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难忘的泼水节

11难忘的泼水节

11难忘的泼水节
11难忘的泼水节

11.难忘的泼水节(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五【展示交流讲解】 1.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2.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3. 龙船、花炮. 4.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5.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6.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7. 喜气洋洋,兴咼米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8. 课件出示: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9. 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10.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小结: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7 难忘的泼水节 名师教案

17 难忘的泼水节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3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4~6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7、8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文章在描写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时,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场面时,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再反复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热烈的气氛和人们内心的欣喜、感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外貌特征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识记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泼水节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大家想欣赏吗?(播放泼水节视频)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学生自由交流) 2.介绍泼水节,导入新课。 过渡: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尽管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泼水节)。“泼”是今天要学的生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这次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2.检查生字。 过渡:这篇课文中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

难忘的泼水节案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孟宪辉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燃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的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在教学中我抓住“火红火红”一词,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就像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抓住体现周总理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一词理解总理的和蔼可亲。在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让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的那份真挚的感情。 案例: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的那份热情 1、当傣族人民知道周总理要来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他们是用哪些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中做上记号。 2、组织交流、汇报。 3、重点体会: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指导朗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提出和探问题:当傣族人民知道周总理要来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他们用哪些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 质疑再探: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接着请三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读书的三个孩子都能抓住“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来表现。 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 泼水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亲如一家

11、难忘的泼水节

11、难忘的泼水节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生字卡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二年级下册11.难忘的泼水节同步练习

11、难忘的泼水节 一、看拼音写词语。 l zhōuēn lái bǎi shù pō shuǐ ()()() jìnɡ ài xiàng jiǎo gǔfenɡ huánɡnián dù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到了。 2、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 3、________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因为__________和傣族人民在一起。 三、多音字组词: ch?nɡ( ) shěnɡ( ) báo ( ) hǎo ( ) 盛省薄好 shanɡ( ) xǐnɡ( ) bó ( ) hào ( ) dīnɡ( ) fen ( ) kōnɡ( ) 钉分空 dìnɡ( ) fan ( ) kònɡ( ) 四、词语搭配 ()的祖国()的小岛()的北京()的角楼 ()的太阳()的月亮()的葡萄()的空气 ()的总理()的地毯()的鼓点()的雾 ()地展现()的老乡茂密的() 群山()树木()()古迹湖水()隐隐() 太阳()风光()()灯光蒙蒙()热情() 笑容()令人()五()十色 一()湖一()凉棚一()龙船 一()象脚鼓一()头巾一()花炮 五、造句 1.就像―― 2.一手……一手: 3.一边……一边: 4.五光十色――

参考答案 一、(周恩来)(柏树)(泼水) (敬爱)(象脚鼓)(凤凰)(年度) 二、1、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端拿祝福 3、1961 周总理 三、 ch?nɡ(盛饭) shěnɡ(节省) báo (薄雾) hǎo (好人) 盛省薄好shanɡ(盛开) xǐnɡ(反省) bó (单薄) hào (好学) dīnɡ(钉子) fēn (分别) kōnɡ(天空) 钉分空 dìnɡ(订书机) fan (水分) kònɡ(空地) 四、词语搭配 (美丽)的祖国(美丽)的小岛(美丽)的北京(美丽)的角楼 (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成串)的葡萄(流动)的空气(敬爱)的总理(鲜红)的地毯(欢快)的鼓点(薄薄)的雾(清晰)地展现(热情好客)的老乡茂密的(枝叶)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湖水(碧绿)隐隐(约约)太阳(高照)风光(秀丽)(点点)灯光蒙蒙(细雨)热情(好客)笑容(满面)令人(难忘)五(光)十色 一(个)湖一(个)凉棚一(条)龙船 一(只)象脚鼓一(条)头巾一(串)花炮 五、造句 1.就像――荷叶圆圆的,就像一个绿色的大圆盘。 2.一手……一手: 小明一手拿着笔记本,一手拿着钢笔,快速地写着什么。 我一手拿着调色盘,一手拿着画笔,认真地画着眼前的美景。 3.一边……一边: 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我一边跳绳一边数数。 我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4.五光十色――雷雨过后,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2

