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方向选择

小组成员:

刘畅 213020204114

王月213020204063

邹琳213020204112

赵宁洋213020204118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有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由政治体制滋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群体性社会事件接连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众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也从未消退甚至,这种声音越来越多。可见,目前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

(一)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其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权利过分集中。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的根本问题。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指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一把手权利的制约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第三,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我国是官员最多的国家之一,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个县长,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新乡市有16个副秘书长。官员如此之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并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现行政治体制弊端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

1、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方式转变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不仅仅是从外部间接影响经济生活的上层建筑,而是作为构成经济基础主导部分的国有经济所有者,从内部对经济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如,党政关系、政企关系的调整,及时一种经济现象有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在经济运行上打破条块分割,引进市场机制,完善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放权市场,就必然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调整,这种调整这能依靠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匹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完成。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正常有效的运行的外在条件是指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独立有效运行而不依赖于其相对的计划指令,即国家权利的运用,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来论述的。公共选择理论中集权利与团理论创始人满色奥尔森,强调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作用,在他的书“权利与繁荣”中他总结了政府在促进市场繁荣是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即“清晰的个人权利界定”,并且他认为“这些权利从来都不是由自然所赋予的,而是社会的—而且通常是政府的—规划设计的产物”。这就强调了这附在保障个人权利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个主张是“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意味着要规制政府权力,使其发挥更好促发展的作用。主张政府权力的恰当配置与规制对经济繁荣的用意,正好也说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

2、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法制、腐败问题

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

济的发展。

在法制方面,其实我国的立法相对而言在逐步实现合理化,比如政府的法制工作,特别是政府工作信息的公开化,预算的公开化,透明度等方面在进步。但党政分开做得并不太好,我们的宪法权利的保障方面,特别在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这些方面都没有任何进展,甚至有些地方政府的牵制力越来越大,这些都是些倒退的现象。最突出的就是司法改革,因为我们国家的司法制度自从实行了所谓司法体制改革以后,不提司法独立,只提司法公正,这是个很大的缺陷。

在腐败问题上,腐败现象虽然与个人品质有关,但是,腐败现象产生于体制之内,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古柏实际上是公职人员与那些参与权钱交易的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经过成本和收益的计算后作出的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而制度通过影响个人对受益于成本的计算最终影响个人选择。腐败行为产生证明现行的权力运行具有很大的个人随意活动空间,不仅有腐败活动,而且提供相应的契机。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指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一把手权利的制约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在具体的执政关系和政府职能责任等方面,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和能力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权需要和保障之间有较大差距;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在一些地方和基层错位,权力过于集中和家长制问题更加严重;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乱用和钱权交易一直制度失效,腐败蔓延呈集团化社会化态势。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处于似乎明确、实际混沌的状态。

3、贫富分化加剧

有的政协委员根据《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的内容指出:“2003年,在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人有23.6万。这些人占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9690亿美元。而2003年中国的GDP是1.4万亿美元。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中国富豪的产生,大都是与“暴富”联系在一起的。在完善的社会公平机制下,造就一个富翁,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但在当代中国,一些煤老板和房地产商从一穷二白起家,在短短几年中,就成为千万、亿万的富翁。许多大城市在房地产业红火的时候,平均几天就能产生一个百万富翁,有的房地产商甚至完全可以用“一夜暴富”来形容。权贵特权集团突出特点是具有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剥削和压迫的政治性和掠夺性。如果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那将会对权贵资产者集团的利益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他们百般阻挠中国政改。相关文件表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将发展民主放在首位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摆脱权贵资产集团的最好出路,只有将人民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来,并最终压过国内所谓的利益集团,中国的政改才能走的越来越稳。

4、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

我国是官员最多的国家之一,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个县长,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新乡市有16个副秘书长。官员如此之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并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的选择

(一)中西方权力机制的概述和比较

1、西方的国家权力机制:制衡型民主

政府(行政机关)法院(司法机关)议院(立法机关)

人民

在西方,多数国家的权力机制采用的是制衡型民主,制衡型民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权力的相互制衡来实现民主,而其中运用的最好的当属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权力的分立、制约和平衡。

(1)在权力的分立方面

从立法权来看,立法权属于国会。美国国会实行两院制,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国会拥有立法权,但在行使立法权时会受到其他两个部门的牵制。如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国会又有权以两院三分之二议员的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可宣布联邦法律违反宪法而无效。

从行政权来看,行政权属于总统。但总统的行政权力受到来自国会和法院的制约。如国会掌握财政权,总统提出的财政预算,要由国会批准,国会不批准,不拨款,总统及其行政机构便不能开支款项;总统有权任命高级行政官员(如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等),但要参议院批准;总统有权同外国缔结条约,但要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批准;国会有权传令行政官员到国会作证和陈述执行法律的情况;国会还有权对总统、副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提出弹劾。

从司法权来看,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联邦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联邦最高法院拥有的司法审查权既是对国会的制约,也是对总统的制约,因为国会通过的法律,很多来自总统的提案。当然,联邦法院也受到总统和国会的影响。首先,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共9人)由总统任命,国会参议院批准;其次,国会有权对大法官提出弹劾。

