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数(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为了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

我认为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应有以下几点:

(一)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掇拾实际上不可能也不需要都通过精确计算来解决。曾经有一个学长作过一个统计,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精确计算和粗略计算的机会相比,后者多得多。例如,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这就需要估算。一个工程,在动工招标之前,要进行预算,这也需要估算。再比如像我们的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流动性大,在每个学年开始之前必须做一些估算。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生活是离不开估算的。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重视估算教学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必要的。

(二)估算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我监督的学习习惯

在精确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算出大致结果,为正确计算创造条件;在精确计算后进行估算,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原因,及时订正。看来,无论是计算前估算还是计算后估算都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养成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为他人监督到自我监督的过渡创造条件。

(三)估算可以强化学生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包括: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而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有助于他们对数,问题及结果的直觉感受,从而使事物的样态更加清晰及准确,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估算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的许多常量(如一桶水的体积),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估算在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思想。比如在初中,我们会学习无理数根号3,我们知道根号3的平方等于3,它是一个实数,但我们总不能说一个人的身高是根号3m,通常说1.73—1.74m,所以说在数学的应用包括数学的计算中,常常用到近似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

在数学的发展的过程中,估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估算的用处会越来越普遍。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引起重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向家富 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测试等环节之中,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疏远数学学习。同时,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找出和教学目标之间差距,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评价的主阵地。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要做到公正评价的同时兼顾差异性,全面评价的同时突出个性化,关注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学生发挥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评价时要做到公正与差异相结合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低,情绪波动快,对教师有崇拜感,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同时,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与表扬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否则表扬了一部分,打击了一大片,使教学评价适得其反。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差异评价。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课堂上的知识稍学即会,对这些学生老师理所当然要加以表扬。也有的学生思维缓慢,接受能力差,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其实,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很痛苦的。其一,来自心理。他们看到其他同学成绩好,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而自己的作业中总是要出错,心理就会产生“不如别人”、“比别人笨”的自卑感。其二,来自身体。同样做一道数学题,其他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而他们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甚至需要多次改正才能完成,因此他们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都被作业占据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应多加关注,细心观察,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如在作业辅导中,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经常出错而加以埋怨,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数学的心理,甚至产生和老师对立的情绪,更不利于学习。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没关系的,这道题虽然你现在还不会,但过几天你就会了,不用担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暂时的,最终肯定会掌握的。再如,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很片面的,常常需要通过其他同学的补充才能完善,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加以评价:“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这个问题终于顺利解决了。”尽管他们对解决问题的贡献可能微乎其微,但通过教师的评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参与其中了,是一名“功臣”。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慢慢增强。 二、评价时要做到全面与个性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对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即全面评价。同时,对每一个学生也要分别抓住其每一个闪光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及时地表扬,即个性评价。全面评价有利于学生从学习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个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如解题时某种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解法,思考方式的多样化,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等,正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追求。教师经常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回答,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解题策略进行表扬与鼓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评价时要做到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研究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教学列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美国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全体学生应学会在计算时进行估算,养成对数值做判断的习惯。在我国,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我们对估算能力的认识,尤其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问题还缺少系统、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现实的需要。在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又为选学内容,使得估算不足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总认为数学要求的就是精确性和严谨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只要学会精确的计算就行了。实际上, 估算教学在小学阶段出现,有它的现实意义与现实背景。首先,从人的运算年龄特征与起源来看,估计相对于早于精确。从运算的认知过程与结果上看,估算具有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的特点,它相对于精确计算那种程序化、精确化与外部化的特点来说,要简单、开放的多。其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买东西、等人等场合中不自觉地进行估算。估算已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一项技能。再次,估算教学中还渗透了一些思维训练,估算的思想中有着简算的思维含量,它的教学对于以后大数量之间的简便计算有着很大的技能迁移。可见,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估算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算意识、技能培养的要求。在第一、二学段的“数与代数”中共有45条具体目标,其中有关估算的目标有5条,如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指出:“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第二学段中提出是:“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根据给出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的数值估计另一个数值。”这些目标的实施,将使估算教学落到实处。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开展新课程“估算教学”实施策略和如何评价估算结果,提高估算教学有效性,寻求“估算教学”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过程中,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估算应用意识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农业、商业、军事等方面处处都有计算问题,也处处都离不开估算。具体而言,估算的功效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2、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3、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4、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5、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的运用-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的运用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不能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而应该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遵循数学思想渗透的自觉性、可行性和反復性原则,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一、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指人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了解了二者的关系,懂得数学思想是宏观的,而数学方法则是微观的;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前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所以小学数学通常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集合、对应、分类、函数、极限、化归、归纳、符号化、数学建模、统计、假设、代换、比较、可逆等思想方法。教学中,要明确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之所在、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波利亚语),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 1、备课:研读教材、明确目标、设计预案,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课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教学适合渗透哪些思想方法一无所知,那么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内容较多显示的是数学结论,对数学结论里面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在教材里明显地体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应只见直接写在教材上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要进一步钻研教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实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升,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所以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能够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理解》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来说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实行导入,不但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实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理解》时,要求学生: 1.能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水平;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低年级计算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平衡点” 临湘市实验学校刘细良 我通过多年的小学教学发现,在低年级数学计算存在两个极端: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题目量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课改时期,教师们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而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导致学生计算的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课改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我曾经有过困惑,也尝试了计算教学的改革,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注重计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必需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

