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

汉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

汉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
汉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

汉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

发表时间:2018-10-01T18:53:16.3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张弛[导读] 摘要:几千年以来,语言依旧是当今人类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几千年以来,语言依旧是当今人类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的汉语言不管是在结构、含义还是其他方面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致于人们对汉语言的使用变得更加多元化。作为一门语言,除了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外,还间接成为了人们的一种语言行为,很多人也能从他人的语言中感受到所要表达的情感。然而对中华民族而言,汉语言的使用中还被融入了一些隐喻的特质。

关键词:汉语言、隐喻性、文化特质、文化体系

一、隐喻

从现代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是作为一种认知结构存在的,属于语言修辞学的范畴,与逻辑语义学共同构成了人类的认知和语言。语言的符号结构主要由诗性语言和科学语言两大块构成,其两大根本特征隐喻和逻辑性在语言的结构及运用发展中是相对存在的。从语言的结构上讲,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意象符号的运用,使语言结构变得柔和灵动;从语言的运用发展上讲,隐喻性主要强调语义的创新和语义相似的运用,较逻辑性的严谨和保守,使语言更为丰盈新颖。在语言学的存在与发展上,人类思维的开始就预示着隐喻的出现,发展到现在,隐喻已经从语言学和修辞学的领域深入到了美学及更为广泛的领域,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人类自由的情感表达。

二、汉语言中隐喻的构成基础

汉字自文字出现并发展以来,有两大分类:自源文字和借源文字。自源文字,即自然产生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又被称为象形文字。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是基于人类将自然界的呈象通过感官的自然感知构成关系,并用象形文字记录下来,那么这一过程所反映出的人类的思维方式就是隐喻。人与自然界的相似性成为隐喻形成的基础,而象则成为隐喻发展的中介。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久远且惟一延续了象形根基的文字,这也显示了汉字所独具的隐喻性特质,而这一特征使汉语言成为了最具隐喻特制的语言。

三、汉语言中隐喻的构成关键

非形态化与汉语语词汉字作为汉语言的基本单位,被视为整个汉语言的发育基因,而汉语语词又该怎样定位呢?古代的汉语言构成中并没有词这一概念,只有字和句相互关系构成语言,而词则是以一种非形态化的形式作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单元在字与句之间发挥作用的。随着人类思维的不断发展及语义空间的不断扩大,汉语语词慢慢代替字与字的源始述谓活动,成为人类述谓的主要中介。根据语言符号结构诗性语言与科学语言两大特性来分析,汉语语词的述谓模式也被分为了科学语言的词性表达和诗歌语言的词性表达,前者是逻辑的词语述谓方式,后者是隐喻的词语述谓方式,日常语言中的语词构成同时兼有这两种表达。

四、汉语言中隐喻的构成核心

汉语话语结构分析汉语言的隐喻特质,要涉及到汉语言的每个层面,从字到语词再到句子。句子是不同语义单元的结合,不同的语义单元反映的是人的思维中的不同需求,人类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来呈现出自己不同的感观,而这种形式多样的语言表达就需要隐喻的支撑,通过隐喻来开拓语义的表达空间,来展现语言对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和进化的影响能力,人类的述谓活动是隐喻建立的基础,隐喻述谓必须落实到话语或句子上。隐喻的表达可以体现在任何语言中,而汉语言话语自身的隐喻特质在某些方面比其他语言更为丰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第一方面,我们必须先了解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汉语话语结构中的系词缺席。在汉语言发展到基本成熟时期时,话语的句法表达基于象形文字的影响,大多崇尚结构自由,因字而生句,因此,汉语话语结构的组成中,只有实词和虚词,而缺少了系词。基于因字而生句的规则,由于系词的缺席,使得语句中的每个词都具有实际的意义,这样就为语句中隐喻提供了非常大的存在空间。

2、“象”早就以功能单元形式在句子表达中起重要作用。象形文字的典型代表———汉字,在语句结构中的制约作用正是话语语句中隐喻特质的体现。话语语句中结合象来表达情感句意的形式是其自身表达智慧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的隐喻关系的深层体现,更是其阐释价值的独特体现。

3、话语语句中结合象来表达情感句意的形式是其自身表达智慧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的隐喻关系的深层体现,更是其阐释价值的独特体现。

