的两端

8 身高: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9 正常坐高: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10眼高(站立):是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11眼高:是指人的内眼角到座椅表面的垂直距离

12肩高:是指两个三角肌外侧的最大水平距离

13两肘宽:是指两肋屈曲、自然靠近身体、前臂平伸时两肋外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14肘高: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肘部尖端的垂直距离

15大腿厚度:是指从座椅表面到大腿与腹部交接处的大腿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16膝盖高度:是指从地面到膝盖骨中点的垂直距离

17膝腘高度:是指人挺直身体坐着时,从地面到膝盖背后(腿弯)的垂直距离。测量时膝盖与髁骨垂直方向对正,赤裸的大腿地面与膝盖背面 (腿弯)接触座椅表面

18臀部-膝腿部长度:是由臀部最后面到小腿背面的水平距离

19臀部-膝盖长度:是从臀部最后面到膝盖骨前面的水平距离

20臀部-足尖长度:是从臀部最后面到脚趾尖端的水平距离

21垂直手握高度:是指人站立、手握横杆、然后使横杆上升到不使人感到不舒

服或拉得过紧的限度为止,此时从地面到横杆顶部的垂直距离

22侧向手握距离:是指人直立、右手侧向平伸握住横杆。一直伸展到

没有感到不舒服或拉得过紧的位置,这时从人体中线到横杆外侧面的水平距离

23向前手握距离:这个距离是指人肩膀靠背直立,手臂向前平伸,食指与拇指

尖接粗,这时从背到拇指梢的水平距离

24 肢体活动范围:肢体的活动空间实际上它也就是人在某种姿态下肢体所能触

及的空间范围。因为这一概念也常常被用来解决人们在工作各种作业环境的问

题,所以也成为“作业域”

25作业域:人们在工作各种作业环境中在某种姿态下肢体所能触及的空间范围

26人体活动空间:现实生活中人们并非总是保持一种姿态不变,人们总是在变

换着姿势,并且人体本身也随着活动的需要而移动位置,这种姿势的变换和人

体移动所占用的空间构成了人体活动空间

27姿态变换:姿态的变换集中于正立姿态与其他可能姿态之间的变幻,姿态的

变换所占用的空间并不一定等于变换前的姿态和变换后的姿态占用空间的重叠5.2.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的识别和确认

5.2.1 识别的范围:识别的范围涉及本部门员工进行研发、管理和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

包括所有相关的设施、设备、用具、防护措施等等。

5.2.2 识别的依据:应以人体工程学科学理论及本部门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并进行充分的

调查、分析和研究。

5.2.3 识别的周期:本部门每年统一组织一次识别活动。

5.2.4 识别和确认的人员:参加识别的确认的人员应为参加过本部门组织的人体工程学

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

5.2.5 识别程序

由各部门IE负责制订本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并将其分发

给相应部门,各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识别人员在对本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

素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后,编制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

5.3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评价与控制

5.3.1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由各部门负责人按照直接判断与打分法的评价标准,对识别出的人体工程学相关

因素进行评价。将评价后的《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上交各部门IE

进行汇总,汇总后的《本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汇总表》经各部门IE主管核准

后,进行人体工程学重要相关因素的汇总。

5.3.2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的控制:

5.3.2.1 对评价出的重要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各部门IE应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制

定改善及保障措施,以确保该因素对工作效率及人体健康的有益性。

5.3.2.2 各部门在日常检查、监测与测量中,一旦发现人体工程学不利因素,应及

时填写《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经各部门IE确认后,采取相应

的措施进行改善。

5.4 人体工程学应用原则: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为人的效能、

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科学的方法;强调工作时在以人健康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

5.5人体工程学应用要求:本部门各级领导均应认真学习和掌握人体工程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发现和改进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之更加符合员工的健康需求,同时挖掘更高的工作效能。

6.相关文件和记录

6.1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

本程序主要起草人:

本程序审核人:

本程序批准人: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文件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 1、目的 保护员工远离工作场所中的生物力学压力,减少和控制由于工作场所引起的职业肌骨和累 积损伤疾病;减少和控制可能引起的与此类疾病有关的赔偿费用。 2、范围 公司所有可能引起人体工程学相关的累积损伤和职业疾病的操作都必须按照本规程进行人 体工程学评估,寻找解决办法来减轻和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 3、职责 3.1行政部 负责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人体工程学程序。协调人体工程学程序,负责召开会议,指导各部 门正确识别各类潜在危险,与小组中的成员联系并将小组活动和进展告知管理层。 保证所有办公家具和设备的标准符合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或对该类采购提出建议。 3.2部门经理和主管 负责识别工作场所中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并将其报告给人体工程学小组、并负责保证工作站,任务,设备和工具管理良好並且按照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操作。 3.3工程人员 负责使用已知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工作站操作和工艺的设计。保证新工具和新设备符合该原则。建议并完成对现存危害的改进工作和评估。

3.4员工 按照相关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报告相关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参加必要的培训。 4、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员工和他/她的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站,设备,工艺和活动的设计,从而优化人,人使用的工具和他们作用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或称人机工程 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导致员工生物力学压力的工作状况。例如提升,降低,推,拉或负重。危险因素还包括尴尬姿势,过度用力,手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地面湿滑,拥挤,照明不足,过热,过冷或湿度太大等工作环境等。 人体工程学疾病:员工在长期处于存在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的环境下工作而造成的疾病,包括背部、肩部、颈部受伤,腕关综合症,累积损伤紊乱,DeQuervain's症Raynaud's综合症、腱炎、腱鞘滑膜炎,扳机指等。 工程控制:控制上述危害的物理方法。例如:机器设备的设计和重新设计(如:机械防护)工作环境的改造(如:通风,照明)或改变日常操作程序等。 5、危害识别和工作分析 依据控制程序EHS00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辨识识别活动内容。 5.1工作应考虑识别:人体搬运(推、拉、提升、降低、搬运),静力负重;尴尬姿势和拥挤区域,手部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等。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RBA6.0人机工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人机工程风险评估管 理程序 版本:A0版 适用部门:公司所有部门 文件编号: COP-018 生效日期:

修订记录 版本改版者日期改版原因 改版内容说明

1 .目的 对本公司人机工程学评估、工作姿势、工作设备、工具、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及人工搬运等内容进行评估,特制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和内容。 3 . 术语和定义 3.1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技术科学。它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机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评价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的安全,从而解决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人机工程学通过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把使用者作为工作设备、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等设计的出发点,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最终目的是设计合适的机械,创造最舒适的劳动条件,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作业中的差错,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3.2 工作环境 在工作空间中,人周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3.3 工作设备 在工作系统中,所使用的工具、机器、运载工具、器件、设施、装置和其他要素。 3.4 工作过程 在工作系统中,人、工作设备、材料、能量和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的顺序。 4 .职责和权限 4.1 生产部门 4.1.1 生产部对人机工程学进行调查,做出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 4.1.2生产部根据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需改进项目,跟踪各部门整改的完成情况。 4.2 人事行政部门 4.2.1 各区域代表在月度安健环检查内容中应包括对管辖区域的人机工程学的调查。 4.2.2 对员工受伤或疾病的安健环事故(件)记录的原因分析应包括人机工程学内容。 4.2.3 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不符合项进行整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监理技术文件 JL-CX-04-0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批准:李常玉 2010年 01月14日 审核:那大璐 2010年 01月13日 编制:工程管理部 2010 年 01月12日 2010-01-16 发布 2010-01-16 实施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发布