(2)在权力的制衡方面

首先,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衡。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众议院享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府高级官员的弹劾权;对于总统提名的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等拥有批准权;总统对外缔结条约,须征得参议院的同意;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及有关措施。众议院对总统的弹劾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总统有制约和监督作用。

其次,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的制衡。美国宪法把司法权赋予法院,美国的法院包括联邦法院和州法院。美国宪法为了保障法官能独立行使职权,规定法官只要能尽忠职守,应终身任职。另外在薪金方面,为了解除法官的后顾之忧,规定要高于政府官员,而且不得任意减少,即“按期接受俸给作为其服务之报酬,在其继续任职期间,该项俸给不得削减”。同时,宪法还规定:在法官任职期间,不得担任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能参加竞选公职活动等。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和任命,由参议院批准。这是美国宪法设定的立法权、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制约。除此之外,国会和各州如果不认可最高法院的裁决,可以联合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将其推翻,也可以重新通过被法院判定为违宪的法律。反观之,司法权对立法权、行政权的制约体现在最高法院对总统和国会的司法审查权上。这项权力虽然没有在1787年美国宪法及其后1789年《司法条例》中明确规定,但已经在实际中发挥了作用。

2、中国的国家权力机制:结构型民主

全国人大

政府法院,检察院

省人大

市人大

乡人大县人大

人民

中国政治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是议行合一。议行合一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即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合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所有者,人民为了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通过普选将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代表,让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在这个意义上,人民代表大会集中代表人民意志,统一掌管全部国家权力。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产生于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和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

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人大常委会是立法机构,国务院是行政机构,最高人民

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构。全国人大及其人大常委会拥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对国家生活中重要问题的决定权;国务院行使行政立法权、法律提案权、行政领导权、经济管理权、外交管理权、社会管理权、军事权;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行使对现行法律、法令的部分解释权和最终审判权;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拥有检察权。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就保证了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国家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使代议机关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都真正代表民意。

3、中西方权力机制的比较

第一,法律地位有异。在中国,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从属于它。从权力结构看, 只有一个权力中心——全国人大,另外三个机构是派生,因此,四机构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美国宪法规定,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既平等又独立,不存在依附和从属关系,也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因此,三机构无权力中心,处于相对独立又相对分散的状态。

第二,产生渠道不同。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级人大选举产生,不由选民选择,属间接选举,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就行政机构而言,中国国务院的主要人选如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等由全国人大选举,并对人大负责,国家主席是国家之首,经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美国总统既是国家之首,又是政府首脑,通过直接选举(选民投票)和间接选举(选举人团)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与参众两院没有直接联系。再看司法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主要负责人由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任命的。

第三,授权方式存在差别。议行合一体制反映的是单一授权方式。选民通过一次性投票(五年一届)把管理国家权力授予立法机构,再由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尽管存在着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市、省、全国级人大代表间接选举,这样两种不同的选举,但对选民来说,授权方式是一次完成的;三权分立体制是一种复合授权体制。选民不仅在同一时期授权给不同的对象(总统或参众两院),恰逢参众两院选举与总统选举同年,而且还在不同时期授权,参议员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 3,众议员任职两年改选,总统任职四年改选。

第四,相互间活动方式与功能体现不同。议行合一体制,由于法律地位不平等,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四机构间的活动方式与功能体现,全国人大制约着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而后者无权对全国人大进行相应的或交叉性的制约。管理权与责任主要集中于全国人大,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只有部分管理权与责任,权力不交叉,各自本身是一个权力主体,据此,可以将议行合一体制这些特征概括为单向式、集中式;三权分立体制内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机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同时,三机构的权力又有交叉性,因此,三机构存在着双向或多向制约,并且,制约是平等的,有互补性。总统由选民选举,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叛国等)受参众两院弹劾与罢免,参众两院定期改选,总统无权解散议会,参众两院任何一项议案要成为法律须由总统签署,除非在总统拒签后参众两院再2 /3多数票通过,议案自然成为法律,参众两院有权批谁或否决总统提名的主要行政官员,与此同时,通过立法授权、年度拨款和委员会调查等方式制约总统,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受到总统与参议院两大机构的牵制,联邦最高法院行使法律解释权,并对总统行政命令和参众两院议案进行违宪审查。这样,管理权与责任分散于三机构之中,三权分立体制特点可概括为双向(多向)式、分散式。

(二)现阶段,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是完善结构型民主的原因

1、中国目前国民的素质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

制衡型民主实际上就是把把握道德观和技术关的权力全部交给平民,这实际上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假设了所有国民都是尧舜,即素质很高,具有很强的鉴别、判断能力,而且道德高尚,会为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但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经济比较不发达,平均收入水平很低,大部分人要整天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什么民主,并且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国民得不到足够的教育,文化素质也很差。因此,目前我国国民还不完全具备平民把住道德观,精英把住技术关的能力,所以根据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善结构型民主更适合中国。

