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摘要: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采取了恰当的原则和方法,使中国的改革独树一帜,没有成为制度转轨,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党和国家的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下,从国情出发,从解决业已成熟的问题着手,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全方位推进,不断走向胜利和辉煌。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国体政体

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已使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密不可分。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变革,它的每一次成功,每一项进展,都为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迫切地要求政治的支持和推动,从而也就为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直接而具体的要求。按照党的十六大设计,现阶段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九方面的内容,但概括的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最根本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在坚持的前提下予以完善,特别是要搞好“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机构”等一系列自身建设,以及理顺人大与党和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

第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其主要任务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任务是:“努力形成广纳群贤、

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第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其主要任务:一是“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三是“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

有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应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

第一、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涉及面宽、政策性强、操作难度高的复杂系统工程。他涉及理顺党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的关系,最根本的是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关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只要我们把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就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始终保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任何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第四、政治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借鉴西方成功经验与坚持走自己的路之间的关系。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改革,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备的政权运作机制。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及其操作层面上的机制,不是不可以借鉴的,但是借鉴不等于照搬,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毕竟是不同的民主类型。

当然在进程中难免遇到关于对改革现状的评判问题。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趋于完善,也由于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确实存在一些认识上的盲区和实践中的失误,在人民群众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存在着一些不满情绪,他们比较多地看到了我国现实政治体制的弊端,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子迈得不大,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是滞后了。对于这种认识,我们既不能不加思考情绪化地加以赞同,也不能蛮横地断然否定,而必须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政治体制是人的主体性创造,积淀着以往和当时人的智慧、经验,打上了民族的、历史的深重烙印,渗透着当时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因此,政治上层建筑的任何变革,都意味着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会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意味着价值观念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必然面临着重重阻力,需要时间,需要等待。

从政治体制本身的构成来看,政治体制的构成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的政治体制、运行

机制。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人民民主专政,就政体而言是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结果。

至于具体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围绕和服从基本政治体制的总原则、总目标,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可操作性。它的建立、完善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应该随着具体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建国以来,为了落实和完成基本政治制度的功能,我们相应地建立了一系列具体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些具体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巩固和捍卫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方面确实起过重大的作用。即使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它们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原有的具体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盘否定和简单处置。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身还在实践中,对于具体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政治实践中的作

用,我们在认识上是不充分、不到位的,缺乏建设具体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明确目标和具体规划,因而时至今日我国的具体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功能上还是不完备的,在结构上也不够严谨。同时,由于受到封建主义、战争年代形成的一套思维定势、价值观念的严重影响,再加之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盲目地囿于苏联模式的经验,并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偏差,因而产生了权力过度集中,个人崇拜、家长作风、长官意志、推崇人治、以权谋私等严重弊端。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我国的具体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基本政治制度相脱节,而且在一些方面相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基本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有损于社会主义的威信和形象,并且日益引起人民的严重不满,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如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承认中国的具体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实是滞后的。因此,按照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跟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内在节奏,消除原有具体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弊端,使之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基本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乃

是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总之,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的政治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景治蒲国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j2002年昆明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概率统计A期末试题 A卷参考答案 (2002/2003学年第1学期) 一.填空 1.(4分) S={10,11,…} 2.(4分) 4/9 . 3.(4分) 2/3 4.(4分) 1 5.(4分) 0.9876 6.(4分) c=21/4 7.(4分) 1/(b-a). 8(4分) E(X2)=8 9.(4分) σ2/n 10(4分) 1/6 二.(10) 设A,B,C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人独立译出密码},D表示{密码被译出},则 分 分 分 10 5 3 4 3 3 2 5 4 1 8 ) ( ) ( ) ( 1 ) ( 1 ) ( 1 4 ) ( ) ( = ? ? - = ? ? - = - = - = = C P B P A P C B A P C B A P C B A P D P 三.(9分) (1); 3 1 1 1 ) ( ) 2 1 2 1 ( 2 2 1 2 1 2 1 2 1 = - ? = = < < -? ? - -x dx dx x f X P π 4分(3)dx x f x F x ) ( ) (? ∞ - = 当, arcsin 1 2 1 1 ) ( , 1 1 2 1 x x dx x F x x π π + = - = < ≤ -? - 时 6分 当,1 1 ) ( , 1 2 1 1 = - = ≥? -x dx x F x π 时 8分故得X的分布函数为: ? ? ? ? ? ≥ < ≤ - + - < = 1 ,1 1 1 , arcsin 1 2 1 1 ,0 ) ( x x x x x F π 9分

