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体脂肪移植在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领域应用的指南

自体脂肪移植在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领域应用的指南

自体脂肪移植在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领域应用的指南
自体脂肪移植在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领域应用的指南

DOI :10.7507/1002-1892.20160136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11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230042)

通信作者:李青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整复外科,E-mail: dr.liqingf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5815351.html,

网络出版时间:网络出版地址:自体脂肪移植在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领域应用的指南

谢芸1,鲁峰2,刘宏伟3,张金明4,曹卫刚1,谭谦5,霍然6,刘凯1,江华7,刘林嶓8,肖海涛9,孙家明?10

吴晓军1,王春梅11,吴志远12,田宝祥13,韩岩14,任军15,姚敏1,吴燕虹16,胡振富2,陈海华17

,丁洪彪18,周阳19,殷国前20,黄如林1,林伟21,杨杰10,马超14,李青峰1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上海,200011);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5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整形外科;7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整形外科;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9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烧伤整形科;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科;11东莞康华医院整形外科;1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13吉化集团总医院烧伤整形外科;14解放军总医院整形外科;15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整形外科;16广州军区总医院整形外科;1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美容外科;18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浏阳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20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2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

1 背景

自体脂肪移植在软组织容积填充治疗方面历史悠久,临床上已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在组织修复与再生治疗方面,虽然目前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治疗适应证、操作方法及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尚存争议,亦缺乏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近年来,随着脂肪来源MSCs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 )应用的开展,自体脂肪移植的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相关不良事件也日益增多。为进一步规范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整形与修复外科领域的应用,提高自体脂肪移植的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权益,本文从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概念、治疗范围、患者的筛选、操作原则、护理方式、并发症的防治、治疗单位及医师的准入,以及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着手,通过21家医疗机构的30位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了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的技术规范。

自体脂肪移植是一项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新”技术,其诞生时间早,临床应用范围广,且操作方式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中。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成熟经历了以下几个变化:1.1 移植形式的变化

自体脂肪移植包括了块状脂肪移植、颗粒脂肪移植和脂肪来源细胞移植。目前已逐步定型为通过

负压抽吸获得颗粒脂肪,然后用不同方法分离纯化,再移植至受区。

1.2 移植技术的进步

随着对影响移植脂肪成活因素研究的深入,目前已形成了“采用活性高的颗粒脂肪进行移植可提高术后移植脂肪成活率”的共识。文献报道了多种不同的脂肪移植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有:结构脂肪移植技术[1-3]、3低3多(3L3M )脂肪移植技术[4-5]

和Nano 脂肪移植技术[6]。尽管每年自体脂肪移植相关的新器械、新方法层出不穷,但仍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确定自体脂肪移植的标准术式[7- 8]。1.3 治疗领域的变化

早期自体脂肪移植的治疗目的仅是填充软组织凹陷。随着这一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其逐步扩展到了整形外科、修复重建外科和美容外科等领域,如皮肤肌腱粘连治疗、瘢痕治疗[9-10]、雷诺综合症治疗[11]、

丰乳[12-13]、面部皮肤年轻化[14-15]及身体塑形等。1976年,Van 等[16]提出了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片段(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SVF )的概念,认为这是一种具有多种分化方向潜能的混杂细胞群。2001年,Zuk 等[17]建立了从脂肪中提取出多能干细胞(AD-SCs )的方式。2006年,Yoshimura 等[18]首次报道了SVF 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提出干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 ,CAL )概念。自此,自体脂肪移植的治疗领域延伸到了干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的范畴。ADSCs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以ADSCs 为核心的

“细胞疗法”有着获取容易、微创治疗等优势,并已逐渐成为再生医学及整形外科领域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范围内登记注册的成体干细胞临床研究项

·诊疗指南·

2016-07-04 16:12:5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5815351.html,/kcms/detail/51.1372.R.20160704.1612.002.html

目已达数百项,CAL技术已被拓展应用到促进创面愈合、毛发生长及皮肤年轻化等研究领域[19-23]。然而,CAL技术也缺乏统一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ADSCs移植的治疗适应证也尚待确?立。

1.4移植脂肪转归认知上的改变

早期文献报道自体脂肪移植后吸收率高(20%~90%),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自体脂肪移植后已明确可达到大部分存活。其存活机制包括“宿主细胞替代论”、“移植细胞存活理论”和“移植物的转归同时存在替代和存活”等[12]。

2临床概念

自体脂肪移植是指,将从供区通过手术切取或负压抽吸等方式获取的自体脂肪组织,在体外经过一定加工处理(包括漂洗、提纯、添加自体干细胞或异体细胞因子、药物等方式)后移植于受区,以达到增加组织容积、促进组织再生或改善组织质地等目的的组织移植技术。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15年2月起草的对于自体脂肪移植的指导意见,自体脂肪移植根据其治疗目的可分为同源性治疗和非同源性治疗两类。同源性治疗指的是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后在受区仍发挥脂肪组织原有的功能和维持原有形态。在各类软组织缺损的填充治疗中,移植的脂肪组织可以替代或补充受区的组织,发挥脂肪组织的内分泌、代谢等功能,维持脂肪组织的体积,以增加受区容积等,如自体脂肪移植丰臀、丰乳等。非同源性治疗指的是将脂肪组织提取物(不含有脂肪细胞或脂肪结构的成分,但包括其他细胞及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经过或未经细胞培养扩增步骤,移植后发挥的作用与供区组织不同,利用移植物内的干细胞、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促进受区组织再生,修复组织缺损,如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改善皮肤质地、调节局部免疫反应、促进移植物血管化等。

按照自体脂肪移植的治疗目的,本文将自体脂肪移植分为:①软组织填充治疗,即脂肪移植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受区容积,移植后的脂肪组织仍主要以脂肪组织的形态存活。②组织修复再生治疗,即脂肪移植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受区组织再生,修复受区组织缺损,移植后主要利用脂肪组织内的细胞因子、干细胞等活性物质发挥调节免疫、诱导分化、促进再生等功能。如促进创面愈合、促进增生性瘢痕萎缩、改善皮肤质地和色泽、提高移植脂肪的存活率等。

③其他治疗,即将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到肌肉、腺体、骨等非脂肪区域,由于受区不是脂肪的生理区,移植脂肪的最后转归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暂不能归于上述两类,尚待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3自体脂肪移植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1软组织填充治疗的适应证

3.1.1体表软组织缺损或凹陷畸形①先天性疾病,如半面萎缩、半面短小等;②创伤性损伤,如各类外伤后的软组织凹陷畸形、瘢痕凹陷、轮廓畸形等;

③医源性损伤,如肿瘤术后缺损畸形、血管瘤同位素放疗后软组织萎缩畸形、扩张器术后局部凹陷畸形、各类外科手术后的局部软组织凹陷(脂肪抽吸后的凹陷等)。

3.1.2美容性治疗①轮廓重塑,如隆鼻、隆颏、丰颞、丰额、丰颊、丰乳、丰臀等;②年轻化治疗,如面部容积补充、手背容积补充等;③有限制必要的适应?证。

自体脂肪丰乳[24]:自体脂肪移植丰乳术后,移植脂肪组织有可能形成囊肿和钙化结节,在影像学上与乳腺肿瘤不易区分,因此有可能影响对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另外,有研究认为干细胞可能促进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CAL丰乳术的安全性尚存争议,需要更多研究明确。

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几类病史者不适宜行CAL 丰乳术或不建议行自体脂肪移植丰乳术:①有家族乳腺肿瘤史;②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可疑肿瘤阳性结果;③有乳腺炎、乳腺增生等病史;④乳腺癌术后随访2年以内,或随访发现可疑复发者。目前开展的治疗中,一般认为适合治疗的有:①假体隆胸术后引起的乳房畸形;②乳房再造后的形态调整;③美容性的丰乳治疗(乳房发育不良、乳房不对称、哺乳后乳房萎缩等)。而对于乳房萎缩、松弛下垂严重者,以及正常体积的乳房,应谨慎开展自体脂肪移植。

