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conomics保罗克鲁格曼quiz2 2017-2018(ch9-ch13)

economics保罗克鲁格曼quiz2 2017-2018(ch9-ch13)

economics保罗克鲁格曼quiz2 2017-2018(ch9-ch13)
economics保罗克鲁格曼quiz2 2017-2018(ch9-ch13)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

_____________

1. You win a prize at your sorority and you are given the following two payoff options: Option 1—receive $100 one year from today and $100 two years from today; Option 2—receive $180 today. If the interest rate is 5%, the present value of Option

1 is:

A. $176.56.

B. $185.94.

C. $190.48.

D. $195.24.

2. The ________ the future payment, the ________ its present value, all other things held constant.

A.smaller;the more uncertain is

B.bigger;smaller

C.bigger;greater

D.smaller; greater

3. After earning your BA, you have to decide whether to accept the offer of a job that will pay you $45,000 per year or spend an additional two years earning an MBA. If you decide to pursue the graduate degree, your annual expenses for tuition, books, board, and lodging will be $32,000. You have been offered a scholarship for $10,000 per year, but in order to pay the remaining $22,000 per year, you would have to cash in savings bonds that your grandparents have given you that have been earning $500 in interest per year. The annual opportunity cost of earning your MBA is:

A. $67,500.

B. $77,000.

C. $99,000.

D.

$77,500.

4. Profit computed using explicit costs as the only measure of costs is:

A. explicit profit.

B. accounting profit.

C. implicit profit.

D. economic profit.

5. You are given the choice of receiving $100 today or $115 one year from today. What interest rate will make you indifferent between these two choices?

A. 5%

B. 10%

C. 15%

D. 20%

6. Suppose Eastland College does not have a summer program but could rent out the campus to various summer sports camps for $100,000. The potential revenue of the summer camps represents a(n):

A.implicit cost of capital.

B.explicit cost.

C.total cost.

D.sunk cost.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because of the principle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A. When a customer continues to eat more pie at the Pie Palace, each additional piece of pie gives a larger amount of marginal utility.

B. When a customer continues to eat more pie at the Pie Palace, each additional piece of pie gives a smaller amount of marginal utility.

C.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a piece of pie is maximized when the total utility of pie is zero.

D. The total utility of pie is at a maximum while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pie is still increasing.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d the amount of utility that is gained by spending an additional dollar on good A?

A. The average utility of good A divided by the price of good A.

B.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one unit of good A divided by the price of one unit of good A.

C. The total utility of one unit of good A divided by the price of one unit of good A.

D. The value equal to the price of a related good.

9. A consumer is attempting to maximize utility in her consumption of Goods A and B. If her income and the price of Good A do not change, but the price of Good B decreases, this will:

A. increase the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spent on Good

B.

B. decrease the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spent on Good B.

C. not affect the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spent on Good B.

D. decrease the total utility from the consumption of Good B.

10. According to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d why a decrease in the price of a product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the product demanded?

A. Buyers have more real income.

B. Buyers always purchase fewer substitute goods.

C. Buyers tend to purchase more of the now relatively less expensive good.

D. Buyers tend to purchase more complementary goods.

Scenario: Budget Constraint

Tom is trying to decide how to allocate his $50 budget for CD purchases and DVD rentals when the price of a CD is $10 and the price of a DVD rental is $5.

11. (Scenario: Budget Constraint) If we measure CD purchases on the horizontal axis and DVD rentals on the vertical axis, the vertical intercept of Tom's budget line is:

A. 10.

B. 5.

C. 2.

D. 1/2.

12. Joe's budget line reflects the ________ available to Joe if he spends ________ of his income.

A. consumption bundles; all

B. consumption bundles, part

C. utility; all

D. utility; part

Scenario: Good X and Good Y

Phillip has an income of $300 per month, which he uses to purchase two goods, X and Y. Each unit of Good X costs $10, and each unit of Good Y costs $15.

13. (Scenario: Good X and Good Y) Suppose that Phillip discovers that if he spends all of his money on Good Y he can now buy more of Good Y than he could previously. This is a result of a(n):

A. increase in the price of Good Y.

B. decrease in the price of Good Y.

C. increase in the price of Good X.

D. decrease in the price of Good X.

14. The slope of a(n) ________ curve shows the rate at which two goods can be exchanged ________ the consumer's ________.

A. marginal utility; by increasing; marginal utility

B. indifference; without affecting; total

utility

C. iso-utility; without affecting; budget

D. indifference; without affecting; budget

15. At the optimal consumption bundl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does not hold?

A. 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any two goods is equal to the ratio of their prices.

B. The indifference curve is tangent to the budget line.

C. The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spent is equal for all goods consumed.

D. The prices of the goods in the optimal bundle are equal.

16. Alison is a traveling saleswoman who drives many miles each day to visit her clients. She gets utility from the purchase of gasoline, but she doesn't care which brand of gasoline she consumes. Suppose she has a daily budget of $100 for gasoline and can purchase from two companies, PB and Noxxe. Today she notices that the price of a gallon of gas at PB is $2.50 and the price of a gallon of gas at Noxxe is $3.33. What is her optimal bundle of gas?

A. 40 gallons at PB and 30 gallons at Noxxe.

B. zero gallons at PB and 30 gallons at Noxxe.

C. 20 gallons at PB and 15 gallons at Noxxe.

D. 40 gallons at PB and zero gallons at Noxxe.

17. The relative price rule says that at the optimal consumption bundle the MRS between two goods must be equal to their relative price. This is equivalent to saying that:

A. the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is the same for both goods.

B.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each good consumed must be the same.