四(.9分) 由题意得(X,Y)的分布律和边缘分布律为 (X,Y3分五.(9分) 由??+∞ ∞ - +∞ ∞ - =有 ,1 ) , (dxdy y x f K=2。 5分 ??+∞ ∞ - +∞ ∞ - =dxdy y x xyf XY E) , ( ) ( 8分=??= ? 1 00 . 4 1 2 x dy xy dx 10分 六.(9分) 设滚珠直径为随机变量X,由题设有X~N(μ,0.05),下求平均直径μ的置信区间,由题设得到 x=(14.6+15.1+14.9+15.2+15.1)/5=14.98 由μ≈x= 14.98 (毫米),又置信度为1-α=1-0.05=0.95. 由Φ(uα/2)=1-α/2 =0.975 ,得uα/2=1.96. 3分 又σ2=0.05, n=5,得置信区间为 5分 ]2. 15 ,8. 14 [ ] 5 05 .0 96 .1 98 . 14 , 5 05 .0 96 .1 98 . 14 [= + - 9分 即滚珠平均直径在14.8毫米至15.2毫米之间的可能性为95%. 七.(8分) 令 n Z Y X= , 其中()()n Z N Y2 ~ 1,0 ~χ 3分 ∴ n Z Y X 2 2= , 而()()n Z Y2 2 2~ , 1 ~χ χ 6分∴) ,1( ~ / 1/2 2n F n Z Y X= 8 分 八(5分) 球的总数为 (2分) 标号为k的球共k个,故分布律为: (k=1,2,3。。。n),(5分) 2 )1 ( 2 1 + = + + + n n n )1 ( 2 2 )1 ( ) ( + = + = = n n k n n k k X P

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摘要: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正确的和强有力的领导,追求正确的政治价值和利益以适应相应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来作为指导,不能盲目的改革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放眼整个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政治议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而不能过分借鉴甚至照搬照抄他国方法经验。真正的为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添砖添瓦。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利益法治公平 正文: 一、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 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政治发展史上有两种革命,一种是解决基本制度问题的革命;一种是解决具体体制问题的革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属于后者。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政治体系、政治结构、政治机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以便调整政治关系,优化政治制度,巩固政治统治。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是层次不同的两