3.2组织修复与再生治疗的适应证

①局部改善血运的治疗:糖尿病溃疡、雷诺综合征等;②改善纤维化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移植皮片挛缩等;③改善色素沉着的治疗:瘢痕色素沉着、移植皮片色素沉着等;④促进局部再生的治疗:毛发再生等;⑤改善局部免疫反应的治疗:湿疹等。

3.3手术禁忌证

由于移植脂肪组织有一定吸收率,自体脂肪移植可能需多次治疗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术前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体检并完成相应检查,以提高移植满意率、降低手术风险。为了患者安全,存在以下病史者不建议行自体脂肪移植治疗:①有严重

慢性疾病病史,致使不能够耐受自体脂肪移植手术打击及麻醉风险者,如有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②受区有潜在肿瘤发生风险者。有研究表明[25]自体移植脂肪存在促进肿瘤发生及转移的风险。若有乳腺癌家族史或本人有乳腺癌易感倾向者,不应行自体脂肪移植丰乳术。肿瘤切除术后需维持多久无瘤状态才可行脂肪移植,尚未达成共识,可参考相关专科医生意见。③待移植区域曾注射过不明注射物或有人工材料占位。因局部存在阻碍移植脂肪与受区有活力组织接触的因素,可导致脂肪无法成活。

④正在进行抗凝治疗或有出血性疾病史,有局部出血的危险。⑤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⑥禁忌证还包括受区有感染灶、受区血液供应不良、肌腱神经吻合修复的受区、硬脑膜缺损和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但随着对脂肪移植研究的深入,上述感染、血供差等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的禁忌证将可能成为组织修复再生治疗的适应证。

4自体脂肪移植原则及操作

4.1软组织填充治疗的原则

软组织填充治疗的目的是补充容积缺失,并在术后维持一定的体积和良好的手感,因此软组织填充治疗的目标是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总体原则是在整个获取纯化的过程中,尽可能缩短分离纯化的时间,保存脂肪颗粒的完整性和活性,以提高活的脂肪颗粒在待移植物中的比例;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20℃左右),并保证整个过程的无菌操作。具体操作步骤可概括成“3低3多(3L3M)”原则[4-5]:低负压(Low pressure),低负压抽吸获取脂肪,减少对脂肪组织的损伤;低速(Low speed),低速离心,减少对脂肪组织的损伤,提高脂肪纯度;低体积(Low volume),单点小体积注射颗粒脂肪组织;多平面(Multi-plane),多平面注射颗粒脂肪组织;多隧道(Multi-tunnel),多隧道注射颗粒脂肪组织;多点(Multi-point),多点注射颗粒脂肪组织。

4.2术前准备

为确定个体化治疗目标,初诊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伴随用药的情况,了解患者需求;先天性疾病患者需询问家族史。与患者沟通时,须明确告知术后恢复的肿胀过程、吸收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明确告知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治疗以达到最终治疗效果。对于乳房填充的患者需告知,术后每半年复查一次乳房情况。对已明确诊断的患者,需了解既往治疗方案和评估目前临床症状及身体状况,并进行以下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①体格检查:生命体征,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局部神经系统检查。

②化验检查:血常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基础麻醉或全麻患者加做胸片、神经电生理、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年龄>50岁的妇女测定空腹血糖。③受区拍照:多角度标准照片的拍?摄。

4.3特殊检查

一些特殊部位的自体脂肪填充可辅助一些特殊检查,以更好地评估术后效果。比如:①面部脂肪填充可做激光三维扫描,用于评估术前所需移植脂肪的体积、手术效果设计等;②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治疗者,可使用皮肤肤色检测与评价系统(VISIA)扫描评估肤质;③乳房脂肪填充者术前须做乳房B超、钼靶或MRI检查,以确认有无乳房肿瘤。

4.4软组织填充治疗的推荐操作规范

4.4.1脂肪组织的获取①肿胀液的配制比例:以每500毫升生理盐水盐酸加肾上腺素1 mg、2%盐酸利多卡因20 mL(全麻时减量)的比例配制肿胀液,一般肿胀液量∶抽吸量<3∶1[26]。②抽吸负压推荐:手抽法用10 mL或20 mL注射器,抽吸前注射器内预留1/4~1/2空气;抽吸负压不高于0.5个大气压[26]。③吸脂管管径:根据注射部位脂肪颗粒的粗细程度,在需要容量填充的部位(如乳房、臀部),移植颗粒直径2 mm左右,可选用直径2~2.5 mm的抽吸管;在需要精细填充的部位(如泪沟皱纹等),可选用直径1 mm左右的抽吸管[26]。④有条件的单位可选择低温处理待纯化的抽吸脂肪,但低温储存尚无合适技术和标准,目前不推荐。

4.4.2脂肪组织的提纯脂肪组织提纯的目的是去除抽吸物中的脂滴、纤维组织碎片、血细胞、肿胀液中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对脂肪颗粒的影响,以获取高纯度、高活力的脂肪颗粒。①脂肪的漂洗:采用生理盐水漂洗1~3次,以减少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对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②脂肪的提纯:可采取低速离心或过滤的方式,快速去除颗粒脂肪组织中过多的水分、脂滴及纤维组织。

4.4.3脂肪组织的注射移植①采取多点、多隧道、多平面的注射方式,使脂肪颗粒移植后能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以获取养分,单次移植量宁少勿多,移植后表面皮肤张力不可过大;注射单点直径?<1.5 mm 的脂肪颗粒是可以存活的。如单点、单层过多注射,则可能发生囊肿和坏死。②根据受区的解剖特征,将自体脂肪精准地移植到不同脂肪室结构内,进一步优化脂肪移植方法,使脂肪移植方法更加安全、有效,受区外观更加符合正常解剖特征。③同一部位的补充脂肪移植时间建议间隔3~6个月以上。

4.4.4移植术后的护理①早期包扎:术后即刻用凡士林或眼膏涂抹进针部位,适度加压包扎。②术后制动:3个月内移植区域减少肌肉活动及避免外力作用(按摩)于受区,影响脂肪成活。如移植区域表情丰富,可局部注射肉毒素。③饮食护理:建议患者可短期高热量饮食,忌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避免日光暴晒。④肥胖者如需减肥,应进行局部减脂运动,避免全身运动,尤其是供受区脂肪的减少。术后初期减少手术部位的活动,以利于脂肪成活。4.4.5移植术后的随访①随访时间安排:一般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1、3、6个月及术后1年。②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自我感受等。③检查受区和供区的一般情况。④安排特殊检查,与术前对照。多角度摄标准照片、激光三维扫描。对于欲行肤质改善类治疗的患者需行VISIA肤质扫描;对于颅骨有病理性改变的患者,填充部位在头部者需行头颅CT 平扫加三维重建,填充乳房部位者需行乳房B超或MRI。⑤在乳房部位,因自体脂肪移植所导致的钙化结节与乳腺肿瘤在影像学资料(如MRI)上不容易区分,因此建议乳腺癌术后MRI随访至少2年。4.5软组织填充治疗的特殊注意事项

4.5.1保证注射移植操作的安全性①首先要严格筛选患者,对于多部位、大面积(>25 cm2)以及血管丰富的危险区域如颞部、眉间、眶周、面颊部等的移植治疗,为便于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抢救,术前需开放静脉。②注射前需回抽针筒,应采用钝针以边退边注射的方式移植脂肪。③禁止暴力突破、锐针前进推注及高压注射。④面部等精细操作部位应采用1~2.5 mL注射器,躯干部位可采用2.5 mL或5 mL 注射器,或专用的移植枪进行注射。

