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研究

 保险研究 2009年第2期三农保险I NSURANCE STUD I ES No.2 2009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研究①

杜正茂1 龙文军2

(1.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10)

[摘 要] 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健康发展是建立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构建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的机制,即完善政府的支持机制,加强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自身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与有关各方的社会协同机制,以形成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的“合力”,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政府支持机制;内部治理机制;社会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06(2009)02-0059-06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是执行国家农业保险政策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不断催生。从最初的一家经营公司发展至今已经有多家经营机构,在这些经营机构中既有综合性的保险公司,又有专业性保险公司;既有商业性公司,又有各类协会组织;既有直保经营机构,又有再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研究这些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将有助于制定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

1982年,我国只有一家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综合性保险公司、专业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专业协会、保险经纪公司等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其中综合性保险公司和专业性保险公司是当前我国规模和影响都较大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目前以综合性保险公司的下设机构分布为主体,形成了覆盖各大小城市和县乡的农险服务网络;以专业性保险公司为区域主体,形成了某一省份和部分省份的农业保险县域服务网络。从市场份额看,综合性和专业性保险公司占据全国农业保险99%的市场份额。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按其经营业务可分为直接保险经营机构、再保险经营机构和保险经纪机构,如图1所示。不同形式的保险经营机构经营农业保险各有利弊。

(一)直接保险经营机构

直接保险经营机构简称“直保机构”,是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的机构。我国直保机构按经营形式分有综合性公司、专业性公司、专业协会和外资公司。

1.综合性公司

目前我国有两家综合性保险公司在直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简称“人保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简称“中华联合”)。

人保公司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从1982年开始恢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营农业保险经验,培养了一支懂农业保险经营的员工队伍。尤其是近年来,农险业务部在人保公司的支持推动下,公司在各地分支机构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参与农业保险经营试点,探索农业保险经营途径。经营的种、养两业保险实行全国统一核算,盈亏由保险公司内部险种调节,以省为单位实行农业保险单独核算。

[作者简介] 杜正茂,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龙文军,管理学博士,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8年以来,人保公司在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大力开发花卉、水果、养殖场、无公害农产品等现代农业保险,还开展了涉农财产保险、农民意外健康保险、“五小车辆”②保险等业务,公司在农村地区的保险渗透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截至2008年10月底,人保公司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1.38亿元,同比增长163%,是2006年底的23.2倍;累计承保能繁母猪5265万头次,占能繁母猪承保总数的85%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承保政策性种植业作物面积2.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近六分之一。人保公司占全国农业保险市场份额的50%以上。

图1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结构示意图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的前身是1986年7月15日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的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22年来,公司从最早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综合性的保险公司,无论是农业保险还是其他保险的业务量在全国都居前列。公司目前在全疆各师(局)设立了15个分公司,在各农牧团场设立了164个支公司,主要依托新疆兵团特殊的行政体制和农业生产体制开展农险经营,即“组织统一投保、统一收费和大灾兜底”。以行政要求和宣传展业相结合的办法实行统一保险,要求各师(局)、团场积极统一组织农户参加保险,由团场、连队统一签单投保。公司在新疆承保的35种作物及畜种的农业保险,覆盖了兵团的主要农作物及养殖畜种。目前种植业保险覆盖了播种面积的80%左右,养殖业保险覆盖了兵团主要大牲畜,承保面达到了40%左右。该公司2002年的经营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并在江苏、四川、重庆、河南等地陆续开展了农险业务。在新疆以外各省区该公司和人保公司一样,主要按照“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的模式经营。根据各地实地情况开展业务,如江苏淮安的小麦、淡水养鱼,重庆烟叶种植保险等。2005年积极参与建立浙江省农业共保体,占到了10%的份额。

综合性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优势表现在: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制度、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能够充分利用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点,扩大覆盖面,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缺点是: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高、风险大,与公司的最大化经营目标相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由于保险公司处于代理或从属地位,对政府的依赖性强,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性不高。

2.专业性公司

2004年~2008年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要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我国陆续成立了专门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③。当前我国专业性农

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0503013)

②“五小车辆”是指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二轮摩托车及其他轮式机械车辆。

③保监会批准时,要求这些保险经营机构以经营农业保险为主,而且农村保险的业务不得少于60%。

业保险公司有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和安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于2004年3月1日成立的我国第一家专业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公司采取“政府扶持推动、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划为政策性业务,享受相关政策支持。与此同时,公司还经营经保险监管部门批准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短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等,通过这些险种的收益来弥补种、养两业保险可能产生的亏损,实行“以险养险”。在遇到特大灾害时,公司通过再保险分保,如果仍然有困难,政府通过特殊救灾政策给予支持。

(2)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吉林粮食集团等省内七家企业发起,于2004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的一家商业性保险公司。在公司的发展定位上,一是通过建立“保险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其签订统一保险协议,承保其所带动农户的种、养产品,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开发适合我国农村市场的“一揽子”保险产品,为农民提供包括种养两业保险在内的财产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全方位综合保险服务,促进“以险养险”。

