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

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

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酶免检测技术已逐渐无法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现今发展的主流已不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测定方法(避免污染环境及对人体损害),而是转向于能在任何地方操作的快速均相和固相测定,最终趋向于能够枪测到皮克或10负18摩尔级的、非同位素的、自动或半自动的实验室测定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顺应了这一潮流,开创了免疫诊断的新纪元。

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及无放射危害的分析技术。70年代末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发光免疫分析产品,基本上可以分为: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也称时间延迟光致发光)、电化学发光(也称场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几种。

1、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出可见光的现象。通常是指有些化合物不经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通过吸收化学能(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从基态激发至激发态。退激时通过跃迁(或将激发能转移至受体分子上),释放能量产生光子,以光形式放出能量从而导致的发光现象。其主要特点为消耗发光剂。同时量子效率相对较低。

1.1 按化学反应类型分类:可分为酶促化学发光和非酶促化学发光两类。其中酶促化学发光主要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系统、碱性磷酸酶 (ALP)系统、黄嘌呤氧化酶系统等。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作为标记物的酶基本不被消耗,而反应体系中发光剂充分过

最,因此发光信号强而稳定,且发光时间较长。因此可采用速率法测量,故检测方式简单、成本较低。酶促反应的主要缺点为工作曲线可能随时间漂移,而且低端斜率容易呈非线性下移。而非酶促化学发光包括吖啶酯系统、草酸酯系统、三价铁一鲁米诺系统等。非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标记物被消耗,同时作为标记物的发光剂是发光反应的瓶颈,即含量总是相对不足,因此发光信号持续时间较短;如果直接在免疫反应杯中启动发光反应,由于发光剂被很快消耗,故只能进行一次性测量。所以重复性较差。为降低检测成本并实现重复测量,目前普遍采用原位进样加流动池的时间积分测量方式。因此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反复使用的流动池可能导致交叉污染;并目冲洗或进样中产生的气泡也会干扰测定;同时繁琐冗长的冲洗过程也会成为提高检测效率的瓶颈。另外,使用磁性或非磁性微粒时,强烈的散射吸收作用也会降低灵敏度。

1.2 按发光持续时间分类:可分为闪光和辉光两类,闪光型发光时间在数秒内,如吖啶酯系统。其检测方式一般采用原位进样和时间积分法测量,即在检测器部位加装进样器,并保证加入发光剂和检测2个过程同步进行;同时以整个发光信号峰的面积为发光强度。而辉光型发光时间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以上,如HRP一鲁米诺系统、ALP—AMPPD 系统、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系统等。其信号检测无需原位进样,一般以速率法测量,即在发光信号相对稳定的区域任意点测量单位时间的发光强度。

测量化学发光反应的光强度,求得某些化学物质和生物物质的

含量,尤其与免疫学方法结合以后形成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其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的高度特异性,检测快速,试剂无放射危害,检测限达10负15 mol/L。

1.3 评价:化学发光标记物已广泛应用于抗原、半抗原和抗体的检测,与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相比较,它的优点在于安全(无放射危害)、稳定、测量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的误差。检测快速缩短了等待结果的时间,无需批量检测可随到随测保证及时提供结果。缺点在于一般化学发光是标记催化酶或化学发光分子的发光反应,一般发光不稳定,为问断的、闪烁性发光,而且在反应过程中易发生裂变,导致反应结果不稳定。此外。检测时需对结合相、游离相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多,测试成本高。主要问题是化学发光的产生通常是瞬间完成的,发光的峰值很快衰减,再是本底较高和干扰妨碍应用。

1.4 代表仪器

1.4.1 美国拜耳公司最新诊断产品——ACS:180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以吖啶酯作为标记,量度AE标记物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光量为基础,灵敏度可达10负15 g/mL。

1.4.2 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AxSYM系列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将3种技术于一机,可用于非均相标记微粒子酶免发光分析(MEIA)、离子捕捉发光分析(ICIA)和均相标记荧光偏振免疫发光技术(FPIA),目前已有80多个检测项目可供临床应用。

1.4.3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cessOR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采用ALP-AMPPD发光系统,以微粒子作为载体,表面积大、结合快、达到最大发光信号时间短、反应及分离速度快,缩短了分析时间,有效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性。该系统可全自动控制整个测定和数据分析处理,具有批量和任选测定24个项目的能力和急诊插入功能,平均检测速度100/h。冷藏试剂盘可放24种试剂,探针直接插入试剂盒并自动封闭,直至试剂用完,不污染不浪费。超声波技术被用于搅拌使微粒悬液混均匀并加速反应,用于探针取样液面检查保证取样准确,用于洗涤时减少交叉污染。使用AccessOR的用户还可以申请Internet全球通讯网络,进行通讯查询。AccessOR独特的塑料智能化外形设计,使其从外观到内在品质,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4.4 美国DPC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IMMULlTE,以ALP为标记物,以金刚烷作发光底物,测定灵敏度相当于10负21mol /ml的酶,采用聚苯乙烯珠作载体,其检测水平已能达到10负12g/ml。目前能够检测性腺类、甲状腺功能类、肿瘤标记物类、传染病类、细胞因子类、血液病类、糖尿病类、肾上腺功能类、治疗药物类、成瘾药物类、短肽及其他分析物类,还能提供象肌钙蛋白(TNI)这类急诊项目的快速诊断试剂盒。

2、电化学发光分轿

2.1 电化学发光

2.1.1 电化学发光的原理是对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进行电化学反应,反应的产物之间或与体系中某种组分发生化学发光,用普通

光学手段测髓发光光谱军Ⅱ强度从而对物质进行衡量分析的一种方法。与化学发光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予氧化反应是通过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而不是氧化剂或发光剂自身内氧化产生,其标记物为三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Ru(bpy)3 2+,并以三丙胺(TPA)为还原荆。如图1所示,Ru(bpy)32十穰TPA分剃在弼投袅嚣氧化成Ru(bpy)3 3+搬TPA的阳离子自由基IPA+,IPA+迅速脱去一个质子形成TPA自由基,TPA具有强的还原性,从而把Ru(bpy)3 3+还原为激发态的Ru(bpy)3 2+,后者发射一个620 nm的光子回到基态再参与下一次电化学发光。必需0.01毫秒就可发出稳定的光,每毫秒几十万次的循环电化学发光,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另外,通过电极反应在线制备了不稳定的发光剂Ru(bpy)32+TPA,避免了直接使用Ru(bpy)3 2+对分析测试的影响。

