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运河常州段2007年最高水位成因分析

大运河常州段2007年最高水位成因分析

大运河常州段2007年最高水位成因分析
大运河常州段2007年最高水位成因分析

大运河常州段2007年最高水位成因分析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吴金宁

2007年7月上旬,常州出现二次强降雨过程,河道水位快速上涨,部分区域遭受水涝,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及公路交通、航运等受到影响,导致区域防洪压力明显增加。尽管降水量接近常年,但河道最高水位明显偏高,作为常武地区代表性水位站大运河常州站最高水位达5.23m(为建国以来第6位)。现将大运河常州段2007年最高水位成因分析如下:

一、七月上旬雨情、水情

受冷暖空气交会影响,7月3日20时起常(州)武(进)地区普降小到大雨,局部暴雨,面平均日雨量73mm。暴雨主要分布在金坛、九里、常州一带,其中上游丹阳站13mm,金坛站177mm,九里站134.8mm,常州站129.4mm,下游无锡站50.1mm。7月7日,大运河镇江~无锡段沿线普降大到暴雨,其中镇江站111mm,丹阳站85mm,九里站122.2mm,常州站134.5mm,洛社站98mm,无锡站80.7mm。

受强降水影响,大运河水位从4日零时(水位4.04m)起涨,历时13小时涨至5.02m 后,呈下降趋势。从7日12时起,常武地区又普降大到暴雨,水位开始上涨,历时22小时涨至5.23m(8日15时),最大涨幅1.19m,后历时79小时降至警戒水位4.30m以下。

通过对近10年水文资料分析,大运河常州段先后于1999年、2003年、2007年出现较大洪水。1999年太湖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常武地区河湖水位普遍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大运河水位从4.35m涨至5.48 m(建国后第2位),18小时上涨1.13m,水位在5.00m 以上达57小时。2003年洪水主要由局部暴雨所形成,暴雨中心在沿江一带,沿江小河新闸站最大日雨量211mm,其12小时、24小时雨量超百年一遇,大运河水位从3.78m涨至5.41m ,20 小时上涨1.63m。2007年大运河洪水主要由局部暴雨造成的,暴雨中心在沿大运河一线,水位最大涨幅为1.19m, 历时22小时,水位最大涨幅超过1999年。

二、大运河七月上旬高水位形成的原因

1、降水径流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州城区面积迅速扩大,下垫面改变,“热岛”效应明显,同时部分内河、内塘被填埋,调蓄能力降低,导致暴雨汇流量大、速度快,最终形成河道水位快速上涨。2007年7月上旬暴雨汇流时间约为4小时,比1999年缩短约2小时,比2003年提前近1小时。根据降雨径流计算,常武地区7月1~15日产流21000万m 3

。大量的产汇流使当地河道水位迅速上涨,大运河常州站水位最大涨速为0.14m/小时(3日3—4时)。平均水位涨率0.05m/小时。最高水位为5.23m (7月8日),超警戒水位0.93m ,重现期为10年一遇。

2、上游来水量

7月7日,镇江地区降水较大,导致大运河来水量增多,加剧了大运河常州站水位上涨。上游九里站实测最大来水流量为311 m 3/s (7月8日)。7月1日~7月15日,大运河九里站上游来水13770万m 3。接近该站1999年洪水期上游来水量,比2003年洪水期上游来水量少17%。

3、洪水顶托

(1)大运河下游洪水的顶托

大运河沿线控制站自西向东依次有丹阳站、九里站、常州站、洛社站。其中,丹阳站西距常州站66km ,九里站西距常州站21km ,洛社站东距常州站30km 。各站年最高水位变化趋势如下图。

通过与丰水年1999、2003年大运河沿线各站最高水位连线图得出,2007年大运河沿线水位比降最小,常州站是一个明显的转折变化点,其上游比降远大于下游比降。九里站~常州段水位比降约为0.24/10000,大运河常州站~洛社段水位比降大约为0.1/10000。2007年常州站以西段比降变小主要原因为常州主城区雨量大,同时常州城区向大运河的排涝能力加强造成的。2007年常州站以东段比降变小的主要原因是下游洪水顶托所致。

由于无锡城区136平方公里防洪大包围圈的形成,其设计最大排涝流量达415m 3/s 。

2007

2007年沿线最高水位与1999年、2003年比较图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丹阳

九里

常州

洛社

水 位

(米)

年7月4日凌晨开始,无锡南门站在三个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无锡城区6小时降水量达106mm,为特大暴雨。所有大包围水闸全部关闭,上游下泄的洪水通道受到限制,加上包围圈内排水(其最大排涝流量达150 m3/s),大运河无锡仙蠡桥水位达到历史第二高水位4.77m,超过警戒水位1.18m,由于下游洪水位顶托,大运河常州段向东排水能力降低。实测流量资料表明,大运河上游来水量(九里站)是下游出水量(横林站)的2.1倍。仅在7月1~15日洪水期间,常武地区通过大运河净增水量12010万m3。

(2)入太湖口门封堵

受“太湖蓝藻事件”影响,常武地区沿太湖武进港闸、雅浦港闸于6月2日被要求关闭,7月上旬两场暴雨,雅浦港闸于4日开启排水,武进港闸于8日开启排水,至12日同时关闭。根据还原计算,7月8日前武进港闸、雅浦港闸向太湖少排约5500万m3水量,滞留水量使常武地区河网水位平均抬高0.20m左右。

