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6.1配管设计规定

1、配管设计的一般规定

⑴工艺管道的配管设计,必须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的要求。

⑵管道的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

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⑶管道应尽可能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以埋地

或敷设在管沟内。

⑷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

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⑸管道设计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揉性,确保对机

泵和设备嘴子的作用力和力矩不超过允许值;并在此前

提下使做到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⑹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的支撑,保证管道能稳定就

位、正常安全运行。

⑺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

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检修和操作的要求设置放空、

放净口。管道布置应尽量减少“盲肠”。

⑻有隔热保温、保冷的管道,在支架处应设置管托。当管

道热膨胀量超过100mm时应选用加长管托。

⑼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墙、楼板或屋顶时,应加设套管,套

管与管道之间空隙应密封,并不影响管道热位移。套管

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直径。管道焊口不能在套管内,并要距套管150mm。穿越楼板、屋面的套管应高出地

面50mm。

⑽管道的设计布置应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⑾除必要的法兰、罗纹连接外,管道尽量采用焊接连接。

⑿气液两相流的管道在分流、合流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严格按PID图的要求布置。

2、管道净空高度和埋设深度

⑴管道跨越厂区、装置区的道路和铁路时:跨越装置内

检修道路和消防道路时净空高度为4.5m;装置内人行

道路面净空高度为2.2m;跨越厂区道路的管道净空高

度为5m(六厂规定为6.5m);跨越铁路时,轨面以上

的净空高度为5.5m;管架立柱边缘距离道路路肩不应

小于1m、距离铁路中心线不应小于3m。

⑵装置内管廊的高度,除应满足设备接管和检修要求

外,还应符合如下规定:管廊下布置泵或冷换设备时,

管底净空高度按设备或管道布置的要求决定;管廊下

不布置泵或冷换设备时,管底净空高度不宜小于3m;

管廊下方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净空高度不得小于

4.5m。

⑶全厂性管廊的高度:管廊下方考虑人员通行时,管廊

底净空高度不得小于2.1m;管墩上的管底距地面不宜

小于0.4m。

⑷多层管架的层间距根据管道直径和管架结构确定,但

不宜小于1.2m。

⑸埋地管道的埋设深度应以管道不受损害为原则,并需

要考虑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下水位的影响。管顶距地

面不宜小于0.5m;在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区

域,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3m;通过机械车辆通道下

要用套管保护,否则埋深不宜小于0.75m。

⑹管道在管沟敷设时,不保温管道的管底距沟底净高不

小于200mm,保温管道不小于300mm。而且沟底应

有2‰的坡度,并有排水设施。

3、管架边缘与以下设施的水平距离(GB50316-2000)

⑴至铁路轨外侧≥3.0m;至道路边缘≥1.0m;至人行道

边缘≥0.5m;至厂区围墙中心≥1.0m;至有门窗的建

筑物外墙≥3.0m;至无门窗的建筑物外墙≥1.5m。

⑵管道与铁路或道路平行时,其突出部分距铁路中心不

应小于 3.5m,距道路路肩不应小于1m。

(SH3012-2000)

4、管道间距

⑴地上敷设的管道不论有无隔热层,其净距不应小于

50mm,法兰外缘与相邻管道的净距不得小于25mm。

⑵管沟内管间净距离不应小于80mm,法兰外缘与管道

的净距离不应小于50mm。

⑶管道外壁或管道隔热层最外缘与管架立柱、建筑物墙

壁或沟壁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管道跨距

管道允许跨距,根据《工艺安装设计手册》中“管道最大允许跨距的计算”方法,计算决定,或者从“手册”中的相关表格查得。

6、管道的坡度、放气、排液

⑴PID图上有坡度要求的管道,设计时应按要求满足其

坡度及坡向要求。管道的坡度可以采用调整管托高

度、在管托上加型钢或钢板垫的方法实现。

⑵由于管道布置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应根据操作、维修

等的需要,分别在其管道的顶部或底部设置排气管、

排液管及其切断阀。排气管、排液管的最小公称直径

按SH3012-2000中,表3.6.3决定。

⑶其他排放管道的要求,见SH3012-2000中“3.6 泄放

管道的布置”。

7、取样管道的布置

⑴取样点的位置设置,应使采集到的样品能具有代表

性,不应设在管道中物流的死角处。

⑵取样阀门应装在便于操作的地方,阀门与所取样品的

设备或管道之间的距离应尽量短。

⑶气体管道水平管上的取样口应设在管道的顶部,立

管上的取样口当气体自下而上动时取样口应向上斜

45°;压力输送的液体管道水平管上的取样口,宜设

在管道顶部或侧面;自流液体水平管道的取样口宜设

在管道底部,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管道其取样口应设

在管道侧面;立管上的取样口宜设在介质向上流的管

道上。

8、公用物料管道布置

⑴蒸汽管道

①蒸汽支管应从蒸汽主管的顶部接出,支管的切断阀

应安装在靠近主管水平管上。

②水平敷设的蒸汽主管上分液包(或疏水排凝阀)的

间隔:在装置内,饱和蒸汽宜为80m,过热蒸汽宜

为160m;在装置外,顺坡时宜为300m,逆坡时宜

为200m。

③蒸汽支管的低点,应根据不同情况设排液阀或疏水

阀。

④成组布置的蒸汽分配管底部应设疏水阀。

⑵冷却水管道

①寒冷地区埋地敷设的水管道,引出地面时,应根据

工艺要求,在总管上设切断阀、防冻排水阀、防冻

循环阀、防冻长流水阀等措施。

②寒冷地区架空敷设的水管道应避免盲肠、袋状管道

管段。否则应考虑保温、防冻等措施。

③寒冷地区使用冷却水设备的冷却水进、出口管道阀

门处所设的防冻循环旁通管及放空阀,应尽量靠近

管道进出口阀门。

⑶压缩空气、氮气管道

①用于吹扫、反吹、检修等的非净化风支管,从管架

上的主管上方引出,并在水平管上设切断阀,在用

风方便的位置设置压缩空气软管接头及阀门。

②仪表用的净化空气支管,从管架上的主管上方引出,

并在水平管上设切断阀。

③氮气支管从主管上方接出,并在水平管上设切断阀。

9、阀门的安装布置

⑴安全阀安装规定

①安全阀应直立安装并靠近被保护的设备或管道布

置。否则,要考虑被保护设备或管道到安全阀之间

的管道总压力降,不应超过安全阀定压值的3%;