个概念。政治体制改革对自身来说,是一场革命对政治制度来说,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为什么中国政治体制要改革 首先,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的。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应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是在不断发展的,这要求上层建筑要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要求政治主体自觉进行调整和改革,体现和发挥政治主体本身所规定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 第二,现在中国社会中所表现的因政治体制弊端和不够完善引起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要求当前的中国政治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目前我国政府机构的现有设置、职能、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政企不分,职能重叠,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也给国家和群众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理顺党政关系,优化权力结构;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民主法制,焕发政治活力;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第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由政治的本质和政治关系决定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政治为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政治主体应该通过社会的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统一价值追求和协调利益关系;任务是做好具体工作和解决思想问题;动力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内力的推动及社会和文化向前发展。 标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实际要求;方向;任务;动力 在政改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根据新的形势对改革的内容做出调整,方向、任务和动力是政改的根本要求,也是实际发展中必须要坚持的要求。在调整的同时,主要的内涵是不变的,下文将从方向、任务和动力三个方面概括出政改的要求。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统一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党已经逐渐清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这个目标,实际上包含了我们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即经济增长的“繁荣”,促进“正义”的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是面对国际合作和国内需求提出的符合人类社会长久健康发展的概念,政府解决经济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政改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的起点和终点,促使政治发展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保证改革不偏离政治的目标和人民的期望。 2、协调利益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伴随着利益冲突、利益分化。一是利益格局的多元,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从根本上说,政治体制改革是调整利益关系,它涉及很多的人和事,要小心。因此,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底线、范围、程度和路径必须是理性的思考,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利益变得越来越复杂,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做好具体工作 十八大报告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了“两个必须”,“三个更加注重”,反映中国政治改革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些都从党、民主、法治三个层面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是改革的关键所在。改革的措施都是围绕着三个层面所涉及到内容而制定实施规划,党的建设就要求党的自身、党员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和执政、党的权力等各方面都进行不断地改进和革新。党需要实行民主和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方向选择 小组成员: 刘畅 213020204114 王月213020204063 邹琳213020204112 赵宁洋213020204118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有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由政治体制滋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群体性社会事件接连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众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也从未消退甚至,这种声音越来越多。可见,目前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 (一)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其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权利过分集中。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的根本问题。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指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一把手权利的制约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第三,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我国是官员最多的国家之一,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个县长,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新乡市有16个副秘书长。官员如此之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并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现行政治体制弊端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 1、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方式转变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不仅仅是从外部间接影响经济生活的上层建筑,而是作为构成经济基础主导部分的国有经济所有者,从内部对经济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如,党政关系、政企关系的调整,及时一种经济现象有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在经济运行上打破条块分割,引进市场机制,完善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放权市场,就必然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调整,这种调整这能依靠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匹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完成。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正常有效的运行的外在条件是指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独立有效运行而不依赖于其相对的计划指令,即国家权利的运用,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来论述的。公共选择理论中集权利与团理论创始人满色奥尔森,强调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作用,在他的书“权利与繁荣”中他总结了政府在促进市场繁荣是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即“清晰的个人权利界定”,并且他认为“这些权利从来都不是由自然所赋予的,而是社会的—而且通常是政府的—规划设计的产物”。这就强调了这附在保障个人权利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个主张是“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意味着要规制政府权力,使其发挥更好促发展的作用。主张政府权力的恰当配置与规制对经济繁荣的用意,正好也说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 2、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法制、腐败问题 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姓名:邹伟 学号:1436021005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0前言 0.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政府相关职能发展至某历史阶段而形成的相对产物,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政府的职能也必定发生相关的变化,在审计工作中剧增的公共开支也必须考虑到想适应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法与其相适应。 审计风险问题是政府绩效审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绩效审计的特殊性质包括他的保密性和涉及范围广泛性,导致这类问题审计的标准难以定义或者比较模糊,政府绩效审计的可靠性一致性的保证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十分的艰难。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所包含的风险非常巨大,因此给国家审计人员和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重大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却远远落后于国际潮流,在我国长期的单一制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成长。在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政府的审计报告,政府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要想在这个信息公开的时代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审计人员及时的转变态度,用一种更为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挑战,政府绩效审计的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通过浅析政府绩效审计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由此制定相应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的研究,加强审计的责任感。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历史并不算很长,其中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内容也不算很全面。尽管世界范围内有不少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文献,但是至今

为止绩效审计延伸的领域不管是实践操作范围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还比较有限,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未开展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导致了我国“绩效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对缺乏。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对事物的认知都要从一个广泛认知,再到具体深入研究,再到总体概况的研究,如今,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虽然还只是一个广泛认知的状态,但是,全世界的学者们对于其还是有许多文献成果的。 刘骏(2011)在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的分析中表明,其原因主要为:①审计相关制度的相对匮乏,没有可供遵循绩效准则,风险责任对象难以确定;②缺乏绩效审计指标体系;③在当前允许条件下,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④审计证据缺乏力度;⑤审计人员的素质具有局限性;⑥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的内容更加广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随着增大;⑦审计对象效益的滞后性。根据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包括:①优化审计部门设置及其人员结构安排,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②加强审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对于政府绩效审计措施的具体化;③运用合理的审计办法,建立沟通渠道,加强合理沟通;④完善指标体系,同时成立专家研究机制。 郝兰玉(2014)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中对对绩效审计中的第三方即政府绩效审计的信息质量及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她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第三方信息进行研究。同时加上利益相关性原则,对第三方信息进行了科学分类和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国外对第三放信息质量的研究,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在适合我国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 0.2.2 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审计的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很长,美国是最早引入绩效审计概念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制定了“黄皮书”的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的实施和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绩效审计的概念才较为广泛的认知,才在规范化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美国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表示,对于绩效审计的介绍主要为:绩效审计时政府为了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了对政府单位,项目活动的成绩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便对后期经济活动和相关的决策单位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项目审计。 与美国不同,英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起步研究起步较晚。从1980

