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科学每日一练说课材料

四年级科学每日一练说课材料

四年级科学每日一练说课材料
四年级科学每日一练说课材料

第一课变化的世界

第一课变化的世界

二、填一填

一、背一背

1

2

3

4

第二课多样的天气

二、填一填

等。

一、背一背

第三课观测天气

一、填一填

第四课发布天气消息

一、背一背

科学预测。

越准确了。

这就是天气预报。

第四课发布天气消息

一、填一填

科学预测。

来越准确了。

这就是天气预报。

第六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一、背一背

1、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固体的主要性质?

答:固体都有一家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不会流动。

3.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相同点:所有的液体都有一定的体积,都具有流动性;

不同点:透明度不同,密度不同。

第六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一、填一填

1、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固体的主要性质?

答:

3.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

第七课冰、水和水蒸气

一、背一背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又会有哪些变化?

答: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可以发现大量的白雾产生,水在减少,水上下剧烈翻滚。

第七课冰、水和水蒸气

一、填一填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又会有哪些变化?

答:

第八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背一背

2.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4.(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5.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

答: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

第八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填一填

2.在下,水会慢慢变成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

3.蒸发的快慢与、、有关。

4.()都是水从()变成()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

5.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

答:

第九课雨的形成

一、背一背

1、(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3.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结成的(水滴)。

4.使用人工降水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旱情),还有(灭火)的作用。

5.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答:小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5.雨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遇冷变成小水滴,降到地面形成了雨。

第九课雨的形成

一、填一填

1、()叫凝结

2、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

3.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 )凝结成的()。

4.使用人工降水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还有()的作用。

5.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答:

6.雨是怎样形成的?

小学科学说课稿-说课稿 科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说课 《空气得性质》 我得说课内容就是《空气得性质》。本课就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瞧不见、摸不着,但就是都停留在生活经验上。本课得目得不仅仅在于了解空气得性质,更重要得就是引导学生用实验得手段,去证实空气得存在并研究它得性质,把学生原有得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得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得层面。 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 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本单元得教学特点以及教材得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得认识结构与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得存在; 2、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与生活中得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对“瓶子里得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得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得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得探究活动,做好简单得记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证据与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得科学态度与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利用空气性质得应用与研究。 实验内容设计: 1、想办法证明空气得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得研究。 2、用多种感官与不同得实验方法,去认识空气得性质。这就是本课得教学重点部分。共有四项活动: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得性质; (2)认识空气有质量; (3)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 (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 实验教学方法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以科学探究组织教学,结合学生得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得教学方法确定如下: 从教得方面来说,本课得思路就是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得科学认识程序,主要采用“探究-研讨”得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验对空气得性质以及空气得存在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用科学得方法认识事物,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得本领。为了能使本课得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得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得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实验得方法,去证实空气得存在并研究它得性质。充分发挥学生得动手、动脑、动眼得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最新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总结填空 1.过冷奥氏体发生的马氏体转变属于(非扩散型相变)。 2.碳钢淬火要得到马氏体组织,其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 3.珠光体型的组织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工件淬火后需立即回火处理,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硬度(越低)。 5.共析成分的液态铁碳合金缓慢冷却得到的平衡组织是P(铁碳相图) 6.表征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能力的指标为(硬度)。 7.下列原子结合键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饱和性的是(共价键)。 8.下面哪个不属于大多数金属具有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9.面心立方结构晶胞中原子数个数是( 4 )。 10.如图1所示的位错环中,属于刃型位错的是()。 11.A为右螺旋位错,B为左螺旋位 错,C为正刃位错,D为负刃位错, E为混合位错。 判断方法是根据柏氏矢量与位错线 所形成的角度,图中位错环所标的 方向为位错线的规定方向,柏氏矢 量垂直于位错的是刃型位错,然后 将柏氏矢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与位错方向相同的为正,相反的为负,叫做顺正逆负。柏氏矢量与位错方向平行的是螺型位错,方向相同的为右螺,方向相反为左螺,这叫做顺右逆左。除ABCD四点之外位错环上其他任意一点均是混合位错。 12.固体材料中物质传输的方式为(扩散)。液态是对流。 13.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 14.由一种成分的液相同时凝固生成两种不同成分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 15.共析包晶 16.碳原子溶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铁素体)。 17.钢铁材料的热加工通常需要加热到(奥氏体)相区。 18.成分三角形中标出了O材料的成分点( )。三元相图 19.白铜是以(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20.45钢和40Cr钢比较,45钢的(淬透性低(合金),淬硬性高(含碳量))。 21.金属塑性变形方式的是(滑移)。孪生 22.高分子大分子链的柔顺性决定了高分子材料独特的性能。 23.在置换型固溶体中,两组元原子扩散速率的差异引起的标记面漂移现象称为柯肯达耳效应。 24.为减少铸造缺陷,铸造合金需要熔点低、流动性好,因此一般选择共晶点附近的合金。 25.根据相律,对于三元合金,最大的平衡相数为4个。 26.调质处理是淬火+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27.材料塑性常用断后伸长率和断后收缩率两个指标表示。

