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话说长江》教案

《话说长江》教案

《话说长江》教案
《话说长江》教案

1、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题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交流、讨论。

5.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

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拥抱着大地从空间上描写歌颂

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怀

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辉的现实

功在千秋灿烂的未来

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抒写表达

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

教学后记:

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教学目标: 1、学会“府、驾”等10个生字,联系上下 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 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 3、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重庆“山 城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 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想象情境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同学们,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你们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吗?这就是《长江之歌》,上 世纪80年代,以它为主题曲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创下了中国纪录片 的高峰。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长江之歌》,循着《话说长江》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大。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节选。板书课题。读题。(“话说”两个字提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轻松、舒缓一些。) 2、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段节选向我们介绍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 要的港口――重庆市,你们预习了课文,也查找了相关资料,对重庆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地图,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2、检查容易读错的字词:隋朝、渝州、恭州、赵敦、舢板、颠簸、扑朔迷离、湿漉漉。 3、前面四个词语虽然不好读,但对于 我们了解重庆的历史特别有帮助。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勾画下来,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 4、学生交流重要词语,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添加词语,调整板书如下:3000年前隋朝北宋公元1190年南宋赵敦巴――渝州――恭州――――――重庆 5、指名朗读第一段,朗读时注意以上词语。 6、不看课本,对照板书说说重庆的历史和名称由来。 7、齐读第1自 然段。 三、看图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重庆地形图,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引导其他学生看地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齐读第2自然

地理教案-长江+教学设计

地理教案-长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

《话说长江》解说词

《话说长江》解说词全文之一——五2009-04-28 12:48第一回源远流长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呀,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那么,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以外,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长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串联了起来。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可是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啊。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40%;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可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藏量却只利用了3%。如果翻两番,那也只有12%,假如能达到90%,到那个时候,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情况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长江江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呢。而目前,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噢,长江淡水鱼产量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呢。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流域,尤其是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有着许多森林,是我国第二个大林区。如果大家都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而且不断的培育林木,那么,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 长江流域沃野千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它拥有4亿多亩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棉花产量嘛占全国的33%以上。 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从广义上讲,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饮一江水”啊! 长江流域矿藏、物产丰富,交通运输方便,粮食产量又高,所以,使长江流域出现了许许多多工业基础雄厚的大、中城市。哦,您知道吗?长江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啊。长江和黄河一起,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长江

话说长江纪录片观后感

话说长江纪录片观后感 《话说长江》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整理了话说长江的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话说长江纪录片观后感1983年8月7日,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话说长江》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事儿还得从另一部纪录片《丝绸之路》说起。 1978年,日本NHK找到中央电视台,希望能拍一部关于丝绸之路的电视片,当时日方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主要考虑到丝绸之路有很多地方属于军事要地,不能让日方随便拍摄,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很多禁区的拍摄问题就可以解决。在合作过程中,中国电视人发现,原来纪录片还可以用同期声。过去中国拍纪录片,由于没有足够的录音设备,并且前期录音很麻烦,所以都是后期配音,这就让纪录片变得很不真实。《丝绸之路》开了中国纪录片同期声的先河,这对中国搞纪录片的人刺激很大。 《丝绸之路》在1980年播出,当时中国还没有系列纪录片的概念,一方面每集的片长参差不齐,有时候18分钟,有时候38分钟,更大的问题是,当年中国电视在节目播出

时间上一直是没有正点的列车,节目时间表仅仅是一个大致参照,而《丝绸之路》有时候在周一晚上20点钟播出,下周可能在周四晚上22点钟播出,观众赶上就看,赶不上就不看,严重影响了观众收视。 《话说长江》首播于1983年,当时陈汉元是总编室主任,他吸取了《丝绸之路》播出时的教训,《话说长江》做到了按时播放,并且创造了40%的收视率,这样,电视台尝到了甜头,从此,中国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开始有了保证。 因为有了《丝绸之路》的合作基础,日方又找到中央电视台,当时有一个叫佐田雅人的日本人,他从小就生活在中国武汉,对长江一直有感情。就这样,佐田雅人再次将NHK 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在一起,资金大部分是日方出的。就这样,有了《话说长江》。 当时跟日方商定的结果是,整个片子拍完由日方制作完一整部纪录片,然后中方翻译过来在中国播出。但是等了将近一年,日方并没有把长江的纪录片制作出来。最后,中央电视台决定将素材要回来,自己制作。 如果不是日方把全部素材提供给中央电视台,电视台按原来的打算顶多制作一个两三集的纪录片,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拍摄成本很高,很多片子都是用胶片拍摄,能节省尽量节省。当时时政片使用比例接近1∶1,耗片比最高的是体育比赛,几乎是8∶1,而外国人拍纪录片耗片比几乎都是