2、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多党竞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早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就开始介绍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主张中国效法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从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试图按照三权分立的学说来改造中国,但他们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后中国曾一度出现多党政治,但结果是政党纷争、政局动荡和天下大乱。

我国与美国不同,我国有民粹主义的土壤,从“迎闯王,能分粮”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义和团再到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就可以看出大锅饭平均思想极易死灰复燃。美国对精英政治有深重的恐惧,中国恰好相反,习惯了精英统治。有另外中国也没有制衡的政党基础。美国自华盛顿立宪就有制衡民主的传统,距今已200多年,美国人民的选举根基较中国人民要深厚太多。制衡型民主需要民众的各方面的素质达到一定层次,民众参政不但要具有参政意识,而且还要具有参政的素质。而这参政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因为只有经济上比较充裕,人们才有可能受到足够的教育,才有能力和“闲心”去关心国家大事。综上美国更加适合直接选举,而中国不同。结构性民主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让平民把住道德关,精英把住技术关,加强法制建设同时落实人大权力。3、发展中国家经验的总结

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三权分立、多党竞争体制不一定是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外有学者对多党制有一个定量分析:在23个实行一党制的发展中国家中,政局稳定的有19个,比较稳定的有4个,不稳定的0个。在26个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政局稳定的有11个(其中10个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有2个,不稳定的达13个。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的绝大部分都呈政局不稳定状态。多党制极有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政局不稳定,而政局稳定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是一个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非常需要政局稳定。如果实行三权分立、多党竞争体制,无疑要把中国推向动乱甚至分裂,断送中国现代化的前程。

4、结构型民主比较有自己的优势

结构型民主下,通过选举基层人大的方式给了老百姓以把守道德观的权利,又把技术关的权利给了精英,所以实际上比制衡型民主在制度设计上更先进,但问题是实际操作中,人大往往被虚化,因而导致平民把守道德观的权利也丢了,所以才导致出了那么严重的腐败问题,但由于技术关基本上给了整个精英群体,所以即便在微观层面腐败严重,但在宏观层面却较少出现大的偏差。

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在于在保持精英技术把关权力的同时把道德把关的权利真正还给平民,这里除了把人大实质化外,依赖于三要素的建立:全民型政党、党内民主和新闻自由。如能实现这三个要素,中国也许将创造一种真正先进的政治模式。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结构型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民主形式。我们只能通过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加强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当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应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重视对西方分权制约思想的研究,但一切都必须适合中国国情。

三、完善结构型民主的解决方案

(一)分权并落实人大权力

1、落实人大权力

人大权力之所以被架空,是因为我国实际是党指挥枪,党拥有最高权力,而中央政治局常委多兼行政职务,政府不可能居于人大之下。要落实人大权力,应该实行政党分离。这样也有利于进行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真正发挥党的总揽全局的作用,管好路线和方针政策。

第一,党政分开才能真正提高党的政治领导的水平。领导者直接包揽被领导者的事情,是把自己降低到被领导者的地位。党是政治领导者,应当做政治领导的工作。成天陷在琐细的事务之中,不可能真正成为好的领导。

第二,党委包办行政工作,自己就会成为滋长官僚主义的温床;相反,党政分开以后,党委不管日常行政工作,在高薪养廉的条件下就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力量。

第三,党政不分使党顾不上抓党的建设,党政分开才能真正做到“党要管党”。要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党委就应该把自身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宪法规定党是国家的领导力量,但没有具体说明党在国家实际管理中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尽管国家法律没有进行明确界定,但党实际上具有以下权力:所有重要岗位的人员任命、晋升以及解除;在国家行政机关进行决策之前,党组织已经对所有重要的国家事务做出决定;直接参与政府管理;监督政府管理。

党政分离就是要改变党的国家属性,把党过去包揽的国家权力归还给政府机关。党政分离,并不是要否定党的领导,近代以来的世界各国通常都是实行的政党政治。党的领导是间接领导,不是直接领导。党要善于以宪法和法律和形式来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使之变为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的国家意志。在组织领导上,要依照法定程序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进入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要实现上述规划,党组织对国家事务的决定必须在国家行政机关之后而非之前。我国执政党的性质可参考学习议会性质。

2、分权并增强法制建设

其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不需要分权制衡,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怎么进行分权?近代西方国家立国时,普遍采取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形式,这当然只是一种分权形式。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五权分立”的另一种形式,把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监督、考试”,在国家体制上很有创意地设立五院制。现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又一种的权力划分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把权力合理地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主张,并强调“三权”组成了“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由上可见,权力要进行划分并相互制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至于怎样划分权力,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大可不必强求一律。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权力制衡。按照这种“三权”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首先,必须阐明在“三权”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中的任何一个权力机构绝不可把“三权”集于一身,一定要让“三权”分离。把“三权”集于一身,正是现存权力结构的根本弊端。

