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业心理学知识点

职业心理学知识点

职业心理学知识点
职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职业心理学(含义)是研究人再职业领域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及研究人与职业活

动相结合时,人与人、人与环境能过户作用的个体心理差异和各种群体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旨在提升人类行为效能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职业心理学(历史)起源于20世纪初,以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伯格于1912年出版的

《心理学与经济生活》(1913年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为标志;1947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成立,职业心理学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3、在职业心理学诞生之前,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美国职业指导运动,为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奠

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4、目前,再西方工业国家,职业心理学已广泛应用于职业咨询、人员招聘、员工考核等实

践中。

5、职业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两种属性的应用心理学学科。

6、职业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控制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心理学的最终目标与学科使命是提升人的幸福感,参与对理想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7、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层面有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个体层面主要研究职业兴趣、

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生涯发展等。群体层面主要研究工作与家庭关系、职场中的性别问题等。组织层面主要研究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职业心理咨询、员工帮助计划等。

8、(产生背景)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是职业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

运动的开展,为职业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为职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法与手段;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是职业心理学的内在学科发展力量。

9、(历史)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是接触-20世纪40年代,是职业心理学

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是人-职匹配,以职业为中心;20世纪40年代-70年代,是发展性职业心理学阶段,之一阶段的研究主题是人-职匹配,以人为中心;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人与职业多元交互作用阶段,强调人与职业、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多元互动。

10、(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目前,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主要有四个流派:匹配

理论流派、生涯发展流派、决策流派和社会认知流派。匹配理论流派的基本假设是个人特质与工作要求条件可以相互匹配,人与职业之间有最适配的模式;代表理论有类型与特质理论、需要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职业心理是连续长期的发展过程,随着人们年龄、资历、受教育等因素的变化,其职业心理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职业决策理论认为,职业决策意识与决策行为在个人职业成俗与发展的整个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实质上是职业决策或解决职业问题的过程。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强调直接或间接地学习经验与个人的职业兴趣、价值观和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承认遗传、图书能力和环境对职业决策的影响,关心学习经验是如何通过认知的调节作用而直到职业行为的,关心兴趣、能力】价值观变量相互联系的方式以及个人和背景因素是如何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结果的。

11、(研究内容)当代职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

(1)人事选拔与评价(2)培训(3)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4)组织发展和变革(5)人机交互(6)咨询和个人发展(7)环境和工作设计——健康和安全(8)雇主关系和激励。(关注的范围)从入职时应、生涯发展、群体心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心里等想积极心理、

健康心理领域扩大。

第二章职业倾向性

1、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职业兴趣是个体对某种职业活动以及该职业领域内所涉及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倾向。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择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所吃的一系列观念与评价标准。职业兴趣是人们职业活动中的主要动力之一。

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相比,处于个性倾向系统更表层的位置,而职业价值观是更为稳定和深层次的观念系统,他对职业兴趣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职业兴趣各种理论模型的争论焦点在哪?谈谈你的观点。

争论焦点在职业兴趣的结构划分上,有些学者从职责、能力和技术讲职业兴趣进行分类,有人从因素分析角度划分、有人从各个维度进行划分,霍兰德则从根据人格的六种类型讲职业兴趣划分为相应的六种,即六边形模型。

3、在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中观点颇多,主要表现在对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

基本结构认识的争论,霍兰德的模型咋子职业心理兴趣理论中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基本价值观概念的抽象和复杂性,职业价值观理论结构有更大争议,如多维度的分类方式以及有关职业价值观的层级性等,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整合。

4、在众多职业兴趣以及职业价值观理论和分类中,你分别支持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霍兰德的六边形模型,包括现实型、研究性、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职业选择是个体人格的一种表现方式,个体趋于选择最能满足个人需要的职业环境。当我们从事我们喜欢即与我们人格契合的工作时,更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活儿满足并实现自我。且霍兰德理论承认个体可能同时具备多方面的兴趣特征,不过会有一种占优势,其他方面相对较弱,所以该理论严谨、遵循科学规律,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5、你对职业倾向性测验的态度是怎样的?你认为该如何正确使用它们?

职业倾向性测评的目的在于明确个体的职业倾向性与未来职业定向,使个人的职业倾向性与职业要求更匹配。但是在更多的时候,职业倾向性测评的作用是通过测评这一自我探索的过程,加深我们对自我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定向。所以职业测评可以作为我们职业定向的一个参考,但不是绝对依据,我们应该通过测评,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根据我们的需求,综合更方面因素进行职业定向以找到最适合我们的工作。

第三章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或经验,通过练习或时间而形成的复杂的操

作系统。职业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实在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调节下,个体按一定方式进行练习或在实践中通过行为模仿逐渐形成的操作系统或行为方式的过程。通过多次联系和反复实践,个体的操作行为达到完善自如、高度自动化时,就成为职业技巧,它是职业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职业技巧是高度自动化的职业技能。

2、高技能人才是指生产和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

节发挥作用,能够剞劂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特点:(1)最显著特点是起所拥有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具有内隐性(2)突出表现为超长的动手能力(3)技能的形成与传承具有高风险性和高成本性。

3、动作技能的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三个层级:辨别和连锁、动作语言的获得和问题解

决。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包括认知阶段、分解练习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4、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3)

动觉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城学的记忆图式;(5)有很好的适应性。

影响动作技能的因素主要有:理解人物的性质和学习情境、示范与讲解、练习与反馈等。

5、心智技能形成的特点包括操作摆脱具体事物(内部语言的调用),操作过程高度简缩(高

度压缩、简化、自动化),操作的高效性(快速、高效)等。

促进性质技能的形成应注意: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加强学习者的言语表达能力,科学地进行练习。

6、职业技能开发的定义为:按照执业活动队劳动技能的要求,在一个统一标准下,有组织、

分等级地培养、评价、认证劳动者职业能力,发展失灵劳动人群整体职业素质的社会系统工程。

7、简述我国职业技能开发的主要模式

我国职业技能开发的重要模式有“工学结合”模式、“双证书”制度模式、“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社会职业培训模式。其中“现代学徒制”模式和“订单式”模式是两种典型的“工学结合”模式。

第四章职业期望与工作满意度

1、什么事职业期望?