编制说明 1.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因素识别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活动、产品、服务的全过程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种类型”。对环境因素识别虽然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还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活动、产品、服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的变化、新的法律法规及要求的出台、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市场要求的变化等,尚待以后不断更新、完善、持续改进。 2.本次识别根据“监理”性质、活动、产品、服务的内容及特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公司本部和项目监理部的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因素识别,需自身解决“能够控制”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要求相关方(施工单位)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为施工现场相关方(施工单位)施工活动时的环境因素识别,提供监理在控制环境时应注意或“可望施加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及重要环境因素确定 环境因素评价,先采用“是非判断法”进行判断,直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如果用“是非判断法”不能直接判断的,采用“三因子评价法”进行确定,当a、b、c三个环境评价因子的乘积x大于等于50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目录 1、作业活动划分表 2、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自身活动) 3、土建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4、变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5、输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6、电缆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7、发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8、热力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人因工程 详细版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导论 1、人因工程学定义: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征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3、人的生理阈限:听阈声压:2*10-5 Pa,痛阈声压:20Pa; 4、中枢神经系统如何实现对内外的协调:对外界的协调是指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心的人与外界的协调关系。对内部的协调是指人体各内脏器官的协调。(不准) 5、人体感觉器官及运动器官:感觉器官1视觉、2听觉、3味觉、4嗅觉、5肤觉;运动器官1上肢、2下肢。 第二篇人的工作环境 1、光的物理性质:关于光的波动性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波。 2、亮度与照度含义:亮度指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3、明适应与暗适应:人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于黑暗环境的过程叫暗适应。明适应发生在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的时候。 4、环境照明设计原则:环境照明设计,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循工效学原则。 5、色觉的特性:1恒常性、2适应性、3显色性、4明视度、5向光性、6反射性、7负后性。 6、颜色的表示方法:孟塞尔颜色立体模型 7、响度与响度级: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度所产生的主观感觉量,它与正常听力者对该声音的主观响度感觉成正比。响度以N表示,单位为宋,并定义1宋为40方。 8、影响听力的噪音指标: 9、噪声控制方法;声源控制,控制噪音的传播,个体保护,音乐调节。 10、微气候的要素: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 11、人体舒适温度与湿度:21加减3摄氏度,湿度40到60%。 12、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克数。定义某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

制程控制程序

制程控制程序 1、目的: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实施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生产制程质量管理。 3、定义:无 4、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对生产工序进行控制。 4.2 技质部:负责工艺基准,来料质量,工序质量和成品质量的监控,检查与检测。 4.3设备部: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生产设施参数的调试、生产设施的维修、保养并 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表》。 4.4 技质部: 4.4.1 负责制订《生产工序表》,《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4.4.2 负责生产制程的品质监督,对不良品进行原因分析、改善,找出最终的改善 措施,责任相关部门进行落实改善; 5、程序内容及要求 5.1 生产基准的控制 5.1.1 技质部向生产部门发放《生产工序表》,《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5.1.3 对不能用计量值判别的加工要求及质量,由技质部制定样判定标准,如图片, 样品等供生产部门使用。 5.2 人员控制 5.2.1 生产线班长按《生产工序表》安排工序,指定操作人员; 5.2.2 员工上岗操作前,要进行必要的培训,经管理人员许可后,才能正式上岗; 特殊工作岗位的员工要在考核合格后,持上岗证正式上岗 5.3 生产设备控制 5.3.2 操作人员需按时实施始业点检,并记录于《设备日常保养维护表》; 5.3.3 质量检验员对有关设备的设定参数或加工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5.3.4 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按《生产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进行; 5.3.6 检验测量设备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规定定期校准; 5.4 材料控制 5.4.1 使用《BOM表》中规定的材料进行生产。 5.4.2 生产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及加工报废的材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4.3 使用让步接收(特采)的材料时,需按特采使用要求进行。 5.5.工艺参数控制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工程项目部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和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提供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程项目部。 3、职责 3.1公司办公室、物业公司、公安分处按管理职能负责识别和评价公司办公区域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3.2工程项目部识别和评价各自办公区域和生产、工作过程中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3.3工程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指导。按照年度施工项目生产过程,依据确定的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年度环境重点监控内容,提出控制措施,并向公司各部室、工程项目部传递相关信息。 3.4安质部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确定年度环境监管重点,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5公司各部室负责识别和评价各自管理权限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3.6 工程项目部负责识别和评价各自管理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4、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 4.1.1识别方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照经验法(借助以往事例)、类比方法(对照检查表)等,识别时要按照过程方法进行,确认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环境因素。4.1.2识别范围 a)所有工作区域、生活区域的环境因素; b)所有工序和岗位的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 c)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1.3识别依据 a)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的环境影响; b)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合同要求; d)产品特性要求; e)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 4.1.4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 a)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以及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因素。 b)三种状态: ①正常状态:指正常工作(生产)时的状态;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BY/CX-32-2015 A/0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第A版) 程序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 受控章: 发放编号: 总页数: 7 页(含封面)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上海XXXX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3年9月20日修改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2013年9月20日

