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学院新局面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学院新局面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学院新局面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学院新局面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学院新局面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一届三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大会工作报告

胡来林

(2011年1月19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我代表学院行政班子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0年,在全院师生员工努力拚搏下,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院在全校教师教育中的龙头地位初步显现。现将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规划(草案)顺利制定,发展目标切实可行

2010年,学院班子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并组织对兄弟学校的相关学院进行调研,各系也从“十二五”前期规划制定开始,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与调研。通过回顾我院“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基础状况,分析各专业目前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经过反复论证,凝聚智慧,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温州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教师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在规划制定中,学院的理念是:追求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追求特色化的人才培养,追求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使学院成为浙南地区乃至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基地、资源

中心和研究中心。规划中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同时明确指出了影响我院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对“十二五”期间要完成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划与分解,使整个规划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二)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科研取得较大进展

学院积极实施“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战略,优化师资队伍。2010年,引进博士1人,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4人,选派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使我院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选派2名教师进行挂职锻炼,1名教师赴新疆援教。

2010年在学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学院将原来比较分散的学科研究方向,聚焦到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研究和学习与发展等四个主要学科发展方向上,为今后人才引进、基层学术组织构建、大项目申报、大团队构建等,特别是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硕士学位点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国家社科项目立项1项,成功实现了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省部级课题立项9项,厅局级项目31项,厅局级奖项8项,均位于全校文科之首;编著5部,到校课题经费达万元;发表一级(含)以上刊物论文14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篇。大幅度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项国家课题和32万经费的科研指标任务。

2010年,为整体提高学院科研实力,扩大学院对外交流和学术影响力,学院承办了2场罗山讲坛、1场学术沙龙、11场学术讲座,

其中国外专家交流1场,举办了与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校际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1场,举办了校第21届教育科研学术年会。本年度,共派出40余人次参加了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有3位教师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文章或做主题发言。

(三)专业建设成效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010年,学院结合本院实际,倡导“质量工程全员培训”理念。通过开展网络教学与教务平台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召开教学质量申报工作研讨会,出台《专业建设经费项目化管理的暂行办法》和《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组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等,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推动了全院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无论是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还是学科竞赛数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0年,学院利用教学维持费、重点专业建设经费、新专业建设经费和“十二五”前期重点建设项目经费等,共投入经费24万多元,完成108项院级教改项目立项,用于培育高级别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0年,学院共获得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1项、市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课程群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1项和校级教材建设1项。已有的教育技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教育技术省级教学团队、小学教育校级重点扶植建设专业等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度,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和学院教学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学评教成绩显著上升。特别是2010年度第二学期,我院教师学评教成绩平均得分为分,位居全校第一。教师语言艺术、教育学原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书写

艺术四门公共课教师平均分分列全校公共课1-4位,对公共课教师的综合满意度的优秀率达100%。

2010年,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本年度新增实验设备经费420多万,实验设备总值达1400余万元。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本年度我院学科竞赛成绩与以往相比取得较大提升。在第四届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3项二等奖;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获得3项三等奖;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第五届“科讯杯”全国高校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等。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建工作富有特色

对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五个好”标准和党支部建设创新工程的具体要求,一年来,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共建载体,使同专业的师生党支部在育人成才、服务地方等工作中齐头并进,创建了师生支部对接工程,形成党支部的“一部一品”特色,有效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全体党员立足岗位、结合实际,做出了庄严的“创先争优”承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10年,吕小君老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章志图、陈秀雅被评为第二届在温高校优秀辅导员。林炎琴老师荣获了第六届全国宋庆龄奖和校优秀党员。孙芙蓉、张新立荣获校优秀教师。林可松老师荣获温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郑薏苡、盛建森老师被评为校极优秀班主任。学前教育系教工支部获得校级创

新支部,学院工会工作取得新成绩,被评为优秀工会。

(五)培育学院文化品牌,学风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在学风建设工作中,注重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文化品牌的培育工作,将文化品牌培育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密切联系起来,取得了显著效果。知心姐姐、“艺术之春”艺术节、师范技能等品牌的影响力和作用性大大提升,其中艺术之春在2010年被评为十大校园文化品牌重点项目。我院学生在校级以上学生活动比赛获得多样奖项和多种荣誉称号,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荣誉2项;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荣誉3项;校级一等奖2项,荣誉7项。在学生科研方面,也取得全校第四名的好成绩,其中省级课题立项2项,本科生校级课题立项29项,研究生校级课题立项2项,创业教育科研课题立项4项,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奖2项,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12篇。在本学期的优良学风班和学习标兵评选中,全校9个优良学风班中我院占了3个,全校15名学习标兵中我院有3名,比例名列全校第一。