长江教学设计审批稿

长江教学设计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长江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以及支流与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4.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重点: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湖泊;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的基本情况,各段河流的特征和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用具 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图、长江干流剖面图、多媒体教室等。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知识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长江的了解很少,利用讲解法,图示法,演示法等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 教学方法 读用法、讲述法、导学法和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曲和诗词来赞颂祖国的大江大河,请同学们先来听下一首歌《长江之歌》。 [播放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们认真的听。 [提问]这首歌赞美的是哪一条河流 [学生回答]长江

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比较

《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关于庐山的比较 《话说长江》是1983年,中国和日本合拍的一部描写长江和长江两岸人民生活的一部记录片。这是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的看到国家地理。《话再说长江》是20年前《话说长江》的续篇,用高清摄像机再次记录了长江。相隔20年,两部纪录片有许多不同之处,但相同的是我们的文化渊源。 一、技术上 两部片子在画质上的区别一眼就能分辨,限于技术,《话说长江》的画面显得很粗糙。虽然有宏大场面的拍摄,但是相对于《再说长江》来说,就缺少了震撼。但可以肯定的是,《话说长江》在当时技术限制的情况下,依然拍出了庐山的“秀”,尤其是航拍的采用,具有重大意义。 《再说长江》的画面是高清的,精致的,特效的运用也多了,尤其是在片头的设计上,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壮观之感。 二、形式上 《话说长江》之庐山独秀的开篇是由庐山的秀丽风景切入的,然后介绍了庐山的由来。采用男女两位主持人的解说,解说词测贯穿始终,且解说词口语化,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在播出形式上采用了章回体。在对庐山进行了总体的介绍之后,便对庐山的各个景点以及历史文化、旅游、教育等进行了一一介绍,并将古诗词贯穿其中。 《再说长江》的开篇是现代庐山人的生活画面,之后介绍庐山周围的地理,介绍庐山的由来。之后对庐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简单概括,也就是将《话说长江》中的全部内容进行了概括。 对内容的介绍依然采用了解说的形式。在片子中有画面模拟,有《话说长江》的画面,有历史资料的引用,这是《话说长江》中没有的。 三、内容上 两部片子的不同在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庐山独秀,重点在“秀”,整集内容都是围绕庐山的秀丽风光展开的;庐山说“庐”,重点在庐,庐,即房屋,院落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一集主要讲庐山上的建筑以及由这些建筑引申出来的人文,

电视节目“再说长江”解析

浅析电视专题片《再说长江—灯火石头城》提到《再说长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由得想到20年之前中日合拍的创造了当时中国电视收视记录的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至如今它优美的主旋律仍然可以被很多人哼唱出来。可以说《话说长江》是中国电视专题片的一个里程碑。 20年之后再次上阵,与之前不同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沿江各个城市宣传意识的增强进而是无处不在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改革开放即将进行三十年的时刻,无论是城市的面孔还是人民的生活,与2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变迁”成了《再说长江》的主线和中心。正如《再说长江》总制片人刘文所说,“《再说长江》策划时明确的主旨就是以长江沿岸风光地貌,风土人情的变化来反映中国20 年的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巨变。20年前的《话说长江》是部风光片,散文化的解说,让没走出过家门的老百姓看到了祖国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20年长江沿途很多地方都是旅游胜地了,早已不再神秘,所以这次我们以人为本,以纯纪实手法讲故事,用对比来展现长江的变化、中国的变化”。然而,在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之中,有些骨子里的东西是随着社会乃至时代的变迁而恒久不变却愈发坚韧的,这些东西又同样被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一代代悄无声息的继承着。所以“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看到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不变,20年巨变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血脉相承的不变。”刘文又说。本文所要着重解析的“灯火石头城”,就是在向人们展示一个变迁中的南京,同