四年级每日一练

每日一题()月()日 明明在超市买6本练习本,共付12元,现在要买8本练习本应付多少元?若有26元钱,可以买几本这样的练习本? ()月()日 7只鸡8天要喂饲料8400克,照这样计算,有饲料720千克,可供应多少只鸡吃12天? ()月()日 某厂计划做5120个零件,16个工人工作8小时完成了任务的一半,余下的任务要求在4小时内完成,至少要增加几个工人? ()月()日 某煤矿四月份计划出煤38400吨,技术革新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增产256吨,四月份实际生产多少吨煤?(按30天计算) ()月()日 8个人每天工作8小时,4天内铺修了长64米、宽20米的道路。问30人每天工作6小时,经过几天才能铺修一条长900米、宽20米的道路? ()月()日

一辆汽车由甲城开往乙城,第一天行了10小时,第二天以比第一天快5千米的速度行了6小时,比第一天少行170千米,问两天各行多少千米? ()月()日 甲、乙两地的距离600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由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比货车早到4小时,客车到达时货车行了400千米,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度快多少? ()月()日 一台机器8小时可以加工32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要用5台机器加工20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月()日 一个养鸡场四月份卖出12300只鸡,五月份卖出的比四月份的2倍还少200只,两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只鸡? ()月()日 甲、乙、丙、丁四个小伙伴出去游玩,半路上肚子饿了,凑钱买了5盒小饼干平分着吃。甲拿出3盒饼干的钱,乙拿出2盒饼干的钱,丙和丁都没有拿出钱来。丁边吃边算,自己和丙应该每人出5元钱。问甲和乙各应收回多少钱? ()月()日

四年级数学下册口算天天练4

0.38+0.68= 11.68-5.27= 14.03-13= 5.6+0.71= 7-0.96= 0.7-0.42= 18÷8= 150×4= 2.9÷10= 95-11= 96+46= 32÷2= 100÷20= 7.3+0.7= 200×2= 790+23= 11×16= 35×9+35= 125×3×8= 4×57×25= 3×9÷3×9= 0.00349读作:0.00975精确到百分位≈ 0.398保留一位小数≈ 8.06米=()厘米 3千米853米=()千米1.79千克=()千克()克 7米2分米=( )米 6千克635克=( )千克0.84+0.54= 14.01-5.36= 77.68-70= 2+0.67= 4-0.36= 0.7-0.13= 4÷8= 120×4= 2.9÷1000= 93-39= 54+18= 40÷2= 630÷70= 2.9+0.2=