五、汉语隐喻的象思维阐释

相对于以任意性为根基的拼音文字,汉语言则是一种“象语言”。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语言符号的第一个层级,即以象形文字为根基的汉字实际上隐喻了人与自然的象似性;二是语言符号的第二个层级以上,隐喻取象是汉字第二个层级之上引申演变的认知动力。作为象语言汉字的象似性是在象思维下形成和发展的,是汉民族象思维下的产物。在大千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象似现象,这些普遍存在的象似在头脑中反映出来,就产生了象思维。象思维“从思维静态成果讲,有印象、忆象、表象、心象、类象、意象、形象等;从思维动态过程讲,有取象、拟象、想象、抽象等,象字意义的演化,从一个侧面表征了中国古代思维进化的过程。从汉字发展历程看,在篆书及其之前形态,象形特征突出。但汉字经过汉代隶书产生之“隶变”可以说也基本符号化了。不过,必须注意,即使“隶变”之后,汉字中仍然保留着象形性根基,与完全符号化的拼音文字有着本质区别,从而使之能成为书法艺术对象。在拼音文字中,视觉象形性根基已经荡然无存。

六、结语

隐喻是语言和神话的关联点,与人类情感表达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的相似性是隐喻建立的基础。隐喻关联日渐消逝,而语言则必须通过隐喻的话语方式来避免这种消逝,隐喻本就属性于语言,从语言本身来对其进行思考。日益技术化、科技化的现代生活,使人们的心灵已不堪科学逻辑的重负,需要以一种方式来进行自由的情感表达,隐喻则义无反顾的担负起这项艰巨的使命,用一句话来讲就是“我们的思想之路能够向前走也可以向后退回来,也许返回的道路更能够从思想上引导我们前进”。

参考文献

[1]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

[2]朱瑞青.概念隐喻视域下《周易》和《圣经》生态观念对比[J].辽宁大学学报.2011

英文歌词翻译技巧

英文歌词翻译技巧The Rose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razor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hunger, an endless aching need. I say love, it is a flower, and you its only seed. It's the heart afraid of break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dance. It's the dream afraid of waking that never takes the chance. It's the one who won't be taken, who cannot seem to give, And the soul afraid of dy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live. When the night has been too lonely And the road has been to long

And you think that love is only For the lucky and the strong Just remember in the winter Far beneath the bitter snows Lies the seed that with the sun's love In the spring becomes the rose. 学生的优秀译文(从几百份译文中,挑选出。)有人说,爱,它是一条小河,浸没柔嫩的芦苇有人说,爱,它是一把利刃,丢下滴血的灵魂有人说,爱,它是一种饥渴,带来无尽的痛楚我说,爱,它是一朵鲜花,而你,就是它的种子是心,害怕破碎,永不起舞 是梦,害怕苏醒,不敢尝试 是它,不曾离去,不曾给予 而畏死的灵魂,终学不会生存 当夜已经变得寂静,而路又显得漫长 当你认为爱只属于幸运儿和强者 请不要忘记 在寒冷的冬季 深匿在苦涩的雪底里 那颗携着阳光爱意的种子

翻译中的隐喻性认知概要

上海科技翻译 ShanghaiJournalofTranslatorsforScienceandT echnology2001No.3 翻译中的隐喻性认知 谢之君(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36) [摘要]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研究翻译思维有助于更深刻地理 解和认识翻译过程、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等。,为翻译思维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翻译思维;隐喻;认知 [中图分类号]HA]100026141(2001)0320001206 1难点之一就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的确定以及和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本文试图运用西方隐喻性认知的理论,进行翻译思维过程的初步探讨。 2认知隐喻的基本观点及运作机制2.1基本观点 翻译从表面上看就是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之间进行形式转换,而在形式转换的背后,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认知活动。这项活动是通过认知主体即译者自身来完成的。 翻译以语言为载体,而语言符号又是思维的载体。符号转换是外在的、表面的;思维转换是内在的,深层的。 翻译过程简单来说可归纳为原语的理解和目的语的表达。原语符号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言语组合,所以,理解是认知主体通过原语的言语符号逆向还原其表征对 象(包括所指、情感等意义);目的语则先是以其体系性存在于译者的大脑中,在原语表征对象的制约下作适当调节选择后化为具体言语符号,结果是不稳定的、可变的,所以,直接表达的不再是原语符号,而是认知主体在理解思维过程中所获得的所指 意义和相关信息。 这是一个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翻译主体的认知能 力和思维取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揭示翻译规律,确立翻译标准,评判翻译优劣,我们很有必要将研究的目光转向翻译主体认知思维规律上来。 然而,揭示翻译思维规律并非易事。其中 七十年代以来,隐喻一直是西方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热门话题,至今方 兴未艾。虽然在语言层面隐喻与非隐喻的划分上以及研究的目的、途径上,学者见仁见智,有所不同,但在隐喻的认知功能上基本取得