4.5.2各部位脂肪移植①颞部的注射:需注意避开颞浅动脉及其分支、颞中静脉及其属支等较大的血管,可从颞线发际线交点内侧1 cm处进针,在疏松结缔组织层及皮下层的相应脂肪室内进行注射。

②额部眉间的注射:需注意避开眶上、滑车上血管,这些血管从眉下走行至发际方向,由深(骨膜面)入浅(肌肉、皮肤),且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交通支,选择较粗的移植管(1.5 mm以上管径),注射方向与血管平行,在额肌上下两个平面注射相对安全。③颊部的注射:需注意避开眶下血管及其分支,针对面颊部的各个脂肪室,推荐自上而下、由深层至浅层,轻柔操作,遇韧带或间隔阻挡不可强行突破。因颧部的填充可能提升中面部、减轻鼻唇沟的深度,故填充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④鼻背的注射:由于鼻背的血管与面动脉分支,眶上、滑车上动静脉的交通,操作时注意沿骨面或皮下注射。因自体脂肪支撑力有限,不宜注射过多,以免造成宽鼻畸形。⑤乳房部位的注射:为避免移植物结节、钙化、液化等并发症,需注意采用多点、少量的注射方式,选择皮下、乳腺后间隙两个层次,避免误入乳腺,影响乳腺肿瘤的诊断。⑥其他躯干部位的注射:由于层次明显且不如头面部血管丰富,一般较为安全。

4.5.3组织修复再生治疗的操作①确保每次治疗时,脂肪提取物或其他组分的量能满足治疗的最低有效浓度及剂量,选择标准、高效的提纯方式。②避免非自体来源添加物(胶原酶、培养液等)对治疗本身和人体造成的损害。③必须遵守注射物治疗的相应法规,并遵循相应标准化流程。不建议:乳房部位的应用、静脉应用等。

4.6CAL治疗原则

4.6.1定义在移植脂肪组织中加入MSCs(如BMSCs、ADSCs)或SVF,以提高移植脂肪的成活率[18,?27]。

4.6.2目前存在的问题①由于ADSCs和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具有干细胞治疗的特征,因此其治疗应用需遵照相应的干细胞治疗规定。②目前在乳房等肿瘤易发生部位的治疗,应十分谨慎。

③CAL技术中涉及到的药品、试剂和设备等,应符合相应规定。

5并发症的防治

5.1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急性并发症是指术中及术后6 h内出现的并发症,多为严重并发症,如失明、突发剧烈胸痛等。主要与医生的注射操作相关,如脂肪或油滴误入血管引起栓塞。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偏瘫、失明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需要引起重视。

5.1.1预防措施①术前开放静脉通道,便于应急抢救;②熟悉局部解剖结构,避开重要血管、神经;

③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局部血管,导致脂肪误入血管;

④术前应当回抽,确认注射针未进入血管;⑤后退式注射移植脂肪。

5.1.2血管栓塞的急症抢救措施手术过程中当患者出现胸闷、视力障碍、局部剧烈疼痛等不适主诉时,要考虑血管栓塞的可能。一旦确定为血管栓塞,应立即进入抢救程序,主要处理措施有[28-30]:①立即停止脂肪注射操作;②依据患者的主诉和相关体格检查,判断脂肪栓塞的类型及可能的血管栓塞部位;

③给予吸氧,仔细查体同时询问情况,若生命体征情况无好转,则积极准备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等抢救措

施;④扩容:通过开放的静脉予以扩容(20%甘露醇250 mL,30~60 min静脉滴注);⑤应用激素:如症状加重不见好转,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⑥特殊处理:视情况(脑水肿、眼压增高时)选用乙酰唑胺注射液0.25 g静脉滴注。如确认栓塞发生,紧急情况下可于6 h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多学科联合会诊:应立即联系急诊、眼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呼吸内科等相应科室急会诊,决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高压氧治疗尚有争议,需酌情使用。鉴于目前尚无任何抢救成功的案例,因此积极预防任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为重要[30-33]。

5.2亚急性并发症

亚急性并发症是指术后6 h~1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如淤青、肿胀、头痛、恶心、呕吐、牙痛、皮肤感觉减退等。多较为轻微,持续时间短,无需特别处?理。

5.3晚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晚期并发症是指术后1个月及以上发生的并发症,病程持续时间长,是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5.3.1局部囊肿、结节或钙化形成原因包括注射物含有组织纤维、液化油状物残留等;移植部位局部或单点移植量过大;受区血运不佳等造成移植物中心坏死、脂肪成活率下降。结节最早可发生于术后1个半月,囊肿可发生于术后5~12个月,钙化可发生于术后6~24个月。严格遵守操作原则,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产生。

5.3.2局部感染液化移植后1个月~2年可能出现反复难愈的慢性感染,可能与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感染相关。

预防措施: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证全程操作及所有手术器械无菌状态。严格术前消毒,尤其是口腔入路的移植,颊部脂肪移植后感染率较高可能与此相关[34]。

处理措施:①清创,引流为主;②细菌培养,如无生长应结合细菌培养,如阳性需行抗结核药物治?疗。

5.3.3移植部位凹凸不平与注射技术相关,如操作时未遵循脂肪室的概念;或受局部肿胀影响,造成注射不均匀,可在二次移植时补充注射进行矫正。5.3.4移植矫枉过度部分受区血运丰富,脂肪极易成活,如眶周,移植时矫枉过正可能发生局部吸收率不高、存活过多。可根据部位选择局部抽吸或激光溶脂。6准入制度

6.1治疗单位的准入

治疗单位必须具备正规的开办医疗机构的资质,具有符合要求的手术室以及配备设施;能够对本单位进行的治疗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生活美容机构不得开展相关治疗。

6.2治疗医师的准入

①进行自体脂肪移植操作的医师必须具有外科执业医师资格证书。②应具有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专业3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受过专业培训。③熟悉所治疗部位的解剖操作,能根据相关临床试验结果了解该治疗可能为患者带来的疗效,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根据疗效总结、优化、更新现有的治疗标准流程。

6.3药品或新技术的准入

对于尚未广泛开展的组织修复再生治疗,治疗前需做到以下几点:

6.3.1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治疗前需明确除脂肪细胞以外,其他自体成分或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及可能产生的风险。明确生长因子、胶原酶、培养液等非自体来源添加剂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尽力排除之。治疗单位需开展过相关临床试验或预初试验,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评估确认受试者安全性后方可开展相关治疗。

6.3.2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治疗单位需制定或采用相关治疗的标准流程,包括ADSCs的培养流程、SVF提取方式等。在国家相关规定出台后,遵循相关方法执行。

6.3.3确定注射物的成分需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相关法律规定,新技术须有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通过审核备案或许可方可开展。

7尚待解决的问题

7.1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目前,脂肪或ADSCs移植后的转归仍存在争议,均需进一步研究阐明。ADSCs、SVF有较多临床试验开展和报道,相关治疗的应用尚在形成中。

7.2移植后的安全性问题

自体脂肪移植目前尚存在安全性问题的争议,尤其是自体脂肪填充乳房的丰乳治疗。大剂量的自体脂肪移植术后产生的囊肿和钙化点仍无法完全避免。钙化点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仍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且移植后的脂肪组织与乳腺癌关系尚不明确,移植后脂肪组织内的干细胞是否会诱发乳腺癌尚存

争议。另外脂肪移植过程中造成的血管栓塞,引起失明、脑梗死、肺梗塞等问题,仍未找到有效预防方法,其发生后的抢救措施也十分困难。

7.3疗效评判方法不足

统计患者和医师满意度的方式操作简便,但过于主观。CT结果客观,但成本高且不适合1年内多次检测。三维激光扫描较为先进,但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员辅助测量,且有一定误差[35]。

8总结

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随着对自体脂肪及干细胞相关研究的深入,该治疗将具有更广阔的治疗用途。本文针对现阶段自体脂肪移植的临床治疗提出规范化指导意见,未来进一步的完善仍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9参考文献

1 Coleman SR. Facial augmentation with structural fat grafting. Clin

Plast Surg, 2006, 33(4): 567-577.