时,也是继承中的南京。 “灯火石头城”讲述一个拥有着2400年厚重历史的古城——南京。然而,南京的“古”,有名扬千古的人——勾践、孙权;有尽人皆知的事——郑和下西洋、签订《南京条约》。如何在这连篇累牍的历史之中找到一个主线,一个见证者,一个贯穿物将这一集的“灯火石头城”讲述的浑然天成成了讲故事之前的重要决策。制作者找到了它——城墙。南京现存地表的城墙是明城墙,这座已经屹立了几百年的高大建筑见证了朝代更迭,人世沧桑,它虽无言,但是当人们看到它时,脑海中浮现的那些场景便是这座城墙最好的表达。正如片中解说词一样“南京的明城墙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以城墙为主线,以南京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日渐明显的变迁以及对厚重历史的继承,创作者开始了对这个城市的观察、思考和深入的解读。片中无处不在的真实个体:灯彩艺人王忠民、明城垣史专家杨国庆、书法家常志成、司机张福荣、拆迁户李传宏、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都或多或少的与城墙有着联系和沟通,就连跨江大桥电气工程师李浩也是地地道道在城墙下长大的南京孩子。这一个个立体的现代的人,或许已经适应了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适应了不闻鸡犬但见车水马龙的环境,他们身上甚至还有小提琴、驾驶技术、轮滑、电气工程、城市小市民等等一张张现代的标签,但是他们又同时依恋着城墙、扎着彩灯、写下苍

《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25集风光文化记录片 解说:陈铎虹云 中央电视台风光文化记录片的最大手笔!里面很多镜头已成绝镜,空前绝后,以前没有人拍过这些镜头,而现在这些壮丽的景色也已经不复存在。绝对值得珍藏。 1983年播出的这部记录片不知道还由多少人记得,里面的主题曲《长江之歌》是中途向全国公开征集的,也很好听。 目录 第一回源远流长 第二回巨川之源 第三回金沙的江 第四回四川盆地 第五回岷江秀色 第六回成都漫步 第七回峨眉凌云 第八回从宜宾到重庆 第九回大足石刻 第十回川江两岸 第十一回壮丽的三峡 第十二回长江第一坝 第十三回荆江览古 第十四回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第十五回从武赤壁到文赤壁 第十六回庐山独秀 第十七回瓷都景德镇 第十八回佛教圣地九华山 第十九回飞红滴翠记黄山 第二十回古城南京 第二十一回历史名城扬州漫话 第二十二回镇江三山 第二十三回太湖平原 第二十四回黄浦江畔 第二十五回走向大海 片子当初在中央台播出的时候,我在上小学,当时是每集不落看全了的,今天的记忆中最鲜明的,倒还不是长江风光本身,而是男主持人陈铎的一头白发萧然,不疾不徐地侃侃而谈,那份从容淡定的风度,兼有诗人和学者的气质,简直儒雅得无以复加。那时候特别崇拜。另一个鲜明的印象,是那首主题歌,旋律舒缓而博大,很配得上长江这个主题。 关于长江的风光,我以为最好的游览方式,是坐江轮,而且是3天以上的真正长途客轮。因为家里亲戚的机缘,我小时候在上海和武汉、重庆之间曾来回过多次,那还是在看“话说长江”之前了,只是可惜从没有再进一步沿江上溯到重庆以上。小孩子的记忆和感想能有多少,只是模模糊糊地留下一个坐江轮很好玩的印象,尤其喜欢下到最低一

《长江》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长江》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二.《长江》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内容。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内容,同时也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南方地区及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 三.教材内容 本课时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包括“第一大河”、“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四、教学目标: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源头、入海、长度、所经省区和地形区等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3、通过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培养学生学地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2、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读图、绘图、填图,形成多元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地图教学。 3、通过多媒体互动策略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愉快,并且影响深刻。 4、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的各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长江风光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而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五.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学生在前面已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在本章第一节中国的河流中,他们已初步掌握河流的分布和分类、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2.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他们比较喜欢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山川河流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 3.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六.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

