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魏姓来源

魏姓来源

魏姓来源
魏姓来源

魏姓总说:

巍巍魏氏天下为高历史钩沉2009-05-23 18:19:46 阅读219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魏姓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当今魏姓族人约有570万,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十四位,是很有影响的中华大姓之一。

一、魏姓图腾解说

汉语言文字“魏”字从字形上来看,由“禾”、“女”、“鬼”三部分组成,由魏姓的姓氏图腾“”发展而来。

魏姓最早的一支是以委蛇肥遗龙为图腾的炎帝支系隗姓的苗裔,其始祖是共工氏与蚩尤氏,两族为世代郎舅亲,共同以肥遗龙(一头双身龙)为图腾。魏姓图腾由三部分组成,左边是一委蛇般的女子,象征炎帝支隗氏的母系任姒,右边的一头双身龙象征炎帝氏族,中间的禾代表他们的农业发明。

在西北隗姓氏族中,为了祈求神明保佑五谷丰登,一群女巫头顶一串禾草扎成的高帽子,在巫师的指挥下狂跳起舞,全部落族人也一起参与,这种习俗,称为“魏”,这种舞女所戴的头饰也称“魏”,后来高大建筑的大门,也叫做“魏”,由此引申出“高大”之意。如字书《玉篇·鬼部》:“魏,象魏,阙也。”魏即指阙宫门之台观。《文选·班固<典引)》:“是以来仪羽集于观魏。”张铣注:“来仪,凤也……观、魏,皆阙也。”综合汉语言文字“魏”的各种词书释义,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魏,即指“形态高大,性能良好,捷行,惠礼”。

二、姓氏源流

魏(Wèi)姓源出有四:

1、出自隗姓。夏商时期,炎帝部落的后裔,西北隗姓鬼方部落中居住于魏地的一支,最终发展成为了国家,即最早的“魏”国,大约在今山西兴平西的马嵬坡一带。商末周文王灭隗姓魏国,其子孙以国为氏。由于隗姓魏国国小势弱,这支隗姓魏氏的影响也不大,后来事实上湮没于姬姓魏氏之中。这支隗姓魏氏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多年。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军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和部分国民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姬姓魏氏尊黄帝为远祖,毕公高为血缘始祖,毕万为得姓始祖,魏文侯魏斯为肇兴始祖,至少已有3100年的历史。

魏姓血缘始祖毕公高

3、出自芈(mǐ)姓,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时秦武王去世后,秦国内乱。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拥立武王异母弟嬴则,是为秦昭王。魏冉权倾一时,封于穰(今河南邓州),号穰侯,后加封陶邑(今山东定陶)。魏冉之族繁衍旺盛,成为魏姓族群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这支芈姓魏氏的历史至少也有2300余年。

4、出自外姓改姓魏:

如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进士魏校,其先世本李姓,后改姓魏。

5、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

(1)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

(2)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族均有魏姓者。

魏姓得姓始祖毕万

以上五个来源,第二源是主流,史称魏姓正宗。因此,当今大多数魏姓族人共尊毕公高为血缘始祖,毕万为得姓始祖。由于毕公高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魏姓又共尊黄帝为魏姓远祖。事实上,最早的魏姓却是出自隗姓,是炎帝支系的后裔。毋宁说,魏姓的源头正是中华民族共尊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是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

三、魏姓分支与迁徙分布

魏氏得姓以后发展异常顺利,迅速繁衍播迁。战国魏公子无忌子孙繁盛,知名度高,因此,姓氏古籍及魏氏族谱大都以无忌为魏氏承上启下的人物。无忌是魏昭王子、魏安厘王之弟,封于信陵(含河南宁陵)号信陵君,为“战国四公子”之首。史书称他“仁而下士”,致有食客三千,他曾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后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国进攻。其贤其能,千秋敬仰。

“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子孙魏无知的5世孙魏歆,西汉时任巨鹿(今属河北)太守,国家于巨鹿,后发展成为大族,魏歆5世孙魏庆,汉封北海公,其孙魏忱有二子:长子魏俦为东祖,次子魏植为西

祖,魏无知还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任汉清河(郡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南)太守,在当地安家;一个叫魏叹,任任城(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太守,安家于任城,后发展成为大族。

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徒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韩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东流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如魏讽为沛(今江苏沛县)人,炼丹术家魏伯阳为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末,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罗(今四川首)。以勇猛闻名,以蜀汉数有功,累迁为征西太将军。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军谋祭酒魏有人,府兵队正魏仁溥,后均在福建安家。据《魏氏族谱》载,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徒居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自江南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于1311年移居广东(今五年);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帮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魏元的裔魏应浩、魏特敬于清潮乾隆年间迁至台湾新竹县:裔孙魏鼎高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去美国,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孙魏松于1910年至印尼,开锡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立法议员,至公堂副主席。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南部一带,从一开始就繁衍迅速,春秋至秦,还是以此地为其繁衍中心,并且再繁衍到邻近的陕西、河北等省部分地区,后尤以河北省境繁衍得最为旺盛,故魏氏郡望有巨鹿,这一支系以信陵君魏无忌为代表。

战国时期,魏与秦国争斗了200多年,秦国对魏有宿怨,又因秦灭魏时,久攻大梁城不下,大梁城破魏王降秦时,秦王朝对魏国王室的处置是残酷的,不但杀掉了魏王假,连他的几个儿子也没有放过,还将魏王族和部分贵族俘虏迁至秦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置于秦政权的直接监督之下。但是,武力可以灭亡或征服一国,却不能消除当地人民对武力征服者的仇恨。同样,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和贵族对秦王朝充满了仇恨,他们伺机推翻秦朝,恢复故国。

秦汉之际,魏姓进一步扩展到山东、山西、甘肃、宁夏等为主的北方广大地区,其中在今山东微山(古为任城)一带又形成一大郡望。此时,魏姓还有一支迁入四川。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多国林立,连年战乱多事,魏姓也同其他姓氏家族一起,举家南迁,或迁入江西,或迁入福建等地。

唐宋之际,遍及江南广大区域,其主要迁徙繁衍于福建、广东等地。宋代以后,魏姓已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

还有很多魏姓族人迁居台湾甚至海外。据《台湾省通志》和《漳州府志》记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泉(州)潮(州)间“蛮獠”(一说即山越人,汉末至隋唐时对分布在今苏、浙、皖、赣、闽、粤等省部分山间越人的通称)骚乱,高宗诏令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领府兵3600人,将士132名,前往七闽百粤之交界绥安县,相视山源,开屯建堡,“以靖寇患”。随陈政入闽的将士都是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其中魏有人任军谋祭酒(参谋),魏仁浦任府兵队正(军队小头目),他们将魏姓活动区域推进到今福建(这也是史籍中魏姓入闽的最早记载)。陈政率部入闽后,由于北方将士不服水土,生病乃至病亡者较多,难以战胜“蛮獠”,便退保九龙山(今闽南九龙江上游),奏请朝廷增兵。朝廷命陈政兄陈敷、陈敏率固始“五十八姓”军校5000余众(据福建省云霄县志办公室统计,随陈政入闽将士眷属姓氏共84姓,

其中有魏姓)增援,陈政母魏敬及子陈元光随行。队伍行至浙江、福建交界,陈敷、陈敏染病而死,足智多谋的老夫人魏敬,强忍悲痛,与孙儿陈元光一起率军南下与陈政会合。仪凤二年(677年),陈政染病而死,陈元光以膺扬将军代父领兵,魏敬参与军机,制定方略,经过百余次战斗,终于平定了骚乱。魏敬又协助陈元光驻兵屯垦,教育当地人种桑,举办学校,发展农桑和文化教育事业。魏敬在福建寿终,享年八十,漳州人怀念她,为她建造庙宇,尊称为魏妈庙。

魏姓在台湾诸姓中居第四十四位,主要集中于台北、台中、新竹、高雄等地,大多是从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移居而去。