在政党分离的条件下,党具有最高决策权,统筹领导,让人大、政府、法院平行独立,

落实相应权利、相互制衡、各司其职。这样一来法律独立和法律公正可以得到落实。(二)加强民主法制

1、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进入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已设有9个专门委员会,并设立了专职常委,等等。人大开会时,同级政协也同时召开会议,对人大讨论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对人大的决定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作为民主协商机构和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组成已增加到34个界别,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与各方面群众包括新的社会阶层有着广泛联系,能够及时、集中地反映社情民意。人大以投票方式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以及通过政协进行充分协商达成共识,这是我国两种重要的民主形式,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丰富性。人大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健康发展,标志着我国政治生活的常态化:党不能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直接对国家进行管理,而必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并具体为政府的政策。

2、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立法程序上,重视推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律草案均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并通过公示、听证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使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工作,保证了立法质量。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与立法工作相对应,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围绕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从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政务公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入手,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围绕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努力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并初步建立了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同时,在依法治国实践中,也提高了党的依法执政水平。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党主要依靠政令治国转变为依靠法律治国。共产党执政,不仅要靠党的政策,而且要依靠法治。凡是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大事,党要作出决定,还要形成国家的法律。

3、发展党际民主,提高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党际民主属于人民民主的范畴。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的领导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他们参政议政,开展民主监督,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指引下,党中央纠正了“左”的错误,开始举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领导职务。这对于发展党际民主以及提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发展基层群众自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样,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经过30年的发展,党和行政组织同基层群众组织的关系已经基本理顺,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使各种基层群众组织能够按照各自的特点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提高了有序政治参与的水平和能力,夯实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干部人事制度发生很大变化

尽管仍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但我们的干部管理制度已不是改革开放前非常普遍存在着的党任命或变相任命干部的制度。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加大了群众的参与度,更加民主和科学。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实践中,近些年来各地涌现出一些具有民主元素的具体制度和做法,如扩大了基层民主选举范围、公推直选、民意测验、民主公开竞聘、全委会或常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等等。这种选任制是对长期以来实行的任命制的革命,选任制干部是人民直接授权的主体。在干部政绩的考核上,改变了由上级某个或几个领导盖棺定论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将干部的政绩置于群众公开监督之下。

(三)通过政治改革解决腐败问题

1、政府职能准确定位

行政体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进程, 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配套性、兼容性体制服务机构, 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但受长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 行政权力高度集中, 政府越位、越权问题、角色定位不清、职能冲突等方面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等微观领域管理中, 政府职能准确定位应该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宏观领域, 着力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用“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理念, 以“掌舵”的而不是“划桨”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来改变传统的模式弊端。应在顺应改革开放市场遇大好的形势下, 积极探索新形势要求的社会管理方法, 增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改变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

2、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定位

作为行政管理职能, 政府不仅要意识到自己与广大群众老百姓的公仆关系, 更要懂得怎样处理这些矛盾关系, 怎样使干群良性发展及干群关系准确衔接以有利于职能角色定位和职能活动展开, 这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行政体制发展的出发点, 更是行政体制运行的根本点。只有准确的在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干群关系及干群角度的定位方向和程度, 才能更好的有利于行政体制的顺利发展, 才能有利于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 才能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中央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3、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准确定位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提出要探索既能坚持党的领导又能克服实践中把党的领导变为党的领导行政化, 甚至领导者个人领导的制度弊端。我们既不能因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而制约民主发展、上层领域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发展, 也不能因为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不顾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既需要法律制度、体制改革之间的和谐发展, 又需要领导全党、驾驱全局的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 从宏观到微观, 从上到下进行有利于稳定和发展的体制改革。

(四)发挥民主党派的舆论监督作用

虽说一国最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而是无党制,没有党派是最好的。建立一个全面型政党,一个有志于参加政治的优秀分子的团体,利用共产党的这种形式来培养政治人才,然后在党内实行真正的民主选举,再用新闻自由的方式来监督。但是这种设想恐怕要和共产主义同步实现,目前并不可行,对执政党的素质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在缺乏制衡机制的条件下,新闻监督便沦为软监督了,即使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也不可能右手断右手,权利根本无法被关进笼子。

新加坡的议会共和制的体制是共和而实质是专政,在确保人民行动党的绝对优势下给反对党留了一扇仍有一丝缝隙的窗。究其原因,不得不佩服李光耀的政治才能。共和的体制是

极好的,因为他可以解决激励和监督问题,同时一党专政的实质又更加适合后发国家的国情,稳定为先,强权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专政不再适用,可以预计新加坡会以较小的阵痛,较平稳过渡为实质共和制。