第二课时 4:、看图,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看,周总理来到了人群当中,有谁能说说周总理的样子吗?从穿着,表情,动作三个方面来形容一下? 生: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生: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师:既然周总理笑容满面的,那么同学们也能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一句吗? (同学们笑容满面的读这一句) 生: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可以找一找四个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接,敲,踩,跳。 师:很好,周总理敲着鼓,跳着舞,那我们也来边敲边读吧! (学生读一个字敲一下桌子,合着节奏来读这一句) 师小结:周总理的穿着和动作体现了周总理入乡随俗,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以及他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5、开始泼水 傣族人民迎接到了周总理,敲了鼓,跳了舞,马上就要到最隆重的泼水仪式了,那么老实想请一位同学来表演周总理泼水的情景,其余同学就扮演傣族人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泼水的场面吧! (一个学生上讲台,老师读一句,他就做一个动作)

师: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同学拿起一个装粉笔的盒子代表银碗) 师: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同学拿着教鞭在盒子里晃了晃) 师: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同学做出向讲台下的学生泼水的动作) 师: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讲台下的学生用书当盆,用笔当树枝,向讲台上的同学做泼水的动作)师:他们这是在互相祝福,傣族人民祝福周总理健康长寿,那么周总理会祝福傣族人民些什么话呢? 周总理祝福傣族的老人们:健康长寿 傣族的年轻人:工作成功,天天快乐 傣族的小朋友: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是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就像一家人一样。 6、深情朗读 师:让我们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来读一读最后三段吧! (同学们深情朗读最后三段) 师:那么,现在的傣族人民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幸福,难忘。 师:是的,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泼水节,傣族人民当然会感觉到幸福,难忘。(板书:幸福难忘) 小结:今天,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少数民族的爱却一直温暖着少数民族的心,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怀念他!让我们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案:

(课件出示傣族的风土人情及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一)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我会认和我会读,小老师领读。 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②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③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④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②今年是指。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词语。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②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④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作者:周蓉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7期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形式化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勤于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有哪些呢?下面就我的一些初步的做法与大家进行探讨,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指正一、精心钻研教材,根据学情找准合作探究点1.教师精心钻研教材,找准探究点设计课堂教学探究环节前,教师应把文本自身蕴含的知识、情感、价值观和编者编排意图弄清楚弄明白,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找准合作探究点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时,经常会发现课堂教学时间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语文老师就提出引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可以是自读,可以是互读,也可以是抽读,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书……这里的关键是要通过合作以强带弱二、设计合作问题紧扣目标,由易到难,体现思维层进性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按“四读”模式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全可以贯穿于“四读”模式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那我们在教学环节设计问题时,也可以依据“四读”模式层层推进,合作探究的问题紧扣教学目标由易到难,体现思维的层进性问

题的设计要注意:问题数量一次不宜超过三个,且梯度适宜一般情况下,一组问题力求突破一个目标问题呈现时语言简明,思维指向明确,条理性强让学生一目了然,关键词句用鲜亮颜色标识出来1.读题环节设计情境导入读题,学生依据课题质疑问难,小组内讨论归纳,确定课堂教学目标2.自读环节设计小组互助学习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上传:刘颖更新时间:2012-5-3019:44:33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的“形”之美,“神”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11难忘的泼水节

11难忘的泼水节 姜湾小学朱礼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方法:四步导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2、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趣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 【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2、学生准备: 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 (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 (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1、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凤凰恩敲襟褂 咖啡踩端蘸寿 ⑴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 抽生读,全班读。 ⑵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 抽生认,全班读。 ⑶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⑷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 生做一做,再读。 ⑸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 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改进案例(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教 学设计改进案例 班级情况: 全是农村孩子,课程思维的宽度得到了限制,但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投入教师的各项口令当中来。 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云南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