职业期望是个体(自然人)对某种职业的渴望和向往,是个体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和信念,是劳动者将劳动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内在因素与外在的就业可能性不断协调的结果。职业期望术语个性倾向性的范畴,是职业价值观的外化,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的折射,也是决定个体职业价值选择的内在动力源。

2、述评马库斯自我社会认知理论。

马库斯首先提出了自我图式的概念。自我图示是个体源于过去经验的自我的认识概括,能够组织和引导个体的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过程。也就是说,当个体试图阻止、概括或解释他在特定领域的行为时,就产生了个体关于自我的认知结构,这种结构就是自我图式。

马库斯认为,自我图式是随着自我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环境、家庭教养都会影响自我图式的形成。尤其是文化因素在塑造自我图式上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中国人的自我图式多位依赖性,再择业的过程中,会形成符合父母期望的职业期望。

为了补充关于自我知识的观点,马库斯提出来可能自我的概念。可能自我指人们他们将来可能成为什么、愿意成为什么或害怕成为什么的自我,可能自我不仅有助于阻止信息,还具有强大的动机效应,它将指导我们成为某种类型的人。可能自我为个体的职业期望提供了评价和解释背景。

马库斯的自我社会认知伦从认知的角度对自我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自我认知是职业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充分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有助于择业者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是择业这的个人特点与职业对人的要求相匹配。

3、什么是入职期望?

入职希望概念由威兹首先提出,是指新员工进入企业前所持有的关于企业、团队】

工作以及角色要求等方面的认识和期望,是组织社会化的核心概念之一。

入职期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入职期望的内容和维度、入职期望的影响因素以及期望落差。

4、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有:能力、兴趣类型、主导需要、市场需求、家庭和朋友的期望、家庭的经济情况。

5、“快乐的工人是高生产率的工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快乐的工人”是代表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高效率的工人”是指工人的工作绩效,相当于讨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直觉告诉人们,满意度高的员工将是高绩效的员工,满意度低的员工也不会创造高的绩效价值。但是很多实证研究结果令学者们十分惊讶,有研究表明工作绩效与员工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数仅为0.25,即只存在弱相关。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绩效。这种观点出现得最早,20世纪30年代,人际关系学派学者便提出“快乐即为生产力”观点,认为高的满意度将会导致高的工作绩效。它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中关于态度导致行为的观点。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赫兹伯格,他也认为高的工作满意度可带来高的工作绩效。但是这只是一种直觉的观点,没有因果关系的证据。

还有一部分学者研究者却认为工作绩效影响工作满意度。这种观点以期望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员工的工作干得好,就会产生成就感并获得更多的报酬,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目前,许多研究者认为工作满意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高绩效促成高工作满意度”。更好的绩效一般会产生更高的经济上的、社会上的和心理上的回报,如果这种回报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就会提高工作满意度,因为员工感到,他们得到的奖励和绩效成正比例;相反,如果这种回报相对绩效水平来说过少,往往导致不满意。

因此,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沃纽斯对此进行了研究,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满意度:外源性满意度和内源性满意度。就外源性满意度而言,高工作满意度导致高工作绩效;就内源性满意度而言,高工作绩效导致高工作满意度。

6、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

工作满意度是指工作者在心里、生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也就是人们从工作中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或是产生某种满意的感受。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个人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龄、婚姻、人格因素)和环境因素(职业发展机会、社会支持、上司的督导、工资收入)。

7、如何测量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测量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直接评价方法和间接评价方法两种方法。直接评价,就是员工直接评价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根据工作满意度维度的划分,直接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单因素工作满意度测量和多因素工作满意度测量。间接评价,就是让他人而不是员工自己来评价工作满意度。

8、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其他因素影响?

员工的缺勤行为怒单不利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从长期看,它还会影响组织中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影响企业绩效。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满意度的提高,缺勤率降低。

潘德指出,工作满意度与缺勤行为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很强烈的,这是因为缺勤行为可能有许多因素导致。首先,有些缺勤是由于合理的原因导致,一个满意度高的员工也可能由于生病、社交活动、照顾子女等而缺勤;其次,不满意的员工也不一定缺勤,他们可能为了获得全勤奖而保证出勤。

第五章职业生涯发展

1、职业生涯是指个图在其一生的职业活动中所经历的过程,职业活动的经历包括职业所指向的职位、工作经验和任务等。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变化既受到个体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环境、组织等因素的影响。

2、职业发展理论认为,人们度职业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职业决策的能力都是逐步发展bong趋于成熟的,它们的发展史个体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发展可以分成几个连续的不同的阶段:成长阶段(出生-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0岁)、衰退阶段(60岁以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各有其职业发展任务。

3、职业生涯的人生意义——每个人既是一个生命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职业活动来承载和体现的。

职业生涯虽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但职业是生命和生活方式的中心,是一个人生活的核心和重要保障,对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中花费在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要多于其他任何事情。