借鉴新加坡,我国应好好利用政协,对民主党派适当放权,发挥民主党派的舆论监督作用。

j2002年昆明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概率统计A期末试题 A卷参考答案 (2002/2003学年第1学期) 一.填空 1.(4分) S={10,11,…} 2.(4分) 4/9 . 3.(4分) 2/3 4.(4分) 1 5.(4分) 0.9876 6.(4分) c=21/4 7.(4分) 1/(b-a). 8(4分) E(X2)=8 9.(4分) σ2/n 10(4分) 1/6 二.(10) 设A,B,C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人独立译出密码},D表示{密码被译出},则 分 分 分 10 5 3 4 3 3 2 5 4 1 8 ) ( ) ( ) ( 1 ) ( 1 ) ( 1 4 ) ( ) ( = ? ? - = ? ? - = - = - = = C P B P A P C B A P C B A P C B A P D P 三.(9分) (1); 3 1 1 1 ) ( ) 2 1 2 1 ( 2 2 1 2 1 2 1 2 1 = - ? = = < < -? ? - -x dx dx x f X P π 4分(3)dx x f x F x ) ( ) (? ∞ - = 当, arcsin 1 2 1 1 ) ( , 1 1 2 1 x x dx x F x x π π + = - = < ≤ -? - 时 6分 当,1 1 ) ( , 1 2 1 1 = - = ≥? -x dx x F x π 时 8分故得X的分布函数为: ? ? ? ? ? ≥ < ≤ - + - < = 1 ,1 1 1 , arcsin 1 2 1 1 ,0 ) ( x x x x x F π 9分

四(.9分) 由题意得(X,Y)的分布律和边缘分布律为 (X,Y3分五.(9分) 由??+∞ ∞ - +∞ ∞ - =有 ,1 ) , (dxdy y x f K=2。 5分 ??+∞ ∞ - +∞ ∞ - =dxdy y x xyf XY E) , ( ) ( 8分=??= ? 1 00 . 4 1 2 x dy xy dx 10分 六.(9分) 设滚珠直径为随机变量X,由题设有X~N(μ,0.05),下求平均直径μ的置信区间,由题设得到 x=(14.6+15.1+14.9+15.2+15.1)/5=14.98 由μ≈x= 14.98 (毫米),又置信度为1-α=1-0.05=0.95. 由Φ(uα/2)=1-α/2 =0.975 ,得uα/2=1.96. 3分 又σ2=0.05, n=5,得置信区间为 5分 ]2. 15 ,8. 14 [ ] 5 05 .0 96 .1 98 . 14 , 5 05 .0 96 .1 98 . 14 [= + - 9分 即滚珠平均直径在14.8毫米至15.2毫米之间的可能性为95%. 七.(8分) 令 n Z Y X= , 其中()()n Z N Y2 ~ 1,0 ~χ 3分 ∴ n Z Y X 2 2= , 而()()n Z Y2 2 2~ , 1 ~χ χ 6分∴) ,1( ~ / 1/2 2n F n Z Y X= 8 分 八(5分) 球的总数为 (2分) 标号为k的球共k个,故分布律为: (k=1,2,3。。。n),(5分) 2 )1 ( 2 1 + = + + + n n n )1 ( 2 2 )1 ( ) ( + = + = = n n k n n k k X P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一) 摘要:党的xxxx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由过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改变为“政社分设”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的状况.自治权力在基层政权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乡镇体制改革乡镇自治基层政府建设村民自治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

行政管理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范文格式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 学号 专业行政管理本科 班级2012秋 学校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2014年12 月8日

目录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3) 二、团队精神的定义和特点 (4) 三、注重团队精神培育的意义 (5) 四、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 (5) 1、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团队精神力量 (6) 2、通过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与体制的最佳组合 (6) 3、不断赋予团队精神新的涵 (6) 4、实现企业创新和培育团队精神有机结合 (6) 5、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 (7) 6、提升团队凝聚力 (7) 五、培育团队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8)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容摘要】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团队精神则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琢磨的特质。本文旨在界定团队及团队精神的概念,探讨团队精神培育的途径,以促进团队建设,弘扬团队精神,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团队;团队精神;培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出新,竞争日趋紧激烈,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而团队的建立和团队精神的培育正是旨在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保持组织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作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 高效出色的团队具有如下的特点: 1、目标一致。这一共同的目标是一种意境。团队成员应花费充分的时间、精力来讨论、制定他们共同的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团队的目标。以后不论遇到任何困难,这一共同目标都会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和方针。 2、目标具体。将团队共同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行动目标。这一行动目标既能使个人不断开拓自己,又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具体的目标使得彼此间的沟通更畅通,并能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 3、承担责任。建立一种环境,使每位团队成员在这个环境中都感到自己应对团队的绩效负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统一价值追求和协调利益关系;任务是做好具体工作和解决思想问题;动力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内力的推动及社会和文化向前发展。 标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实际要求;方向;任务;动力 在政改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根据新的形势对改革的内容做出调整,方向、任务和动力是政改的根本要求,也是实际发展中必须要坚持的要求。在调整的同时,主要的内涵是不变的,下文将从方向、任务和动力三个方面概括出政改的要求。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统一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党已经逐渐清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这个目标,实际上包含了我们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即经济增长的“繁荣”,促进“正义”的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是面对国际合作和国内需求提出的符合人类社会长久健康发展的概念,政府解决经济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政改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的起点和终点,促使政治发展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保证改革不偏离政治的目标和人民的期望。 2、协调利益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伴随着利益冲突、利益分化。一是利益格局的多元,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从根本上说,政治体制改革是调整利益关系,它涉及很多的人和事,要小心。因此,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底线、范围、程度和路径必须是理性的思考,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利益变得越来越复杂,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做好具体工作 十八大报告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了“两个必须”,“三个更加注重”,反映中国政治改革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些都从党、民主、法治三个层面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是改革的关键所在。改革的措施都是围绕着三个层面所涉及到内容而制定实施规划,党的建设就要求党的自身、党员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和执政、党的权力等各方面都进行不断地改进和革新。党需要实行民主和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方向选择 小组成员: 刘畅 213020204114 王月213020204063 邹琳213020204112 赵宁洋213020204118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有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由政治体制滋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群体性社会事件接连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众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也从未消退甚至,这种声音越来越多。可见,目前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 (一)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其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权利过分集中。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的根本问题。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指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一把手权利的制约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第三,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我国是官员最多的国家之一,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个县长,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新乡市有16个副秘书长。官员如此之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并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现行政治体制弊端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 1、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方式转变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不仅仅是从外部间接影响经济生活的上层建筑,而是作为构成经济基础主导部分的国有经济所有者,从内部对经济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如,党政关系、政企关系的调整,及时一种经济现象有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在经济运行上打破条块分割,引进市场机制,完善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放权市场,就必然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调整,这种调整这能依靠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匹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完成。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正常有效的运行的外在条件是指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独立有效运行而不依赖于其相对的计划指令,即国家权利的运用,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来论述的。公共选择理论中集权利与团理论创始人满色奥尔森,强调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作用,在他的书“权利与繁荣”中他总结了政府在促进市场繁荣是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即“清晰的个人权利界定”,并且他认为“这些权利从来都不是由自然所赋予的,而是社会的—而且通常是政府的—规划设计的产物”。这就强调了这附在保障个人权利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个主张是“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意味着要规制政府权力,使其发挥更好促发展的作用。主张政府权力的恰当配置与规制对经济繁荣的用意,正好也说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 2、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法制、腐败问题 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