在招生就业工作中,通过印发学院介绍手册、明信片等工作加强宣传,圆满完成招生工作,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在就业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98%。

(六)落实合作协议,积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

为落实我校与温州市教育局签署的《服务基础教育合作协议》,学院召开了大型的服务地方工作推进会,打造高校服务地方工作品牌,会上聘请市文化局局长吴东、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志宏等5位同志

为我院服务地方工作高级顾问,并与青田县教育局、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九家单位现场签署合作协议。

由我院承担开展的2010年温州大学面向基础教育课题共立项60项,按时出版《现代教育》杂志4期,共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4篇。教师继续教育为中小学、幼儿园共培训教师10936人次,校长268人、园长293人,教研员40人,共计11497人。为打破地域局限,提高培训效果,2010年启动了继续教育远程教学计划,制定了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方案,并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针对华侨子女、唇腭裂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学院有的放矢地设计了多项服务项目。2010年7月,以小学教育专业师生为主力的“牵手母语,情暖侨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赴温州侨乡枫岭乡,帮助年轻一代的华侨华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了解家乡温州的乡土文化,增强年轻一代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家乡认同感;成立了以心理系师生为主力的“温州微笑联盟唇腭裂儿童温州大学心理辅导站”,并承办了“微笑联盟”第二期心理辅导夏令营,为唇腭裂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另外,学院传统项目“知心姐姐”为温州市各中小学学生提供心理咨询100余人次,学生党员志愿者为温州20个贫困家庭提供无偿的“爱心家教”,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七)承担全校性的学科与基地建设项目,成效显著

学院牵头的涉及全校多个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校级A类重点学科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形成了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人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与理科课程教学论、教育技术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2010年度,在完成年度指标的同时,基本完成了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2010年度,省级教师教育基地成立了“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基地领导小组”、“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协调小组”、“温州大学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等领导机构;合作承办了“浙江省数学教育研究会”、“温州大学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研讨会”等,有5人次参加了国际和国内教师教育相关会议;编制了两期教师教育基地简报;开发了教师教育基地网站;评选了教师教育基地4门精品课程、教师教育专项教改15项;完成了2010级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立了中小学教材库和中小学各学科参考资源;完成微格实验室设计、普通话网络测试实验室建设、教育心理实验室建设,配备了14套教育实习移动指导平台;对近1000学生进行师范技能过关考核和师范技能竞赛培训;完成了30多个中小学、幼儿园实习基地挂牌工作;完成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立项15项;第二期教师教育特色班“溯初班”顺利开班等。

刚刚过去的2010年,既令人倍感压力,更是令人倍感鼓舞的一年,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这此成绩的取得,关键是各位教职工积极转变观念、努力转型、及时抓住机遇,奋力拚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院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11年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0年取得的成绩,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迅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使得我们更有机会和实力去争取2011年的新成绩。但同时,我们不仅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面临新的问题、新的压力。在这个承前启后、展望未来的时刻,学院对如何突破发展面临的瓶颈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与思考:

(一)必须转变观念,认清形势,强化全体教师的团队意识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定位的转型,即要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教学研究型是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学科建设为龙头。必须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来争取硕士学位点数量的增加,以提高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内外的资源分配、项目立项等政策将进行大幅度调整,逐渐形成向团队倾斜的机制。各种大项目取得、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都必须依靠团队群体的合作力量。团队是人才成长的土壤,团队是实现“项目上档次、经费上规模、成果上水平、奖项上等级”的关键。为此,希望教师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行为,增强团队意识。

(二)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实现基础工作与标志性成果的双赢

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专业以学科为支撑,学科以专业为依托,需要教师推动教学、科研、学科一体化发展。一方面,要树立教学中心理念,但又不能把教学单纯地看成只是上课,必须使得教学更具有“学术性”,把教学与教研、教学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紧密地联系起