(3)内河排涝

常州市中心区泵站大多数建造于2003年以后,总计40余处,主要分布在澡港河(含老澡港河以及东支)、北塘河、横塘河、大运河、采菱港、白荡河以及南运河沿线。7月上旬暴雨后,由常州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处负责的排涝泵站全部投入运行,3~13日累计排水约530万m3,降低内河水位约0.80~1.00m。洪水期间,内河泵站闸门关闭,运河洪水下泄通道受到限制,加上内河集中排涝,加剧了大运河常州段水位上涨。

4、沿江排水

沿江口门排水是常武地区运北片防洪除涝的重要途径,但受长江潮汛、河道条件、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排水有一定的局限性。2007年7月上旬两场暴雨,常武地区河道水位迅速上涨,沿江小河新闸、魏村枢纽、澡港枢纽等节制闸利用长江低潮以自流方式排水。由于适逢长江小潮汛期间(农历五月二十日),长江潮位不高,利于自流排水,至15日,新孟河等沿江主要河道共向长江排水13534万m3。折合常武地区降水面深73mm,可有效降低大运河水位0.40m左右。2007年洪水期间,如果长江潮位偏高,各闸排水条件受到限制,那么大运河常州站水位将超过5.23m。

三、结论与对策

暴雨是形成洪水的主体,暴雨的时间分配、笼罩面积及降雨的连续性是影响洪水特性的主要原因。2007年暴雨是大运河常州站出现建国以来第6位高水位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下游洪水顶托、入太湖口门封堵增加了大运河常州段高水位出现的概率。但沿江排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大运河水位。

近几年,大运河常州段出现较高洪水位次数有增加的趋势,为减轻防洪压力,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增加本地区的水体容量。如河道开挖、清淤、疏浚等。

(2)提高常州地区洪水外排能力,主要增加北排长江的能力建设。

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市运河办)汇报今年以来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安排,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总体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市运河办、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各辖市区及编制团队认真研究国家、省大运河规划编制要求,赴运河沿线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由文史专家及部门、板块负责人参加的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规划》初稿。今年2月大运河国家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市发改委结合国家规划纲要精神和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完善,由市运河办提交市领导征求意见,结合市领导的意见由市发改委对《规划》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讨论稿。目前发改委依据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修改意见继续修改完善《规划》。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为保护运河文化遗存,彰显运河特色风貌,延续运河历史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重点建设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中国大运河工业文化博览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吴古故水道公园)等重点工程项目,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依据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水系体系,规划形成“一园三带十节点”的空间结构。一园:即青果巷核心展示园。三带:即春秋运河文化带、明运河文化带和关河文化带。十点:即春秋运河三处节点(篦梁灯火、龙城象教、坡仙遗范)、明运河四处节点(大观天下、江湖汇秀、运河人家、南门集庆)和关河三处节点(城角水关、青山止园、关河水驿)。 其中,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于2019年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5-6月非周末日均2万人次,周末日均3.5万人次,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开街效果。街区一期目前处于正常运营阶段,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三、文物保护修缮情况 分级分类做好大运河常州段相关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支持具备条件的文物点申报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与大运河紧密相关的重要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展示。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修缮保护,完善相应功能设施,提高“三街区四地段(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天宁寺——舣舟亭历史地段、南河沿历史地段、锁桥湾历史地段、三堡街——西直街历史地段)”内的文保单位的完好率。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缮,重点实施常州春秋古运河文化保护贯通工程、止园遗址公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石龙嘴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缮、南河沿历史建筑群修缮保护、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程、菱溪公园五园汇秀、勤工路历史文化地段保护、张太雷旧居、近园、意园、万缘桥、常州戏楼群、常州唐荆川宅、恽鸿仪宅、盛宣怀故居、瞿秋白故居等项目。

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3篇(完整版)

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3篇 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3篇 1: 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1X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作为运河城的扬州,在新的世纪,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的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得弯弯曲曲。这个方法是我国古代河工们的杰出创造。以前所流传的弯弯曲曲是为了不破坏扬州风水的说法是不对的。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古运河的三湾段因其弯道给人们以特殊的变化莫测的忽远忽近的视角空间,将是古运河旅游线上的一大卖点。 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沿岸有几十个景点,其旅游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斓、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更为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从长江与运河