②安全阀出口管道设计应考虑背压不超过安全阀定压

的一定值。对于普通型弹簧式安全阀,其背压值不

能超过安全阀定压值的10%。

③安全阀安装位置应考虑方便对其进行调试、拆卸等

工作。

④当安全阀排入密闭系统时,其出口管线应与放空总

管顺流成45°斜接;排放介质带液或为可凝气体时,出口管线要高于放空总管,并不得形成低洼液袋;

对空排放的安全阀,放空口不得朝向操作面。

⑤安全阀进出口设有阀门时,阀门应选用单闸板阀,

并且阀杆应水平安装。

⑵气动调节阀安装布置

①调节阀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工艺流程设计的要求。并

且布置在便于操作、维修和靠近一次指示仪表的地

方。

②调节阀组立面安装时,调节阀应安装在傍路阀的下

方。公称直径小于DN25的调节阀也可以安装在傍

路阀的上方。

③调节阀底距地面或平台净空不应小于250mm;调节

阀膜头顶部净空不应小于200mm;傍路阀与调节阀

上下布置时应错开位置。

④在一个区域内有多组调节阀布置时,应考虑形式一

致,整齐、美观操作方便。

⑶止回阀、疏水器

①止回阀安装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止回阀的安装要求,

正确安装。

②疏水器安装位置一定要低于疏水点的位置;要方便

检修操作(是否要旁路);疏水器的出口管线布置要

考虑疏水器的背压问题。

③需要多个疏水器时,必须并联安装。

⑷阀门布置

见SH3012-2000中4.1一般规定

主要遵循便于操作、维修方便的原则进行安装布置。

10、管件和其他附件

⑴水平管道上的大小头,除非有特殊要求,否则都采用

偏心大小头。垂直管道选用同心大小头。

⑵平焊法兰不应与没有直管段的弯头直接焊接。

⑶除工艺有特殊要求外,塔、反应器、立式容器等设备

裙座内的管道上不得布置法兰或罗纹接头。

⑷调节阀两侧的大小头应紧靠调节阀布置。

⑸加热炉燃料气主管上的阻火器,应靠近加热炉布置,

方便检修,并与燃烧器距离不宜大于12m。

⑹泵入口过滤器要根据设备及其布置情况正确选型、正

确安装,并考虑维护、检修的方便。

⑺由于设备布置或其他因素使管道系统的几何形状受到

限制,补偿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该在管道系统的

适当位置安装补偿器。

“Π”形补偿器与固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两固定点间距

的三分之一。

11、管道上仪表的安装

⑴管道上仪表测量点的位置,必须与PID图的要求完全

一致。

⑵流量孔板前后的直管段应符合如下要求:孔板前

15~20倍管子内径,孔板后5倍管子内径。

⑶转子流量计在介质流向从下向上的、无震动的垂直管

道上。并保证流量计前有5倍管子内径的直管段。

⑷管道上仪表或测量元件(含设备上的仪表及测量元

件),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维护检修的地方,必要时,

应设操作平台或专用梯子。

12、管道支吊架的布置

⑴管道支吊架的设置,应符合管道允许跨距的要求,并

符合应力计算的要求。

⑵管道的支吊点无热位移时,可以采用钢性支吊架;有

热位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适合的弹簧支

吊架。

⑶生根于建筑物、构筑物上的支吊架,其生根点宜设在

立柱或主粱等承重构架上,生根在设备上时要考虑设

备是否热处理的问题。

⑷不得用高温管道、低温管道、震动管道和蒸汽管道支

撑其他管道。

⑸支架构件与管道的连接方式,应根据管道材质、操作

条件考虑决定。

⑹沿直立设备布置的管道应设置承重支架和导向支架。

立管支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要求: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项目名称:×××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工程号:××× 编制: 校核: 审核: ××年××月××日 目录

1执行标准 (1) 2图形及符号: (1) 3图纸目录: (1) 4设计说明内容: (1) 5仪表索引 (2) 6仪表数据表 (2) 7管件加工明细表 (2) 8综合材料表 (2) 9联锁系统逻辑图 (2) 10端子接线图 (2) 11报警器灯屏布置图 (2) 12仪表点及电缆敷设平面图 (3) 13其他 (3) 13.1图纸编号: (3) 13.2常用设计文件图幅: (3) 13.3线形: (3) 评审确认: (4)

1 执行标准 1)《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SH3005-1999; 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1999; 3)《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20513-2000; 4)《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HG/T20512-2000; 5)《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定》 GB50093-2002; 6)《自控安装图册》HG/T21581-95; 7)《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700-2000; 8)《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HG/T20505-2000。 2 图形及符号: 参照《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HG/T20505-2000执行。 3 图纸目录: 详细列出本专业的工程图纸的名称、编号、图幅及页数,空三行后再填写复用图的名称及编号,空三行后或另起一页填写标准图的名称及编号。 4 设计说明内容: 1)设计总说明 a)列出设计依据; b)说明设计范围; c)说明特殊工艺介质特性。 2)仪表选型说明 a)说明仪表选型原则; b)仪表选型要求; c)列明仪表采购注意事项。 3)施工说明 a).施工安装及验收执行的标准规范或规定;

夹套配管设计要领.