C. goods should be consumed in the same ratio as their relative price.

D. the MRS is not equal to the ratio of marginal utilities.

18. An individual consumes Goods X and Y. As she consumes less X, she must be compensated with additional units of Y and her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X for Y decreases as she consumes more Y. This means that Goods X and Y are:

A. normal goods.

B. unique goods.

C. complements.

D. substitutes.

19. The average total cost of producing cell phones in a factory is $20 at the current output level of 100 units per week. If fixed cost is $1,200 per week:

A. average fixed cost is $20.

B. total cost is $3,200.

C. variable cost is $2,000.

D. average variable cost is $8.

20. A firm's marginal cost is:

A. the ratio of the change in total cost to the change in the quantity of output.

B. the change in total cost divided by the change in labor input.

C. the slope of the average fixed cost curve.

D. total cost divided by output.

Figure and Table: Variable, Fixed, and Total Costs

21. (Figure and Table: Variable, Fixed, and Total Costs) In the figure, the marginal cost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from 51 to 64 bushels of wheat is:

A. $16.

B. $15.38.

C. $12.50.

D.

$18.75.

22. (Table: Costs of Producing Bagels) Marginal cost reaches its minimum value for the ________ bagel.

A. first

B. third

C. fourth

D. fifth

Figure: Short-Run Costs 23. (Figure: Short-Run Costs) At seven units of output, average fixed cost is approximately

________, and average variable cost is approximately ________.

A. $100; $100

B. $10; $135

C. $40; $100

D. $140; $140

24. Consider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firm in the short run. Assume the firm is producing the profit-maximizing output and assume that it is earning economic profits. At the profit-maximizing output,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correct except: A. price is equal to marginal cost. B.

price is equal to marginal revenue.

C. price is equal to average total cost.

D. marginal cost is greater than average total cost.

Figure: Profit Maximizing

25. (Figure: Profit Maximizing) The figure shows cost curves for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If the market price is P4: A. firms will leave the industry and the price

will fall in the long run.

B. there will be economic profits and firms will enter the industry in the long run.

C. the market supply curve will shift to the left and price will fall in the long run.

D. the firm will produce q4.

26. (Figure: Profit Maximizing) Cost curves for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are shown in the figure provided. Which of these curves represents the AVC curve?

A. Curve M

B. None of the curves represent the AVC curve.

C. Curve N

D. Curve O

27. Suppose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firm can increase its profits by increasing its output. Then it must be the case that the firm's:

A. marginal revenue exceeds its marginal cost.

B. price exceeds its average variable cost, but is less than average total cost.

C. marginal cost exceeds its marginal revenue.

D. price exceeds its marginal revenue.

Figure: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Firm in the Short Run

28. (Figure: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Firm in the Short Run) If market price is G, the firm's total economic profit at its most profitable level of output is:

A. 0GH

B. B. EFJS.

C. EGHS.

D. FGLK.

29. Bob runs a business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He knows that he will break even if the price for the good is $15, but that he will need to shut down if the price is $11. If the market demand in the industry is P = 30 – (1/5)Q while the market supply is P = (1/5)Q, then in the short run, Bob will:

A. shut down since he cannot cover any of his variable costs.

B. produce since he is at his break-even level.

C. produce with a loss since he is operating at a price below his break-even level.

D. shut down although he is making a positive economic profit.

30.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is currently in a state of long-run equilibrium.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ust be true?

A. P = MR = MC > ATC

B. P = MR = MC = AVC

C. P = MR = MC = ATC

D. P > MR = MC = AVC

Answer Key

1. B

2. C

3. A

4. B

5. C

6. A

7. B

8. B

9. A

10. C

11. A

12. A

13. B

14. B

15. D 16. D

17. A

18. A

19. D

20. A

21. B

22. B

23. C

24. C

25. B

26. D

27. A

28. D

29. B

30. C

保罗.克里

摘要:保罗?克利是20世纪富有想象力与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其绘画语言常常以抽象的点、线、面为主体,并运用简洁凝练的线条与对比强烈的色彩使得画面具有音乐特质般的律动美感;从他的作品上反映出了“流动的乐曲节奏”、“生动的音乐图像”、“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神秘的生命幻想”;他是一位在色彩与旋律中游走的幻想者,一位能够把内心世界用抽象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大师。 关键词:保罗?克利;线条;色彩;音乐;表现主义 1. 背景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绘画艺术在长期的累积发展中衍生了新的要求,随着印象派与立体主义的出现,艺术家们开始寻求新的形式与方法来改革和丰富西方绘画。而绘画与音乐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艺术家与评论家关注的课题,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来表达艺术家的内在感受和精神过程的艺术,而绘画则是在平面上,绘制出直观可见且具有一定形体、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象;两者有表象上的不同又有本质上的相同,如何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近现代许多艺术家尝试的目标,保罗?克利作为一个画家、音乐家、评论家在其辉煌的艺术生涯中对音乐和绘画的融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保罗?克利是在色彩与旋律中游走的幻想者,他是开创一种新的现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2. 保罗克利简介 图1 保罗?克利 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是德国著名表现主义绘画大师,出生于瑞士。受从事音乐工作双亲的熏陶,克利很小就显露了其过人的艺术才华。1898年(19岁)克利来到德国的慕尼黑学习绘画,师从著名画家弗兰茨?冯?施托克。1901年(22岁)他前往意大利学习绘画,七个月后回到了伯尔尼专心于美术创作,这一时期克利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讽刺意味的版画作品。1905年(26岁)克利接受了印象派的创作理念,1911年(32岁)克利认识了奥古斯特?马凯和瓦希里?康定斯基,并与弗兰茨?马尔克等人共同结成了小团体“青骑士”,期间抽象绘画先驱者康定斯基给克利的艺术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912年(33岁)克利参加了在慕尼黑举办的第二届“青骑士画展”,接受了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同年结识罗伯特?德劳内,德劳内“如诗如乐的”绘画引导他走上了对音乐与绘画如何完美结合的探寻之路。1914年(35岁)突尼斯之旅让克利从色彩抑制之中解放出来,北非的强烈阳光和绚丽色彩给克利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进行了一系列生动的水彩画风景写生,在这些作品中犹如儿童画中所表现的形体一样,风景对象被其简单化,这一经历成了克利绘画创作的转折点。 1920年(41岁)克利在慕尼黑举办了大规模的个人画展,并撰写了题为《创作信条的自白》一文,阐述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同年末,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邀请克利任教,在包豪斯的教学活动中,克利对艺术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于1925年(46岁)出版了总结其教学和创作经验的著作《教学笔记》,时至今日,该书仍成为美术及艺术设计教育家们权威性的参考书籍。到了20世纪30年代,纳粹主义充斥了全德国,为免遭其迫害,克利被迫辗转流亡于意大利、法国等地。1933年底(54岁)克利来到了政治

