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水资源智能调度与精细化管理

6.水资源智能调度与精细化管理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用水行为节水技术和设备,构建全新给排水系统并推广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生活节水成套技术2项以上、配套设备5台(套)以上,示范推广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以上,自来水利用量降低5%以上,污水排放量减少5%以上。

2.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设备

2.1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与风险管控

研究内容:评价全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和潜力,研究常规与非常规水资源统一配置技术体系,研究我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风险管控策略。

考核指标:提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提出不同区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系统性技术方案,在3个不同典型区域开展应用示范;提出我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布局与实施路线图。

2.2河源区及干旱区降雨径流挖潜与高效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降雨径流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方法,评估我国江河源头区和黄土高原区降雨径流资源化利用潜力;研发降雨及径流资源挖潜与高效利用技术,在江河源头区和黄土高原区等典型地区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我国江河源头区和干旱区降雨径流资源化潜力评价方法与结果,提出降雨径流挖潜与高效利用的2种新技术;在2个以上典型区示范应用,示范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增加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10%以上。

2.3节能降耗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高效反渗透海水淡化节能工艺技术,研发取水、预处理、能源匹配、排放、入网等环节节能降耗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设备,建立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提出节能降耗膜法海水淡化系统性技术方案和国产化装备,示范工程规模>20万m3/d,单机规模≥3万m3/d,工程国产化率≥95%,药剂使用量降低40%,制水成本和能耗同比降低10%。

2.4海水淡化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新一代海水淡化混合基质渗透膜、新型全流程药剂、高压泵能量回收一体机等新产品;研发电驱动-压力驱动耦合、LNG冷能海水淡化、多能耦合海水淡化集成等新工艺和新技术。

考核指标:新产品性能优于同类型常用商业化产品,新技术完成中试,新工艺结合工程完成试验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不同技术路线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拟支持不超过5个项目。

3.流域水循环演变与国家水资源配置战略

3.1西北内陆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

研究内容:评估西北内陆区水资源安全状况与风险,开展变化环境下水循环过程与模拟研究,集成保水节水、多水源开发利用与调配、绿洲生态保护等技术,开展综合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西北内陆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方案及其配套技术,示范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水资源短缺压力得到

明显缓解,支撑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水资源安全。

3.2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流域水资源系统演变特征与成因,评价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分水方案的适应性;研究流域水资源均衡调控技术,提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动态配置模式、方案和措施;研究梯级水库群水-沙-电-生态多维协同调度技术体系,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黄河流域分水方案适应性评价技术与方法,评价黄河可供水量,提出变化环境下黄河水量分配方案调整意见;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复杂巨系统多维协同调度平台。

3.3 河湖沼系统生态需水保障技术体系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湖沼系统,研究河湖沼变化驱动机制及其生态需水规律,构建综合考虑水文、水质和生物生境的河湖沼一体化生态需水核算方法与技术体系,研发河湖沼系统生态需水调控和保障技术,并在典型流域河湖沼系统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不同类型区域河湖沼系统生态需水核算方法,形成我国分区域河湖沼生态需水诊断-核算-导则标准化技术体系,研发生态需水保障技术8-10项,支撑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湿地生态需水的科学制定和调度管理。

3.4 “水-能源-粮食”协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水-能源-粮食互动机理,开发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分析模拟模型,预测2030年前中国水-能源-粮食相互作用发展趋势,研判全国不同区域水-能源-粮食适配性与风险水平,研

发协同安全保障技术,制定水-能源-粮食协同安全的保障策略、空间布局和调控措施。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软件平台,评估3个以上典型区域水-能源-粮食协同安全风险水平,提出国家典型重点区域保障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应对措施。

4.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

4.1复杂条件下特高土石坝建设与长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深厚覆盖层工程特性测试仪器与方法;研发深厚覆盖层处理及不良开挖料利用技术与装备;研究陡峻岸坡约束作用机制、大坝不均匀变形机制、长期变形时变特征和典型防渗体系性能演变规律;研究300m级特高土石坝变形性态的适应性和改善措施;研究特高土石坝长期安全分析评价理论和保障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准确测定100m级深厚砂卵石覆盖层工程特性的测试分析方法;研发深厚覆盖层处理及不良开挖料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建立狭窄河谷、深厚覆盖层、高寒地区200m级以上特高土石坝长期安全性评价理论和保障技术;提出适合300m级特高土石坝应用的复合结构和复合材料;在1-2座特高土石坝中示范应用。

4.2 新型胶结颗粒料坝建设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胶结颗粒料的配制技术及宏细观工程力学性能;研究胶结颗粒料坝的结构形式、分析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胶结颗粒料坝的施工工艺、关键设备和质量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100m级胶结颗粒料坝建设成套技术工艺,工