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2: 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 去古运河玩喽!去古运河玩喽! 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听说古运河畔已被整治成优美的风景区,我早就想去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不一会儿,我们就整装出发了。 刚到渡江桥,就发现桥上已经建起了仿古楼阁,楼阁在灯光的照射下,让人感受到了咱们扬州古代文化的意蕴。桥下古运河碧波荡漾,两岸灯光自上而下,层次感很强,灯光五颜六色,河面波光粼粼,古运河被映照得更加妩媚迷人。远远望去,古运河在两岸灯光的衬托下真像一条玉带。河边游人如织,很多人拿出照相机不时按着快门。我也按捺不住自己,向爸爸要了照相机,解放桥、跃进桥、康山园、东关炮台、扬州园林甲天下横幅我一连拍了好多张风景照。 听说,这条长1746米、贯通南北的运河是一条人工河,是隋炀帝为了能到咱们扬州看琼花,让老百姓开凿的。古运河流淌了一千多年,孕育了扬州千余年文化,哺育了扬州几十代子孙。天长日久,市区古运河两岸挤满了低矮的住房,显得凌乱不堪。前两年,扬州市政府决定花大力气整治运河周边环境,建设古运河风光带。如今古运河旧貌换新颜,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在霓虹灯的照射下,古运河重新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如果你和我一样,晚上去游玩,保证你会流连忘返!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样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4260851.html,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样板 作者:贺云翱 来源:《群众·上半月版》2017年第10期 2017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17年9月15日,省委书记李强就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在淮安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把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充分认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意义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河道路线最长、线路最复杂、流经城市最多、相关遗产最丰富、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最多。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从隋唐到明清1000多年间,大运河曾经是沟通我国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的通道,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形成了内涵独特的大运河交通带、城市带、经济带、文化带。通过水路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的大运河还把当代中国京津冀协调联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战略空间串联在一起,江苏作为长江经济带重点区域和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远意义于此可见一斑。 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机遇。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58处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做好这一超大型线性活态遗产的保护利用,成为摆在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文物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江苏大运河沿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硕,有28处世界遗产点段、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4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省市县级文化遗产,沿线水利工程科学遗产也极其丰富。借助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契机,可以完善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大运河遗产的作用。 提高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大运河江苏段纵贯江苏南北,全长约700公里,流经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设区市,连通长江、淮河两大东西向河流及太湖等五大湖泊,通过相关河流及运河支线,还涉及南京、泰州、南通、盐城等城市,构成江苏最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文化空间。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遇和抓手,推动区域城市带及特色乡镇建设、文化项目联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 对发挥运河遗产的多重价值,推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大运河将江苏的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江海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联为一体,形成了兼收并

【解说词】话说运河(十四)运河城扬州

【解说词】话说运河(十四)运河城—扬州(十四)运河城—扬州 告别了瓜州,我们摄制组继续沿着运河北上,这就是通向扬州的古运河。运河一跨过长江好像就显得不那么繁忙了,很少看到那拖得长长的船队,更看不到船只拥挤的卡脖子现象。这里运河两岸仍然是浓郁的绿色,但不像江南水乡那种绿色的柔嫩和妩媚。古运河是这样的悠闲,这样的自在,的确,这里的运河风光是和江南两样。 你们还没有进入扬州市区,扬州的古迹就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扬州八大古刹之一的高明寺。相传是隋朝所建,有1500 多年的历史了。当年乾隆下江南就由此登岸,并把高明寺作为行宫,可以想见它往昔的盛况。如今这座“龙辉洒作清禅夜,鹤放松烟养到今”的佛教圣地,大部分已经成了烟囱耸立、马达轰鸣的工厂区了。 离开高明寺继续航行,我们看到运河在这里拐了一个U字型大弯。这个弯道可不是天然形成的,俗话说“三弯抵一闸”,它是为缓冲运河流速,特意挖出来的。这弯道在运河水利史上都是一大创举,它显示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每座城市自有它的标志,像扬州这样的古城,它的标志更独具一格。看到运河岸边屹立的文峰塔,就知道扬州到了。运