语言的隐喻的使用

语言的隐喻的使用 [内容提要]本文对隐喻使用的说明从方法上说明宗教的隐喻(神话)不一定是实在的。 从隐喻的语义学出发,认为隐喻有六种要素,即(1)它是比喻,(2)它偏离语词字面意义而拓展命名的范围,(3)偏离的根据是相似性,(4)相似为某一语词的象征意义的替换基础,(5)替换并不带来语义上的改变,(6)隐喻并不提出实在的知识。作者对这种修辞学的隐喻理论作了分析与批评,而归结为隐喻可以有创新的建构作用,不仅是感情的作用,而且带来了新的信息。 作者根据意义是陈述表达内容,指称是陈述表达的相关对象,进一步把意义观扩大到指称上,认为隐喻的意义在不同意义之间建立某种近似,以这种近似产生新的实在。 作者把模型分为三种:(1)比喻模型(标本),(2)类比模型(图表),(3)理论模型(虚构的对象)。第三种模型描述一个实在领域,将事物看成另一番样子,成为再造的实在。 作者用这种创造实在的隐喻理论说明诗歌与神话的创造新的实在的作用。这种理论说明宗教陈述不是可以证实的,而是指人的经验的宗教方面,即人的终极关怀。 隐喻的过程 保尔·利科 利科(Paul Ricoeur,1913- ),法国哲学家,将结构主义和诠释学结合起来,创造了批判诠释学理论。本文选自作者的《圣经解释学》(载《符号》,4,约翰·多米尼克·克罗桑编辑,学者出版社,1975年,第75-78页) 隐喻的语义学 该研究的第一部分将会把我们从修辞学带入语义学。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将会发现,它把我们从一种语词(word)的修辞学带入到一种话语(discouvse)或句子的语义学之中。 在修辞学的传统中,隐喻被归属于比喻,也即那些涉及语词在使用中的各种意义的象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那些涉及在命名过程中意义变化的象征。修辞学关心的是下面这些。语词都有着自己的意义,也就是说,其意义对一个语言团体来说是共同的,它是由该团体的使用规范所确定的,并且印在词典之中。但是,

英汉情歌歌词中爱情隐喻的对比分析

英汉情歌歌词中爱情隐喻的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以英汉情歌中的歌词为研究对象,重 点探讨歌词中出现的爱情隐喻,总结出了中西方对于爱情隐喻所共享的内容,并 对其中相异部分进行分析,窥探其原因。 关键词:情歌歌词;爱情隐喻;英汉对比 1.引言 1980 年, Lakoff和Johnson (1980)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提出了概念 隐喻理论,指出“[其]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p.3)。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中外学者也纷纷展开关于概念隐喻的相关课题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情歌歌词中与爱情有关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好地揭示隐喻的认知本质。 2.英汉歌词中“爱情”概念隐喻的共同之处 2.1用某种自然现象来形容爱情 风代表爱情无法抗拒的力量,令人深陷其中。爱情也像火,沉溺于爱情中的 双方彼此能感到温暖,有时也会被火苗所灼伤。比如: ①You are like a hurricane and I am getting blown away. ②My skin’s still burning from your touch. ③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④太阳见了我也会躲着我,它也会怕我这把爱情的火。 2.2用具体的东西来说明爱情 ⑴爱情是食物 在恋爱中,人们常被喻为美食,因为他们也能像食物一样给对方带来满足和 愉悦。例如: ①Without you I would always hunger. ②你就是我心中的棉花糖,甜蜜的梦想。 ⑵爱情是液体 这一隐喻使用了容器图式,英汉语中人们都认为爱情是身体内在经历的情感,就像容器一样。例如: ①She fills my soul with so much love that anywhere I go I’m never lonely. ②我的爱如潮水…爱如潮水她将你我包围。 2.3用抽象的概念形容爱情 ⑴爱情是旅程 一段旅程有起点,有艰难险阻,有终点,旅行的这些特点都可以映射到“爱情”这一目标域上。比如: ①There’s a road that leads to happiness…Although it’s full of hills and spills… ②爱情就是一次长途,要去的地方名字叫做幸福。 ⑵爱情是戏剧 恋爱的全过程就像是一出戏,每一出戏都有开始和结束,每出戏里面都有男 女主角。比如: ①All this time you were pretending. So much for my happy ending. ②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看不出什么结局。 2.4用其他意象形容爱情 ⑴爱情是植物 植物生长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枯萎的过程,这和爱情的发展有着相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2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3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4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5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6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7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8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9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 10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11 论AIDA模式在大众汽车英文广告中的语言体现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14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15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16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 17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8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19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 20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21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2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 23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 24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25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 26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27 试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畸形的爱情观 28 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29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3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31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32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 33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 34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婚姻观及其原因 35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36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37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38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 39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 40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1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42 中美幽默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介绍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使硕士研究生了解当代语言研究中功能学派的基本语言观,学会在句法、语义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心理认知角度来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在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每次课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答疑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 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1)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2)认知语言学的特征 (3)认知语言学的观念 2、范畴化问题(上) (1)概念范畴的本质属性 (2)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3)基本层次概念 3、范畴化问题(下) (1)认知模式与范畴化 (2)词语的多义范畴 (3)语言客体的范畴化 4、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系统(上) (1)Lakoff的“隐喻认知观” (2)概念隐喻的典型实例分析 5、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系统(下) (1)结构隐喻 (2)方位隐喻 (3)本体隐喻 6、意象和意象图式(上) (1)Langacker的“意象” (2)“意象”的典型实例分析 7、意象和意象图式(下) (1)Johnson和Lakoff的“意象图式” (2)“意象图式”的界定 8、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1)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