程示范应用2项。

4.3 300m级特高坝抗震安全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300m级特高坝坝址地震动输入;完善大坝-地基-库水系统非线性动力耦合的分析与试验方法;大坝全级配混凝土动态特性试验;研究300m级特高坝极限抗震能力和时变规律;研发高性能非线性分析软件和震灾防御技术;研究水库诱发地震形成机制和判别准则。

考核指标:研发300m级特高坝大坝-地基-库水系统非线性动力耦合并行计算仿真分析软件系统,求解时间降低70%以上;提出300米级高坝极限抗震能力的定量判别标准;提出水库诱发地震判别准则;工程示范应用1-2项。

4.4 南水北调工程应急抢险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运行风险问题,研究渠道建筑物、干渠工程、平原水库等工程险情快速评价与应急修复技术;研发输水建筑物损毁、出险应急处理等技术和设备。

考核指标:形成适合于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运行特点的系统性应急抢险技术方案,研制3台套以上快速修复设备,提高工程运行安全保证率。

4.5 西北高寒区长距离供水工程能力提升与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西北高寒区长距离输水渠道的劣化过程与灾变机理;研发渠道全断面改造、冬季供水及快速维护成套技术、装备和工法;构建高寒无人区渠道健康诊断、监测预警及安全运行定量评价体系;研究突发条件下高寒区长距离供水渠道应急调

度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高寒区长距离供水渠道改造与维护成套技术、装备和工法,构建高寒区渠道健康诊断及安全运行定量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完成西北高寒区10km以上渠道示范工程建设,年输水时间延长30天以上,输水能力提升20%以上。

5.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

5.1水库和湖泊淤积控制与功能恢复

研究内容:调查水库和湖泊淤积现状,研发水库有效库容长期保持的调控技术和淤损库容恢复技术,研究湖库泥沙资源配置理论与方法,研发湖库淤积物处理、利用技术和装置。

考核指标:建立水库和湖泊淤积数据库,提出湖库库容恢复技术2-3项,研发淤积物处理和利用技术和装置2-3项,开展水库和湖泊2个以上工程示范。

5.2洞庭湖与鄱阳湖多目标调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与两湖关系演变趋势及其对区域水安全的影响,研究两湖水资源、防洪、水生态环境、航运等多目标调控关键技术,研究洞庭湖区荆江四口分流河道与澧水尾闾综合整治关键技术和鄱阳湖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关键技术,提出两湖综合治理措施。

考核指标:定量预测三峡及上游水库群运用后30至50年江湖关系变化趋势及其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定量评价两湖调控工程的水资源、防洪、航运等多目标综合效应,实现减少防洪堤线20%,增加两湖生态湿地面积10%,提高两湖枯季供水能力10%。

5.3长江口水沙变化与重大工程安全

研究内容:研究长江口水沙变化趋势,入海泥沙锐减对长江口滩槽格局稳定性及其演变的影响,研发水文气象条件变化和河口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水源地、防潮、防咸、大规模围垦等重大工程安全运行和维护影响的模拟技术,提出长江口深水航道减淤和水源地保护技术措施。

考核指标:提出长江口深水航道减淤、水源地安全、防潮、防咸技术方案;预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调整稳定后的回淤量,深水航道泥沙年回淤量减少1000万m3以上,重要水源地供水保证率提供2%以上。

5.4黄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综合治理

研究内容:研究黄河口淤积延伸、三角洲海岸侵蚀后退及近海海床演变过程,建立径流水沙变化、海洋动力耦合作用与河口海岸形态调整的定量关系,研发河口演变混合模拟和水沙通量配置技术,提出黄河口入海流路方案及相应治理措施。

考核指标:定量预测30-50年黄河河口海岸岸线变化,提出稳定黄河口100年的流路方案。

5.5淮河干流河道与洪泽湖演变及治理

研究内容:研究淮河干流与洪泽湖互馈机制、淮河干流洪水演化规律与蓄滞洪区优化调度,论证冯铁营引河和河道疏浚对降低淮干洪水位效果与长效性,研究河湖分离方案、入海水道合理规模,提出根治淮河干流洪涝灾害的综合措施。

考核指标:提出解决淮河“关门淹”的综合措施即淮河蚌埠以下河道百年一遇洪水位下降2m的技术方案,将淮河蚌埠河段防

洪标准由目前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6. 水资源智能调度与精细化管理

6.1江河湖库水文要素在线监测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研制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流量在线监测技术与新型装备、高寒高海拔河流湖泊水文要素在线监测技术与装备、水文仪器设备检验测试装备。

考核指标:提出河流湖库水文要素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解决方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度不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监测仪器和成套装备10台套以上,新的仪器设备完成中试,并在示范区试验应用,水文要素监测精度不低于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的监测精度或提高监测精度10%以上。