(3)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于2005年1月11日成立,是在黑龙江垦区14年开展农业风险互助的基础上成立的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公司建立了“以公司统一经营为主导,以保险社互助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治理、双层经营”的模式。在公司和会员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形成了为“三农”服务的保险体系。公司还将灾后补偿延伸至灾前预防,建成了“防、保、救、赔”体系,有效防范了风险。公司目前开办的保险险种有:种养两业保险、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短期健康险、意外伤害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交强险、其它涉农保险等主险产品100余个,附加险产品200余个。

(4)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由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省内12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同发起,于2008年1月28日成立的一家农业保险公司,公司积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气象局开展合作协议。一方面由银行代理销售种、养业等农业保险产品、代理收取保险费、代理支付保险赔款等;另一方面发挥气象部门在农业保险的灾害预报等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公司按照“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原则,经营农业保险、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法定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

专业性公司作为新兴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在执行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及社会管理功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公司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保险网点不足和农民理赔难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农民及时恢复农业生产,稳定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但专业性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与客户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产生矛盾,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承保范围小,经营风险大。专业性公司一般都是区域性的,承保范围和对象有限,根据大数法则,其经营风险较大;二是资金量小。由于承保区域和投保对象的有限性,加上经营时间短,其保险资金的积累不多;三是业务不够熟悉。专业性公司是新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在农险业务、管理和发展战略等方面与综合性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

3.专业协会

专业协会是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帮助下,由某些对同类性质的风险的人自愿结成的互助团体,其特点是:全体成员既是保险人,又是投保人;资产、债务均归参与互助保险的全体成员所有;是非盈利性组织,且年度结余归互助协会成员所有,逐年滚存,积累起来用于抵御大灾赔付。当前我国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专业协会有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北京谷物协会、北京果树协会、北京养鸡协会等建立的风险互助会等。

(1)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前身是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于1994年成立,是全国范围内的渔船船东相互保障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协会依托渔业执法机构开展渔船保险,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在各地渔业系统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全国近二十个省(区、市)组织广大渔民开展了渔民人身意外伤害和渔船财产等互助保险工作。协会先后开发了养殖渔船全损险、海水深水网箱养殖险,海水、淡水养殖险,渔业码头财产险,港澳流动渔船渔民险、渔业执法人员综合保障计划,涉韩渔船违规罚款担保服务计划等。截至2007年底,累计承保渔船15.5万艘次,承保渔民315万人次,共赔偿渔民灾害损失达5亿多元。

(2)北京谷物协会等风险互助会。2004年7月,北京市采取“民办公助,互助合作”的模式启动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目前,北京谷物协会在全市7个区县开展了种植业风险互助试点,协会会员缴纳互助金,参加协会的风险互助;北京养鸡协会以华都肉鸡集团为依托开展了肉鸡养殖互助保险,农户(养殖户)从公司中购买籽种或雏鸡时缴纳互助金;北京果树风险互助会组织会员果农对梨、苹果、葡萄、大桃四种果树开展了风险互助,市财政对参加互助保险的会员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

专业协会开展农业保险的优势是:一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具有利益上的一致性,易于经营管理,易于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二是无手续费、代理费,农民参加保险比较便利。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仅靠农民自愿参加,农民缴纳的互助资金量有限,保险基金总量太小;二是受地域限制,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弱,更难以应付大灾;三是政府对这种模式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不够,连当前统计数据上的农业保险保费都没有将互助协会的业务算进去。

4.外资公司

在中国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外资公司,目前只有法国安盟保险集团公司一家。2004年10月,这家公司被批准正式在成都地区挂牌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安盟保险集团公司是法国第一大农业保险公司,有丰富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经验,因此,安盟保险公司成都分公司在初期主营农业保险业务。2006年,法国安盟成都分公司在四川农村正式推出了包含34个粮食作物的种植业“农作物收成冰雹和暴风雨保险”,这是该公司在西部首个大面积推出的农作物保险。安盟公司的保险业务已经拓展到多个农村保险,并以财产保险和寿险的收益来弥补农业保险业务的亏损。

外资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中,政府退出,企业完全面向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这样既可以充分吸收外资机构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在市场运作中不断开发新产品,又可以节省政府的财政支出,外资机构的进入对促进农业保险竞争格局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外资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政府很难依托外国商业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因而其获得政策上的支持非常有限;农民对外资公司的经营模式尚不了解,企业的业务开展比较困难,经营风险较大。

(二)再保险经营机构

再保险体系的建设是整个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再保险经营机构是为直保机构提供保险服务的机构。我国农业再保险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只有中国再保险集团(简称“中再集团”)开展农业再保险业务。中再集团作为国有专业再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农业保险试点,积极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技术和承保能力的支持与服务,先后与上海安信、吉林安华、黑龙江阳光等三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签订了包括一揽子成数分保合同、溢额分保合同、成数溢额分保合同、赔付率超赔保障等多种形式的农业再保险合同。同时针对浙江、福建两省的农业保险试点项目,提供了包括成数分保、赔付率超赔等再保险支持和保障。