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权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其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是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议事议程。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正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所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战略上和策略上其实是互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来推动;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强调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改善民生与保护公民权利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实际的实惠;基层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此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将执政党依法执政和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中国式的政党制度;吧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公民舆论监督;把选举投票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等。 实践证明,中国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像领导干部终身职务制的废除,党与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行政机构的多次改革等等。概括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当家作主 的内涵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以保障和实现人民 民主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国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 坚持改革,以确保这些制度机制始终保持活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不断发展;第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纯洁性 与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增强学习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科 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第三,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制定和修改选举法,使选举工作逐步规范,选举的民主程度和效率显著提 高;第四,行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通过改革,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理念贯彻于各种服务和方便民众的实践 形式,集中统一的行政事务处理系统、信息公开,在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同时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改革发展稳定 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第五,公共权力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实现运转高效,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新起点上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5年第3期 新起点上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李海青赵玉洁 摘要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新起点,回顾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可以揭示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从过分理想化的党政分开思路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党政关系模式,从更为注重经济民主到日益重视和发展多样化的政治民主,从强调更具工具色彩的法制到强调更具超越性与权威性的法治。结合改革形势,认真分析中央相关决策,对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做如下研判:改革要秉持现实问题推动的原则,更为深入地推进政治体制的结构性改革,愈益关注执政党自身机构与制度的改革,以选择性集权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策略性手段。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关系法治选择性集权 作者李海青,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北京100091);赵玉洁,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北京100029)。 自1978年改革大幕开启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走过30余年的不平凡历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有必要较为系统地回顾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演进逻辑,并依据改革现实与中央顶层设计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路向进行分析与研判。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历程的阶段划分,学术界已有多种观点,有的划分还颇为细致,但总体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划分的原则与依据不清晰,随意性较强;过于侧重改革措施的列举,关于各阶段改革特点的分析不够深入;过于强调某些阶段之间的区别,对于各个阶段之间变与不变的复杂关系认识简单化。实际上,看似简单的对改革阶段的划分,需要对各阶段改革的条件、任务以及阶段演进的多重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基于改革具体条件、具体内容与具体要求在不同阶段上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将迄今为止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分为如下五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1978年三中全会至1986年是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与初步启动时期。建国之后陆续遭遇的一系列挫折特别是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人们对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有了清醒的认识。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舆论先声。同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初步分析了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改革目标。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吸收了这次讲话的精神,正式以党的会议公报的形式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80年8月18日,在现实改革与进一步思考基础上,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政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产生根源,再一次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与 — 89 —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 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

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 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準,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 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 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

浅谈新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发展历史

浅谈新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发展历史 公管院 09 行政管理 03090223 陈明 新中国建国已逾60年,值此祖国花甲有余之际,我仅以一学生的角度浅析一下祖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进程并就“党政分开”这一政策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望老师批评和指正! 1、新中国建国以来政治制度改革侧重点回眸 (1)党政关系改革 虽然十二大提出了党政分开,但党政关系改革正式启动应该是在十三大以后。十三大报告指出,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政治领导亦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十三大以后,开始试行党政分开的改革,各级党委撤销了与同级政府部门重叠对口的职能部门,大量事务性和行政性的工作开始由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承担。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地运用西方多党制条例下的党政关系来理解党政分开的改革,看不到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先发规定了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是认为实行平党政分开哦就会削弱党的领导,看不到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是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变,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两种倾向都表明雪球符合我国国情的党政分开的运行机制是个尚需继续探索的课题,同时还应看到,党政分开阻力重重还有深层次的原因。这待会儿再详细阐述。 (二)关于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和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