河最早在扬州一带开挖,扬州在运河的哺育中繁荣发展。运河和扬州同龄,都有着2400年的历史,所以人们也把扬州称为运河城。 提起大运河,自然就会想起隋炀帝。隋炀帝修运河,连小学课本里都写着的。但是古运河的历史啊,比隋炀帝修的运河要早得多。 远在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北霸中原,就在扬州筑坝挖沟,把长江和淮河连在一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邗沟。邗沟南起扬州,北至淮安的莫口,是中国最早的运河了。而扬州最早也因为邗沟而得名邗城,邗沟现在真正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小孤池了。 但是2000多年前,这里猛冲战舰,大小渔船来往如梭,邗沟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当你们走在这邗沟桥上,面对眼前的邗沟流水,真是感慨万千呢! 邗沟通航以后过去1000年,隋炀帝在邗沟的基础上,又利用自然河道,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凿沟通,形成了一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全长4000米的大运河。隋代的运河可以分为四段:海河与黄河之间叫永济渠,黄河与淮河之间叫通济渠,淮河与长江之间叫邗沟,京口到余杭叫江南运河。 任何伟大的古代文明都伴随着统治者野蛮的暴力,都浇注着奴隶的血汗。隋炀帝开运河的时候,全国人口不过5000万,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2014-11-18 10:25来源:《前线》杂志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使得大运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城市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特征与精神形态也深受漕运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运河文化,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大观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运河与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 在隋唐之前,北京及华北地区开凿的运河,如曹操、隋炀帝等人开凿的平虏渠、泉州渠、永济渠等,都是以军事扩张为目的、用以运粮运兵的水上通道,那时的运河就如同中原王朝伸向北方的一只臂膀。金、元以后,南北运河的交通水利系统则成为北方政权站稳燕京、进军中原的重要依托。 自金朝迁都、燕京成为都城始,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奢靡的宫廷生活,要求物资运输的规模成倍增加,每年要有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华北、江南等地征收运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水运是比陆运更为方便快捷和省力的途径。金朝时曾开通闸河连接通州到金中都城,元朝初年也曾利用坝河、金口河进行漕运,但由于水源的限制,这些运道都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1293年,在郭守敬的设计领导下,元朝开凿了著名的通惠河工程:自昌平白浮泉筑渠西引,汇西山诸泉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经高梁河入积水潭;从积水潭往下顺皇城东墙南下,接旧金的闸河与潞河(今北运河)相连。这样不仅为大都城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水源,更使得从杭州到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从此,江南来的漕船可以由通州溯流而上,直抵大都城内,作为漕运码头的“海子”(今积水潭——什刹海)水域呈现出一片“舳舻蔽水”的繁忙景象,浩浩荡荡的船队络绎不绝地沿通惠河穿行城中。 此后,明清两朝的京城也依旧是依赖着这条运河的供给,只是由于水源减少和水系格局改变等原因,将终点码头移出了城外。也就是说,从金、元始,北京地区的水源要不遗余力地满足一项新的功能——漕运。“国家之大事在漕,漕运之务在河”,漕运乃京城重中之重,维系着北京的经济命脉。 有了这条生命线,城市的稳定与首都政治职能的正常发挥,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否则,后果将十分严重。据《明实录》记载,成化六年(1470)六月,北京周边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流民纷纷涌入京城谋生。而水灾导致的漕运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京城粮价的哄抬,迫使朝廷多次把官仓的储备粮投入市场以平抑物价,严厉打击奸商囤积和惩戒贪官赈济不力。还将国子监的部分生员放假回家,派五城兵马司把数以万计的云游僧人逐还原籍,以减少京城人口对粮米的消耗。 物资保障只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运河的开通,更增强了朝廷政令的通达以及对全国的掌控,也是体现国家对沿岸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新渠道。疆域辽阔的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偏于国家版图的东北,而有了大运河,也就有了一条强化南北联系、及时掌控江南社会动态的通道。 运河与北京文化中心的形成 运河对北京文化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大运河对外传播京师文化、南方士人的北上交流,促进形成了北京对中国文化的凝聚力、传播力以及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大运河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治统一、经济联系的纽带,更是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它,有了广泛的人员来往、书籍流通、生产技术的推广、艺术和思想的传播、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交流融汇等等,既能将京城文化流传到全国各地,也使北京吸收各地文化元素,兼容并蓄集大成,从而形成引领文化潮流、对全国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文化中心。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有全国的最高教育机构,也是科举时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南方士子以此为契机到京师访学就试,不少人就是沿着运河从水路北上,写下了许多文笔绚烂的游记或记游诗。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国榷》的作者谈迁,在清顺治十年(1653)以幕僚的身份从浙江嘉兴到杭州,在杭州坐船沿着大运河到北京。顺治十三年(1656)返回杭州时,走的仍然是大运河这条水路。记录谈迁行程的《北游录》,描绘了运河两岸的地理风物,留下了他在京期间拜访藏书之家、考察文物古迹,以及与京城士绅文人交游活动等记载,为今人探求明清时期北京及运河沿岸之风土人情的宝贵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的保护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的保护 尹占群 从文化遗产角度关注中国大运河,并把它提升到相应的高度加以认知和保护,是最近几年的事。大运河是一项特殊的文化遗产,跨地区、跨部门,兼有活性特征,保护的难度之大,不言而喻。2006年大运河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又被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运河依法有效保护被提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许多政策和技术层面的难题需要研究破解。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涉及8个省(市)、33个地级市。国家文物局要求先从地级市着手编制保护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完成省一级规划,最后形成全运河规划,这一技术线路是正确的。因为:第一,各地遗产情况不完全一致,有长,有短,有的还承担繁重的水上运输任务,有的已经干涸,有的保护状况较好,有的保护状况较差,各地存在差异性,保护的内容、方式就会有所区别;第二,运河的保护责任主要应当由当地政府承担,各地政府组织编制属地运河保护规划,明确目标、责任,提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做好全运河保护工作的基础。做好各地区的运河保护工作,包括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对当地运河的特点、难点以及保护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下面拟以运河苏州段为例,谈一点初步认识。

一、运河苏州段遗产的特点 大运河苏州段,北起苏州与无锡交接的望亭镇五七桥,南至江浙交界处的吴江鸭子坝,穿越苏州相城区、高新区(虎丘区)、古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市,全长82.35公里,是江南运河重要的一段,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且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1、类型的多样性。既有丰富的物质遗产,又有丰富的非物质遗产。物质遗产中,既有与运河直接相关的遗存,如:桥梁、纤道、水闸、驿亭等,也有与运河人生活相关的遗存,如:城墙、关隘、古塔、寺庙、会馆、园林等;有单体的遗存,如:一座古桥、一座古塔,也有群体的遗存,如一处古民居建筑群,还有较大规模的文物组合体,如古城、古镇、古村落。苏州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应运河而生,三位一体,体系完整,形态完备,是苏州运河遗产的一大特色。非物质遗产中,除大家熟知的昆曲、古琴、评弹、吴歌、桃花坞木刻、刺绣之外,还有香山帮古建筑营造技艺,陆墓御窑金砖烧制技艺,船菜技艺等等。 2、形态的集合性。运河遗产既是线型文化遗产,又有文化景观(文化廊道)特征。线型遗产强调的是遗存的线型状态,文化景观(廊道)关注的除了遗产本体的线型特征外,还涵盖与本体相关的景观内容,即运河本体及两侧空间环境,包括水体、驳岸、桥闸、两侧城镇、村庄、建筑、农田、植被、气候等,运河是一项集合式大型文化遗产。