保罗_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保罗-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保罗-克鲁格曼之所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通过揭示规模经济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他的观点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方向。 1.诺贝尔奖评委会给克鲁格曼的获奖评语是: 通过将规模经济融入清晰的一般均衡模型,克鲁格曼加深了我们对贸易决定因素和经济活动区位的理解,他具有开拓性的研究体现在1979(a)和1980发表的关于新贸易理论的论文,以及1991(a)用新的方法研究经济地理学的论文。他与Helpman、Fujita和Venables 合写的著作展示了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2.学术贡献之一:规模经济导致的产业内分工与贸易 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学家们如克鲁格曼(1979,1980),迪克希特和诺曼(1980,第9章)以及兰开斯特(1980),各自独立地形成了一些思想,即不存在要素禀赋差异的条件下,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是可以带来贸易的。在通往国际贸易理论革命性的新方法的道路上,是克鲁格曼首先给出了最明确和有力的证明。 1979年他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发表了名为“收益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文章,建立了一个严谨而精炼的模型,表明了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多样性是如何创造新的贸易的:每个产业都有许多企业,所有企业都生产有差异的产品(因此市场结构是张伯伦垄断竞争的),因为存在规模经济,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世界上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各个国家只专业化生产同一组产品内的某些产品再进行产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品种。由于自产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所以,在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国际贸易,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取之不尽的规模经济。因此,一个国家为世界市场专业化生产一种品牌的汽车,同时另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另一种品牌的汽车是有益的。此时各国都得到了规模经济的优势,与各国都独自地为国内市场生产而不参与国际贸易相比,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将为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利。这就说明,国际贸易除了要素禀赋以外还有另一个渠道——由规模经济导致的产业内分工与贸易。 3.学术贡献之二:运输成本与贸易模式——本地市场效应 克鲁格曼于1980年在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发表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贸易模式》一文,通过引入萨缪尔森式的冰山成本,扩展了他1979(a)的模型,对本地市场效应提供了严谨的证明,解释了早在1961年林德提出的为什么会有贸易格局偏好的问题。 规模经济使得每种异质产品的生产集中在一个国家再到国际市场上去交换,但哪个国家生产哪种产品呢?或者说,贸易量确定了,贸易的方向如何确定?克鲁格曼用一个本地市场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两个国家对产品的偏好有相当的不同,每个国家都会专业化生产在本国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那种产品,并且每个国家都会成为这种产品的净出口国;如果两国具有相同需求模式,那么较大的国家将会成为其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产品的净出口国。于是,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是由本国市场决定的:每个国家都倾向于出口其具有较大本国市场的产品。这篇文章的价值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不仅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同时也在经济地理理论方面,因为本地市场效应本身就是经济地理的重要特点。只要存在报酬递增和运输成本,就会激励企业接近大的市场,生产要素就会向大的市场集中。因为生产集中能实现规模经济,而定位于大的市场,运输成本也会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本地市场如果对某种

保罗克鲁格曼版 国际经济学の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第9章.

第九章: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多项选择题 1自由贸易的一种有效情是作为贸易扭曲比如关税被取消, A 政府税收会下降,所以国家经济福利会降低 B 政府税收会下降,所以国家经济福利会提高 C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损失会降低,所以国家经济福利会提高 D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损失会降低,所以国家经济福利会降低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2 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扭曲有利于扩大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可得到这些利益 A 进口价格 B 消费扭曲损失 C 产品扭曲损失 D B和C E 以上都不是 3. 有人认为,特殊利益集团很可能会接管和促进保护主义政策,这可能导致增加国家的经济福利。这种说法导致 A 一种假设认为在实际中自由贸易政策可能优于替代品 B一种假设认为,贸易政策应转向非政府组织,以致限制纳税人的负担 C一种假设认为,,如果可行的替代品被提供,则自由贸易是一种次优的政策,要避免 D 一种假设认为,如果政府允许特殊利益集团支配其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是一种解决平衡 方法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4一种最佳关税是: A 最佳关税是国家能获得世贸组织谈判的妥协 B 最佳关税是能获得最大收益 C 最佳关税是使得贸易收益和损失的差值最大 D 由于可能存在报复,对小国家不切实际 E 由于可能存在报复,对大国家不切实际 答案E 5 最佳关税最可能应用于: A进口贸易小国的小额关税 B进口贸易大国的大二关税 C进口贸易小国的小额关税 D进口贸易大国的大额关税 答案B 6过高的关税

A 过高减少进口 B 过高损害贸易伙伴的经济 C过高不利于进口竞争部门 D过低政府将会取消以致会失去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E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A 7 由于社会边际效益的存在,下列不属于工业生产进口替代品的边际效益 A 一种观点支持自由贸易和无政府参与 B一种观点支持使用最佳关税 C一种观点使用市场失灵作为贸易政策的战略 D 一种观点抵制自由贸易,支持政府的参与。 E 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D 8 国内市场失灵是()理论的一种体现 A 第一好 B 第二好 C 第三好 D 一般规则 E 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B 9 确定次优贸易政策的难度是 A 10.作者认为: A 次优政策比最佳政策差 B 特殊利益集团通常提高国家利益 C 提高关税可提高国家福利 D 市场失灵的论点支持自由贸易政策 E 跟国家福利无关 答案E 11 在政党之间,政治家们长期使用简单的竞争模型()提高在竞选中的成功率 A 最佳关税 B 过高关税 C 零关税 D 最惠国关税待遇 E以上都不正确