农业再保险经营机构为直保公司提供必要的再保险支持,缓解了直保机构面临巨灾时的赔付压力,增强了直保机构的经营信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为整个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业再保险机构的经营业务仍然偏少,再保险的技术力量队伍还比较弱,相关的灾害统计数据都不完善,农业再保险的操作还不规范,与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保险经纪公司

保险经纪公司是为保险的供求双方提供咨询和服务的机构,其成熟与否是反应保险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为农业保险提供服务的保险经纪公司主要有宜安、江泰和长城等保险经纪公司。宜安保险经纪公司以海南农垦、广东农业企业等为服务对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于2006年5月与中国三大垦区之一的海南农垦签订了长达5年的顾问合同。江泰保险经纪公司于2006年3月与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签订服务合作协议,为其提供农业保险综合咨询服务。目前已经协助果树协会完成了调研设计果树风险互助方案,协助其完善风险互助组织架构、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实务造作规程、条款、费率等,并根据实际需要为其培训承保和理赔方面的实务操作人员等。

在农业保险市场中,保险经纪公司起到了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将直保机构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既节约直保机构的经营成本,又服务了广大农民。保险经纪公司为农业保险

经营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等提供风险管理顾问服务、直接保险采购服务、专业索赔协助服务、再保险采购服务和保险经纪增值服务等。但是,我国的农业保险市场尚不发达,加上保险经纪公司自身的经营和服务能力还十分有限,其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为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与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相比,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政策依赖性强

在国家农业保险政策的支持下,催生出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虽然其业务的开展是市场化运作,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部分企业甚至把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看成是完成地方政府交办的任务,市场意识不强,在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显得不足,农险处于产品比较单一、保障水平较低的状态,试点险种、保费和保额水平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农民需求。在国家农业保险立法缺失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政策有一定的随意性,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与政府的沟通越多,越容易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而且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干预了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正常经营。

(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近几年的业务发展速度较快,部分企业经营经验、专业人才和机构网络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内部管理机制尚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要求,直保机构风险管控薄弱,在巨灾保险方面的考虑还不多;个别企业缺乏发展的战略意识,甚至有短期行为;部分企业的内部组织制度不完善,出现收取保费快、理赔难的现象,影响农业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开展。

(三)农业保险技术人才缺乏

农业保险的专业性很强,要求从事经营的机构和人员既要掌握娴熟的保险经营技术(例如种植风险评估、费率厘定、保单设计等),又要掌握广泛的农业技术(例如育种、土壤、耕作、植保、气象、经营管理等)知识,否则无法正常经营。而当前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影响农业保险的持续发展。

(四)与有关部门有效衔接不够

由于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人才和技术的缺乏,在进行农业保险的发展规划与区划、费率的厘定、保险条款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如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农业局、金融机构、气象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部门的合作配合。但往往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与有关部门联系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有关部门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业务的开展。

(五)社会认同度差

目前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观念相当浓厚,风险意识还十分淡薄,很多农民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同时,长期以来直接拨款救济灾民的政策也影响了保险意识的提高,直接抑制了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对农业保险中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农户不知其为何物,潜意识里认为其是“二道贩子”,甚至持抵触情绪。社会对农业保险普遍还处在模糊认识的阶段。

三、构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支持机制

完善政府的支持机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保障上,应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性质、保障范围、经营原则、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界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等问题通过立法加以明确,从而规范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经营原则、制度、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全国性的专门的农业风险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全面协调、组织分工,使农业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创新农业保险制度,随着农业保险试点的迅速铺开和经营机构的增多,巨灾风险不断积累,加快建立农业保险经营、农业再保险与巨灾损失补偿支持相结合的有效联结机制非常必要;四是对农业保险业务采取免除税赋的优惠政策,在免去营业税的同时,减免所得税,鼓励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开拓农险业务和进行产品、技术创新。所减免的税收

转入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用作应对农业大灾之补偿的积累。

(二)加强建立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内部治理机制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建立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关键。建议做到:一是要明确使命,将经营机构的农业保险展业与国家宏观政策要求以及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加强自身的战略管理和制度建设;二是结合农业和农村实际,加强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制度建设,提高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运行效率;三是加强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人员培训,培养更多既懂保险,又懂农业技术的业务人才;四是规范农业保险理赔服务,明确理赔时限、统一理赔标准、完善理赔信息系统,提高农业保险理赔服务品质,保证出险后要及时足额理赔,防止出现“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失信行为,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以此树立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良好外部形象,增强社会的责任感,把提高诚信度作为提升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与有关各方的社会协同机制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基于产业发展的实际,建立一个合作的平台,基层农技部门(包括农技、畜牧兽医部门、农经管理站)、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金融机构“六方联动”,“多方合作、协调推进、实现共赢”。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在农技部门的技术支持和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下,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积极开展各方合作,共同维护生产者的利益,促进农业保险和农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平台,把风险补偿机制与科技服务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农业保险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解决农业保险业务部门人手少、技术力量缺、定损经验不足等难题,又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建立“防赔结合”的保险机制。

[参考文献]

[1] 龙文军.谁来拯救农业保险:农业保险行为主体互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73-75.