来;另一方面,树立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意识。如果高校教师不从事科研工作,很难对课程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进行把握,很难对有关教材做到融会贯通。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和育人创新中去。希望各位教师能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基础性工作与标志性成果之间的关系,实现更好地自我发展。

三、2011年学院重点工作

2011年是学院“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的工作,对于实施好我院“十二五”规划,推动学院改革发展至关重要。

(一)统一认识,狠抓学院“十二五”规划落实

在学院上下加强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以系(中心)、科室、课程组、研究所为单位,组织教职工学习好贯彻好规划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院的奋斗目标上来,将任务分解到日常工作运行中,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落实措施。建立规划实施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和帮助全体教职工制定与实现规划相对应的个人发展规划,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学院“十二五”规划中人才工程的总体框架,围绕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和学院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计划、骨干教师国际化计划、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优秀人才团队化计划”四大计划,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能较好满足学院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2011年争取引进国内优秀博士3-4名,国外优秀博士1名,考取博士2-3名,国外进修2-3人,培养或引进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引进和晋升教授2名,赴教育主管部门或中小学单位挂职实践2-3名,培育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1个。

(二)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

按学院“十二五”规划中要求,2011年完成课程与教学论校级重点学科的结题验收工作,并争取将其建成市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硕士学位点建设要求,建设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学习与发展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相应地建立4个研究所;培育学习科学与技术1个创新团队;总结上一年度硕士点申报失败的教训,争取在2011年度硕士学位点申报中取得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的成功;新增学前或小教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招生方向,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聘请不少于15名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和名园长,建立一支满足我院研究生教育需要的兼职导师队伍;出台系列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制度,实施研究生培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提升”三大质量工程,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研究生师范技能考核机制,提高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教学技能。

2011年度,学院将采取“院系管教学、研究所管科研”的管理体制,按研究所或研究方向构建科研团队,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10项,发表一级(含权威)论文15-20篇,出版专著2-3部,到校科研经费超过60万,争取省级科研奖项零的突

破。同时,为提高学院科研实力和扩大学术影响力,举办不少于8场的学术讲座,派出不少于40人次参加全国或国际学术交流会。

(三)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贯彻学院“十二五”规划中“逐步构建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全程化的质量监控体系、精品化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职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化的学科竞赛体系等六大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思路,主要表现在:①继续加强规范化教学,注重过程管理。完善教学文件制订和执行、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教研制度、督导制度、毕业论文、见习实习工作、实验室建设、学科竞赛等系列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并予以落实;对照学校教学过程考核指标体系,查缺补漏,改善薄弱环节。②继续坚持“推进质量工程”系列活动,培育优秀成果。围绕质量工程建设内容,继续开展系列化专题培训和研讨,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贯彻课程组管理制度,并使之与专业建设经费项目化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落实对课程组和专业建设预研项目的规划、检查、督促、验收和评价,推动优质教学成果的生成。③继续加大重点专业的建设与培育力度,突出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动教育技术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落实重点专业建设规划,使之顺利通过省、校重点专业中期检查和验收;努力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凝炼特色,做好申报市、省级重点专业的准备;认真做好应用心理学新专业验收工作,促进其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转化和平衡发展。④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受惠程度。根据社会需要、学生发展和专业发展的自身要求不断修正以就业为导向,重能力、重

技能、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对专业和教学效果的满意率;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着力加强对特色学生和优秀学生的重点培育。⑤继续完善师范专业教育实践环节,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制定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文件,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围绕温州大学2010级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任务,修订实习、见习、研习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教学材料,开发30-50个教师教育实训项目并投入使用;继续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在已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非师范类实践基地、教育技术专业初中段实践基地和小学教育专业瑞安实践基地,从而保障每个专业都有5个以上优良、充足、适宜的系列实践基地用于开展实践教学。⑥继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保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中期建设工作顺利完成。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实训教学规范化管理,通过课程教学、开放项目、学生工作室、社会服务等方式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实验室开放功能;启动实验教学质量工程系列预研项目,计划资助20项左右项目;及时跟进本年度新增教学设备的购买、安装工作,充分保障中央财政经费、市科研基地建设经费、学校年度设备经费、教师教育基地经费等总计350万左右经费的落实。⑦继续完善学生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提高竞赛成绩。重视大学生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工作,完善院级管理制度和方法,继续探索有效组织方式,拓展我院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类别,在增量基础上努力实现科技竞赛成绩质