6.2 国家水资源立体监测体系与遥感技术应用

研究内容:服务于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研究“天-空-陆-水”一体化水资源监测格局与智能组网技术,研发以国产卫星数据为主的水资源要素遥感反演技术,研究遥感与国家水资源地面监控体系数据融合技术,开发国家水资源遥感监测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国家水资源立体监测布局方案,形成水资源遥感监测与数据融合技术标准3项以上,建成可与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对接的水资源遥感平台。

6.3 珠江流域水资源多目标调度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珠江流域防洪、发电、供水、压咸、航运和生态等多目标综合调度需求及其协同调控机制;构建珠江流域水

量、水质与河口咸潮耦合的多维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研究流域来水需水集合滚动预报技术,研发珠江流域骨干水利工程群实时风险调度模型及软件平台并进行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珠江流域综合调度技术体系,增加流域防洪、发电、供水、生态综合期望效益5%,实现珠江河口区250ml/L咸潮线退回到2003年水平、珠江控制断面生态需水保证率达到90%,形成珠江流域“库群-河道-河口”一体化的水量、水质与河口咸潮耦合调控应用示范。

6.4 松辽流域江河湖库综合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保障松辽流域重点城市供水、大面积农业灌溉用水以及河流、湿地、河口等生态环境目标的区域水资源综合调度体系和江河湖库水资源联合调度技术,研制松辽流域典型区域江河湖库水资源调度示范平台。

考核指标:提交系统性技术方案,典型示范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5%以上,减少弃水10%以上,增加环境生态用水10%以上,城市供水保证率提高5%以上,农业用水保证率提高10%以上。

6.5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

研究内容:选取西北干旱/半干旱生态退化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重要湿地或水文地质景观区等特殊地质地貌区,研究地下水生态功能危机形成机制、识别标志、可控性及修复技术,研发地下水资源探测监测与合理开发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提交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方案,在典型区域开展示范,提高典型区域地下水利用效率10%以

上,应急供水能力提高15%以上。

附:

2016年资助情况

本专项2016年度立项总经费87737万元,立项项目31项,平均支持强度2830万元/项,牵头单位中,企业(7家,23%)、高校(10家,32%)、科研院所(13家,42%)、其他(1家,3%)。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人口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用水资源短缺,废污水排放不断增加,水环境急剧恶化等许多问题。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水资源管理中对复杂用水过程,不同用水目标、不稳定的自然来水条件、水体承载能力等及时作出科学决策的需求。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业务系统,涉及数据采集加工和决策,系统分为水资源调度管理和水环境监测与管理两大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侧重于水资源的管理,水量的计算和分配,用水过程的管理;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侧重于水体的承载能力计算,水环境质量监测,纳污能力分析,污染源管理和事务处理。 功能结构见下图: 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 ★旱情、墒情监测子系统:通过遥感、遥测手段采集旱情、墒情数据,建立旱情、墒情分析模型,对的土壤的旱情、墒情进行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地下水动态监测子系统:根据地下水长观井的水位、水量、水质和地下水利用情况等实时遥测数据,建立地下水运动模型、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模型,地下水位及其变化作出反映并对区域水量平衡进行分析和评价。 ★引水口水量监测子系统:对引水口的实时引水流量、日均引水流量、累积引水量等引水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传输。 ★需水量统计:对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分别建立相应的需水预测模型进行计算。 ★调度方案自动生成子系统:通过年度流域可供水量计算模型和调度方案自动生成模型体系的运算,得到各种不同的年度流域可供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方案集及其计算结果,从而为调度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支撑。系统显示流域降水、月旬径流预报结果、水库前期蓄水量、水质等实时信息以及用水计划、水库运行计划和水库特征、灌区作物灌溉定额、流域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等背景资料,将计算结果以图形、表格的形式进行显示,并对部分重要结果实现三维模拟仿真显示。 ★方案评估子系统: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各种方案的分类入库存储和调出、修改、删除等操作,对于优选出的实施方案,可根据方案计算结果直接生成固定规格的调度文件。对系统自动生成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供调度部门选用作决策支持。

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精)

当雄县水资源保护措施简要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拉萨市水功能区划编制方案,当雄县现共有保护区3个,分别为拉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当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和堆龙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有开发利用区2个,分别为当曲当雄开发利用区和堆龙曲当雄、堆龙德庆开发利用区;有保留区5个,分别为乌鲁龙曲当雄、林周保留区,拉曲当雄保留区,当曲当雄乌玛塘保留区,当曲当雄保留区和堆龙曲当雄保留区。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灌溉生产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水还是维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存和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所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一定要加大、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力度。下面,我就针对水利工程中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一、统一规划,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1、保护水源清洁,在重点河流保护区设置封禁网围栏、封禁标牌,在附近村庄、寺庙布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2、禁止在河流保护区域开设沙场,对已经开办的沙场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要求必须办理采砂许可证方可经营,严禁无证开采; 3、定期对重点河流区域进行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工作。 二、加强水环境监测,取水许可,排污控制。 1、划定水功能区,明确河、湖等水资源的水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强化污染负荷控制,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标准体系; 2、建立健全水量水质监测系统,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实时监测和监督;