150×4= 210+34= 11×12= 78×9+78= 125×27×8= 4×75×25= 2×8÷2×8= 0.00631读作: 0.00937精确到百分位≈ 0.018保留一位小数≈ 8.13米=()厘米 5千米854米=()千米4.63千克=()千克()克 5米7分米=( )米 3千克886克=( )千克0.29+0.91= 17.09-7.79= 33.12-29= 9.8+0.78= 6-0.8= 0.9-0.26= 6÷4= 180×9= 3÷1000= 96-46= 27+11= 24÷4= 400÷80= 5.2+0.9= 190×4= 270+48= 11×17= 4×9+4= 125×51×8= 4×25×25= 3×8÷3×8= 0.00466读作: 0.00135精确到百分位≈ 0.09保留一位小数≈ 3.14米=()厘米 6千米322米=()千米7.1千克=()千克()克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食物中的营养》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 一、说教材 《食物中的营养》这节课位于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前一节课调查、统计一天中吃过什么食物的基础上,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所以课前还需要查阅资料来帮助他们。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年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的七种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矿物质和纤维素。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探究所吃食物中的营养搭配。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鉴别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 五、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激趣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 六、说学法 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看一看、议一议和做一做一系列活动中感知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七、教具学具准备 蛋白质的辨别实验器材:毛发、酒精灯、火柴、盒装牛奶 脂肪的辨别实验材料: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材料: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面包、米饭等)。 八、说教学流程 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我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自然的导入新课。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萝卜蹲》”,学生可能会踊跃参加,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也为了下一个环节做下了铺垫。 当学生还在回味刚才游戏乐趣的时候,我会抓住这个机会话锋一转继续问:“刚才呀,在做游戏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的累,那老师就要有个问题问你们了,我们每天都在做大量消耗体力的活动,但是什么支配我们的身体呢?”在此引出今天的新课,并板书课题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塑形变形: 2、滑移:晶体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特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的平移滑动。滑移后再晶体表面留下滑移台阶,且晶体滑移是不均匀的。 3、滑移带:单晶体进行塑性变形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抛光表面有许多线条,称为滑移带。 4、滑移线:组成滑移带的相互平行的小台阶。 5、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表示晶体滑移是可能采取的一个空间方向。滑移系越多,晶体的塑形越好。 6、单滑移:当只有一组滑移系处于最有利的取向时,分切应力最大,便进行单系滑移。 7、多滑移:至少有两组滑移系的分切应力同时达到临界值,同时或交替进行滑移的过程。 8、交滑移:至少两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这种滑移叫交滑移。(会出现曲折或波纹状滑移带\最易发生交滑移的是体心立方晶体\纯螺旋位错) 9、孪生变形: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一定的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作均匀的切变所产生的变形。(相邻晶面的相对位移量相等) 10、孪晶:孪生后,均匀切变区的取向发生改变,与未切变区构成镜面对称,形成孪晶。 11、晶体的孪晶面和孪生方向:体心,{112}【111】,面心立方{111}【112-】,密排六方{101-2} 【1-011】。 12、软取向,硬取向:分切应力最大时次取向是软取向;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或垂直时,晶体无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13、几何软化、硬化:在拉伸时,随着晶体的取向的变化,滑移面的法向与外力轴的夹角越来越远离45度时滑移变得困难的这种现象是几个硬化;当夹角越来愈接近45度,使滑移越来越容易进行的现象叫做几何软化。 14、细晶强化:晶体中,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为细晶强化。也能改善晶体的塑形和韧性。 15、固熔强化:当合金由单相固熔体构成时,随熔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其塑性变形抗力大大提高,表现为强度,硬度的不断增加,塑性、韧性的不断下降,的这种现象称为固熔强化。(单相) 16、(多相)沉淀强化、时效强化:相变热处理 17、(多相)弥散强化:粉末冶金 18、纤维组织:随变形量的增加,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扁平晶粒,变形量很大时,各晶粒一不能分辨而成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称为纤维组织。 19、带状组织:当金属中组织不均匀,如有枝晶偏析或夹杂物时,塑性变形会使这些区域伸长,在热加工后或随后的热处理中会出现带状组织。 20、变形织构:多晶体材料中,岁变形度的增加,多晶体中原先取向的各个晶粒发生转动,从而使取向趋于一致,形成择优取向。丝织构【***】平行于线轴,板织构{***}【***】平行于扎制方向。 21、制耳:用有织构的扎制板材深冲成型零件时,将会因为板材各方向变形能不同,使深冲出来工件边缘不齐,壁厚不均的现象。 22、应变硬化、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作用:变形均匀,均衡负载,增加安全性,提高强度 23、冷拉:试样在拉断前卸载,或因试样因被拉断二自动卸载,则拉伸中产生的大变形除少量可恢复外,大部分变形将保留下来的过程。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元 一.我会填。1.电路是指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2.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3.电路连接一般有(并联)和(串联)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4.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5.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相同电荷接触时相互(排斥),不同电荷接触时相互(吸引)。 6.闪电是一种()现象,避雷针是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7.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慢慢接近碎纸屑,会有(纸屑会被吸起)发生。 8.会产生触电事故,至人死亡的电是(22V)。 9.(两根导线、一节电池)不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10.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一般要(检测两次)。 11.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1.5V,)。12.(用湿布清洁电器和开关)属于不安全用电。13.(铅笔芯)可用来接通电路。14.(湿抹布)是导体。15.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二、我会判断。1.冬天脱下毛衣经常会听到啪啪的响声,这是一种静电现象。(√) 2.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体材料。(×) 3.用1.5V的干电池做电的实验很安全。(√) 4.家用电灯都是串联起来,连接比较方便。(×) 5.不能用湿抹布去擦带电的用电器。(√) 6.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会发生短路。(√) 7.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通电前,两个检测头要先相互接触一下,检测小灯泡是否发光。(√)8.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绝缘体。(√)9.对人体来说,低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的。(√)10.不管是低压电还是高压电,不直接碰到是绝对不会触电的。(×) 11.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12.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要树下避雨。(√)13.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14.在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一般都是220V的交流电。(√)15.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只有电池没有电了,灯泡才不会亮。(×) 三、我会思考 1.小明房间里的电灯不亮了,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原因可能有电灯坏了;灯座松了;开关坏了;电线断了;断电了等等。