的突破。

2011年度,学院将在现有基础上,力争获得3-4项省级教学研究与建设项目或成果,10项以上省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并努力实现争取科技竞赛一等奖的突破,4项以上省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争取毕业生对专业与教学效果满意率达到70%以上。

(四)加强教师教育特色建设,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教师教育工作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理论创新、课程创新和培训模式创新。要做好“师范生执教能力、职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长资源”三个品牌。具体包括:1)办好教师教育“溯初班”。履行在校获得省级师范技能竞赛奖,毕业能寻找的工作能达到理想,工作后能成长为名师或名校长。2011年将招收新一届学生;2)抓好“师范生技能”训练。2011年力争获得省级师范技能竞赛奖8项以上;3)做好“省教师教育基地”工作。2011年将计划新增教改立项15项、教研立项15项、精品课程立项3门等,并对2010年立项的各类教师教育基地专项进行中期检查和验收。启动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二期项目,实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名师或教学团队等培育计划;4)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菜单”培训。2011年,我们将做好尊重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择权的温州市一级教师“菜单式”培训工作。争取开发20门新课程,培育50门优质课程;5)重点做强“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探索和实践各种模式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出去,扩大培训地域,扩大培训范畴,开发和建立稳定的“教师成

长基地”。2011年,我们将开展校长培训、园长培训、新教师培训、适应期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卓越期教师培训。开发30门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教师10000人次以上;6)大力推广远程教育。利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技术力量和教师教育各专业优势,大力推广远程教育,构建网络化的培训资源平台,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培训效率。

(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学生工作层次

紧紧围绕“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学生工作的内涵化管理。以“创先争优”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特色工作和品牌工作建设,重点实现学生科研新突破,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开创学院学生工作新局面。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党建带团建,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师生支部结对,共建“一部一品”。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设计和实施“新生教育、女生教育、就业教育”等三大内容体系的思想教育。强化学风建设工作,完善班级成长规划等制度,创建科研阅读节,使学生活动与学生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学科竞赛等有机结合,在学生科研立项努力实现省级课题立项翻倍,并积极参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争取实现零的突破。打造特色品牌工作,培育“和谐学院”特色,着力建设“知心姐姐”、“儿童剧公演”等品牌项目,进一步提升特色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学院文化氛围。

(六)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进一步强化学院和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拓展社会服务渠道。以“从适应性服务向主导性服务转变,从个体型服务向团队型服务转变”为导向,以“省级教师教育基地、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为依托,建立集信息、咨询、培训、研习为一体的社会服务平台,积极为浙南地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决策依据、信息服务与技术指导。2011年努力建成教育服务团队1个,社会服务项目达到2项。

各位同志,2011年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揭幕之年,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持和扩大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学院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新年将至,我也在此衷心祝愿:老师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桃李芬芳、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从本单元来看,它为随后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从全书来看,本课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新中国的外交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到一些国际时事,外交方面的影音资料,这就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特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由此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中国对两次会议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像、文献,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良好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人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全面加快西和科学发展 西和县位于陇南市北端,全县辖6镇14乡,384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0.1万人,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5万亩,年平均气温8.4℃,年降水量553毫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12”地震重灾县、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西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仇池国的故土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自然资源富集,是全省最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地区之一,是享誉全国的“中国半夏之乡”。县境东南部铅锌矿区属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西成矿带的西延部分,南部崖湾锑矿区为全国第三大锑矿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创新引领、项目带动、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团结拼搏、以干克难、自我加压、敢于争先”的西和精神,抓重点推全局,攻难点求突破,创亮点显特色,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5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2元。

