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笔记

最新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笔记

最新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笔记
最新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笔记

心理咨询师》复习笔记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儿童的心理现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3.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4.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对心理学各分支

的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

5.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6.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7.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知、情、意和个性)。

8.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知、情、意

9. 注意不是心理过程,是心理状态,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始终。

10.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

?????

????????????????)人格特征(气质格特征能力)对实践活动的适宜性(、动动机心理活动理活动的动力心理特性意—意志过志情—情绪绪情感过知—、记记忆、思维认知过程(感觉、直觉心理过理心理现理 1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能动的反映,主观的映像)

12.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生理科学研究资

料的证明;临床事实的证

明;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13.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14.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3个阶段。心理发展随着神经系统的发

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15.无机物、植物、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有感应性而没

有心理现象。无脊椎动物,

如蚯蚓,有了感觉,产生条件反射,看做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

现象。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人类有了思维。

16.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

17.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思维)

18.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活动)

19.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20.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表现为(心理支配人的行为;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1.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2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3.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

的诞生)。

24.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25.(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26.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加了中间变量O。

27.(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28.(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29.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30.(把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把人看做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

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31.(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是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32.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活动的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心理活动

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34.心理学研究除了运用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外,还要运用(个案法)。

35.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6.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

37.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38.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9.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等几种。

40.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的。

41.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42.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核31对脊神经。

43.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系统;一般不受意识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44.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

45.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大脑)组成的。

46.大脑包括(脑干、下丘脑和中脑)。

47.脑干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

48.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和神经结构)。

49.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50.下丘脑是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51.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组成部分。额叶最大,占到1/3.

52.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53.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54.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

55.对一般人来讲,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不对称的)。

56.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

57.对一般人来讲,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58.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59.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

60.用“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神经

生理学家是(罗杰·斯佩里)。

61.通过实验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62.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抑制)。

63.(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64.反射弧:实现神经活动的神经通路。

65.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

66.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叫(无条件反射)。(吃食物流口水,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是无条件反射。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

67.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而形成的反射)。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是

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68.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除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扩散和集中规律以及条件反射的抑制规律

外,还有(动力定型)。

69.条件反射的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70.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在强烈刺激作用下出现的条件反射的抑制现象叫(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

71.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相互诱导包括(正诱导和负诱导;同时性诱导和相继性诱导)。

72.一种神经过程进行而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出现的现象叫(相互诱导)。

75.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76.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

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77.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

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78.痛觉既是内部感觉也是外部感觉。

79.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由个人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决定。

80.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8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82.阈限可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83.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8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

85.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

86.韦伯定律可以表示为(△I/I=K)。

韦伯定律(说的是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可以用公式△I/I=K表示) 87.费希纳定定律可以表示为(S=KlgR)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88.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

89.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属于感觉适应。

90.对光/暗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暗环境中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91.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92.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

93.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象,这叫(负后象)。后像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成正比。

94.(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炮的形状;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的现象属于

感觉后像。

95.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96.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同时对比现象;彩色对比)。

97.(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绿叶陪衬下的红

花看起来更红了)的现象属于感觉对比现象。

98.(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99.(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100.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光波)。

101.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102.位于视网膜的中央窝及其附近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是明视觉的适应器

官。

103.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是暗视觉器官。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

的轮廓和明暗。

104.彩色的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105.色光混合(加法原则)和颜色混合(减法原则)

106.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107.有色觉缺陷的人对明度非常敏感。

108.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大多数是由(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外祖父色盲,爸爸色盲,女儿才可能是色盲。

109.女性色盲为男性色盲的1/10.