保罗克利

谈保罗·克利绘画的审美艺术特征 摘要:保罗?克利的艺术源于自然之中。同时他认为,点、线、面、体都不应该只是最后呈现于空间上的效果元素,而应该是在时间中不断增进的过程要素。在多数情况下,克利的创作都并非先有一个明确的幻想,再拿绘画形式去表现它,而是把视觉形式本身当成建构幻想的材料。而且克利的绘画特点具有音乐灵动的韵律感与强烈的节奏感。 关键词:抽象创造音乐 保罗?克利(1879—1940)是瑞士画家。一生大约9000作品,主要是水彩、素描和油画等。 其作品的特点是思路宽阔,想像力极为丰富。他那自由的幻想,会有意无意让我们回忆起童年时期那些真真假假、朦朦胧胧、想入非非的梦幻景象。他往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他作画总是像儿童那样先抹来抹去,任凭手中的画笔随意挥动,如同牵着线条去散步,好像茶余饭后到郊外无拘无束地游荡,偶尔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这样利用孩提似的烂漫想像,目的是把儿童的天真与成人的老练结合起来,增添绘画的奇异感。 克利把绘画或者创作活动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体验,在这体验中,艺术家在得到启发的时刻,把内心的幻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以表现本质的真实。 绘画大师克利的作品决不是孩子气般天真的涂抹,其线条、造型、色彩看似无意、随性,其实都是经过高度凝练的。他的看似无意识的布局、散漫的的用线、幼稚简约的形态都是长期有意识的探索、总结的结晶。这自由的发挥、童真的情趣是一种新的境界。克利的绘画不是对自然直接的间接的模仿,而是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后获得的心灵感受,通过他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这正是我们在授课中必须特别向孩子们强调并用心引导的地方。 克利有一套系统的艺术思想。从表面上看,他的艺术风格变化多端,牵涉到20世纪形式自律性探索的每一个侧面。他接触过从点彩派、新艺术运动、立体主义,到康定斯基、至上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的所有形式,但从不为哪一种形式所束缚;他总是在实验形式的简化能力,但却不像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那样为简化而简化,甚至也不像康定斯基那样为取得情感效果而煞费苦心地进行抽象。克利的艺术扎根于自然之中。这不仅是为其提供素材的那种自然,更重要的是一种自然品质;就像树木生长和四季运转,是一种变化、一个过程,是从一个部分到另一个部分的迁延和繁殖。他认为,点、线、面、体都不应该只是最后呈现于空间上的效果元素,而应该是在时间中不断增进的过程要素。 但在多数情况下,克利的创作都并非先有一个明确的幻想,再拿绘画形式去表现它,而是把视觉形式本身当成建构幻想的材料。马拉美说,诗歌不是用思想和情感写成的,而是用“词语”写成的。我们在克利这里所看到的正是这种情况。幻想随形式的显现一道成熟,“词语”变成了体验的一部分、思想的一部分。有一段时间,他的作画过程就真的是这样,任由画笔带领自己,让形象自动呈现。最后,才在这些直觉的成果中引申出标题。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

保罗克鲁格曼版 国际经济学の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第5章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 1.“进出口交换比率”是什么意思 A.一个国家出口的总量 B.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条件 C.一个国家出口品价格除以他的进口品的价格D.在自由贸易中进口品的总数量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2.一个国家在哪点能够进行最大价值量的生产A.一条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交的等价值线上B.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等价值线上 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的等价值线上 D.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下的等价值线上 E.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等价值线上 答案:B 3.个人偏好用什么表示 A.生产可能性曲线 B.预算线 C.无差异曲线 D.生产函数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4.假如在国际市场上Pc/Pf增加了,那么 A.所有国家境况都好转了 B.布料出口的贸易条件增加了 C.食物出口的贸易条件增加 D.所有国家的贸易条件增加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5.假如Pc/Pf增加,那么 A.布料出口商将提高出口布料的质量 B.布料出口商将提高布料产品的质量 C.食品出口商将提高出口食物的质量 D.A和C都对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假如Pc/Pf提高 A.世界布料相对供给和需求的数量都会增加B.世界布料的相对供给和需求的数量都会降低C.世界布料的相对供给增加 D.世界布料的相对需求降低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7.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一个方向往外移动,我们

A.发生了偏向型扩展 B.发生了非偏向型扩展 C.发生了贫困化增长 D.均衡结果增加 E.非均衡结果增加 答案:A 8.出口偏向型增长的H国会 A.提高H国的贸易条件 B.发起反对WTO有偏见的规则的运动 C.会恶化他的贸易合作国F国的贸易条件 D.提高F国的贸易条件 E.降低H国的经济福利 答案:D 9.增长 A.当出口国家是贫穷的,很有可能会发生 B.当出口国家是富裕的,很有可能发生 C.当贸易条件改变时,会发生 D.当相对供给是富有弹性的时,很有可能会发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0.假如美国国际开发局把资金转到非洲沙哈拉地区的贫穷国家去,那么这会A.恶化美国的贸易条件 B.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 C.恶化非洲受援国的贸易条件 D.改善非洲受援国的贸易条件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1.假如贫穷的非洲受援国比美国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那么这种帮助会A.恶化美国的贸易条件 B.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 C.不会影响到世界贸易条件 D.恶化援助国和受援国的贸易条件 E.以上都吧不是 答案:B 12.假如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会使 A.对贸易条件没用影响 B.改善所有国家的贸易条件 C.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 D.恶化美国的贸易条件 E.提高美国进口商品的世界价格 答案:C 13.只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可以完全消费本国的产品 A.它的世界贸易条件不同与他的国内相对成本 B.这个国家专门生产一种产品

