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北京林业大学841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

2017北京林业大学841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

2017北京林业大学841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

新祥旭高硕网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8516326.html,/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

西方经济学 形考任务一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第一,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0*4'=40) 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4.需求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 7.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10.政策失效: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

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 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17.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18.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9.供给: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20.边际成本: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二.简答题(6*6=36) 1.市场失灵是由什么引起的?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答: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②不一定。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但是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即制定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 2.需求和需求量有何区别?它们是如何变动的?假设经济人收入减少或增加时,需求曲线如何变动?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等信息汇总

一、动物研究所简介 动物研究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贡献卓著。1962年由昆虫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合并成为现在的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目前拥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有馆藏量近800万号的动物标本馆;还建立了国家动物博物馆,以及众多的野外观察研究台站和基地。研究所主要定位在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及其人与自然协调并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有害动物控制、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动物疾病预警与防控、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动物研究所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生物学学科评估中整体水平排名第二,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生物学学科评估中整体水平排名第五,在2005年及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荣誉称号。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动物研究所为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7年获准开展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资格授予工作;1988年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4年获准为博士生导师自行评定单位;1997年、200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生物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8年,动物研究所“生态学”获得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2011年,生态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四个学科被中科院评为重点学科。2010年,增设生物工程硕士培养点;2011年,成功增列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三个学术型硕士培养点。2014年,成功增列基因组学博士及硕士培养点。2016年,成功增列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两个学术型博士培养点。2017年,成功增列再生医学博士及硕士培养点。现有在学研究生600多人。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5答案

形考任务5(理论对比)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的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的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和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 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 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 2.政策手段 3.货币乘数和财政乘数 4.调控力度分析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式和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 答案: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资源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 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 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 (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3)稀缺性。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 2、资源的分类 非再生资源: 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 可再生资源: 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 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 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3、共享资源 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 4、资源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第二章 1、资源稀缺的概念: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 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稀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时间属性。 3.两个模型概念: 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李嘉图模型是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举例:农地 4、两者的函数模型判断 边拓模型中:g(*)函数表现为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图2-2)。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G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 李嘉图模型中: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即L1的增加速度比R0的增加速度快——成本增加定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图2-1)。 5、两个模型的比较反映的实质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理解: n 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n 追求G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G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 等产量曲线与PPF在切点的斜率。 n 在PPF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反之,则L0越有价值,越稀缺。在图2-1中,显示出R0 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在图2-2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

2015中科院海洋化学考研(海洋研究所)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2015中科院海洋化学考研(海洋研究所)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一、学院介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1日,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是国际海洋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所。 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66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500人;中科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58人。作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研究所设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产3个一级博士点、9个二级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以及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建所60多年来,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不断凝练和调整学科方向,重点在蓝色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共取得9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2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5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3项,中科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科技一等奖127项,国际奖16项。共发表论文9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210余部;共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7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0余件,外观设计专利50余件。 “十二五”期间,研究所将紧紧围绕“一三五”发展规划目标,致力于综合性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立足近海环境演变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的综合交叉与系统集成,拓展深海环境与战略性资源探索的先导性研究,重点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新认知、新品种和新生产体系,中国近海环境演变机理与生态灾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控,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变异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方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重点培育西太平洋地质演化与沉积记录、深海环境综合探测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分子系统演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能源发掘利用、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防护技术等学科方向,在我国海洋科技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机构。 二、中科院海洋化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997-2013年)841生态学历年真题

中科院生态学试卷(1997)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 协同进化 2. 内禀增长率 3. 生态工程 4. 净初级生产力 5.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 谢尔福德氏耐性定律 7. 边缘效应(作用) 8. 生态演替 二、简述题(任选三题;每题14分) 1. 简述种群增长基本类型,并说明环境容量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2. 简述生态学发展的理论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3. 简述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4. 简述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功能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17分) 1. 试论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论述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3.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的对策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生态平衡 2. 温室效应 3. 生境 4. 生态学 5. 生物小循环 6. 生态工程 二、简述题(每题10分) 1. 生态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 2. 举例解释边缘效应 3. 分析单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 4.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1. 试论述种间关系及其内容 2. 试用系统科学或控制论的观点举例分析一个生态学问题