2.1.2 电纯学发光的主要特点是发光过程中的标记物基本不被消耗,丽反应体系中其他成分充分过量,因此发光倍号强而稳定,且发光时间较长。其缺点为测量方式复杂、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高;同时环境及样品中同类元素也存在较弱的本底干扰。反复使用的流动池可能导致交叉污染;而冲洗或进样中产生的气泡也会干扰测定;同时繁琐冗长的冲洗过程也会成为提高检测效率的瓶颈。另外使用磁性或非磁性微粒时,强烈的散射吸收作用也会降低灵敏度。

2.2 免疫电化学发光分析:集电化学发光、生物素一抗生物索、免疫分析和由固相免疫分析发展起来的磁微球等技术于一体,是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免疫学的核心问题是抗原一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采用固相的方法,即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磁微球上,经免疫反应后,在固相载体磁微球上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外加磁场沉降这种复合物,然后洗涤除去多余或游离的抗体或抗原,然后进行电化学发光测定。与一般免疫反应类似,可分为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和竞争法。

2.3 免疫毫纯学发光鹣瘟曩毫纯学发光综合了光学、电子学、生物学、免疫学和计算机,禚临床中可糟予以下几个方面。

(1) 蛋白质和激素测定:电化学发光技术在激素的测定中有替代放射免疫的趋势。可检测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索、性激素、雌二醇、促卵泡激索、促黄体激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腺降钙素、肿癌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肌钙蛋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坏死因子、r干扰素、人体肿瘤相关糖蛋白、自细胞介素系列等。

2.3.1 毒素与病毒抗原分析:如肉毒杆菌毒索、蓖麻蛋翻、霍乱亚基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检测限达10-15g。还有炭疽杆菌芽孢、伤寒沙门菌、鼠疫抗原等沙门菌和。O一157病毒等。

2.3.2 DNA/RNA核酸序列分析:在核酸分析中利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将Ru(bpy)3+标记引物或探针进行DNA杂交分析或聚合酶链反应,是实验室定量分析标本中核酸含量的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检测方法。该技术述可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其他致病性病毒和病原微生物。

2.3.3 其它物质的检测:还可对其他一些微量物质进行测定,如维生索、叶酸、免疫球蛋白及酶类,人免疫球蛋白、人血清清蛋白、人中性粒细胞溶菌酶、葡萄糖和除草荆等。

2.4 评价:电化学发光是一种电促发光技术,采用的是特殊的化学发光剂Ru(bpy)3+作为标记物并在发光反应中循环使用,既避免了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及放射蚀危害,又克服了酶标记的不稳定性,而标记物很稳定,在室温下半衰期大于1年;同时还结合了90年代初期问世的链霉亲和素的新型固相技术,不但使检测的融敏度大大提高,而且还可自动分离游离相和结合相,使检测更易实现自动化。电化学发光的反应时间仅为20 min,而且标准曲线储存在条码中,每次测定只需一点标定,Ru(bpy)3+的稳定性很好,在室温下半衰期长达1年。这些优点决定了操作的快速、简捷,无需经常校正。

因此该技本与其它的分析手段比较,在免疫学检测中有显著的优势。它的优点除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外,更为可取的是所用试剂毒性低,无放射性危害,并且有良好的稳定性。以最易受影响的促甲状腺素为例,35℃3周后,电化学发光试剂仍然稳定。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多样,适用面较大,广泛地应用于抗原、半抗原和抗体的免疫梭测。其线性范围也较宽,符合临床检验的需要。耐它与普通的化学发光比较,前者为电促发光,在电极表面通过三角形脉冲电压的激发产生稳定、连续、高效的发光,后者则是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下催化化学发光剂(如鲁米诺、吖啶酯等产生不稳定、间断、闪烁性的发光),基反应过攘中容易发像裂变恧使结果不稳定。

电亿学发光测定的照光度裰据释放光子的波长仍属荧光测定酶范畴,但与直接的荧光发光不同,荧光发光的灵敏度受荧光发光的本底和光学部件散射光的影响,适应范围也较低。

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趋向在于合成新的发光标记物、优化标记技术和免疫分析方法,从而追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建立对生命过程有重要意义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分析方法。

2.5 代表仪器:目前生产电化学发光仪的厂家较少,主要生产厂家是瑞士罗氏诊断公司,与德国BoehringerMannheim宝灵曼公司公司合作,Elecsysl0lO/20lO,ROCHE 2010系列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ORIGEN分析仪)。标本可随时插入常规操作中并优先测试,也为临床急诊测定提供了方便。

3、时间分辨荧光

3.1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TR-FIA是将三价稀土镧系离子铕(Eu),钐(Sin)等通过络合物标记到抗原或抗体分子上,并通过检测其荧光实现免疫分析。由于稀土离子荧光的激发光波长范围较宽,而发射光波长范围较窄,而且激发光和发射光之间的波长差距较大,特别是荧光寿命大大长于常规荧光。因此它采用了与常规荧光免疫不同的检测方式,即通过脉冲激光器间歇激发样品,同时检测器在其激发的间隙测定特定波长的荧光强度。这样不仅消除了杂散光的干扰,而且也大大减弱了样品及反应杯中杂质所产生的背景荧光干扰。所以其检测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大大高于常规荧光。

3.2 解离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 由于稀土离子在水相中的荧光效率很低,因此需要将其包裹在一个非水相的环境中才能检测到理想的荧光强度。最常见的做法是在检测前先用酸将稀土离子从标记抗原或抗体七解离出来,由一系列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微囊吸收并包裹稀土离子,这种方式称为DELFIA,其中的酸和表面活性剂等被称为增强剂。迄今为止,在所有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中,这种方法的灵敏度是最高的,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技术。

