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湖七月半翻译

西湖七月半翻译

西湖七月半翻译
西湖七月半翻译

《西湖七月半》参考译文:

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按照五种类型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吹弹,戴着高冠,摆着盛大的酒席,灯光中歌妓表演,仆役侍候,歌声与灯光交错,迷人耳目,(这是)名义上是为了赏月而来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二类,也有坐在船上的,也有坐在楼上的,(有)名门的美女,大家的小姐,带领着美貌的男孩,笑声叫声相杂,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看看左边又望望右边,(这是)人虽在月亮下面却实际上不看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三类,也有船,也有音乐歌声,名妓助欢,闲僧佐谈,慢慢地喝酒,轻轻地歌唱,萧管低吹,琴瑟轻弹,乐器伴和着歌声,也在月亮下面,(这是)自己赏月同时希望别人观赏他赏月情状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四类,不乘船也不坐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足饭饱(之后),叫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里,(去)昭庆寺、(过)断桥,大叫大嚷(声音)杂乱,假装酒醉,唱歌没有腔调,月亮也看,赏月的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这是)什么也没看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乘着带有细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净的茶几和温暖的茶炉,一小锅茶不久就煮好了,(用)雅洁精致的瓷茶杯静静地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的藏身于树下,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入里湖,(他们在认真)

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他们)这天晚上(只是)热衷于名声,(才)跟随(出游的)队伍争着出游,慰劳守门的军士不少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上等候。(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因为(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是那样的喧闹嘈杂,)好像水在沸腾,如有巨物震撼,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肩头擦着肩头,脸看着脸罢了。没多久(人们的)游兴(就)没有了,官府的(官员们)酒罢席散,由差役们在前面吆喝开道,(接连)离去。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在岸上的游人也跟随着队伍,(为的是)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城中,(西湖这里)游人逐渐减少,不多时全都走光了。

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这时,天上的明月,好像刚磨出的镜面;远处的青山好像重新梳妆打扮过一般;眼前的湖面,好像刚洗过脸似的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刚才慢慢地喝酒、轻声歌唱的游人(从船中)出来了,藏身于树下的游人也出来了,我们这些

这种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即有意自炫而无心赏月,作者一语刺破此辈假冒风雅的嘴脸。

其二,是豪富之家,千金闺秀,携带美貌家童,露坐于船上的平台上,哭哭笑笑,娇声娇气,左张右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这一类人是乘机玩乐,本不想看月,也不必作出看月的样子,其有别于第一类者在于不借“看月”之名,虽然庸俗,却不假冒风雅。

第三类,船上有声歌,有名妓闲僧随侍陪游,可见也非等闲之辈。浅斟低唱,颇有韵致,且“亦看月”,较之“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和“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前二类人,似乎要风雅一些。作者用了四个“亦”字,正是比较而言。但这一类人虽然“亦看月”,更重要的却在于“欲人看其看月”,则不免有意做作,其“风雅”也要大打折扣了。

第四类,是一批市井好事之徒,他们与前三类大不同,不坐船,不乘车,衣衫不整,三五成群,在人丛中乱挤乱撞,专拣热闹处钻。他们大呼小叫,旁若无人,甚至假装酒醉,东倒西歪,手舞足蹈,嘴里哼着走了调的流行曲调,左顾右盼,洋洋自得。此辈“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无所不看,而“实无一看”。他们以此为乐,什么雅与俗,统统不在话下。古往今来,大凡在人群簇拥的热闹场合都能碰到此辈。作者在此白描传神。

第五类,是清雅之士。他们坐的是小船,船上还挂着细薄的帷幢,大约是不想露面吧。明净的几案,通红的沪火,煮好茶,慢慢地品味,二三好友,绝色佳人,一同赏月,确实雅兴不浅。但是他们不想被人