据有关资料记载,魏征的十七世孙魏弥于唐末入闽,魏弥长子魏进富,徙居福建永定苦竹堡,次子魏进兴居南靖梅林乡。广东《五华魏姓族谱》载,南宋末年汴梁兰封(今河南兰考)人魏良佐,字子元,授福建布政司参政,赴任途中经江西赣州遇乱,遂卜居江西石城。魏良佐在石城传二世,其子魏玉淑生子元、亨、利、贞。南宋大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护送宋帝赵(曰+正)退居赣州。后元军南下,赵呈逃往福州,赣州大乱,兄弟四人逃往福建宁化,在此分手,各自逃命。其后,魏元徙居惠州长乐(今广东五华),为一世祖;亨迁福建汀州,后迁惠州龙川县。魏元下传十三世至魏应诰、魏特敬时,于清乾隆年间迁台,在新竹新埔上寮开垦基业。明清两代,魏氏族人入台者以魏征裔孙魏弥之后为众,余者为开封兰考人魏良佐之后。

明神宗万历年间,最先有一位叫魏亮的人,从福建至台湾,垦荒开基,是魏氏落籍台湾的先驱。据说,后来一直在台湾郡城开设“张珍山号银铺”者,就是当年魏亮之后,至清咸丰初年,已传八代。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在台率众起义,反清复明,为平息这一起义,福建同安人魏大猷随军入台,并因平息有功而升安平水师协镇。此后,魏大猷就定居在安平。康熙末期,魏弥之后魏进兴派下魏文仲从福建漳州徙居台湾台南市一带,后移居至台中县乌日乡。雍正年间,魏弥之后魏进兴派下魏习赋、魏祉千、魏可俊从福建漳州南靖移台,魏习赋、魏祉千垦居今台中一带,魏可俊垦居今桃园县中坜一带。乾隆年间,魏进兴派下魏愧烈从福建汀州垦居今台湾新竹新埔一带;魏文兆、魏秀明、魏阿桂、魏恭朴、魏元商、魏俊生、魏隆康、魏庆荣、魏四洪从福建漳州南靖先后垦居今台中市一带;魏天植从南靖垦居今桃园县大园乡;魏清连从南靖垦居今台北县八里乡。魏弥后裔魏进福派下徙台的情况为:乾隆年间,魏德宽从福建汀州永定垦居今彰化市一带,魏行春从永定垦居今桃园县平镇乡,魏彰德、魏浩、魏朴义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垦居今新竹县新埔镇下寮里;嘉庆年间,魏龙美从永定垦居今台中县东势镇。魏元派下徙台的情况为:乾隆年间,魏国云、魏应贵、魏成汉从长乐垦居今新竹县;魏特敬之妻魏刘氏携四子魏忠元、魏四妹、魏善志、魏阿尾从广东惠州陆丰入垦今新竹县一带;魏宣俊、魏国汉、魏嘉凤、魏君伯从长乐徙居桃园县龙潭乡。道光年间,魏元派下魏朝恩、魏斐茂、魏斐捷、魏春贵从陆丰垦居今新竹一带。

1945年台湾光复,1947年中华民国组成台湾省首届政府,江西德化(今九江)人魏道明走马上任。此公原从事司法工作,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当过律师,任过司法部代部长、部长,一度任南京特别市市长,办过报纸,又在行政院秘书长位子上干了一段,后又驻节法国、美国,回国后任立法院副院长之职。此后,他卷入蒋介石父子与孔祥熙的内争中,不得已买通宋美龄离台寓居美国。后又返台,1966年就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之职,1978年在台北病故。

1949年,国民党政权从大陆败退台湾,一些魏姓人士移居此地。北京人魏景蒙早年入燕京大学,曾任天津《庸报》、《上海时事新报》、《大陆报》记者,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专门委员、中宣部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台北市人魏火曜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学士、博士。台湾光复后即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1953年至1962年间兼台大医学院院长,曾在美国纽约、波士顿医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6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后任历届评议员,“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原籍湖北黄冈的魏镛随父母迁台后,在“国立政治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后又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获国际关系学学士、政治学博士学位。1975年当选为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他是非美国籍及亚裔学者中第一个获此职衔的人。同年,当选为国际关系学会比较及科际研究理事会理事,被选为美国杰出教育家,并两度入选“美国科学名人录”,1977年还获“艾森豪威尔奖”。1975年,魏镛返台担任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政治研究所及台湾大学教授;翌年任“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

魏姓移居海外始于19世纪中叶。据《五华魏姓族谱》载,魏应诰、魏特敬从大陆迁台后,他们的后裔又从台湾徙居世界各地:魏鼎高于清咸丰三年(1853)去美国,后又到加拿大定居;魏松于1910年到印度尼西亚,曾任马来西亚立法会议员、致公党副主席。20世纪中叶以后,尤其是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由于留学、办实业等原因,到海外谋求发展的魏姓人士逐渐多了起来,他们中不乏有建树者。例如美国洛杉矶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高级工程师魏建荣等。

当今魏姓人口已近570万,占全国总人数的0.45%,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4位。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约占魏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湖北、陕西、山东、江苏、甘肃、安徽,又集中了32%的人口。其中河南为当代魏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魏姓总人口的9.6%。从全国范围来看,魏姓形成了秦川、豫冀两块聚集区。

据有关专家统计,魏姓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2.9%,A型占28.7%,B型占29.3%,AB型占9.1%。

四、郡望名门与堂号堂联

魏姓族人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之中,形成了以巨鹿、任城为代表的几大郡望。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省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省德州、高唐和河北省馆陶之间的地带。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汉后大致相当于今河北省平乡以北及晋县一带。

信陵君魏无忌直系后裔魏无知,以正直无畏著称,助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因功被封高粱侯。其五世孙魏歆,汉成帝时任巨鹿(今属河北)太守,举家迁入巨鹿,后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后来发展成为魏姓最著名的郡望。魏歆5世孙魏庆,汉封北海公,其孙魏忱有二子:长子魏俦为东祖,次子魏植为西祖。

任城郡:夏商时期有“仍”国,周为任国、邿国。秦统一中国后置任城县,亢父县,西汉为任城、亢父、属东平国。东汉章帝分东平国置任城国。三国魏置任城郡(今山东省微山县一

带)。西晋复任城国。北朝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浅村移于今济宁市任城路,并为任城郡治,隶兖州。北齐天保七年废亢父县。隋、唐、五代任城县建置名称不变,但隶属有别。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置济州于巨野,任城属之。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济州移至任城。元至元六十二年之间,济州治所数易巨野、任城

任城魏姓出自巨鹿魏氏。信陵君直系后裔魏无知在汉初因功被封高粱侯,其后代枝繁叶茂。其玄孙中一个叫魏谌,任汉清河(郡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南)太守,在当地安家;一个叫魏叹,任任城(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太守,安家于任城,后发展成为当地大族,形成魏姓又一著名郡望。魏叹即为任城魏氏的开基始祖。

魏姓堂号众多,其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魏姓最常见、认同度最高的堂号是“巨鹿堂”“九合堂”和“三鉴堂”。“巨鹿堂”堂号来自魏姓第一大郡望——巨鹿,这个也称作总堂号;至于“九合堂”号,则与春秋晋国一代名臣魏绛有关。所谓“九合”,讲的是魏绛向晋君陈说“和戎”有五利,和北方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友好条约,使晋国得以主修内政,用兵中原,助晋悼公恢复晋国霸业,八年之内“九合诸侯”的故事;“三鉴堂”堂号得名的故事与另一个名气更大的魏姓先贤有关,即有史以来最富盛名的谏臣,大唐名相魏徵。他素以刚正不阿、有胆有识、善于进谏而著称,,一生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辅弼唐太宗拨乱反正,以成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其名字与贞观之治同垂青史。他逝世以后,唐太宗悲痛至极的说:“人以铜为鉴(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镜),可以见兴替(盛衰),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由这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就衍生出了“三鉴”之名,即鉴于镜、鉴于古、鉴于人。

此外,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敬爱堂”、“治礼堂”、“十思堂”、“太和堂”、“鹤山堂”等。