3.3 直接时间分辨荧光测嚣法由于该方法需要在常规免疫分析中的洗涤步骤后还要进行荧光素的解离和增强操作,因此分析步骤有些冗长繁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最大的不足是环境及样品中同类元素导致的本底干扰。作为稀土资源大国的中国,这一点尤其不容忽视,特别对北方地区更为重要。虽然可以通过实验用水和实验室环境的特殊净化杜绝一部分干扰,但会带来运行成本的提高;况且由于患者体内这类元素的积累而造成的临床标本污染根本无法消除。因此人们研究开发了另一种称为直接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法的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后标记技术。它首先使用一种不含稀土元素的特殊络合物标记抗原或抗体,等常规免疫分析中的洗涤完成后,再加入稀土元素并进行测定,这样就基本掩蔽了同类元素导致的本底干扰。但其灵敏度较低,目前还不能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抗衡。除上述方法外,还有一种固相时间分辨荧光法,它是使用一种特殊的络合物将三价稀土离子标记到抗原或抗体分子上,同时该络合物还可以维持三价稀土离子周围的

非水相环境,因此也充当了增强剂的角色。该方法的特点是无需增强剂,故操作简单,但灵敏度度低于上述DELFIA。

3.4 评价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的不足为测量方式复杂、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高,环境及样品中同类元素可导致本底干扰等。

3.5 代表仪器法国CIS公司1996年在欧洲推出KRYPTOR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用三价镧系元素铕(Eu3+)与磷酸三丁酯剂量校准曲线。近年来,该系统已可供临床实验室应用的试剂盒有肿瘤标志物、唐氏症筛查指标、性功能激素检查、心血管疾病、骨代谢、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等。TRFlA可做双标记和多标记分析,美国PE公司的1420Victor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集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荧光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于一机,实现一次反应多项结果,1台仪器多种功能。

4、生物发光

4.1 生物发光是生物体内发光蛋白通过消耗能量物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其特点为只消耗能量物质,不消耗发光物质。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光蛋白被提纯、其编码基因序列被测定、表达,其发光底物被人工合成,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产品的商业化进展迅速。已经发现的发光蛋白包括细菌荧光素酶、虫荧光素酶、腰鞭毛虫、荧光索酶水母素及奥贝林绿色荧光蛋白等,类似的荧光蛋白还有橙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蓝绿荧光蛋白等。另外,目前己经被发现的生物发光底物有:虫荧光素、腔肠素、还原型黄素单核苷酸、腰鞭毛虫荧光素、种虾索等。

4.2 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是采用生物发光物质,如虫荧光素酶或细菌荧光素酶或者转助因子(NAD+、三磷酸腺苷等)进行标记抗原抗体,使其直接或间接发光反应进行检测。如Wannlund等在1980、1982年用荧光素酶进行标记,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氨甲蝶呤和细菌荧光素酶,Terouanne在1986年采用6一磷酸葡萄糖脱氨酶标记孕酮进行发光免疫分析血清中孕酮。

4.3 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内的应用主要包括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卫生学、生物传感器、脂质过氧化检测和药物筛选等6个方面。其中细胞学检测主要是利用细胞内ATP导致的虫荧光索酶生物发光进行活细胞计数,目前已实现快速、动态,单细胞分析。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应用研究又有一些进展,例如用于测定T 细胞免疫活性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与生物或化学发光有关的细胞学指标。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应用主要为报告基因和分子杂交,近年来又有人推出了生物发光实时DNA测序技术。卫生学检测则主要是利用分子杂交或ATP导致的生物发光检测微生物污染,有人将该技术用于尿样中的细菌总数快速测定,可在1h内完成的快速药敏试验方法。基于生物及化学发光的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三类:酶固化传感器、免疫分子传感器和特异调控因子诱导的报告基因传感器。脂质过氧化检测主要是指利用化学发光检测自由基等活性物质。最近还有人分别推出了基于报告基因和细胞增殖的生物发光药物筛选系统。

5、激光免疫分析

作为激光技术在医学诊断学的新应用,美标公司医学集团

DiaSorin已研究开发了COPALIS多项检测系统。国内首次见到该系统是在1998年5月的全军后勤装备展览会上,接着6月的Sino-Med也展示了该系统。COPALIS即耦联颗粒光散射技术,其耦联颗粒是由抗原一抗体、受体一激素或核酸的相互作用,在聚苯乙烯微颗粒存在下,或自身聚集,或与胶态金颗粒聚集,形成单一的和/或聚集的均相配体颗粒。当它们逐个流过一个由半导体激光形成且精确聚焦的入射光束时,会产生一个散射光脉冲,信号被光电二极管探测器记录下来,直行的激光光束则被探测器上的中央光束隔栅阻断。该系统一次可同时自动检测4种不同的分析指标,如弓形体、风疹、巨细胞和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等,12 min内报告全部结果。第5个通道用来放置内部参照物,作为系统的质控检查,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DiaSorin正在开发可以同时检测6项指标的第2代产品,将提供从出生前的围生医学到老年医学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化学发光与免疫荧光方法学对比

化学发光与免疫荧光方法学对比 一、《化学发光与免疫荧光方法学对比》 1.概述 化学发光(CL)和免疫荧光(IF)是用于检测特定病原体或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的两种测定方法。CL和IF之间的最显著差异是不同的技术原理,以及其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下面将比较这两种技术的方法学、特点和限制。 2.方法学对比 化学发光和免疫荧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技术。 (1)化学发光:CL技术使用放射性核素结合到抗体或含有特异性抗原的配体上,将其作为一种探针来检测特定目标物质。检测物质特异性结合探针后,将其照射到发射波长范围的暗室,从而得到特定的发光细胞图像。 (2)免疫荧光:IF技术通过使用荧光标记抗体或特异性抗原,以可见光范围的荧光作为探针,检测特定的抗原或抗体。被检测物质与荧光探针结合后,将其照射到可见光范围的暗室,从而得到特定的荧光细胞图像。 3.特点对比 (1)CL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特定的物质:通过使用核素,可以迅速检测出特定的物质,这种技术不受受体或抗原的数量或特性影响。 (2)IF技术可以更简单、更灵敏地检测出特定物质:在IF技 术中,荧光标记的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地结合,使得能够更灵敏地