[2] 龙文军.农业保险再保险的主要模式[J].经济研究参考,2007,(54).

[3] 黄正军.我国农业保险运行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

Abstract:Pr omoting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rganizati ons′healthy devel opment is an i m portant part of establishing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 m in China.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has studied the devel opment conditi on of agri2 cultural insurance organizati ons,analyzed their common questi ons and reas ons,and exp l ored on how t o construct a mechanis m which could p r omot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rganizati ons′devel opment.Suggesti ons made by the article were t o i m p r ove g overn ment′s supportive mechanis m,enhanc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 m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rganizati ons,and establish the s ocial coordinati on mechanis m bet w ee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undertak2 ings and other partici pants.These measures will hel p t o f or m the“synergy”that can p r omot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rganizati ons′devel opment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s healthy devel opment in China.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surance organizati on;govern ment′s supportive mechanis m;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2 nis m;s ocial coordinati on mechanis m

[编辑:郝焕婷]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 告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XX年,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XX年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XX年,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

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第一章 1、理论费率:是保险精算人员依据不同风险单位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费用支出而厘定的费率。 2、实际费率:是保险理论费率的市场化表现,是受市场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及 监管费率约束的保险费率。 3、监管费率:是为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由保险监管机构代表政府对保险实际费率做出 的最低要求。 4、纯费率:纯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保险赔款总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率,是一定时期内保 险人的保险金额损失率情况的综合反映。 5、附加费率:根据保险公司营业费用来确定的,营业费用包括:按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支付 的业务费、企业管理费、代理手续费和缴纳的税金,以及支付的职工工资以及附加费用。 1、简述保险费率厘定的要素P8~10 2、请论述保险公司的经营环境?(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经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答:保险经营环境是指与保险业务经营有关的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总称。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使保险经营环境呈现出相关行和复杂性。分析和研究影响保险业务经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指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实现经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保险公司的内部环境。 保险公司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这些这些环境因素对保险公司来说属于不可控制因素。 (一). 自然环境:保险经营的自然环境包括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和自然界的不规律变动而异导致的自然风险两部分。 (二).人口环境:人口环境是指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因人口的性别的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种族差异的职业差异而导致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打扰差异。 (三).经济环境:保险公司的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周期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政策环境:政策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政策变化、经济发展策略和相关法律调整,特别是国家对保险公司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其包括税收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国家对保险投资的限制。 (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教育环境、法制环境、道德风俗环境等。 (六).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人们的风险意识是保险经营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环境。 (七).市场环境:保险经营市场主要是指保险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程度以及保险市场的竞争方式和竞争激烈程度。 二.保险公司经营的内部环境主要有劳动者、经济技术、资金、信息等。 (一).劳动者:劳动者历来都是公司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保险公司的员工也不例外,他们是保险经营活动中最具有创造力的经营资源,是保险公司活力的源泉。 (二).经营技术:保险经营技术是指保险经营活动中应用的各种技能、技巧、知识和方法,它是保险经营活动的科学基础,也是提高保险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 (三).资金:资金既是保险公司履行经济补偿职能的保证,也是保险公司经营实力的集中体现。 (四).信息:信息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者了解公司内部环境、确定保险经营决策的依据。 3、保险公司经营的特殊原则 P18 (1)风险大量原则。 指保险人在可保风险的范围内,应根据自己的承保能力,努力承保尽可能多的风险和标的。风险大量原则是保险经营的首要原则。 (2)风险选择原则。 指保险人不仅需要承保大量的可保风险和标的,还需对所承保的风险加以主动的选择,使集中于保险保障之下的风险单位不断趋于质均划一。通过承保质量的提高,保证保险经营的稳定性。包括事前选择和事后选择。 (3)风险分散原则。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摘要:农业保险是针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灾 害和意外事故所产生的损失而设置的一种保险。完善的农业 保险不仅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步伐,而且促进了农村 金融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其 次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农业保险存在 的问题,最后对农业保险的长足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公司;发展 对策 一、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几经起落,经 历了曲折却又不断前进的过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主 要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力恢复经 济,并进行了开办农业保险的初次尝试。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开始在一些地区试办了牲畜保险和棉花保险, 虽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中国人民保 险公司赔了近400亿的钱款。因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1953年进行农业保险整顿又在1955年重新开办农业保险,与此 同时,国家也在尝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二)第二阶段。1958年,我国在经济上出现了左倾方针错误,开始提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因此大力发展人民公 社,即集体劳动、劳动成果由集体分配,国家认为集体的力 量大,可以对抗任何自然灾害,所以在这一年,国家宣布停 止开办农业保险,在这之后,又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 大革命,直到1982年才重新开办农业保险,这期间停办了 24年。 (三)第三阶段。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全 国实施,没有了集体劳作,而是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提高的同时,也要自己面对自然灾害等农业问题,因此, 重新开办农业保险迫在眉睫。1982年国家恢复农业保险的办理,并且国家也采取许多的鼓励措施,因此,不仅办理农业 保险业务的机构与保险税种有所增加,而且保险收入也大幅 度提高,1982年至1992年这十年间,保险收入从23万升至8.62亿元。这期间,大多数农业保险机构都赔了钱,尽管如此,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在这一阶段也吸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四)第四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保险也开始由商业化经营转变, 而此时的商业保险公司也刚刚起步,规模小、业务单一,并 且不能很好的应对风险,再加上这一期间国家不重视商业保 险,鼓励措施少,支持力度不强,因此1993年后,农业保险开始萎缩,2004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 3.77亿元,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___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 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一、名词解释 1.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活动使得资产,负债两方面的决策 协调一致,具体来讲资产与负债在一定的风险承受范围与约束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财务目的而进行的有关资产与负债战略的计划、组织、协调以及调整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2.目标市场是指由一组有共同需要或者特征的购买者所组 成的市场。 3.市场定位是指确定目标市场后,企业将通过何种营销方 式、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在目标市场与竞争者以示区别,从而树立企业的形象,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4.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 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5.保险营销是以保险这一特殊商品为客体,以消费者对这一 特殊商品的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转嫁风险的需求为中心,运用整体营销或协同营销的手段,将保险商品转移给消费者,以实现保险公司长远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6.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的管理活动使得资产,负债两方面的 决策协调一致,具体来讲资产与负债在一定的风险承受范围与约束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财务目的而进行的有关资