魏姓堂号众多,堂联自然就更多了,其中比较常见的堂联有:

1、“和戎著绩;救赵全仁”,上联典指春秋晋国大夫魏绛以“和戎”策略助晋国恢复霸业,下联说的是战国后期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

2、“书屏志画;图像表功”,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写《十渐不克终疏》,从十个方面批评太宗没有保持贞观初年的优良传统,太宗把它写在屏风上,以便随时提醒自己。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魏相,整顿吏治,能抑制豪强势力,图像被绘于麒麟阁;

3、“信陵世泽;明鉴家声”,上联典指信陵君魏无忌,其贤其能为“战国四公子”之首。下联典指唐魏徵作《十思疏》,唐太宗引以为鉴;

4、“誓成宅相;绰有祖风。”上联典指晋国魏舒,应相宅者言,年四十而显贵。下联典指唐魏徵五世孙魏暮,议事无所畏,皇帝赞其有祖风;

5、“公忠体国;机警能文”,上联典指春秋晋国大夫魏绛,极力主张与戎族和好,被晋悼公采纳,使晋国恢复霸业。下联典指北齐史学家魏收,自幼机警能文,十五岁能写文章,奉诏

编撰《魏书》,为北朝三才子之一;

6、“兼听则明,以古作鉴;通经致用,拜夷为师”,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用舟与水比君与民,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其谏二百余事,见于《贞观政要》。下联典指清代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和龚自珍同属“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自强御侮。

7、“虎观谈经,妙析异同之旨;鹤山授业,共推理学之宗”,上联说东汉任城今文学家魏应,,弟子有数千人,很受章帝器重,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下联典指南宋学者魏了翁,在白鹤山下筑室授徒,后又建鹤山书院,一时学者云集。反对佛家、老子的“无欲”说,推崇朱熹理学,著有《鹤山全集》。

另外,还有“源自姬姓;望出任城”和“系承毕万;望出巨鹿”,都是全联典指魏姓源流和郡望,是两幅比较常见的魏姓宗祠通用联。

五、姚姓名人谱

凡是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众多魏姓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在漫长的春秋战国时代,魏姓一直是举足轻重,足以傲视群伦的姓氏。

自毕万受封魏邑得姓以来,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魏姓先人,是春秋晋国的魏犫(chōu),即魏武子。魏家此前随让一直是晋国的大夫,但还没有独当一面。他被“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倚为股肱之臣,为魏家以后的飞黄腾达,铺设了平坦的大道。他的两个儿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尤其是魏绛“和戎”的功绩,向来为后人津津乐道。

结束春秋时代,揭开战国之帷幕的魏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他建立魏国,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结果四方贤士向他投归,为魏国奠定了强盛的基础,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先称霸的中原霸主。

战国时代,魏国在群雄争立的混乱局面中,仍然巍然屹立。后世称颂几千年的信陵君魏无忌,就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养客三千,窃符救赵,合纵五国抗秦,贤名冠诸侯,是为“战国四公子”之首。

经过了得姓以来数百年的显赫,魏姓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同样星光璀璨。

魏徵: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谏臣

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谏臣魏徵,素以刚正不阿、有胆有识、善于进谏而著称,但决不仅仅是个谏臣。他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辅弼唐太宗拨乱反正,以成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的那些年,是汉族声威最为远播的时期,不过,被四夷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对于这位敢犯颜直谏的大臣,却显得有点敬惮。他被太宗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其名字与贞观之治同垂青史,可谓中国封建时代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衰世”,一个声音划破沉闷的上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就是近代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魏源,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之一。他要唤起国人以自强御侮,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新思潮,只可惜他的《海国图志》遭到了不应有的冷落。

近代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魏源

魏姓人才济济,史不绝书,除以上述及者外,魏姓的历史名人主要还有:战国秦相魏冉,为秦国一统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秦末有被陈胜起义军立为魏王的魏咎,其弟魏豹为汉初名将,位列诸侯;西汉名臣魏相,图绘麒麟阁,巨鹿太守魏歆;东汉道家炼丹学家魏伯阳;三国蜀汉名将魏延;北齐有史学家魏收,奉诏编撰纪《魏书》,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隋末有河北农民起义首领魏马儿,有众十余万,曾称魏帝;唐代魏姓有6人先后任宰相,即魏徵、魏玄同、魏元忠、魏知古、魏暮、魏扶;北宋诗人魏野;南宋有名将魏胜,学者魏了翁;明代有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专断国政的宦官魏忠贤;清代有治程朱理学的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刑部尚书魏像枢,还有散文家魏禧;近代思想家、史学家兼文学家魏源,文学家魏秀仁;现代有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

在当代,魏姓名人同样璀璨生辉。当代著名诗人,散文作家、小说家魏巍;著名川剧作家、杂文家,被誉为“巴蜀鬼才”的魏明伦;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著名小品演员魏积安;著名电影、戏剧演员魏鹤龄;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董事长魏文彬;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最大的船长”魏家福;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魏少军;著名经济学家魏杰、魏双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魏寿昆,等等。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魏姓历代名人224名,占总名人数的0.4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45位;魏姓著名文学家占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1%,排在并列第41位;魏姓著名医学家占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3%,排在第61位;魏姓著名美术家占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2%,排在第65位。

六、魏姓宗族特征

历经历史沧桑的熏陶沉淀,古老的魏姓族群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族特征:

1、魏姓族人得姓以后马上就迎来了300年左右的辉煌,在早期就已在南北方同时发展,这在中华姓氏发展史上极为少见。

2、魏姓家族史上名人众多,且分布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各个领域,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

3、众多魏姓英杰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精神:敢担当,勇于开创,敢为天下先,能开一个时代之风气。魏文侯魏斯开启战国时代,其施政经验足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样本;信陵君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窃符救赵”,后又不计前嫌救国难,全仁全义。一生两败强秦,在畏秦如虎的战国后期发出了异样的光辉;魏徵不惜逆“龙鳞”之危,犯言直谏200多次,树

立了“文死谏”的榜样;昆腔(南曲)鼻祖魏良辅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破性贡献,所著《曲律》一书开创了戏曲音乐发展一时之风气;魏源在统治阶级和士大夫群体整体上夜郎自大的昏聩中,开始开眼看世界,大声疾呼“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4、魏姓前期发展特别顺利,繁衍迅速,播迁力度较大,早在宋朝时就已广布于全国,成为中华大姓之一。

5、魏姓家训严明,颇具时代与家族特色。特别是北齐名臣、史学家、文学家魏收的家训思想,深具哲理,尤为魏姓族人推崇。

6、魏姓族人字行辈份排列有序,且琅琅上口,简单易记,却又韵味无穷。如清光绪十六年魏子建修《魏氏族谱》,山西忻州魏姓一支字行辈份为:“新文良,时懋行,昭弘知,泰宪圣,德益宁。”河南西平魏姓字派为:“德绍时世祖,道记孔孟传,学乃家之本,端方勤民廉。”

魏,原指官门外的位置,居于中央、通观全局。巍巍魏氏,自诞生之日,就站在了非同寻常的高度,具有高人一筹的眼光与胸怀,故魏姓族群敢开创、敢为天下先,而且勇于担当。正因为如此,无数魏姓先贤业已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今太平盛世,魏姓儿女豪情满怀,正书写着崭新的篇章!