工作不仅需要工作者投入大量的资源,还会给工作者带来种种影响,工作收入是工作者一生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影响着工作者的整体收入水平。同时,工作还影响着工作者的人格特点、生活风格和身心健康水平。

职业还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媒介,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渠道。个体通过职业生活卷入社会,参与社会交往,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不仅是个体谋生的手段,更是个体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是个体承担社会义务的体现。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其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基因特征、环境条件、学习经验、工作去向的技能等。

5、特性-因素理论主张职业选择时要考虑“特性”与“职业因素”的“匹配”,强调人的整体性和工作环境的整体性,注重个人的人格类型同工作环境的一致性。

6、职业决策理论强调职业决策意识与决策行为在人的职业成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7、职业适应是指个人与某一特定的职业环境进行互动、调整以达到和谐的过程。

8、职业适应策略包括个人策略和组织策略两方面。个人策略主要有积极收集信息、建构良好关系、自我行为管理;组织策略主要有制度化的社会化策略、个体化的社会化策略。

9、离职从广义来说即工作移动,从狭义来看则是指“从组织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其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

10、员工个体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业与行业类别对其离职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组织、心里各方面的因素也对其离职行为与离职过程产生作用。

11、离退休心里有适应与不适应两种形式。离退休的适应期包括四个阶段: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

12、影响离退休心理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个性特征、文化程度与职业、社会支持等。

13、怎么理解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运用不同的职业发展理论,结合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任务,谈谈你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认识。

连续性-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阶段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都有着若干个不同的阶段,决不可能老是停留在一个阶段上,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发展,各个阶段之间具有递进性。每个人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

的目标和任务是不相同的。

探讨职业发展理论的主要理论家是萨帕、金兹伯格和泰德曼等人,他们的理论基础是人生发展理论。萨帕将个体职业发展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金兹伯格将职业发展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换向器、长时期、显示器;泰德曼认为职业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人所做的一连串抉择的综合体,每个抉择过程都有两个阶段:预期阶段和适应阶段,其中预期阶段又可以分为四步:试探-具体化-选择-明确化,适应阶段又可以分为:就职-重新形成-维持。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各有任务,但阶段间具有递进性,个体在各个阶段完成适当的任务,推动生涯发展。

14\、简要说明职业是赢得相关理论。

第六章工作与家庭关系

1、关于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探索源于20世纪初的雇佣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影响,目前已有百

年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与家庭关系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2、工作与家庭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研究主题分别是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促进

以及工作家庭平衡。

3、工作与家庭冲突是一种角色间冲突的特殊形式,在这种冲突中,来自工作和家庭生活领

域的角色压力是不相容。

4、工作与家庭冲突包括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两个方向;基于事件的、给予压力

的和基于行为的三种形式,共六个维度。

5、简述过左与家庭研究的前因变量:

一是工作领域,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工作特点、工作投入等;二是家庭领域,主要包括家庭压力、家庭投入、家庭特点;三是个体变量,主要是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员工角色定位、人格特征etc)和人格变量(消极情感、A型人格etc)。

6、工作与家庭促进是指个体角色中的经历会提高到其在另一角色中的表现。

7、工作-家庭促进是指工作与家庭功能良好、个体感到满意的心理状态,亦即个体角色冲突

的最小化,个体能平等地参与工作与家庭角色活动,并能获得同样的满足。

8、工作与家庭关系的相关理论主要有角色理论、关系理论、工作与家庭边界理论。

9、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测量目前主要采用量表的形式。

10、工作与家庭平衡的策略主要包括组织和个人层面的平衡策略。

第七章职业中的性别

1、职业性别卡板印象是指人们根据性别将职业业进行分类而形成关于某类人从事某些职业的固定印象,其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类。

2、职业刻板印象的形成有社会学习理论、人之发展理论和性别基模理论等。

3、职业性别歧视的形式有就业机会性别歧视和职业待遇性别歧视。

4、职业性别隔离分为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水平隔离是指某一性别的人口在某一类或某一职业上的高度密集。形成与另一性别人口的职业隔离狂态;垂直隔离是指在同职业的不通知为准,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状况。

5、职场性骚扰的心里危害包括侵害人格权、身体权以及工作犬,导致心理应激反应,给侵害人带来麻烦。

6、直肠性骚扰的援助包括法律援助、社会援助和心理援助三种。

第八章职业压力

1、职业压力是指职业要求与个体的知觉不平衡所引起的身心紧张状态。

2、职业压力的理论模型确认了环境、组织和个人三方面潜在的压力源(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工作本身+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工作角色压力+职业发展前景etc)。这几方面的因素是否会导致现实压力感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差异,如工作经验与个人的认知等。压力导致的响应结果包括生理症状、心理症状、行为症状。

3、按照职业压力导致的情绪不同,可以讲职业压力分为两大类:基金压力和消极压力。

4、压力管理就是将压力程度降到最佳点,已达到最佳绩效,同时避免受到与过度压力有关的心里与身体伤害的过程。

5、MCT压力管理模式主要是从心里管理、沟通管理和时间管理来建构压力管理体系。

第九章职业倦怠

1、职业倦怠是指对工作中的长期情感投入和人际关系压力源的持续反应,表现为耗竭、疏离和无效能感。

2、如何对职业倦怠进行干预?