110.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Hz-20000Hz)范围内的空气振动。(5000赫兹的空气振动;1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乐音;

噪声)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

111.人耳对(1000 Hz-4000Hz)范围内声音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最敏感。

112.听觉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113.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逐渐向中低频发展,扩展到中频,影响言语听觉)。

114.内耳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的感受器。

115.声音的基本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116.音调由声波频率决定,成正比。响度由声波振幅决定,成正比。(声波的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117.嗅觉适宜刺激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具有挥发性)。

118.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分子能散布于空气当中;具有挥发性;有气味)。

。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前咸后酸,尖甜根苦)

体的;有味道的)。

127.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晕车为平衡器官敏锐。

128.运动觉又叫(动觉)。运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129.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130.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131.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痛觉没有适宜刺激。

132.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133.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内脏痛的定位不准;内脏痛具有放射的性质)。

134.下列说法不科学(痛觉反映一个人的意志力强弱;痛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反映了一个人的灵敏程度)。

135.个体在痛觉上的差异和(一个人对疼痛的认识和态度;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一个人的意志力)有关系。

136.。各种感觉协同作用的结果。

137.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13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整体性)。139.有选择的知觉外界物体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140.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

141.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142.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143.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144.距离知觉产生的单眼线索有(对象的重叠;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或运动视差;眼睛的调节作用)

145.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146.眼睛的调节作用是(距离知觉的单眼线索;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两根铁轨看起来相交,为线条透视;)。

147.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轴的辐合作用;双眼视差)。

148.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

149.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时间知觉)。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150.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日出日落的交替;一年四季的变化;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151.机体生理规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

152.生物钟可以(调节人的行为;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

153.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154.似动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

(电影,动画,霓虹灯的动感变化)是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

155.(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156.错觉一般按照(线段长短、线段方向、面积大小、不同感觉道相互作用)等形成的错觉来分类。

157.错觉的性质包括(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所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

一定会发生,通过努力也很难克服的;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158.(视觉,听觉,不同感觉道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错觉。

159.(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160.记忆是指(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161.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五种)。162.记忆按照是否意识到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63.记忆按照能否加以陈述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64.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165.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166.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167.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

168.动作记忆:对身体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169.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170.内隐记忆: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171.陈述性记忆:可以用语言传授并一次性获得,但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加以提取的、对某个事实或事件的记忆。

172.程序性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识记才能获得、在利用时又往往不需要意识参与的,对如何做某件事的记忆,包

括对知识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173.(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175.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176.(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以无意义音节为测验材料。

177.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一个短的历史。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178.(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三个记忆系统:瞬时、短时、长时)的标准。

179.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1)秒钟以内。是以(刺激物的形象;感觉后象)的形式保持信息的。也叫感觉记

忆或感觉登记。容量为9—20比特。

180.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的),1分钟以内。也叫工作记忆、操作记忆、活动记忆。

181.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听觉)的编码。

18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

183.记忆广度(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正负2;每个人都一样)。

184.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185.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186.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或干扰)。(自然衰退或前摄后摄抑制)

187.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188.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189.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190.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机械复述; 精细复述)。

191.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192.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193.(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194.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195.(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或操作过程)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196.把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

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是根据思维的(形态划分的)。

197.抽象思维又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

198.按照探索问题答案方向的不同,把思维分为符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99.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200.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201.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02.概念所包含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内涵)——各种要求。

203.概念所包含的个体叫概念的(外延)——符合要求的个数。

20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成反比。

205.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概念的形成和掌握)。

206.人工概念(是人为制造出来供实验用的材料;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因为是模拟的自然概念,所以与实际生活中

使用的概念有很大的距离)。

207.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问题解决)。

208.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

209.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摩托车是(正迁移),学了自行车再学三轮车(负迁移)。

210.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瓦特看到水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

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了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鲁班被带齿的丝毛草划存了破肤而发明了锯子)都是

原型启发的例子。

211.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

(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在阿拉伯数字中间会读成13;老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

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都是定势的表现。

212.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213.启发式策略就是(运用已有经验,在问题空间中只做少量探索就能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214.(循环子目标策略;逆向搜索策略;计划简化策略)都属于启发式策略。

215.问题空间就是(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对如何从初始状态过

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216.影响问题解决的策略:迁移、原型启发、定势

217.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

218.言语的特点包括(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19.言语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220.(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

221.内部语言的三个特点: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言语的减缩性、速度快。

222.威尔尼克中枢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

223.布洛卡言语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表达性失语症)。

224.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的病人(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了困难)。

225.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若受损伤,产生表达性失语症——不会说。

226.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若受损伤,产生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227.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若受损,失读症——看不懂