2 Coleman SR. Structural fat grafting. Aesthet Surg J, 1998, 18(5): 386,

388.

3 Coleman SR. Facial recontouring with lipostructure. Clin Plast Surg,

1997, 24(2): 347-367.

4 Xie Y, Zheng DN, Li QF, et al. An integrated fat grafting technique

for cosmetic facial contouring.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0, 63(2): 270-276.

5 修志夫, 陈宗基. 颈阔肌蒂胸壁真皮脂肪瓣矫正半侧颜面萎缩. 中

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 18(6): 348-349.

6 Tonnard P, Verpaele A, Peeters G, et al. Nanofat grafting: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Plast Reconstr Surg, 2013, 132(4): 1017-1026.

7 Herold C, Ueberreiter K, Busche MN, et al.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volumetric tools for estimation of volume survival.

A systematic review. Aesthetic Plast Surg, 2013, 37(2): 380-387.

8 Rosing JH, Wong G, Wong MS, et al. Autologous fat grafting for

primary breast augmen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esthetic Plast Surg, 2011, 35(5): 882-890.

9 Dini M, Mori A, Quattrini Li A. Eyebrow regrowth in patient with

atrophic scarring alopecia treated with an autologous fat graft.

Dermatol Surg, 2014, 40(8): 926-928.

10 Pallua N, Baroncini A, Alharbi Z, et al.Improvement of facial scar

appearance and microcirculation by autologous lipofilling.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4, 67(8): 1033-1037.

11 Bank J, Fuller SM, Henry GI, et al. Fat grafting to the hand in

patients with Raynaud phenomenon: a novel therapeutic modality.

Plast Reconstr Surg, 2014, 133(5): 1109-1118.

12 Auclair E, Blondeel P, Del Vecchio DA.C omposite breast

augmentation: soft-tissue planning using implants and fat. Plast Reconstr Surg, 2013, 132(3): 558-568.

13 Seth AK, Hirsch EM, Kim JY,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

fat grafting in prosthetic breast reconstruc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Plast Reconstr Surg, 2012, 130(5): 984-990.

14 Marten TJ, Elyassnia D. Fat grafting in facial rejuvenation. Clin Plast

Surg, 2015, 42(2): 219-252.

15 Gamboa GM, Ross WA. Autologous fat transfer in aesthetic facial

recontouring. Ann Plast Surg, 2013, 70(5): 513-516.

16 Van RL, Bayliss CE, Roncari DA. Cytological and enzym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dult human adipocyte precursors in culture. J Clin Invest, 1976, 58(3): 699-704.

17 Zuk PA, Zhu M, Mizuno H, et al. Multilineage cells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 implications for cell-based therapies. Tissue Eng, 2001, 7(2): 211-228.

18 Yoshimura K, Sato K, Aoi N, et al. 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 for

cosmetic breast augmentation: supportive use of adipose-derived stem/stromal cells. Aesthetic Plast Surg, 2008, 32(1): 48-57.

19 Sultan SM, Stren CS, Allen RJ Jr, et al. Human fat grafting alleviates

radiation skin damage in a murine model. Plast Reconstr Surg, 2011, 128(2): 363-372.

20 Park BS, Jang KA, Sung JH, et al.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nd their secretory factors as a promising therapy for skin aging.

Dermatol Surg, 2008, 34(10): 1323-1326.

21 Mojallal A, Lequeux C, Shipkov C, et al. Improvement of skin

quality after fat grafting: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an animal study.

Plast Reconstr Surg, 2009, 124(3): 765-774.

22 Kim WS, Park BS, Park SH, et al. Antiwrinkle effect of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 activation of dermal fibroblast by secretory factors.

J Dermatol Sci, 2009, 53(2): 96-102.

23 Cohen SR, Mailey B. Adipocyte-derived stem and regenerative cells

in facial rejuvenation. Clin Plast Surg, 2012, 39(4): 453-464.

24 Ihrai T, Georgiou C, Machiavello JC, et al. Autologous fat grafting

and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series of 100 procedures in 64 patients. J Plast Surg Hand Surg, 2013, 47(4): 273-275.

25 Massa M, Gasparini S, Baldelli I,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breast

cancer cells and adipose tissue cells derived from fat grafting.

Aesthet Surg J, 2016, 36(3): 358-363.

26 李青峰. 自体脂肪移植技术. 上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4:

29-38.

27 Matsumoto D, Sato K, Gonda K, et al. 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

supportive use of human adipose-derived cells for soft tissue augmentation with lipoinjection. Tissue Eng, 2006, 12(12): 3375-3382.

28 Lu L, Xu X, Wang Z, et al. Retinal and choroidal vascular occlusion

after fat injection into the temple area. Circulation, 2013, 128(16): 1797-1798.

29 Xing L, Almeida DR, Belliveau MJ, et al. Ophthalmic artery

occlusion secondary to fat emboli after cosmetic nasal injection of autologous fat. Retina, 2012, 32(10): 2175-2176.

30 Lee CM, Hong IH, Park SP. Ophthalmic artery obstruc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following periocular injection of autologous fat.

Korean J Ophthalmol, 2011, 25(5): 358-361.

31 de Feiter PW, van Hooft MA, Beets-Tan RG, et al. Fat embolism

syndrome: yes or no? J Trauma, 2007, 63(2): 429-431.

32 Wang DW, Yin YM, Yao YM.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embolism following facial injection of autologous fat. Aesthet Surg J, 2014, 34(8): NP83-87.

33 Lee YJ, Kim HJ, C hoi KD, et al. MRI restricted diffusion in

optic nerve infarction after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J Neuroophthalmol, 2010, 30(3): 216-218.

34 陈敏亮, 梁黎明, 赖琳英, 等. 注射美容治疗中并发症的研究. 2014

年浙江省美容整形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首届美容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 浙江: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4.

35 Clauser LC, Consorti G, Elia 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restoration by structural fat grafting. Craniomaxillofac Trauma Reconstr, 2014, 7(1): 63-70.

收稿:2016-04-29 修回:2016-06-05

本文编辑:王雁

2018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

2018年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 2018年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 2018年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2018年质控科要在院领导及医务科的领导下,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细则要求,结合2018年质控工作的经验对医疗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现制定2018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科室质控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四级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负责,成员由业务副院长、质量控制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及临床、医技、药剂科等相关科室主任组成。 职责: 主要是负责制定全院医疗质量控制目标、任务,并建立和不断完善关于医疗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组织、实施全院医疗质量检查工作。 (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 质控科牵头,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医院感染科等对各科室质控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监督管理;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的检查评比并提出奖惩意见;并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及整改意见。质控科每周二参加科室早交班,每周