目前职业倦怠的干预主要集中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个体层面的倦怠感与,主要是对职业倦怠可能铲射我那个影响的个体特征因素加以调节和控制。组织干预是指以组织委干预主题,有组织所采取的一系列干预策略。另外,对工作投入的干预间接实现对职业倦怠的环节是学界的最新关注点。

3、职业倦怠的评估主要是运用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进行的。现今运用最广泛的量表是马斯兰琪倦怠量表(MBI)和倦怠量表(BI)。

第十章职业健康心理咨询

1、职业心理咨询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沟通方式,协助当事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进行自我了

解,澄清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并最终达到问题解决,增强心理适应,促进心理健康的职业指导方式。

2、职业心理咨询的内容大体分为六类:职业准备、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发展。

3、职业心理咨询是以具有与职业有关的心里或行为问题的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

4、从目标-功能角度可以将职业心理咨询的类型分为:发展性职业心理咨询、预防性职业心

理咨询、治疗性职业心理咨询三类。

5、1990年,雷蒙德首先提出职业健康心理学概念。

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定义: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心理健康研究与发现的整合。

6、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低下、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场所暴力与性骚扰、个体特征因素、组织和环境因素,职业挫折、组织内部冲突。

7、女性常见的职场心理问题有:性别歧视导致自卑心理、角色冲突产生压力、过高期望值

产生压力、性骚扰、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

男性常见的职场心理问题有:竞争压力、家庭危机、失业焦虑。

8、常见的职业心理障碍包括:慢性疲劳综合症、单调作业引发的心理障碍、职场抑郁症、

群体心因性疾病(又称生产线癔症)和工作依赖症。

第十一章员工帮助计划

1、员工帮助计划是有组织委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

织的诊断和建议,以及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的专业咨询、知道和培训,只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氛围,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

2、我国演技组合依据员工帮助计划服务项目的不同,将其分为八个方面:调查分析、个体

咨询、团体咨询、教育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推广促进、危机干预、个人测评。(具体内容)我国台湾学者谢鸿钧从员工视觉,将员工句话的内容分为:

(1)员工咨询:主要集中在员工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以及处理可能间接影响工作表现的个人问题;

(2)生涯发展:对个人进行评估,提供信息,开展训练以帮助个人做出生涯决策,并使其决策能配合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

(3)健康肤质:教育员工炒吃健康的生活形态,提升心理健康功能,预防与昂产生生理、心里问题,促进组织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的功能。

3、员工帮助计划常见的付驱魔师有内部模式、外部模式、联合模式和混合模式4种。一外

部模式为依托的模式,是目前中国发展员工帮助计划的首选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客户成本,并保障员工个人资料的隐私。

4、员工帮助计划的流程:员工向主管(或专业服务人员、专业服务机构)寻求帮助-主管咨

询或推介专业服务人员-专业服务人员、专业服务机构对其进行辅导、治疗(P220图)。

5、员工帮助计划项目实施程序有七步:

(1)明确负责员工帮助计划项目的职能部门;

(2)成立员工帮助计划导入专项小组;

(3)员工帮助计划项目方案的需求分析;

(4)确立员工帮助计划项目目标及编制预算;

(5)设置专职人员或指定专业机构;

(6)建立员工帮助计划系统;

(7)项目评估。

6、员工帮助计划提供的危机干预服务主要包括5个方面:

(1)创伤后应激障碍

(2)自杀

(3)过劳

(4)家庭暴力;

(5)居三者的悲伤辅导。

6、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

一是避免当事人自伤或伤害他人;二是帮助当事人回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7、通常员工帮助计划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企业。但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来看,

实践中员工帮助计划更适用于规模超过100人的企业。

8、员工帮助计划适用于心里或社会环境存在高度不安全感的特殊行业,如警察、鸳鸯、一

户、航空等行业。

9、在特殊情境下,(1)员工帮助计划可以帮助那些新入职的员工尽快地成长。

(2)在组织并购或裁员时,员工帮助计划还可以提高裁员心理服务。

大学生心理学大作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小学期期末作业(2011年7月)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学号: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耿亮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英1001_____________ 2011年7月6日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一、什么是人格 1、个性的定义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态度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即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的。个性一词最 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 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的简称,在西方又称。 个性,在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是的全部品质。”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 预测一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 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2.个性的结构 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个性倾向性 ——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 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 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2)个性心理特征 ——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气质,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大部分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后天的教育,就像各种不同阶级有着不同气质的人一样;性格。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3)自我意识