看见,有的把小船隐蔽在树荫下,有的则悄悄地划向里湖,躲避喧闹的人群。他们在清净处得以从容看月,而不被别人看见,他们的看月纯是兴之所至,自然而然,并无做作之态。

作者写五类人,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各色人等,无不现身纸上,而作者似乎不动声色,五个“看之”,大有冷眼旁观之概。然而他的主观褒贬之情还是从笔下的形象中表现出来了,第一类是假冒风雅的官僚,第二类是无意风雅的豪门,第三类则欲显风雅而不免做作,第四类是不知风雅为何物的市井好事之徒,第五类是不欲显其风稚而真正风雅的文人雅客。作者对前二类人显然嗤之以鼻;对第三类有所肯定,也有所讥刺;对第四类虽然不作肯定,却似乎欣赏其放荡中亦有几分天真;对第五类则显然引为同调。五类人,依次写来,如镜头推移,声态各异,境界不同。纷杂的情景再现于笔下,作者并不现身评点,却于客观的画面中分雅俗、寓褒贬,兼有史笔与传神之妙。

第二段写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已出酉归,避月如仇”,即喜欢白天游湖,像怕见仇人一样躲开月亮。袁中郎在《晚游六桥待月记》中也批评过杭人只爱白天游湖,不会选择时间,白白放过西湖最美的时刻。农历七月十五之夜,例应游湖,杭人出于好名,则成群结队而出。西湖在杭州城西,游湖须经城门,而城门关闭有定时,这一晚就多赏给守门的兵士一些酒钱,好晚些关门。二更以前,湖上人声乐声,闹成一片,“如沸如撼,如魔如吃,如聋如哑”,连下六喻,形容声音嘈杂,含糊难辨一。这一片刺耳的嘈音,破坏了西湖月夜的静谧气氛。这是写听觉感受的不堪。从视觉一面来说,则“止见篙击

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连用四个短句,将湖上密密麻麻舟船相触,肩摩踵接的拥挤状况形容尽致。拥挤中的人群,哪里还有兴致赏月,见到的无非是一张张贴得很近的油汗淋漓的面孔罢了。这与其说是游湖,不如说是赶市。“少刻兴尽”,狂热的兴头维持不了多久,官老爷们宴席已散,衙役喝道,率先离去。船上的人也纷纷上轿,轿夫还以城门将闭来催促人们上岸,岸上的人也争先逐队进城。各色人等作鸟兽散。灯笼火把,排列成行,如闪烁的星星在夜幕中移动消失。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莫名其妙,名为游湖看月,实与西湖风月毫不相干。这一段插叙,回应开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的论断,具体描写,缴足其意,同时又为下文作铺垫和反衬。

“吾辈始般舟近岸。”最后一段从前面第三人称的叙述,突然转为第一人称的“吾辈”,叙述角度变换了,加强了主观的抒情色彩。“始”字,很可玩味,表示喧闹嘈杂的场面一告结束,西湖恢复了宁静安闲的本貌,湖山美景即开始属于“吾辈”,“吾辈”也就开始登场了。“断桥石瞪始凉”,这个“始”字,则表示被人踩热的石阶也刚刚退烧,恢复平静,这是一种外化了的心理感受。“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三句,则写一种崭新的审美感受,唯“此时”才能有此感受。一规圆月,如新磨之镜,清光格外皎洁可爱;湖光山色,如美人重新梳妆打扮,益发显得容光照人。此时,对景畅怀,与客纵饮,“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浅斟低唱者”即前文所写之第三类人,大醇小疵,还算有赏月雅兴;“匿影树下者”则为第五类清雅之士。五类人中唯此

二者独留,故与之声气相通,有共同语言,拉来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著安,竹肉发”,这四个短句,写相得共赏之乐,节奏欢快,心情亦极欢快。“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写通宵盘桓,兴尽方散,与前文众人游湖匆匆聚散恰成对照。兴尽而散,却并不急于回城,而复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这个富有诗意的结尾,更显得雅韵流溢,余香沁人。可见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一被俗人点污,则一无可看;一成为雅人的世界,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此文写人物场景,极纷繁复杂,而又极有条理。五类人物,两种场景,写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其观察之深人细致,笔墨之精练老到,确实令人佩服。行文错综,富于变化,转接呼应,均极自然。开头奇警峭拔,结尾则韵味悠长,全篇运用对比映照,严于雅俗之分,而又妙在不作正面按断。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原文: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

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 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字宗子,又字石公,号(),浙江山阴人。 2、张岱文学创作以()见长,本文就是一篇() 3、张岱作品的内容() 4、张岱作品的风格()。 5、张岱主要作品() 探究案 二、分析课文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重点字词: 分析课文: 1、本句作用是什么?答:开篇明义,领起下文,描摹世风民情 原文: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 ..,声光相乱.,名为看月 ..盛装,灯火优傒 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 ..,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 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 ........., 竹肉相发 ..,酒....,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煖炉,茶铛旋煮,素 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 ..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 ..树下,或逃嚣 作意 ..看月者,看之。 重点字词: 分析课文: 1、本段写了几种人?其情态如何? 2、本段语言特色? 3、举出语言生动传神的句子?