三组织业务查房,发布质控报告,提出医疗质量改进的建议并追踪落实;每周一发放学习资料,每月一次 三基”考核。以上结果均与绩效工资挂钩。不定期聘请上级医院高年资、高级职称人员来我院讲课,对我院新进人员进行培训,组织我院业务学习,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我院整体业务水平。 (三)科室质控小组: 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护士、药师等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质控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职责: 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质量管理目标、任务、措施及评价方法,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督促落实各项医疗法规、规章制度,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完善科室质控工作的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结合本专业特点及技术水平,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急救预案。 (四)个人质量管理: 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具体操作者,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口,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职责: 规范执行疾病诊疗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认真规范填写各种医疗文书,确保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并为此负责。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1、基础医学与临床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23、免疫学杂志 24、中国微循环 25、神经解剖学杂志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19种) 1、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 2、中国超生医学杂志 3、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4、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5、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 6、临床检验杂志 7、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中华) 9、中华理疗杂志(中华) 10、中国急救医学 11、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2、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3、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4、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5、中国综合临床 16、现代康复(改名为:中国临床康复) 17、护士进修杂志 18、中国临床医学 19、中国防痨杂志 内科学类(22类) 1、中华内科杂志(中华) 2、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 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 5、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6、中华消化杂志(中华) 7、中国循环杂志 8、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 9、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 10、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11、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2、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13、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4、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15、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 16、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7、高血压杂志 18、中国内镜杂志 19、中国糖尿病杂志 20、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1、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 22、临床荟萃 外科学类(17种) 1、中华外科杂志(中华) 2、中华骨科杂志(中华)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 4、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

整形外科诊疗常规

精选文档 1 / 14 第十七章整形外科疾病 第一节一般常规 【病史采集】 除普外常规外,应注意询问下列项目: 1. 先天性畸形患者,家族中有否畸形,母亲在怀孕及分娩时有否风疹等病毒感染; 2. 后天畸形的原因(烧伤、创伤或感染、肿病所至)。如烧伤后畸形,要了解烧伤的原因、深度、面积、部位、早期治疗创面及供区愈合情况,以及功能恢复程度; 3. 询问患者对功能与外貌的要求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 【物理检查】 除普外常规外,应特别注意下列项目: 1. 全身皮肤的质与量; 2. 注意疤痕的情况,有否疤痕疙瘩的倾向; 3. 先天畸形患者应特别注意有否内脏及其它部位畸形; 4. 面部畸形情况宜绘图说明,如有条件应照相; 5. 除常规检查及检测出、凝血时间外,凡需在全麻下进行长时间手术,广泛肉芽创面的皮片移植患者,年老体弱需行较大手术者,以及长期住院施行多次手术者,均应查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等检查; 6. 手术记录中应绘图以示手术切口及操作要点。 【治疗计划】 整形手术,多需分期逐步完成,且手术方法多,必须根据病变与畸形的特点、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其治疗的要求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慎重选择手术方法,拟出全面的及阶段的治疗计划,并记录于病历内,以便按照执行。在制订整形治疗计划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同时有深层组织缺损或功能障碍者,应先修复皮肤缺损,使局部正常皮肤与皮下组织覆盖后,再修复深部组织; 2. 尽量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如修复皮肤缺损,其选择次序为:病变切除后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皮片移植、远处皮瓣转移,亦可考虑选用游离皮瓣移植,最后才考虑皮管移植; 3. 在选择移植的组织时,尚须注意移植组织在移植后的改变,如收缩、吸收、变色及形态改变等,同时考虑供给组织的部位可能造成的畸形与不良后果; 4. 选择及制订治疗方案应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的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手术前准备】 1. 皮肤准备: (1) 手术范围较大的,在手术前应淋浴或擦洁; (2) 手术前一日剃净手术区毛发(切忌刮破皮肤),用肥皂清水洗净,待擦干后用75%乙醇涂拭; (3) 皮肤准备范围: 1)颜面部手术准备面、颈及锁骨上部皮肤,不剃眉毛、剪短鼻毛、拭洗鼻孔; 2)大腿供皮区准备整个大腿,同侧下腹部与小腿上1/3?并剃除阴毛,如切除皮片在半鼓(100cm2)以下,而又远离腹股沟部位,阴毛可酌情不剃;

整形外科岗位职责

整形外科岗位职责 【篇一:整形外科岗位职责】 整形外科岗位职责 一、整形外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及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 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业务发展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定 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室人员,对求美者进行医疗、护理服务,完成医疗任务。 4、定时查房,组织研究解决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 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手术审批制度,对全科手术进行管理。负责对重大、新开展及特殊手术进行审批上报,组织术前讨论,审定手术方案,并指导下级医师掌握手术与非手术指征,指导或亲 自参加危重、疑难或特殊病人的手术。 7、重视医疗文书资料管理,定期督查科内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质量, 及时签字。 8、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加强医 疗安全管理,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同时做好医疗缺陷的登记 和报告。 9、确定医师值班、会诊、出诊。帮助一线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0、参加会诊、咨询,决定科室内病人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 例讨论。 11、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提出升、调、奖、惩的具体意见。负责本科人员的执业资格和技术准入管理。 12、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工作,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整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岗位职责 l、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与理论 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诊治及讨论。参加 医疗缺陷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磁共振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一)

磁共振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一) 【摘要】目前,磁共振已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的检查,对关节病变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被认为是无创的评价膝关节情况的有效检查。随着磁场强度、梯度场强及线圈设计的发展,为新的脉冲序列的研发提供了基础;磁共振对膝关节的检查从单纯的形态学图像向代谢成像和超微结构图像转变。本文主要综述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关键词】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半月板损伤;膝关节 自1985年,Reicher等1]将磁共振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以来,开创了影像诊断的革命性时代,对膝关节疾患的诊断有了很大发展。因其具有的良好软组织分辨率在骨与关节的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不同磁场强度的磁体、开放式或闭合式的磁体、不同的脉冲序列,包括T1WI,T2WI,质子密度加权,自旋回波(spin-echo),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梯度回波(gradient-echo)等、不同的层厚选择,所有这些条件和参数都对磁共振检查图像的准确性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磁共振磁场强度,梯度强度和线圈设计的发展,新的脉冲序列的不断应用,对膝关节检查来说,已经从传统的形态学图像向代谢成像和超微图像转变。本文主要综述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1半月板 半月板为纤维性软骨,具有保护关节软骨及增加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半月板损伤后易导致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随着磁场强度的不断增加,磁共振对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较明显的提高。1.5T 磁共振对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约77%-100%,低场磁共振也有相似的敏感性与特异性,3.0T磁共振可以达到94-96%2]。 3.0T磁共振利用其强大的磁场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噪比,一方面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一方面可以节省扫描时间。3.0T磁共振有各向同性体素扫描序列,可以进行任意平面的重建。但是,3.0T磁共振也是有缺点的,更重的磁敏感伪影和化学位移伪影(水-脂交界面,需要调整带宽);组织的T1弛豫时间延长,T2弛豫时间缩短(对T1WI需要更长的重复时间;对T2WI 需要更短的回波时间)。另外由于高的能量沉积所产生的患者组织产热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需要时刻关注扫描的参数。 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标准:一是到达游离缘或上下关节面的线性高信号;二是半月板的形态发生改变。DeSmet3]等报道,如果在磁共振图像连续两层或以上层面半月板内见到明确的到达关节面的线性高信号,有90%可能是真正的撕裂;如果只有一层,则内侧半月板撕裂的可能性约55%;外侧半月板撕裂的可能性约30%。早期,对半月板信号的改变采用Grage分级4]:I级为半月板内的局灶性异常信号;II级为半月板内未达到关节面的线性高信号;III级为达到关节面的线性高信号。GradeI级和II级代表了半月板的变性;III级代表撕裂,但是,目前多数影像学医师不再使用这一分级标准,只是报告半月板是正常、变性或撕裂。一些撕裂的诊断只能看到半月板形态的改变,如缩短或形状的异常,而半月板的信号是正常的。当有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半月板撕裂的诊断敏感性下降了,尤其是外侧半月板后方和边缘部的撕裂,DeSmet5]等报道没有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诊断敏感性为94%;而有损伤时敏感性下降到69%。Naranje6]等报道并存有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磁共振对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9%;对内侧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96%;对外侧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84%。以上研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中有37-50%的患者并存有半月板的撕裂,多数为内侧半月板复杂的撕裂和外侧半月板纵向的撕裂。 对于影像学医师来说,小的撕裂,后角的撕裂和根部的撕裂是容易漏诊的类型。对撕裂的探查能力,扫描参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的层厚和层间距可能由于部分容积效应而掩盖撕裂,小矩阵则产生很差的图像分辨率。Sampson7]等用4mm的层厚得到的外侧半月板后