一、概念解释(每题2分) 1、生态因子 2、生态型 3、R-对策 4、K-对策 5、食物链 6、食物网 7、种群 8、群落 9、竞争 10、协同进化 11、耐性限度 12、生态幅度 13、原生演替 14、次生演替 15、初级生产 16、次级生产 17、可再生资源 18、不可再生资源 19、温周期现象 20、光周期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5分) 1、种群空间格局的类型及其特征 2、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 3、生活型与成层现象 4、列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分类 2、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并谈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

2018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国开大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 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 一、填空题(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_资源配置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0.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21.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22.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扩线。

《资源经济学》复习整理题

《资源经济学》复习资料 1.资源的属性与分类。 ·资源的属性: ①有用性即使用价值;②稀缺性;③动态性;④天然性。 ·资源的分类: ⑴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 ④矿产资源;⑤生物资源;⑥环境资源。 ⑵按资源可更新特征分类:①非再生资源,也叫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 ②可再生资源,也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⑶按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①专有资源,也称可控资源;②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 的所有者或虽有法律上的所有者,而不能行驶所有者权力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享用的资源。 2.缓解资源稀缺性的途径。 ⑴技术进步在缓解资源稀缺中的作用 ①技术进步可以发现新的资源储量; ②技术进步可以带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③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 ④技术进步可以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资源利用的规模经济。 ⑵缓解资源稀缺的其他途径 除了技术进步之外,缓解局部或区域性资源稀缺还可以通过 ①加大经济的开放度; 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有效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和制定有效的价格政策。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⑴公平性原则 ①本代人的公平(横向); ②代际间的公平(纵向); ③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⑵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⑶共同性原则 共同遵从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采取全球的联合行动。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⑴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 ⑵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互协调; ⑶人类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5.绿色GNP的含义,及其衡量。 ·含义:绿色GNP(可持续收入SI):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资本”包括人工资本①、人力资本②以及环境资本③。 按照绿色GNP的定义,应为GNP减去人工资本折旧D m,再减去如森林这类自然资产存量的环境资本折旧D n(用年内环境退化的货币损失价值来表示),那么可持续收入SI或绿色GNP就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求得: SI=GNP-D m-D n ……………………….. ①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答案1

,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 20、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21、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22、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扩张线。 ' 二、选择题: 1.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D) A.竞争是不好的,必须消灭它 B.政府必须干预经济 C.不能让自由市场来作重要的决策 D.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 2.下列哪一项属于规范方法的命题(D) 世纪80年代的高预算赤字导致了贸易逆差 B.低利率会刺激投资

资源经济学总复习 资料整理

1、资源的属性与分类 资源的属性:①有用性即使用价值。②稀缺性。③动态性。④天然性。 资源的分类 1、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 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等。 2、按资源可更新特征分类 非再生资源,也叫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 可再生资源,也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又可分为恒定(量)资源和狭义的可再生资源。 2、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一、技术进步在缓解资源稀缺中的作用 (1) 技术进步可以发现新的资源储量 (2) 技术进步可以带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3) 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 (4) 技术进步可以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资源利用的规模经济 二、缓解资源稀缺的其他途径 除了技术进步之外,缓解局部或区域性资源稀缺还可以通过加大经济开放程度、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效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制定有效的价格政策等途径加以实现。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1)本代人的公平(横向);(2)代际间的公平(纵向);(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二)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共同性原则 共同遵从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3.人类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5、绿色GNP的含义,及其衡量 绿色GNP(可持续收入SI):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资本”包括人工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环境资本。 按照绿色GNP的定义,应为GNP减去人工资本折旧Dm,再减去如森林这类自然资产存量的环境资本折旧DN(用年内环境退化的货币损失价值来表示),那么可持续收入SI或绿色GNP就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求得: SI=GNP—DM—DN 上式所定义的可持续收入并不具有广泛的意义,这是因为现行GNP的计算没有计入资源、环境的。 为了校正这种扭曲,在GNP或GDP中还应减去:①污染引起的环境恢复费用R;②污染的防治费用或预防费用A;③由于自然资源的非最佳利用和开采引起的过高评价资源价值的损失费用