修改记录表

1.目的 对于本公司检验检测活动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的评价与控制,以减少或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活动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 3.1.1 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3.1.2 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审批重大的风险清单;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管理流程图 可接受不可接受

4.2 风险识别 4.2.1 对于风险的识别需要本公司所有人员参与,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对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和其它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 4.2.2 检测前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a)合同评审的风险:①检测标准/方法不适用与检测样品;②检测标准/方法不能满足客户需求;③检测委托单一般内容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④检测委托单遗漏相关责任人员的签名等风险。 b)样品风险:①检测样品信息与检测委托单不符;②样品保存条件不符等风险。 c)信息保密风险:①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等风险。 d)沟通风险:①未能将客户的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等风险。 e)其它风险:①对客户或公司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4.2.3 检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a)人员风险:①检测人员资质不足;②人员不具备检测能力等风险。 b)仪器设备风险:①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性能异常;②未定期校准或核查;③没有使用和维护记录;④无状态标识管理;⑤设备档案记录不完整等风险。 c)试剂耗材风险:①使用未进行符合性验证的试剂耗材;②使用过期、失效的试剂/耗材;③使用无证标准物质;④没有标准溶液配制记录;⑤没有安全使用及管理试剂耗材等风险。 d)检测方法风险:①未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②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 ③检测过程中未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或质量控制不全等风险。 e)环境风险:①未对检测环境进行有效监控;②检测环境条件与检测要求不符等风险。f)安全风险:①未识别不同检测工作的性质、地点、检测方式导致的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比如化学品、玻璃器皿、电、火、高低温、粉尘、噪音、爆炸等方面的风险)②操作有毒有害试剂检测项目时未佩戴防护用具;③未按要求处理废弃物等风险。g)信息保密风险: ①在检测过程中对于客户资料、样品、数据结果等信息的泄露;②对公司内部文件、检测方法信息泄露等风险。

人机工程学资料(丁玉兰版)

北理工设研究生学长资料分享群:432571547,学长自用QQ:790684783 1、学科的命名 英国:Ergonomics Ergon(工作)+ nomos (自然规律)+ ics(学) 美国: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因工程学) 日本:人间工学、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机控制学、宜人学等。 中国: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 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一)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问题的学科. 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二)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与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三)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3、具体含义说 1)人—机—环境的具体含义: 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2)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3)人机工程学的特点:学科边界模糊;学科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 (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 (5)人机工程学的任务:使机器的设计和环境条件的设计适应于人,以保证人的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心情愉快,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史 早期历史(20世纪前期)人机工程职业的诞生(1945—1960年) 快速发展时期(1960—1980年)计算机、灾难和诉讼(1980—1990年) 1990年以后 二、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人机工程学的内容 各国人机工程研究的基本状况—由于各国学科和工业基础不同,各国人机工程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 美国侧重工程和人际关系;法国侧重劳动生理学;前苏联注重工程心理学;保加利亚偏重人体测量;捷克、印度等注重劳动卫生学。 目前人机工程学的前沿领域研究包括: 人机关系;人与环境关系;人与生态;人的特性模型;人机系统的定量描述;人际关系、直至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研究。 近期国内外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归纳如下:

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程序

神华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HTD SC-FX-2B02—2008 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2009-10-14发布2009-10-14实施 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发布

控制页目录 1、《制度发布审批表》 2、《制度评审表》 3、《文件控制表》 4、《制度控制表》 5、《关键内容》 6、《制度在管理体系中的位置》 分发控制表 发文范围:(共26份)所属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控制等级□绝密■机密□秘密□内部资料□公开资料发文份数发文份数发文份数总经理1总经理工作部1燃料部1党委书记1企业文化部1计划管理组1筹建处主任0人力资源部1工程部1经营副总经理0财务产权部1计划部1生产副总经理1经营管理部1物资部1基建副总经理0生产技术部1生产准备部1总工程师1安健环部1珠三角电力1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 1供应部1鑫元实业公司1工会主席 总经理助理3发电运行部1 筹建处主任助理0设备维护部1