4、举出笔调轻松随意诙谐的句子? 5、“匿影 ..树下”者在后文有没有出现过? 6、、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 这是写的第几类人?作者对他们持什么态度? 1、这段话可见,作者最欣赏哪一种人? 原文: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 气,拉与同坐。韵友 ..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 纵舟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重点字词: 分析课文: 1、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 2、本段写了哪些人对比? 3、分析“杭人游湖”与“吾辈”赏月构成对比情景? 4、本文主题?(立意)如何评价? 5、作者怎样将景人结合起来的? 6、“杭人游湖”是否包括“吾辈”?

哀江南赋序

读《哀江南赋并序》 《哀江南赋并序》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的代表作,是南北朝大赋中的杰作,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抒发了作者亡国之痛,思归之情。 《哀江南赋并序》在内容上国事家事无所不包,纵跨梁,魏,周,有史诗气魄。《哀江南赋》在序中写了作者写此赋的原因,且表达了自己对梁亡的深切悲痛,对自己颠沛流离的无奈以及无限的思归之情。 赋的正文开篇即叙述自己的家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追溯自己庾氏家族的历史。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说:“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庾信在此有效仿之意。 写完家事庾信进而转写国事,江南五十年,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百姓殷实,生活美满。赋末则写自己在北朝的境遇,虽有锦衣玉食高官俸禄,却不能遣散那深深的思乡之情! 《哀江南赋并序》的语言优美,从这方面而言亦足显庾信的文学造诣和大家风度,如:“于是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冠盖,门成邹鲁。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便可以体现 《哀江南赋并序》的全文句式用四六句骈文写成,一气呵成,势如破竹,不可阻挡。但风格上又一别作者早期在梁宫廷时所写的作品,显得遒劲有力,这与作者入北后受北朝文风的影响有关。如《木兰辞》中所体现的尚武精神,《刺勒歌》所体现的豪放民风等,同时这也与作者坎坷的遭遇和作者在北朝的孤寂的心境有关,这时作者的心境已不同以前,他此时的人生阅历也使这位南梁的宫体诗人一改以往的奢华文风而变得沉郁伤感,他遭遇的坎坷也成就了这位天才的文学家,使其晚年的作品富有内容,感情真挚。正如杜甫诗所言:“庾信文章老更成,健笔凌云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哀江南赋并序》沉浸在极为沉重的悲情之中,悲自己之身世,亦悲故国之覆亡,文风沉郁伤感。 全篇用典故来叙事,表达作者的复杂的感情,但绝不是一个个典故的堆砌,而是用典故以暗喻今事,引用恰当得体,表达委婉曲折。 “让东海之滨”用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田氏篡位自立来暗喻北周代替西魏。“钟仪君子,如就南冠之囚”之句用楚国的钟仪被囚晋国仍戴南冠的典故来暗喻自己被困于北周而不能南归。如“白虹贯日,苍鹰击殿。”一句借春秋战国时期的例子来暗示梁朝将要有不幸发生。而“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一句则借陶侃,顾荣平定叛乱的典故来暗示梁朝的臣子们只是观望,而没能像陶侃,顾荣那样平定战乱,为国分忧,反而是各怀鬼胎。用春秋时期鲁国和卫国为同姓国,但两国却不和来暗喻梁宗室自相残杀,结果只能是西魏和陈霸先坐收渔翁之利。 《哀江南赋并序》思想上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梁君臣的指责和惋惜,对自己屈节在北朝为官的无可奈何和对人生遭遇的哀惋。 庾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位作家,对后世文坛尤其是唐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代的李白,杜甫都曾深受庾信的影响。庾信在我国文学史的地位不可忽视。他的文学创作包括了诗赋等多个方面,虽然他早期为梁宫体诗人的重要作家,在后期也写了一些浮华之风的作品,但是他后期的作品则大多内容充实,哀婉动人,代表了庾信的最高成就。而其《哀江南赋并序》更是庾信用血呕成的一篇千古绝唱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一篇序文。该文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其文被收录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三。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原文指南录后序 作者: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然后渡扬子江,入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高邮、、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写作背 北宋皇祐三年(1049年),欧阳修赴颍州任职。颍州的西湖是当时的游览名胜,欧阳修被那里的旖旎光陶醉了,他把颍州选为晚年居住之所,多次来往其地,并一连写下十首《采桑子》吟咏西湖胜景。这十首词意境优美,风采各异。这首《采桑子》是其中的一篇。 作品鉴赏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从西湖弯斜的堤