魏姓男孩女孩起名大全-魏姓氏名字大全-魏姓宝宝起名大全

魏姓男孩女孩起名大全-魏姓氏名字大全-魏 姓宝宝起名大全 关于魏姓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魏 [简体笔画]17 [部首] 鬼 [姓名学] 笔划:18; 五行:木[繁体笔划] (魏:18 ) 以下名字由系统自动生成,并非全吉名字,因个人喜好、文化、及审美观不同,不一定能够符合您的要求,更多的是为您提供一些起名方面的思路和参考; 魏姓男孩宝宝名字: 魏咏顺魏皖帅魏亮彬魏泽麒魏栋杰魏强皇魏文淇魏帝贞魏皑兴魏晓聪魏胜阳魏开丰 魏玟森魏育贺魏润建魏道乾魏珮昱魏赤谦魏钦先魏

硕骐魏歆盛魏豫斌魏楠凯魏喻泰 魏韩都魏陆骏魏卓翱魏赋贤魏舜咏魏然皖魏峰亮魏行泽魏学栋魏皓强魏利文魏惇帝 魏翔行魏旭致魏源宸魏敬珀魏均政魏宣锦魏今章魏翱楠魏明海魏如钓魏亦歌魏弟瀚 魏季楚魏德昊魏玮少魏聪竣魏居墉魏欧奇魏雨州魏品玙魏高史魏奎潼魏玹宗魏赋远 魏军仲魏奥常魏皓修魏纲思魏席柯魏清郝魏珝益魏琛剀魏钧扬魏汇弈魏骏尧魏浩睿 魏钢懿魏衡曦魏奉智魏仕宝魏箫麒魏坚清魏榕翎魏其峰魏齐涵魏彬加魏岚良魏铭刚 魏郅皖魏珮凯魏煜正魏豫强魏义晃魏江玹魏业皑魏栋磊魏筠尉魏圳卫魏敬育魏烨享 魏暄钊魏讯赋魏竹将魏歆杭魏崴锐魏洋海魏莫逵魏洪珝魏骅志魏陆孟魏哲锦魏起钢 魏桤英魏烨洛魏贺洋魏绮海魏豪元魏庭士魏竣任魏懿陆魏倡骏魏赤玮魏翱弟魏享峰 魏济永魏知伯魏尚宣魏茗权魏煜虹魏尧其魏诚理魏迎钢魏喧恺魏钦舜魏轩哥魏常健 魏罡珂魏士启魏江崇魏坤弛魏晓瀚魏义柯魏琰哲魏百兴魏友语魏明衡魏玟箫魏万淇 魏行普魏季雨魏少亘魏烨宝魏辰栋魏普辰魏宸威魏加玉魏震锐魏旺祺魏珽常魏联川 魏柯道魏郅恺魏珮正魏允温魏秦讯魏骏皓魏锌骅魏

乡土文化之旅(岁月风尘

乡土文化之旅(岁月风尘 在人类社会中,人口流迁是通常的社会现象之一。一个国家即使是在和平安定时期,人口的多方位性流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吧,解放初大批北方干部随军南下,而大部都留籍江南,60年代广大知识青年下乡扎根农村,多批量的支边人员,属于全国和区域性分配的历年大(中)专毕业生,还有在外地落户的打工仔(妹),在“出国热”中涌出国门的数十万留学生和定居海外的侨民,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更是频繁不已。总之,群体性的和分散性的、官方指派和民间自发的人口流迁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石城50年代初期的人口数在10万左右,属清末以前来邑定居的姓氏约100姓。石城属客家常住县之一,这些客家子民的祖先几乎全是古代的中原汉人。远至秦末起,石城地域就开始有南迁的中原汉人居住,此后经过晋唐以后的历代移民终至形成石城的居民格局。1991年以来,为了追溯客家源流这一历史课题,我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发现县内尚存74姓谱牒,另有五姓族谱因“文革”、“破四旧”而焚毁。这74姓的现有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5%左右。这些谱牒多数肇修于宋明二代,少数初修于唐季,它对于研究古代移民的客家史无疑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石城是客家民系的

摇篮地之一,石邑客家姓氏的流迁史也正是古代中原汉人南迁的缩影。缘此,特作如下札记文字,浅谈古代中原汉人之南迁。 大迁移的起因 人口流迁虽属通常的社会现象,但作为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就应有其特殊的引发缘由。秦始皇曾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镇守岭南,还有任嚣、赵佗率领的四五万楼船水师都是最早进入南国的中原汉人,其中大部分留籍赣粤,诚然,这些仅仅是官方“移民”,其后裔也不能算“客家先民”,真正的大规模人口迁徙是从东晋初年开始的。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惠帝期间,内部发生“八王之乱”,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怀帝永嘉五年,汉国刘聪遣石勒歼东晋军十余万人,刘曜率兵破洛阳,俘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此“永嘉之乱”,促使晋室南迁,也牵动了广大士民的大规模迁徙。这次中原汉人南迁之规模和持续时间之久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族谱中对于这段时期先祖的南迁起因载为: “晋怀帝五年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迁奔吴,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先世闻晋变,由莱州高密南渡。”《石城井溪村郑氏六修族谱》“五胡乱华,东晋定鼎,诸钜姓世家南迁江左。吾姓自阳夏流寓会稽而家焉。”

魏姓来源

魏姓总说: 巍巍魏氏天下为高历史钩沉2009-05-23 18:19:46 阅读219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魏姓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当今魏姓族人约有570万,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十四位,是很有影响的中华大姓之一。 一、魏姓图腾解说 汉语言文字“魏”字从字形上来看,由“禾”、“女”、“鬼”三部分组成,由魏姓的姓氏图腾“”发展而来。 魏姓最早的一支是以委蛇肥遗龙为图腾的炎帝支系隗姓的苗裔,其始祖是共工氏与蚩尤氏,两族为世代郎舅亲,共同以肥遗龙(一头双身龙)为图腾。魏姓图腾由三部分组成,左边是一委蛇般的女子,象征炎帝支隗氏的母系任姒,右边的一头双身龙象征炎帝氏族,中间的禾代表他们的农业发明。 在西北隗姓氏族中,为了祈求神明保佑五谷丰登,一群女巫头顶一串禾草扎成的高帽子,在巫师的指挥下狂跳起舞,全部落族人也一起参与,这种习俗,称为“魏”,这种舞女所戴的头饰也称“魏”,后来高大建筑的大门,也叫做“魏”,由此引申出“高大”之意。如字书《玉篇·鬼部》:“魏,象魏,阙也。”魏即指阙宫门之台观。《文选·班固<典引)》:“是以来仪羽集于观魏。”张铣注:“来仪,凤也……观、魏,皆阙也。”综合汉语言文字“魏”的各种词书释义,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魏,即指“形态高大,性能良好,捷行,惠礼”。 二、姓氏源流 魏(Wèi)姓源出有四: 1、出自隗姓。夏商时期,炎帝部落的后裔,西北隗姓鬼方部落中居住于魏地的一支,最终发展成为了国家,即最早的“魏”国,大约在今山西兴平西的马嵬坡一带。商末周文王灭隗姓魏国,其子孙以国为氏。由于隗姓魏国国小势弱,这支隗姓魏氏的影响也不大,后来事实上湮没于姬姓魏氏之中。这支隗姓魏氏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多年。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军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和部分国民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姬姓魏氏尊黄帝为远祖,毕公高为血缘始祖,毕万为得姓始祖,魏文侯魏斯为肇兴始祖,至少已有3100年的历史。

莱芜口镇文峰山麓山口村庆军

莱芜口镇文峰山麓山口村,自宋末至今,魏族世居此地,繁衍生息,绵泽流长。口镇魏氏为“夹谷魏氏”,山口魏氏是“古博魏氏”。据《莱芜山口魏氏族谱》记载,“古博”即嬴城城子县。在魏庆军先生的帮助和市图书馆的支持下,笔者参阅了新修的《莱芜山口魏氏族谱》,这是山口“古博魏氏”历史上第四次重修族谱,而魏庆军先生就是此次重新族谱的总联络人。 在这本族谱上,有一篇《魏氏先茔碑记》,是弘治庚戌春,时为征虏将军镇辽东总兵官的魏公杲,委托同僚下属,为先茔立碑记文,上面记录了魏公皋上推三代自其曾祖时,就世代累有战功的情况。下即为笔者对照族谱打出来,并将其句读的碑文。 《魏氏先茔碑记》 右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总兵官李公杲,韬略过人,有古名将风,弘治庚戌春,挂征虏前将军印镇守辽东,未几予以山东按察司佥事分巡辽海,东宁道同事广宁晤语必曰,予先山东泰安州莱芜县马鞍山人,食指甚旅,坟上缺石,未推恩以仁,寒族视古人义田制漠如也,言竟(竖心+秋)然弗悦。越明年族人魏来镇,公欲遣指挥李祥同往以祀其先,且檄有司(益+蜀)徭役用分其庆索予文,归勒于贞珉以贻后焉,乃笔由曰,予曾祖考魏公讳得,赘于里人李杭州为婿,乃姓李姓族之姓如故。洪武元年腊,徐公达常公遇春二总兵编曾祖考入太原中卫伍,