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的界分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界分 贾秀清 电视的纪录片与专题片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在工作中遇到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提问者既有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也有很多在一线从事电视节目创作的记者、编导、摄像和相关节目的管理人员。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不成问题,似乎没有学术的深度,也似乎上升不到需要研究一番的高度,但当你被真的很认真地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这不仅是一个问题,并且是一个关系到电视节目创作原则、创作规律、创作类型构成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能体会到事情远远不像问题表面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那么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要在两者之间画一条清晰地易于分辨的线是困难的。 在实践者那里,往往电视纪录片就是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专题片,一切来自约定俗成、经验使然,虽不易说清但大家似乎心中自有界分:电视纪录片就是那种注重生活原生态的纪实片,电视专题片就是比较传统的倚重解说表达、带有宣教腔的那种类型。但假如沿着这个思路再细说下去就有点剪不断理还乱了:电视纪录片追求客观真实/电视专题片难道就不是吗?电视纪录片的题材来自客观现实/电视专题片的难道就不是吗?电视纪录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拍摆拍/难道电视专题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拍摆拍就不行吗?电视纪录片可以尽量不用解说或少用解说/难道解说“惜墨如金”的电视专题片佳构还少吗?比如形象电视专题片《美在广西》等。要么,也许两者的区别可 能在于一些创作元素的调度方式不同吧:电视纪录片讲究使用长镜头、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视角应该调整为人眼的平视角度、电视纪录片可以不使用音乐、电视纪录片的解说总是唠家常似的低八度……,没错,电视纪录片的确可以这样做,但反过来将这些做法放在电视专题片那边就行不通吗?不然,你发现实际情况并没有太大出入,任何一种创作手法并不独属于两者之中的任何一方。如此这般在具体的创作细节上寻找两者的界限显然是有局限性的,毕竟具体的创作细节是一个变数,它所具备的个性成分是不能替代普遍规律的。其结果,就是使我们的很多创作因为类型定位不清而显得不伦不类,无法做到创作中情致的始终如一。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强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强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 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目的要求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课文P74页 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

话说长江

第一部以“真切”为标准的纪录片 “我们是运气不错,让我们赶上了,换别人也会有反响,因为那时候的大环境比较好。‘文革’一结束,老看样板戏,说教的节目一结束,大家憋坏了,空气那么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社会活跃起来,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增加,等于一个人又饿又渴,饥寒交迫还干渴,突然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春风甘露,整个社会背景给《话说长江》提供了机会。” 主笔◎王小峰 1976年,中国结束了长达10年的动乱,国家的政治、经济全面回到了正常轨道,人民也面临精神重建。70年代末期,中国宣布改革开放,从“文革”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开始憧憬着未来,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人在80年代不仅心里充满重塑国家的愿望,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人性的自由。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阐述了80年代的主要任务,其中一条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目标,在当时就是中国未来美好的蓝图。在过去十几年间人性世界坍塌得太多,当人们慢慢走向未来,发现内心充满了迷惘,一方面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另一方面,在这种憧憬中找不到新的方向,世界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于是就有了“人生观大讨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这是发表在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这封看似平常的来信,在当时的中国青年当中激起波澜,因为当年每个中国人可能都面临“潘晓”这样的人生疑问。 因此,在那个阶段,任何体现国家强大的事件都可能变成全民性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在这一点,体育最为明显:198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世乒赛全部冠军;中国足球队在北京战胜科威特队后大学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人。直到中国在亚运会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和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每一次胜利对中国人来说都那么重要,因为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强盛的意义,还有一种被世界认可的愿望。那时候的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希望国家富强。 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从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性角度来讲,《话说长江》是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里程碑,但在当时,人们真正感动的不仅仅是它的艺术感染力,更多是从中读出了一种爱国情怀。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氛围和心态,《话说长江》不会被赋予太多爱国主义层面的意义。在《话说长江》之后,中央电视台又拍摄了《话说运河》、《黄河》、《望长城》,都没有达到《话说长江》的社会效果,这是因为,《话说长江》第一次让中国人通过电视感受到了江山的壮丽与秀美,人们把对祖国河山的情感全部倾注在这部纪录片上。后来的类似手法拍摄的纪录片虽然在制作水准上有很多突破,但无法让观众找到那种第一次的新鲜感。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当时中央电视台为《话说长江》的主题曲向全国征集歌词,13天就收到了5000多封信。 《话说长江》引起的巨大反响,跟当时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有关。1978年,中国还是一个电视机年产量20万台的国家,80年代是中国电视机突飞猛进普及的10年,到了1983年,