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景,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到旅游区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注重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 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那么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应允许他使用。一种算法不是上完一节课就被搁置,对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喜欢用自己的算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的反思,发现原来的方法又不适合自己,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呈现算法多样化时,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也符合认知的规律。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中,23+31=,可以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计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 普集街乡黄家小学教师鲁小萌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教师说好就是好,教师说不好就是不好。因此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短则影响一节课的情绪,长则可能影响一生。当我们面对着一个个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着不同的心理、有着不同的爱好、有着不同梦想的学生、而他们在课堂中又随时出现许多末能预料的想法时,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瞬间,该如何去决策?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语言,特别是评价语言的质量?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更要有针对性。 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惯采用“好!”、“很好!”、“真棒!”等语言,这样的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我的想法是: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更要有针对性。如“你的记忆真好!”、“你表达的这么清晰流畅,真棒!”、“说的多完整有条理呀!”、“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的也很好!”、“瞧!他的思路多清晰呀!”、“你知道的真多!课外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这样的评价,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准确、得体、针对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都是苍白无力的。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真诚、发自内心。

有些教师一节课总采用模式化的语言,如“嗨,嗨,嗨,你真棒!” 、“棒,棒,棒,你真行!”等。还有些教师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总评价:“好、很好、真棒”等。更有些教师总采用一些物质奖励的办法,上课学生坐得端正奖朵红花,回答对问题奖颗五角星,……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总有物质回报。教师把物质刺激作为激励学生的唯一手段,易使学生滋生急功近利思想,不利于学生发展。当激励变得廉价,使学生人人随时可得时,评价也就失去作用了。我的想法是:针对学生个性真情评价。课堂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捕捉其中可用之处,有价值之处,针对个性给予评价。课堂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场所。作为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真诚、发自内心。如:“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你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真像个小老师,说的头头是道。”、“你非常善于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你!”......这样的评价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课堂气氛才和谐,教学效果才理想。 三、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引导性、启迪性。 有些教师,课堂评价缺乏耐心、缺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未完或不靠谱,教师就中途打断;或者学生的回答引起同学的哄笑致使中途停止,而老师不注意去引导、鼓励,使学生的自卑感得以强化,造成莫大的教学遗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孩子们只要有一次因不公正的侮辱而深感震惊,就会由此在一切方面看到不公正。” 我的想法是: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引导性、启迪性。在教学中,学生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情感和心理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教学总结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标准》对数学课程的内容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其中就增加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亦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方法所以说,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降低,但估算的要求反而提高了。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的一种方法。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当前,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加强估算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潮流。估算教学应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服务生活。重视估算教学已经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估算教学,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起来,从方法上运用起来,从习惯上培养起来呢? (1)、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 在平时精算时,估算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在精算前进行估算,可使学生自由而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精算后进行估算,可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如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等,以检验笔算或计算器

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2)、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包括: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而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对数、问题及结果的直觉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学着用定量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使事物的样态更加明晰、准确及严密,进而增进他们的数感。 (3)、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 估算教学强化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运算和测量结果的概括性的认识,如估计物体的大小(如树的高度、树干粗细等)、事物的属性(如洗澡水的温度)、事物的变化(如学生不断变化的身高)等等。只有这样,学生在直面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有所取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他们认识事物的整体感。 (4)、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许多常量(如一桶水的体积),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观察力。 2、估算在教学中的作用 (1)、用于检验;(2)、用于一般的计算;(3)、用于数或算式的大小比较;(4)、用于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二、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师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文/达娃央宗 数学教师要关注什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在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为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一、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距离。同时,学生还可以从生活中去搜集相关资料,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比如,我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前一天让学生看看在生活中除了学过的整数外,还有哪些数。第二天,在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有学生在数学书的背面看到单价是4。03元等,这时,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并说明课前预习能让我们提前了解一些尚未学习的知识,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注重活动的尝试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个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的过程。让学生经常经历这种“做”的过程,学生才能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况:

(1)让学生进行“1分钟写字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写的字数量最多?”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叫“工效”。 (2)“根据你1分钟的写字数量,能算出5分钟能写出多少个字吗?”学生通过列式计算,初步认识什么叫“工作总量”。 通过尝试,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具有了同化作用,老师稍作点拨,学生就可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三、注重学生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归纳,以帮助学生系统的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对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也可以是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具体的感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我先出示例题:“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9米,8小时织布多少米?”然后让学生去自学,讨论交流。 (1)自学:例题中求的是什么?标出应用题中的“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2)讨论:什么叫工效、时间、工作总量?找出这三者的关系。 (3)交流发现:①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②求工作总量必须知道工效和时间;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效,可以求出时间。 同学们通过合作讨论,互相启发,互相探讨,找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了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 四、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李国琼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几乎谈不上,在几年的教学中,将我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今,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的潜能就像取之不尽的宝藏。学生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二、用爱心为学生搭建求知的桥梁。 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 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积极给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下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对数学课的看法,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求知的过程,让学生有的放矢。 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体验成功的快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去获取新知。 3、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