2014-2015美国最佳医院整形外科排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美国综合性报道和评论的英文周刊,是仅次于《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第三大新闻杂志,统称美国三大杂志。1933年,大卫劳伦斯创立《美国新闻》,专门报道美国国内新闻,1946年其又创立了《世界报道》杂志,报道国际新闻,1948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合并,在华盛顿出版。原属“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司”,1984年为波士顿地产商兼出版商莫蒂默·朱克曼(Mortimer Zuckerman)所有。 该刊在编排版面上不同于《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它以专题报道美国国内外问题及美国官方人物访问记而显其特色。相对来说,它的文字浅显易读,除着重报道国际国内新闻外,内容侧重政治、经济和军事评述,栏目较少,内容较严肃。有关军事力量和战略动态的报道和分析,颇有分量,广受各方重视。每期内容约有五分之二针对世界一定地区专门问题的报道。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从1991年开始进行“最佳医院”的排名,旨在帮助患者在全美找到各种疑难杂症的诊疗中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符合条件的医院在16个专科中进行了评估得出最终荣誉榜,其中12个专科主要根据硬件指标,如生存率和护工水平。剩下的眼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和风湿病科则主要根据业界内专家的声誉来评估。 参加评选的医院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是教学医院、必须附属于医学院校、床位数200+(若床位数为100+,则需要至少开展4项重要技术,比如PET/CT、某些先进的放射治疗)。 对12个专科的评估主要有结构评估、程序评估和结果评估。 结构评估主要指医院的规模、技术和其他资源比如说医院的环境。结构评估的数据绝大多数由美国医院协会(AHA)提供,国立癌症研究所指定的癌症中心的数据作为补充资料。 程序评估主要指医院声誉、高质量的护理水平以及患者安全性的评估,这些由委员会认证的医师进行调查获得。 结果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生存率进行的评估,患者生存率数据由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服务中心(CMS)提供。 医院接下来面对的是4个方面的评分:患者生存率(32.5%)、患者安全性(5%)、医院声誉(32.5%)和其它保健相关指标(包括护理人员、可用技术等,占30%)。患者生存率主要参照CMS住院患者入院后30天内的死亡率。患者安全性反映的是医院在预防患者遭遇医疗差错方面的努力。医院名声则是该医院在医生中的口碑。为此,杂志每年都会在每个专科中随机挑选200名医生,咨询医院的口碑。而眼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和风湿病科由于病

人体工程学设计与应用

人体工程学设计与应用 授课老师:汪海波 XX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 082班 王宇田 089054483

第一部分:网页分析色彩分析: 主要页面的背景色为白色,大体都是白色调。白色给人的心里感受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方面;纯洁、干净、新鲜、未来派 消极方面;医院的、冷冰冰的、无生趣的、中性的 能与海军蓝、黑色或者红色等暗色调构成强烈的对比色,这种对比能产生权威感能紧紧吸引人的注意力,树立发展进步的形象 页面的主体颜色为白色,根据人体工程学颜色的匹配的清晰程度很高。相对于白底黑字在视觉上还有一定保护视力的作用。此种搭配让访问者能集中注意力阅读观看主体文字。

板式分析: 淘宝网是著名的大型交易,信息量大,内容比较繁多。制作者将每个版块都进行分类,可以在类型中寻找需要的相关信息,运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来区分各个种类,运用方块来区别类型。

二级菜单分栏较首页更简洁,基本风格相同,图片穿插文字编排合理,色彩轮廓明显。考虑到除自身的宣传外还有买卖交易的的基本服务,整体分为四大块,各个内容之间条理清晰,虽然信息量很大,但是可读性依然很高。

从整体形势上看,比较活泼,更具内容的变化性、实用性更强一些。商业伴随商业的利益,因此会有一些广告窗口的出现或者浮于表面,让人觉得有点乱。 最下面有合作的还有附加的一些 字体分析: 主要字体为标准的宋体,高度为4mm,高宽比是1:1,字体成正方形。字的笔画与字高的比例是1:10符合人体工程学字符大小形状和设计规划。

其他辅助字体为西黑体,高度为4mm,高宽比是1:1,字体成正方形。字的笔画与字高的比例是1:10符合人体工程学字符大小形状和设计规划。配上暗色调的底色和醒目的字符颜色。能引起访问者的注意,方便访问者的浏览。 活动窗口的艺术个性字,增加了该窗口的注意力,同事也协调了网页的气息。

整形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七章整形外科疾病 第一节一般常规 【病史采集】 除普外常规外,应注意询问下列项目: 1. 先天性畸形患者,家族中有否畸形,母亲在怀孕及分娩时有否风疹等病毒感染; 2. 后天畸形的原因(烧伤、创伤或感染、肿病所至)。如烧伤后畸形,要了解烧伤的原因、深度、面积、部位、早期治疗创面及供区愈合情况,以及功能恢复程度; 3. 询问患者对功能与外貌的要求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 【物理检查】 除普外常规外,应特别注意下列项目: 1. 全身皮肤的质与量; 2. 注意疤痕的情况,有否疤痕疙瘩的倾向; 3. 先天畸形患者应特别注意有否内脏及其它部位畸形; 4. 面部畸形情况宜绘图说明,如有条件应照相; 5. 除常规检查及检测出、凝血时间外,凡需在全麻下进行长时间手术,广泛肉芽创面的皮片移植患者,年老体弱需行较大手术者,以及长期住院施行多次手术者,均应查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等检查; 6. 手术记录中应绘图以示手术切口及操作要点。 【治疗计划】 整形手术,多需分期逐步完成,且手术方法多,必须根据病变与畸形的特点、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其治疗的要求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慎重选择手术方法,拟出全面的及阶段的治疗计划,并记录于病历内,以便按照执行。在制订整形治疗计划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同时有深层组织缺损或功能障碍者,应先修复皮肤缺损,使局部正常皮肤与皮下组织覆盖后,再修复深部组织; 2. 尽量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如修复皮肤缺损,其选择次序为:病变切除后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皮片移植、远处皮瓣转移,亦可考虑选用游离皮瓣移植,最后才考虑皮管移植; 3. 在选择移植的组织时,尚须注意移植组织在移植后的改变,如收缩、吸收、变色及形态改变等,同时考虑供给组织的部位可能造成的畸形与不良后果; 4. 选择及制订治疗方案应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的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手术前准备】 1. 皮肤准备: (1) 手术范围较大的,在手术前应淋浴或擦洁; (2) 手术前一日剃净手术区毛发(切忌刮破皮肤),用肥皂清水洗净,待擦干后用75%乙醇涂拭; (3) 皮肤准备范围: 1)颜面部手术准备面、颈及锁骨上部皮肤,不剃眉毛、剪短鼻毛、拭洗鼻孔; 2)大腿供皮区准备整个大腿,同侧下腹部与小腿上1/3?并剃除阴毛,如切除皮片在半鼓(100cm2)以下,而又远离腹股沟部位,阴毛可酌情不剃; 3)胸、骨、腹及上臂作供皮区时,清洁皮肤一般应大于切片面积4~5倍。 2.陈旧性创伤,在行修复手术前,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在3年内曾接受类毒素免疫者,只需强化注射类毒素一次。 【手术操作一般要求】