3、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人河排污口的管理,保护水源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 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加强水利水资源保护管理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容有半点疏忽大意,应该得到各部门及大家的高度重视。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变得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二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逐年加大,污水处理水平低,江湖水质日趋恶化;三是地下水资源量不足;四是局部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五是一直存在着水资源不能统一管理和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以及水价偏低等问题。水资源问题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WRMIS)的开发,是在整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水文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等多方面技术,将基础信息的管理、区域水资源规划、局部地表与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图形显示等融为一体,集成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信息查询、水量水质计算、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水环境评价等功能,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OA)等。 为更好实现水资源管理系统的预定目标和功能,建成一个适用、先进、高效、可靠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平台,系统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性与先进性并重原则 在适用的前提下力求先进,把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融入到系统的开发中,真正做到数据与图形相融合、GIS与数学模型相结合,把科学计算的结构通过三维情景表现和动态显示的形式直观表现。 2.开放性原则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因此,本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在软硬件方面,保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便今后系统不断地升级完善。 3.标准化原则 系统的硬件建设、数据库开发、代码编码、计算方法、分析评价、系统集成等均将采用标准化方法。有国家、行业标准或规范的,都将严格执行,没有标准或规范的,采用通用做法。 4.易学易用易维护原则 系统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系统开发应考虑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友好的系统界面,使其操作直观、简便,易维护。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简介)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1 方案概述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是基于信息采集监测,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展示、统计分析与整理,直观地反映水资源形势及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查询服务,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类水资源信息和预警信息,满足相关人员对水资源信息的需求,以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 2 总体框架 门户库 综合业务库数据服务层 应用支撑层 应用层 基础层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基础网络环境以及服务器硬件环境 对内业务应用门户系统对外公众信息门户系统 应用交互 业务应用 信息服务数据库业务管理数据库水资源信息服务 水资源业务 管理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水资源应急 管理 系统首页 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应急数据库 调度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监测数据库信息门户发布数据库业务门户发布数据库 CA 服务工作流引擎门户环境GIS 平台 报表制作工具 …… J2EE 服务器 消息中间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业务管理数据库 基础服务专题数据服务实时数据服务中央级信息服务流域级信息服务其他服务 服务接口 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 系统管理 图 1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总体框架图

图 2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结构图 3主要功能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首页、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1)首页 首页包括调配信息、红线信息、监测信息、统计信息、应急事件动态、资料信息、多媒体信息的展示。 2)三条红线管理 三条红线管理包括用水总量红线管理、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用水效率红线管理。 3)监测信息服务 监测信息服务包括水量监测、水质监测、用水效率监测。 4)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包括流域概况、项目概况、取用水户、水功能区信息的专题展示。 5)综合信息服务 综合信息服务包括业务管理、调配信息、应急管理信息。 6)信息发布管理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摘要: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关乎人们生产生活。但是,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短缺不仅仅威胁人类的生存,而且制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将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分布广、水量稳定,水质好而被广泛利用,是保障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地下水的特性 地下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流动性、系统性、随机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具体体现如下。 1.地下水的流动性 水是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是可以流动的。地下水的流动主要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各自的水层间,自高而低,自上而下的流动,最后汇入到大江大河中。 2.地下水的系统性 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也是按系统形成和分布的。不同的是地下水是由一定地质结构构成,是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统一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层、层岩和地质构造条件控制。而地表水的分布主要由地形控制。一般在闭合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汇流范围有时相同,而在非闭合流域,二者的汇流却相差较大。 3.地下水的随机性 地下水的变化很大程度受水文现象的影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如年际间变化有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之分,也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之分,而这些变化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 4.地下水的稀缺性 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需求来说,地下水是稀缺的。尽管它在某种情况下有再生的可能,但对人类来讲,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还是十分有限的。特别是近十几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地下水在供给与人类开发利用上出现矛盾。而相对一定区域而言地下水资源量总是有限的。这就使地下水