城市文化与影像表达——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中的南京为例

2OO8.4 城市文化与影像表达 ——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中的南京为例 在中国的城市文化版图中,南京所具有的鲜明个性和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对这个城市的各种文字解读也不计其数。孙中山先生早在其《建国方略》中就曾赞誉过南京的地理优势,他说:“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当然,在图像时代,对于南京的图像或影像表现也层出不穷。而这其中,我以为给我印象最深、也最有影响力的,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这是两部跨越20多年时空摄制完成的大型电视记录片。无论“话说”还是“再说”,它们都具有某种内容上的姊妹性和风格上的史诗性,它们通过影像所呈现的内涵可谓极其丰厚,从大江之源写到黄浦江畔,地理、历史、文化、人生几乎无所不及、无奇不有。但我最感兴趣的却是其中有关长江流域各个城市的讲述,特别是有关南京这个长江下游著名都市的影像表达。 如果对这两部“说长江”的影片加以细致考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在传达理念上的差异,这就是《话说长江》重在展示“风景长江”,而《再说长江》则重在表现“人文长江”。此诚如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所言:“《话说长江》中更多的是注重了历史和人文景观,在那个巨变刚刚开始的年代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而在《再说长江》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也就是说,长江的变化首先是长江两岸人的变化。”①这样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对城市文化表达的差异。在此,我关心的是,两部记录片叙述了南京这个都市怎样的文化个性?它们在表现南京都市文化上又有着怎样的异同? 在《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中,“古都”是南京影像表达的核心概念,但前者与后者的叙述重心不同。《话说长江》对南京的表达,侧重在对其“古都”历史的一般 ■王晖 性介绍,作品充分利用镜头这一影视特有的形象化的表现方式,将能够标示南京拥有2400年悠久历史的历朝历代的代表性景观或建筑作出重点展示和解说,譬如石头城、六朝石雕、南唐舍利塔、明代城墙、城门、明故宫遗址、明孝陵、鼓楼、大钟亭、无梁殿、天王府遗存——西花园石舫、总统府、中山陵、梅园新村、雨花台、渡江胜利纪念碑等,让受众以点带面地感受南京曾经作为中国政治中心、-—长江流域唯一的十朝都会的厚重的历史遗存。以此呼应该片第20回的标题——“古城南京”中“古城”的深刻内涵。有意味的是,影片并未止于上述的历史景观或建筑的介绍,它又在结尾荡开一层,以“六代豪华,天国春秋,都化作了长江的滔滔流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语句,将视角拉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影片拍摄时的南京,用特写镜头描述了画家钱松岔、书法家林散之、科学家韦钰和运动员孙晋芳等当代南京名人的音容笑貌。意在表现“古都”的新生和历史的传承,以及“今胜昔”的进化观念。应该说,尽管《话说长江》的拍摄时间已经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开端期,但对南京城市文化的表达,其强调的仍然是古都演变中的政治、军事等元素,这无疑是以宏大的政治叙事和精英叙事为主体的传统历史叙事观的影像体现。 相隔20余年,《再说长江》仍然延续了《话说长江》对南京作为“古城”、“古都”的文化影像定位,“灯火石头城”是该片中南京专集的标题,其中的“石头城”正是南京迄今尚存的最古老的城墙,此题一出,“古都”之意便呼之欲出、不言自明。然而,与《话说长江》的叙事有所不同的是,《再说长江》并未重复其对南京历史遗迹的介绍,而是一方面“查漏补缺”——即补叙《话说长江》中未能重点展开或新建重建的能够代表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或景观,譬如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安排了“话说长江”、“图解长江”、“勾画长江”、“知识点小结”、“聚焦长江价值”和“自主检测”等教学环节,力求建立自主、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了解我国河流湖泊概况的基础上,对长江的概况、水文特征、开发和治理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本节课是学生更为系统地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因此,教学设计上要更加凸显综合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为高中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表资料,了解长江概况,说出主要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填图练习,培养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发言,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交流、讨论,增进团结互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资料了解长江概况和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教学难点】 根据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综合利用及开发。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滚滚长江 一、源流概况 二、水系构成 三、各段特点 a)上游——水能宝库 b)中游——九曲回肠 c)下游——黄金水道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中,本设计体现出以下亮点: 一、教师角色定位比较明确。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位促进者,能根据教学目标开发教材、补充资料,塑造生活情境,组织好分组和任务释疑等,保证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一位指导者,能提供适当的任务提示,提供探究方法指引,对学生活动进行观察,做出过程性评价和指导,最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文本解读】本文是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也是本册的第一个主读课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语句分析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把长江拟人化处理;先从描写长江“醒来”入手,然后从多方面猜想式的描写长江“醒来”后欢愉的原因,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层次清楚的借歌颂长江来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借歌颂长江来表达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主题。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本文的文体知识可以不讲解,课堂上着重学习此文的内容,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的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等。 【思路设计】 本文的题目是《长江》,长江客观的说就是一条大河,怎样将长江这一大河的内在美和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意义,向读者传达出来。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解了这一重点,进而给学生一个启发:原来可以从这样的角度、从这些方面看长江,可以表达这么深刻的主题啊!从而给学生以后练习写作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 热爱。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 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板书:长江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电视纪录片分析