四年级口算天天练

7、300×30= 50×50= 20×6= 70×3= 60×50=40×20=260×10= 10×80= 10×20= 30+60=80÷80= 300÷50=150÷30= 60÷10= 100÷20=900÷90= 800÷80= 240÷60= 2700÷90= 5000÷50=76×54= 27×93= 66×84= 653×14= 356×78= 879÷33= 627÷26= 89÷53= 62÷31= 97÷29= 8、57×40= 65×74= 89×56= 123×88= 523×26= 626÷12= 632÷21= 321÷13= 96÷4= 289+337= 10×30= 60×20= 240÷80= 22×30= 40×40= 20×30=80÷8= 210÷70= 80×60= 640÷80= 40×20= 60×70=10×70= 300÷50= 600÷60= 11×40=450÷50=50×60=6×800=360÷60=

9、60×300=400÷80= 10×8= 50×20=50×80= 10×80= 50÷50= 100×50=150÷50= 720÷90 = 100×800= 70÷70= 10×30= 20×20= 10×60=10×90= 200÷50= 10×50= 270÷30= 900÷90 = 33×22= 54×46= 5×67 869×35= 777×20= 541÷67= 835÷44= 561÷19= 96÷24= 92÷46= 10、300×30= 70×50= 200×60= 10×30= 20×50= 40×20= 30×2= 50×80= 90×20= 40×60=600÷60= 3000÷50=15÷3= 100÷10= 60÷20=900÷90= 800÷80= 600÷60= 900÷90= 50÷50= 49×34= 82×97= 16×11= 213×12= 365×32= 55÷11= 569÷35= 852÷27= 84÷14= 76÷23=