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基本标准

第五十五讲: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基本标准主讲题材: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基本标准 主讲单位:医学美容教育网 时间:2014年12月28日下午 地点:公开场所 背景:1、医疗美容诊所审批不太容易,必须有临床执业医师,医疗美容和美容师没有关系,美容医师是外科医生,美容师只是美容师。 2、开设医疗整形美容诊所流程:(1)工商注册;(2)提交可行性报告到当地卫生局;(3)审批后填写设置书(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基本标准);(4)现场评估通过后登记执业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条件。 一、床位 至少设有美容治疗床2张,或手术床1张及观察床1张,或牙科综合治疗椅1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4科目中不超过2个科目。 (二) 医技科室:根据开设的科目,设置相应的医技科室。 美容外科:至少设有手术室、治疗室、观察室。 美容牙科:至少设有诊疗室。 美容皮肤科:至少设有美容治疗室。 美容中医科:至少设有中医美容治疗室。 三、人员 每一科目至少有1名具有相关专业主治医师资格以上的主诊医师和1名护士。

四、医疗用房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每室必须独立。 (三)手术室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15平方米,或每美容治疗床、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美容外科:手术床及相应成套美容外科器械、消毒柜、吸引器、无影灯、紫外线消毒灯、电凝器、高压蒸气灭菌设备。 美容皮肤科:皮肤磨削机、离子喷雾器、多功能美容仪、激光机或电子治疗机、超声波、治疗仪、消毒柜、文眉机、高压蒸气灭菌设备。 美容牙科:消毒柜、牙科必备的消毒设备、高压蒸气灭菌设备。 (二)具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具有上网功能的计算机。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并保证诊所的运营 医疗美容科基本标准 一、床位

泌尿外科有哪些核心期刊比较好发

泌尿外科是个比较古老的专科,有较久的历史;但同时却又是个比较新的专科,甚至到2013年,在有的分科医院里,还是有别的专科而唯独没有泌尿外科。这说明,这个专科是重要的,但发展也是不平衡的。那么关于泌尿外科有哪些核心期刊比较好发呢?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以广大泌尿外科医师 为读者对象,报道泌尿外科领域经验丰富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泌尿外科有指 导作用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 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获得中国科协科技期刊。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96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 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泌尿外科、男科学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辟有专 家论坛、研究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短篇与个案、文摘、综述、讲座等栏目,是临床 泌尿外科、男科学医师、医学院校师生等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必读之物。本刊有一个由著名 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郭应禄院士任名誉主编、南勋义教授任主编、国内泌尿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加盟的专业实力雄厚、阵容强大的编委会。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 华医学会主办、属中华系列的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介绍国内外泌尿系统领域(泌尿内、外科)的研究进展,主要刊登论著、临床研究、综述三大类文稿,读者对象为泌尿外科及肾脏内科医师、相关的科研及教学人员。获省一级期刊、1990年获全国国外医学系统评比三等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跨学科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 器官的移植与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进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术方法等, 进行组织结构修复、功能重建、改善外形等有关的学术论文,包括临床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有前瞻性见解的个案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疗法、经验教训、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国外 新文献摘要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95年,由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本刊是国内及时本也是一本反映国内外微创技术进展的学术期刊,报道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肿瘤科等领域的 微创技术(各种腔镜、内镜、介入技术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创立时间:1920年 地址:上海市制造局路639号 资质:三级甲等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是我国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发源地之一,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上海市整形外科医学中心,是全国整形外科师资及专科医师培训点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 创立时间:1957年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33号 资质:三级甲等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是我国最早的整形外科专科医院,是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摇篮。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山八大处,占地10万余平方米,是一座中国古典式的园林建筑群。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创立时间:1954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航天桥西侧100米路北) 资质:三级甲等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烧伤整形专业学科之一,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军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全军烧伤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首批专科医院——烧伤整形医院和硕士、

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最大的烧伤整形专业救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 创立时间:1939年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5号 资质:三级甲等医院 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由我国整形外科创始人之一的著名整形外科专家汪良能教授创建于1955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整形外科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目前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西院) 创立时间:1921年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 资质:三级甲等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始建于1952年,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技术领先、学科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整形中心,拥有雄厚的人才、设备及多学科合作优势,与国内外整形美容外科学界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及合作,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医学博士17人,硕士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创立时间:1958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浅谈人体工程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人体工程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号:1409020123 班级:A1421 姓名;盛凤良人体工程学,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而产生的学科,作为独立科学有40年左右的历史。 最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者们为了能让人在坦克、飞机等器械的驾驶舱内更加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开始使用了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二战结束之后,这项原理开始被更多地运用到了生活中,来使得人们的衣食住行更加地方便,舒适。 现在,人体工程学也不光是要符合物理上的规则,同时也要满足一定的心理上的规则,这样也就涉及到了人的心理学。所以说,人体工程学并不是一门简单普通的理论科学,更是一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体系。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开始向“以人为本”发展。如今,我们的生活与人体工程学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处不在体现着人体工程学在应用中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舒适。如舒适的人体工程学沙发,握法舒适的人体工程学鼠标、键盘,甚至是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刀叉、筷子等餐具,在商场中厨房中的明亮的贴砖,这些都是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体工程学对于人的影响是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是物理方面,一个是心理方面。物理方面,就是影响以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有关数据为基本确定的人体活动时的舒适度;而心理方面,则是通过视觉,嗅觉等人的感官以及人的其所涉及的主观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作出影响。下面就看一看这些影响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首先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起居方面——室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室内环境的布局布置,不光要求美观,现在来说更重的是使用上的舒适,这就要求在室内设计中加入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了。例如家具,家具本身是为人所使用的,所以家具设计中的尺度、造型、色彩以及布置都要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尺度以及人体各个部分的活动规律。在卧室中,符合卧室主人心理的颜色的墙漆,最适合卧室主人身体的床、凳、书桌等,能够让卧室主人心情放松的家具格调与摆

骨科国内情况

骨科中华牌的期刊是比较多的,包括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五本。下面列出国内骨科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2008年的总体排名和影响因子。可以看出2007和2008两年骨科杂志的排名变化不大。 200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医学期刊影响因子 排名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3 中华骨科杂志1.478 36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0.917 17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12 61 中华创伤杂志0.765 72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0.719 79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0.681 81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0.67 106 中华手外科杂志0.609 16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0.483 122 临床骨科杂志0.576 388 脊柱外科杂志0.248 406 中国骨伤0.23 461 实用骨科杂志0.178 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医学期刊影响因子 排名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64 中华骨科杂志1.347 80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227 8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174 164 中华创伤杂志0.935 252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0.758 30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0.698 314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0.682 325 中华手外科杂志0.667 36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0.627 638 临床骨科杂志0.455 881 脊柱外科杂志0.369 1158 创伤外科杂志0.282 1247 中国骨伤0.258 1329 中国骨肿瘤骨病0.232 1358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0.226 1318 实用骨科杂志0.235 我将骨科统计源期刊分为3级,1级是中华骨科杂志,这个杂志我个人认为水平是明显高出国内其他骨科杂志的。不管它是不是学霸,在上面发表文章的都是大牛,不要说县市级医院,一般省级医院发表的都很少。可能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但是这个杂志在国内业界的地位的确是高。发表在该杂志需要新意+个人或单位知名度;2级是其他中华期刊+几个中国期刊,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章比较正规,水平相对也比较高,需要一定的新意和文字撰写水平;3级是其他中国期刊+其他骨科期刊。这些期刊文章没有新意的也接收,只要没有明显的漏洞,

综合医院科室设置

附件十五:综合医院科室设置及技术标准 第一部分三级和二级医院科室设置及技术标准 一、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设置 1.内科系统:内科心血管专业、内科呼吸专业、内科肾病专业、内科消化专业、内科血液病专业、内科内分泌专业、内科神经内科专业。 2.外科系统:普通外科专业、肝胆外科专业、胃肠外科专业、痔瘘外科专业、心胸外科专业、骨科专业、神经外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整形外科专业、烧伤科专业。 3.妇产科系统:妇科专业、产科专业、生殖健康与不孕专业。 4.儿科专业(含新生儿) 5.眼科专业 6.口腔科专业 7.耳鼻喉科专业 8.皮肤科专业 9.麻醉科专业 10.急诊科专业 11.中医科专业 12.传染科 13.医疗美容科 (二)医技科室设置

