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是推动事物量变和质变。

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坚持内因论反对外因论,又要反对忽视外因的片面观点。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反对把两者剥离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④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

事物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分清主次,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

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⑤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中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2)量变质变规律

①质: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量的意义: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韵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②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内容:相互区别、相互转化、相互渗透。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与形式,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③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意义:在理论上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反对把两者割裂开来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上,即要重视量变,又要重视质变。

(3)否定之否定规律

①辩证否定观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坚持批判继承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②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坚持事物变化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与方法。

经典励志人生哲学语录

经典励志人生哲学语录 本文是关于励志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经典励志人生哲学语录 1.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中铁快运,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2.相信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终点。 3.我们一定不要当三等公民: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 4.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三年前抉择的,我们三年以后的生活就是今天抉择的。 5.我们人这一辈子不是别人的楷模,就是别人的借鉴。 6.人来到这世上是握着手的,因为他想要很多东西;当死去的时候,手是松开的,因为想开了。 7.听说青蛙只吃动的东西,由此推断:天鹅不动的话青蛙是不会打她主意的。 8.母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母亲东西的时候,母亲哭了。 9.人生的经历就像铅笔一样...开始很尖...经历的多了也就变得圆滑了...如果承受不了就会断了。 10.人不怕死,但是最怕不知道怎么活。 11.淡定是一种人生涵养,纯真是一种性格使然。 12.人要对自己诚实,爱情没有红绿灯,不会告诉你何时该走,何时

该停,只能凭直觉勇敢的走下去。 13.一觉醒来,开始憧憬爱情,而爱情刚好做了场诡异的梦。 1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实现。 15.成功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而是做你应该做的事。 16.剩者为王的时代,能活下来的都成为行业的翘楚。 17.青春好比吸烟,烟在飞扬,烟灰在坠落…… 18.蝴蝶变成了花,不用再以不停的飞翔表明自己自由,平淡安静的留守也是一种幸福的忧愁 19.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20.王子喜欢公主,青蛙王子也一样,灰姑娘只是偶然。 21.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22.每个人开始都是一杯浑浊的水,然后会不断有人来帮你澄清。当你变得清澈的时候,别忘了那些喝了泥沙的人。 23.除了爱情之外,还必须找到能够使自己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 24.那些无法复制的浪漫,只能在回忆里慢慢变淡。 25.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最后他把所有学生都弄死了!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三大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与其直接理论来源

2.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来源是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古代朴素辩证法: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 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了客观存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 的统一体 . 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 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 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在肯定否定规律中重点就 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 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 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 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根据在于: 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则相反,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第四,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决定的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不同解释 和认识上的分歧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导 一、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及三个组成部分 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义。 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区别:唯物辩证法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而上学是以静止不变的眼光看问题。 1、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 法空想社会主义。分别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科学社会主义。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 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 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立足国情,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 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 具体的,特殊的,各具其特点。二者的辩证关系:a、矛盾的普遍性 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 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事物都是共 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 有离开共性的个性。C、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 于矛盾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他,就不能正确 掌握唯物辩证法。这一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本身,我们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第二,经济基础的 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 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原因: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 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历史文化传 承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时代和实践 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的多样性的真实原因

关于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名句

关于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名句 导读:关于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它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关于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名句,我们来看看。 关于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名句1 1. 名气就像某些特别的鲜艳的花儿一样含有毒性物质。——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2. 明天的希望会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3. 奶奶发明了妖怪来吓唬小孩,也发明了耶和华来吓唬大人。——雨果《悲惨世界》 4. 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雨果《悲惨世界》 5.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戏剧集》 6. 人类的真正区别是这样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雨果《悲惨世界》 7. 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高老头》 8. 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9.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10.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11. 事业是栏杆,我们扶着它在深渊的边沿上走路。——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12. 说慌是美妙的。在人类的一切发明中,最美妙的发明是善良的上帝!——罗曼·罗兰《母与子》 13.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14.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15.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6.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7.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宋)苏舜钦格言 18.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宋)榭枋得格言 19.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唐)白居易格言 20. 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唐)杜甫格言 21. 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他多得你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邹韬奋 22. 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23. 享受着爱和荣誉的人,才会感到生存的乐趣。——莎士比亚《查理二世》