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保障社会

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保障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水县水务局莫继勇汪东锋 云南建水县总面积3759Km2,境内河流分属珠江、红河二大水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6亿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850 m2。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建水县水资源短缺、水灾害、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统筹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已成为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的问题。 1、水资源管理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一管理体制没有到位。虽然成立了县水务局,对水资源实行了统一管理,但就全县角度而言,水资源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分割。主要表现在: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分别由建设与水利部门负责,而农村供水方面又同时由水利、卫生部门负责,江河水量分配由水利部门负责,而江河水质则由环境保护和水利部门负责。2002年修订的《水法》虽然明确了由水利部门统一督管地下水,负责对涉水排污口建设管理却没有到位。 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一是全县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偏少,是资源性缺水县;二是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三是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性造成了大量弃水,可利用水少;四是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 水污染日趋严重。据监测统计,全县废污排放总量2005年为86万m2,其中达标排放的只占45%,2006年为96万m2,其中达标排放占47.8%。水污染速度之快令人吃惊。 存在浪费水现象。一是城乡居民节水意识较低,农村居民习惯于吃大锅水、喝福利水,管水没责任,浪费水不心疼,城市居民因低廉的水价唤不起节水自觉性;二是各水库设施及排灌工程严重老化且多不配套,“跑、冒、渗、漏”现象普遍;三是灌溉方式落后,大部分灌区仍是采用大水漫灌,耗水定额较高,节水灌溉所占的比重较少;四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万元产值耗水量比先进地区高出数倍;五是县城居民有优质的自来水不用,大量使用地下水。 水源违法占用行为突出。因经济发展和各项工程建设造成违法占用水源现象异常突出,全县水源逐年减少,水生态环境遭到较严重破坏。据调查统计,近5年来,全县违法占用水域达255处,占用水源达15000万多m2。 2、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对策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优化配置水淘汰供给体系。体制创新,“一龙管水”。全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立足于建水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持水务统一管理,实现“一龙管水”。全县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按行政管理与市场动作两个层面进行。从行政层面上讲,就是涉水行政事务的统一管理,由水务综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水资源,如水资源开发建设、供排水、用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保护等,并对涉水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在经营管理层面上,根据市场动作的机制,鼓励、扶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集水源建设、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水务企业,根据政府及水务和管理机构制定的水务市场准入与运行规则进行动作。 注重科学前瞻。要合理开发的优化配置水资源,必须规划先行。一是算清建水县“水账”摸清家底。各乡镇要组织人员,对本地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要求、水量平衡、城市节水、农业节水及水资源保护等进行逐项调查,开展一系列前期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分析研究,为全面开展建水县水问题研究、水系统规划和水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在调查研究的

水资源管理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四)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由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 (五)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或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总结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总结 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总结 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总结为强化长垣黄河水资源统一治理和水量统一调度,促进黄河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建设,依照上级水资源治理与调度规定和《新乡市黄河河务局水资源治理与调度规范化建设工作意见》,按照《长垣黄河河务局水资源治理与调度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遵循“边建设、边工作”的原则,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长垣局水资源工作严格按十化要求进行,20xx年度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现总结如下:一、首先建立组织为加强对长垣水资源治理与调度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水资源治理与调度的规范化,长垣黄河河务局成立水资源治理与调度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组长杨根有副组长李永安金爱兰成员王广利王学民(水)王学民尚华岚王万学崔军民滑庆樊超芬何忠勇二、在分工负责的实施方案下,按照“十化”标准与时刻要求,逐项进行实施。(一)治理队伍专业化。长垣局充分认识到了黄河水资源统一治理、统一调度和防断流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的领导,经过规范化建设,结合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的特点,以人为本,明确水调专管人员,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知道技术、可以习惯现代水利治理需要的专业化水资源治理与调度的专业化队伍。1、按照定岗、定员要求,明确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水调专管人员。2、涵闸治理人员都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上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制度。3、为全面提高长垣黄河水量调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长垣局在3月底前招聘高级技术人才对水资源治理与调度人员及涵闸治理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和治理素养培训,经过考试发证上岗。3月份派出2名治理人员参加了河南河务局举办的为期12天的远程监控系统操作培训班。经过各种培训,他们的业务技术和理论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二)治理任务目标化。1、依照市局水资源治理与水量调度规范化建设的目标,结合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实际,制定《20xx年长垣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意见》,确定年度目标任务,量化治理指标。为强化目标治理,明确考核内容,建立《长垣水资源治理与调度目标责任制》和《长垣水调人员岗位责任制》。2、2月15日,由主管局长和科室、科室和水资源治理人员及涵闸治理人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从而使各项目标责任和治理工作内容降实到岗、降实到人。3、制定《长垣水资源治理与调度目标治理考核和奖惩制度》,实行目标责任追究制。使水调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晰,奖惩分明,激励竞争,杜绝任何违反水调纪律的现象的发生。(三)治理措施制度化。在原有的水资源治理与调度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长垣黄河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实际,环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为把此项工作做好,指定专人,广泛搜集资料,日夜加班,并经层层把关,反复修改,3月15日前完成了长垣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17项制度的初步建立。这些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健全、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并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上报市局,市局在此基础上统筹把握,最后定稿。这些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和依法治理、有章可循、令行禁止、违章必究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激励人、用制度规范人。为确保黄河水资源治理与调度工作依法有序进行,采取有效措施,对各项制度的贯彻降实事情进行监督和定期考核。这些制度要紧包括:《长垣黄河水量调度治理方法》、《长垣黄河引黄供水治理方法》、《长垣黄河水量调度工作责任制》、《水量治理与调度人员岗位责任制》、《长垣黄河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实施细则》、《旱情紧急事情下黄河水量调度督察方法》、《水量调度工作纪律》、《水量调度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水量调度岗位值班制度》、《水量调度内业资料治理方法》、《用水订单申报及放水签票制度》、《长垣黄河引水计量稽查治理方法》、《水量调度定期巡查治理方法》、《涵闸治理人员责任制》、《引黄涵闸启闭治理方法》、《涵闸治理人员持证上岗制》、《涵闸远程监控操作规程》。并将其装订成册,发到每个水资源治理与涵闸治理人员手中。(四)治理手段科学化。1、