版本编号签发 日期 下次复 核日期 编写人 一级 评审 二级 评审 三级 评审 批准人 有否 修订 A2009-102010-10乔向镇吴锦江 鲍英智 王明喜 吕泽林 曹建军 凡明峰 王宏杰 韩敏 莫剑 李坚 梅剑云 白云学 杨建兴 高春富 魏凤文 陆成骏 杨远忠 韩敦伟 林彦君 王春光 王向前 孙月无 修订内容: 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负责人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执行人职务:安健环部经理职务:安健环部风险主管 签字:高春富签字:乔向镇

关键内容 1、明确了各级人员风险辩识与评估的职责。 2、明确了风险评估的范围。 3、明确了风险辨识、评估、控制的方法。 4、明确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流程。

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控制程序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职责 (1) 5作业程序 (3) 6报告和记录 (7) 7相关/支持性文件 (8) 8附录 (8) 前言 为使公司人机工作界面最大范围满足人机工效,保护员工免受职业伤害,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安健环及 NOSA管理要求,便于员工科学的认识人机工作接触的相互影响,科学、合理、有效投入工作,按照公司安健环委员会要求,编制此管理规定。

本标准由发电有限公司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程序由公司技术安全部负责起草、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程序主要起草人 : 审查: 批准: 本程序于 2008年 06月 30日首次发布。 本程序的版本及修改状态: A/0。 本程序的受控状态:受控。 Ⅰ 人机工程学控制程序 1范围 为了优化人、机器及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采取最佳的工作姿势,以确保人员在工作中安全、健康,制定本控制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有限公司范围内的所有生产工作、办公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0001—2001 《标准编写规则》 QB/XSX201.01—2007《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手册》 NOSA安健环管理 253管理标准 GB/T 14776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数据。 GB/T 18717.2-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GB/T12330-90体力搬运重量限值 GB11523-89手传振动测量规范 GB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 4205 人机界面( MMI)操作规则

GB/T 402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的编码规则 GB/T 4026-2003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GB/T 3787-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18717.1-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一部分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规定原则。 GB/T 18717.2-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二部分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规定原则。 GB/T 18717.3-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三部分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规定原则。 3 定义和术语 人机工程学: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设备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与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0 管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 4.1 办公场所桌椅高度及向后活动间距的人机工程管理与要求 4.1.1 办公场所的桌面高度应符合《 GB/T 14776》关于工作岗位尺寸管理标准即:台面高度与地面基准之间距离应为 720mm左右,不减轻人体上体脊柱长期工作的疲劳,提高工效。 4.1.2 办公场所的椅面高度与地面高度以之间距离为: 360~480mm之间,以减少人体下肢长期工作的疲劳,提高工效。 4.1.3 办公场所工作的办公桌与人活动空间应大于 1000mm,以利于人体向后的活动。采用座姿工作的脚部活动空间:办公桌平面下部脚空间进深距离应≥ 530mm,以利于人脚部的活动,减少工作疲劳,提高工效。 4.2 工作场所(站立工作)台面高度人机工程管理及要求 4.2.1 工作台面高度应符合《 GB/T 14776》关于工作岗位尺寸管理标准即:台面高度与地面基准之间距离应为 1050mm左右,以保证人体力学支撑结构的合理(适合体力消耗较大工作。 4.2.2 采用站姿从事化验工作台面高度在满足 1050mm左右尺寸条件下,如工作台前有吊柜的,最高层吊柜高度应在 1250~1350之间,柜面进深应在 300mmm左右。 4.3 站(做)姿工作空间的人机工程管理与要求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HBQY-CX-13) 1 目的 对管理处在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在各项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科室、单位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2各科室、单位负责识别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流程 确认工作过程→识别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登记重要环境因素 4.2 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 识别范围:识别范围为所有工作活动和服务中可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识别: a) 材料、物品等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及回收和报废全过程; b) 设备、设施的采购、维修、保养、运行等一系列活动; c) 日常办公、职工生活; d) 各项服务过程:收费、养护、机电维护、路政执法等。 4.2.2 识别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 a) 正常:指正常运行、生产的状态; b) 异常:指生产设备的启动、停机与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状态; c) 紧急:指不可预见的、突发的或设施突然失效的状态。