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摘要: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正确的和强有力的领导,追求正确的政治价值和利益以适应相应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来作为指导,不能盲目的改革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放眼整个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政治议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而不能过分借鉴甚至照搬照抄他国方法经验。真正的为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添砖添瓦。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利益法治公平 正文: 一、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 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政治发展史上有两种革命,一种是解决基本制度问题的革命;一种是解决具体体制问题的革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属于后者。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政治体系、政治结构、政治机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以便调整政治关系,优化政治制度,巩固政治统治。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是层次不同的两

个概念。政治体制改革对自身来说,是一场革命对政治制度来说,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为什么中国政治体制要改革 首先,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的。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应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是在不断发展的,这要求上层建筑要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要求政治主体自觉进行调整和改革,体现和发挥政治主体本身所规定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 第二,现在中国社会中所表现的因政治体制弊端和不够完善引起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要求当前的中国政治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目前我国政府机构的现有设置、职能、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政企不分,职能重叠,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也给国家和群众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理顺党政关系,优化权力结构;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民主法制,焕发政治活力;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第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由政治的本质和政治关系决定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政治为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政治主体应该通过社会的

本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目录 一、引言 (1) 二、绩效工资的意涵与特征...................................................2三、绩效工资的优缺点 (3) (一)优点 (3) (二)缺点 (3) 四、企业决策层在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时应该包括五个内容 (4) (一)明确公司战略 (3) (二)建立绩效管理系统,落实责任机制。 (3) (三)是保持组织协同。 (3) (四)是培育支持绩效管理的企业文化 (3) 五、企业在利用绩效工资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4) 六、企业在利用绩效工资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6) (一)、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发展质量。 (6) (二)、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做强主业,调整优化结构。 (6) (三)、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6)

(四)、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6) 七、结论 (8) 谈谈企业在管理中绩效工资的战略意义及注意事项 【摘要】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增长。全球化的市场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机遇与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要求中国企业的经营者们更加关注战略的落地,也就是战略执行的有效实施。其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用人激励机制——绩效工资作为一种新型激励创新制度,为许多理论者和实践者所推崇。绩效工资是指依据个人或组织工作绩效,在对个人或组织工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而发放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在绩效工资制下,整个组织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对员工实绩的奖励上。人力资源与绩效工资的有机结合势必将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企业在运用绩效工资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围绕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绩效工资在企业管理中是如何取长补短。 【关键词】企业,业绩考核,科学发展观,风险防控,考核工作,资本成本,考核制度,价值创造,国资委,四项重点 一、引言 绩效工资这个概念并不是新东西。20世纪初期,上海滩的码头搬运工人是根据他们搬运的数量而领薪水的。在十八世纪的美国,农场中采摘橄榄的工人的收入是根据其采摘的橄榄的数量发放的。在现在社会里,绩效工资/奖金这个词是广义的,提成,奖金通常也包括在内。 大量的管理实践表明: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并非在于战略规划的优劣,多数归结于糟糕的战略执行。当今流行的战略执行工具生于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欧美国家,实践证明也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突破性的业绩。由于中国企业有着不同于西方企业的文化背景,对于西方管理工具的运用,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企业独特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很多的中国企业的战略执行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有的公司其战略无法落地,公司仅罗列了各种目标,却并没有任何措施、行动方案及预算的支持;有的企业在实施战略绩效管理时,仅由人力资源部门来推动实施,公司高层没有参与,导致推行过程举步