善于骑射,勇于战,累以功陟西安后卫镇抚以殁。祖考讳(王+睿)荫之,横槊自恃,将欲折卫御侮,以膺显爵,不图命不酬志为士。下人考讳通荫之,调备榆林,英迈寡伍,都督吴公祯、杨公信在宁塞、狼山、青杨等处仗之以破劲敌,斩首夺旗,功累如也,升正千户,殁于官。予荫职,累以功举升指挥佥事同知,与使晋都指挥阶如之,成化乙巳充左参将,分守大同东路,弘治戊申春,大司马余公子俊生署都督佥事,挂征朔将军印,镇守宣府,明年腊(木+少)调镇辽东,庚戌春视事,予念先世积功累仁,庆衍于曾祖考祖,考予考而大发于予,原□其实以表其德,予志也。予惟木之自拱把,而至于凌霄可以栋大厦柱明堂者,以其本之固也;水之自沟,而至于江海可以撼雷霆浴日月者,以其源之深也;人之自布衣,而至于将相可以为干城为锁为监梅腹心者,以其祖之积也夫。木忘其本而枝悴,水忘其源而流涸,人思其祖而泽不竭,若总戎之唾手取贵显,盖当时不自以为能而归之先世,是不忘先世之德也。不忘先世之德于以树石以表其实,垂统以衍其庆,敦庸报称用有以培木之本,浚水之源,则枝弥茂,流弥长而庆弥远矣。将来为公为侯杰阁绘形汗史,纪德天下,后世称之曰某先世积德累仁、泽流于公者,固厚而公之名以张大,其祖宗之德者又无替矣,视彼殁世而名不显行(三点水+于)以忘其祖,与夫鬻墓田斩邱木者,其贤不肖何如也。为魏氏子孙者何可不知所自哉!为之铭。 泰山之麓,汶水之阳,瞻彼牛眠,松柏苍苍,下有哲人,钟灵毓祥,用昌厥后,流庆弥长,乃勒贞珉,[三点水+簪(去竹子头)]德以彰,

魏氏字辈排行

魏姓-字辈排行 魏氏统一字辈:“天启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锦长忠贞克笃赞先烈贤哲绍徽永世芳”。 四川宜宾江安魏氏字辈:“世登文朝正邦家”。 四川魏氏一支字辈: 大房支派:“祖德渊源远宗功世泽长英雄创新史千秋继流芳”; 二房支派:“惠州传盛事景福焕文章才学普及笫智广能兴邦”; 三房支派:“基业相承久家声应永昌安乐延禄寿忠义颢栋梁”; 四房支派:“大名开泰运有道庆朝堂天府建伟绩万代双社江”。 四川泸州宜定魏氏字辈:“其文应正龙光明晋国肇”。 四川泸州魏氏字辈: 祖德功勋远;嗣裔福寿祥;文开科第选;世代永荣昌四川泸县魏氏字辈:永克定邦人文一家兴起先祖万世荣昌 四川华阳魏氏字辈:“定鼎宗三晋人才历世新承嶶开甲第耀祖显门庭”。 四川内江兴隆魏氏字辈:“振玉成家朝廷永世昌达常昭修齐斯立崇德尚贤宣仁敦义安富尊荣天恩尔锡”。 四川成都、江西安远魏氏字辈:“受满贵福宗文启世思国从贤魏宪昭佳俊享荣爵宣敷佐圣朝芳名全德义祖福毓英豪远绍箕裘业”。 四川绵阳魏氏字辈:“世代忠良起方秀”。 四川内江魏氏字辈:“振玉成家朝廷永世昌达常昭修齐斯立崇德尚贤宣仁敦义安富尊荣天恩尔锡”。 四川魏氏一支字辈:“明安其文国永君良学忠先泽登仕远孝友一家传”。 四川遂宁族谱辈分:正大光明,世代云昌,成先启后,永远发祥 四川绵竹族谱字辈: 国正天兴顺,官清民治安 四川简阳族谱字辈: 家道荣昌世传忠厚常发启祥 四川族谱字辈:国正承应大,诗书启明良。忠孝传家本,顺天世代昌。永兆文星集,宏开嗣裔长。万邦荣有庆,德盛玉成章。其中前三个字:“国正承”应该是在入川前就有的,后面的字辈是入川后才定的。 四川广安族谱字辈: 祖、德、功、勋、远;池、依、福、寿、长。 重庆渝北族谱字辈: 天以人伦定善家庆有余敬宗联一本必大启文明源长培树秉德隆厚福禄惠泽承恩达世代永敦睦 重庆市渝北区族谱字辈: 其文天开世朝国正江平万代永庆龙荣华富贵春湖北长阳魏氏字辈:“城镇启世应长发万年兴朝宗开大显山远连科登”。 湖北新州魏氏字辈:“元珍光辉泽久世”。 湖北宜昌、沙市魏氏字辈:“世秉忠良大启文光明德法祥万代永昌”。 湖北兴邑魏氏字辈:“家有学朝上必举用光振世泽景运从希贤志可美永远开昌隆”。 湖北武汉蔡甸(汉阳)魏氏字辈:“修德辉先绪培仁启世昌”。 湖北京山魏氏字辈:“光明正大典章华国”。 湖北新州、黄冈魏氏字辈:“元光辉泽久克木念先人”。 湖北麻城魏氏字辈:“仕可登朝用”。

20XX魏姓取名的方法-魏姓取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20XX魏姓取名的方法|魏姓取名 俗话说,好名交好运,好运伴一生。那么你知道魏姓宝宝该如何取名吗?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20XX魏姓取名的方法,欢迎阅读。 20XX魏姓取名的方法 一:20XX年魏姓鸡宝宝起名需要注意的是名字是否好听,好听的名字给人第一感觉就是舒服的。最好用不同的声调调。不同声调读起来会有抑扬顿挫的,相比于单一的声调让人感觉更加响亮。 二:20XX年魏姓鸡宝宝起名避开选用生僻字。有生僻字的名字会对宝宝产生不利的影响,字都难以辨别更别说顺口

的读出名字了,甚至会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三:20XX年魏姓鸡宝宝起名要避免有不友好的谐音。如果名字中有不友好的谐音,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最好选取一些谐音寓意良好的名字。 四、20XX年魏姓鸡宝宝起名宜用五谷相关的字。因为鸡是吃五谷的,这些字寓意着粮食丰盛,不缺吃穿,福寿无边。 五、20XX年魏姓鸡宝宝起名宜用带“山”的字。鸡在山头上,升格为凤凰,代表着具有智慧、事业有成。 六、20XX年魏姓鸡宝宝起名宜用带有“乡”、“采” 、“纟”偏旁的字。鸡的羽毛漂亮,披锦戴冠,传统认为可以增加运势,前途广阔,名利双收。 七、20XX年魏姓鸡宝宝起名宜用抬头的字形。鸡昂首阔

步代表健康,名字中能加入抬头的字,寓意着增加福气,健康顺利。 20XX魏姓取名的技巧 1、旁征博引起名 给魏姓男孩起名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会用到一些古诗文,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粹,这些句子稍加改动或是直接选取字或词就是个好名字。如: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箫剑:“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龚自珍。 2、慕圣访贤起名法 所谓的慕圣访贤就是根据父母尊崇的古代圣人和品德 比较好的人给魏姓男孩起名,他们都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不管是文学方面,军事方面还是政治方面等,因此,这些人物