大运河常州段2007年最高水位成因分析

大运河常州段2007年最高水位成因分析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吴金宁 2007年7月上旬,常州出现二次强降雨过程,河道水位快速上涨,部分区域遭受水涝,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及公路交通、航运等受到影响,导致区域防洪压力明显增加。尽管降水量接近常年,但河道最高水位明显偏高,作为常武地区代表性水位站大运河常州站最高水位达5.23m(为建国以来第6位)。现将大运河常州段2007年最高水位成因分析如下: 一、七月上旬雨情、水情 受冷暖空气交会影响,7月3日20时起常(州)武(进)地区普降小到大雨,局部暴雨,面平均日雨量73mm。暴雨主要分布在金坛、九里、常州一带,其中上游丹阳站13mm,金坛站177mm,九里站134.8mm,常州站129.4mm,下游无锡站50.1mm。7月7日,大运河镇江~无锡段沿线普降大到暴雨,其中镇江站111mm,丹阳站85mm,九里站122.2mm,常州站134.5mm,洛社站98mm,无锡站80.7mm。 受强降水影响,大运河水位从4日零时(水位4.04m)起涨,历时13小时涨至5.02m 后,呈下降趋势。从7日12时起,常武地区又普降大到暴雨,水位开始上涨,历时22小时涨至5.23m(8日15时),最大涨幅1.19m,后历时79小时降至警戒水位4.30m以下。 通过对近10年水文资料分析,大运河常州段先后于1999年、2003年、2007年出现较大洪水。1999年太湖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常武地区河湖水位普遍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大运河水位从4.35m涨至5.48 m(建国后第2位),18小时上涨1.13m,水位在5.00m 以上达57小时。2003年洪水主要由局部暴雨所形成,暴雨中心在沿江一带,沿江小河新闸站最大日雨量211mm,其12小时、24小时雨量超百年一遇,大运河水位从3.78m涨至5.41m ,20 小时上涨1.63m。2007年大运河洪水主要由局部暴雨造成的,暴雨中心在沿大运河一线,水位最大涨幅为1.19m, 历时22小时,水位最大涨幅超过1999年。 二、大运河七月上旬高水位形成的原因

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

( 江苏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6955 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Tour guide of Yangzhou ancient canal

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 扬州古运河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中的一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乃是它的滥觞,所以扬州古运河是南北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xx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作为“运河城”的扬州,在新的世纪,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的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得弯弯曲曲。这个方法是我国古代河工们的杰出创造。以前所流传的弯弯曲曲是为了不破坏扬州风水的说法是不对的。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古运河的三湾段因其弯道给人们以特殊的变化莫测的忽远忽近的视角空间,将是古运河旅游线上的一大卖点。

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沿岸有几十个景点,其旅游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斓、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更为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从长江与运河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2:扬州古运河游览导游词 “去古运河玩喽!去古运河玩喽!”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听说古运河畔已被整治成优美的风景区,我早就想去看看了,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不一会儿,我们就整装出发了。 刚到渡江桥,就发现桥上已经建起了仿古楼阁,楼阁在灯光的照射下,让人感受到了咱们扬州古代文化的意蕴。桥下古运河碧波荡漾,两岸灯光自上而下,层次感很强,灯光五颜六色,河面波光粼粼,古运河被映照得更加妩媚迷人。远远望去,古运河在两岸灯光的衬托下真像一条玉带。河边游人如织,很多人拿出照相机不时按着快门。我也按捺不住自己,向爸爸要了照相机,解放桥、跃进桥、康山园、东关炮台、“扬州园林甲天下”横幅……我一连拍了好多张风景照。 听说,这条长1746米、贯通南北的运河是一条人工河,是隋炀帝为了能到咱们扬州看琼花,让老百姓开凿的。古运河流淌了一千多年,孕育了扬州千余年文化,哺育了扬州几十代子孙。天长日久,市区古运河两岸挤满了低矮的住房,显得凌乱不堪。前两年,扬州市政府决定花大力气整治运河周边环境,建设古运

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

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探讨 本文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为研究对象,从遗产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保障设施、客源市场四个方面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这为塑造好大运河江苏段的总体区域形象、打造有影响力的省级旅游品牌从而成为国内外著名旅游休闲度假区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 中国论文网/7/view-12975211.htm 引言 随着2014 年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这条昔日以漕运为主要功能的“黄金水道”获得了成功的转型,世界遗产的美