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有感《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这篇文章是列宁在1913年作的。当时的背景是:俄国国内外政治形势十分严峻,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加紧在工人运动中培植他们的代理人,资产阶级走狗在工人运动内部反对马克思主义。自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机会主义者,以嚣张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歪曲马克思主义理论,想要解除工人阶级思想武装,并为帝国主义辩护。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的工人以及各个阶级展开斗争。撰写此文一是为了纪念马克思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逝世30周年;二是为了粉碎国内外阶级敌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进一步向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的开展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这篇文章开头部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3)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整篇文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正好对应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列宁在文章开头就指明了资产阶级是憎恨马克思主义的,并说道:“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恨,也不能指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这样的说法恰恰从侧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性。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正确的,因为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绝不同于任何迷信、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作辩护的学说的完整的世界观。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者。 德意志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的哲学虽然包含辩证法思想,但是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费尔巴哈进一步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出色代表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

关于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

关于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 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2、我生为真理,死为真理,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王若飞 3、总有一天,真理会取胜。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胜利,为了坚持真理也会使他变得更好,更加聪明。——赫胥黎 4、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6、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7、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莱辛 8、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9、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10、和个训练有素的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不在佐

证不是的情况下轻易做出结论。——贝弗里奇 1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12、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13、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14、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15、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16、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17、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唾弃,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王若飞 18、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19、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20、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契诃夫 21、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本质属性和理论品论: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是本质属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阶段性和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运动时物质的本质属性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是总特征 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由对立统一规律,质变和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只有如实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是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的对象 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一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如何检验真理:一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二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使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认识的过程:一获取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必须经历过理性的思考的作用,加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二感性认识有利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具有绝对的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容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理论创新对实践的作用: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过程。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遵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遵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客观发展规律二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其辩证关系: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社会发挥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挥的作用:有些历史人物起巨大推进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劳动价值论: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的质和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马克思主义三大基本规律

今天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获益匪浅,其中老师就其中几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作了详细解析。如,开始就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仅仅是事物之间,更是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往往喜欢走向一个误区就是只看表面,忽略内涵。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联系有客观性、多样性、普遍性,不管是浩瀚的宇宙还是微小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都市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在当今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认为的割裂历史的联系,注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谈到马克思的辨证论的时候,老师总结其辨证论有两个总特征,即是普遍联系的和永恒发展,所谓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定之否定。社会是一个大系统,要想实现和谐社会,如何来协调处理其子系统之间的联系。首先,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必然相互作用,必然相互影响、产生运动、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即使瞬间消失的事物也有过程的,我们要在过程中去认识、把握事物,如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马克思观世界是站在实践的角度上出发,而形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其历史观集中体现于站在社会实践的角度上,看待分析人类社会,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人类历史的变迁中总结一般规律,看到人类历史的进程。但其总的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我们不能抽象的看待事物,认识事物要从个体出发、从而抽象到一般,再作用于个体,列宁说得好:“个别就是一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个别表征着一般,普遍性予于特殊性之中,然后谈到事务所具有的矛盾性,既对立统一规律,对

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啊,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在外面生活了多年的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环境之别,造就了距离。如一个经常与公检法打交道的人与一个书生之间形成的品格或气质就有显性差别,一个较为刚强、声音洪亮;一个较为柔弱、声音微弱。是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对立统一规律是贯彻其他规律的根本现象,其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法,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如在文革时期,把矛盾扩大化而引起悲剧。与此同时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方的发展离不开另一方。其内在统一的,黑格尔在其《小逻辑》一文中曾论述过:“一方只有与另一方联系上才能获得其本质”如我们对物质进行定义的时候,可以从其对立面来认识,如鸟鸣山更幽,我不知道什么是正义的,但我不知道什么是不正义的,再如,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定义的时候参照资本主义。如运动就是相对于静止而言,但从根本上来说,运动和静止是统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芝诺的形式逻辑产生的悖论,如:“飞矢不动”、“阿基里斯斗乌龟”这种形式逻辑必有一个对的、一个错的,矛盾不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同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质量互变规律,所谓的质是指使屋内的规定性(是事物存在的原因和理由),也可以说是事物的内因,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方法论意义就是要我们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但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