魏姓的来源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魏姓的来源_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在百家姓中,魏姓排第47位,家长们对于百家姓起源知 道多少呢?这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魏姓的来源,姓魏的名人有哪些,姓魏的家长们不妨在给宝宝起名前来了解一下。 魏(Wè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 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 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 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出自芈姓,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 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 3、出自外姓改姓魏: ① 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 本高氏,后改姓魏。 ② 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4、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 ① 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 汉姓为魏。

② 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族均有魏姓者。 得姓始祖:毕万。 毕万。据有关资料所载,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 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 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山西省境),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 国之一。 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着,于是 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 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 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 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 魏颗:春秋时代晋国魏犨的儿子,为人明礼敦厚,任晋 国将军之职。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战,威震当时的名 将杜回,带兵攻伐晋国,大军在晋国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的 地方扎营,准备会战,晋国面临重大威胁,就派魏颗将军出师对抗,两军大战之下,结果出乎意料,魏颗在辅氏地方打败了秦师,虏获了秦国猛将杜回,为晋国立了战功。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 邑为姓,称令狐氏。

客家文化讲义分析

第一章客家民系的形成 一、民族与民系 汉族的形成 中国古代无所谓“汉族”。春秋以前,住在中国内地的民族十分复杂。周朝时有“莱夷、岛夷、嵎夷、淮夷、徐夷、猃狁、犬戎、荆、舒”等等无数外族,而当时中国人自称“诸夏”,可知其内部也复杂不纯。 春秋战国兼并战争促进民族混化融合。联姻不仅在诸侯之间,诸侯与蛮夷之间也盛行——“周襄以狄女为后,晋献以骊女为姬,戎王之女遣秦,赵襄之姊适代”。 秦国统一天下——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 刘邦建立国号“汉” ——始称“汉族”。也有称“华族” 北部民族、南部民族 北部民族——东胡、匈奴、氐dī羌 东汉以后向内地逐渐迁徙,与汉族杂居。 东胡:东北三省。春秋为“山戎”,后称东胡,西汉分乌桓、鲜卑二族。 匈奴:内外蒙古及青海一部分,周称猃狁,春秋称狄,战国称匈奴。 氐羌:新疆、青海、西藏、甘肃一部分,春秋称西戎。) 南部民族——南蛮、缅、黎、百越 南蛮:湖南、广西、贵州及广东、江西、福建一小部分。昔日苗猺与畲民。 缅族:云南,以及四川、广西、广东一小部分。 黎族:广东、海南等地。 百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一部分。原为春秋时越国民族,楚国灭越后,越裔散居东南各地,与南方固有蛮族混化。 中国汉民族八大民系 汉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繁衍出以北方话、客家话、吴语、闽语、闽南语、赣语、湘语、粤语为区分的八大民系。不同民系有不同的个性,但也有汉民族的共性,具有相同的文化传承和认同感。 客家民系——汉民族南迁 二、客家先民五次大迁徙 汉民族南迁背景 五胡乱华(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 西晋【八王之乱】后,胡人乘机袭扰中原,史称【五胡乱华】。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杀王公士民三万馀,并掳晋怀帝北去,史称【永嘉之乱】。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晋室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链接: 西晋“八王之乱”——晋武帝崩,晋惠帝(司马衷,痴呆)继位(291年)后,司马氏八大集团为争夺中央政权的史上空前内讧(291-306年,历时16年)。八王:汝南王、楚王、赵王、齐王、长沙王、成都王、河间王、东海王。 客家先民第一次南迁 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9年) 经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后,城乡凋敝,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转徙南下,聚集在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部分地区,其后少部分人又沿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辗转至赣南及赣闽边区。 客家先民第二次南迁

魏氏族谱1

唐河魏氏族谱 谱首目录 1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文件国档会子(1984)7号 (1) 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 2、文化部办公厅函件办社图函(2001)29号 (3)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3、寻根地艰巨的文化工作于光远 (5) 4、中国家谱资源待开发张立行胡德 (7) 5出自邑名国名的姓魏 (9) 6、自古魏姓多豪杰,数辈英雄出我家 (10) 7、南阳魏氏家承谱碟,(序)镇平魏创有 (12) 8、前言南阳魏厚学 (13) 9、南阳各县市始祖合谱世口对接一览表 (14) 10、南阳魏氏各始祖宗谱同南阳魏氏宗谱及全国世系接轨查对一览表 (16) 11、桐柏魏氏宗亲会祝贺《魏氏家族历史代先进成负名录》出版 (17) 12、桐柏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魏氏家族历代先进成员名录》出版的贺信 (18) 13、桐柏魏氏宗亲会秘书长魏广保给魏云岐信函魏云岐 (19) 14、魏氏起源与唐河魏姓魏云岐 (25) 15、唐河县兴学重教的魏氏家族 (29) 16、明末魏杜两将军裔孙喜结姻缘的辉煌历史 (32) 17、历史辉煌、人才众多、魏氏家族原籍失传之谜魏云岐 (33) 18、古城魏庄魏氏家族护坟挖碑保护历史文物记事 (37) 19、护坟挖碑保护历史文物捐款名单《追思朔源》碑文 (38) 20、清代文武官员品阶及封阶封赠表 (39)

目录 一、前言 (1) 二、第一篇魏氏家族概况 1、魏庄的历史地位 (4) 2、庭院建筑与村庄形成 (5) 3、人口发展与分布概况 (7) 4、历史家族成员的文化‘技术及政治概况 (10) 三、第二篇先祖生前事迹简述 1、白手起家奠基者始祖渐高 (14) 2、救死扶伤的二世祖嘉兴 (15) 3、医德高尚的三世组文举 (15) 4、脱贫致富的四世祖延宗 (16) 5、在晃山艰苦创业的四世祖延玉 (17) 6、重教兴学的奠基者五世祖子荣 (18) 7、兴学利民的六世祖尚忠 (19) 8、正气懍然的六世祖尚文 (20) 9、勤劳淳朴的六世祖尚志 (21) 10、养老奉终的六世祖尚有 (21) 11、魏氏先祖政绩表 (22) 12、勤俭持家的七世祖 (24) 13、胸怀壮志的八世祖 (25) 14、生不逢时的九世祖一代 (26) 15、身受污染的十世祖一代 (27) 16、平易近人的九世祖筱岩 (30) 17、祖功宗德千秋颂 (31) 18、魏裕海县衙师爷(县丞)协助县令抵抗捻护城有功 (34) 晋升四品武官事迹 19、奉政大夫魏安海传记 (35) 四、第三篇魏氏陵地 1、魏氏先莹 (38) 2、始祖陵地 (38) 3、石碑楼陵地 (38) 4、彭沟陵地 (39) 5、王茨园陵地 (40) 6、古唐棚陵地 (41) 7、东石猴陵地 (41) 8、西石猴陵地 (42) 9、石桥寺陵地 (42) 10、异地安葬之陵地 (43) 五、第四篇碑文抄录

阳谷县村名的来历

阳谷县村名的来历 一是来自地理实体的变异,如丘、河、海(赵海、范海、吴海)等;二是来自战争的遗迹,如陈、营、台、津等; 三是来自人类的向往和寄托,如富安、安乐、幸福等; 四是来自氏族的兴衰与多寡,如王堂、孙楼、李海、大王、小王等;五是来自居民经营的类别,如店、铺、集等。 全县现有自然村1038个,据考证商代建村1个,春秋时期建村3个,战国时期建村10个,西汉时期建村2个,东汉时期建村1个,三国时期建村2个,唐朝时期建村15个,宋朝时期建村35个,金代建村1个,元朝建村20个,明朝迁民后建村769个,清朝时期建村89个,民国期间建村1个,解放后,因迁民建村56个。 在上述村庄中,众多名称都有着一段历史的来历,如鲁坊村原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驿站。子路堤村是孔子弟子仲由所住之地。岩寨村、董营村和迷魂阵村是孙膑为大败庞涓所建。华佗庙村原是当地人为昭华佗之思而更名。《水浒》中祝家庄之地位于我县南部,现为甄台、李街、大寺、明堤、临河、西台、凤凰台并统称祝口村。 阳谷县寿张镇,有一个村庄名叫烟墩,据说此村最早建于商代,因这里曾经有烽火台而得名。阳谷县的烽火台作为古代军事遗迹被保存下来,直到唐宋元明时期仍发挥着作用,烟墩村名也一直沿用至今。张秋古名张秋口,原为黄河渡口,张秋因每至秋季河水猛涨,初名“涨秋”。五代时因忌讳水字,更名为张秋,北宋仁宗于景德年间亲临张秋巡视河务治理。因此张秋北宋史称景德镇。明弘治年间刘大夏受命