包豪斯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展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包豪斯对设计的要求是形象上它不采取模仿何种风格样式,也不作装饰点缀,只是采取简洁和线条分明的设计。简洁又实用是包豪斯时代的标志,也是我们时代的标志之一。

包豪斯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展

在3月19日深圳家具展上,由包豪斯的设计师们带来的一系列作品展现了包豪斯一贯的简约和功能主义风格。用金属,夹板,塑料和玻璃制造的几何概念作品,多以圆形和方形,或者其它空间感较强的立体图形构成,给人以新颖时尚的都市现代感。

可以看到,包豪斯家居产品的色泽普遍采用冷色调的黑白两色,少有的红色或者圆形图案也是凸显了它的简洁概念。这盏红白相间的灯,没有任何花纹,仅仅以圆形的流线设计和红色展台来延伸它的时代感,不愧为实用主义的倡导者。 包豪斯千件作品庆建校90周年 “很多人对于包豪斯代表了什么有自己清晰的见解,但那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包豪斯柏林分部校长Annemarie Jaeggi说,“我们想向大家展示它在不同时期吸收了不同的概念并发展出不同的形态。” 这个(并不那么)“清晰”的关于包豪斯的概念属于1926年至1928年的时期,当时校舍刚搬迁到德绍。这一由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建筑是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其形象也在此后成为了包豪斯的标志。而其教师队伍中囊括了很多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还有保罗·克利(Paul Klee);拜耶教绘画,布罗威尔教家具设计,拉斯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教工业设计,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教表演,京塔·施托尔茨(Gunta Stlzl)教纺织,而格罗皮乌斯亲自教授建筑。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冰川般优雅的校舍里装满了布罗威尔的闪闪发光的玻璃以及金属家具,并形成了无法磨灭的“包豪斯风格”,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这种

(国际贸易)保罗克鲁格曼版国际经济学の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第章

(国际贸易)保罗克鲁格曼版国际经济学の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第章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多线选择题 1.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是因为他们是——,也是由于—— A.不同的,成本 B.相似的,规模经济 C.不同的,规模经济 D.相似的,成本 E.之上均不对 答案:C 2.如果满足下列哪个条件的话,这俩个国家均会从贸易中得利。 A.每个国家出口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B.每个国家均有优越的贸易条件 C.每个国家对进口产品有更高的需求弹性 D.每个国家对出口产品有更高的供给弹性 E.C和D均对 答案:A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假如符合下列哪项,该国于小饰品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呢? A.该国每个小饰品工人的产量更高 B.该国的汇率很低 C.该国的工资率很高 D.该国小饰品工人的生产率和该国其他产品的生产率相比较而言,生产率更高 E.B和C均对 答案:D

4.为了确定壹个国家于壹个特殊产品上的生产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我们至少需要知道几个劳动主体生产要求方面的消息 A.壹个 B.俩个 C.三个 D.四个 E.五个 答案:D 5.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壹个国家进行国际贸易从中得到收益,是以为 A.间接生产出口产品比直接生产更有效 B.间接生产进口产品比国内生产更有效 C.能够用更少的劳动力生产出口产品 D.使用更少的劳动力间接生产出口产品 E.之上均不对 答案:B 6.根据下面的信息: 单位劳动力需求 布料小饰品 国内1020 国外6030 A.没有壹个国家有比较优势 B.国内于布料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C.国外于布料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D.国内于饰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E.国内于这俩件产品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B 7.假如国外使用犯人生产出口产品,那么国内应该 A.出口布料 B.出口小饰品 C.俩种产品均出口,而不进口 D.不从事任何进口和出口 E.上面均对 答案:A 8.假如国内经济遭受了大萧条,每种产品的单位劳动需求翻了四倍。那么国内应该 A.出口布料 B.出口小饰品 C.出口布料,不进口 D.不做任何出口或进口 E.之上均正确 答案:A 9.假如国内工资水平翻倍了,那么国内应该 A.出口布料 B.出口小饰品 C.出口布料,不进口

保罗克鲁格曼版 国际经济学の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第6章.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1.当每单位成本怎样时外部规模经济增加 A.随行业扩大而增加 B.随行业扩大和平均每家公司的扩大而降低 C.随平均每家公司扩大而降低 D.保存不变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2.当每单位成本怎么样时内部规模经济增加 A.随行业扩大而增加 B.随行业扩大而降低 C.随每家公司扩大而增加 D.随每家公司扩大而降低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3.外部规模经济 A可能和一个完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B.不和完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C.将导致一个大的垄断 D.将导致每个厂家都得到利润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4.内部规模经济 A可能和一个完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B.不和完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C.只和尖端的产品相联系,例如飞机 D.不能来自国际贸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5.一个垄断者 A.可以在市场上按照他决定的价格出售产品 B.不能决定价格,价格由消费者需求决定 C.当产品供应量很大,五需求弹性时,不可能出售产品D.不可能出售额外的量除非提高每一单位的价格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6.垄断竞争和什么联系 A.激烈的价格竞争 B.产品差异化 C.明确考虑其他企业的价格决策对本企业的反馈影响