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利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利主体发起和领导。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长期保持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其中,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多年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似乎中国至今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的任务,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推动下起步的。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

党,这就决定了在我国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没有民主是不行的,不能有序地推进民主也是不行的。联系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可以注意到,我们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战略,又有策略。从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至少有以下五点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 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事实上,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当前正在实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具有这一特点。这次大部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这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强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摘要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1980年开始至今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功的建立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就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也展望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趋势 在九十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反省和总结我国计划经济、文化大革命以及领导干部任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开始了自上而下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三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我国已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我国的政治体制已经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持久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在党政体制、法制建设以及其他社会基本制度建设中都取得了完善和发展,但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依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这就造成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一)政治体制改革中取得的成就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有选举、决定和罢免的权利,同时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其还拥有着对国家大事的最终决定权。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强化人民代表大会最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的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社会法和诉讼法在内的法律体系。同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了公开征集机制、听证会机制等一系列拓宽民主立法渠道的有效机制。在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2、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的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随着多党合作制以及政协工作的不断完善,其在团结我国各阶层人民群众,完善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协在各级人民政府中起到的作用也越加明显,各民主党派积极的参政议政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监督,积极建言献策。 3、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深化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大成就就是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经过我国政府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使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加正规化,以国务院为首的行政体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广泛争取民意、重大事件的处理要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的一整套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政府政务公开、听证制度在基层的建立,都使得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的完善。 当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基层民主活力的增强以及司法体制的不断深化,都代表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前车之鉴,只能够依靠自身在不断摸索中积累经验,所以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正因为这些问题的暴露才能够为进一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1、政治体制改革依然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双转轨的最后的攻坚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强敏感性,所以其必然会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因为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着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政府机构过于细化、权力过于分散、各级政府之间职责权限不清晰、依法行政不到位等问题困扰

2019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研真题A卷

2019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研真题A 卷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设A ,B 互不相容,且()0P A >,()0P B >,则必有( )。 A ()0P B A > B ()()P A B P A > C ()0P A B = D ()()()P AB P A P B > 2、2(3,2)X N ,2(5,4)Y N ,1(1)P P X =≤-,2(11)P P Y =≥,则( )。 A 12P P = B 12P P < C 12P P >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3、()0.4P A =,()0.2P B =,()0.6P A B =,则()P A B =( ) 。 A 0.08 B 0.32 C 0.12 D 0.4 4、盒中装有2个黑球,3个白球,从中不放回地任取3个球,那么刚好取到1个黑球的概率是( )。 A 2 B 34 C 35 D 45 5、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且已知E()0.2X =,D()0.7X =,则1p =( )。 A 0.2 B 0.25 C 0.3 D 0.35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设随机变量2(3,)X N σ,若(0 4.5)0.3P X <<=且(4.56)0.06P X <<=,则 (0)P X <= 。 2、已知(,)X b n p ,且E()6X =,D() 3.6X =,则n = 。 3、设(,)X Y 是二维随机向量组,且(0,0)37P X Y ≥≥=,(0)57P X ≥=, (0)47P Y ≥=, 则(max{,}0)P X Y ≥= 。

4、设某离散随机变量X 的概率为()1n P X n k ==,其中n 属于正整数,则k = 。 三、解答题(50分) 1、(8分)假定用血清甲胎蛋白法诊肝癌,根据以往经验,患者用此法能被查出的概率为0.96,非患者用此法检查误诊的概率为0.1.假定人群中肝癌的患病率为0.0005.现在若有1人被此法诊断为患有肝癌,求此人真正患有肝癌的概率。 2、(10分)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联合概率密度为: (6)03,04 (,)0a x y x y f x y --<<<=? ≤?,设各周需要量的概率密度相互独立,试求:⑴两周需求量的概率密度;⑵三周需求量的概 率密度。 5、(10分)设总体(1)01~()0 x x X f x α α?+<<=? ?其他 ,其中1α>-是未知参数, 12(,, ,)n X X X 是来自于同一母体的样本,求3α的极大似然估计。 四、证明题(10分):设连续性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0()! 00 x e x f x x λλλ-?>?=??≤? ,其中 0λ≥是整数。证明:(02(1))1 P X λλλ<<+> +。