突出“五比五看”引领科学发展 面对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较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基本县情,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激发活力作为加快西和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围绕两大主题,抢抓三大机遇,实现三大突破,突出五个重点,强化四项保证”的总体思路,确立了“工业强县、产业富县、文化名县、科教兴县、旅游活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西和、人文西和、和谐西和、活力西和”的奋斗目标,在全县深入开展以“比项目建设,看科学发展;比兴办实事,看改善民生;比招商引资,看民营经济;比工作作风,看班子建设;比综合治理,看和谐稳定”为主题的“五比五看”活动。通过比项目建设,看科学发展,进一步在全县树立起了“项目意识”,增强了抓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抓项目的能力和实效,为加快西和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比兴办实事,看改善民生,进一步在全县牢固树立起了“民本意识”,促进全县上下把工作的重心放到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上来,集中力量兴办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比招商引资,看民营经济,进一步在全县牢固树立起了“开放意识”和“用国内外老板的钱干发展大事、腾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对今天所做的这一节课进行简单说课。 一、教材内容 我今天所选讲的内容,是历来考试的热点专题——外交。本课属于人教版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承接了上一节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开始,从70年代的外交一直讲到改革开放以来,梳理了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外交大事件。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学、合作学习的能力,欠缺的是对知识的分析、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们政史教研组的高效课堂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希望能够尽快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政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日两国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大量运用历史图片等,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感悟历史;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70年代、2001年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式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合作探究部分,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文字,视频等生动直接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思考相关问题,发散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来完成对重难点知识的进一步的深化、理解。 3、拓展延伸部分,是对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升华。其中对比新旧外交,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启示。是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和对知识的整合;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未来外交发展的看法?是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落实和所学知识的运用。 4、通过简易顺口溜进行本节知识的小结,让学生快速的回顾、记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5、课堂检测布置了五道选择题和一道表格题,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检测巩固。 6、最后是留出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对本节知识当堂消化。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保护性耕作工作新局面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努力开创保护性耕作工作新局面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果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各地认真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和推广,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指导和交流,保护性耕作技术日益完善和成熟,实施面积连年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突出表现在: 1、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作业面积较快增加。截至到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投资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8亿元,带动农民投入26亿元,累计建设256个部级、315个省市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项目共涉及到300多万户。2009年,新增投入亿元,农民自筹资金超过6亿元,项目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突破5300万亩,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达到亿亩,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达到亿亩(加上非项目区全国实施面积合计亿亩),分别比去年增加23%、%、25%。 2、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为提高保护性耕作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各地采取引进试验、消化吸收、革新改造、示范推广、创新提高等途径和办法,科学调整农机装备结构,提升装备水平,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同时,各地充分发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效应,积极引导农民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2009年全国保护性耕作项目区新增免耕播种机万台/套,新增万台/套。目前,全国保护性耕作项目区累计拥有免耕播种机达万台/套,拥有其它保护性耕作机具台/套,分别比去年增加%和13%。 3、技术推广不断深入,农民需求日趋旺盛。各地紧紧围绕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关键机具、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技术路线、技术模式,设立新技术示范项目,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因作业质量引起的农作物产量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培训班、现场演示会、机具发放会等多种形

开创外交新局面

24、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导入:中华民族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这五千年的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崇尚开放与包容,与其它文明和谐共处。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也曾有过郑和的七下西洋,将和平与友谊之手伸向海外。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入侵的苦难,被迫一次次伸出屈辱之手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至于周恩来痛心地说,近代中国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展示图片:不平等条约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请回答: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的落后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动伸出热情之手,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建国初期,我们所熟知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国家无情的拒绝。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敌视的态度。特别是6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外交的僵局。而要突破这一僵局,最关键的是要改善与哪一国的关系? 美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美关系的改善——“跨洋握手”。 材料: 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①材料中“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中美关系的改善 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及这四幅图片介绍一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运管工作会议讲话)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运管工作会议讲话)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全力实现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在2010年全县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苍溪县公路运输管理所所长庞超 2010年4月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县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运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运管工作,分析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安排部署2010年全县运管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09年道路运输工作回顾 2009年是道路运输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困中求进,保持平稳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燃油税费改革、大部制改革对道路运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全县道路运输行业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市运管处和县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