四年级科学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永寿学校梁杰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材·说学情 本节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通过本单元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连接简单电路,寻找电路故障,学会使用简单的电路检测器,在此基础上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为后一课开关的认识与制作作了一个铺垫。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认识区分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中的导体与绝缘体,同时也是一次安全用电教育。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电的知识还较陌生和缺乏,对电路的知识也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但他们喜欢做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做中认识。 二·说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去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通过归纳概括,形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学生情况,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多种物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2·情感目标:学会与同学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能力目标:学会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日常物体是否导电的判断力。三·说教学过程 针对以上内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个环节:观察导入,引入主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生活中常见的一根导线引入,让学生先猜测它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从而引入本课。 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 以检测一块橡皮为例,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检测方法。(即五大步骤)1·先预测橡皮是否通电,并作好记录。 2·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5·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第三个环节:分小组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各组成员分工合作,用检测橡皮的方法共同完成余下物品的检测,并做好记录。 第四个环节:归纳概括形成科学概念。 实验完毕,引导学生整理实验记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进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学生对概念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铸造C081 张云龙 一、名词解释 1、空间点阵:由周围环境相同的阵点在空间排列的三维列阵称为空间点阵。 2、晶体结构:由实际原子、离子、分子或各种原子集团,按一定规律的具体排列方式称为 晶体结构,或称为晶体点阵。 3、晶格常数:(为了便于分析晶体中的粒子排列,可以从晶体的点阵中取一个具有代表性 的基本单元作为点阵的基本单元,称为晶胞。)晶格常数就是指晶胞的边长。 4、晶向指数:(在晶格中,穿过两个以上结点的任一直线,都代表晶体中一个原子阵列在 空间的位向,称为晶向。)为了确定晶向在晶体中的相对取向,需要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称为晶向指数。 5、晶面指数:(在晶格中,由结点组成的任一平面都代表晶体的原子平面,称为晶面)为 了确定晶面在晶体中的相对取向,需要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称为晶面指数。 6、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7、配位数:每个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8、致密度:计算单位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比值称为致密度。 9、各向异性:晶体的某些物理和力学性能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数值,此为晶体的各向 异性。 10、晶体缺陷:通常把晶体中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而出现不完整性的区域称为晶体缺陷。 11、点缺陷:在三维方向上尺寸都有很小的缺陷。 12、线缺陷:在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令一个尺寸上尺寸较大的缺陷。(指各种类型的位错, 是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13、面缺陷: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令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大的缺陷。 14、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的位错。 15、螺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平行的位错。 16、混合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而成任意角度的位错。 17、位错的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位错沿滑移面的运动称为位错的滑移。 18、位错的攀移:刃型位错在正应力的作用下,位错垂直于滑移面的运动。 19、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的模等于该晶向上原子的间距的位错则为单位位错。 20、部分位错:柏氏矢量的模小于该晶向上原子的间距的位错则为部分位错。 21、扩展位错:两个肖克莱部分位错中间夹一层错,这样的位错组态称为扩展位错。 22、肖克莱部分位错:层错区与完整晶体区的交线。 23、弗克莱部分位错:层错区与右半部分完整晶体之间的边界。 24、上坡扩散:扩散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而导致成分偏析或形成第二相的扩散。 25、下坡扩散: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而导致成分均匀的扩散。 26、原子扩散:扩散中只形成固溶体而无其它新相形成的扩散。 27、反应扩散:扩散中有新相形成的扩散。 28、自扩散:在均匀的固溶体或纯金属中原子的扩散,此种扩散不伴有浓度的变化。 29、互扩散:在不均匀的固溶体中异类原子的相对扩散,此种扩散伴有浓度的变化。 30、体扩散:通过均匀介质的扩散。 31、扩散能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

四年级上册 口算天天练 一天一套 .

1000÷2=17×5=20×420= 8700÷300=88÷8=120×600= 50×11=36×2=910-190=560÷80=34+48=54-21+78= 14×2=24×30=61-54+81= 12×8=180+55=32×6= 4200÷30=530+280=1900÷20= 15+54-13=35×10=37+45= 100÷4=65÷13=98÷14= 320-90=4×15=6×15= 96÷8=72÷2=56÷2= 20×420=42×20=84+46-25= 200×48=180×500=300×330= 140×7=580-490=2400÷200=7600÷200=18+16=12+65-12= 4×14=13×7=46×2= 30÷6=63÷9=300÷6= 24÷6=3500÷70=330÷30= 21+98-52=35×4=5400÷90= 83-45=410-7052-21= 70÷10=300÷6=450÷90=

104×5=55÷5=23×20= 280+270=320÷8=76+25-28= 84+21-65=60×15=36÷4= 16×50=84÷21=440÷4= 3600÷400=5600÷700=560÷80= 100÷4=65÷13=98÷14= 78÷6=52÷4=76÷2= 70÷14=72÷18=60÷15= 42+87-42=135×20=42-22= 60×500=94÷2=90+240= 76÷2=20×35=66÷7= 390+140=9×500=12×50= 24+94-28=330×3=5×1280= 480÷60=120÷3=560÷70= 75÷15=70×70=58+85-16= 15×4=729÷3=4000÷40= 7600÷400=473+427=73+45-32= 420-90=3500÷7=40÷20= 200÷50=70÷5=27+45= 140×7=580-490=2400÷200=123×4=32÷4=40×12=