水源地保护制度

水源地保护制度 为进一步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规定如下: 第一条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必须设有警示标志,标志范围内严禁闲人入内。 第二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第三条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第四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定时消毒,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设立供水专管员,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系统档案。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状况(水源地管理及管理制度制定情况;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状况、面积;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起始时间等)、水源地水文地质状况(包括机井状况、建井时间、抽水量及供水情况、静水位、水质、供水人口),地理坐标测量、污染源分布状况(水源地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状况以及排放情况;养殖数量、种类、饲养畜禽量;水源地及周边工业污染源的排污情况、排污量;水源地及周边生活人口及排污

情况等)。 第六条供水管理人员要会同卫生防疫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 第七条供水管理人员要建立饮用水源地的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八条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区域,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卫生、水务等相关部门。 第九条出现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或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会同主管部门责令排污单位停止生产和消除污染,并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第十条本规定自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

6.水资源智能调度与精细化管理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水资源保护措施

一、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节约用水的规定,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1、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今后新、改、扩建项目,先向水务部门报送节水措施方案,经审查同意后,项目主管部门才批准建设,项目完工后,对节水设施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供水企业不予供水。 2、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时,以生产工艺达到省规定的取水定额要求为标准;对新建居民生活用水、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供水企业和用户承担,对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供水计量设施户外设置”的要求进行建设。 3、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总量控制,实行节奖超罚的制度,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 4、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突出抓好水权分配,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通过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1、严格限制自备井的开采和使用。我市已被省政府划定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今后除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确需取水的,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市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要于年底前全部关停;对于公共供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自备井,安装监控设施,实行定额限量开采,适时关停。 2、贯彻水资源论证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项目取水先期进行水资源论证,论证通过后方能由项目主管部门立项。调整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确保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汛期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优先利用浅层地下水,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综合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善水环境 1、根据《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档案。此后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合理设置。 2、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区、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设施,都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也要完善再生水配套设施。

水资源调度系统

建设内容:供水调度系统 按照《综合供水信息化管理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设计要求,开发界面友好、方便实用的供水调度系统,可以将自来水公司管辖下的取水泵站、水源井、自来水厂、加压泵站、供水管网等重要供水单元纳入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调度中心可远程监测各供水单元的实时生产数据和设备运行参数;可远程查看重要生产部位的监控视频或监控照片;可远程管理水泵、阀门等供水设备。供水调度系统实现了工艺流程透明化、生产数据公开化和重要环节可视化,为供水工作的科学调度和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系统开发与数据处理 完成“供水调度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相关数据的加工、处理、建库。具体技术要求见“附件2一技术规格表”。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2)技术培训 为省级防汛单位系统维护用户、普通业务用户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系统使用培训。培训时间在提交系统建设成果之后一个月内完成,具体时间和地点根据项目建设方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1)系统维护用户 针对系统维护用户提供数据处理、汇集、备份、导入、导出等方面的培训,帮助系统维护用户了解系统基本架构,掌握系统运行状态识别、数据更新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的方法。 2)普通业务用户 针对省级防汛部门业务人员提供系统使用方法培训服务,帮助其使用系统来完成省级防汛指挥工作。 (3)质量保证期技术服务 1)质量保证期从签发竣工验收证书之日起算,期限为24 个月。

质量保证期内,乙方负责所开发软件的维护服务工作。对影响软件正常工作、造成业务工作停业的严重故障,开发商应在接到严重故障通知后的24小时内响应。对于其他一般故障,承包商也应在接到故障通知后一周内响应。如果一个月内系统严重故障时间超过48小时或月累计一般故障时间超过一周,则质量保证期相应延长一个月。 2)质量保证期后技术服务 在质量保证期后,乙方有义务在软件的使用维护、应用开发方面以优惠的价格继续向业主提供3年以上的技术支持。 附件1-供货范围及分项价格表

