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4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考核方式:考试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教育专业

一、课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2.目的任务: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中学体育教师。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融会贯通。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体育心理学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 体育心理学概述

1.1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2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1.3 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了解体育心理学与体育其他学科以及心理学之间的关

系,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能加以应用。了解体育心理学的演变及发展,重点掌握国际、国内体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里程碑性的时间、事件及人物。

[讲授内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国际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

1.4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1.4.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学习

1.4.2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4.3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4.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目的要求]:通过该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各理论学派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在正确认识和掌握各学派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批判地加以接受,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能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加以应用。

[讲授内容]: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体育学习的影响;各学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各学派理论的评价。

2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

2.1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

2.2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2.3 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

[目的要求]:掌握目标设置的基本原则,了解目标定向的内涵及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的不同影响作用,能够根据目标设置的具体原理帮助不同项目和基础的学生进行训练目标设置。对于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尤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特殊性。

[讲授内容]:目标定向的概念、分类;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的不同个体的不同表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方法;目标设置的概念与功能;目标设置的原则;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对于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尤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特殊性。

3.运动兴趣和动机

3.1 运动兴趣概述

3.2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3.3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3.4 体育兴趣的培养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兴趣的概念、分类以及作用,掌握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注意兴趣的培养,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不仅要重视直接兴趣,更要注重间接兴趣的研究。

[讲授内容]:体育兴趣的概念、运动兴趣的特性;运动兴趣的分类;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运动兴趣的培养。

3.5运动动机概述

3.6动机的种类

3.7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目的要求]:动机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因和驱动力。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动机的概念、分类、作用等基本知识,并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动机,促进良好体育行为的发生。

[讲授内容]: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4.运动归因

4.1 归因理论

4.2 运动中的归因

4.3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4.4 归因训练

[目的要求]:通过归因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归因的理论,认识每种理论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价值。在体育活动中能结合运动中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归因,最大程度地激发练习者的积极性、保护好练习者的自信心。

[讲授内容]:归因的基本理论,主要应介绍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运动中的归因;影响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归因训练。

5.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5.1 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

5.2 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

5.3 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与干预

5.4 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尤其是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功能,能够正确分析体育锻炼者是否得以坚持的影响因素。掌握体育锻炼行为理论,并能进行有效干预,对于运动成瘾要能认识其危害性。

[讲授内容]:体育锻炼的界定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参与体育锻炼的理由和不从事体育锻炼的理由;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锻炼行为的健康信念理论、合理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论、控制点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锻炼行为干预;运动锻炼成瘾的概念、危害、特征与干预措施。

6.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6.1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6.2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6.3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6.4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目的要求]:理解并准确识记应激、唤醒、焦虑的内涵;掌握驱力理论、倒U型假说、多维焦虑理论等唤醒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理解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因素,并能用来指导运动实践。了解心境状态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科学地对运动员的心境状态进行监控,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讲授内容]:应激、唤醒、焦虑的定义;关于唤醒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驱力理论、倒U型假说、多维焦虑理论;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心境状态的涵义与测量,心境状态的运动监测。

7.心理技能训练

7.1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7.2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7.3 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心理技能训练概念的内涵、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分类、原则等知识,能够根据学生或运动员的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讲授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作用、分类和原则;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特点、主要依据、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心理技能训练方案及其实施;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和程序;自生训练的方法和程序;生物反馈训练的方法和途径;系统脱敏训练和模拟训练的方法;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的原理;不

合理思维的特点;在体育实践中应用表象训练、认知训练和暗示训练、自信训练的方法。

8.运动技能学习

8.1 运动技能概述

8.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8.3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因素

8.4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8.5 运动技能的迁移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运动技能概念、组成和技能的学习过程;运动技能的分类等基础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过程的理论及阶段特点,对技能学习的影响因素能做出分析,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训练与指导,按照技能迁移的规律安排和组织教学。

[讲授内容]:运动技能的概念、组成和基本特征;运动技能的分类、测量与评价;运动技能的形成理论、阶段和途径;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外部因素;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运动技能迁移的原则、测量与评价;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9.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

9.1 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9.2 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基础

9.3 体育教学环境心理

9.4 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能够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能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和设计,要能够对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

[讲授内容]: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学分析、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及其优化;和谐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目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10.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10.1体育能力的差异