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身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 1、独立思考习惯。 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交流习惯。 经过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这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受益无穷。 3、质疑习惯。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答;第二,发现别人不正确的地方,矫正别人的错误观点,学生开始学着提问题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或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逐渐形成。 4、自我管理习惯。 小学生虽然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具体负责管理好他们的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上课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合作最积极。在小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但经调查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要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和坚强的“计算意志”。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 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要把计算教学融于情境创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计算的兴趣。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曾经片面的把甜言当作鼓励,把蜜语当作呵护,使数学课堂评价失去了实效性,学生或变得麻木,或变得贪婪,种种负面效应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因此我们在半月谈中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专题研讨,通过问题的征集、课堂对照、论坛跟帖等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结合大家的观点与网上资源,我们搞了这次“集成性讲座”,所谓“集成”就是指集中了大家的经验、汇聚了大家的智慧,由我进行综合整理的一个汇报性质的讲座,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可能存有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如有不 当之处,还请各位聊友批评指正。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前,首先要明 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评价的目的: 根据新课程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美丽! 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我想我们要实现这样四个转变: 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变。 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双边对话式到多边互动式,不仅是由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学生,不仅是一对一的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小组内外的群体评价,不仅是真实的人物来评价,还可以是虚拟的学习伙伴来评价,例如:在某教师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做题闯关后屏幕上出现:祝贺你过关!的字样与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当关注评价的客体,也不应该仅仅停留与行为主体进行评价,还应关注群众性的即时评价,比如倾听者、协作者等。 2、评价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 评价的形式不要局限与语言上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你的眼神、动作、手势、微笑等体态语言达到评价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引进第三者评价,比如学习伙伴的语言提示,比如电脑课件的动画效果,比如卡片评价、课堂表现记录卡等。 3、评价语言从笼统到具体的转变。 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说好话不等于绝对的鼓励,我们应当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的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要一味的“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要让评价语言具有生命的色彩,好——好在哪?棒——怎么棒?一定要具体,既要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 30 ×8=24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2012-09-29 19:45市一小卢家清[博客]4088 字, 阅读3865, 评论1 本文收录在604370: 教学9269: 教学随笔(1022)601116: 教学随笔(1022) 新课标有了新要求,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 1.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校园的植树活动,植树的路线老师已经画好了,现在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小组长负责栽树,每个组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第一组同学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5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讨论、计算,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 中期报告 1、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课程目标的变化,引起了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反思课堂教学,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的长效性目标。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课程目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 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一条“低耗高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新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课题界定: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意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认识,它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包括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应用意识三种成分。本课题指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探寻促进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研究目标:1.从问题分析,教学预设,课堂实施,评价总结,反思改进等 方面入手,构建合理的实验过程,努力探寻该课题研究在学科教学方面的价值。 2.整理出一套较完整的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建议 3.挖掘、整理出一批适合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有效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典型案例。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附表一 题目: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单位:扶沟县柴岗乡柴岗小学 作者: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就是人人必需的数学。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就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扶沟县柴岗乡柴岗小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就是人人必需的数学。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就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错的情况就是屡见不鲜的,而且

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错误仍然随处可见,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如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教学才能收到效果。 1、加强练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利用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让学生能够练习有所收获。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顺序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多种形式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培养其计算兴趣的最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三结合”策略 王渊 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测试等环节之中,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疏远数学学习。同时,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找出和教学目标之间差距,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评价的主阵地。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要做到公正评价的同时兼顾差异性,全面评价的同时突出个性化,关注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学生发挥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评价时要做到公正与差异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低,情绪波动快,对教师有崇拜感,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同时,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与表扬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否则表扬了一部分,打击了一大片,使教学评价适得其反。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差异评价。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课堂上的知识稍学即会,对这些学生老师理所当然要加以表扬。也有的学生思维缓慢,接受能力差,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其实,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很痛苦的。其一,来自心理。他们看到其他同学成绩好,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而自己的作业中总是要出错,心理就会产生“不如别人”、“比别人笨”的自卑感。其二,来自身体。同样做一道数学题,其他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而他们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甚至需要多次改正才能完成,因此他们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都被作业占据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应多加关注,细心观察,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如在作业辅导中,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经常出错而加以埋怨,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数学的心理,甚至产生和老师对立的情绪,更不利于学习。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没关系的,这道题虽然你现在还不会,但过几天你就会了,不用担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暂时的,最终肯定会掌握的。再如,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很片面的,常常需要通过其他同学的补充才能完善,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加以评价:“通过他们的共同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