色彩与心理学小论文作业

色彩与心理学 这门校选课还算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因为其性质与心理学有一定的关联,所以作为应用心理学系的同学,这次的作业我就探讨一下色彩与心理学的亲密关系。 我们不讨论色彩的物理及生理的作用机制。就简单的讨论下比如色彩的心理作用及色彩与性格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颜色可以将物体放大或缩小。相信很多爱美的女生都知道这个效果。像红色、橙色和黄色这样的暖色,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大。而蓝色、蓝绿色等冷色系颜色,则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小。物体看上去的大小,不仅与其颜色的色相有关,明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看到有女同事穿黑色丝袜,我们就会觉得她的腿比平时细,这就是色彩所具有的魔力。实际上,只是女同事利用了黑色的收缩效果,使自己的腿看上去比平时细而已。在室内装修中,只要使用好膨胀色与收缩色,就可以使房间显得宽敞明亮。 催人入眠的颜色、使人清醒的颜色——蓝色,可以降低血压,消除紧张感,从而起到镇定的作用。建议经常失眠以及睡眠质量不好的朋友多看看蓝色。在卧室中增加蓝色可以促进睡眠,但是如果蓝色太多的话也不尽然。夏天还好,可是到了冬天,一屋子的蓝色会让人感觉很冷。此外,蓝色太多还能引起人的孤独感。因此,建议卧室装修以淡蓝色为主,以搭配白色和米色为佳。这样的色彩搭配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身体的紧张感,促使人迅速入睡。白炽灯、间接照明等发出的温暖的米黄色灯光以及让人感觉安心的淡橙色灯光都有催眠的作用。相反,当人头脑不清醒的时候,看一看彩度高的红色,就可以立刻清醒过来。红色就是所谓使人清醒的颜色,它可以增强人的紧张感,使血压升高。 还有黑色看起来比较重。桔黄色或红色,这两种颜色虽然有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但也会使人感觉时间漫长。等等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很多影响都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贴切生活的。所以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那么人对于色彩的喜好跟人的性格又有什么联系呢? 喜欢白色的人基本性格:态度认真,多才多艺,完美主义者居多。成年人中,纯粹喜欢白色的人很少,但是向往白色的人却很多。向往白色的人对白色的纯粹和美感怀有憧憬,因而十分偏爱白色的衣服。如果你喜欢白色,这说明你一定是个志向高远的人。不论对恋爱还是事业,都抱有很高的理想和追求,而且多半是个完美主义者。喜欢白色的人会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他们态度认真、才能出众。 如果你也喜欢白色,但却发现自己并不够刻苦,这只能说明你多半只是多白色充满向往。选择衣服时,你一般一眼就会看上白色的。你想受到大家的关注,但还不至是人前疯的类型。你只是希望不声不响地给众人留下印象。此外,你也许容易感到孤独,或者说善于表演孤独。总之,当人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时,会想到白色。 此外,白色还是年轻的象征,因而人想变得年轻时也会想到白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会越来越喜欢白色,这或许是因为她们想从白色中找回逝去的青春吧。再者,喜欢白色的人大多都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而且家庭观念也很强。 喜欢红色的人外向型性格,热情、正义感强烈。红色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颜色,而且在这点上没有男女之分。性格外向的人大多喜欢红色。喜欢红色的人活泼好动,行动力强,运动神经还很发达,不过行动前不愿深入思考。喜欢红色的人情绪起伏比较大(尤其在男女问题上),一旦发起火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的行动总是先于思考,说话也是口无遮拦的。 此外,喜欢红色的人大多卤莽、热情、而且极富正义感。他们还很健谈,说起话来经常手舞足蹈的。喜欢红色的人富有魅力,但也有任性的一面,有时还很无礼。再者,当人们渴望爱情时,也会倾向于喜欢红色。 还有的人虽然心里喜欢红色,但却不太敢穿红色的衣服或戴红色的饰物。这部分人对红色的热情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但也是喜欢红色的预备军。红色太醒目,也许这些人并不想太引人注意。他们往往比较理性,但又渴望具有行动力,因而会喜欢上红色。这类人一旦感受到红色的魅力,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们会突然全身上下都穿红色,连嘴唇都涂上了鲜艳的红色。红色特别适合那些缺乏自信的人,可以让他们由内而外地喜欢自己。 喜欢绿色的人态度认真、礼貌有加的和平主义者,具有坚定的信念 喜欢绿色的人社会意识比较强,态度认真。他们是和平主义者,和周围的人可以和睦共处,但是警惕性非常高。喜欢绿色的人社交能力强,可以与人和谐相处,但在心底里他们不愿相信任何人。虽然喜欢与人相处,但他们更希望能够在大自然中与动物一起过着恬静的生活。喜欢绿色的人待人礼貌,个性率直,基本不会掩饰内心的想法。他们会把自己的信念表达出来,并为了信念而努力。当问到自己的信念时,一般人都不太愿意说出来,但喜欢绿色的人却毫不掩饰。此外,喜欢绿色的人好奇心强,但不会积极采取行动,大多时候都要等同伴的召唤再一起行动。这就是说,他们不愿当领头羊。再者,喜欢绿色的人还很敏感,会深入思考,把问题分析得很透彻。他们不太喜欢运动,但酷爱美食,因而大多偏胖。 绿色也分很多种,比如黄绿、苹果绿等绿中带黄,喜欢这种绿的人友好、圆滑,与喜欢普通绿色的人相比更善于社交。这种人行动力强,但性情温顺。此外,喜欢深绿色的人沉着、

职业心理学-复习大纲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王锋 email: fw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0555027.html, 职业心理学 第一讲:导论 ●Work /job 工作 ●Occupation 职位/职业/岗位 ●Career 职业/生涯/事业 ●V ocation 使命 一、职业与职业的特征 1.什么是职业? ●工作(job):有目的,有结果(价值)的,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而且持续一定时间的活动。 ●职业(occupation):指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某一类确定的独立于个人的工作活动。 ●职位、岗位(position):指在一个组织中个人所从事的一组任务,有一系列重复出现或持续进行的任务相伴随 的一个工作单元。 ●生涯(career):是一个人工作、职位的变化及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是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 2.职业的特征 (1)同一性(2)差异性(3)层次性(4)基础性 (5)广泛性(综合)(6)时代性 生涯特点(金树人2007):1、方向性2、时间性3、空间性4、独特性5、现象性6、主动性 3.个体的生涯心理结构:三个相辅相成的系统。 导向系统(职业价值观、世界观、职业伦理);动力系统(职业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功能系统(气质、性格、能力) 二、职业心理学与职业心理咨询 1.职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与人们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有关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的一们学科。 内容:职业选择与职业平衡,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选拔、指导与咨询。 2.职业心理咨询: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为个体提供寻找职业以及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适应性问题的建 议、信息与帮助的互动过程。本质:互动过程 三、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1.职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908年美国弗兰克·帕森斯(PARSONS)教授开设波士顿地方职业局,标志着职业心理学诞生,帕森斯因此被誉为职业心理学之父。 2.职业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三大阶段:应用心理学阶段:个体自我发展;心理动力阶段:关注个体需求、性格、价值观;非直接阶段:提供全面信息 3.我国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第一,社会分工变革在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新职业种类涌现出来。 第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职业比重继续不断增加。 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将发生变化。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考查课 专业论文 自我心理分析 学生姓名:王泽源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电1331班 专业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任课教师:杨芳 2014年11月18日