驾驶员913人,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2690人,道路旅客、普通运输驾驶员948人,道路危险运输驾驶员169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押运人30人,维修从业人员420人。 (二)督导检查加快进度,站点建设超额完成。 全年共完成投资160万元,站点竣工项目10个,新建了桥溪、岳东、高坡、雍河、漓江、龙山等6个农村四级客运站和五龙、永宁4个招呼站,农村客运站(点)建设使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各客运站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步推进,确保客运站服务功能正常发挥。 (三)出色完成应急任务,运输保障优化提升。 在春运、“十一”黄金周等重要时段,各道路运输企业、客运站超前部署,领导靠前指挥,组织得力,全县道路运输形势整体平稳有序,无旅客滞留现象和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春运40天,全县共投入客车377辆(其中出租车86辆,调派外籍增援客车16辆),发送班次17369车次,加班640车次,其中出川383车次,运送旅客11560人次,开往广东班线90车次,运送旅客4050人次。整个春运期间共运送旅客26.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7%;完成客运周转量3914.2万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36%;完成货运量6.2万吨,货运周转量2161.6万吨公里。实现了让旅客“走得舒心、走得安心、走得放心”,重大安全事故及人员伤亡为零的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说课稿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国语初级中学高星 【教材分析】 (1)说教材地位,为学习打底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下)第五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为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本课承接15课,着重介绍了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它和本单元其它两课一起概述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的成就。 (2)说教学目标,为学习立靶 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内容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情分析】为学习找路 通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外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各个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依然不易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询答案。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归纳和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为学习架桥 (1)说教法 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和“材料导读式”教学模式 (2)说学法 1、提供相关材料、图片、影视资料等,训练学生掌握从各位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说教学准备】布置课题 提供网络信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 1.搜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资料; 2.搜集中日建交相关资料; 3.搜集2001年上海APEC会议相关资料。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2318912.html,/ ②中美关系30年图片展: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2318912.html,/chn/c233.html ③中美关系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2318912.html,/china/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2318912.html,/chinese/HIAW/94034.htm 【说教学流程】使“学习”上场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展馆一)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游览,参观新中国外交事业成就陈列馆,请同学扮演历史讲解员,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以巩固旧知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展馆二)实物展示两份70年代的人民日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出问题:两份旧报纸刊登的是新中国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在外交上取得的哪些成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陈列馆展厅二,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七十年代重要的外交事件,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示范教案(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开创外交新局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 (1)重点讲清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并帮助学生理解其背景。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通过史实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时期中国重要外交活动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师生互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大家所看纪录片的片段描述了哪些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三、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 六、新课讲授

导语: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要对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随即做出回应。我们要争分相对,对美国进口的33亿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拉开序幕。贸易战必然反映到政治领域。3月25日我们的邻国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问中国。中朝友谊牢不可破。今年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首先展示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1、找出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实现正常化分别是什么时候? 3、改革开放后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表现 (三)、自学交流:1、中美关系改善的转机出现在() A.20世纪50年代中期B.20世纪50年代初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D.20世纪70年代初期 2、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 A.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华B.1971年基辛格访华 C.1972年尼克松访华D.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A.第24届联大B.第25届联大 C.第26届联大D.第27届联大 4、英文缩写APEC代表的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B.亚洲开发银行 C.世界卫生组织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四)、探究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何时哪一届恢复的?