后治河成功,孝宗赐名“安平镇”。明末,又改称张秋镇。 西湖原名“孔家村”,明万历九年在村北建一石桥,易名孔桥。后因地势低洼黄河水涨时,易积水,又因在县城之西,故名。 金斗营,原为黄河码头,当时极为繁华,有日进斗金之说,故名。 定水镇,汉、唐时黄河经过此地,因地势高,河水漫涨时,止于此,故名。 高庙王,原名永康寨,明初曾在村东筑庙,又因王姓居多,故名。 阳谷县有很多与虎有关的村庄,如:石门宋乡龙虎村、闫楼镇石虎村、阳谷镇龙虎寨村、石佛镇前睡虎村、石佛镇后睡虎村、寿张原来有斗虎店、刘虎山。这些村庄的名称说明阳谷县历史上是有老虎的。阳谷县村名由来举例 安乐镇王铁匠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大部分居民会冶炼技术,所打刀具质优量广,远近闻名,人称王铁匠,后沿为村名。 阳谷张秋镇窦营 据考,宋朝年间,于姓迁此建村,称岭子崮堆。明初洪武年间,窦姓与付姓迁附近定居,付姓称岭子崮堆为村名,窦姓称村名为窦庄。于姓改村名为于家海子。后官府为便于征税,把三村合为一村,元末明初,战争频繁,明军曾在此设营,因村中窦姓家族较大,故以窦姓和兵营更村名窦营。 阳谷镇刘灿明

百家姓:魏姓的来源,姓魏的名人

百家姓:魏姓的来源,姓魏的名人 导读:本文百家姓:魏姓的来源,姓魏的名人,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魏 一、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二、迁徙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魏公子无忌之孙魏无知的5世孙魏歆定居于巨鹿(今属河北)。魏无知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定居清河;一个叫魏汉,定居任城。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魏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内。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后均在福建安家。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移居广东长乐;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

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魏元的裔孙魏应浩、魏特敬于乾隆年间迁至台湾新竹县;裔孙魏鼎高于清朝咸丰三年去美国,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孙魏松于1910年到印尼,开锡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立法议员。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九合堂":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8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魏姓因巨鹿为望,故也以"巨鹿"为其堂号。 【郡望】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汉后大致相当于今河北平乡以北及晋县一带。 任城:今山东微山县一带。 四、历史名人 魏徵:唐代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 魏源: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与龚自珍同为今文经学派,主张抵御外来侵略。曾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改革变法。他是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境内分布着不少村名中带“官屯”“屯”“营”的村庄。齐河县境内村名带“官屯”的有24个村,如晏城镇的王官屯、毛官屯、马官屯、胡官屯、高官屯、李官屯、柳官屯、杜官屯;赵官镇的吕官屯;大黄乡的生官屯;宣章屯镇的程官屯;安头乡的钱官屯、鲍官屯、苏官屯;刘桥乡的蔡官屯、朱官屯;焦庙镇的李官屯、赵官屯;潘店乡的李官屯;胡官屯镇的梁官屯、马官屯、胡官屯、赵官屯;仁里集镇的薛官屯。村名中带“屯”的有49个村。村名中带“营”的有16个村。这些村庄为何都带有“官屯”“屯”“营”?让我们还是回到600年前的明朝初期,从当时官府组织的移民屯田政策说起吧。 一、移民背景: 金元两朝,由于民族压迫、战乱兵祸、社会动乱、再加上旱涝、蝗虫等自然灾害和瘟疫横行,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地处中原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土地荒芜,饿殍遍野,可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明朝洪武初年,德州城乡破败不堪,人口大量逃亡,人口锐减,竟然“多是无人之地”,许多村庄人口损失殆尽。《乾隆德州志》记载:“(德州)鲜林木,罕庐舍,蒿菜极目,观之凄阻”,是一个“疲邑”。据《元史·王行志》载:元末至正元年到26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成灾。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曹州、汴梁等地三处决口,人民游移45.8万户。燕、赵、齐、鲁及苏北、皖北、一片荒凉。同年五月,济宁、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百、临颖等县大水害稼、人相食。至正八年正月河决济宁路。23年七月河决东市、寿张、没城墙、漂屋庐、溺众生。26年2月黄河北徙,上至东明、曹州、濮阳,下及济宁皆受其害。济宁路肥城西黄河泛滥,漂没民居,百有余里,德州、齐河70余里亦如之。由于当时黄河、淮河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淹没州城、村寨甚多,漂没民居无算,

族谱序

与事书名 于乙未年起始至戊戌年告竣以成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永美 振堂 连纲 明昌 长珍 有容 永德 振镛 连同 恒岳 长学 有徟 振礼 锡祥 太昌 长三 有文 振相 锡爵 恒敏 殿珠 述东 振平 锡廷 继顺 殿迎 述宝 连新 太保 长普 锡泰 太聚 长礼 武昌 长满

鲁 埠 续 修 魏 氏 族 谱 序 族之谱牒,犹国之通史也。国以史记载古今,族以谱明晰世系。人不知史,难以明经国 兴衰之由;人不知谱,难以明自身发脉之源。故兴修谱、序昭穆、辨亲疏、承先祖、启后昆, 螽斯衍庆,支分了然,此乃人道之大理也。 上溯吾族发脉,源远流长。西周武王封侯,封母弟毕公高于魏国,与周同为姬姓。至公 元前七世纪六十年代,后裔毕万仕晋封魏城,后因氏焉,迄今约有二千六百年之久。历经沧 桑,时代变迁,人丁繁衍,世系支分,徙居各地,遍布华夏。及至元朝末叶,吾始祖讳才兴发脉于兖州府平阴县旦真村,创业于莱芜芦城村。明弘治十六年,四世海、泉、真三祖迁居费县。海祖住东平邑,泉真二祖住鲁埠。数世农工相承。至六世祖德华公,开创合族文墨之始,学力弘赡,诚仁孝心切,除命官,首创谱牒,俾后世永有依赖,奠基伟绩,永载史册,祖德荫庇,家族勃兴,历代贤达,沿袭成规,屡修接续,世代分明,洵为合族之洪福焉。 遵承祖志,步武前贤,继光绪辛丑大修之后,为续修吾泉真祖支,于公元一九五五年,有

族祖讳锡祥,吾父讳太昌,族兄长珍,族侄有容等人,合力操办,徒步采访,敛名理系,日 以继夜,不避寒暑,弗惮劳瘁,手工誊写,汇稿成册,贤劳四载,奉献合族,功德俱感。虽俱已仙逝,然至今世人怀念不忘。 岁月流逝,吾族益盛。螽讪麟振,瓜瓞绵绵,支分愈繁,散居益众,竟邻村相识而不睹, 亲疏莫辨,尊卑莫分,世远年淹,无所稽据,长此以往,支系何以不紊乎<故此,族人街谈 巷议,无不为之焦虑在心。修谱已是合族所想,众人所望,迫在眉睫。九零年,族侄有存、有林曾欲祝办,因迫于时会,未能如愿。族兄殿海、族侄学平、有谦顺应族意,操树谱碑、重建先祠。惟念族谱未修,惦念于怀。虽不识文墨,但笃于族情,诚以仁孝,与余毅然倡举。 九五年冬,少长咸集,会议谱事,无不欣然乐从,并命与主笔。余自知才疏学浅、力有不逮,恐有忝于祖先。但迫于族人之命,义不容辞,竭力为之。幸而族侄有莘得力相助,既服采访 之劳,抄写之勤,又佐校正之事。与事族众,皆尽力不怠,得以遂愿,功在合族也。 海、泉、真三祖乃同胞兄弟、一脉相传,世代清正。海祖后裔因无谱凭依,误以海祖为 始祖,上失三代、排高三世。幸有光绪辛丑故谱明鉴,有二十世道光、二十二世福恩、二十