中科院生态学试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态学甲 20XX年 一、名词解释并区分以下6组概念(每组8分,共48分) 1.表型适应与进化适应 2.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3.生境与生态位 4.捕食食物链与腐尸食物链 5.上行控制效应与下行控制效应 二、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并论述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 4、何谓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简述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二种主要途径? 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阐述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综合分析题(27分) 1、何谓外来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3分) 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5分)。 3、目前在我国发现了一些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暴发危害。试应用你所学的知识,以某种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或者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为例(任选其中的一种),简明扼要回答以下问题: 1)可以通过那些方法调查得出该外来种种群发生的绝对密度?(2分) 2)假设该外来种与当地另一近缘种存在着竞争关系,试建立该外来种种群(N)与当地另一近缘种种群1(N)竞争的作用关系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竞争作用的可能结果?(5分)23)从该外来种自身遗传特性及侵入地自然、生物环境的角度,探讨该外来种暴发的可能机制?(8分) 4)根据该外来种种群暴发的可能机制,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提出对该外来种控制的对策(4分)。 20XX年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1答案

题目: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考核目的:这是两种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式,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但研究这两种理论模式的原因、特点、均衡条件及价格、产量决策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理清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 (3)比较时包括二者的相同与区别 时间:学习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后完成本任务。 解题思路: (1)含义和形成条件 (2)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4)供给曲线(完全垄断供给曲线: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要思考为什么?) 答:先分析完全竞争的含义、形成条件、各曲线、各收益,再同样分析完全垄断,而后说明供给曲线的不存在规律性原因。 一、完全竞争 (1) 完全竞争含义和形成条件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 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 三是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使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是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确定最佳购买量和销售量,以一个确定的价格来出售产品,不致于造成多个价格并存现象。 (2) 完全竞争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 ,并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 是重叠的,即P=AR=MR=d,都是水平形的。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1、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资源环境这种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学科 2、从两个的倒U形曲线得出资源经济学的任务,我们国家处于哪个阶段。 3、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过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根源:不完全市场、外部效应、公共物品、非凸性、不对称信息。 外部性效应:外部性的存在,扭曲了价格机制,价格体系不能有效地传递资源稀缺的信号,致使资源无法实现有效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理论界一般把环境问题的成因归结为环境外部性造成的资源使用浪费,并要求进行环境成本内在化。 公共物品: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调节却往往无能为力,或调节作用甚微。其根源在于公共物品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非竞争性:某人对一产品的消费不防碍他人同时使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非排他性: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排他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很高.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公共物品类型非竞争性竞争性 非排他性纯公共产品(路灯)共有资源 排他性俱乐部产品私人产品 5、政府失灵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政府干预主要体现在:1提供公共物品2鼓励和保护具有正外部效应的行为3减少信息不对称4反对垄断5保护产权6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①信息不足与扭曲②政策实施的时滞③公共决策的局限性④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反应⑤寻租活动的危害⑥政府目标函数的非利润最大化。 资源环境领域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环境政策失灵包括项目政策失灵、部门政策失灵、宏观政策失灵2、环境管理失灵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环境管理活动中寻租活动。 6、庇古手段:征税、补贴、押金退款 科斯手段:自愿协商手段、排污权交易手段 7、排污交易权是指什么,及优缺点(简答) 排污权交易又称污染权交易、排污许可证交易,是指环保部门制定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并按总量控制指标给排污单位发放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排污单位之间进行交易的一种经济手段。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 ①充分利用了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全社会总的污染治理成本最小化。 ②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 ③有利于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进行污染总量控制并及时做出调整 ④具有更好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局限性

真题分类 纯题目版841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Biological) 二.成对名词辨析 三.问答题 1. 简述生态学发展的理论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2. 论述Tansley ,Haeckel,,Odum ,马世骏Clements Elton (还有几个人想不起来了)的主要贡献,并据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趋势 3. 列举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4. 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并谈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 5.如何通过生态学的研究手段(即研究中应该注重收集哪些方面的数据?采用什么研究技术?),研究斑尾榛鸡集合种群的生存状况,进而为斑尾榛鸡的保护提出对策 四.论述题 2. 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并谈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2.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 3.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4.谢尔福德氏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4.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或者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 5.光周期现象 6.光饱和点 7.有效积温法则(Law of 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 8.温周期现象

动物生理生态学: 1..适应 2. 表型适应 3.自然选择 4.权衡 5.适合度 6.驯化 7.权衡 二. 成对名词辨析 1. 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与限制因子定律 2.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3. 表型适应(Phenotypic adaptation)与进化适应(Evolution adaptation) 4. 适应性趋同(Adaptive Convergence)和适应性趋异(Adaptive Divergence) 5. 繁殖成本与繁殖代价 三. 问答题 1.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2. 何谓耐受性定律?何谓生态幅?以下两幅图中的上图为某地点的生态气候图,下图为两种植物在水分供应充足时的生长量对气温的反应曲线,分析这两种植物能否稳定分布于该地点? 3. 简述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型 4. 光的生态作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和动物对光周期适应的生态类型? 5. 光的生态作用及动植物对光的适应。 6. 什么是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论述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和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类型。 7. 简述温度和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论述中国植被的地带性规律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8. 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9. 土壤的生态作用,土壤各生态因子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10. 土壤的生态学作用。土壤中生物因素的作用。举例说明土壤对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的影响。 11. 土壤的生态作用,土壤动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四. 论述题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1.0