D.高利润边际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7.在存在规模经济,一个国家生产规模可能被什么限制 A.国家的规模大小 B.交易对象国的规模大小 C.国内市场的规模大小 D.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大小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8.在存在规模经济,市场规模的增大将会 A.增加厂家的数量和单位产品的价格 B.减少厂家的数量和增加单位产品的价格 C.增加厂家的数量和降低单位产品的价格 D.降低厂家的数量和降低单位产品价格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9.美国同时进口和出口一种产品是一下那个例子 A.增加规模报酬 B.不完全竞争 C.内部交易 D.相互交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0.当投入增加一倍时如果产量要增加超过一倍,这种生产在什么条件下发生A.规模报酬递增 B.不完全竞争 C.内部交易 D.相互交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11内部交易可以被部分解释为 A国家之间没有运输费用的交易 B.数据集合和范畴的问题 C.规模报酬递增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浅谈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浅谈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09资城李家选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地理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地理观点。侧重于三方面:新贸易理论、空间经济模型及产业集群。最后,对克鲁格曼经济地理学的特点做以阐述。 【关键词】克鲁格曼经济地理学新贸易理论空间经济模型产业集群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在解释行业内贸易、专业化和无限增长方面获得长足进展,对传统贸易与增长理论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补充。新贸易理论所揭示的专业化与贸易机制及新增长理论所阐明的“无限增长”原理与传统经济地理研究中的集聚现象的相似性,一下子拉近了这三方面理论之间的距离,这种“新经济地理学”吸收了城市经济学、区域科学和经济区位论等有关空间经济的传统思想,结合产业组织理论有关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模型的最新进展,试图构建“空间经济”的理论体系。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报酬递增思想、复杂科学所强调的路径依赖和“锁定”等概念以及D-S模型。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两个,即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和“区域集聚”。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数学定量分析,将现实中的现象高度抽象化、模型化,建立了大量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包括:中心—外围模型、国际专业化模型、全球和产业扩散模型、区域专业化模型及历史和期望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模型等。 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代表人物,保罗·克鲁格曼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曾

就一些国家经济的潜在危机做了的研究涉及了一系列区域发展问题,如贸易、外部经济、工业区位与聚集、战略性产业政策、全球化、历史和“路径依赖”的作用、经济和货币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本文拟对其主要内容做以介绍和分析。 二、新贸易理论 1、传统的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认为各国相同产业生产成本存在差异,贸易可使各国按生产成本最低原则安排生产而获利。 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不是绝对成本的低廉而是相对成本的低廉。每一个国家,不管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均可生产本国相对成本低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俄林的资源禀赋说:将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由劳动成本差别推广为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相对差别,认为各国生产要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是决定国际贸易产生和流向的根本原因。 十分明显,以上贸易理论均基于国家间的差异,尤其是生产要素的相对差异来解释贸易。这意味着,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有相反的关系。然而,大量的世界贸易,大多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间的贸易,是在生产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进行的。而且,战后以来的大部分年份,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占这些国家收入的比例均在上升。以大多数标准衡量,这些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上,越来越趋于相似,它们的贸易产品种类也相似。新贸易理论就是试图解释这种贸易现象。 2、相似条件下的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也承认国家之间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之一,但是,他的观点与传统贸易理论有以下明显不同之处。 (1)克氏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尤其是相似国家同类产品的贸易,代表了这些国家根据规模收益递增原理而发展专业化的结果,与国家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关系不大。李嘉图等人的相对优势与贸易理论的基点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新贸

杨小凯与保罗克鲁格曼解读

08国贸(商英)本付彬0811******* 杨小凯: 简介: 杨小凯,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财务理论奇才布莱克称此书为“天才著作”。他的《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该书评人认为“杨正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的,我敢预见,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将迅速兴起,我认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潮流。”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的工作比卢卡斯(Lucas)、罗默(Romer)、克鲁格曼(Krugman)的要好得多。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简历: 1962年-1968年在长沙市第一中学就读。当时年仅19岁的他曾以一篇名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大字报被点名批判,1968年起被判刑十年。 1968年至1978年,杨小凯在监狱服刑期间向与其共同关押的大学教授、工程师等人学习了大学课程,包括英文、微积分等。 1979年出狱后,杨小凯于在湖南大学数学系旁听一年。 1980年杨小凯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1982年毕业,获计量经济学的硕士学位。 1982年杨小凯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 1983年受经济学家邹至庄推荐,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88年被授予博士学位。 1990年杨小凯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93年杨小凯当选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1998年杨小凯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2000年1月,杨小凯成为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的首席教授。 2004年7月7日早上7时49分,杨小凯因患肺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去世,享年56岁。 生平事迹: 1966年他升入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中部后,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这时候杨小凯是一个忠诚的红卫兵。 1967年2月4日由于路见不平的对抗行动,被关进了市公安局的看守所,监禁了两个月。 1967年下半年至1968年初,杨小凯的“文革”活动已很大程度摆脱了当时的派性争执,开始认真严肃的思考,并写出了一批在当时属“大逆不道”、而在今天看来却又嫌幼稚不成

保罗克鲁格曼版 国际经济学の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第1章

第一部分:介绍 选择题 1、经济史上的历史学家一般把——,这是——在——时间发表的论文,称为第一次真正描 述经济模型的论文。 A.“国际贸易平衡”,大卫.修姆,1776 B.“国家财富”,亚当.史密斯,1758 C.“国家财富”,亚当.史密斯,1776 D.“国际贸易平衡”,大卫.修姆,1758 E.“国际贸易平衡”大卫.修姆,1758 答案:E 2、从1959年到2000年,—— A.美国经济大约翻三倍左右。 B.美国进口总量大约翻三倍左右。 C.美国进出口贸易占经济总量的比例翻了三倍。 D.相对于美国出口量,美国进口量翻了三倍。 E.美国出口量翻了三倍。 答案:C 3、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更不依赖国际贸易。这是由于—— A.美国是个比较大的国家。 B.美国是个超级大国。 C.美国的军事力量使他更不以来任何东西。 D.美国对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E.很多国家在美国投资。 答案:A 4、18,19世纪的古国际经济学理论是:—— A.和当前政策分析不相关。 B.和今天的现代国际经济有较低程度的关系。 C.和今天的现代国际经济有很高的关联程度。 D.是唯一和现代国际经济有实际关系的理论。 E.现代以数学为基础的理论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们。 答案:C 5、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国家间互换商品和服务—— A.总是对两个国家都是有利的。 B.通常是对两个国家都有利的。 C.一般只对低工资的贸易国家有利。 D.趋向于使两个国家都产生失业。 答案:B 6、假如两个国家间的工资水平相差很大,那么—— A.贸易有可能对两个国家都有害。 B.贸易有可能对高工资水平国家有害。 C.贸易有可能对低工资水平国家有害。 D.贸易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害。 E.贸易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产生影响。 答案:D