产与负债战略上的计划,组织,协调以及调整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二、填空 1.作出承保决定 ●正常承保(保险公司按标准费率承保保险标的的风险, 出具保险单。) ●条件承保(保险公司通过增加限制性条件或加收附加 保费的方式予以承保,出具保险 单。) ●拒绝承保(如果投保人条件明显低于保险人的承保标 准,保险人会拒绝承保。) 2.核保包括核保选择和核保控制 3.理赔的基本原则: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4.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银行存款;买卖债券、 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 5.投保动机形成的3个条件:1保险需要的存在2 相应的刺 激条件 3有满足保险需求的产品 6.投保决策过程:1风险认知阶段 2信息收集阶段3投保方 案的评估4投保决策 5保后评价 7.企业资源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人力资源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1农业保险的初步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了零星的试点,没有形成大的气候。我国正式的农业保险应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次年,在山东商河、重庆北碚以及北京远郊试办牲畜保险;在江苏南通、陕西咸阳和北京远郊试办棉花保险。1951年在个别地区试办了油菜和水稻保险。1952年牲畜、棉花等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按照国家指示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195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恢复办理农业保险。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保险,经历了起起伏伏,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主要是学习的苏联模式。尽管当时的保险模式还不规范,但不能否认,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 1958年至1981年是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认为人民公社规模大,后备力量强,抑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灾害的损失,公社有能力弥补。农村保险己不适应新形势,没有必要再继续办下去。’ 1.3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发展阶段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需要独白面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1982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在我国停办了24年的农业保险终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1985年,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业务最早的法律依据,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也提出应积极兴办农村保险事业。1982年至1995年间,随着农业保险的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曾一度出现繁荣状态,保费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到了1996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农业保险由其中的中保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作为国有独资的商业保险公司,在兼顾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构调整,停办了一些亏损的险种,从此,农业保险的规模逐年呈现负增长。由一于损失率高,如果保费按照损失率来制定,农民保不起;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1农业保险的初步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了零星的试点,没有形成大的气候。我国正式的农业保险应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次年,在山东商河、重庆北碚以及北京远郊试办牲畜保险;在江苏南通、陕西咸阳和北京远郊试办棉花保险。 1951年在个别地区试办了油菜和水稻保险。1952年牲畜、棉花等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按照国家指示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195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恢复办理农业保险。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保险,经历了起起伏伏,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主要是学习的苏联模式。尽管当时的保险模式还不规范,但不能否认,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 1958年至1981年是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认为人民公社规模大,后备力量强,抑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灾害的损失,公社有能力弥补。农村保险己不适应新形势,没有必要再继续办下去。’ 1.3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发展阶段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需要独白面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1982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在我国停办了24年的农业保险终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1985年,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业务最早的法律依据,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也提出应积极兴办农村保险事业。1982年至1995年间,随着农业保险的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科学的经营决策的关键是() A.确定经营目标 B.制定决策方案 C.选择决策方法 D.正确执行决策 2.对于股份制保险企业来说,其经营活动的直接内在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社会贡献目标 B.股东利益目标 C.员工个人利益目标 D.被保险人利益目标 3.在进行保险经营财务稳定性测算中,当各年度实际赔付率等于预期赔付率时,K值() A.小于0 B.等于0 C.等于1 D.大于1 4.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规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的人身保险业务是() A.全部人身保险业务 B.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 C.全部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 D.人寿保险和全部健康险业务 5.保险代理人从事保险代理业务,获得代理手续费,该笔费用的支付者是() A.投保人 B.被保险人 C.保险人 D.受益人 6.下列属于保险计划数量指标的是() A.保费收入 B.人均保费收入 C.职工技术构成 D.综合费用率 7.展业人员接近展业对象的方法主要是() A.介绍接近和直接接近 B.代理人展业和直接展业 C.代理人展业和经纪人展业 D.直接展业、代理人展业和经纪人展业 8.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保险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的承保方式是() A.综合承保 B.共同承保 C.总括承保 D.全国承保 9.国际上,保险业普遍采用的防灾防损的工作形式是()