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头攒动。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既指从西湖到颍州城下的路边鲜花盛开,又当指一路上游人皆头上簪花而归。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如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说道: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花满角巾。可见,直到城头总是花,写的是人们春游而归,头上簪花络绎回城的情景。 清明上巳时节,是古人往水边游玩的时侯。以这样一个游览的时节,再加上西湖这样一个游览胜地,真可谓良辰美景,两者铸备,热闹景象自是非同寻常。本词所表现的正是一派盛景,满目繁华即为全词的核心。 满目繁华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对游者的描写上,这也是作品表现的重点。游者一是多,二是欢。游者之多,在词中写道: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锢车。这一句写了两种不同的游者,一种是乘车者,一种是徒步者。车多,才会引起人们的争相指点;行者多,也才可能出现争道的景状。最后这两句用寥寥数字,展示出了一个毂击肩摩的游览盛况。另外,下片喧哗一词,又从音响的角度突出了游者之多,以西湖这样的敝廓之地,竟有人声鼎沸之感,那行人熙来攘往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了。何以见出游者之欢?从上述行人争道谁家车的描写中,已传出一片欢快活跃的气氛,接着写游人日暮归返时的醒醉二字,更是道尽了游者各各相异的神态。这令人想起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七月半》一文中对各种赏月人的生动描写:他们有的浅

2《指南录后序》练习及答案

贾汪中学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指南录后序》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课内积累运用。(39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荟萃.(cu ì) 缙.绅(j ìn ) 纾.祸(sh ū) 翌.日(y ì) B.遽.然(j ù) 羁縻.(m í) 诟.病(ɡòu ) 造诣.(y ì) C.诋.毁(d ǐ) 庶几.(j ǐ) 酋.长(qi ǘ) 彷.徨(p án ɡ) D.愧怍.(zu ò) 自刭.(j ǐn ɡ) 巡徼.(ji ào ) 檄.文(x í)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自度.不得脱 物换星移几度.秋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竟.使遇哨,无不死 有志者事竟.成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C.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D.为巡船所物色.. 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至于..永嘉 B.几彷徨..死 C. 穷恶无聊,追购.又急 D. 予羁縻..不得还 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 D.请罪于母,母不许 7.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解除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 C.予更欲一觇.北 觇:窥视 D.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遽:立刻 9.下列句子中加点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 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 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②以至于.永嘉 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10.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都督..诸路军马 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1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归而求救国之策 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2.关于课文1~4段落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述说出使的背景。 B.第2段,叙述在元军营不辱使命,捍卫民族尊严的经历。 C.第3、4段,写北行途中逃脱的行程。 D.第1至4段重在抒情。 13.对《指南录后序》一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表达了作者心 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 B.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C.由于在这篇序文之前作者已经写过一篇《自序》,所以把这篇序叫做“后序”。 D. 文章气势充沛,用语多变。特别是第五段以述“死”为中心,二十几个带“死”字的句子,一气如 注,似强弩连发,奔马骤驰,又像急管繁弦,叠音竞奏。最后则以一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气势推向悲痛的顶点。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9题。(34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命题人: 郝振祥 审核人: 鹿守权 日 期: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在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对“操守、信仰”及“忠君、爱国”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 教学重难点: 1、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前面一个板块“祖国土”的学习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超越时空、超越民族的爱国情感。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高尚、伟大的人格同样也能让人心生的敬佩,因为,高尚抑或伟大的人格不仅让历史记住这些平凡抑或伟大的人们,同时他们的精神更是能照亮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前行之路,给我们以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板块“号角,为你长鸣”。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十四页,读读这一板块的导语。这些有思想的先驱们总是在黑暗笼罩的时候闪现他们的光辉,也正是他们存在,使得人类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板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爱国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如《指南录》、《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文天祥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一个十分可悲的朝代——南宋。在这个一个历史时代中,