夹套配管设计要领 (这是根据日挥资料整理的仅供参考) 1 适用范围 1.1 本要领适用于高粘度或结晶,易聚合等介质的配管,为了防止凝固或保持温度等目的的而装夹套(下面叫套管)的配管设计。 1.2 套管有全系统夹套和仅直管部分夹套两种方法,本要领是对全系统夹套方法的规定,而仅直管部夹套时也可用此要领。 2 配管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 对于套管内外管、弯头、三通、大小头等直至小口径的接头均采用对焊连接。 2.1 配管 (1)内外管公称直径的组合如表1。 表1 (2)内外管的材质根据介质种类和温度、压力来选生,而壁厚则考虑,如下事项确定。 内管:应耐最高使用内压 应耐最高使用外压(外压是指内压为0时) 外管:应耐外管的最高使用内压 (3)壁厚计算按另外的配管壁厚计算要领,但内管设计温度按内

管介质温度,外管设计温度按外管介质温度。 2.2 弯头 弯头的内外么称直径组合与管子一样,其内外管的曲率半径,近似值如表2。 表2 注: (1)表示特殊尺寸。 2.3 三通 (1)内管三通的使用范围原则上用到降二级的异径三通,且从大口径抽出小口径时不用凸台,而用支管焊。 (2)压力高的部分应如图所示,用补强板加强。 图1

(3)外管抽出支管的地方用短管时行支管焊,并将其分成两半使用。 (参照图2) 注:A尺寸表示最小值,与支管公称直径无关。 2.4 大小头 内外管的大小头都用对焊标准件,组装如图3那样。 偏心大小头同心大小头 图3

2.5 法兰 (1)法兰设计为特殊形状,其基本形为平焊或对焊(参照图4)。 (2)法兰等级接内管设计条件,采用异径法兰,其详细尺寸为内孔径是内管公称直径,其它尺寸按外管公称直径。 (3)内管为特殊材质时,使用带一定长度内管的滑套法兰。 一般法兰带内管滑套法兰 图4 备注:除带内管的法兰以外,还有内外管都带法兰的方法,此外,还有外管弯头分成两半或使用带颈弯头等方法,而它们的形状与配管施工顺序有关,因此,必须首先决定其组装顺序。 例如,外管组装时的最后焊接点是在直管上还是在弯曲处,这可能能与内管焊接处的泄漏试验有关。 2.6 阀门 (1)套管上用的阀门,其阀体做成带夹套的法兰连接形,夹套上应设有热媒介质的出入口管咀。

中石化配管设计规定(2001)

设计标准 SEPD 0001-2001 实施日期 2001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 22 页 目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2 管道布置 2.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 2.2 管道净空高度和埋设深度 2.3 管道间距 2.4 管道跨距 2.5 工艺管道布置 2.6 泄放管道布置 2.7 取样管道布置 2.8 公用物料管道布置 3 阀门布置 3.1 阀门布置一般要求 3.2 止回阀布置 3.3 安全阀布置 3.4 调节阀布置 3.5 减压阀布置 3.6 疏水阀布置 4 管件和管道附件布置 4.1 管件布置 4.2 阻火器布置 4.3 过滤器布置 4.4 补偿器布置

5 管道上仪表布置 5.1 流量测量仪表布置 5.2 压力测量仪表布置 5.3 温度测量仪表布置 5.4 物位测量仪表布置 6 管道支吊架布置 6.1 管道支吊架设计一般要求 6.2 管道支吊架布置 1 总则 1.1 目的 为提高石油化工装置工程设计中管道的设计质量,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管道、阀门、管件和管道附件、管道上仪表以及管道支吊架等布置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阶段进行配管研究的管道布置设计,以及详细设计阶段的管道布置设计。 2 管道布置 2.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 2.1.1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b) 应符合有关的标准; c)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并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d) 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 e) 在确定进出装置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 一规定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目次 1 总则..................................................... 2 栏目和图章................................................. 3 图纸的图幅和图面 ........................................... 4 工程项目文件号的编制 ....................................... 5 设计文件版次的编制 ......................................... 6 设计文件目录的编制 ......................................... 7 设计文件字体及排版的编制.................................... 7.1非表格类文本文件的编制 .................................... 7.2表格类设计文件的编制 ...................................... 7.3 CAD设计图纸中字型、字高、图幅及线宽的规定................. 8 CAD文件图层规定............................................ 9 CAD文件线型颜色设置........................................

建筑专业工程设计统一规定

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1. 目的 为保证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完善设计程序,在施工图设计中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做法,协调建筑专业的技术设计工作,特编制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工程项目中各个单体建筑物的设计;规定了企业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建筑等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防腐、防火、防爆和抗震设防等要求;并就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及材料做法、建筑装修标准及工程做法等诸多方面作出统一规定。对有关湿陷性黄土、膨胀、软土、溶洞、严寒冻土、地下岩空区、滑坡、洪水淹没或地震等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在设计中补充完善。 3. 建筑设计规定 3.1 图纸、文字统一规定 文件和图纸的编号规定,详见《安徽华塑100万吨PVC项目一期工程总体 设计协 调和统一规定内容》 图纸采用A1?A2图幅,必要时可加长,对A1图加长时尽量不超过1.5 倍。尽量不采用A0 图幅。 3.2 标准规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规定只在此列出工程设计(含施工验收)的主要标准规范,在项目设计、施工及采购活动中须遵照的其它标准规范应参照相关的规范执行。 在所要求的标准规范中,如果不同规范之间出现要求不一致或者偏差或者矛盾时,应执行较严格的标准规范。 对于所列石化行业(SH系列)与化工行业(HG系列)规范与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优先采用石化行业标准规范,当石化行业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时,执行相应的化工行业标准规范。 对于所有使用的标准规范,在施工图设计时如果有新版本(包括修改单)发布,应执行新版本(包括修改单)。 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如下:

《安徽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现行)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其他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 所涉及的行业规范或标准由各设计院分别补充列出。 4. 建筑工程一般技术规定 4.1建筑设计 4.1.1设计原则 (1)建筑设计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2)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充分采用绿色建材及节能构件利于厂区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国家现行的节能方针政策,打造新型节能建筑。 (3)建筑设计应尽量做到标准化、定型化与系列化。 (4)建筑设计应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5)建筑设计在满足工艺流程、便于安装、检修、生产操作与管理的条件下,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厂房布置力求联合露天一体化、轻质化,使整个建筑设计平面布置紧凑、空间组织合理、建筑造型简洁明快、整个厂区风格协调一致。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目录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2 相关文件……………………………………………………………………………………… 1.3单位制………………………………………………………………………………………… 1.4符号和缩写词………………………………………………………………………………… 2 设计基础……………………………………………………………………………………… 2.1 管道设计基本点……………………………………………………………………………… 2.2 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2.3 管道材料……………………………………………………………………………………… 2.4 腐蚀裕量……………………………………………………………………………………… 2.5 管道的公称尺寸……………………………………………………………………………… 3 管道系统的构成………………………………………………………………………………… 3.1 管道器材……………………………………………………………………………………… 3.1.1 管子………………………………………………………………………………………… 3.1.2 弯头、弯管和虾米弯………………………………………………………………………… 3.1.3 异径管……………………………………………………………………………………… 3.1.4 支管连接…………………………………………………………………………………… 3.1.5 法兰………………………………………………………………………………………… 3.1.6 阀门………………………………………………………………………………………… 3.1.7 端部密封…………………………………………………………………………………… 3.1.8 盲板………………………………………………………………………………………… 3.1.9 过滤器……………………………………………………………………………………… 3.2 管道的连接…………………………………………………………………………………… 3.3 管道材料等级变化…………………………………………………………………………… 3.4 管道的隔热…………………………………………………………………………………… 3.5 管道的涂漆…………………………………………………………………………………… 4 管道系统的配管设计…………………………………………………………………………… 4.1 概述…………………………………………………………………………………………… 4.1.1 管道走向…………………………………………………………………………………… 4.1.2 管道布置…………………………………………………………………………………… 4.1.3 管道坡度…………………………………………………………………………………… 4.1.4 管道柔性…………………………………………………………………………………… 4.1.5 管道的间距………………………………………………………………………………… 4.1.6 阀门的安装………………………………………………………………………………… 4.1.7 调节阀……………………………………………………………………………………… 4.1.8 止回阀……………………………………………………………………………………… 4.1.9 疏水阀……………………………………………………………………………………… 4.1.10 过滤器…………………………………………………………………………………… 4.1.11 补偿器…………………………………………………………………………………… 4.1.12 仪表……………………………………………………………………………………… 4.1.13 放空和放净……………………………………………………………………………… 4.1.14 管道支架…………………………………………………………………………………

工艺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1.1 工艺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1.1.1制图统一规定 (1)图纸图签 设计经理需确定图纸的图签,图签内容中的项目名称、单体名称、项目编号、图纸编号、日期、项目阶段等信息都需确认无误,图签确定后发送项目所有参与人员。 (2)图幅和图纸比例 设计图纸可以选用的标准图框及加长图框 单体比例优先顺序:1:50>1:80>1:100,最高不超过1:100。 单体图幅优先顺序:A2>A1>A0,单体图幅不能采用A3。 比例>图幅,即比例选定后再定图幅。 PID:采用A2图幅。 节点详图:优先采用A2,节点详图数量少,也可采用A3。 材料表:采用A3或者A4。 (3)线型 DN50及以下管道用单线绘制,DN50以上管道用双线绘制。 1.1.2管道设计 1.1. 2.1 管道介质图例

1.1. 2.2 管道内介质压力流流速

1.1. 2.3 管道内介质重力流流速 重力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 重力流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0m/s;非金属管道为5.0m/s; 重力流管道在检查井处变换管径时,采取管顶平接。 1.1. 2.4 管道材质 (1)生产给水 碳钢SS304 UPVC HDPE (2)生活给水 碳钢SS304 UPVC HDPE (3)生活污水(排水) 碳钢SS304 UPVC HDPE (4)雨水 水泥管玻璃钢夹砂管双壁波纹管 (5)工业废水

碳钢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6)回用水 ?碳钢?碳钢衬塑?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7)浓盐水 碳钢碳钢衬塑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8)除盐水 碳钢碳钢衬塑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1.1. 2.5 埋地管道防腐 埋地管道防腐按照《SY-T0447-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对埋地管道防腐等级规定如下: 中性土壤中的埋地管道均采用普通级防腐; 酸性土壤环境中的埋地管道采用加强级防腐; 位于底板下方不易维修和更换的管道采用特加强级防腐。 1.1. 2.6 管径系列 (1)钢制管道外径系列表 参考《HG/T20553-2011化工配管用无缝焊接钢管尺寸选用系列》所述内容,Ⅰa系列为优先选用系列。 (2)UPVC管道外径系列表 1)国标UPVC管道外径系列:参考《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2)美标UPVC管道外径系列:参考《ASTM_D1785-SCH40-SCH80-SCH120聚氯乙烯塑料管规格标准》。 (3)钢制管道不推荐使用管径:DN8、DN10、DN32、DN65、DN125、DN550 1.1. 2.7 管件标准