振奋精神 坚定信念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振奋精神坚定信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为10年高考辉煌而不懈努力 教育虽不能说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一个孩子学习好,就可以以为这个家庭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后继有人、令人羡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第一。教育改变命运,教育让贫穷断根,教育让富裕生根,穷不能辈辈穷,富能辈辈富。 我们开会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在明年的高考中,能取得一个好成绩,选择一个好大学好专业,毕业后能找一个好工作,一生有成!(有信心的鼓掌通过)我希望同学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习不是休闲,更不是娱乐,真正的学习必须要吃苦。要想使自己成才,必须能忍受板凳上、台灯前的寂寞,必须能承担各种各样的压力。辉煌的人生从来都是先苦后甜,艰辛和磨难够砥砺我们的意志,锻造我们的品质,增长我们的才能,促使我们更好更快地走向学业有成的幸福。 高考为我们提供了最公平的舞台,高考让我们的命运从此改变。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取胜的唯一途径就是实实在在的奋斗。春夏的耕耘是为了秋天的收获,今天的汗水是为了明天的微笑。几十万大军去争那有限的名额,谁在高三拼了,奋斗了,谁就能在高考中赢了。相信吧,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真理。(有社会就有教育,有教育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淘汰,这种残酷的局面怨不得学校教师,社会造成的) 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现在距高考还有9个月,只要你拼这9个月,全力以赴,疯狂学习,不考虑结果,一心增强实力,梦想就会成为现实。你考出清华北大的成绩,清华北大就会向你伸出橄榄枝。在你还可以改变你的高考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高考不至,做题不停。(李鲁滨理综208) (有人说:语文成绩是读出来的英语成绩是背出来的理科成绩是练出来的有道理吧!) 有了目标就如盖房子有了图纸,接下来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一,勤奋。 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给自己一个很好的较高的人生起点,同学们要不要? 我坚信天道酬勤,最影响人成功的是懒惰,最能助你赶超别人的是勤奋。愿意为自己想做的事付出时间与精力,这是人生的幸福。没有了时间,我们还能有什么?每天你可以在6:00之前跑到教室背你想背的东西,每天晚上你可以踩着10:00的铃声冲进宿舍,迅速洗涮完毕,按规定时间安然入睡……如果你想,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到。时间不只有长度,更包括宽度和深度。利用零碎时间就是一种很好的时间利用和休息方法。你是否注意到每天课间的一百多分钟在你的说笑中溜掉?我们要求大家课间疯狂提问,有多少疑难能架住你每天的疯狂提问?当你在发现自己的错题时,是否想到老师?你知识的深度广度不够,是否应该迅速查缺补漏?只是拼耗时间不是真正的勤奋,还要注重效益,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并把它做好。 要始终注意保持快速而敏捷的思维,提高自己的速度,包括写字、读书、算数、分析答案等。其次,要保持较高的准确度,多错一道会做的题浪费你双倍的时间。尽管高三任务重,但如果每一天都能充实地过完,每一天都全力以赴,晚上就可以无愧无悔地入睡。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规范当作一种习惯。在学习上规范地完成每一次

24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 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 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 责任感。 3、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 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理解在国际局势复杂变化的不同时期,中国政府是如何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的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三张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图片反映 了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几件重大事件? 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对提问进行总结:大家都知道,进入到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那么,这个时期 我国究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怎样取得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述内容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原因、恢复情况、恢复影响四方面进行解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从中国、发展中国家和 美国三个角度分析,归纳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及原因,通过幻灯片 展示。 至于恢复的具体情况由学生阅读教材感知,不做具体分析。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什么影响呢?应从对中国、美国和国际社会 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不得不重新审 视对华政策,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改善的呢?由此过渡到下一目。由于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故要进行详细讲解。 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 通过列举史实说明中美两国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关系由紧张敌对到缓和 的过程。加深对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归纳出关系缓和的原因。 2、缓和的原因: 教师补充相关材料,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引导学生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分 析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原因,让学生明确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理 解外交政策中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总体归纳,并通过幻灯片展示。 3、缓和的过程:

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目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问题探究、自由讨论、分析讲述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 乔冠华的开怀大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 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展示知识结构即外交新局面的表现 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授:接下来,依次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情况、恢复原因、恢复影响四方面解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幻灯片出示三个问题: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 2.建国初到70年代以前为什么一直没有恢复?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3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情感目标:《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教学难点: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介绍历任美国总统与中国的联系,组织学生评选“最有中国缘的美国总统”。既而展示史料让学生将当前中国外交发展状况与建国初相对比,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并自己提出问题“中美关系是如何正常化的?”、“中国是怎样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探讨本课知识。 教授新课: (一)开创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 1.“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国建立――70年代初 出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学院新局面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学院新局面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一届三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大会工作报告 胡来林 (2011年1月19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我代表学院行政班子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0年,在全院师生员工努力拚搏下,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院在全校教师教育中的龙头地位初步显现。现将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规划(草案)顺利制定,发展目标切实可行 2010年,学院班子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并组织对兄弟学校的相关学院进行调研,各系也从“十二五”前期规划制定开始,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与调研。通过回顾我院“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基础状况,分析各专业目前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经过反复论证,凝聚智慧,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温州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教师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在规划制定中,学院的理念是:追求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追求特色化的人才培养,追求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使学院成为浙南地区乃至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基地、资源中心和研究中心。规划中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同时明确指出了影响我院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