最新整理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微观审计和深入分析,揭露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损失、浪费、流失等重大问题,对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审计机关开始逐渐重视绩效审计,国家审计署在《- 五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并把绩效审计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充分说明了绩效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的重要内容。 (一)开展绩效审计是树立和落实xxx的需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xxx 的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不断保护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绩效审计是专职的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一定方式对被审计单位在组织经济活动中对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监督活动。通过绩效审计,评价公共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强化公共部门的经济责任和防止损失浪费;评价公共支出和资源的利用情况,找出影响公共支出效益的原因,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效益;揭露损失浪费、管理不善等现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持。《审计法》第2条已明确规定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是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和开展绩效审计,是全面履行法律赋予审计机关职责的需要。受托责任理论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国家政府部门不仅负有保证人民公有财产安全完整和合法使用社会资源的责任,而且还负有考核政府有效节约利用社会资源的责任即效益责任,履行得如何的责任,因此必须开展绩效审计。 (三)开展绩效审计有广泛急迫的社会需求。随着政府对经济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家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公众作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希望获得政府在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要求政府加强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绩效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绩效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可以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它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四)开展绩效审计有较好的经验基础和条件。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以来,它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对效益的考评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开展绩效审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国际上绩效审计的发展和绩效审计准则的发布为我们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各级审计机关采取多种措施储备和培养人才,使审计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结构有了可喜的改善与提高。近几年来,政府财政部门加强了预算管理,开始科学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为绩效审计的比较和评价提供了标准,这些都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五)政府机构规模、费用和复杂性的增加要求开展绩效审计。政府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

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摘要: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采取了恰当的原则和方法,使中国的改革独树一帜,没有成为制度转轨,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党和国家的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下,从国情出发,从解决业已成熟的问题着手,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全方位推进,不断走向胜利和辉煌。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国体政体 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已使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密不可分。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变革,它的每一次成功,每一项进展,都为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迫切地要求政治的支持和推动,从而也就为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直接而具体的要求。既然我们已经认准了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顶层设计,更主动、更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增强

信心。从这一方面讲,尽快出台一些能够提振人民信心的举措是很有必要的。十八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专门阐述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要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按照党的十六大设计,现阶段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九方面的内容,但概括的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最根本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在坚持的前提下予以完善,特别是要搞好“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机构”等一系列自身建设,以及理顺人大与党和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 第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其主要任务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

浅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浅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就逐渐的被提上日程,但由于我国实际国情和政治改革自身的滞后性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显得缓慢和落后。更具一份新加坡亚洲事务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滞后的,甚至有些人认为中国是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它不仅反映了民众对现有的政治制度的不满,也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攻击批判中国的借口。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迫在必行。 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饿现状 改革是一个必要和迫切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有许多阻碍的因素。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到目前为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去得许多具体的成果。比如: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党和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事制度的改革等等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我国始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结果和证明。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任然困难重重,但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决心不会改变和动摇。 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是方向,内有目标的改革是盲目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三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当前和今后的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精简结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策探讨 政治体制改革困难重重,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一方面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住进政府角色转变;另一方面要建立1 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惩政治腐败;再者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扬基层民主;最后改革选举制度,深化人事制度管理改革。 总之,政治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立足国情,既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实现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发展,才能带来真正的中国式民主政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也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随着我国领导人最近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公共表述,政治体制改革再一次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焦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要而紧迫。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又相对缓慢但我国并非没有政治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联系起来,具体在行政、立法、司法等方面寻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突破口。【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前景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但有十分敏感的问题,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牵涉到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