检测出特定的物质,且不会受受体或抗原的数量或特性影响。 4.限制对比 (1)CL技术存在一定的检测限制:CL技术受探针的数量的影响,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特异性不强,因此无法准确检测受体或抗原的特定性。 (2)IF技术存在一定限度的检测效果:IF技术受荧光标记抗体和抗原的数量以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因此无法准确检测受体或抗原的特定性。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和免疫荧光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学特点和限制,因此它们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取决于检测病原体的要求,可以根据检测目标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来使用。

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区别

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是两种常用的心肌酶检测方法, 它们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分别从原理、优缺点、应用范围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旨在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原理 1.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 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简称比浊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免疫反应产生 的胶乳复合物在溶液中形成的浊度变化来检测心肌酶活性的方法。该 方法主要依赖于心肌酶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可见的胶乳颗粒。 2.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是利用顺式/异构酶的化学发光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来检测心肌酶活性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测定化 学发光物质的发光强度来定量检测心肌酶。 二、优缺点 1.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 (1)优点: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对仪器要求不高、可靠性高,适用于一般临床检测。 (2)缺点:受样本浑浊度和脂质干扰较大,不适用于脂质较高样本测

定。 2.化学发光法 (1)优点:敏感度高、准确性好、对样本干扰小,适用于各种样本类型的心肌酶检测。 (2)缺点: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对环境条件要求高,适用性稍受限制。 三、应用范围 1.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 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适用于一般临床心肌酶检测,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2.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适用于对心肌酶活性要求较高的临床检测,尤其是一些特 殊样本类型或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疾病监测。 心肌酶胶乳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医务人 员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诊断和治疗 工作的顺利进行。心肌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心肌细胞损伤 后会释放到血液中。对心肌酶活性的检测能够有效地帮助医务人员诊 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并且监测治疗效果。心肌酶胶乳免疫比

四代 化学发光法

四代化学发光法 四代化学发光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化学物质的方法。它基于物质在受激发后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的原理,通过测量发光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或存在的形态。这种方法在化学分析、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代化学发光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荧光来分析物质。它的原理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荧光信号。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离子等不同类型的物质。然而,一代化学发光法存在着反应时间长、荧光强度低、荧光波长窄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范围。 二代化学发光法是在一代化学发光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方法。它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荧光探针的设计,提高了荧光强度和波长范围。二代化学发光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药物代谢产物、细胞活性等。然而,二代化学发光法仍然存在着荧光信号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荧光探针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三代化学发光法是在二代化学发光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它利用纳米材料和表面增强效应来增强荧光信号,并提高荧光探针的稳定性和选择性。三代化学发光法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将荧光探针修饰在纳米材料表面,可

以实现对微量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此外,三代化学发光法还可以应用于生物成像、药物传递和细胞分析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四代化学发光法是最新的一种发展趋势。它利用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等新型材料来增强荧光信号,并实现对多种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四代化学发光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例如,利用量子点修饰的四代化学发光法可以实现对微生物、有毒金属离子等的快速检测。 四代化学发光法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材料科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四代化学发光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

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 1.一个生物的方法,一个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的特异性强点,干扰因素少点,结果准确点。 2.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都是生物学检测,只不使用的指示系统不一样,化学发光是通过光子计数来定量,酶联免疫是通过颜色深浅来区分,化学发光使用成本高、可以自动化、灵敏度高、适合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测,酶联免疫成本低、操作方便、灵敏度低,适合疾病的初期定性诊断与大面积体检。 3.包被板不同,底物不同,检测系统三种均不同。其余的抗原、抗体、酶都可相同。 1、原理上的区别 化学发光法依据化学检测体系中待测物浓度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呈线性定量关系的原理,利用仪器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而确定待测物含量。 酶联免疫法原理是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分类上的区别 化学发光法依据供能反应的特点,可将化学发光分析法分为普通化学发光分析法,供能反应为一般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发光分析法,供能反应为生物化学反应;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供能反应为电化学反应。根据测定方法又可分为直接测定CL分析法、偶合反应CL分析法等。

酶联免疫法根据测定方法可分为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间接法测抗体法,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竞争法,以测定抗原为例,受检抗原和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因此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受检抗原的量呈反比。 3、作用上的区别 化学发光法在痕量金属离子、各类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分析及生物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酶联免疫法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ELISA现在已成为目前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

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分析

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酶免检测技术已逐渐无法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现今发展的主流已不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测定方法(避免污染环境及对人体损害),而是转向于能在任何地方操作的快速均相和固相测定,最终趋向于能够枪测到皮克或10负18摩尔级的、非同位素的、自动或半自动的实验室测定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顺应了这一潮流,开创了免疫诊断的新纪元。 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及无放射危害的分析技术。70年代末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发光免疫分析产品,基本上可以分为: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也称时间延迟光致发光)、电化学发光(也称场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几种。 1、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出可见光的现象。通常是指有些化合物不经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通过吸收化学能(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从基态激发至激发态。退激时通过跃迁(或将激发能转移至受体分子上),释放能量产生光子,以光形式放出能量从而导致的发光现象。其主要特点为消耗发光剂。同时量子效率相对较低。 1.1 按化学反应类型分类:可分为酶促化学发光和非酶促化学发光两类。其中酶促化学发光主要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系统、碱性磷酸酶 (ALP)系统、黄嘌呤氧化酶系统等。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作为标记物的酶基本不被消耗,而反应体系中发光剂充分过