电视纪录片分析《再说长江》——审美的诗意栖居 美学境界的追求,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也是纪录片发展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作为集合了多种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的电视艺术形态,电视纪录片已经在多个层面上拓展和延伸了其美学范畴。我国近几年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多种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更加体现出此点。《再说长江》、《大国崛起》、《新丝绸之路》等就是最好的代表。 作为一种艺术,美学上的价值一直是纪录片追求的目标。不管是崇尚“真实就是力量”的纪实美学,还是信奉唯美的超现实主义美学,都体现了纪录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里,我们仅以《再说长江》为例,从音响和画面等角度切入,对其美学价值的内外在表现做一分析。正是在整合了传统的人文理念和先进的电视技术之后,《再说长江》才将审美的意境得以延伸、拓展,从而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上使观众体验了千变万化的审美感受。 音响——拓展审美空间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生动地描述了声音世界:“在空气中总是不乏轻微地运动,这种运动为我们的听觉给自然界添上新的生命;树叶萧飒作声——这种微风几乎使人觉察不出,树木好像活了起来,……于是大自然变得气象万千,生动活泼,到处都是轻快的嚅嚅之声,到处都是活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番描述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音响当中的一个侧面,而在《再说长江》中为我们勾勒的是更为宏大更为震撼的“活动着的声音”,是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一、传承经典营造历史归依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长江之歌》,一首大气磅礴的赞歌,一首浓浓深情的颂歌,正是这首歌使人们催生出无限的奋斗豪情,正是这首歌使神州书写出绚丽的诗篇。经过20年的积淀,经过20年的升华,《长江之歌》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因而《再说长江》的主题曲仍然沿用这首歌,从创作的角度看,这是它与《话说长江》的延续性承接,这不仅为观众营造出回归历史、情感归依的意境,也是在声音元素上渲染、突出长江源源不断的生命本质,是在表现手法上将有形的线谱形式转化为无形的鼓舞形态,从而成功地实现了20 年艺术的承接,影像的延续。 从观众的感知层面来分析,《长江之歌》再次拉近了观众与长江的距离,仿佛长江就在你我心中流淌,奔腾不息的江水与跃动的音符一起演绎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一起将观众的接受心理、审美需求转化为对长江的深深眷恋、对祖国的热情歌颂。这样在无形中唤起观众的亲近心理,在20年前《话说长江》影像的回忆中对20年后的长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二、编织旋律制造多项和谐感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情感,运用不同旋律的音乐配合镜头的节奏,契合观众的审美心理。在《再说长江》第20集《江湖武汉》中,追溯久远、神秘的历史时,运用稳健、有力的音响加以烘托,从而达到对历史的再梳理。在介绍汉口形成的一段中,交响乐沉稳、厚重,寓意着500年前汉水从秦岭走来,带着对长江的皈依感走来,脚步和缓而奔放。在介绍1954年武汉人民战胜大洪水,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兴然题写“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时,伴着《长江之歌》交响乐的明快、雅致,为观众展现了武汉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建设崭新大武汉,乃至全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豪情壮志。 在《再说长江》第30集《时速上海》中,轻快、跃动的旋律勾勒出上海充满青春、激情的都市风貌,南京路、人民广场、新天地是上海时代变迁的标志,在这几部分的介绍中,音响运用集中体现出上海发展的高起点、高速度和高效率;起伏有致、自然流畅的钢琴曲,将“精彩上海”的绚丽华采、“超越3号”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实验开发和商运磁悬浮列车的高速行驶演绎成上海发展交响曲中最为高

话说长江解说词

话说长江解说词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8-9-20 09:37 | 提问者:plchuan 文章,或者解说词,不要视频和朗诵。 最佳答案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长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串联了起来。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可是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啊。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可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藏量却只利用了3%。如果翻两番,那也只有12%,假如能达到90%,到那个时候,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情况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长江江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呢。而目前,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噢,长江淡水鱼产量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呢。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流域,尤其是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有着许多森林,是我国第二个大林区。如果大家都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而且不断的培育林木,那么,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 长江流域沃野千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它拥有4亿多亩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棉花产量嘛占全国的33%以上。 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从广义上讲,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饮一江水”啊! 长江流域矿藏、物产丰富,交通运输方便,粮食产量又高,所以,使长江流域出现了许许多多工业基础雄厚的大、中城市。哦,您知道吗?长江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