四年级科学下册 关节 1说课稿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 2. 关节 【本课教学目标】 1.探究能力目标:能提出与关节有关的科学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关节的连接方式进行猜想与假设;能通过探究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是否合理、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探究关节的活动,愿意与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乐于用所获得的关节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及做好宣传。 3.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关节,知道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六大关节的名称,了解所在位置及其作用;了解关节的卫生保健知识。 【说课材料】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喜欢的活动,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人体上有哪些关节”“关节的作用”“关节的保健”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揭开关节秘密的欲望,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二、预测是探究学习的指示目标 在《关节》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先引导学生依据关节的活动方式进行猜测:“关节不同,运动方式就不一样,你们知道,每个关节是怎样连接的吗?”。大部分的同学在摇头,随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并画在实验记录单上。学生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就确立了实验的目标,把握住了观察的重点,会恰当地选择探究实验的方法,能促使学生认真地做科学、研究科学,使探究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三、发现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的 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发现,可以说,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实验越成功。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之时,期望学生有较多的发现,因而,课堂中我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投入在“关节的运动方式”“关节的连接方式”的课堂探究实验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活动,去观察、去发现。探究学习中的发现为孩子们提供了依据,为自己的研究找到了答案。同时,大量的发现也会给予孩子们以新的启示,如:肩关节是球窝状关节,髋关节也是球窝状关节,只是普通人用得少等。这都会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进而在今后的研究中揭开相关的秘密。 四、记录是探究学习的信息超市 在进行探究性观察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对某些发现极为有兴趣,《关节》一课教材中设计了两种记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四年级数学下册口算天天练(全面、系统、实用)40

评价等级:优秀〇 良好〇 及格〇 家长签字: 14÷2= 200×2= 1÷1000= 57-35= 88+25= 32÷4= 540÷90= 9.5+0.9= 170×10= 970+11= 101×19= 12×9+12= 125×97×8= 4×8×25= 4×2÷4×2= 0.0068读作: 0.00209精确到百分位≈ 0.07保留一位小数≈ 2.05米=( )厘米 6千米888米=( )千米 5.4千克=( )千克( )克 5米3分米=( )米 7千克161克=( )千克 0.89+0.48= 9.82-5.62= 26.5-19= 5.4+0.31= 2-0.39= 0.9-0.43= 30÷4= 170×6= 5.3÷1000= 60-52= 51+97= 64÷2= 270÷30= 7.7+0.2= 200×10= 150+22= 11×17= 44×9+44= 125×74×8=

评价等级:优秀〇 良好〇 及格〇 家长签字: 4×9×25= 8×4÷8×4= 0.00347读作: 0.00303精确到百分位≈ 0.063保留一位小数≈ 9.82米=( )厘米 6千米136米=( )千米 8.43千克=( )千克( )克 9米1分米=( )米 3千克397克=( )千克 0.25+0.83= 16.36-7.73= 28.66-20= 7.4+0.96= 1-0.08= 0.6-0.4= 25÷4= 150×9= 4.5÷10= 76-44= 61+55= 64÷2= 420÷60= 0.3+0.8= 170×1= 240+37= 11×15= 39×9+39= 125×58×8= 4×71×25= 9×3÷9×3= 0.00815读作: 0.00269精确到百分位≈ 0.445保留一位小数≈ 3.97米=( )厘米 7千米835米=( )千米 8.72千克=( )千克( )克 5米8分米=( )米 5千克126克=( )千克 0.95+0.99= 4.03-1.68= 71.86-66=

四年级科学练习题及答案.doc

四年级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汕应占2份左右。 3、像食盐、高镒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在、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 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o 4、由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5、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6、像向LT葵、风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他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7、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还能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十?壤吸收水分。 8、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9、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0、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多数是绿叶制造的。 10、瓶了能过“吞”下鸡蛋,吸盘能够紧紧吸在一起,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力。 11、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来日四面八方。 12、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逆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13、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热在水和空气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14、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仙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15、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16、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二、判断题 1、冬天,脏雪比干净的雪融化得快。(J) 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下降。(X) 3、银、铁、铜、铝都是热的不良导体。(X) 4、做反冲实验时,物体运动的方|可与喷出气体的方|可相反。(") 5、金属材料容易传热,塑料、陶瓷、木头等材料不能传热。(X) 6、热在水和空气中主要是靠对流方式传递的。(J ) 7、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叶了表皮上的气孔。(X)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多少和太阳能的摆放方式没关系。(X) 9、桀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的保温性能一样。(X) 10、吸油烟机是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来安装的。(J) 三、选择