最,因此发光信号强而稳定,且发光时间较长。因此可采用速率法测量,故检测方式简单、成本较低。酶促反应的主要缺点为工作曲线可能随时间漂移,而且低端斜率容易呈非线性下移。而非酶促化学发光包括吖啶酯系统、草酸酯系统、三价铁一鲁米诺系统等。非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标记物被消耗,同时作为标记物的发光剂是发光反应的瓶颈,即含量总是相对不足,因此发光信号持续时间较短;如果直接在免疫反应杯中启动发光反应,由于发光剂被很快消耗,故只能进行一次性测量。所以重复性较差。为降低检测成本并实现重复测量,目前普遍采用原位进样加流动池的时间积分测量方式。因此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反复使用的流动池可能导致交叉污染;并目冲洗或进样中产生的气泡也会干扰测定;同时繁琐冗长的冲洗过程也会成为提高检测效率的瓶颈。另外,使用磁性或非磁性微粒时,强烈的散射吸收作用也会降低灵敏度。 1.2 按发光持续时间分类:可分为闪光和辉光两类,闪光型发光时间在数秒内,如吖啶酯系统。其检测方式一般采用原位进样和时间积分法测量,即在检测器部位加装进样器,并保证加入发光剂和检测2个过程同步进行;同时以整个发光信号峰的面积为发光强度。而辉光型发光时间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以上,如HRP一鲁米诺系统、ALP—AMPPD 系统、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系统等。其信号检测无需原位进样,一般以速率法测量,即在发光信号相对稳定的区域任意点测量单位时间的发光强度。 测量化学发光反应的光强度,求得某些化学物质和生物物质的

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

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 化学发光方法学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发光现象的技术。发光方法学在 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 多化学发光方法学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对不同样品的研究需求。本文将比 较几种常见的化学发光方法学,包括化学发光分析、荧光、磷光和电化学 发光。 首先,化学发光分析是一种适用于定量测量分析物的方法。化学发光 分析通过观察分析物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发光信号来估测其浓度。这种方 法能够检测低至ppq(派克-普昆特,即一万亿分之一万亿,10^(-18)) 级别的物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分析速度和广泛的适 用范围等优点。但是,它对样品的要求较高,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其次,荧光是一种无需化学反应即可产生发光的现象。荧光分析是基 于物质在受激发后发出的荧光信号的测量。与化学发光分析相比,荧光分 析不需要复杂的实验和设备,更容易实施。荧光方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 敏度和非破坏性等优点。荧光分析也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监测 等领域。 然后,磷光是一种发光现象,是物质在受激发后发出的长寿命的发光 信号。磷光分析是基于物质长寿命磷光信号的测量。与荧光相比,磷光分 析具有更长的寿命,更容易区分背景噪声,并可以在复杂的样品基质中实 现高选择性。因此,磷光分析在药物研发、生物标记和环境检测等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 最后,电化学发光是一种使用电化学方法触发发光现象的技术。电化 学发光分析是基于物质在电化学反应中产生发光信号的测量。电化学发光

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实施便利等优点。电化学发光方法可以检测很低浓度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检测、生物分析和荧光传感器等领域。 总结起来,化学发光方法学包括化学发光分析、荧光、磷光和电化学发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速度,荧光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和非破坏性,磷光方法具有长寿命和高选择性,电化学发光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实施便利等优点。根据实验需求和样品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化学发光方法进行研究。

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测TSH的方法学比较

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测TSH的方法学 比较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测TSH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0份血清标本(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门诊接受诊疗的患 者所提供)作为本次研究材料,再根据所选血清标本编号的数字奇偶性将其划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分到65份标本材料,均需对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进行测定。其中,对照组所在的所有血清标本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 检测,而观察组所在的所有血清标本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测,连续检 测1周,记录检测数据,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TSH检测效果。结果(1)就 精密度上来看,观察组所用检测方式的低、中、高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值(CV) 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数据经对比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2)就准确度 上来看,观察组所用检测方式的精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数据经对比显示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测TSH都可以获得相应 的检测结果,但就检测的精密性和准确度来看,电化学发光法更具优势,检测价 值更高,可以考虑于后期进一步增强对该检测法的推广应用力度。 【关键字】TSH;促甲状腺激素;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 测效果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腺垂体分泌的重要激素,其主要生理功能在于刺激 甲状腺细胞的发育、合成和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平衡甲状腺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中,TSH是检测评估患者甲状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诸多专家根 据多年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检测方式对于TSH的检测作用不一样,得到的检测结 果也具有差异,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是诊断与TSH水平变化相关疾病的关键[1]。由此可见,研究出科学有效的TSH检测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为研 究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测TSH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此次特从院中抽取130 例患者提供的血清标本进行分组调研,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法与TRUST检测结果比较

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法与TRUST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法与TRUST对梅毒的检测效果。方法取TRUST陽性血清110份,阴性血清110份,分别进行TPPA,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法对梅毒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8.04%,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与TPPA相比较,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法对梅毒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当。结论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法对于梅毒的误诊和漏诊率皆低于TRUST。 标签:梅毒;TPPA;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荧光;TRUST 梅毒是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它可以引起全身性的损害及病变。我国梅毒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1]。梅毒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且许多病人感染后可以长期呈潜伏状态,而延误病情。目前我院采用化学发光法,TPPA及TRUST联合检测为病人诊断梅毒。现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为确诊梅毒的血清学检查金标准,比较化学发光法(CLIA)、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与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差异并且进行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220份来自南充市中心医院门诊以及住院部的血清标本,男117份,女103份,年龄16~70岁。其中TRUST阳性110份,滴度1∶1至1∶128不等;阴性110份。 1.2 试剂TRUST试剂(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TPPA试剂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化学发光法(CMIA)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时间分辨荧光法试剂盒(TRFIA)由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所有血清标本分别用TRUST,TPPA法、CMIA法和TRFIA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以TPPA阳性为金标准,判断其余三种方法对梅毒诊断的阳性率。 表1 CLIA,TRFIA与TRUST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TRUST(+)TRUST(-) + - + - TPPA 100 10 6 104 CMIA 102 8 6 104

生物发光与化学发光的比较研究

生物发光与化学发光的比较研究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这个领域中,生物体和化学反应中都会产生发光现象,这一现象的研究和应用始终备受关注。本文将针对这两种发光方式展开比较研究。 一、生物发光 生物发光是指生物体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生物发光来源于多种生物体,包括藻类、细菌、真菌和海洋生物等。其中以海洋生物最具代表性,如发光虫、发光鱼等。生物发光的机理很复杂,与生物体内的酶、蛋白质、染色体和化学物质等有关。 生物发光可产生多种颜色,如绿色、蓝色、黄色和红色。这些颜色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生化分析、癌症诊断、药物研究等。 二、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而产生的发光现象。这 种发光机制与生物发光机理非常类似,都是通过分子间的共振能 量转移引起的。 化学发光是现代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环境污染监测、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有 重要的应用。 三、生物发光与化学发光的比较研究 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机理不同。 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的机理不同,前者是有机体内部的酶和底 物之间的反应,而后者是在外部添加化学试剂。这一点决定了两 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2. 不同来源。