三种时态 a) 过去:指以往遗留的环境影响; b) 现在:指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 将来:指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2.3 识别内容 a) 大气:废气排放; b) 水体:废水排放; c) 废物:固体废物的处理; d) 土地污染; e) 噪音污染; f) 原材料(化学品)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g) 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问题: h) 相关方的问题等。 4.2.4 识别的方法 采用过程分析法、座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 过程分析法: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素; b) 现场观察法:到现场采取看、查、问等方法发现环境因素。 4.3 环境因素的评价 4.3.1评价的依据 a) 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c) 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 d) 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 e) 环境影响的控制情况; f) 相关方的利益和要求。 4.3.2 评价方法 4.3.2.1 是非判断法 a) 对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消耗的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消耗严重超标的判是。 b) 危险废物的处置、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等违反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019智慧树知到人因工程-因人而设满分章测试答案

人因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含人的系统,是()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 人因工程的基本方法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并将之用于()、程序及工作环境的设计。 人因即人的因素,因此人因工程是研究人的一门工程学科。 人因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含人的系统,因鼠标、座椅等用具内不含人,所以鼠标、座椅等用具不属于人因工程的研究范畴。 三分法将人因工程的研究对象分为人、关联因素和内环境时,关联因素中是可以含人的。设计和改进含人的系统要应天顺人。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人因工程学始于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Gibreth夫妇致力于熟练动作和作业疲劳方面的研究,被认作人因工程学领域的先驱之一。 工程语言的特征是明晰,多用图表和编码。 将人因工程的思想应用于生产中,可以达到()的目的。 作为一门工程技术学科人因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的特点有:() 神经系统是由包括脑和()的中枢神经以及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所组成。 人的注意分为()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视觉的产生依靠视觉三要素:()、视对象和眼睛。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关节)和()三部分组成。 作业姿势可分为立姿、坐姿、坐-立姿和()。 识记、()、再识或回忆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密切联系着的基本环节。 推理有两类,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有()和意识水平等。 突触传递的单向性,保证了信息有效地传向中枢和大脑。 一般认为立姿视平线以下10°。坐姿视平线以下15度是最佳视角。 人体代谢所产生的能量等于消耗于体外做功的能量和在体内直接、间接转化为热的能量的总和。 在运用人体测量数据进行特定问题的设计时,应遵循可调范围原则,通常使用相关总体特性(坐高,胳膊伸展范围等)的第95百分位的女性和第5百分位的男性作为可调整的范围。遗忘对人都是消极作用。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技能的干扰和技能的迁移都利于新技能的形成。 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可能发生的错觉有哪几种。() 下列哪种类型的肌肉不受人的意念控制。() 从人因工程学的观点来看,促使疲劳过早出现的原因有()。 影响人体测量数据的因素有()。 瞬时记忆的特点是()。 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有()。 系统整体设计的总目标是()可靠效益佳。 根据显示信息的精度要求,视觉显示可以分为数字显示和()显示。 视觉显示选择须以人机系统的任务、人的作业特点和显示器的()特性为依据。关于显示器的空间设置,推荐水平视线偏()为最佳观察角度。 几何形状编码,编码长度以15种为限,最好不超过()种。 符号标志的评价方法有:()法、主观评价法、反应时法、混淆矩阵法。

(完整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提供过程所涉及相关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及所有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进行风险分级,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及时更新,以便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负责审批公司重点危险源清单。 3.2 行政综合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识别公司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工作,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登记表》,并负责《重点危险源清单》的建立和控制。 4.工作程序 4.1 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本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活动、服务。 a) 物资采购、贮存; b)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c) 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包含商业综合体运营、保洁绿化、秩序维护、工程、客服、办公); d)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 e) 各项制度(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f) 潜在紧急情况和其它辅助活动。 4.2 识别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 公司依据活动或服务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通过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重点危险源清单》。 4.2.1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方法。 4.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时需考虑的方面 a) 所有进入物业管辖范围内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物业管辖范围场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设施;

c)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d) 企业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e) 绩效监视和测量的手段; 风险因素的考虑还应包括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 异常、紧急)和七个方面(机械性能、电能、势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 和人机工程因素)。 4.3 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3.1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3.2 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4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A、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设备设施的缺陷b)防护缺陷c)电危害d)噪音危害e)振动危害f)电磁辐射g)运动物危害h)明火i)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j)造成冻伤的底温物质k)粉尘与气溶胶l)作业环境不良m)信号缺陷n)标志缺陷o)其他 B、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b)自然性物质c)有毒物质d)腐蚀性物质e)其他 C、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a)治病微生物b)传染病媒介c)致害性动物d)致害性植物 D、心理性、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负荷超限,包括:体力、听力、视力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心理异常,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d)辨识功能缺陷:感觉延迟、辨识缺陷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SA-OP-2064 文件版本:A0 制定部门:人力资源部 发行日期:2015-12-29 分发部门: 财务部 业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产销协调部 模具开发部 品质保证部 CNC加工中心 核准:审核:制定:王再胜