228.书写性言语中枢:若受损,失写症——不会写

229.(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230.表象属于(形象记忆)

231.表象具有(直现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232.表象具有(积累感情知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为想象提供素材)的作用。233.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

234.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是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235.表象是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236.(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237.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38.有意想象包括(理想;空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239.(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240.幻想的特点(其内容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其内容指向于未来)。

241.意识的定义: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

242.意识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睡眠和梦不属于意识,是特殊的意识状态。

243.(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44.无意识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和对刺激的无意识)。

245.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

246.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波)。

247.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开始出现。是一种无意识状态。

248.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波消失;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称移动;

梦境开始出现)。

249.梦的特点包括(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250.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251.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252.梦剥夺不让做梦反而会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253.(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54.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255.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256.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257.既有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后注意)。

258.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的转移)。259.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注意的动摇)。

260.注意的起伏又叫(注意的动摇)。

261.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注意的分散;或分心)。

262.在同一时间内指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263.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264.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所从事

的活动不能在同一感觉道内完成;所从事的活动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

内在的联系)。

265.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266.社会需要包括(求知;交往)

267.从产生的角度来看,需要包括: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268.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69.(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270.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需要;情绪;内驱力;诱因)。

271.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72.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进入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生理性动机。

273.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27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275.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以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76.按照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动机,可把动机区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277.定势往往是一种(无意识动机)。

278.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兴趣)。

279.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广度;效能;稳定性)。

280.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了(爱好)。

28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82.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攸关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

力量强的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

283.生长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

284.(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285.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少数人能达到的)。

286.(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87.(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

288.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289.表情产生(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290.关于表情,(有一些是全人类都共同的,有一些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差异的)。291.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组织功

能)。

292.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293.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

294.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和情感状态的度量)。

295.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296.按照生物进化,情绪包括:基本情趣和复合情绪。

297.(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喜、怒、哀、惧。

298.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情绪状态)。

299.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300.心境:即心情,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是一种情绪底色。301.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可积极、也可

消极,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也能使人的认识范围变得狭窄,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

302.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03.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30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常被用来描述具

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绪适用于动物和人;情感只适用于人;情感比情绪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

刻性和持久性)。

305.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同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情绪代表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

感情的内容;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

306.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信号)的功能。

307.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动力性;强度;紧张度;激动度)。

308.沙赫特的情绪理论(叫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情绪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

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决定作用)。

309.(意志)是指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10.意志行动的特点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一种受意识调节和支配的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

311.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312.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313.意志行为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314.

315.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316.勒温认为:动机冲突的形式有(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317.

318.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319.

320.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使人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说明人格具有(整体性)。

321.

322.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说明人格具有(功能性)。.

323.人格具有(独特性和整体性;稳定性和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

324.(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

325.

326.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

327.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是和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

328.

329.(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

思维力等,智力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

324.

325.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在(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和巩

固的程度;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325.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和限度;而环境决定了在遗传决定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遗传潜势好的人,

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大,反之亦然。

326.按照能力发展的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327.

328.按照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29.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30.按创造程度可把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331.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把能力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晶体能力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

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331.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

332.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在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音乐、美术、体育运动等特殊能力方面)。333.(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334.素质包括一个人生来具有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机能的特点。335.希波克拉底把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实际上这就是最早的气质分类和气质类

型学说。

336.气质的特性表现在(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和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337.气质特性的感受性和耐受性一般表现为(感受性强耐受性弱;感受性弱耐受性强)。338.气质类型有(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等学说。

339.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不决定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会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340.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等类型。

341.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构

成的。

342.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平衡、灵活,活泼型)。——薛宝钗

343.黏液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诸葛亮

344.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强、不平衡,兴奋型)。——张飞

345.抑郁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弱,抑制型)。——林黛玉

346.“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347.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性格)。348.性格(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是个体间人格