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 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 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 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 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 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 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一、基本概念: 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 二、重点难点辅导: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注意:第一,这是比较综合的问题,既要谈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又要讲内外因问题,如果出题只问其中一部分,那么回答所问的那部分即可。 第二,对于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考生容易记住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对立统一,但往往忽视二者的辨证统一、相互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运动这关键的一层含义。 2、矛盾问题的精髓: 要把握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3、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一,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

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第二,内外因辨证关系中不要以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并不等于内因决定外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基本概念: 联系,发展,运动,静止,规律,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注意:形而上学理解的同一,是一种绝对相同,是抽象的同一,是排斥差别的同一。现实中不存在这种同一。形而上学与唯物辨证论对立的焦点就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是包括差别、对立的同一。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注意:这条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的规律。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结合,由此推断事物的转化和发展。 3、规律及其属性 注意:第一,把握规律与认识、规律与真理的区别。规律指的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 姓名: 班级: 巢湖学院德行并举,知行合一

背景介绍: 俄国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 沙皇政府统治腐朽 阶级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写作目的: 是为了纪念马克思这位无产阶级 的导师逝世三十周年 是进一步向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的开展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 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和 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 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 李嘉图(1772-1823) 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代表就是法 国的昂立?圣西门(1760-1826)、沙 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 伯特?欧文(1771-1858)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创新 理论来源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间接来源: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唯心主义体系:辩证法,突出观点,事物是一个过程,是发展的唯物主义体系:反对唯心主义宗教观,坚持历史唯心主义 黑格尔费尔巴哈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新 直接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 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即阶级关系; 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 直接来源: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 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辩证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告诉我们看问题要辩证的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懂得找出矛盾,并分清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切不可因小失大;万事万物皆有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善于找出并利用其中的联系,既要正确利用其肯定的一面,同时对其否定的一面也要予以重视,不可以偏概全,错失良机。 关键字:辩证法三大规律矛盾联系发展否定之否定肯定楚人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难势》 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显然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马克思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不因有矛盾退缩,认真的分析,带着积极地心态去迎接,进而研究出事物的发展之理,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正是爱迪生的不畏矛盾,积极探索,才解决了灯芯的材质与温度的矛盾,进而有了电灯的发展。 要正确认识矛盾,就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任何科学的认识,一方面要排除逻辑矛盾,另一方面要研究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就网络而言,本身网络是无害的,甚至可以说让我们受益无穷的,网络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交流的平台,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让我们卸下伪装,真诚的面对他人、适度的游戏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让我们在紧张工作之余能够在另外的世界里找回平稳的心态,但由于某些人的私心,使得网络变得凶险万分,网络诈骗经常在午夜惊醒熟睡的人们、网络色情毒害着茁壮成长的祖国的未来、沉迷网络游戏使得懵懂的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却不自知……正是这种矛盾,促进了网络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不断丰富网络内容的同时,加强对网络使用的管理,譬如当你玩游戏时间过长时就会有温馨提示告知你该休息休息了、当你可能误入不良网站时会有弹框提示、当可能有诈骗时会提醒你三思而后行等等,这些举措在矛盾中被实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联系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是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三大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谈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三大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郑义苗 摘要:马克思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对我们理解现实生活和认识世界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三大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现实提出自身的一些理解。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一部经历了160多年历史残酷检验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我党的指导思想。马哲中提出的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观点等等。都是非常经典也具有很大实用性的,对于我们理解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建立起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提供一整套完备的方法。同时我也坚信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最高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在将来实现的。 读完马克思主义原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马克思的超前性,如为什么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阶级剥削雇佣工人,占有剩余价值的本质。而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积累必将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替代。其次马克思还超前性的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这也是让我最震撼的),提出了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过程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并呈现周期性。而且新时代的经济危机表现出周期更短,持续性更久,破坏性更大,涉及面更广的特点。这也是08年金融危机出现后,西方掀起马克思热的原因,因为马克思在160年就已经提出了经济危机的完备理论。同时对于目前的国际形势,欧债美债危机的升级,欧元区面临解体,英国,爱尔兰,冰岛,迪拜等国家面临着破产危机。种种迹象都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劣根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马克思都是值得一遍一遍细细品读的。由于马克思有太多值得学习和深究的知识: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可以谈生活中的唯心主义现象;实践的重要性理解,对我们一辈子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还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我们判断自己的感性面和做理性的决策有很大的理解意义;都很经典,我今天就只选取其中的一个小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规律,来细谈我的收获。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含义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而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的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或趋势。而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这两重性既区别又联系。区别在于:矛盾的同一性是相互吸引,斗争性是是相互排斥;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即任何时刻都无条件存在斗争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即是需要参照系的。联系表现在: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与条件,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所以我们要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统一中把握斗争。矛盾的这两个性质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同时还说明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这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