01_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为保证结构施工图设计质量,加快工程设计进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反复改动的返工现象,特此制定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本技术规定是以国家标准、规、规定为基础,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经验,对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求和习惯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 1.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的原则并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时 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与同类结构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化结构设计。 1.2结构方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 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小值。 1.3结构设计须在方案设计阶段积极参与,并进行结构初步试算,综合考虑安全、合 理、经济、先进等因素,对建筑方案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为后续设计的顺利进 行提供保证。 1.4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方案优化选用抗地震作用及抗风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 构布置方案,应使选用的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应选取经济合理的结构 方案,尽量避免不利的结构体系。学校、幼儿园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抗震等级的 选取。 1.5结构形式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有特殊要求或需要而采用钢结构时,应坚 持节省成本的原则,全面考虑结构方案、选材用材、节点设计、施工便捷等方面 的因素进行设计。 1.6结构构造设计必须从概念设计入手,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延性、 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1.7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对于重要的高层结 构、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至少用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 算,分析比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确认其可靠性,保证结构的安 全。 1.8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计算输入参数可详《结构设计计算参数的统一规定PKPM201 2.8

塔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SEPD 0101-2001 实施日期2001年11月25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塔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7 页 目 次 1 总则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2 塔配管 2.1 管口方位 2.2 主要管道布置 2.3 平台、梯子 2.4 管道支架 1 总则 1.1 范围 1.1.1 本标准规定了塔配管的管口方位、塔上主要管道的布置、塔平台及梯子和塔管道支架等设计要求。 1.1.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各种塔的配管设计。 1.2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SEPD 0204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 SEWS 0709 《装置消防竖管》

一般布置在平台的尽头,并尽量利用上、下平台的直梯观测和检修。 2.1.6 塔的液位计和液位调节器管口,不宜布置在进料或重沸器返回管口正对面60°范围之内。 2.1.7 塔顶气相管口一般设在塔顶中间,直径小的也可以塔侧面接出,其方位应与其

它附塔管道的布置综合考虑。 2.1.8 塔底出料管口应引出塔裙外,其方位应根据塔底泵或与其相连接的设备布置而定。 2.2 管道布置 2.2.1 对于大直径管道、高温管道、合金钢管道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合适的位置。 2.2.2 必须考虑垂直敷设管道与塔体的相对热伸长量,并应尽量利用管道的自然补偿予以吸收。 2.2.3 沿塔垂直敷设的管道与塔外壁的水平距离,宜按支架系列,靠近塔外壁布置,不加短管只用弯头,与管口相接的垂直管道可除外。管道穿越平台时,不应碰平台内、外圈角钢和平台梁。 2.2.4 塔顶管道一般有顶部出口管道、放空管道和安全阀管道。 2.2.4.1 塔顶气相出口管道应按步步低的要求布置,不应出现袋形,塔顶馏出线一般管径较大,应尽量沿塔壁敷设且不穿或少穿平台。 2.2.4.2 塔顶放空管道应符合GB 50160的规定,并在顶部管道最高处的水平管段上接出,排出口应远离操作面。安全线排放管道除执行放空管道的规定外,还应符合SEPD 0204的规定。 2.2.4.3 当设热旁路控制塔顶压力时,热旁路调节阀应布置在回流罐上部管道,应保温,并不得出现袋形。 2.2.5 侧面进、出塔管道上的阀门,宜直接与管口相接,或水平靠近管口安装。接管公称直径DN不小于150 mm的阀门,应加设支架,以支承阀门的重量。由于安装条件限制,且管内介质不易冻凝的管道上的阀门,也可安装在立管上。 2.2.5.1 一根管道在同一角度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口连接时,应按图2.2.5.1 a) 的方法连接。只有当管道不会由于设备本体和管道之间的不同膨胀状况而受到过大的应力时,也可采用图2.2.5.1 b) 的连接方法,但一般不推荐这种方法。

项目工程设计统一规定

1 . 项目名称: 2 . 工程编号:100409 3 . 设计阶段:施工图 4 . 子项号及子项名称 5 . 专业代号 Z总图: W外管、S给排水、D电气、Y仪表、T土建、N暖通、R热力、G工艺 6 . 土建图纸编号 建议:建筑专业用01 结构专业用02 01-00 (建筑专业图纸目录)〖例〗干燥袋滤车间 S09008-03T-

02-00 (结构专业图纸目录)7 . 图幅:除表格外,尽量用A1、A2(少用加长) 总图、外管及工艺大平面配管可采用A0 8 . 字体及字号 8 . 1 字体:长仿宋体 8 . 2 字号 8 . 3 所有英文字母的高宽比为0.6 8 . 4 在极端情况下,各种字高不能小于2.5mm

工艺及管道设计统一规定 1. 项目名称、工程号、子项号及图纸编号等规定按照项目总的统一规。 2.设计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化工设计施工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20519-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20592-20614-2009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20546-1992 《化工设备基础设计规定》HG20643-92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20679-1990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规定》HG/T20646-1999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HG/T20645-1998 《化工厂管架设计规定》HG/T20670-1989 《管架标准图》HG/T21629-1999 《变力弹簧支吊架》HG/T20664-1998 原劳动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 《设备、管道的蒸汽伴管加热系统设计规定》CD42A20-83 《蒸汽全夹套加热系统设计规定》CD42A21-83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1999