生物发光的来源是生物体本身,因此生物发光具有很强的生物 学意义,可以用于生物学实验和疾病诊断等,而化学发光的来源 是化学试剂,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广。 3. 稳定性不同。 由于生物发光是有机体内部底物和酶的反应,因此其稳定性相 对较差,往往需要在特殊条件下保存。而化学发光则较为稳定, 容易保存。 4. 具体应用不同。 尽管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都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监测、食品安全 和医学诊断等领域,但是两种发光方式的具体应用还是有所不同。例如,在癌症检测中,生物发光可以用于荧光定位,而化学发光 则更适合在血清中检测。 综上所述,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尽 管两者有很多不同之处,但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这些发光现象

直接化学发光与电化学发光之比较

直接化学发光与电化学发光之比较 自1982年人们就开始研究将电促化学发光标记物(ECL)用于各种免疫检查,但直到最近,随着罗氏公司力图将这一技术用于其新系列的仪器中,才重新引起人们对电化学发光的关注。 尽管电化学发光标记物同经典的化学发光标记物吖啶酯(AE)有很多相似的特性,但在技术细节方面并不相同,这使得电化学发光并不适合于现代自动免疫仪器。 本文详细探讨了电化学发光的技术特点以及该技术对仪器性能的局限性,并根据厂家所给的性能指标将电化学发光系统与采用AE技术的仪器进行了比较。尽管同老式的手工操作或与采用比色法、包被管和酶免法的半自动分析仪相比,罗氏公司的仪器在检测技术和操作特性上颇具吸引力,但实际上罗氏所面对的真正竞争对手并非这些过时的技术,而是象Bayer诊断产品公司出品的ACS:180SE这样的先进仪器。 背景与发展过程 早在19世纪20年代,人们就观察到电解过程中的发光现象,但在6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从1982年开始,人们就一直在研究将可产生电促发光的三联吡啶衍生物应用于免疫实验中。1991年,IGEN公司(美国马里兰州洛克威尔公司)推出了采用这一技术的商品化仪器和试剂,1990年和1991年,IGEN公司分别与ESAI公司(日本)和罗氏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发展免疫检验项目,并授予它们ECL技术的使用权。 电化学发光“理论上”的优越性 ECL具有许多与AE相同的优点,但在理论上,ECL较之目前AE技术的最重要的优越性就是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该论点是基于电化学标记物具有循环参与电化学反应的能力,每个标记物分子可多次产生光子。但在实际中,即使ECL所宣传的检测范围也一直没有超过AE的检测限,而且,采用ECL的免疫实验较之大量采用AE技术的商品化免疫项目并没有显示其具有更优越的灵敏度。 电化学发光的缺点 ECL有三个最主要的缺点: l 检测标记物时需要三个电极(一个金/铂激发电极,两个测定电极),3000美元/5000美元一个,需更换。 l 仪器采用的流动比色池,交叉污染为潜在问题。 l 对环境因素和其它非特异性反应过于敏感。 采用ECL技术的仪器需要三个电极,每个电极都会涉及到电极的稳定性、重复性、污染问题和额外的常规维护。另外,仪器所采用的流动式设计和电极本身都会造成严重的交叉污染问题。因此,这些仪器在每个测定间都需要进行化学清洗、化学调节和电极调节,这些清洗和调节过程使得每次测试都要产生大量的废液并严重限制了仪器的检测速度。 大量的固相物也易于与上次实验的残留试剂反应,这使得罗氏公司所推出的随机任选式仪器的试剂交叉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最后,电化学反应的复杂性也使其容易受到更多因素的干扰,对于一些使用近似的稀土螯合物的免疫实验,干扰很可能来自金属离子的污染(样品管、加样头或实验用水),或是存在EDTA和其它作为抗凝剂或防腐剂的金属螯合物。另外,反应副产品的沉积也是一个潜在的干扰源。

药物分析中电化学发光法与荧光光谱法的比较研究

药物分析中电化学发光法与荧光光谱法的比 较研究 一、引言 在药物分析领域,检测方法的选择对于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将对药物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电化学发光 法和荧光光谱法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二、电化学发光法 1. 原理简介 电化学发光法是一种使用电化学方法与发光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电极表面引入物质,使其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产生 电化学发光。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时间短等优点。 2. 应用领域 电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用于药物 的含量测定、药物质量控制、代谢产物的检测等。其高灵敏度和较低 的检测限使其成为药物分析领域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3. 优势 (1)高灵敏度:电化学发光法对于药物的微量检测具有很高的灵 敏度,可以满足分析的需求。 (2)选择性好:该方法可以通过调整电极材料和电催化剂的种类,提高分析物的选择性。

(3)响应时间短:电化学发光法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可以实现 快速准确的分析。 4. 局限性 (1)适用性较窄:电化学发光法只适用于部分有发光性质的物质,对于大部分药物以及非发光性质的物质不适用。 (2)复杂性:电化学发光法在操作上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仪器 和技术支持,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三、荧光光谱法 1. 原理简介 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跃迁的发光现 象进行药物分析的技术。荧光光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被 广泛应用于药物检测和分析。 2. 应用领域 荧光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可以用于药物 的质量控制、定量分析、药物研究等,特别是对于具有荧光性质的药物,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手段。 3. 优势 (1)高选择性:荧光光谱法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激发光波长和检 测光波长,提高分析物的选择性。

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技术的比较研究

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技术的比较研究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是两种常见的发光技术,它们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尽管两种技术都可以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但它们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却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特点和应用前景。 一、化学发光技术 化学发光技术是通过特定化学反应产生的发光现象,而不需要外界的激发或光源。简言之,这种技术是利用活性物质的化学反应释放能量,使荧光染料产生发光。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荧光染料标记、酶标记和DNA芯片等实验室检测。加上现代化学发光中得到的新灵敏性检测方式,如LUCIA和替代辐射检测(如Scintillation Proximity Assay和磁性bead-based assay),已发展出一系列极其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技术。 二、生物发光技术