自我心理分析 王泽源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 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思考,选择和探索,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正确的自我心理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Abstract: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life, is rapidly maturing and has not reached full maturity, world outlook and outlook on life are formed, they kept thinking, selection and Exploration, will inevitably produce some kind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refore, the correct psychological analysis plays a vital rol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method, experience method, Reflection Method to know oneself and to develop good personality quality, to develop a scientific way of life, Strengthen Self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learn to improve themselves. Key words:Self – analysi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ental health 一、引言 本次研究以“我”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审视研究自己的心理,发现存在的问题,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完善自我的方案。 二、自我分析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这次我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番分析。 2.1 自我分析的方法

心理学论文设计题目汇总情况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 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 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 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对、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 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创造性隐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职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职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为什么会产生各种行为? 元动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基本动能来自于人为了保持有机体“活”性,而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自组织过程。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与环境相互作用改变自身结构以适应环境,也是一种自组织过程。 3,所谓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以此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由一系列在社会分工中具有相似特点的工作组成的活动。 职业心理学:研究职业发展和职业行为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 发展:个体的职业发展指从个体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并在职业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社会,个体为进入职业做准备、做决策、获得职业角色、建构职业自我、适应职业角色,最终在职业中成功的过程。在组织中,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 行为:是人们对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 人类是通过与外界进行继续不断的物质及能量交换的自组织过程,维持有机体的“活”性的。 保持“活”性是人类的生物性本质特征,“活”得长,“活”得好是生物活性的本原目的。 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资源的单位是“臼”,一臼就是满足不同需要的一个单位的资源。 1,职业成功 学会分析与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管理职业 观点: 1.主动性 2.自信心 3.应变能力 4.学习发展能力 5.分析判断能力 6.风险决策能力 7.自我控制能力 8.坚韧性 9.团队建设能力 10.领导能力 11.监督管理能力 12.工作关系构建能力 17.创新能力: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学习方法,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去解决工作问题,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职位分析:职位描述职业数据政府与行业的公开资料 工作描述分析 工作任务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逐步体会到,德育要与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心理测试咨询中心,研究了心理测试咨询在德育中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正像“心理学”不同于“德育学”一样。心理咨询毕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认识上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能否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在德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上至少存在着两个误区,既心理问题德育化和德育问题心理化。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

职场心理学

职场心理学 说真的,很高兴能在抢课大战中抢到职场心理学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如拾一宝。梁老师讲课真和蔼幽默,容易让人听懂,尤其是结合ppt,典型的例题,清晰的脉络更是让我受益非浅。这次的学习,发现职场心理学是营养品,会滋养我们的 人生。积累小自信,成就大雄心,积累小成绩,成就大事业。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 会接触这门有趣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人才竟争激烈的情况下,每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充实、和提高,才能胜任不断提高各项工作业务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让我深受感悟。 此次课程让我感到在工作时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本着对企业及自身负责的 态度来工作。其实人最重要的是心态,一个人如果用积极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也 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喔,因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其人生道路上成长的高度。只有 摆正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第一节课,老师说了人生的三大追求:求学,求偶,求职。在人的一生中,能在一所好的学校学习,找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以及一份理想的职业,那么人生就接近圆 满了。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职场心理学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学习力,改变了不良习惯,带来良好的用处。用积极和感恩的心去看待我们的工作。学习这门课程,能让我们做 好就职准备,让我们知己知彼,同时了解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洞察上司心中所想, 学会与同事相处,读懂同事心中玄机,与下属相处,控制下属的驾驭力,学会办公哲学,这是须知的职场的生存术,学会职场解压,积极向上级放飞心灵,了解职场定律,积极主动造就升迁。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应在大学四年逐渐培养自己的各方面技能。 1.学习心理保健知识:你可以阅读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书籍,多听相关讲座,咨询心理医 生等等。 2、培养心理防卫机制:在矛盾、挫折、失意和双重角色的压力面前,应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学会优化心理环境,维护心理平衡,促进心理解脱。懂得如何善解人意:在处 理人际关系上,要善于了解他人,遇到矛盾和纠葛时,应尽量减轻对别人的刺激,灵活地 调整关系。 4、树立信心悦纳自己: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障碍。对此,职场女性应学会“悦纳自己”,肯定自己的进步。树立“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勇气和信心。 5、要主动去适应环境:生活总是复杂和多变的,社会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因此,要能够面对现实,让自己适应环境。应该以现实为基础来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整,确立可行的 理想和抱负,使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