最新R410A系统铜管要求

R410a系统冷媒配管 2.1 铜管及配件应有铜管厂家出具的合格证及复验报告。 2.2铜管除去表面缺陷后的实际壁厚应按照以下规定壁厚进行选取 注: 1.对于R410A空调的配管口径为Φ19.05,配管类型可自行决定。 2.冷媒管应使用磷脱氧铜材。 3.O材为软铜管(退火盘管),1/2H为硬铜管(直管)。 4.R410A的最大使用压力为4.30MPa,冷媒管应该确保在最大使用压力下的安全性。 2.3铜管存放 保存中的铜管是否已用端盖或胶带封口——此举可防止水分、垃圾、灰尘等异物进入配管 2.4.1铜管焊接操作及焊点检查 2.4.1.1硬钎焊的种类: ①磷铜钎焊钎焊温度735—840℃,不要焊接溶剂(铜对铜);②银钎焊钎焊温度700—845℃,耐酸性好。 2.4.1.2 作业注意事项: ①钎焊部位的清洁 ·磨光——去除连接部的金属原料。(去除氧化膜)(无纺布,研磨布,砂纸) ·脱脂——如有油污的话,用丙酮或酒精溶剂进行去油处理。 ②确认管与接头的间隙是否合适,铜管与接头间隙为0.05~0.21mm。 ③用惰性气体保护钎焊(氮气置换):钎焊时将氮气充入冷媒管保持0.5bar的压力(钎焊后应继续吹氮气直到铜管冷却方可。)充氮焊接不良则会产生氧化膜,造成系统堵塞,损坏压缩机。 ④钎焊:·加热:当表面呈红褐色的时候最佳,这时如果将钎焊接触一下间隙,就会被吸收进去。 ·必须由母材(铜管)的温度来熔化焊材,而不是由火焰直接熔化。 ·焊缝形成作业:铜管表面从暗红色向混暗红色变化。焊缝越大钎焊接头强度越大。 ⑤完工后检查以下内容:·焊缝部有无气孔和砂眼;有无明显的“钎料下垂”。

2.4.2. 冷媒配管设计范围 2.4.3 管道穿越墙孔位置及保护 2.4. 3.1 穿越墙孔时,必须在管道外设保护套管 2.4. 3.2 垂直布设的管道,穿越楼板的孔中的保护套管,应与楼板底平、楼板面高出2CM以上。2. 4.3.3 管道和保护套管之间的空隙用不燃的柔性材料封堵。 2.4. 3.4 铜管焊缝不得置于穿墙孔中。 2.4.4 弯管施工 2.4.4.1 手动弯管器加工(适合φ6.35-φ22.22);电动(液压)弯管器加工((适合φ6.35-φ41.28)。 2.4.4.2手动弯管的弯曲半径:大于100mm。 2.4.4.3防止局部弯曲过度(双手大拇指作支点,其余八个手指用力/支点移动,慢慢弯曲)。 2.4.5 扩口或翻边管子的外表 2.4.5.1 铜管的切割应尽量使用割管器切割,注意防止铜屑落入管内。 2.4.5.2 扩口后不得有歪斜、变形、裂口等缺陷。 2.4.5.3 胀管加工:同管径的铜管连接,应采用其一铜管一端胀管,另一铜管插入焊接作业。

配管设计流程

配管设计流程 新产品立项 ------ ? 接受任务 ------ ?确定初步的基本参数 +?方案设计(三维) --------- ? I --- ?性能评审 _________ No_ _____________ 标准样机制作 ---- ---- *配管设计方案确认 —Y L S ■确定基本参数 _____ 配管设计 ________ I _ 振动、噪音评审 -------- 外购件的确认 ------ 试产 -------- ?测试(参照其它相关企业标准执行) No ----------- 计更改 批产 [注]:基本参数主要包括:压缩机型号及其附件,充氟量,毛细管,两器参数,单向阀,过滤 器,四通阀,高、低压阀,压力开关控制器,感温套筒,贮液罐等零件规格 。 配管设计要求 一、配管总体方案设计 (1) 全新开发的空调器,在钣金、塑料件结构方案设计的同时,进行配管结构设计 ,充分考虑整体空间的 合理分配,以避免配管设计在其它结构方案确定之后,只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 (2) 制冷系统以外的结构件已定型的产品,在进行配管设计时,一般不考虑更改其它结构件 ;如果空间 不 够,配管设计无法实现,再更改其它结构件。 (3)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部件的装配工艺和零件的加工工艺要求,而且,首先考虑部件 的装配工艺,其次是零件的加工工艺。 (4) 在原有开发机型基础上设计的配管,在进行配管零部件设计时应考虑其通用性。 】、配管零部件设计: 压缩机输出激励的能量主要通过: 压缩机动能、橡胶底脚变形能,配管的动能和变形能四种形式耗 试制版本技术文件下发及外协、外购件送样 No Lk 完善设计 ■>试制产 品 1 测试(参照其它相关企业标准执行) Yes ?控制版本技术文件下发及外协、 Yes

泵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EM - PDW0111-2003 HFEC 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 泵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 共 9 页 1 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公用设施和辅助设施中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2 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2 一般规定 2.1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时,进出管廊的管道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宜小于 3.5m 。 2.2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2.3 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配管形状应尽量简单。 2.4 泵的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2.5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 ),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从设备至泵的吸入管道较长时,应由工艺系统专业进行管道阻力降核算。 2.6 当泵入口管道和泵管口直径不同,而PID 又无特殊要求时,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应不小于表2.6的规定。 2.7 当泵出口管道的直径比泵管口大时,泵出口阀门的直径至少比泵管口大一级。 2.8 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 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2.9 表2.6 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mm 管道公称直径DN 泵管口公称直径 DN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15 15 20 20 25 40 20 20 25 25 40 25 25 40 40 50 32 40 40 50 80 40 40 50 50 80 50 50 80 80 100 65 80 80 100 150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

- - . 目次 1 总则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2 安全阀入口管道设计 2.3 安全阀出口管道设计 1 总则 1.1 范围 1.1.1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阀安装的一般要求,以及安全阀入口和出口管道的配管设计要求。 1.1.2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内设备和管道上安全阀的配管设计。 1.2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316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SH301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安全阀及其进出口管道的布置,应符合GB50316、SH3012中有关安全阀的布置要求。 2.1.2 设备和管道上的安全阀必须垂直向上安装,若以其它方式安装将会影响正常工作。 - - 考试资料