生物发光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发光性物质(如荧光素,蛋白、生物物质)产生发光现象。生物发光技术是分一类生物发光技术,第一类是短亮氧的荧光蛋白技术,常用于细胞内外标记;第二类 是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RET)。另外该 技术还常用于基因探索、分子生物学和医学诊断领域。近年来,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本技术在检测和监测生物靶分子中的 应用越加广泛。 三、技术比较 化学发光的灵敏度要优于生物发光。化学发光是利用催化剂 (或其他引发反应的物质)作为催化活性中心,能产生大量的荧 光分子释放,能够产生高强度的光信号,更易于检测。 相较之下,生物发光的发光量和灵敏度较低。由于生物体内外 生物分子颗粒物与荧光染料的空间位置相对固定,生物染料的发 光过程能被有效的抑制;又因为光子在空气中的传播极易受到不 同介质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样品的检测结果,而荧光染料又容易 受氧化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方法发和金标法的比较

化学方法发和金标法的比较 【最新版2篇】 目录(篇1) 1.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的定义与原理 2.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的优缺点比较 3.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4.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篇1) 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是两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最后探讨它们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的定义与原理 1.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基于化学能转换为光能的分析方法。当某些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使其分子或原子处于激发态,必须释放出光子或将能量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分子上并返回到基态。 2.金标法:金标法是一种以金纳米颗粒作为标记物的分析方法。金纳米颗粒具有高稳定性、高比表面积、高光吸收和低毒性等特点,使其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的优缺点比较 1.化学发光法的优点:化学发光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响应和简单操作等优点。此外,化学发光法还可以实现多种分析目的,如定量、定性、成像等。 2.化学发光法的缺点:化学发光法存在一定的干扰,可能受到其他物质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同时,化学发光法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金标法的优点:金标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背景和简单操作等优点。此外,金标法还可以实现多种分析目的,如定量、定性、成像等。 4.金标法的缺点:金标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受到其他物质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同时,金标法需要制备特定的金纳米颗粒标记物,工艺较为复杂。 三、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1.化学发光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化学发光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环境监测和药物分析等领域。例如,化学发光法可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环境激素和药物残留等。 2.金标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金标法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药物传递等领域。例如,金标法可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癌细胞和疾病生物标志物等。 四、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1.化学发光法:未来,化学发光法将继续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分析需求。同时,化学发光法将结合其他先进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实现分析方法的创新和优化。 2.金标法:未来,金标法将继续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分析需求。 目录(篇2) 1.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的定义与原理 2.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的优缺点比较 3.化学发光法和金标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4.两种方法的未来发展前景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这两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提高对梅毒的早期诊治,控制梅毒传播。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检测190例已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化学发光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对190例确诊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的敏感性分别为97.9%、88.4%,特异性分别为98.4%、96.7%。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敏感性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特异性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急诊标本检测。化学发光免疫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合于大批量的梅毒抗体筛查,提高了梅毒检测的阳性率对有效控制妊娠期梅毒和胎传梅毒的发生及梅毒传播都要重要的临床意义[1]。 关键词梅毒;化学发光法;胶体金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抗体(又称苍白螺旋体)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其临床病程漫长,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皮肤粘膜,晚期侵犯内脏器官。实验室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2],判断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现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190例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报告入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经病史、临床症状及血清学实验确诊的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190例。 1.2 试剂 科美CHEMCLIN6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是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盒,(胶体金法)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是由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胶体金法严格按照说明书对190例确诊标本进行检测。 1.4 结果判定 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结果判定:临界值=2.1×N(N为阴性对照RLU的平均值),待测样品RLU值≥临界值,判定为阳性,待测样品RLU值<临界值,判定为阴性。胶体金法的结果判定:阳性在检测区位置及对照区位置各出现1条红色的反应线,阴性在对照区的位置出现1条红色的反应线,无效的测试条无红色的反应线出现,仅在检测区位置出现1条红色的反应线表明实验失败或检测试条失效。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如下(见表1) 3 讨论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常依靠血清学检查,当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3~6周后可检出两种抗体,一种是针对螺旋体抗原的抗体,另一种是针对非螺旋体抗原的抗体。 胶体金法采用纯化重组基因的梅毒抗原,以胶体金作为指示标记,于硝酸纤维

化学发光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方法学比较分析.doc

化学发光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方 法学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方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对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分析,比较此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乙肝常见模式中,两种方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cIgM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2.31%、92.31%、95.38%、、92.31%,无统计学差异,抗-HBe符合率为81.54%,在两种检测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1000IU/L的5例标本用ELISA法测得全部阴性。用化学发光法测得单独抗-HBs>10IU/L且<1000IU/L的6例标本用ELISA法测得全部阴性。用ELISA法测得单独HBeAg阳性且经DNA扩增小于500拷贝的4例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测得全部为阴性。结论乙肝普通模式中HBsAg、抗-HBs、HBeAg、抗-HBcIgM用ELISA 法和化学发光法一致性较好,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Be更准确,更灵敏;乙肝少见模式的检测中ELISA法的灵敏度仍不够高,可导致某几项血清标志物的错报和漏报;不同目的的检测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ELISA法可用于健康体检,术前肝炎病毒筛查等;化学发光法可用于肝炎患者的疾病监测、指导用药、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ELISA;化学发光法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我国又为乙肝的高发区,约占世