水资源规划调度

名 姓 线 号 学 封 班 卷 试密学 大 峡 三 2010 年 春季学期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注意:1、本试卷共 3 页; 2、考试时间: 120 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15分) 1.内部收益率: 2.设计负荷水平年: 3.设计保证率: 4.水电站保证出力: 5.水电站最大工作容量: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年调节水电站的最大工作容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洪水调节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等流量调节计算中假定______________。 4、装机容量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5、电力系统的电力平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图上进 行的,而电量平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图上进行的。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死水位越低,蓄水库容电能(),不蓄电能()。 A越大B越小C不一定D不变 2、下游的防洪标准一定的情况下,安全泄量越小,防洪高水位()。 A越高B越低C不一定D不变 3、无调节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等于()。 A最大工作容量B保证出力C最大工作容量和重复容量之和D必须容量 4、对电力系统来说日负荷图的基荷指数越小,此电力系统的用电情况 ( ) A越稳定 B越不稳定 C没有影响 5、径流来水过程与用水过程差别越大,所需兴利库容()。 A越大B越小C不一定D不变 6、在流量较少,河道坡度较陡的山区河流,一般经常采用()水资 源的开发方式。 A 蓄水式 B 引水式 C 混合式 7、单机容量对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影响,可通过( )系统的安排; 来分析。 A 设计枯水年 B设计平水年 C设计丰水年 D设计水平年 A1页 得分 得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得分

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qiyekejiyufazhan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保证 居民饮水安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兴建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程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关键词】水库;水资源;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4-0192-02 1水源地概况及保护区划定 1.1水源地概况 那甘麓水库是一座以人畜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0.45m 2,总库容为29.08万m 3,有效库容为20.4万m 3,设计灌溉面积为13.33hm 2。正常蓄水位为15.36m ,设计洪水位为16.40m ,校核洪水位为16.86m ,死水位为7.10m ,汛限水位为12.8m 。 那甘麓水库现为黄屋屯水厂的主要水源地,黄屋屯水厂供水范围为集镇和屯南、屯胜、屯光3个村委,供水人口2.3万,日供水1000m 3,年供水36.5万m 3。 该水库作为钦南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于2014年9月经环保部门上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为饮用水一级水源保护区。 1.2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水库汇水区内,与水域相邻的山区污染物直接进入水库水体,没有停留时间,在空间上也没有任何阻隔,对水质的影响是最快、最直接的,应作为重点保护区域。 2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现场走访调查及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沟通,那甘麓水库的主要污染源如下:①水库周围种植有速生桉树,施肥时会渗入水体,对水源造成污染。②黄屋屯水厂原有一座净化能力为50t/h 的水质净化设备,但随着镇区居民的增加,且水质净化设备年久老化,已不能进行水质净化,因此黄屋屯镇区内的水源水质无法得到保障。③水库缺乏隔离设施和受检测条件的限制,游泳、垂钓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困难。④大坝库区内道路为泥结石道路,下雨时道路泥泞不堪,难以通行,不易对水库进行管理,且易冲刷泥土等杂物进入水库水体,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库水体,影响水质安全。⑤经调查,那甘麓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无村庄。⑥大坝管理房无垃圾池,生活垃圾无集中处理点。 3工程建设必要性 面对当前严峻的水质污染状况,兴建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甘麓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程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4工程建设目标、总体布局及规模 4.1工程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目标是防治和减少面源污染,改善水库水质。水源保护区土地权属复杂,本次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资金有限,拟在那甘麓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新建工程设施,保护区内水体在进入水库和集中供水前得到过滤、净化,使面源污染得到基本控制。 4.2总体布局及规模 本次工程拟在那甘麓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治理污染水源。 4.3工程措施 (1)黄屋屯水厂原有1座净化能力为50t/h 的水质净化设备,但随着镇区居民的增加,且水质净化设备年久老化,已不能进行水质净化,使黄屋屯镇区内的水源水质无法得到保障。治理措施:在黄屋屯水厂处布设1座设备房,尺寸为3m ×4m ,采用C20混凝土墙体,内墙进行1∶2水泥砂浆抹面、刮腻子后涂刷涂料。设备房的具体样式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做法详见相关图纸说明,说明未详之处,按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执行。此外,配备1座净化能力为50t/h 的水质净化设备。 (2)水库缺乏隔离设施和受检测条件的限制,游泳、垂钓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困难。治理措施:①在水域四周容易进入水库库区处新建护栏网,长1.5km ,每张护栏网的尺寸为3m ×2m 。②在一级水源保护区界限处共布设67座C20混凝土界碑,尺寸为0.15m ×0.15m ×0.80m ,居民活动频繁范围的界碑间隔为50m/座,山林等人员稀少地区的界碑间隔为200m/座。③在水源地四周合适位置布置9座宣传牌和9座警示牌。 【作者简介】杨露,女,贵州修文人,本科,任职于广西宏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杨 露 (广西宏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192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指南