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及各民族风俗习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 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 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11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11 难忘的泼水节 1.会认12个字,会写10个字、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学生自由谈理由)是的,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

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学生读课题)[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板书:1961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汇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

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

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难忘的泼水节(优质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 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象脚鼓凤凰花

(八年级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 八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者、更应该是带领 学生做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者。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 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更多一次实现需要的满足! 【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情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候现象和物候学的说明;物候现象决定因素的说明。 说明顺序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 2、难点:说明顺序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 三、教学设想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一年有几个季节?(生)春、夏、秋、冬。 出示一年四季不同的画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一《大自然的语言》(板书文题和作者)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11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简介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为重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为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简简单单教语文》心得

《简简单单教语文》心得 黄兰碰 一直以来,我都困惑,怎样才能教好一年级语文课呢?每次上课之前,我便考虑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读”,总是想着如何让我的语文课堂精彩活泼。一味地追求“新颖,时髦。”的确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涌跃举手,你一言,我一语,可热闹了。可是,一到考试,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为何?今天听了何老师的讲座《简简单单教语文》后,恍然大悟。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大道至简”,返朴归真,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今天,何老师的讲座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将语文化繁为简,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想境界呢?我认为: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 阅读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时,教师应把握“三个维度”和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如陈旖旎老师教学《葡萄沟》时,她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设定,既符合了阶段目标,又整合了“三个维度。”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陈老师上《葡萄沟》这一课时,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真是个好地方!”做切入点,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直奔主题,化繁为易,事半功倍。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 三、教学指导要简要──简要而不失到位 教学中,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理解肤浅时,教师要“开导,教师应努力追求指导得恰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使指导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和示范性。如陈老师讲到《葡萄沟》“五光十色”这个词与“五颜六色”的区别时,她就先引导学生用“光”来组词。 四、教学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 陶行知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虽然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教师应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陈老师在激趣导入后,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然后用小组合作形式认读生词,再把词放进句子中去读,最后是读一段课文。让这些生字词不断地出现,以不同方式的认读来记住这些字词,而不是死记硬背,或是单调乏味地重复认读。 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朴归真。这种“简单”是对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我想,文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会高。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

课文 11 难忘的泼水节1篇

课文 11 难忘的泼水节(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恩”等12个生字;会写“龙、柏、泼”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结合插图学习课文。 4.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 5.有兴趣了解各民族的节日。 重点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 1.泼水节的录象。 2.教师用没有拼音的词卡字卡。 3.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录象导入4′ 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跟着电视机镜头去跟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 ⒉(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⒊学生主动说。 ⒋是啊,在录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过节的时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泼水节都十分热闹,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要求:小声地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注上符号。 ⒈看录象。

⒉齐读课题。 ⒊为什么“难忘”呢? ⒋学生自由读。 集中 识字 4′ ⒈(出示“我会认”图标) 先用教师的带拼音的字卡学习。 ⒉(换没有拼音的词卡)。拼音都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吗? ⒊(换没有拼音的字卡)词语变成了单个生字,你还能认读吗? ⒈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语认读。 ⒉学生读下面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⒊学生读生字 ⒋同学们真能干,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生字的吗?

⒋①我预习了课文,我已经把课文读了三遍了。②我每天上学都会路过一个咖啡店,我总看到咖啡这两个字,我就认识这两个字了。③我把生字编成小谜语来记,说两个给大家猜猜吧:依山而立(端);因为有心(恩)。 朗读感悟14′ ⒈这么多的生字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就再来一起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 ⒉小朋友请你和我们一起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1难忘的泼水节_人教新课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教学目标】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

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知识与技能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认识“凤”、“凰”、“恩”等12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龙”、“寿”、等12个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2.过程与方法 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感悟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