(2)功能学派关于“句法象似性”的观念 9、复杂性象似动因 (1)形容词的“级” (2)名词的“数” (3)偏正结构 10、独立性象似动因 (1)关于“名词融合”的问题 (2)关于“独立事件编码为独立子句”的倾向 11、次序象似动因 (1)时间顺序原则(PTS) (2)时间范围原则(PTSC) 12、对称象似动因 (1)语言的线性原则和对称表达 (2)对称象似动因的实例分析 13、重叠象似动因 (1)词语重叠的象似动因 (2)动词拷贝的象似动因 14、动因的竞争及象似性的减损 (1)象似原则和经济原则的竞争 (2)动因竞争的典型实例分析 1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上) (1)常规关系与认知化 (2)词类范畴的家属相似性 16、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下) (1)“有界”与“无界” (2)空间范畴与空间关系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 F.Ungerer and H.J.Schmid著,陈治安、文旭导读《认知语言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刘润清、胡壮麟《认知语言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四、授课教师:吴为善 五、总学时:54学时

(完整word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解读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1原型范畴理论(The Theory of Prototypes) 1.1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历程 原型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段过程。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G)曾形象地将经典的范畴化理论的实质比作“容器”,具备定义性特征的个体就在里面,不具备的就在外面。 而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却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认为其中类别的成员如同一个家族的成员,每个成员都和其他一个或者数个成员共有一项或者数项特征,但几乎没有一项特征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于是以这样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相似性而联系起来成为一类。即下图方式: 从七十年代开始,以罗施(Rosch)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和以拉波夫(Labov)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对cup ,bird ,fruit, furniture, vegetable, toy, vehicle, clothing等概念做了一系列深入的定量实验研究,发现了在范畴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认知上显著的“原型”理论。 第一,个体范畴化的依据是其属性(attributes)而非其基本特征(essential features)。属性是事物性质的心理体现,与人们认知及现实的互动模式密切相关;基本特征被理解为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它们与主体认知无关,是客观而独立的存在的。 第二,对自然类的范畴化而言,传统理论所说的起定义作用的特征往往难以找到。例如furniture(家具),在著名的Webster英语词典定义为“movable article used in readying an area as a room or patio for occupancy or use (用于装备房间、内院之类的地方,使便于居住或者使用的可移动物件)”,词典只是勉强找出的非确定性的描述,而算不上是可以根据来确切分类的充分必要条件(比如,壁柜、电话、地毯这类算不算furniture?)。