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权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其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是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议事议程。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正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所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战略上和策略上其实是互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来推动;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强调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改善民生与保护公民权利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实际的实惠;基层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此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将执政党依法执政和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中国式的政党制度;吧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公民舆论监督;把选举投票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等。 实践证明,中国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像领导干部终身职务制的废除,党与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行政机构的多次改革等等。概括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当家作主 的内涵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以保障和实现人民 民主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国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 坚持改革,以确保这些制度机制始终保持活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不断发展;第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纯洁性 与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增强学习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科 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第三,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制定和修改选举法,使选举工作逐步规范,选举的民主程度和效率显著提 高;第四,行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通过改革,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理念贯彻于各种服务和方便民众的实践 形式,集中统一的行政事务处理系统、信息公开,在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同时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改革发展稳定 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第五,公共权力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实现运转高效,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定稿)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巨大成就 容摘要:2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巨大,已经基本摆脱了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成。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行政管理的化迈出重大步伐,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取得很大进步,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正在逐步推行。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 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了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极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⑴变革的深刻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的革命性变革,对政府职能的简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政府行为方式的改革乃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的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⑵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度高;⑶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互交织。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深入持久地进行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并且其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点,以重塑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推动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意识和能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己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其阻力和障碍。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所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新起点上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5年第3期 新起点上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李海青赵玉洁 摘要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新起点,回顾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可以揭示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从过分理想化的党政分开思路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党政关系模式,从更为注重经济民主到日益重视和发展多样化的政治民主,从强调更具工具色彩的法制到强调更具超越性与权威性的法治。结合改革形势,认真分析中央相关决策,对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做如下研判:改革要秉持现实问题推动的原则,更为深入地推进政治体制的结构性改革,愈益关注执政党自身机构与制度的改革,以选择性集权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策略性手段。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关系法治选择性集权 作者李海青,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北京100091);赵玉洁,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北京100029)。 自1978年改革大幕开启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走过30余年的不平凡历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有必要较为系统地回顾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演进逻辑,并依据改革现实与中央顶层设计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路向进行分析与研判。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历程的阶段划分,学术界已有多种观点,有的划分还颇为细致,但总体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划分的原则与依据不清晰,随意性较强;过于侧重改革措施的列举,关于各阶段改革特点的分析不够深入;过于强调某些阶段之间的区别,对于各个阶段之间变与不变的复杂关系认识简单化。实际上,看似简单的对改革阶段的划分,需要对各阶段改革的条件、任务以及阶段演进的多重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基于改革具体条件、具体内容与具体要求在不同阶段上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将迄今为止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分为如下五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1978年三中全会至1986年是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与初步启动时期。建国之后陆续遭遇的一系列挫折特别是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人们对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有了清醒的认识。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舆论先声。同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初步分析了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改革目标。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吸收了这次讲话的精神,正式以党的会议公报的形式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80年8月18日,在现实改革与进一步思考基础上,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政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产生根源,再一次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与 — 89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姓名: 学号: 学校: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1)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的背景 (2) (一)农村税费改革 (2)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2) (一)职能界定不够明晰 (3) (二)法定职权缺失 (3) (三)职能行使偏差 (4) (四)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4) (五)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5)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7) (一)更新乡镇政府管理理念 (7) (二)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责 (7) (三)整合乡镇范围内的公共资源 (7) (四)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事权 (8) (五)理顺乡镇财税管理体制 (8) (六)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 (9) 参考文献 (11)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农业税全面取消,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然后纵观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演变,针对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基本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中最低层次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与其它地方政府相比,更多地行使管理基层地方公共事务的职能,但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广泛、直接、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联系和沟通群众与国家政权机关的纽带和桥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它对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为我国最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身处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它将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这一主体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而目前党和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决策是在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后这一背景下做出的,取消农业税使乡镇政府财政更加困难,以致一些乡镇政府几乎不能正常运转,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

本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目录 一、引言 二、绩效工资的涵义与特征 三、绩效工资的优缺点 (一)优点 (二)缺点 四、企业决策层在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时应该包括四个容(一)明确公司战略 (三)保持组织协同。 (四)培育支持绩效管理的企业文化 (二)建立绩效管理系统,落实责任机制。 五、企业在利用绩效工资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做强主业,调整优化结构。(二)、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发展质量。(三、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四)、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六、结论

谈谈企业管理绩效工资的战略意义及注意事项 【摘要】1978年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增长。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了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机遇与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要求企业的经营者们更加关注战略执行的有效实施。其中绩效工资作为一种新型激励创新制度,被许多理论者和实践者所推崇。绩效工资是指依据个人或组织工作绩效,在对个人或组织工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而发放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在绩效工资制下,整个组织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对员工实绩的奖励上。人力资源与绩效工资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企业在运用绩效工资应该注意绩效工资在企业管理中是如何取长补短,以及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业绩考核,,资本成本风险防控,考核工作,价值创造,国资委,考核制度,科学发展观,四项重点 一、引言 绩效工资并不是新概念。在十八世纪的美国,农场中采摘橄榄的工人的收入是根据其采摘的橄榄的数量发放的。20世纪初期,滩的码头搬运工人是根据他们搬运的数量而领薪水的。绩效工资/奖金这个词是广义的,通常也包括提成,奖金。 大量的管理实践表明: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并非战略规划的优劣,多数归结于糟糕的战略执行。当今流行的战略执行工具产生于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实践也证明这个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突破性的业绩。由于我国企业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企业文化背景,对于西方管理工具的运用,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企业独特的部和外部经营环境。我国很多企业的战略执行