A.专职防灾防损 B.兼职防灾防损 C.单一防灾防损 D.综合防灾防损 10.对于因保险事故而受损的损余物资,一般应作如下处理() A.作价折归被保险人,并在保险赔款中作相应扣除 B.作价折归保险人 C.作价折归被保险人,在保险赔款中不予扣除 D.归被保险人所有,但要补缴一定比例的保险费 11.保险金额、保险价值均为10万元,实际损失8万元,绝对免赔额1万元,则保险人的赔偿金额为() A.10万元 B.8万元 C.7万元 D.9万元 12.农作物收获保险一般采用() A.第一损失赔偿方式 B.比例赔偿方式 C.不足限额赔偿方式 D.超过一定限额赔偿方式 13.再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包括() A.原保险人和被保险人 B.原保险人和再保险人 C.再保险人和被保险人 D.再保险人和分入公司 14.一成数分保合同规定,分保额比例为60%,某风险单位发生保险事故,损失额为200万元,则分出公司应承担的赔款为() A.120万元 B.80万元 C.60万元 D.40万元 15.根据我国《保险法》,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 A.其注册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 B.其注册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20% C.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 D.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20% 16.从保险公司利润中提取,逐年积累,主要用于应付特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的赔偿和给付的准备金是() A.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B.呆帐准备金 C.赔款准备金 D.总准备金 17.根据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的规定,保险公司法定盈余公积金停止提取的标准是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 A.10% B.20% C.25% D.50% 18.保险信息按照其作用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决策性保险信息、指导性保险信息和() A.静态保险信息 B.动态保险信息 C.参考性保险信息 D.价格信息 19.依照特定的目的,采用科学的手段,把分散杂乱的原始信息,经过加工成为井然有序的信息资料的工作过程,被称为() A.保险信息加工 B.保险信息收集 C.保险信息传递 D.保险信息贮存 20.根据每一类别、级别的职务,制定出各种考核因素和标准,以此衡量员工的成绩和能力的考核方法是()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气候多变,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农业要想获得高速发展离不开农业保险的保驾护航,而我国的农业保险却严重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对于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制约因素对策制度 一、引言 近几年来各地发生禽流感、干旱、台风不断,使当地农民的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第6号热带风暴“莫拉菲”经过福建等省,所到之处的经济作物一夜之间荡然无存。“这场灾难让我过去20年的努力几乎白费。”福建省某刘姓村民对记者说,“当时我也想过保险,可是不知道去哪里寻求保障”……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中国脆弱的农业,农业的发展亟须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同时也是一个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受自然气候影响,我国每年单是旱灾农就使经济作物受旱面积达3亿至4亿亩,每年损失粮食近158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农业问题的重点是增产增收,但同时要考虑按市场规则,用保险方式补偿灾害损失,防止减产减收。农业保险就是为了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经济手段。去年在一些省市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如果不是政府及时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许多上规模的养殖户、禽类加工龙头企业有可能遭受重创。但政府这种救急性的补贴,总非长远、根本之策。现实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再一次提醒我们:加快农业保险,不能再对付了,不能再犹豫了! 二、农业保险的定义及分类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我国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险种有:农产品保险、生猪保险、牲畜保险、奶牛保险、耕牛保险、山羊保险、养鱼保险、养鹿、养鸭、养鸡等保险,家禽综合保险,水稻、蔬菜保险,森林火灾保险;烤烟保险、西瓜雹灾、香梨收获、小麦冻害等保险。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查报告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查报告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 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 年到1992 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 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 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 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 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一)有效需求不足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二)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