变态心理学论文作业

变态心理学论文 本学期我选择了变态心理学作为我的选修课,尽管本学期的变态心理学课时我们都是在看一些关于一些心理变态的电影,但是通过自己阅读完整本课本和看了那么多的心理变态的电影,我对变态心理学还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算不上深刻。 首先变态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它研究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饿异常表现,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整本心理变态学分为20章,在这里我对于自己理解和认为最有实际意义的几章做一个大致的说明。关于第4章中对于变态心理和环境的关系与我起初的想法不谋而合,一开始我就认为变态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环境的后天影响,当然前面一张说道的和一个人本身的生理也是有点关系的我不反对,毕竟每个人的性格是有差异的,内向的人可能相对于外向的人而言,更容易产生变态的心理,但是要是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行引导我相信会对于一个人产生一些积极的引导,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对于第八章——人格障碍,书中解释:人格代表着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心理特征。它是在人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塑造出来的独特的认知方式、情感特征和行为风格。对于人格障碍实际上并不能算做事一种精神疾病,因为它没有明确的病因。人格障碍最易发生在幼儿时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们的人

格未发育完全,可能由于不良的环境就会导致孩子的人格发生扭曲。所以这个时期我们要尤为注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生物学家们还做过一个调查——人格障碍患者的亲属中人格异常的发生率和血缘是成正比的,对于这个我认为绝对有理:1.亲缘关系越近接触的机会越大,可能就会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2.可能血缘的遗传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精神分裂这一章我看得最仔细,同样感触最深,理解也最深刻。精神分裂症心理异常表现非常复杂、多样。其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生活与现实环境脱节;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互相分裂。它的主要症状分为以下几种:1思维障碍2意志行为障碍3感知觉障碍4 情感障碍5 其他异常表现。对于精神分裂症它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可能是生物遗传和化学影响,也可能是早期脑发育和脑结构变化引发,也可能是社会家庭发面的因素。对于这一块的治疗的话。应该及时,尽量在发病的早期或急性期,由于病人症状活跃而丰富,内心矛盾冲突明显,情绪不稳,心理活动的各方面不协调。因此此时因以药物知了为主。同时配以心理治疗,渐渐的帮主病人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变态心理的问题书中也有写到,不过仅有儿童和老年时期的心理障碍问题,我认为笔者有必要在增加一张关于青年人的心理障碍,因为我认为最主要的人群还是集中在青中年,发生变态心理的也可能会更多的集中在青中年,不过可能对于青中年的变态心理分布比较广泛和前面的一些可能有重复之嫌吧,不想儿童

职业心理学复习整理

职业心理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绪论 1.职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职业领域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即研究人与职业活动相结合时,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个体心理差异和各种群体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关注人类效能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职业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以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伯格于1912年出版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1913年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为标志; 1974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成立,职业心理学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3.在职业心理学诞生之前,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美国职业指导运动,为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奠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4.目前,在西方工业化国家,职业心理学的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职业咨询、人员招聘、员工考核等实践中 5.职业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应用心理学学科 6.职业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控制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职业心理学的最终目标和学科使命是提升人的幸福感,参与对理想的和谐社会的建构 7.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主要研究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生涯发汗等 群体层面主要研究工作与家庭关系、职场中的性别问题等 组织群体主要研究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职业心理咨询、员工帮助计划等 8.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是职业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运动的开展,为职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为职业心理学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手段 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是职业也心理学的内在学科发展力量 9.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是职业心理学的起始阶段,职业阶段主要研究人-职匹配,以职业为中心 20世纪40年代-70年代,是发展职业心理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是人-职匹配,以人为中心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人与职业多元交互作用阶段,强调了人与职业、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多元互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作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一个正常人必须具有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名族的希望,更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大学生素质的好坏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发展,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我们名族的精神和意志,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好的价值观和美好的未来。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迫使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心理健康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作为社会先进组成部分,生活在半社会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的需要很重要,而且很重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加上自己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是否适应,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恋爱中的矛盾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等等。如何使我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加强心身健康,以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生活和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心理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悬殊、感情的压力等出现。有的人会在短时间调整自己,

而有的人则很久不能正常生活,一直受心理矛盾困扰,最后,患了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很多,有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面对各种问题,我们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心理素质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保证我们心理健康,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道路,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面对各种压力的同时,也在锻炼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文化知识通过消化渗透于每个人的人格品质中,使其从幼稚和无知走向成熟。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心理素质。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开发学生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

职场心理学

职场心理学 篇一:每天学一点职场心理学身在职场7种心理要不得 每天学一点职场心理学身在职场7种心理要不得 职场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心态,一有负面的情绪包含在里面,就会影响工作,那么有哪些心理是最要不得的呢? 1、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 2、怯懦心理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3、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4、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

对自己产生反感。 5、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6、贪财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这种贪图财利,沾别人光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7、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就是“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 温馨提示:只有心态良好,在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如果你身在职场,切记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在职场上得心应手。 篇二:职场心理的学习心得一 职场心理的学习心得一:职业心态塑造学习心得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还以为自己很年轻的我,今年刚好到了不惑之年,回首近二十的工作经历,联系这次的职业心态塑造培训,领悟颇多。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想过什么职业心态,也没有对职业心态这个词,做过什么研究,一直以来就是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工作。这