※修(制)订履历一览表

0.流程图 0.1无 1.目的 1.1为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依据人机工程学原 理对产品初始设计阶段,以及员工作业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场所、动作范围、人机界面、负责程度、重复动作、疲劳程度等一系列人体功效方面进行识别、考量评估。通过有效评估生产过程中各岗位之体力劳动强度等级,合理定员定量的安排生产活动,防止体力劳动伤害事件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体力劳动强度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3.定义 3.1人体工程学:又称工效学、人因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 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它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是涉及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一门学科。 3.2能量代谢率: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均值。 3.3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内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3.4体力劳动性别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因相同的体力强度引起男女不同的 生理反映,就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3.5体力劳动方式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DOC)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

1.0目的 为全面有效指导核电事业部下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项目部)对所在施工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制定,最终达到降低HSE风险,持续改进HSE管理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事业部本部及各项目部在工程建造期间的危险源和环境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 3.0参考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核电工程事业部《HSE管理手册》(HXNPD-GM-HSE-999,B版) 4.0责任 4.1本部安全部 ◆负责对本程序编制、修订和解释,并指导各项目部开展风险和环境因素识别、 评价及控制管理; ◆负责建立事业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辨识清单; ◆负责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2本部其他部门 ◆负责组织对本职能部门工作中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 4.3各项目部 ◆负责对本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 落实控制措施;特别是针对重大风险的分项工程/活动制定高风险专项安全控 制措施,并进行监督; ◆提供必要的人员、设施和其它资源以有效执行该程序。

5.0程序 5.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5.1.1危险源识别 (1)危险源识别评价单元及辨识小组 ◆项目部应根据组织规模划分危险评价单元。划分危险评价单元时,如有固定工 作场所的按工作场所划分,无固定工作场所的按施工工序划分; ◆项目在施工阶段,项目部成立“三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项目部级危险 /危害因素辨识小组、施工队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以及工段级危险/危害因 素辨识小组。各级危险源辨识小组由工程、技术、安全等专业人员组成,根据 所管辖区域和施工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对危险/危害辨识小组成员要进行系统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原理及专业知识的 培训,使其具备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能力; ◆对危险性高、辨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评价区域,要对辨识小组成员进行具有针 对性的专项培训。 (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 项目部各级危险辨识小组在识别作业风险和危害因素时要求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雇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所有或租赁使用的); ◆存在重大风险的分项工程/活动; ◆从事高风险作业活动的人员;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符合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有关规定。 (3)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5.1.2危险源评价方法 项目部各级风险辨识小组对辨识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目的: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减少职业暴露风险,使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1、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2、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3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3.2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评估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监理技术文件 JL-CX-04-0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批准:李常玉 2010年 01月14日 审核:那大璐 2010年 01月13日 编制:工程管理部 2010 年 01月12日 2010-01-16 发布 2010-01-16 实施 1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发布2

编制说明 1.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因素识别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活动、产品、服务的全过程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种类型”。对环境因素识别虽然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还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活动、产品、服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的变化、新的法律法规及要求的出台、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市场要求的变化等,尚待以后不断更新、完善、持续改进。 2.本次识别根据“监理”性质、活动、产品、服务的内容及特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公司本部和项目监理部的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因素识别,需自身解决“能够控制”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要求相关方(施工单位)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为施工现场相关方(施工单位)施工活动时的环境因素识别,提供监理在控制环境时应注意或“可望施加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及重要环境因素确定 环境因素评价,先采用“是非判断法”进行判断,直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如果用“是非判断法”不能直接判断的,采用“三因子评价法”进行确定,当a、b、c三个环境评价因子的乘积x大于等于50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

目录 1、作业活动划分表 2、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自身活动) 3、土建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4、变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5、输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6、电缆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7、发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8、热力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