誉使沿线城市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运河旅游的热潮持续上涨,同时运河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催生了庞大的休闲旅游需求,大运河江苏段的旅游开发将成为沿线城市休闲娱乐的新亮点和居民享受型消费的新选择。 一、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 (一)遗产资源保护方面 大运河江苏段遗产资源丰富,靠运河处分布较密集。资源的保护现状不同,对遗产资源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受制于地方经济不发达、保护意识薄弱,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有待改善,保护力度仍需加强,现做出以下简要评价。 1.自然生态资源 全长1794千米的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穿越了8个地级市,20余条河道密布其中,南北运河纵横交错,水系分布众多。目前江苏段水脏,对水环境、水文化影

响很大。运河周边水土流失、河床淤积,运河水体浑浊,运河周围环境恶化,且水系多呈散点分布,未形成完整的水网系统。此外排水设施也不够完善,人为浪费、破坏水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河道进行污水治理、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不同的是,景区周围的运河水质优良,沿岸生态景观较好、物种丰富多样,植被与水面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运河水韵特色。大运河江苏段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是体味千百年运河的窗口。 2.运河水利工程遗产资源 江苏段是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高的区段,是国家水运和江苏“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长三角经济重地物资及时中转集散及北煤南运战略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突出。 中国文物局申报的世界遗产文本《中国大运河》包括了清口枢纽工程、总督漕运公署遗址等运河遗产点,遗产

扬州古运河作文

扬州古运河作文 扬州古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 她因岁月沧桑,年久失修,已失去往日风采, 大 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扬州古运河作文 ,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扬州古运河作文篇一 游无锡,一定要游古运河。现在正是春日,是游古运河的好季节。 千里京杭大运河,无锡是唯一一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站在惠泉山远望, 运河像一条白练般自天而降,那般轻柔、那般飘逸,就那样温情的把城市分成了 两半。 无锡是一座因水而兴,傍水而建的古城。世人皆知,大运河是隋朝风流淫逸 的隋炀帝为下江南看琼花的杰作,却不知大运河的始作俑者却是 3100 年前的吴 泰伯。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从陕西千里奔吴,在无锡梅里建立了一个勾吴 国。眼见湖水漫漫,沼泽密布,人栖树上,无路可行,就率领了他的族人和当地 先民,用简陋的工具开凿了一条运河,后人称为泰伯渎。公元前 486 年,吴国末 代君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与诸侯争霸,疏浚沟通了包括他始祖开凿的泰伯渎 在内的、 自姑苏平门至广陵的水道, 成为今天京杭大运河江南段最早的一段雏形。 夫差贯通吴古故水道后,无锡先民为了饮水、用水、交通的便利,就在运河两岸 定居下来, 逐渐形成村落, 发展成市镇, 建立了县城, 成了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 先有运河,后有城市,运河是无锡的母亲河。年轻时,我曾临河而居,夏日在河 中洗澡游泳,秋日在柳荫下垂钓,日子过得闲适、惬意。游无锡古运河,要从河 中心的小岛黄埠墩开始,方得游河之妙。头天晚上,夜泊墩上。翌日凌晨,东方 的启明星渐渐隐去,晓风残月,杨柳拂面。这时,雇一叶轻舟,迎着旭日起航, 两岸的桃花、茶花、迎春花和白雪般的樱花在晨露中,渐次亮起来,她们摇曳枝 叶,舒展花瓣,微笑着欢迎你的到来。 离开黄埠墩半里水路,回望墩上翠楼月轩,在旭日照耀下,金碧辉煌。泊在 河中的大船小舟开始蠕动,渔船上,不时冒起缕缕炊烟。面积 220 平方米的黄埠 墩,不是一般的河中小岛,传说它“洪水不沉没,水枯不见底”,是神龟化身, 深得古运河之灵气。在墩前,你似乎能听到当年吴王夫差伐齐时的咚咚战鼓,在 墩后你仿佛听得到春申君率众人疏浚河道时的劳动号子。 你看, 河中流驶来两艘 龙凤楼船, 船中, 笙歌悠扬, 芦笛嘹亮, 可以想见当年康熙、 乾隆下江南的余韵。 元至元十六年,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军羁押北上路过无锡,在黄埠墩上过夜,写 下了《过无锡》一诗,诗曰:“金山冉冉波涛雨,锡山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 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夜读程婴存国事,
1/8

技术尺度研究成果在苏南运河苏州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中的运用与意义

技术尺度研究成果在苏南运河苏州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中的运 用与意义 摘要:为了加快推进苏南运河苏州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统筹兼顾运河整治、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征地拆迁等实际情况,对部分特殊航段航道技术尺度进行专题研究,在满足三级航道通航标准的条件下,采用特殊护岸结构型式,尽可能减小口宽,以减少征地拆迁数量,降低工程实施难度,保护沿线古镇及文物,减少对临河企业的影响,同时也节约建设资金。 关键字:技术尺度;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abstract:inordertoacceleratetheimplementationofthreecha nnelregulationengineeringofsouthofjiangsusuzhousectionoft hegrandcanal,overallsituation,therenovationofthecanalcult uralrelicsprotection,cityplanning,landacquisitiondemoliti on,themonographicstudyofsomespecialchanneltechnologyscale ,tomeetthethreechannelnavigationstandardconditions,withsp ecialrevetmentstructure,asfaraspossibletoreducethewidemou th,inordertoreducethenumberoflandrequisitiondemolition,an ddecreasethedifficultyofimplementingtheproject,alongthean cienttownandprotectionofculturalrelics,reducetheimpactont hekanawhaenterprises,whilealsosavingconstructionfunds.key words:technicalscale;southofjiangsucanal;threechannelregu lationproject中图分类号:u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