亡国与战乱是伴随着他生活始终的。他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受父亲的影响,文天祥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这份忠诚是十分强烈的。正是他的这种至死不渝的对民族与国家的忠诚与他所生活的这个只知苟且偷安的年代有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生命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文天祥是科举状元出身,曾经为官,一心想要效忠朝廷,收复失地。但是他的这片热情起初并未得到肯定,而受到了百般的阻挠。他也因此而消极过,退隐过。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入世。 德祜二年,他抱着可以解除国难的希望,背负着“归而求救国之策”的重任,出使元营。结果被扣押。但是无论对方如何威逼利诱,他宁死不从,并且得一机会从元军中逃脱,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南方。之后,他为救国,带着由民间百姓组成的部队与元军的精锐部队奋战,最终被俘虏。此时,当他落入敌人手中时,他曾企图自杀,但没有成功。最终被囚禁了三年多。公元1282年农历腊月初八,文天祥从容就义。临死之前,他面对凛冽的北国寒风,朝着南方作揖之后,镇定地说:“诸位同胞,我有言相赠,请听!今天乃腊月初八,我死之日,便是南宋灭亡之时。你们若心不忘宋,将来年年便以‘腊八’做个纪念日吧。” 这就是文天祥,这就是一个对国家与民族无比忠诚的文天祥。他的精神感天动地,到现在我们依然用腊八来纪念他。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篇《指南录后序》。 三、解题 《指南录后序》是一篇序文。文天祥在从元军的手中逃脱之后,在逃亡的路上写下很多诗歌,辑录为《指南录》。取名指南,是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句中的意思,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 此文,是给《指南录》一书所作的序,而且因为之前已经写过一篇序言了,所以名为后序。“序”也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的前面,用来说写作的经过、原由以及书中所包含的情感等。 四、初读课文, 1、理清文言现象,能翻译原文 请自读课文,把你在预习的过程中,和这一篇读的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集体释疑、教师补充。 明确要点: (1)字音

西湖七月半 张岱(原文及译文)

西湖七月半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xī),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zé),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jī)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chēng)旋(xuàn)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nì)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sì)出酉(yǒu)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yǎn)如呓(yì),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gao)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yǐ)舟近岸。断桥石磴(dèng)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huì)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zhù)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西湖七月半(译文) 西湖的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萧管伴和着歌声齐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杜甫《至后》译文及赏析

杜甫《至后》译文及赏析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一首杜甫《至后》,欢迎阅读! 至后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译文】 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 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 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 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注释】 ①日初长:指冬至之后,白天逐渐由短变长。 ②剑南:这里指蜀地。因在剑门关以南,故称。 ③青袍白马:此和《洗兵行》中所用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指的是幕府生活。庾信《哀江南赋》:“青袍如草,白马如练。”东汉《张湛传》:帝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又谏矣。 ④金谷、铜驼:邵注: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石崇《金谷诗序》:“余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陆机《洛阳记》: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头,夹路相对。 ⑤非故乡:金谷铜驼,洛阳皆遭乱矣,物是人非。 ⑥棣萼:《诗》:“棠棣之华,萼不韡韡。”棣萼,以比喻兄弟。 ⑦愁极:意为愁苦极时本欲借诗遣怀,但诗成而吟咏反觉更添凄凉。 【赏析】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

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而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诗详注》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为郁李花。)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阅读 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西湖七月半 [明]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 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 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 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 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 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

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 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 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 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 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 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 甚惬。 ——选自《说库》本《陶庵梦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火优傒优良B.竹肉相发歌喉 C.茶铛旋煮不久D.轿夫擎燎火炬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A.以五类看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