差异的核心)。

349.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应倾向性叫(态度)。

350.构成态度的基本因素是(认知;意志;行为倾向性)。

351.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结构的组成部分)。

352.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对待社会、集体、他人以及自己)。

353.在性格的各种特征中能够起到决定其他性格特征作用的是性格的(态度)。

354.费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等层次。

355.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等类型。

356.荣格把兴趣和关注指向于内部的人格类型叫(内向型)。

357.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358.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等层次。

359.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360.卡特尔找出了(16)种互相独立的人格根源特质。

361.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的(特质理论)。——EPQ/气质类型

362.艾森克认为人格的维度包括(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普通心理学笔记,大一下的考试

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认识,是认识 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 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思维的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思维的间接性: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作间接的认识。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在进行思维时,人们需要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 改组。 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 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有方向、有范围、 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再造想像: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以记忆表象作基础,和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问题解决的效率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知识表征的方式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不同、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动机、情绪、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包括吉尔福特辐合思维、发散思维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梅德尼克远距离联想能力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一致性评估技术通过对创造出产品的评估,来评价人的创造性。以及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

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语言的特征创造性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语言的创造性说明儿 童习得语言单靠模仿他人的语言是无法实现的和语言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结构 性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不同语言的具体结构规则是不同的、意义性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交流、指代性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社会性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常常要受到别人的影响)、个体性语言行为具有个体的特点 普心,第九章,动机 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当人们感受到这些要求,并引起个体某种内在的不平衡状态时,要求就转化为某种需要。没 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人类从渴则饮,到科学技术的发明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人的需要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人的需要的内容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 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爱和归属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相反,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构成。 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形曲线关系。人们在中等强度的动机

设计心理学1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1读书笔记 【篇一: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有关日用品心理学的书,侧重于告诉人们如 何理解那些配备旋钮、刻度盘、控制键、开关、指示灯和仪表的物品。在书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观点:“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 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也就是说人的大脑空间还是有限的,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外界知识存储来进行操作。 诺曼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即设 计应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以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为侧 重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脑内部是以符号、符号结构以及符号操作来表征、解释外部世界 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心里表征就代表了外部世界存 贮在头脑中的“信息”。内、外两个世界不断的进行着信息的交换, 这样的结构就解释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交换”的关系本质。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个各种不同的麻烦,往往很多人会认为是 自己太笨,然而事实却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有问题。这需要设计人员 对产品的外观和易用性之间保持平衡,在设计产品时不能只注重外观,也不能只重功能,想要在保证设计的几项原则下把产品做到最 好则需要从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考虑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差错,然后 想办法避免这些差错,设法使操作具有可逆性,以尽量减少差错可 能造成的损失。 在设计中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 是可行的操作。2、注重产品的可视性。3、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 作状态。4、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 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要利用各类自然关 系和自然限制因素,尽量不要使用产品说明书或标示,即便确有必 要也应当只用一次。 设计人员将复杂的操作过程变得容易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原则:1、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2、简化任务的结构。3、注重 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5、利用自然和人为限制因素。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7、最 后选择,采用标准化。第一项原则适用于功能较多的产品,将人脑

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描述: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 注: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 2.解释: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 注: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 3.预测: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4.控制: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或者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发生率等。 二、心理学简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适应环境 科学和技术 寻求生存的意义哲学和宗教 2. 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当代心理学流派: 结构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因果性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其结论必须建立在依靠科学方法收集和处理的证据基础之上。 科学的方法包括一整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 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测验法 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特 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能力测验学绩测验 ⑵自陈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情况对 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

生理心理学自考期末考试笔记.

第一章导论一、神经解剖学知识 A.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神 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B 脑研究的6 个理论体系: 自然哲学理论、机能定位理论、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脑化学通路学说、神经科学理论。1.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 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3.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 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自主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4.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5.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占大脑皮层90%)。6.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 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 7. 前额叶皮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 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8. 边缘叶: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 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比多学院考研为大家整理总结了2017考研普心参考教材重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带去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复习策略 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提要 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 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 预测选择分值:2-3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 预测选择分值:3-4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 第三部分:感觉 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 预测选择分值:5-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四部分:知觉 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 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 预测选择分值:7-9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 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 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 预测选择分值:6-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心理学笔记(完美版)

张厚桀版《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二、心理学的分支 【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 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领会】 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