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 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 两千多年来,古运河为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市运河南移工程的实施,古运河的运输功能将大大弱化。作为常州的母亲河,如何运用好这一宝贵资源,进一步发挥好古运河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今年6月份以来,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在徐峻范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了部分委员和邀请了有关专委会及部门的负责人,就常州古运河、关河及其他市河水系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研中,委员们听取了市建设局、规划局、环保局、文化局、旅游局、园林局、水利局、交通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常州段古运河状况,学习考察了苏州、无锡、杭州、南通等有关城市保护开发古运河(市河)的经验,并邀请了省旅游局专家以及绍兴市负责古运河整治工程的有关专家作了专题讲座。 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足以与长城相媲美。作为一

个依托运河而兴起、繁荣的运河城市,常州的古运河如何在进一步的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更好地利用古运河,发挥古运河在常州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委员们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一、增进共识,充分认清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 京杭大运河,从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开端,到隋朝基本形成,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道,它不仅是我国南北水运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商贸、文化、水利的重要载体。京杭大运河常州段全长44.7公里,市区段23.8公里。由于古运河穿城而过的特征和常州城水相依的格局,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势在必行,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 (一)京杭大运河正在走向世界文化遗产 历经两千多年的积淀,大运河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及民俗风情。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国家有关部门拟与沿岸17城市一起,将京杭大运河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把大运河的特点归结为:“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

扬州古运河教学文案

扬州古运河旅游资源概述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它的开凿弥补了我国东部地区缺少南北向大江大河的天然不足。古往今来,大运河在交通南北、推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作用巨大。扬州的千年繁华,亦赖之运河。无锡太湖鼋头渚有一著名石刻“包孕吴越”,我们举借此义,谓运河“包孕维扬”,绝不为过。扬州大运河的前身是古运河,审察古运河的功能,它兼具溉田、航运、渔利、行洪数端,此外,其旅游价值亦无逊于此。古运河可谓自然与人文谐适的佳作,而且,它还是静态美与动态美结合的范例。本文拟就扬州古运河的旅游资源做初步整理。 一、扬州运河历史源流 扬州自古就是著名的“水上都会”,境内运河纵横,最著名的乃古运河和大运河。这两者纠合难分。 扬州古运河旧称很多,《左传》称“邗沟”,《国语》称“深沟”,《吴越春秋》称为“渠”,《水经注》称“韩江”,汉晋间称“漕渠”、“合渎渠”、“山阳浊”,隋称“山阳渎”,“《郡志》称“山阳沟”。诸别称中,最为人知者乃“邗沟”。 “邗沟”之名取自周代的邗国。《墨子·兼爱(中)》:“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孙冶让在《墨子闲诂》中注云:“干,邗之借字。”可见,“干”即“邗国”。春秋末期,邗国为吴国所灭,邗之属地即归后者。时吴国参与诸侯竞霸。公元前494年,吴国战败邻国越国,旋做北伐中原的准备。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北岸古邗国所在地滨江筑邗城,后又自邗城向北至末口凿通连接江推的邗沟,用作军事运输。《左传·哀公九年》为之记曰:“邗,沟通江淮。”当时的邗沟水

道大致为:自邗城西南角流至东南角(今铁佛寺稍向南折),经螺丝湾黄金坝北上,而后经东西相距五里的武广与陆阳二湖之间,北入樊良(梁)湖,又东北流入博支、射阳湖(今宝应东),出湖西北至末口(淮安北,淮安今改称楚州)。这条水道今在扬州市区仅余螺丝湾至黄金坝一段,螺丝湾向西至蜀冈段淤废,以致古运河北通瘦西湖的水道出现断节。 邗沟初凿,出于军事,秦汉后,其交通货物的功能日趋重要。汉时又开邗沟支道。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有载:“汉吴王濞开邗沟、自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蟠溪。濞以诸侯煮海为利,凿河通运海盐而已。”该支道的历史价值丝毫不让邗沟干道。日本人为拍《世界之最》,专来中国摄长城和古运河,后者即取扬子渡至泰州这条支道。过去邗沟旁立有一座大王庙(财神庙),主祀夫差,副祀刘濞。这算是对他们凿运河有益历史的首肯。 邗沟主河道历史上续有变迁,第一次重要的改道发生在公元196年(建安二年)。邗沟故道原充分利用天然河湖,东汉时连接博支、樊良二湖的支渠淤塞不通。广陵太守陈登组织对运河进行修整。他不是对淤塞河道简单清理,而是自樊良湖重开一条自南而北、连接津湖与白马湖、经射阳湖西通末口的新运河。这次改道不仅使运河再度畅通,而且大大缩短了行程。 邗沟南段,原引江水调节。晋代永和年问,江都(即扬州)水断,便改自西向引水。扬州西去五、六十里、今仪征境内有一条欧阳埭,邗沟水便系引江水入埭,由西东行,经今三汊河、扬子桥北上而来。 隋朝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邗沟是其中的一段。这段历史,妇孺皆知,在此从略。隋炀帝——大运河——扬州,从那时以来便形影相吊。 此后邗沟南段(含今市区段)还有一些重要变化。 一是古运河在城区的位置发生迁变。吴王夫差所凿邗沟沿邗城西南角流向东南角,而后经螺丝湾黄金坝北上。隋代文帝开凿的山阳渎大体上亦沿城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景观)解说词各位游客,这边是运河广场。提起我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两大壮举,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城一河”,城是万里长城,河是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48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这条河流不仅仅是单一的交通枢纽,更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时空大动脉”,它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说起这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大家或许更多的是敬佩。确实,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运河,它的历史地位足以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各国就已经以军事目的开凿运河。隋朝,天下统一,中央为了加强对南北的管理,打通各段运河,隋之后的历朝历代,运河不断地修道改造,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的干线,并沿用至今。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京杭大运河已破败不堪,多处河段淤塞,不能通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沟通了运河航道,建设了通航船闸。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加快建设运河的步伐迈得更大,公元2006年10月1日,总投资20亿元的运河一期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胜利峻工,至此,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古运河重放昔日的光彩。如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景观,无论是沿岸风光,还是乘漕舫船从水中观赏运河两岸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杭州不光有西湖,运河风光更诱人”,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杭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新景。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 现在运河广场上人山人海,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便在运河广场上。运河广场是建在运河的东面,离开博物馆,穿过人群,便走到运河边,连接西岸是一座古桥——洪宸桥,周末时桥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协警在维护秩序,桥上是不给