浅谈新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发展历史

浅谈新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发展历史 公管院 09 行政管理 03090223 陈明 新中国建国已逾60年,值此祖国花甲有余之际,我仅以一学生的角度浅析一下祖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进程并就“党政分开”这一政策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望老师批评和指正! 1、新中国建国以来政治制度改革侧重点回眸 (1)党政关系改革 虽然十二大提出了党政分开,但党政关系改革正式启动应该是在十三大以后。十三大报告指出,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政治领导亦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十三大以后,开始试行党政分开的改革,各级党委撤销了与同级政府部门重叠对口的职能部门,大量事务性和行政性的工作开始由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承担。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地运用西方多党制条例下的党政关系来理解党政分开的改革,看不到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先发规定了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是认为实行平党政分开哦就会削弱党的领导,看不到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是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变,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两种倾向都表明雪球符合我国国情的党政分开的运行机制是个尚需继续探索的课题,同时还应看到,党政分开阻力重重还有深层次的原因。这待会儿再详细阐述。 (二)关于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和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

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利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利主体发起和领导。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长期保持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其中,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多年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似乎中国至今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的任务,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推动下起步的。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

党,这就决定了在我国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没有民主是不行的,不能有序地推进民主也是不行的。联系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可以注意到,我们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战略,又有策略。从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至少有以下五点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 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事实上,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当前正在实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具有这一特点。这次大部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这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强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55

路就在你脚下,只要走,就能到达远方。 (电大行政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样本) 目录(目录要单独一页打印)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1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1 (二)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 2 (三)行政相对人监督的作用 3 二、我国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及其落实情况 3 (一)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 4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在实践中落实的情况 6 三、加强和完善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的对策与措施9(一)更新观念 树立积极监督意识9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立法 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10 (三)完善行政诉讼法 扩大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权11 四、参考文献13 试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 【内容摘要】目前 行政机关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有增强的现象 "民告官"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为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有必要加强对行政法制监督的研究 提出合理措施来加强对行政权行使的监督 但国内外学者都注重国家机关监督 很少去重视行政相对人的监督 本文运用行政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原理 首先探讨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指出它可以弥补其他主体监督的不足 进而分析了我国有关行政相对人监督的立法现状以及落实情况 在此基础上 尝试性的提出了要加强行政相对人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行政程序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时指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监督 要深化改革 完善监督体制 建立建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 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江总书记的报告为发展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指明了方向 但目前行政法学界多注重国家机关对行政权行使监督 忽视群众监督尤其是行政相对人的法制监督作用 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督机关及人民群众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专门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的监督 以监督主体为标准 可以分为国家机关的监督和非国家机关的监督 前者为权力性监督 后者为权利性监督 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某权益的个人、组织 所谓权利性监督是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对行政主体实施的监督 这种监督运用的是具有请求性、主张性的权利 因而一般只具有程序意义而不具有实质意义 即不能就实质问题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但它又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行政法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它包括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监督等 由于他们与行政主体关系不同 所以他们在动机和效果等方面有所不同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摘要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1980年开始至今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功的建立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就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也展望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趋势 在九十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反省和总结我国计划经济、文化大革命以及领导干部任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开始了自上而下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三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我国已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我国的政治体制已经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持久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在党政体制、法制建设以及其他社会基本制度建设中都取得了完善和发展,但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依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这就造成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一)政治体制改革中取得的成就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有选举、决定和罢免的权利,同时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其还拥有着对国家大事的最终决定权。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强化人民代表大会最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的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社会法和诉讼法在内的法律体系。同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了公开征集机制、听证会机制等一系列拓宽民主立法渠道的有效机制。在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2、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的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随着多党合作制以及政协工作的不断完善,其在团结我国各阶层人民群众,完善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协在各级人民政府中起到的作用也越加明显,各民主党派积极的参政议政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监督,积极建言献策。 3、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深化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大成就就是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经过我国政府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使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加正规化,以国务院为首的行政体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广泛争取民意、重大事件的处理要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的一整套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政府政务公开、听证制度在基层的建立,都使得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的完善。 当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基层民主活力的增强以及司法体制的不断深化,都代表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前车之鉴,只能够依靠自身在不断摸索中积累经验,所以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正因为这些问题的暴露才能够为进一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1、政治体制改革依然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双转轨的最后的攻坚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强敏感性,所以其必然会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因为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着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政府机构过于细化、权力过于分散、各级政府之间职责权限不清晰、依法行政不到位等问题困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