人生道理的名人名言

人生道理的名人名言 [标签:栏目],人生道理的名人名言 1、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2、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发现,就是一个能靠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他的人生。 ——xx 3、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4、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华盛顿 5、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6、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艰辛有人爱我们。——雨果 7、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8、人生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一两句话。——洛威尔 9、人生的后半生完全是由前半生养成的习惯组成的。——陀思妥也夫斯基10、人生不长,绝不可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考虑怎样度过这一辈子。——约翰逊 11、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龙应台 12、人生到世界上来,如果不能使别人过得好一些,反而使他们过得更坏的话,那就太糟糕了。——艾略特 13、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爱因斯坦 14、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15、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杰弗逊 16、我们曾经为欢乐而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而死。因此,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连在一起。——伏契克 17、一个奇怪的虚荣心十足的令人生厌的女人!我看我实在无法喜欢她,除非是在**大海中的一只木筏上,见不到其他粮食的时候。——马克吐温18、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试图掩盖粉饰才是没有信心的表现。——龙应台 19、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20、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布雷默 21、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22、人生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了多少苦,而在于他们错过了什么。——卡莱尔 23、人生没有可怕的东西,只是需要理解。——居里夫人 24、内心的欢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喜悦。 ——xx·xx 25、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龙应台 26、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龙应台27、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28、从不充分的前提中推断出充分的结论,这种艺术就是人生。——勃特勒29、人生像一个洋葱:你只能一层一层的把它剥开,又是你还得流泪。——桑德伯格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 1913年3月 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视和憎恨,这种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某种“有害的宗派”。也不能期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全部官方的和自由的科学都这样或那样地为雇佣奴隶制辩护,而马克思主义则对这种奴隶制宣布了无情的战争。期望在雇佣奴隶制的社会里有公正的科学,正像期望厂主在应不应该减少利润来增加工人工资问题上会采取公正态度一样,是愚蠢可笑的。 不仅如此,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现在我们就来简短的说明一下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来源以及它的三个组成部分。 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在欧洲全部近代史中,特别是18世纪末叶,在同一切中世纪废物,同农奴制和农奴制思想展开决战的法国,唯物主义成了唯一彻底的科学,它忠于一切自然科学学说,仇视迷信、伪善行为及其他等等。因此,民主的敌人便竭尽全力来“驳倒”、败坏和诋毁唯物主义,维护那些不管怎样总是为宗教辩护或支持宗教的各种哲学唯心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坚决地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并且多次说明,一切离开这个基础的倾向都是极端错误的。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