哀江南赋

论《哀江南赋序》 《哀江南赋》是北朝诗人庾信后期的代表作。这篇大赋以作者的一生遭遇为线索,展现了南朝萧梁王朝兴亡盛衰的历史画卷。哀江南”三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作品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在辞、赋和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又其叙家世,抒哀思,感情深挚动人,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极好资料。这篇文章即《哀江南赋》的序文,概述了全赋的主题,并阐明了“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的创作动机。全篇以骈文写成,多用典故来暗喻时世和表达作者悲苦欲绝的隐衷,体现了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庾信的一生与梁朝这段兴亡史密切相关。他早年与父亲庾肩吾并仕于梁朝,颇受恩宠。侯景之乱中,他受简文帝之命率宫中文武驻营朱雀航,兵败后潜踪西奔,逃到江陵辅佐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奉命出使西魏,正值魏军南侵,江陵失陷,他被拘留在长安。后西魏为北周所代,他虽受到皇帝和宗室的优宠,但含垢忍耻、屈仕敌国的行为使他面热心寒,悔恨终生。在乡关之思和羞辱之心的激发下,他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赋,为那个黑暗动乱的时代留下了真实的面影《哀江南赋》将诗人亡国的沉痛熔铸为史家公正的直笔,深刻地批判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大胆揭露魏军屠杀掳掠的暴行,并饱蘸血泪描绘出入民在战乱中生离死别的悲惨景象,倾诉了对故国的无穷怀念和感伤身世的绵绵长恨,具有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很高的历史价值。

这篇大赋前面有一段用骈体写作的序文,说明创作的背景和缘起,尽情抒发了追忆江南旧事的悲苦心情。由于序侧重在抒情,而赋侧重在记史,因此二者互相生发,组成了有机的整体。序文可分三层来看,首先简明交代侯景之乱和江陵失陷的确切年月,以及作者在这两次大乱中的遭遇,便将全篇纲领提出。接着叹息天道循环,时光推移,但梁朝却并没有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而复兴。自己的心情正如东汉傅燮临难之时,但悲身世,无处求生,又像东汉袁安无力匡扶王室,只能念国事而涕下。因此想效仿桓谭、杜预、潘岳、陆机等古人,著书自序以述家世。庾信初遇丧乱时才三十七岁,而历经流离,作此赋时已是暮年。回想当初在梁朝曾作《燕歌行》描写从征西北的苦况,而今竟成现实。又想到自己好象《列子》寓言中那个自幼生长于楚、老来还乡的燕国人,谁知会因亡国而返回祖先居住的中原,所以更加悲不自胜。“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四句,用典工巧而言简意赅。南山玄豹因雾雨七日不下食的故事向来用以指避祸远害之意,庾信本是为梁朝避免秦兵之祸,而出使西魏、踏上秦庭(西魏、北周均建都于秦地)的,不想梁为魏灭,魏为周代,自己却不能象伯夷那样不食周粟而死。“让东海之滨”既包含伯夷滨于东海的故实,又用战国时田大公和迁齐康公于海上的故事,借指魏周禅让。“周”粟既指姬周,又与北周巧合。二典合用,妙语双关,一言道尽出使被羁的复杂原委和违反初衷的深深内疚。 《哀江南赋并序》的语言优美,从这方面而言亦足显庾信的文学造诣和大家风度,如:“于是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冠盖,

西湖游记袁宏道

西湖游记袁宏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西湖游记两则 《西湖游记两则》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本文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______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______和_____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2.《西湖一》描绘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从___觉和___觉的角度,写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象。 3.《西湖二》第2段写了________至________一带的景物,作者由________及________,着力渲染了西湖“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山水;描写;抒情;热爱大自然 2.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

波纹如绫;视;嗅 3.断桥;苏堤;物人艳冶 二、阅读分析题 下面是明代作家张岱《西湖七月半》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试比较它与课文各写了游人在什么时间的什么活动。突出了游人的什么特点? 小船轻幌(薄薄的帷慢),净几煖炉,茶铛(小锅)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隐树下,或逃嚣(逃避喧哗)里湖(西湖靠里的部分),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参考答案: 《西湖七月半》写了游人白天游湖的盛况,课文写了士大夫湖边赏月的情景;《西湖七月半》突出了游人的闲适和清雅,课文则着重写出了游人的“多”和“绝冶”。 《西湖游记两则》习题精选1 作者:加入日期:06-01-15 西湖游记二则习题精选