魏姓男孩名字大全姓魏的男孩名字魏姓男宝宝起名

魏姓男孩名字大全_姓魏的男孩名字_魏姓男宝宝起名 很多家长都想做好宝宝起名这项工作,但是对百家姓和百家姓起名这些东西又不太懂,不懂不要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姓魏的男孩名字和魏姓男宝宝起名,希望你们能在魏姓男孩名字大全中选出最合适的。 魏澈魏希童魏浠彤魏海彤魏希潼魏希桐魏希僮魏宗岚 魏欣钰魏钰芸魏新钰魏琪洋魏芷童 魏希彤魏刈韬魏颐韬 魏羿韬魏翊韬魏御韬魏致韬魏智韬 魏宗民魏美烨魏卓言 魏琦儿魏煜宸魏楚洋魏美娇魏美婕 魏靖宸魏池魏捷佳 魏艳虹魏捷华魏周程魏楚阳魏洪涛 魏小皖魏金晔魏美叶 魏三晔魏月晔魏美晔魏江依魏江月 魏江跃魏江越魏晓暄 魏暄魏孔武魏晔华魏晓晔魏元魏吉军魏淑贞魏积军 魏智龙魏子寒魏国霆魏国泓魏国淮 魏越魏红铃魏桂兰

魏景存魏景轶魏景贤魏小舟魏五多魏山钧魏旭茂魏香华 魏广君魏远华魏泽纭魏方祺魏辉强魏荣霖魏华凝魏泽筠 魏可盈魏天斌魏箫屿魏萧屿魏语童魏筠童魏靖童魏安安 魏雅安魏冬威魏诣珊魏诣轩魏新容魏群真魏大勇魏贞竹 魏美冰魏爱荣魏志纯魏凡翔魏蜒卜魏蜒人魏园丁魏智 魏士涵魏士坤魏彩诗魏彩晖魏新智魏千人魏盟欢魏新权 魏秀璨魏合妙魏如妙魏语宸魏帆秀魏秀帆魏语辰魏语晴 魏靖涵魏语聪魏雨聪魏宇聪魏春娣魏一妃魏祥储魏京奇 魏珠羽魏瑞敏魏敏瑞魏敏王魏敏三魏悠卜魏若又魏敏人 魏钰蓓魏钰嫒魏熙嫒魏熙静魏诗润魏鹳滟魏彦羽魏晓明 魏志军魏高魏华春魏云城魏泉涛魏皖宁魏臻瑞魏胜和 魏湘娴魏孟襄魏羡然魏襄然魏菲樊魏孟馨魏若然魏仕钧

魏福钧魏咏钧魏有钧魏家钧魏汉钧魏浩钧魏祖航魏安 魏里萨魏曼迪魏晓利魏绍祖魏子皓魏世钧魏敦钧魏海钧 魏杰钧魏钧魏之钧魏子峻魏士翔魏冠行魏子雄魏源钧 魏丽辉魏子承魏长清魏洪峰魏菡魏焓魏嘉鸿魏嘉虹 魏嘉弘魏嘉宏魏弘博魏龙辰魏素斌魏江涛魏熙芸魏枷濠

魏姓女羊宝宝取名大全

魏姓女羊宝宝该如何取名字才最好呢?名字好比一个人的着装,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识,首先是从对方的着装开始的,得体的、适合自己的打扮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名字也好比一个人的谈吐,我们在审读一个陌生人的时候,要听他的语言表述能力,从而判断这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名字也好比一个人的形体,健美的体形,大方的举止总会给人留下良好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说,名字,体现了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面貌。给魏姓男羊宝宝取名字,参考其命相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取出来的名字,将能够更好的辅助孩子成长。本文由<好运来取名网>提供 下面,推荐一些比较不错的、适合魏姓女羊宝宝的名字: 魏姓女孩名字大全: 魏凌香魏欣雪魏新蕾魏雅灵魏甜净魏妙菡魏蓝雨魏秋荷魏碧妍魏如敏魏 素璇 魏璇倚魏含烟魏晓珊魏英璇魏乐菱魏问兰魏茹婕魏纹洁魏瑶艺魏菲舞魏 香春 魏思雨魏冰芍魏妍茵魏凤月魏蓝冰魏幽月魏沛萍魏紫若魏雁彤魏黛柔魏 梅迪 魏花兰魏晓灵魏姗傲魏语兰魏芳凤魏珊叶魏纹静魏佩雅魏碧欢魏虞春魏 玲紫 魏佳迪魏玉盈魏可洁魏佳红魏淑颖魏曼舞魏含雁魏颖盈魏凝珍魏含清魏 婷莉 魏如凤魏芳卉魏雅舒魏秋灵魏楠采魏歆华魏紫莺魏彩樱魏珊幽魏夏菡魏 香菱 魏瑾萱魏芊桐魏玲缘魏瑜菱魏芳青魏香芬魏紫月魏歆素魏雅芙魏萱雅魏 新惠 魏玉婧魏晓雪魏悠莲魏虞清魏梅彤魏岚菱魏缘缘魏寒雁魏春芳魏听柏魏 春竹 魏万珠魏怜寒魏绿春魏寒青魏缘枫魏新蕊魏翠岚魏梦琪魏蓝瑶魏芷蕾魏 新泽 魏依薇魏裳璇魏妙华魏紫霜魏如娟魏可馨魏江丽魏凝雁魏依卉魏晓玉魏 依琴 1

魏蕾芊魏倚蓉魏曼寒魏君昕魏翠琴魏万芳魏紫盈魏莉梦魏依英魏楠素魏 雅蕾 魏佳姿魏欣桐魏倚素魏月悦魏裳媛魏佳彩魏妙筠魏熙柔魏谷雁魏岚璇魏 昕莹 魏觅荷魏佩华魏沐娟魏醉珊魏书兰魏绿忆魏翠微魏雪枫魏菲香魏纹玉魏 依梨 魏若蕾魏美夏魏妮娟魏紫宁魏优琦魏幽芳魏初南魏佳婉魏蕊馨魏灵槐魏 紫昊 魏云华魏雅榆魏梦倚魏娇梨魏依妹魏黛绿魏熙萱魏烟烟魏沛菡魏依莹魏 安露 魏珊雁魏碧琴魏璇姗魏香薇魏秋昕魏静秋魏娅可魏婕莲魏珊琪魏怜云魏 巧倩 魏向彤魏晓燕魏雪芳魏雅霜魏若皎魏欢霜魏婉韵魏黛忆魏蝶葵魏晓兰魏 娜盈 魏秋芝魏莺蕾魏江馥魏缘芷魏桑琪魏盼儿魏曼梅魏静宸魏佳青魏雨诗魏 诗敏 而除了孩子的名字以外,宝宝的健康成长也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因此,若是条件允许,不妨给自己的孩子佩戴一个“平安扣”,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魏姓的来源,姓魏的名人

魏姓的来源,姓魏的名人 本文是关于魏姓的来源,姓魏的名人,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魏 一、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二、迁徙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魏公子无忌之孙魏无知的5世孙魏歆定居于巨鹿(今属河北)。魏无知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定居清河;一个叫魏汉,定居任城。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魏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内。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后均在福建安家。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移居广东长乐;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魏元的裔孙魏应浩、魏特敬于乾隆年间迁至台湾新竹县;裔孙魏鼎高于清朝咸丰三年去美国,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孙魏松于1910年到印尼,开锡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立法议员。 三、郡望堂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