小学四年级口算100题及答案

1)40×80 =3200 2)160×5= 800 3)4×250= 1000 4)0×518= 0 5)10×76= 760 6)36×10=360 7)15×6= 90 8)24×3= 72 9)5×18= 90 10)26×4= 104 11)7×15=105 12)32×30= 960 13)40×15= 600 14)60×12= 720 15)23×30= 690 16)30×50=1500 17)5×700=3500 18)15×5= 75 19)23×3= 69 20)12×2×5= 120 21)16×5= 80 22)27×3= 81 23)30×23= 690 24)12×8=96 25) 450×20=9000 26)120×60 =7200 27)20×360=7200 28)680×40= 27200 29)4×2500=10000 30)5×1280= 6400 31)400×14=5600 32)160×60=9600 33)20×420=8400 34)29×300= 8700 35)6×1300=7800 36)1300×50= 65000 37)200×48= 9600 38)180×500=90000 39)200×160= 32000 40)300×330=99000 41)3×1400=4200 42)140×300= 42000 43)5×490= 2450 44)760×20= 15200 45)370×200=74000 46)15×10=150 47)12×11=132 48)160×30=4800 49)220×40=8800 50)104×5=520 1、120×2=240 2、270×30=8100 3、32×6=192 4、13×6=78 5、280×3=840 6、350×2=700 7、50×11=550 8、250×6= 1500 9、15×5=75 10、.45+15×6= 135 11、30×3+8=98 12、70+(100-10×5)=120 13、40×20= 800 14、90×2= 180 15、16×6= 96 16、300×6= 1800 17、30×20= 600 18、40-5×7= 5 19、75-11×5= 20 20、25×16= 400 21、120×25= 3000 22、.36×11= 396 23、200+33×3= 299 24、.12×50= 600 25、25×8= 200 26、33×11=363 27、20×8×5= 800 28、600-3×200=0 29、160×6= 800 30、4×250= 1000 31、75+11×5=130 32、25×16= 400 33、120×25= 3000 34、200-33×3= 101 35、12×50= 600 36、25×8= 200 37、23×11= 253 38、20×8×5= 800 39、600-3×200=0 40、160×5= 800 41、4×250= 1000 42、30×3+8=98 43、70+(100+10×5)=220 44、40×20= 800 45、90×2= 180 46、16×6= 96 47、300×6= 1800 48、30×20= 600 49、40-5×7= 5 50、(75-11)×5= 320

2019年材料科学基础期末总结复习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总结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1)匀晶转变: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 (2)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 为共晶转变。 (3)包晶转变:成分为H点的δ固相,与它周围成分为B点的液相L,在一定的温度时,δ固相与L液相相互作用转变成成分是J 点的另一新相γ固溶体,这一转变叫包晶转变或包晶反应。即HJB---包晶转变线,LB+δH→rJ (4)枝晶偏析:合金以树枝状凝固时,枝晶干中心部位与枝晶间的溶质浓度明显不同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5)晶界偏析:晶粒内杂质原子周围形成一个很强的弹性应变场,相应的化学势较高,而晶界处结构疏松,应变场弱,化学势低,所以晶粒内杂质会在晶界聚集,这种使得溶质在表面或界面上聚集的现象称为晶界偏析 (6)亚共晶合金:溶质含量低于共晶成分,凝固时初生相为基体相的共晶系合金。 (7)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时,共晶合金可能获得亚(或过)共晶组织,非共晶合金也可能获得全部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合金所获得的全部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织。