10.2 智力因素的差异

10.3 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10.4 体育差生心理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个体差异,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讲授内容]:体育能力的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对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体育差生的分类;影响体育差生的心理因素;提高体育差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11.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11.1 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原因

11.2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11.3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心理反应,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为运动员重返赛场提供帮助。重点在于应用。

[讲授内容]: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心理反应和干预措施。

12.体育社会心理

12.1 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

12.2 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

12.3 运功中的攻击性行为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团队的概念及基本特点,把握团体凝聚力的测量方法,知晓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和提高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对团队中的领导行为有一个一般的了解,通过自学掌握教练员领导行为的概念、特点、功能与作用等。对运动中的攻击行为了解其产生原因,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攻击行为的发生。

[讲授内容]:团体凝聚力的概念及特征;团体凝聚力的分类、概念模型与测量;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途径与方法。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内外部因素;降低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一)考核评价与方法:闭卷考试

(二)考核要求:

1.在试卷的题目构成中,既要有一定的识记层次的内容,也有一定比例的分析与应用题。识记和理解类占75%—80%,分析与应用要占到25%或20%。

2.要重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五、完成大纲的主要措施

(一)主要措施:

1. 认真备课,精心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深入而浅出。

2. 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4. 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抓好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检查。

5. 严格考勤,保证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季浏,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祝陪里、季浏,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季浏,殷恒蝉,颜军,体育心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学前教育学 课程名称(英文):Preschool Pedagogy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多选):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素养□信息素养□领导力素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72 学分: 4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史、学前心理学 开设专业:学前教育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功能、目标与内容、课程与教学、幼儿与教师以及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管理、家园合作等问题,基本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同时,该课程将着重阐释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方法、原则等,力图体现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质,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以此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熟悉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和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内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方面: ?掌握设计幼儿园教学、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基本技能; ?具备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 3.专业情感方面: ?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 ?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4.综合素养方面: ?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能合理分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具备搜集、查阅、整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 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三、匹配题(每项2分,共18分)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完整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教育教学 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 3.体育锻炼 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5.身体心理 6.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社会促进” 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10.1965 11.体育心理学 12.1980 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 15.异常行为 二、单选题 1.C. 2.A. 3.C. 4.D. 5.A. 6.A. 7.D. 8.C. 9.B. 10.B. 11.A. 三、多选题 1. A.B.C.D 2. A.B.D 3.B.D 4.A.C.D 5.A.B.C 6.A.C 7. ABCD 8.B.C.D 9.C.D 10.A.D 11.A.B.C.D 12.A.B.C.D 13.B.C 14.B.C.D 四、匹配题 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25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 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五、判断题 1.√2.×3.√4.√5.√6.×7.× 8.×9.√10.×11.√12.√13.×14.√ 六、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45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__________。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 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 2.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 A.适应性的 B.主观的 C.非适应性的 D.非主观的 3.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__________。 A.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4.心理学家___________最早开始了对暗示的研究。 A.艾利斯 B.罗杰斯 C.舒尔茨 D.弗洛伊德 5.“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该观念是_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6.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___________。 A.盲目性 B.间断性

C.易变性 D.不可控制性 7.体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的练习方法是__________。 A.讲解法与示范法 B.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C.分解和完整练习法 D.游戏法 8.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A.身心恢复 B.死亡 C.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9.由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__________个分量表。 A.5 B.6 C.7 D.8 10.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__________,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A.越多 B.越少 C.越不确定 D.完全相同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绝对化思维”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运动表象从感觉通道上可以分为___________。 A.视觉表象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

体育心理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课程编码:12116C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34 总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2.编写依据:本大纲的编写是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山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计划表》为依据。通过教学大纲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使教学能够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一致,更好地体现和服务于教育目的。 3.目的任务: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中学体育教师。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融会贯通。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体育心理学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 体育心理学概述 1.1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2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1.3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了解体育心理学与体育其他学科以及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能加以应用。了解体育心理学的演变及发展,重点掌握国际、国内体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里程碑性的时间、事件及人物。 [讲授内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国际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 1.4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1.4.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学习 1.4.2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4.3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4.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目的要求]:通过该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各理论学派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在正确认识和掌握各学派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批判地加以接受,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能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加以应用。 [讲授内容]: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关于学习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得性质、目得、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得培养目标就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得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得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得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得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得各个要素及其之间得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得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得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得主体,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及其两者之间得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得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得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得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得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得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得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得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得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得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得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与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得注意事项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得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得结构特征与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体育教学目标得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得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得意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得结构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得外部特征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大纲精修订