最经典超好听的英文歌词--带翻译

My love---西域男孩 An empty street, an empty house, 空空的街道,空空的房, a hole inside my heart, 心里也是个空空的洞, I'm all alone, the rooms are getting smaller, 我孤独的一个人,房间也变得越来越小, 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为什么, I wonder where they are, 我不知道它们哪去了, the days we had, 我们有过的好时光, the songs we sang together, oh yeah. 我们一起唱过的歌,oh,yeah. and oh my love, 还有你--我的最爱, I'm holding on forever, 我一直在坚持, reaching for a love that seems so far. 想得到那份似乎遥不可及的爱. all:(合唱) So I say a little prayer, 所以我低声祈祷, hope my dreams will take me there, 希望我的梦会带我到那儿, where the skies are blue, 那儿天空湛蓝, to see you once again ,my love, 再次见到你,我的爱,

over seas from coast to coast, 漂洋过海,从一个海岸到到另一个海岸 find the place I love the most, 找到我最爱的地方, where the fields are green, 那儿田野葱郁, i see you once again, my love. 我再一次见到你,我的爱. bryan:(Bryan唱) I try to read, I go to work 我设法去读书,去工作, i'm laughing with my friends, 我和朋友们一起说说笑笑, but I can't stop to keep myself from thinking, oh no, 可我没法不想你,oh,no, 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不知道为什么, I wonder where they are, 我不知道它们哪去了, the days we had, 我们有过的好时光, the songs we sang together, oh yeah. 我们一起唱过的歌,oh yeah. and oh my love, 和你--我的最爱, I'm holding on forever, 我一直在坚持, reaching for a love that seems so far. 想要得到那份似乎遥不可及的爱.

英语翻译中隐喻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一)隐喻 从词源角度看。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需要创造一些新词或原有词语赋予新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隐喻化(metaphorization),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二是不少科技术语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了它的含义。 l、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 大量科技术语是通过隐喻产生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一些日常用语通过隐喻被借用到科技领域,从而具有新的科技意义。以“head”为例。“Head”原本指代人或者动物的一种器官,在字典中定义为“身体的一部分,包括眼、鼻、嘴和脑”;而在科技英语中,“head”指“磁盘的磁头”。对于这两种意义,其指代对象在位置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正是在这个相似点的基础上,单词“head”被隐喻化,意义发生了转移。又如,“memo~”(记也是个常用词,用于计算机,根据其类似的功能。成了接受、储存和提取信息的“存储器”。 2)一个领域的术语,随着科技的发展,被用于另一领域,产生新的词义。例如.Information Highway 息高速公路),是把运输领域的概念形象地应用到信息领域。再如:“lay by”这个词最初用于航运,是指河流或运河的一段宽阔水域。船只可以在那里停泊。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何陆敏 看了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让我更加系统地认识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从而对我将概念隐喻方面的理论用语外语教学产生一些思考,启发我在教学中更加有系统地尝试对相关理论的进行实践摸索。 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影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想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Saeed(1997.30)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概念隐喻使得人们在认知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起思维中多方式、多角度的联系,是人们形成新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由于概念隐喻属于人类的深层概念系统,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这些概念隐喻的影响。隐喻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普遍性。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它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多个层次:词汇、短语、句子,还能以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 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是人类概念体系中存在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概念隐喻能派生出众多隐喻表达形式,如由“Life is a jour-ney/人生是一次旅程”。这一概念隐喻可以派生出“life is starti ng point, terminal point, transfer station/人生的起点、终点、中转站”等多种具体的隐喻表达形式。概念隐喻对语言表层形式中的隐喻起到决定作用,了解概念