(金融保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整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科学的经营决策的关键是() A.确定经营目标 B.制定决策方案 C.选择决策方法 D.正确执行决策 2.对于股份制保险企业来说,其经营活动的直接内在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社会贡献目标 B.股东利益目标 C.员工个人利益目标 D.被保险人利益目标 3.在进行保险经营财务稳定性测算中,当各年度实际赔付率等于预期赔付率时,K值() A.小于0 B.等于0 C.等于1 D.大于1 4.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规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的人身保险业务是() A.全部人身保险业务 B.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 C.全部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 D.人寿保险和全部健康险业务 5.保险代理人从事保险代理业务,获得代理手续费,该笔费用的支付者是() A.投保人 B.被保险人 C.保险人 D.受益人 6.下列属于保险计划数量指标的是() A.保费收入 B.人均保费收入 C.职工技术构成 D.综合费用率 7.展业人员接近展业对象的方法主要是() A.介绍接近和直接接近 B.代理人展业和直接展业 C.代理人展业和经纪人展业 D.直接展业、代理人展业和经纪人展业 8.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保险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的承保方式是() A.综合承保 B.共同承保 C.总括承保 D.全国承保 9.国际上,保险业普遍采用的防灾防损的工作形式是() A.专职防灾防损 B.兼职防灾防损 C.单一防灾防损 D.综合防灾防损 10.对于因保险事故而受损的损余物资,一般应作如下处理() A.作价折归被保险人,并在保险赔款中作相应扣除 B.作价折归保险人 C.作价折归被保险人,在保险赔款中不予扣除 D.归被保险人所有,但要补缴一定比例的保险费 11.保险金额、保险价值均为10万元,实际损失8万元,绝对免赔额1万元,则保险人的赔偿金额为() A.10万元 B.8万元 C.7万元 D.9万元 12.农作物收获保险一般采用()

(发展战略)农业保险的发展策略

农业保险的发展策略 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业保险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农民的视角着眼,分析农业保险的作用是使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但目前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要发挥农业保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政府、保险人和农民都必须有所作为。 农业保险发展不足 影响和谐社会构建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自1982年恢复开办以来却日渐萎缩,许多地方甚至停办,2004年以前,国内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两家产险公司维持开办农业保险。二十多年来,农业保险累计赔付73.9亿元。1985年至2004年农业保险保费共收入80.86亿元,赔款支出共计70.55亿元,由于经营风险高、管理难度大、政策支持不充分,农业保险业务亏损严重(见图1)。农业保险的盈亏平衡点大约为69%左右,而1985年至2004年间农业保险的简单赔付率平均达87.24%(见图2),农业保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3.77亿元,同比减少0.88亿元,负增长18.86%,仅占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的0.35%。证明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模式是失败的。

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农业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一种经济手段,在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至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三年在1号文件中指出要“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纯粹风险得不到有效转移,农民不能够获得保险利益,会挫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业保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发展策略 要发挥农业保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其发展策略是实现政府、保险人和农民的良性互动。 1、政府“补足”农民利益,激励农民的保险需求 一方面,农民在农业保险中获得的补偿金额既不能超过保险金额,也不能超过保险标的实际损失价值。而且要获得保险补偿,要付出的成本(保险费率)一般在2%至15%之间,高出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损失率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另一方面,农民获得的保险利益具有正的外部性。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在同样价格条件下,社会期望的最佳供应量多于生产者的最佳供应量。如果按照商业保险公司的最佳供应量进行生产,就必然产生农业保险供应的不足,最终必然导致效率损失;如果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 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1.1农业保险的初步发展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了零星的试点,没有形成大的气候。 我国正式的农业保险应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

次年,在山东商河、重庆北碚以及北京远郊试办牲畜保险;在江苏南通、陕西咸阳和北京远郊试办棉花保险。 1951年在个别地区试办了油菜和水稻保险。 1952年牲畜、棉花等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 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按照国家指示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 195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恢复办理农业保险。 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保险,经历了起起伏伏,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主要是学习的苏联模式。 尽管当时的保险模式还不规范,但不能否认,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1958年至1981年是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认为人民公社规模大,后备力量强,抑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灾害的损失,公社有能力弥补。 农村保险己不适应新形势,没有必要再继续办下去。 ’1.3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发展阶段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需要独白面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1982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在我国停办了24年的农业保险终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 1985年,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开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05月13日11:23 来源:《新财经》2013年第1期作者:唐敏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步伐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指标因素之一。 关键词:防范风险,财政补贴,立法工作,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但伴随着目前我国的农业风险损失逐年增大,我国的农业保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遵循“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市场运作”与“保成本、低费率、广覆盖”的原则下,逐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增加承保品种,应用风险分析工具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探索与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涉农保险试点,顺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全面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 农业在我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脆弱的农业需要农业保险的强有力保障和持续不断支持,但由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公司开在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也很难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资源短缺等问题。 1.我国农业保险险种过于单调,传统的农业保险险种,如蔬菜保险、麦场火灾保险、塑料大鹏保险等,由于赔付率高、风险高等因素造成部分农业保险市场亏损,发展程度较低。 2.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识欠弱,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农业在农业方面的参保意识不高,使得我国农业保险在农村的推广工作受到困难阻碍。 二、通过政府调控,完善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 我国在农业保险扶持方面,由于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这为农业保险的实践带来了众多困难,令我国政府无法确定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作用和地位,导致农险的投保面难以明确或有效落实。 1.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制订与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对商业性农业保险进行政策扶持,进一步在政策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积极探索推广,从而为多渠道、多险种的农业保险销售进行法律方面的保障。 2.在制度层面,对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等政策,强力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状况,全面分析我国的保险市场需求,针对不同性质的农业保险活动,逐步建立合理的农业保险补偿体制,加以区别管理。保险公司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在销售适宜不同地区的创新型险种的过程中,要做到诚实守信,全面解释。