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求适应群体)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精准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条件限制)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应用】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 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无意识 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 【领会】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4)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发展理论 第一节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1.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P5)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2.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用进废退”。 3.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P12) ①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1 ②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③颞叶位于额叶的下方,耳朵的正上方,16岁之前颞叶还处于生长阶段,16岁后才开始修剪和髓鞘化。颞 叶主要负责加工听觉刺激和语言信息。 ④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和学习的关系最为密切。 ⑤小脑位于脑的后下部,它负责人的运动协调,与平衡、调节身体姿势有关。 ⑥杏仁核,和我们的“本能”有关,决定的是较低级的反应。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定义:(P14)指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有续的,模式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含义: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 ①反应活动从混浊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化; 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 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注意:如果出成简答题,问“心理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必须首先回答发展的定义。 2、心理发展的实质:(P15) 1)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内发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必须要牢记的几个人物以及其著名言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内发论观点以霍尔、彪勒为代表。以弗罗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外铄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必须牢记的人物及其言论:行为主义学派的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和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华生主张“教育万能论”。斯金纳继承了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 3)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和社会文化历史观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 3、心理发展的特点:(P20)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斜坡与楼梯的关系,是质的飞跃阶段);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不可逆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不平衡性); 1下划线部分为上课强调重点,下同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就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需要与动机; 能力与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与动机就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就是说脑就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与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她的需要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与思维萌芽(灵长类)三个阶 段。 12.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就是心理的源泉与内容(狼孩)。客观现 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就是社会的产物,就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就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与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就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 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与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与铁钦纳就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 的机能作用。创始人就是杜威与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就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分之 与。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与无意识。她把人的心理 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罗杰斯与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与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32.神经元就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与功能单位。 33.神经元就是由细胞体、树突与轴突组成的。 34.反射就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构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 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犯罪心理学》笔记 考试重点

犯罪行为导论 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1)狭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表现特点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学5种主要研究对象: 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 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性质、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 (二)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 (三)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 (四)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学的性质: 交叉性学科;边缘性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性学科 犯罪心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犯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真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缺点:研究者较被动;结论难以量化处理,准确分析;研究者的水平对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2、调查法 调查法: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3、测验法 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人心理特点的方法。 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 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 4、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 (选择)犯罪心理学的历史: 角度:时间轴线/地区轴线 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近现代的犯罪心理学发展 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我国的犯罪心理

心理学考研笔记(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为了达到研究内隐的精神过程的目的,我们通过刺激与外部行为共同进行推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2.情绪、情感与意志 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 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3.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征:人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用客观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系统性: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处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中。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不同层次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系统与各要素的关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确的唯一标准。任何心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伦理性:忌讳采取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及可能造成研究对象身心受到伤害或者有悖伦理性原则的方法 2.具体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适合以下情况使用: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 在控制的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由于社会道德,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其缺陷主要表现为:难以重复观察,观察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自然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因此对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不出现需要研究的现象; 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经验,目的,兴趣等取向和技能的影响。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要求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具体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条件下进行; 自然实验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景中进行。 调查法:以大众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具体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方式进行。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影响:17-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笛卡尔(唯理论):相信理性真实性,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天赋观念 洛克(经验论):白板说,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经验中获得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各项发现为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基础开辟了前景也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复习笔记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 是0~6岁的儿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发展心理学: 关于心理发展的问题,在心理科学中,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的。 (1)心理的种系发展。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它研究从低级动物到类人猿为止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在适应自然的情况下逐步从低级形态(受刺激性)向高级形态(思维的萌芽)发展的。 人类心理发展史则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人类的心理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准备起来的,是跟动物心理有联系的,但同时又有本质的区别。人的心理、意识是人类祖先在劳动过程中、在言语的参与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人、动物的生命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状态和机制的成长、变化的规律。其目的是探索生命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法则。 发展心理学从个体研究的角度看: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3、儿童心理学的产生标志:蒲来尔《儿童心理学》的出版 4、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5、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以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1.优点:(1)研究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可以同时对两个或多个以上的多个不同年龄人群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最新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

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年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