第一讲导论 第一讲重要内容回顾 1、稀缺性定义:人类需要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而引发的选择的必要性。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练习题 1、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 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经营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2、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为零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指(B) A.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B.尽管市场参与者是利己的,但自由市场仍能达到合意结果的能力。 C.即使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管制,但政府管制仍然可以有利于消费者的能力。 D.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给无关旁观者带来成本的方式。 4、政府可能为了( D )而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 A.保护产权 B.纠正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C.达到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 D.以上全对 第二讲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1、需求的定义: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向变化关系- 需求定理 ②收入(income) -- 正常物品(normal good) -- 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 ③相关物品的价格。 -互补品( complements ) PA↑→ QA↓→ QB↓ -替代品( substitutes ) PA↓→ QA↑→ QB↓ ④爱好(偏好)( preference )。⑤预 期(预测)( expectation )。

841生态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考试大纲 本《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各研究所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以来,它已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要求考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考试内容 (一)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与研究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 (二)生物与环境 1.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原理 3.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的生态作用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三)种群生态学 1.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 2.种群空间分布特征 3.种群密度的估计 4.种群的动态 5、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6、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 7、种群的调节

(四)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2.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及与稳定性的关系 4.群落的动态:形成与演替 5.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6.群落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稳定性、服务功能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生产、分解、能流过程、能流分析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概念及主要物质的循环类型及特点 4. 生态系统的发育 5. 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 (六)景观生态学 1.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 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七)应用生态学 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应用 3. 全球变化:概念、原因、生态学潜在风险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 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得20%,任务附件中题目就是百分制。教师在平台中录入得成绩=百分制成绩*20% 一、填空题(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得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得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就是决策机制不同,二就是协调机制不同,三就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得问题就是 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得问题就是资源利用。 4.就是否以一定得价值判断为依据,就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得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得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得关系就是___替代______效应与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得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得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得变动引起供给得变动。 8.需求得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得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得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当某商品得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得商品就是需求富有弹性得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得就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得就是无差异曲线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重点复习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因素: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就是消费者行为的共同准则. 为什么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是下降的?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加,他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而他所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也是递减的。在达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之前,只要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消费行为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直到他所获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可以互相代替的商品的数量是假定无限可分的;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可能相交。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收入或支出水平下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在无差异曲线群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无差异曲线是从左上方逐渐向右下方倾斜,它的斜率是负数;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图及其特点: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不相交;在同一个坐标图上可以画出许多条等产量曲线来,离原点较近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较低,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较高;为了生产出某一产品数量,两种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等产量曲线都是凸向原点的即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生产资源实现最适度配置所需具备的条件是:任何一种生产资源的边际社会纯产品相等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将可实现生产资源的最适度配置.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它包括:交换上的最优条件,生产上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上的最优条件;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交换的最优状态;投入要素的均衡价格实现生产的最优,商品的均衡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最优要素组合厂商的理性决策就是确定一个他所购买的两种要素数量的最优组合,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最优要素组合就是某等产量曲线达到最低等成本线的要素组合,或者某一等成本线达到最高等产量线的投入组合。如果厂商实现了用最低的总成本来生产既定数量的产品,或者使花费给定数量的总成本所生产的产量为最大,那么,厂商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实现了最优要素组合价格与产品销售数量无关——完全竞争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平均收益需求数量取决于价格——非完全竞争(价格取决于需求数量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是边际收益的变化率小于边际成本的变化率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超额利润)市场价格(边际收益)在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之处与边际成本相等。即边际收益曲线(MR)在边际成本曲线(MC)高于平均成本曲线(AC)最低点的地方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第二种情况:市场价格(边际收益)在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之处与边际成本相等,即边际收益曲线(MR)在边际成本曲线(MC)低于平均成本曲线(AC)的地方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①存在能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②外部性③公共物品④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简述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政府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政策失效原因:决策判断失误:利益集团的影响:决策信息不全:体制不健全。政策失效产生的四种结果: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