保险公司规章管理制度

总经理岗位职责 1?根据总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制定本公司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同时对计划实施督导、检查与促进,确保本公司高效有序的经营。 2?依据本公司年度工作规划,指导和批准并监督实施各个职能部门制定部门业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管理政策、财务预算,使其科学、合理并具备可操作性,以确保本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3?依据总公司各业务部门战略对本公司的要求,对本公司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及监督,贯彻执行总公司对分管部门所做出的决定,确保总公司的发展思路在职能部门中得以实现。 4?在本公司所辖业务范围内,就重大问题与相关政府部门、金融税务部门、中介机构进行联络与交涉,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为本公司的业务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5?负责对本公司各职能部门主要管理者进行业绩考评,保证对职能部门领导者有效的管理与合理地激励,并对总公司管理的本公司人员提出任免建议。 6?合理配置各部门的人力资源,确保具有恰当技能的人员开展工作。 7?指导培养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确保其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综合部岗位职责 1?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管理程序,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各岗位职责和任务的执行情况; 2?协调与上、下级公司之间的工作关系,组织安排公司办公事务,提高整体办公效率; 3?编制并实施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负责公司所辖范围内营销服务部高级管理人员及本部员工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为公司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4?协调安排公司领导公务活动及综合性会议,组织起草公司综合性文件材料,负责公司文档管理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保公文信息流转顺畅,有序高效; 5?管理公司党、工、团组织建设,安排开展党、工、团组织活动,为公司发展提供组织思想保证;

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我国,农业的历史文化悠久,是国家的生命基石,立国之本。农业保险中分散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等功能十分受用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河北省自2007年开始在全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过重重的探索和发现,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更多的问题和风险被发现。本文基于河北省的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结合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加大宣传农业保险、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开发和完善具有优势的农业险种、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等发展策略。 标签:农业保险;现状;保险产品;对策 1.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1.1河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 河北省是在全国施行农业综合开发的先锋省份,有效地利用国家对农业财政上的支持,并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引进大量外资,进一步探索创新新的融资渠道,改善农业服务条件,发展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加河北省农业的投入、生产及产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河北省的农业投入总资金增长迅速,将有利于河北省农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随着河北省农业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的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水利设施和管理水平总体提升。由于近年来政策上的补贴和支持,河北省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速迅猛。截止到2016 年,河北省内的农业现代化服务机构多达4100多家,为河北省内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1.2河北省农业保险开展的现状 目前农业保险的规模、覆盖范围在河北省内大幅度扩展,其中参保的农户也逐渐增多。随着农业保险覆盖面积以及承保范围的持续扩大,河北省农业保险的险种也在随之增多,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及有效性也大幅度增强。 农业保险的市场主体在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渐开展的情况下持续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供给进一步增多。与此同时农业保险深度、密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据统计显示,保险密度从原来的每人2.5 元增加到了每人47.85 元,人均增长19 倍,近年来投保的金额和参保人数也不断增多,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近年来的农业保险收入逐步增加且增速较快,但与此同时,依旧存在着农村平均收入偏低的情况。 2.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的现存问题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 及思考 姓名:李文杰 学号: 06124025 班级: 061241班(金融学) 任课教师:王亚玲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发展与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上处于首要地位,同时农业经济也对社会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建设因自然灾害发生的高频率和高强度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迫切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来支持和保障我国脆弱的农业。农业保险一直被世界各国重视,然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却很不理想。我国农业保险现阶段的发展虽然势头良好。但与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弊端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保险的理论、经营模式以及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风险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发展现状对策

目录 摘要-----------------------------------------------------1关键词---------------------------------------------------1 一、研究背景---------------------------------------------4 二、农业保险概述-----------------------------------------5(一)农业风险的理论概述---------------------------------5 1. 农业风险的概念------------------------------------5 2. 农业风险的种类------------------------------------6 3. 农业风险的特征------------------------------------6(二)农业保险的理论概述---------------------------------7 1. 农业保险的概念------------------------------------8 2. 农业保险的种类------------------------------------8 3.农业保险的特征------------------------------------8 4. 农业保险的作用-----------------------------------10 三、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11(一)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概念------------------------------11(二)我国目前主要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11 1.政府支持下的准商业保险经营模式-------------------11 2.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11 3. 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12 4.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模式-------------------------12 5.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模式-----------------------------12 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12(一)基础薄弱------------------------------------------12(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逐渐加大--------------------------1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