界HBV感染者的一半。乙肝病毒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HBV标记物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肝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检测HBV-M使用较多的仍是占主导地位的ELISA法。随着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其在免疫学检验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反应快,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等优点。因此,化学发光法更适用于需要进行定量、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患者标本,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炎标志物与ELISA法有何差异尚无明确的结论。本研究分别用化学发光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标志物,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为乙型肝炎的筛查、临床诊断、指导用药及其判断预后等不同目的的检测选择一种更为快速、准确且节约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就诊的HBV感染者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3岁~76岁,平均47岁。其中单独HBsAg阳性5例,单独抗-HBe阳性11例,单独抗-HBs>1000IU/L的5例,单独抗-HBs>10IU/L但<1000IU/L6例,单独HBeAg阳性且DNA扩增<500拷贝4例。 1.2仪器与试剂 1.2.1仪器美国雅培全自动酶免分析仪ARCHITECT-i2000。 1.2.2试剂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肝炎标志物ELISA试剂盒;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 英音:[,kemi,lju:mi”nes ns] [,imju:n u ”sei] 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响 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区分荧光免疫分析之后进展起来的一项最免疫测定技术。 CLIA 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 反响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区分荧光免疫分析之后进展起来的一项最免疫测定技术。 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局部, 即免疫反响系统和化学发光 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 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 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放射出光子(hv)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 量子产额。免疫反响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响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 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 分析) 上,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1.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类型

2 O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标记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两种: (1)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 (2)酶标记、以化学发光底物作信号试剂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法 1.2.1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IA )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于标记的化学发光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acridiniumester (AE) , 是有效的发光标记 物,其通过起动发光试剂(NaOH-H ) 作用而发光, 猛烈的直接发 光在一秒钟内完成, 为快速的闪耀发光。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 其化学反响简洁、快速、无须催化剂; 检测小分子抗原承受竞争法, 大分子抗原则承受夹心法, 非特异性结合少, 本底低; 与大分子的结合不会减小所产生的光量, 从而增加灵敏度。 1.2.2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从标记免疫分析角度 ,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CLEIA ) , 应属酶免疫分析, 只是酶反响的底物是发光剂, 操作步骤与酶免分析完全一样 : 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进展免疫反响, 免疫反响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 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 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展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和碱性磷酸酶(AL P) , 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 12.2.1 HRP 标记的CLEIA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关键技术比较

常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 英音:[,kemi,lju:mi'nesəns] [,imju:nəuə'sei] 是将具备高敏捷度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免疫反映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辨别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CLIA是将具备高敏捷度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免疫反映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辨别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括两个某些,即免疫反映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运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催化和氧化剂氧化,形成一种激发态中间体,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基态时,同步发射出光子(hv) ,运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映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映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1.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类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标记办法不同而分为两种:

(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 (2)酶标记、以化学发光底物作信号试剂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1.2.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IA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免疫分析办法。惯用于标记化学发光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acridiniumester (AE) ,是有效发光标记物,其通过起动发光试剂(NaOH-H2O2) 作用而发光,强烈直接发光在一秒钟内完毕,为迅速闪烁发光。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其化学反映简朴、迅速、不必催化剂;检测小分子抗原采用竞争法,大分子抗原则采用夹心法,非特异性结合少,本底低;与大分子结合不会减小所产生光量,从而增长敏捷度。 1.2.2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从标记免疫分析角度,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 ) ,应属酶免疫分析,只是酶反映底物是发光剂,操作环节与酶免分析完全相似: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标记抗原或抗体) 进行免疫反映,免疫反映复合物上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当前惯用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和碱性磷酸酶(AL P) ,它们有各自发光底物。 12.2.1HRP 标记CLEIA 惯用底物为鲁米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luminol) ,或其衍生物如异鲁米诺(4-氨基邻苯二甲酰肼) ,是一类重要发光试剂。其构造如

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

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开展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酶免检测技术已逐渐无法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现今开展的主流已不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测定方法(防止污染环境及对人体损害),而是转向于能在任何地方操作的快速均相和固相测定,最终趋向于能够枪测到皮克或10负18摩尔级的、非同位素的、自动或半自动的实验室测定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顺应了这一潮流,开创了免疫诊断的新纪元。 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及无放射危害的分析技术。70年代末以来得到了迅速开展,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发光免疫分析产品,根本上可以分为: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也称时间延迟光致发光)、电化学发光(也称场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几种。 1、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是指在化学反响过程中发出可见光的现象。通常是指有些化合物不经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通过吸收化学能(主要为氧化复原反响),从基态激发至激发态。退激时通过跃迁(或将激发能转移至受体分子上),释放能量产生光子,以光形式放出能量从而导致的发光现象。其主要特点为消耗发光剂。同时量子效率相对较低。 1.1 按化学反响类型分类:可分为酶促化学发光和非酶促化学发光两类。其中酶促化学发光主要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系统、碱性磷酸酶 (ALP)系统、黄嘌呤氧化酶系统等。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作为标记物的酶根本不被消耗,而反响体系中发光剂充分过

最,因此发光信号强而稳定,且发光时间较长。因此可采用速率法测量,故检测方式简单、本钱较低。酶促反响的主要缺点为工作曲线可能随时间漂移,而且低端斜率容易呈非线性下移。而非酶促化学发光包括吖啶酯系统、草酸酯系统、三价铁一鲁米诺系统等。非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标记物被消耗,同时作为标记物的发光剂是发光反响的瓶颈,即含量总是相对缺乏,因此发光信号持续时间较短;如果直接在免疫反响杯中启动发光反响,由于发光剂被很快消耗,故只能进行一次性测量。所以重复性较差。为降低检测本钱并实现重复测量,目前普遍采用原位进样加流动池的时间积分测量方式。因此仪器本钱及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反复使用的流动池可能导致交叉污染;并目冲洗或进样中产生的气泡也会干扰测定;同时繁琐冗长的冲洗过程也会成为提高检测效率的瓶颈。另外,使用磁性或非磁性微粒时,强烈的散射吸收作用也会降低灵敏度。 1.2 按发光持续时间分类:可分为闪光和辉光两类,闪光型发光时间在数秒内,如吖啶酯系统。其检测方式一般采用原位进样和时间积分法测量,即在检测器部位加装进样器,并保证参加发光剂和检测2个过程同步进行;同时以整个发光信号峰的面积为发光强度。而辉光型发光时间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以上,如HRP一鲁米诺系统、ALP—AMPPD 系统、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系统等。其信号检测无需原位进样,一般以速率法测量,即在发光信号相对稳定的区域任意点测量单位时间的发光强度。 测量化学发光反响的光强度,求得某些化学物质和生物物质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