保罗克鲁格曼版 国际经济学の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第2章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多线选择题 1.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是因为他们是——,也是由于—— A.不同的,成本 B.相似的,规模经济 C.不同的,规模经济 D.相似的,成本 E.以上都不对 答案:C 2.如果满足下列哪个条件的话,这两个国家都会从贸易中得利。 A.每个国家出口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B.每个国家都有优越的贸易条件 C.每个国家对进口产品有更高的需求弹性 D.每个国家对出口产品有更高的供给弹性 E.C和D都对 答案:A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假如符合下列哪项,该国在小饰品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呢? A.该国每个小饰品工人的产量更高 B.该国的汇率很低 C.该国的工资率很高 D.该国小饰品工人的生产率和该国其他产品的生产率相比较而言,生产率更高 E.B和C都对 答案:D 4.为了确定一个国家在一个特殊产品上的生产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我们至少需要知道几个劳动主体生产要求方面的消息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E.五个 答案:D 5.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国家进行国际贸易从中得到收益,是以为 A.间接生产出口产品比直接生产更有效 B.间接生产进口产品比国内生产更有效 C.可以用更少的劳动力生产出口产品 D.使用更少的劳动力间接生产出口产品 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6.根据下面的信息: 单位劳动力需求 布料小饰品 国内10 20 国外60 30 A.没有一个国家有比较优势

B.国内在布料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C.国外在布料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D.国内在饰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E.国内在这两件产品上都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B 7.假如国外使用犯人生产出口产品,那么国内应该 A.出口布料 B.出口小饰品 C.两种产品都出口,而不进口 D.不从事任何进口和出口 E.上面都对 答案:A 8.假如国内经济遭受了大萧条,每种产品的单位劳动需求翻了四倍。那么国内应该 A.出口布料 B.出口小饰品 C.出口布料,不进口 D.不做任何出口或进口 E.以上都正确 答案:A 9.假如国内工资水平翻倍了,那么国内应该 A.出口布料 B.出口小饰品 C.出口布料,不进口 D.不做任何出口和进口 E.以上都正确 答案:A 10.根据下面的信息 一个单位劳动力生产的数量 布料小饰品 国内10 20 国外60 30 A.没有一个国家有比较优势 B.国内在布料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C.国外在布料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D.国外在饰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E.国内在两种产品上都有比较优势 答案:C 11.假如国外使用犯人生产出口产品,国外生产布料的机会成本是小饰品的生产,那么国内应该 A.出口布料 B.出口小饰品 C.两种产品都出口,不进口 D.不进口,也不出口 E.以上都正确

保罗-克鲁格曼学术生涯和主要著作

保罗-克鲁格曼学术生涯和主要著作 ●1953年,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F·肯 尼迪高中毕业后,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 ●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课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历史课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在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油的价格 和消费的文章后,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 ●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进入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个期间, 由于个人问题,他的情绪比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论文以后,奔赴耶鲁大学任教。 ●克鲁格曼在耶鲁大学也不得志,由于性格太强,他得罪了不少人,连研究生奖学金也丢 掉了。 ●1978年,他去探访著名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的作者),多恩布什的鼓励 使他找回了自信。他开始写一篇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 ●当年7月,他把这篇论文提交到国民经济研究局的暑期研讨会上,参加这个会议的都是 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当他开始宣读论文时,人们没有加以注意,都在相互交谈。渐渐地,大厅安静了下来,人们停止交谈,专心地倾听克鲁格曼的演讲。克鲁格曼一夜成名了!克鲁格曼回忆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90分钟。” ●接下来的日子里,荣誉和金钱接踵而未,克鲁格曼开始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发表演说, 参加研讨会,会见各式各样的人。但是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忙碌的应酬之余,仍然潜心于学术研究。 ●1982 年,克鲁格曼刚从瑞典的一个国际会议回来就接到费尔德斯坦的电话,邀请他去 华盛顿任职,担任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华盛顿的经历并不愉快,他发现,在这个地方,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精倒是如鱼得水。很快,他就产生了厌倦,不过,在华盛顿他又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项才能: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述严肃的经济学问题。1983年的总统经济报告就是由克鲁格曼主笔的。 ●1987年,克鲁格曼开始重新恢复了创造力,他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第三世界 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这些文章获得的好评打消了他对自己研究能力的怀疑,他开始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新贸易理论。这些成就使他获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1988 年,克鲁格曼出版了《期望减少的年代》一书,该书一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 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各大公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纪人,不是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使商人们望而却步。 ●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 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92 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 说给克林顿极大的帮助,但是克林顿在执政之后并没有启用他为总统经济顾问,而是选

大班美术欣赏-保罗克利-有黄色的风景

大班美术欣赏:有黄鸟的风景(说课稿) 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幼儿园吴晓洁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重复运动是其中的一个主流:年有春夏秋冬,月有月圆月缺,日有白昼黑夜,我们人体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严格的节奏,称为生命节律。 节奏是重复运动的特征,正是因为它,让我们对流逝的时间感到了条理化。自然界里的各种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表现出来的节奏感同时也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有所体现,并由此引发我们的体验和共鸣。 音乐是节奏感最强的艺术。唱歌要打拍子,乐队演奏要有指挥,就是为了步调一致加强节奏感。同样在空间领域里展开的建筑与绘画艺术,也有表达节奏的方法。那就是让画面上一个或若干个视觉元素的重复出现。 在公元前4世纪的建筑物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古希腊人对建筑物节奏感的追求。位于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由著名设计师伊克底努设计。远眺这座庞大的建筑物,率先映入观者眼帘的就是四周整齐排列的粗犷的陶立克式立柱,立柱上还凿刻了规则的