2.1.3 安全阀尽可能直接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管口上或靠近该设备出口的管道上,以便流动状态下介质易进入安全阀。 2.1.4 有些情况下被保护设备的压力源存在压力波动现象(如压缩机出口管上的阀门),其波峰值接近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值,安全阀必须安装在远离压力源且压力较平稳的地方。 2.1.5 安全阀应安装在减压阀、孔板与流量计喷嘴、弯头等产生涡流区元件的下游足够远的地方,以避免湍流影响。 2.1.6 安全阀应安装在易于调节、检查和维修的场所,阀门周围必须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能从操作平台进行检修。 2.1.7安全阀不应安装在长的水平管道的末端,以避免杂质的积累和液体堵塞影响安全阀的工作。 2.1.8 大直径安全阀布置时考虑拆开后吊装的可能,必要时要设吊柱或其他吊装设施。 2.1.9 排放至密闭系统的安全阀,其排放介质是液体或可凝气体时,安全阀的安装位 上其他部件的安装和操作。 2.1.14 在往复式压缩机出口管道上设有脉动阻尼器或孔板并在其下游设置安全阀

总图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总图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版次 REV. 升版日期 DATE 说 明 DESCRIPTION 设计阶段 DES.PHASE 初步设计 项目代号: PROJECT CODE 201521 装置: JOB 业主 OWNER : 山东晋煤明升达化工有限公司 编制: DESIGNED 项目 PROJECT : 晋煤明升达40.60项目 校核: CHECKED 批准: APPROVED 批准日期: APPD. DATE 文件编号 DOC.NO.: 该文件所含内容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复制、泄露、或供他人使用。 THIS DOC. IS THE PROPERTY OF EAST CHINA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E CO. LTD UNAUTHORIZED

目 录 1.设计范围 (2) 2.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2) 3.工程设计规定 (2) 4.竖向布置及场地排雨水 (4) 5.厂内道路、地面铺装及小型构筑物 (4) 6.管线综合 (5) 7.汽车运输设施 (5) 8.绿化 (6)

1.设计范围 本规定适用的设计工作范围包括: 1) 厂区总平面设计 2) 厂区竖向设计(含竖向、铺砌、护坡、挡土墙等设计)。 3) 厂区道路、装卸场地设计 4) 厂区管线综合及绿化规划设计 2.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 SH/T3053-2002 《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布置设计规范》 SH/T3013-2000 《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 SH/T3023-2005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绿化设计规范》 SH3008-200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SH/T3054-2005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19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11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 DL/T5032-2005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2006 备注: 1)标准规范并不限于上述要求,如有必要时,还应执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 2)当引用上述规范有冲突之处,应按较严格者执行。 3.工程设计规定 3.1 设计分工与协作 1) 本工程设计负责用地红线内的全套设计,包括地面工程及绿化规划等的设计。所有

配管设计工艺规范要求

配管件工艺规范 (发布日期:2005-08-30)a)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空调器配管件设计加工工艺。 b)相关标准 Q/T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c)内容 3.1 配管弯制工艺要求 3.1.1弯曲半径 现有的铜管加工设备弯曲半径: 表2

表3 注:芜湖工厂自动弯管φ16铜管最小弯曲半径R30,φ19铜管最小弯曲半径R35。 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其它弯曲半径, 则可以用技术通知的形式请部装分厂增加模具或者发外加工该零、部件。 3.1.2配管连接的定位与焊接间隙 3.1.2.1配管的连接应考虑通过扩口,缩口或打定位点来保证配管连接的一致性。配管的焊接间隙为0.15-0.25mm。 表4

3.1.2.2配管的定位点标注尺寸如下: 表5 3.2 装配工艺的要求 1)对于冷暖机上的四通阀部件,在整机装配时阀冷凝器接管要和冷凝器输入管焊接,为防止焊接时的高温沿阀冷凝器接管传导至四通阀,要求阀冷凝器接管的展开总长度不小于150mm.。 2)冷暖分体机整机装配时,焊接冷凝器输入管时其焊口与四通阀的位置较近时,为避免四通阀被火焰烧到,设计时保证焊口在垂直高度上与四通阀的中心距离不小于50mm。 3) 当管端不加工而采用管件的内径与其他管连接时,如φ9.53×0.6与φ8管之间的连接,必须在管口标注内径尺寸。 4) 外径为φ3.2、长度低于300mm的辅助毛细管,为了便于装配,毛细管材料状态应为软态。 5) 因低压阀接管长短直接影响四通阀的高低、压缩机回气管与压缩机回气口的配合、压缩机排气管压缩机排气口的配合以及阀冷凝器接管与冷凝器输入管的配合,所以设计低压阀接管时,必须标注总高,便于弯管加工时控制总高度。 3.3 铜管规格,壁厚 (1) 配管规格(外径×壁厚) T2Mφ6×0.5 T2Mφ6×0.75 T2Mφ6.35×0.50 T2Mφ6.35×0.75 T2Mφ7×0.6 T2Mφ8×0.5 T2Mφ8×0.60 T2Mφ8×0.75 T2Mφ9.53×0.6 T2Mφ9.53×0.70 T2Mφ12.7×0.75 T2Mφ16×0.75 T2Mφ19×0.75 T2Mφ22×1.0 T2Mφ22×1.2 T2Mφ25×1.2 T2Mφ28×1.0 T2Mφ28.6×1.0 T2Mφ28.6×1.2 T2Mφ30×1.0 T2Mφ32×1.2 (2) 毛细管规格(外径×内径) T2Yφ2.2×0.9 T2Yφ2.5×1.1 T2Yφ2.5×1.3 T2Yφ2.5×1.5 T2Yφ3.2×1.7 T2Yφ3.2×1.9 T2Mφ3.6×2.1 T2Mφ4×3 T2Mφ5×3.5 T2Mφ3.6×2.4 T2Mφ4×2.7 为了保证铜管加工后在弯曲处的壁厚不至于太薄,有足够的强度,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等振动较大的配管(毛细管除外),弯曲变形较大的配管,一律选用壁厚为0.7∽1.0mm的铜管。其它配管一般选用壁厚为0.6mm的铜管。