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对“十二五”期间要完成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划与分解,使整个规划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二)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科研取得较大进展 学院积极实施“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战略,优化师资队伍。2010年,引进博士1人,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4人,选派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使我院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61.3%;选派2名教师进行挂职锻炼,1名教师赴新疆援教。 2010年在学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学院将原来比较分散的学科研究方向,聚焦到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研究和学习与发展等四个主要学科发展方向上,为今后人才引进、基层学术组织构建、大项目申报、大团队构建等,特别是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硕士学位点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国家社科项目立项1项,成功实现了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省部级课题立项9项,厅局级项目31项,厅局级奖项8项,均位于全校文科之首;编著5部,到校课题经费达105.18万元;发表一级(含)以上刊物论文14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篇。大幅度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0.25项国家课题和32万经费的科研指标任务。 2010年,为整体提高学院科研实力,扩大学院对外交流和学术影响力,学院承办了2场罗山讲坛、1场学术沙龙、11场学术讲座,其中国外专家交流1场,举办了与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校际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1场,举办了校第21届教育科研学术年会。本年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说课人:林宇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进展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它承接上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对于学生把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课标要求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70年代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原因和意义。 3、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史实,掌握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识记我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活动。 能够结合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相关史实分析其影响,结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分析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义。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素养、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相互交流,同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点评,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思路。 第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体会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作用越来越突出,增强自豪感。 通过具体史实理解我国外交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大意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新时期我国的外交建树。 (2)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能力。 学生对具体关史实的掌握还存在不足,运用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配合讨论法、提问法、谈话法。 2、教法选择依据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讲授,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法和谈话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探究,形成课堂互动,既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运用复习提问法导入新课。 本课与前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联系紧密,通过复习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集中学生精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初中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根据学案填完整重点知识,并在课本上标划重点知识。对以下知识进行记忆: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中日建交。 5.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史实。 6.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国家、地位、作用。 二、交流展示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对学案填充部分的统一认识,并对自主学习部分的重点 知识进行相互检查。选取每组 3 号进行展示。 三、精讲点拨 1.“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国建立――70 年代初 出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 年代中美关 系的状况。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然而到了70 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出现转机 (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观看视频“乒乓外交”(1971 年4 月)。教师讲述,展示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1 年7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 年2 月)、《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的图片——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引导学生思考“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阻碍是什么?”得出结论,台湾问题。1979 年,中美破戒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中美关系在70 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是什么?并用大屏幕投影:尼克松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摘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小结:从美国讲,(1)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出示《截止到1969 年1 月20 日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图》。(2)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 现祖国统一。) 过渡:70 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化之外,另一个重大的成就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展示图片,直观体验。1971 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 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乔的笑》)。 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 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时,教师及时设计一些较小且容易回答的问题以启发学生,帮 助学生由浅入深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信心科学发展为再铸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信心科学发展为再铸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__校党委书记姚芝楼 同志们: 过去一年党委工作的整体情况,在不久前召开的校领导述职述廉测评大会上,已经向大家做了汇报,今天重点讲今年工作的思路和任务。2011年在我校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任务很重,意义深远。刚才,文栋校长所作的行政工作报告全面、务实,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学校党委工作以及其它重点工作再强调几点。 2011年,学校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紧扣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快速发展和跨越发展”的主题,本着“干就干好,争就第一”的总要求,认真落实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和“211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2011年,学校各项工作要从“抓班子、抓组织、抓干部、抓校风、抓综治、抓民生”等六个方面入手,着重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并起好步、新校区建设启动、110周年校庆筹备、庆祝建党90周年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全校干部教师“八个转变”,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一、通过六个抓手实现和谐发展 学校要实现快速发展、跨越发展,首先必须确保和谐发展。和谐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谐发展是快速、跨越发展的前提。我以为,保证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必须要有一批具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必须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必须要有一种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必须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必须要有一个师生满意的民生保障体系。总之,必需高度重视抓班子建设、抓组织建设、抓干部建设、抓校风建设、抓综治和民生等工作。 (一)抓班子建设,提升能力 上学期末,我们召开了学校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学校第一届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新的党委在新的阶段担负起了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的历史重任。因此,进一步增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和治校能力,是今年班子建设的首要问题。 首先,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领导班子科学管理、民主决策。要按照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精神,严格执行校院两级议事规则和程序,逐步完善领导班子决策机制,切实发挥

《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二课,介绍了四部分内容——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