1.药剂科 2.检验科 3.放射科 4.病理科 5.核医学科 6.临床功能检查科 7.营养科 二、技术水平 (一)临床科室应开展的诊疗项目: 1、内科系统 (1)内科心血管专业: 【三级重点专科】 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全套临床生理检查) 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心脏监护CCU,RCU(血液动力学监测:动态血压,腔内压测定) 冠状动脉成形术(气囊扩张)(可选) 冠状动脉造影术 左心导管检查及造影 二尖瓣(气囊扩张术)(可选) 核素心肌显像 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

埋藏式永久起博 【三级一般专科】 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Holtei,食道调博) 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的抢救 心肺监护CCU或RCU 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可选) 心脏亚极量负荷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试验)【二级重点专科】 顽固心衰诊疗 静脉临时起博 埋藏式永久起博(可选)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诊治 【二级一般专科】 心衰诊疗 心脏骤停的抢救 心源性休克 心肺监护(CCU) 静脉临时起博(可选)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治 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治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 (2)内科呼吸专业

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

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09T11:18:32.1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7期作者:蔡鹏飞赵巍 [导读] 探究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蔡鹏飞赵巍 (金华市中心医院骨科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41例,行单纯修复半月板)和观察组(41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变化及半月板愈合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半月板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能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半月板愈合率,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功能;半月板愈合率 【中图分类号】R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077-01 前交叉韧带损伤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常合并半月板损伤,临床上常以半月板损伤为主症进行半月板切除术治疗或仅对患者进行单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容易导致患者关节稳定性丧失,疗效不理想[1]。早期给予患者病情正确评估及积极的治疗,能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膝关节功能,防止膝关节激发损伤,亦是预防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的重要办法[2]。本研究将探讨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0~42岁,平均年龄(35.62±6.20)岁;损伤位置在左膝者18例,损伤位于右膝者23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9~41岁,平均年龄(35.59±6.41)岁;损伤位置在左膝者17例,损伤位于右膝者24例。经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位置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采取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对照组采取单纯修复半月板处理,即在关节镜下探查半月板撕裂情况,体部、后角部位用FasT-Fix进行修复,前角部位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修复。 观察组先在借助关节镜探查患者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性质、部位以及损伤类型;而后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单束重建,在胫骨结节内侧作3cm左右斜切口,使患者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得以显露。用取腱器切取患者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清除肌肉组织、修整患者损伤的半月板,并建立胫骨隧道、股骨隧道,在隧道中放置重建肌腱并对股骨端、胫骨端进行固定,收紧肌腱;半月板的修复方式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再次探查前交叉韧带、半月板的重建与修复情况,并协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月板缝合愈合率,同时利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变化,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术前,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半月板愈合率为87.80%(36/41),高于对照组的60.98%(25/41),差异有显著性(χ2=7.746,P=0.005),见表。 3.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往往会出现膝关节外翻,容易合并半月板损伤,增加患者继发半月板与软骨损伤的可能性,严重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而目前临床上对于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的误诊较多,不利于患者前交叉韧带、半月板的修复与重建[1-3]。因此,明确诊断患者病情,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临床上治疗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的原则为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同时对患者损伤半月板进行修复治疗[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且高于对照组,患者半月板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表示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能更显著地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半月板愈合率,治疗效果更理想。 这可能是因为在关节镜下修复前交叉韧带为半月板愈合提供了稳定的条件,并且股骨胫骨钻孔部位的渗血充盈半月板裂伤缝合部位,为半月板损伤组织的修复提供充足营养,更完美地恢复了膝关节的稳定,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最终更好地促进了半月板裂伤愈合[5]。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能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半月板愈合率,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医疗整形美容诊所要求

医疗整形美容诊所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开设医疗整形美容诊所流程 工商注册------提交可行性报告到当地卫生局-------审批后填写设置书(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基本标准)-----现场评估通过后登记执业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条件 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基本标准: 一、至少设有诊室、手术室、治疗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 (一)每台手术床至少配备2.4名工作人员; (二)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美容整形外科工作的具有主 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整形外科医师; (三)至少有1名护士。 三、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每室必须独立; (三)手术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 手术床1台和相应的成套整形外科手术器械 电动吸引器显微镜 双极电凝器电冰箱 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 药品柜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医疗美容诊所 一、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 (一)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医疗美容工作的相应专科医师; (二)至少有1名护士。 三、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 美容床电冰箱 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 药品柜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办理各医疗(个体)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条件:

人体工程学

一、 二、人体工程学由来及发展 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是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一门技术科学。叙述人体工程学的定义可有和种不同的表达方法,故其名称较多。按其来源说,其名称有应用实验心理学(Applie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应用心理物理学(Applied Psychosis),工业心理技术学,心理工艺学(Psy-chotechology),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按其研究目的来说;其名称有人类工效学(Human Factors),功量学,工力学,宜人学;按其研究内容来说,有人体工程学,人类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机械设备利用学,人机控制学等。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人采工效学(日本称人间工学,美国称人的因素)。Ergonomics一词在1857年由波兰教授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的,它来源于希腊文,基中Ergos是工作,nomes是规律,整个词是工作之意。在我国应用的名称有人类工准效学,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工程心理学。国际工效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mics Association,简称IEA)的会章中把工效学定义为:“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部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人一机器一环境系统中的交互作用着的各组成部分(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休假的环境里,,如何达到最优化的总是。”考虑室内设计的特点,本书习用人体工程学名称,并简称“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工程式系统及其环境相关的科学”。 自从工业革命以为,健康、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据文献记载,波兰教育家;科学家雅斯特莱鲍夫斯基大约在120年前就把人类工效学这一术语写入文献中。远在20世纪初,英国泰罗设计了一套研究工人操作的方法。研究怎样操作能省力、高效、并订出相应的操作制度,人称泰罗制,这是人类工效学的始祖。 在第一次世纪大战期间,由于生产任务紧张,工厂加班生产。于是英国成立了工业疲劳研究所,研究如何减轻疲劳,提高工效。当时人类工效学研究还很不普遍,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些国家正在大力发展高效能和威力大的武器装备,但由于忽视了对操作人员的效能和维修能力的训练,以及设计时没有考虑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因而明显地降低效能,以致出现操作失误。因为这是属于工程式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因此心理学定、工程师、人类学家和生理学家聚集在一起,试图解决设计和训练方面的问题,这时,人类工效学才受到重视。首先在美英两面三刀国,继而欧洲许多国家开展人类工效学的研究。 美国的研究工作首先在军事和航天领域得到迅速发展,继而在工其它工业产品、工作环境设计,以及关于家庭和娱乐等到问题,也都考虑了人的因素。随着人们对人类工效学的重视,研究这个领域的专业学会也得到发展。1950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类工效学学会,其名称为《英国人类工效学协会》。1957年9月美国政府创办了《人的因素学会》。1961年建立了《日本人间工学会》。德国早在40年代就重视人类工效学研究,前苏联在60年代就研究工程心理学,并大力发展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方面的研究。 我国关于人类工效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1989年成立了《中国人类工准备学学会》,下设安全与环境等专业会,1991年1月成为《国际人类效学协会》的正式成员。 早期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式机械的关系,即人一机关系。其内容有有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纵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生态系统,这又涉及到生理学、环境心理学等。至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仍在发展,并不统一。由于各学科的研究领域不同,故差异较大,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生量学研究人的感觉到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基本知识。 (2)心理学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警觉、拥挤、领域、私密性、向光性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