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大纲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从儿童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出发,在理解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学前儿童美术学习与音乐学习的过程,研究教师如何通过艺术活动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 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为: 1.了解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体系的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了解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过程中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 2.通过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将理论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获得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锻炼,能够设计学龄前儿童艺术教学活动,并获得进一步在幼儿园中进行艺术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 1.音乐教育与幼儿全面发展 2.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发展 要求:了解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质量与儿童发展质量之间的真实关系;明确理想的音乐教育研究和操作,就是要尽力追求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和途径,同时也要研究尽力避免任何可能阻碍儿童健康成长的行为。 第二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 5.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6.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社区与家庭 要求:了解目前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若干重要的基本观点,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分析、评价当前和当地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工作。 第三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及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第三章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的特性——(倾向性、广泛性、稳定性、效能)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初级 水平)、乐趣(比较高级水平)和志趣(高级水平)。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装的探险究学习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装体育场兴趣的方法:1、明确参与体育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内容和项目;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注意教法手段多样化;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7、充分利用兴趣的迁移;8、针对运动兴趣的品质、培养兴趣;9、培养师生感情;10、重视信息反馈;11、因人而异合理设置目标,获得成功体验。 第四章运动动机 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理动因。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与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产生的。

体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2、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 准备状态。 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4、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P324 5、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6、渐进放松训练: 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7、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8、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较为固定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P58 10、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应激: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12、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13、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4、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 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7、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18、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机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9、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20、认知结构: 21、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3、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动机: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它们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P47 二、填空题 1、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研究中,摩根(Morgan)使用心境状态剖面图研究发现,与常模样本相比较,成功的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________较高,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 2、目前在体育运动领域中,从不同视角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Nideffer)提出了一个有关注意的结构、个体差异与运动表现间关系的注意方式理论,并将提出注意的四种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知——运动能力是指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影响个体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有:____环境的温度___、__噪音___、__拥挤的人群___、____对对方意图的感知__、__害怕报复__、__比 赛的结构_。 7、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理训练,从广义上讲是只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_______和________施加影响的功。 9、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提出,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动动机的功能有:___发动功能_____、_选择功能_______、_____维持功能___和强化功能。 11、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应注意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指导性原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能有意识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 6. 社会适应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培养“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7. 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一、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包括以下要素: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修养高,品德高尚;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合作,能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与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3-5项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熟悉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内容、规范和方法,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2.培养规格与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化的学前教育中等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各地幼儿园。 (1)知识结构: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和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能力结构:熟练掌握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顶岗实训前,每个学生必须完成3-5项职业能力的训练,并且考核合格。这些能力包括:熟练弹唱儿童歌曲的能力,创编并表演、讲授儿童舞蹈的能力,创作并表演、讲授童话、故事、儿歌的能力,制作充满童趣的优秀手工作品的能力,学前教育科研能力,形

神兼备的儿童笔画技能,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幼儿优质课,规范书写粉笔字,营养配餐能力,编排儿童游戏的能力等,其中形成1项专业特长,并提交相应的研究成果(作品)。 (3)专业素质: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能力和方法,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4)非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特别是有较强的信用观念和意识,良好的人文修养,正确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5)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自身实际,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节与平衡能力。 五、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一)课程建设:理论、能力、素质一体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突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这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认真落实“铸能力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并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思路:第一学年以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奠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 第二学年以专业能力课程为主,培养职业能力,形成个性和特长;以专业素质课程为主,资格证书获得、能力强化、顶岗实训与就业紧密结合,提高专业“厚度”,增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提高职业准入率, 提高就业质量。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断得以优化——构建实施动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 增加理论、方法、技能、管理多种模块的职业选修课程,多方位推进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强化特色意识。 1、课程内容基础化。

体育心理学考试试题AB修订稿

体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A B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完整版)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说明 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必修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它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有重要意义,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国家的兴衰和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初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的。它是国家对全体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材,开展教学工作、评估教学质量和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与要求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2.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