(8)离异共晶:在共晶转变时,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那个相即附着在初晶相之上,而剩下的另一相则单独存在于初晶晶粒的晶界处,从而失去共晶组织的特征,这种被分离开来的共晶组织称为离异共晶。 (9)纤维组织: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变得模糊不清,晶粒已难以分辨而呈现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这称为纤维组织。 (10)胞状亚结构:经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后,晶体中的位错线 通过运动与交互作用,开始呈现纷乱的不均匀分布,并形成位错缠结,进一步增加变形度时,大量位错发生聚集,并由缠结的位错组成胞状亚结构。 (11)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 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12)结构起伏:液态结构的最重要特征是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集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13)能量起伏:能量起伏是指体系中每个微小体积所实际具 有的能量,会偏离体系平均能量水平而瞬时涨落的现象。 (14)垂直长大:对于粗糙界面,由于界面上约有一半的原子 位置空着,故液相的原子可以进入这些位置与晶体结合起来,晶体便连续地向液相中生长,故这种长大方式为垂直生长。 (15)滑移临界分切应力:晶体的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的,但其中许多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而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移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100题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题 班级四年三班姓名吴雨轩成绩 420÷7= 60÷2= 78÷4= 450÷5= 370÷1= 640÷8= 15×5= 23×3= 12×10= 0÷80= 16×5= 27×3= 90×100= 48÷4= 630÷7= 60÷30= 24×20= 32×3= 30÷ 6= 12×8= 480÷8= 600+40= 150÷5= 630÷7= 36÷2= 50÷5= 15×6= 300÷6= 16×3= 70÷5= 2×45= 13×4= 87+13= 39+61= 567+299= 327-198= 4×5= 18×35= 32×25= 15×2= 909÷9= 70+90= 48÷4= 0×201= 80÷4= 420÷2= 2500÷5= 16×5= 32×2= 67×4= 240÷40= 360÷60= 87÷3= 25×4= 40×9= 66÷3= 125×8= 8×25= 80÷2= 72-45= 4×50= 20×2= 300×6= 120×3 = 420×2 = 16×70= 150×20= 60÷3= 80÷2= 240÷4 = 210÷7= 400÷5= 1000÷10= 25×40= 125×8= 300×33= 3×1400= 80×4= 600÷3= 400÷8= 140×300= 40÷40= 800÷8= 750-290= 5×490= 760×20= 750÷5= 37×200= 660÷2= 8600-4200= 210÷3= 40÷5= 160÷4= 350÷7= 13×3= 12×6= 23×4= 720÷9= 24×3= 150×40=

中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

中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人们满载丰收的喜悦,各种果实也相继成熟。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教师也同样带着喜悦的心情来上这节课,大家想知道今天的课习题吗?(板书课习题) ⑵紧接着询问学生生活中所见过和吃过的水果,并出示课件(一副水果图),让学生说说果实的名称。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里,我首先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接着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水果,在课件的帮助下,强化了学生对各种水果名称的认识,随即引出后续探究活动】环节二:活动一"感知果实" ⑴以一个惊喜的形式拿出果篮,并让学生说出果实的名字,然后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猜果实,介绍游戏"感知果实"。 ⑵讲述游戏规则,找2—3位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并且教师参加其中。蒙眼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奖励。结束时师发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这些果实的?"引导学生加深对"五官"的作用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拿出果篮,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感知果实"的游戏中,教师参与其中,更好地激发了课堂气氛,还到达了师生互动。这个游戏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鼻闻、耳听,舌尝等方式来辨认果实。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发现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来指导学生。】

活动二:"找星星":在学生对秋天的果实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学生用找"星星"这一趣味活动,探究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⑴表彰并发问:你们吃过的水果里,它们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并询问学生有什么好的规定可以看到果实的内部。引导学生说出:横切和纵切。并播放课件。 ⑵学生可以用桌上的的材料,利用刚刚获得的方法(横切和纵切)去探究果实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活动之前,首先,介绍实验材料(各种果实,小刀,盘子,餐巾纸)接着介绍注意的事项。如:安全,卫生方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吩咐学生把观察记录记下来。接下来活动,在活动结束时,小组总结报告观察结果,在总结报告中对表现好的小组适当表彰。 ⑶出示课件:各种切开的果实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以及刚刚的实验记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果实的共同特征,并板书:果实的特征:都是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一个教师导趣、学生生疑——教师导思、学生质疑的渐变过程。教学时首先我指导学生自主去生疑、质疑,然后通过找星星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我想,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还让他们在活动中领会成功与喜悦,更好地激发在以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的欲望。】 活动三:"果实分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