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 保叔塔突兀棹小舟花光如颊为朝烟为夕岚石篑数为余言罗纨之盛夕 舂未下 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光如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 西湖二 1.《西湖二》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

指南录后序练习题教师版超全

《指南录后序》练习题教师版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荟萃(cu I ) B 遽(j U )然 C 诋 (d i )毁 D 愧怍(zu o ) 1. 【解析】选C 。 缙(j in )# 羁縻(mi ) 庶几(j i) 自到(j mg ) “几”读j i , “ 纾(sh 口) 祸 诟(g cu ) 病 酋(qi d )长 巡徼(ji co ) "读q id 。 翌(y i )日 造诣(y i ) 彷(p 岔g )徨 檄(x i )文 2.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除右丞相兼枢 密使 除:解除 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 C. 予更欲一觇北 觇:窥视 D.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遽:立刻 3. 【解析】选,A 。除:授予官职。 4.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归而求救国之策 B.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C.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4. 【解析】选B 。“缙”,同“搢”,插。 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众谓予一行为 可以纾祸 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5. D (无辜:无罪) [行为:(古)两个词,此句意为“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配而表现 出来的活动] [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今)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 [遗体:(古)留给(自己)的身体; (今)死者的尸体或动植物的残留物质 6.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 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6. 【解析】选C 。都是指假和真,泛指内部情况。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自度不得脱 B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 C 竟使遇哨,无不死 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2. D (微:无、没有) 终了的时候。) 何不改乎此度.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微斯人,吾谁与归 (度:估计;法度。以:率领 凭借 身份。竟:假使; 受思想支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原文: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

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译文: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 一、单项选择题 1.明代著名散文家张岱的号是() A.宗子 B.石公 C.陶庵 D.剡溪 2.下列属于张岱散文集的是() A.《壮悔堂文集》 B.《西湖梦寻》 C.《浮生六记》 D.《饮冰室合集》 3.下列明清作家中,创作以小品文见长的是() A.蒲松龄 B.侯方域 C.张岱 D.归有光 4.下列关于张岱的小品文,表述错误的是() A.全部收录于《西湖梦寻》 B.多是对往日繁华景象的追怀 C.像一幅幅色彩明丽的风俗画 D.特别重视对世态人情和众生相的细致考察和描写 5.《西湖七月半》选自() A.《陶庵梦忆》 B.《饮冰室合集》 C.《西湖梦寻》 D.《壮悔堂文集》 6.《西湖七月半)是张岱的一篇游记散文,其中“七月半”是指下列哪个节日()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七夕节 D.中秋节 7.《西湖七月半》中概写“名娃闺秀”与看月关系的语句是() A.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 C.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 D.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 8.杭州人游湖一般是“已出酉归,避月如仇”,而在七月半却“逐队争出”.这表明他们“( )”的心态。 A.自然而然 B.随意 C.好名 D.雅俗共赏

二、多项选择题 1.《西湖七月半》所写的五类“七月半赏月之人”中,在夜深时分被“吾辈”“拉与同坐”的有() A. “匿影树下”者 B. “环坐露台”者 C. “浅斟低唱”者 D. “不衫不帻”者 2.《西湖七月半》嘲讽的对象有() A.达官显贵 B.文人雅士 C.江湖隐士 D.市井百姓 3.《西湖七月半》的写作特色有() A.多用拟人 B.铺陈排比 C.善用对比 D.语言生动 4.下列作品,善于场面描写的有() A.《垓下之国》 B.《马伶传》 C.《香市》 D.《西湖七月半》 三.填空题 1.文笔清新,时杂诙谐,饶有情趣,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著有《陶庵梦忆》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 2.张岱的文学创作以________________见长。 3.除《陶庵梦忆》外,张岱的另一部散文名作是《_____________》。 4.在《西湖七月半》中,作者描述了明末___________(城市名)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 四、词语解释题 1.楼船 ..,声光相乱。 ..箫鼓,峨冠 ..盛筵,灯火优傒 楼船: 峨冠: 优傒: 2.亦船亦楼,名娃 ..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 名娃: 娈: 环: 3.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 ..相发。 竹: 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