大运河文化

感受“水文化”的神奇 —大运河文化讲座有感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是自然之子,水则如同孕育生命的母亲。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黄河和长江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但我们却不能忘记历史上还有一条河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就是曾经联通南北的水上生命—大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大运河的背景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这次讲座则更侧重与从经济文明发展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 全新的大运河文化。 在诸位优秀讲座老师的引导下,同时包括自己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我想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乃至信仰等。运河文化的内涵也是如此,但同时又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内涵,人工开挖是其区别于其他河道的水利属性;国家制度是其作为文化的一种战略高度;连接南北是其社会属性。从这三种属性中,可以看出运河文化的内涵包括了技术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三大类。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运河文化,即运河的文物特性。相对于长江、黄河等河流,运河人工开挖的特点决定了其首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辩证地看,这关系中既蕴含着人定胜天的积极态度,也有相地而流、本乎时势的理性,是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永恒矛盾的权衡。当这两种思想共同反映在运河河道开挖、疏通、改变及维护的层面上,就形成一种技术层面的文化,可以分为水运工程、引水工程、蓄水系统、整治系统、防灾系统等。其中节制工程、穿越工程、跨江河工程、闸坝工程等专门性工程是工程技术的核心。这些完备且颇具技术含量的工程浓缩了历代官员、水利专家以及大量百姓的心血与智慧,使得中国古代的运河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京杭运河扬州段生态护岸设计(精)

河道的生态问题研究与应用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生态护岸是恢复河道生态的基础。江苏位于沿海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宝贵,拓宽河道受限,因此对于宽度受限河道的生态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河道不仅具有“ 航运、泄洪、排涝、灌溉、供水” 等传统功能,还应具有“ 生态、景观、旅游” 等功能。扬州是获“ 中国人居环境奖” 和“ 联合国人居奖” 的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 依水而存,因水而兴” 之说。一直以来,扬州将河流的生态功能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灵魂。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作为开放性的带状空间,是扬州城市的发展轴线,其护岸是形成城市印象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护岸生态建设有助 于城市形象的改变与提升。 1工程概况 京杭运河扬州城区段北起槐泗河口,南至施桥船闸,长约 13.1km ,河口宽 140m 左右,河道两岸厂企林立,码头密布,拓宽河道严重受限。下游南绕城桥—施桥船闸段两岸自然生长着芦苇, 因土质为粉砂土,岸坡坍塌严重。 2生态护岸概述 2.1生态护岸理念 宽度受限内河生态护岸综合利用天然与人工材料,使护岸工程既满足航运功能,又保持生态平衡。 植被型生态护岸 [1]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固土护坡,水土相互涵养,同时净化空气、水质,改善 京杭运河扬州段生态护岸设计 葛红群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5

摘要:根据京杭运河扬州段航道特点,介绍宽度受限河道的几种生态护岸结构设计形式,着重介绍生态鱼巢护岸结构和芦苇生态型护坡设计方案,可供内河航道尤其是宽度受限航道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京杭运河;宽度受限河道;生态护岸;设计;工程效果中图分类号:U 612.33; U 617.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72(2010 05-0075-04 Design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in Yangzhou channel segment of the Grand Canal GE Hong-qun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5,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channel features in Yangzhou channel segment of the Grand Can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structural design patterns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in the width -restricted river, with the emphasis laid on the structure for ecology of fish nest and ecological revetment design for reed, which may serve as reference for inl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esp. for the width-restricted waterways. Key words:the Grand Canal; width-restricted river; ecological revetment; design; engineering effect 收稿日期:2010-01-29 作者简介:葛红群 (1963— ,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港口与航道工程设计工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