目录 第一章软件简介 (2) 第二章软件安装与运行 (3) 第三章基础数据 (5) 第四章取水许可管理 (7) 第五章收费台帐 (14) 第六章排污口管理 (17) 第七章节约用水管理 (20) 第八章辅助管理 (22) 第九章GPRS远程抄表系统 (24) 第十章虚拟VPN的组建方案 (32)

第一章软件简介 “SW5.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适用于Windows XP/2003/win7的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管理软件,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收费管理、节约用水管理、排污口管理等四大功能,涉及到取水许可登记、地下水位水质监测、远程抄表监控、计划用水考核、定额用水考核、自动建立缴费台帐、随时跟踪缴费情况等,可打印出月报表七类、季度报表五类、年报、其他报表十二类以及自动打印取水许可证,这些报表基本满足了水资源管理、节水统计工作的需要。只需输入原始数据,就能自动建立台账资料及统计各种数据,并打印出各类报表。 除上述的基本功能外,本软件的特点:一是建立了深井、取水口、排污口的电子分布图,并将每个点的信息动态地反映到分布图上;二是具备远程抄表监控功能,利用GPRS无线通讯服务,实时监测远程端的水表运行情况,及时掌握计量设施的状况。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监测深井地下水位。三是加强了收费管理、定额用水管理的功能,每个月根据抄表数据和缴费情况,自动给每个取水户建立缴费台帐,随时跟踪取水户的缴费情况,每个取水户的缴费情况都是公开透明的,任何人随时可以在局域网内查阅,加大对欠费的征收力度,提高征收到位率。自动计算工业产品取水单耗和生活户取水单耗,对使用市政管网水(自来水)的用户实行定额考核。四具有良好的用户数据接口,原有的基础数据可以自动导入本系统,本系统的数据也可以导出到excel等电子文挡。 为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提高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SW5.0水资源管理软件可以自由拷贝,免费使用,本软件只限于技术交流,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您是第一次使用SW5.0 for windows,您在阅读SW5.0帮助文件时,建议您按照帮助文件的顺序阅读,特别注意绿色字体的重点部分。如果您在使用 SW5.0 for windows 时,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安装360杀毒软件的用户,运行本软件时,360会误报有病毒,请将本软件加入360白名单,大家放心使用,本软件绝无病毒。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系统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 刘培斌(北京市水务局) 摘要:北京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经验,在于有明确的思路、系统的规划和具体的实践举措,针对北京水源地现状及问题,介绍了北京形成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思路、原则和措施。 关健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 做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是确保饮水安全和健康生活质量的首要条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必要前提。近几年来,因水源污染导致群众健康受到危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排污总量与环境容量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事件增多,水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一、北京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及问题 北京的饮用水水源有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官厅水库、永定河、京密引水渠等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饮用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根据供水对象分为城区供水和郊区供水,供水的重点在城区,郊区是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水源保护的重点和难点。截至2005年,用作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机井5099眼,大口井587眼,小型水库2座,截泉截流130处。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水源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水源保护区上游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养殖粪污大量排放,水源保护区内水源涵养能力不足,面源污染较严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还不完善,村庄排水多为地表漫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水冲厕所普及率不足20%,垃圾随意堆放、就地填埋。水源防护区内902个村庄3.5万m3/d污水没有处理,污水处理率低,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近排人沟渠、河道、渗坑、渗井,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造成影响。 三是农村水源区域管理缺位。在水源保护区附近存在非法开矿、建厂、建度假村、挖沙取石等现象。农村企业污染缺乏有效治理,租赁农村土地的企业,管理比较混乱,村庄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部分企业急功近利,污染严重。 四是饮用水水源地立法工作滞后,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仍存在向水源保护区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现象,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因不想多支付运行成本而间断运行,甚至有的污水不加处理就直接排出,违法成本远低于处理成本,缺乏严格管理制度、保护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 五是需进一步完善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水源区污染治理的生态、环境与经济补偿机制。农村地区多为单村供水,在本村打井取水,长期的卫生习惯及基础设施的缺失,对饮用水水质造成威胁。 另外部分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建设与运行管护资金不足。 六是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水源地保护的总体思路与原则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小流域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统筹污染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管理,统筹区域与流域管理,统筹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统筹流域上下游,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环境法制,强化监管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宣传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水源地保护问题。大力发展循环水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2.水源地保护原则 ①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协调,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在全面普查饮用水水源地状况

水资源地信息化管理系统

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 摘要: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水资源不足已给威海市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将科技手段运用于水资源管理,对水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使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水资源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为制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信息化应用 摘要: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水资源不足已给威海市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将科技手段运用于水资源管理,对水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使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水资源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为制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信息化应用 Abstract: The demand for water resource is increasing as the economy is growing fast.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 has brought great unfavorable impact on the economy of the city of Weihai and the living of local people. It is getting more critical to carry ou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 by up-to-date technology, which will provide support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planning the development an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