空调铜管管径要求

空调铜管管径要求 1 编制目的: a. 介绍各种不同设计压力下冷媒系统配管壁厚选择计算方法和选择方法; b. 防止开发人员在进行管组设计选型时出现错误,造成批量问题。 2 参考资料: 引用文献:JIS B 8607 冷媒用喇叭口(flare )铜管以及焊接管(brazing )弯头 JIS H 3300 铜以及铜合金无接缝管 专家资料配管壁厚设计基准B-010 GB/T1804 制冷铜配管标准 3 适用的范围 这个设计选择标准,是针对一般的冷媒配管用铜管的种类、尺寸以及允许偏差而做的规定。另外,也适用于工厂组装品内部的冷媒配管。 (注) JIS B 8607 冷媒用喇叭口(flare )铜管以及焊接管(brazing )弯头,“工厂组装品内部的冷媒配管也是依照这个”来规定的。 4 配管的类别 配管的类别、根据最高使用压力(设计压力)来区分第1种、第2种以及第3种。 第1种:相当于R22(包括R407C, R404A, R507A)的设计压力(3.45MPa) 第2种:相当于R410A的设计压力件15MPa) 第 3 种:(4.7MPa)用 5 壁厚的计算公式

以日本冷冻保安规则关系为基准来求得的铜管(TP2M)必须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t = [( P >OD) /(2(T a + 0.8P)] + a (伽) t:必须的壁厚(伽) P:最高使用的压力(设计压力)(MPa) OD标准外径(伽) d a:在125C的基本许可应力(N /伽2) * d a = 33 (N /伽2) a :腐蚀厚度(伽)*但是,对铜管的话为0(伽)。 设计选择示例(TP2M :以下以O型(TP2M铜管设计为例 ①R22制冷系统排气管组壁厚选择,假设排气管组外径$ 19.05,其壁厚选择方法 如下: R22制冷系统排气侧最高压力取 3.45MPa,计算如下: 壁厚t = [(P x OD/ (2 d a + 0.8P)] + a (伽) =(3.45 X 19.05 ) / (2X 33+0.8 x 3.45 ) +0 =0.9558mm 取整,t=1.0mm。 注:国标GB/T1804规定$ 19.05的铜管壁厚V级偏差可以是土0.08mm这样如果供货厂家为节省成本,采用壁厚偏差-0.08mm来生产管组,则其壁厚就会选取为0.92mm了,这样由 计算结果可知,该管组在设计压力为 3.45MPa时,就会有裂管的隐患了。这时必须通过适当 增加铜管壁厚来保证该管组不会爆裂,或者在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管组壁厚在适当的偏差内,即偏差范围在(-0.4 , +0.08 ) mm内,以免除管组爆裂隐患。 实际上,一般设计的R22制冷系统最高压力不会超过 3.0MPa,以3.0MPa为设计压 力, $ 19.05 作为高压侧铜管时的壁厚,计算如下: 壁厚t = [( PX OD/ (2 d a + 0.8P)] + a (伽) =(3.0x19.05)/(2x33+0.8x3.0)+0 =0.8355mm 取整t=0.9mm,其壁厚偏差可以定在(-0.06 , +0.08 ) mm内,如果t取1.0mm,就按照国标GB/T1804规定不必考虑壁厚偏差了。

热力管道配管设计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标准版次A 修改码0 Q/SSEC 3PI09-2003 热力管道(网)配管设计  技术规定        2003-10-25发布 2003-11-15实施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标准发布 (原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

目次 前言 1 适用范围 (1) 2 管道工程 (1) 2.1 管网布置 (1) 2.2 管道敷设 (2) 2.3 管道材料及连接 (4) 2.4 管道附件及安装 (5) 2.5 热补偿 (7) 2.6 管道应力分析 (8) 3 管道隔热与防腐 (9) 3.1 一般规定 (9) 3.2 隔热计算 (9) 3.3 保温结构 (12) 4 中继泵站与热力站 (12) 4.1 一般规定 (12) 4.2 中继泵站 (13) 4.3 热水热力网热力站 (14) 4.4 蒸汽热力网热力站 (14)

前 言    本标准是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原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以下简称SSEC)的技术标准文件之一,规定了热力管道(网)配管设计的技术规定,是热力管道(网)工程设计项目必须执行的工作文件。 其他相关设计要求见本院《配管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规定》(Q/SSEC 3PI04-1-2002)规定。 本标准出版时,其中引用的标准、规范的版本见Q/SSEC TE18在使用时必须随时注意版本的更新的情况。 本标准由配管工程室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质量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建羽、刘文光、康美琴、陈安忠、岳进才、方立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标准 Q/SSEC 3PI09-2003 热力管道(网)配管设计技术规定 版次A 修改码0 第 1 页共 15 页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管道设计;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热力网的管道设计。 2 管道工程  2.1 管网布置 2.1.1 城市热力网的布置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与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相协调;考虑热源位置,热负荷分布,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1.2 热力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城市道路上的热力网管道一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应尽量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同一条管道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 b) 通过厂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c) 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d) 热力网管道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地段。 2.1.3 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的热力网管道,可以穿越建筑物的地下室或用开槽施工法自建筑物下专门敷设的通行管沟内穿过。用暗挖法施工穿过建筑物时不受管径限制。 2.1.4 热力网管道可以和自来水管道、电压10KV以下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压缩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敷设在综合管沟内。但热力管道应设置在自来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之上,并且自来水管道应做绝缘层和防水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