竖条纹,加上饰带上重复的图案,使整个建筑给观者的视觉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画的《有黄鸟的风景》是一幅不太好懂的作品。粗一看会觉得一头雾水,但仔细观赏可以发现在这幅色彩丰富的绘画中,有多个视觉元素表现出节奏:首先是两头尖、中间鼓的银白色图形左右摇摆地横过画面。 接着便是那群机灵的小黄鸟。当我们的目光追随它们在这片风景里流连时,会发觉它们形成了一个虚的椭圆形,从而串联起整个构图。它们可能正围着那轮满月,这轮圆月构成了一个暗含的弧形的一部分,而这个弧形是由一系列有规则的圆形组成的(其他圆形都是红色的)。通过这样分析,让观者明白一个道理:看似纷繁杂乱的画面,原来是由三种不同节奏的元素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视觉研究告诉我们,人在看画的时候,眼睛的视线总是对准所注意对象的某一点,并且不断地转动着视线以转换注意目标,眼睛以跳动的方式将视线转换到新目标上去。重复的视觉元素和由它们构成的轨迹显然就成了视线追踪的目标,从而引发观者的节奏感与共鸣。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

Essentials of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第二版)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罗宾·韦尔斯(Robin Wells) /著 凯瑟琳·格雷迪(Kathryn Graddy)

2015年6月1日始整理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经济学 第一章第一法则 第二章经济模型:权衡与贸易 第二章附录经济学中的图形 第二部分供给和需求 第三章供给和需求 第四章市场的还击 第五章弹性和税收 第三部分生产决策 第六章供给曲线的背后:投入与成本 第七章完全竞争与供给曲线 第四部分市场的结构:完全竞争之外 第八章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第九章外部性与公共产品 第五部分宏观经济学引论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全景综览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循迹 第十二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六部分经济增长与波动 第十三章长期经济增长 第十四章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七部分稳定政策 第十五章财政政策 第十六章货币、银行业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 第八部分国际经济学 第十八章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汇率 第一部分什么是经济学 第一章第一法则 要点:1.个人如何做出选择(4条) 2.个人选择如何相互影响(5条) 3.经济整体如何相互作用(3条) 1.经济学economics 就是研究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 2.经济体是指一个协调社会生产活动的体系。 3.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指生产与消费决策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自主做出的经济。 4.计划经济command economy 中央当局做出关于生产和消费的一切决定。 5.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是指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使整个社会受益的现象。 6.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是指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社会受到损害的现象。 7.微观经济microeconomics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们如何决策以及决策之间如何相互影响。 8.宏观经济macroeconomics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经济的波动。

保罗克鲁格曼版 国际经济学の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第4章

第4章:资源和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在2要素2产品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境外工人流入将 A.使生产点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 B.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并增加两种产品的生产。 C.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并减少消耗劳动的产品的生产。 D.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并减少消耗资本的产品的生产。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D 2.在2要素2产品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两国在什么地方不相同? A.品味 B.军事实力 C.大小 D.有效的生产要素 E.劳动生产力 答案: D 3.在2要素2产品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从自给自足(无交易)到交易的转变将使什么的所有者获 益? A.资金 B.丰富的生产要素 C.短缺的生产要素 D.无弹性的生产要素 E.巨大替代弹性的生产要素 答案: B 4.在2要素2产品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从自给自足(无交易)到交易的转变 A.将趋向于使每个国家的工资水平变得相似。 B.将使每个国家的工资水平相等。 C.将趋向于使每个国家的工资水平变得不相似。 D.将趋向于使工资水平等于资本回报率。 E.将趋向于使租金等于利率。 答案: A 5.里昂惕夫悖论 A.支持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有效性。 B.支持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有效性。 C.不支持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有效性。 D.不支持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有效性。 E.证明了美国经济的与众不同。 答案: D 6.里昂惕夫悖论 A.引用了美国的出口比进口更加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调查发现。 B.引用了美国的出口比进口更加是资本密集型的调查发现。 C.引用了美国在埃基伍斯盒子外生产的调查发现。 D.仍然准确地应用与美国现今的国际贸易模式中。 E.引用了里昂惕夫—一个美国经济学家—有个俄国名字的事实。

克鲁格曼思想综述

广西工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课程考核 科目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任课教师温志宏 班级国贸081 班 学号 200801803021 姓名黄达红 二○一○年七月

克鲁格曼思想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经济地理学、汇率目标区理论、货币危机理论和萧条经济学五个方面进行整理,简要地综述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学术思想,文章的最后,是对其思想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克鲁格曼思想理论政策主张 一、克鲁格曼的简介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53年2月出生于纽约长岛,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美国经济学家,是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创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模型,为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 二、克鲁格曼的经济理论思想 (一)关于国际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是第一个同时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来分析当代国际贸易并建立起理论模型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不能恰当地说明经验观察结果的几个方面,它显然无法解释贸易量、贸易构成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量和作用”。他的新贸易理论使贸易分析迈上新台阶,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理论中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建立在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等全新的假设之上。 克鲁格曼运用内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异化构筑起来的PP-ZZ模型,很好的论证了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素禀赋差异的必然结果。通过综合了规模报酬递增与比较优势,说明了如果国家之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产业内分工的性质就越明显,而在产品的种类很多的情况下,较丰富的要素和稀缺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利,当资源禀赋相似,两个要素也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 由新贸易理论出发,克鲁格曼提出了两个政策主张。 1、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寡头垄断市场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可采用较高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