大学生自我心理分析心理学论文作业参考

心理学论文 ----------自我分析和自我提升 作为一个大学新生,升入大学来,我一开始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确实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经验和能力来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模式自然非常重要。首先,在主观方面要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心理认识。接下来,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我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自己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自我分析就是要自我观察,自我反省。首先,我认为我的心理还是是比较健康的。一些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做出这些解释: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忧郁,少心理冲突,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且乐于和他人交往;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对于生活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我基本符合上述要求。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判断,1,智力表现正常: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我的智力水平不是很突出,但是我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大学里虽然氛围很宽松,学习的气氛没有高中时那么浓厚,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不可以放松的,这是我们以后再社会上打拼的基础。2,情绪稳定:在情绪方面,我是属于那种隐忍不动的类型,平时能够顶住一些不开心的情况,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但是,脾气也会有爆发的时候,就像火山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在遇到挫折和压力等情况时,如前期的晚上睡眠问题,也会有一定的焦虑和忧郁,但很快就能进行自我调整,恢复正常。比如说睡觉的时候让同学关灯,戴耳机玩电脑,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情况还好,以后遇到情况变化再做处理。总体上是属于情绪较稳定的类型。3:意志健全:这个标准要求我们拥有良好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我觉得我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还可以,能够抵制住诱惑特别是不良诱惑,能够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一定方式解决问题,不会盲目行动,畏惧困难乃至顽固执拗。4,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统一性错乱,而且我一直都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且为此而行动。比如说大学的目标,奖学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 (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的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一.普瑞马法则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称为普瑞马法则。按照普瑞马法则,人们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放在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去做,把工作中不想完成的事情放在前面完成,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工作能力,增强效率,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会发现,困难的任务其实也没这么困难。例如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件。此后,把剩余下来的几件事情按照兴趣排列,把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对于改变惰性生

活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表现为抑郁的行为,而很容易地使抑郁的情绪结束,而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 二.紫格尼克效应先做一个实验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瞧一下这个圆吧,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为你总有一种出于未完成感的心态,竭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 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的结论是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所谓的紫格尼克效应。“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就叫“心理张力”。研究还指出,任何人都企图满足自己的需要,完成动作。其中既有先天的需要(饥.渴等),也有半需要(迫切的趋向)在勒温看来,个人能动性的源泉是多元的,形形色色的。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需要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决定着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的基调和特点。如果中断了满足需要的过程或解决某项任务的进程而产生了张力系统,就可

做情绪的主人(心理学小论文作业)

做情绪的主人 一个人没有情绪,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做好情绪的主人。 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会生气,会郁闷,当然有些人会表面看起来一点事都没有,但私下里的行为却有些偏激的。你生气了,可能就会发泄出来,提高音量说话,加重语气;你郁闷了,可能就狂吃零食,疯狂购物;你隐藏你的表象,然后私底下进行一些过激的报复等等行为。在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以后,感觉其实在生活中你有很多方法可以把你的情绪给控制好的。你可以做情绪的主人,更甚者,你可以带领你以后的学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们都知道应当要有愉快的心情,但我们有时会遇到不开心的事,这时我们的情绪会有一定的波动,我们就要调和一下心情,要冷静对待眼前的问题。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是说你自己的情绪你要了解,它出现的时候你应该能很快得意识到。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情绪化,脱缰野马,控制不住,要妥善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过话说回来,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比如愤怒情绪是一种激烈的情绪的表现,他可以有一些好处,人是可以愤怒一下的,笔触我们岳飞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他不是怒发冲冠吗,有一种气势,有一种震撼作用,但是经常发怒就不好的。其次,要学会自我激励,情绪化的时候要是可以做到自我激励,那么可以很快把情绪给控制下去的。有人说了,怒伤肝,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加强心理的控制,提高修养。有个小的技

巧是什么?发怒了,情绪失控了,又处于边缘的时候,一个小的技巧,拖延法,拖延一下,还有一个方法是什么?转移法,转移一下。我个人觉得自我激励是最有效果的方法。再次,认识他人情绪,不光是控制自己情绪,还要看他人的情绪,因为有的时候其他人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你,所以你要认识他人的情绪,尽快避开或者对他进行开导调节。 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还不是很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所有情绪,所以在每次有情绪后,在冷静以后要好好回想一下自己的情绪方式,发生起因等等。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的情绪类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以前会很容易因为别人无意中说的话而感到不开心,但是又不会当面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所以经常就是去买一大堆吃的,包括很多的垃圾食品,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吃,用吃东西的方式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虽然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把原先不好的情绪压下去,但是吃完以后,会因为自己吃了过多的食物而感到后悔,于是自责的情绪又产生了,感觉得不偿失。在学习了心理学以后,知道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对付不良情绪,对自己也整理了一些方案出来。比如,在情绪不佳的时候,看一部搞笑的电影;去图书馆待个半天,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好好研究一下,图书馆安静的环境会使人很容易平静下来的;或者去操场上散散步,听听风声,看看绿茵地。 以上是针对个人的一种情绪,而现实生活中,情绪是多样化的,比如还有紧张情绪,急躁情绪,消极情绪等等。不同的情绪在不同的

职业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理念(P15) 答:是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念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前面。 (最近发展区的启示: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最近发展区,即教学应走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前面;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不二法门。) 2、自我意识的含义(P23) 对自己的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3、什么是气质?(P63) 答:气质俗称“脾气、性情、秉性”,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度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学习的的概念和含义(P83)

答:按照孔子和中国古代其他教育家的看法,教育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依据西方心理学家和教 育家来定义,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比较持久的变化,即:一、学习源于经验;二、学习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变化;三、学习是指主体身上产生的 倾向或能力的变化。 5、知识表征的概念(P119) 答: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同一事物在人 脑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形式表征,不同表征形式被称为编码,它们代表的共同信息被 称为表征的内容,不同类型知识的表征方式不同。 6、精细加工策略的概念(P214) 答: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 层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答:动机的概念:是引起与维持有机活体活动,并使该活动指某一目标的内部驱动 力或过程。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动机所引起的。直接引起,推动与维持个 体的学习行为,并导致改行为朝着某一个目标的内部驱动力。动机不是行为,是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