汉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

汉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 发表时间:2018-10-01T18:53:16.3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张弛[导读] 摘要:几千年以来,语言依旧是当今人类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几千年以来,语言依旧是当今人类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的汉语言不管是在结构、含义还是其他方面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致于人们对汉语言的使用变得更加多元化。作为一门语言,除了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外,还间接成为了人们的一种语言行为,很多人也能从他人的语言中感受到所要表达的情感。然而对中华民族而言,汉语言的使用中还被融入了一些隐喻的特质。 关键词:汉语言、隐喻性、文化特质、文化体系 一、隐喻 从现代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是作为一种认知结构存在的,属于语言修辞学的范畴,与逻辑语义学共同构成了人类的认知和语言。语言的符号结构主要由诗性语言和科学语言两大块构成,其两大根本特征隐喻和逻辑性在语言的结构及运用发展中是相对存在的。从语言的结构上讲,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意象符号的运用,使语言结构变得柔和灵动;从语言的运用发展上讲,隐喻性主要强调语义的创新和语义相似的运用,较逻辑性的严谨和保守,使语言更为丰盈新颖。在语言学的存在与发展上,人类思维的开始就预示着隐喻的出现,发展到现在,隐喻已经从语言学和修辞学的领域深入到了美学及更为广泛的领域,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人类自由的情感表达。 二、汉语言中隐喻的构成基础 汉字自文字出现并发展以来,有两大分类:自源文字和借源文字。自源文字,即自然产生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又被称为象形文字。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是基于人类将自然界的呈象通过感官的自然感知构成关系,并用象形文字记录下来,那么这一过程所反映出的人类的思维方式就是隐喻。人与自然界的相似性成为隐喻形成的基础,而象则成为隐喻发展的中介。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久远且惟一延续了象形根基的文字,这也显示了汉字所独具的隐喻性特质,而这一特征使汉语言成为了最具隐喻特制的语言。 三、汉语言中隐喻的构成关键 非形态化与汉语语词汉字作为汉语言的基本单位,被视为整个汉语言的发育基因,而汉语语词又该怎样定位呢?古代的汉语言构成中并没有词这一概念,只有字和句相互关系构成语言,而词则是以一种非形态化的形式作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单元在字与句之间发挥作用的。随着人类思维的不断发展及语义空间的不断扩大,汉语语词慢慢代替字与字的源始述谓活动,成为人类述谓的主要中介。根据语言符号结构诗性语言与科学语言两大特性来分析,汉语语词的述谓模式也被分为了科学语言的词性表达和诗歌语言的词性表达,前者是逻辑的词语述谓方式,后者是隐喻的词语述谓方式,日常语言中的语词构成同时兼有这两种表达。 四、汉语言中隐喻的构成核心 汉语话语结构分析汉语言的隐喻特质,要涉及到汉语言的每个层面,从字到语词再到句子。句子是不同语义单元的结合,不同的语义单元反映的是人的思维中的不同需求,人类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来呈现出自己不同的感观,而这种形式多样的语言表达就需要隐喻的支撑,通过隐喻来开拓语义的表达空间,来展现语言对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和进化的影响能力,人类的述谓活动是隐喻建立的基础,隐喻述谓必须落实到话语或句子上。隐喻的表达可以体现在任何语言中,而汉语言话语自身的隐喻特质在某些方面比其他语言更为丰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第一方面,我们必须先了解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汉语话语结构中的系词缺席。在汉语言发展到基本成熟时期时,话语的句法表达基于象形文字的影响,大多崇尚结构自由,因字而生句,因此,汉语话语结构的组成中,只有实词和虚词,而缺少了系词。基于因字而生句的规则,由于系词的缺席,使得语句中的每个词都具有实际的意义,这样就为语句中隐喻提供了非常大的存在空间。 2、“象”早就以功能单元形式在句子表达中起重要作用。象形文字的典型代表———汉字,在语句结构中的制约作用正是话语语句中隐喻特质的体现。话语语句中结合象来表达情感句意的形式是其自身表达智慧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的隐喻关系的深层体现,更是其阐释价值的独特体现。 3、话语语句中结合象来表达情感句意的形式是其自身表达智慧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的隐喻关系的深层体现,更是其阐释价值的独特体现。 五、汉语隐喻的象思维阐释 相对于以任意性为根基的拼音文字,汉语言则是一种“象语言”。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语言符号的第一个层级,即以象形文字为根基的汉字实际上隐喻了人与自然的象似性;二是语言符号的第二个层级以上,隐喻取象是汉字第二个层级之上引申演变的认知动力。作为象语言汉字的象似性是在象思维下形成和发展的,是汉民族象思维下的产物。在大千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象似现象,这些普遍存在的象似在头脑中反映出来,就产生了象思维。象思维“从思维静态成果讲,有印象、忆象、表象、心象、类象、意象、形象等;从思维动态过程讲,有取象、拟象、想象、抽象等,象字意义的演化,从一个侧面表征了中国古代思维进化的过程。从汉字发展历程看,在篆书及其之前形态,象形特征突出。但汉字经过汉代隶书产生之“隶变”可以说也基本符号化了。不过,必须注意,即使“隶变”之后,汉字中仍然保留着象形性根基,与完全符号化的拼音文字有着本质区别,从而使之能成为书法艺术对象。在拼音文字中,视觉象形性根基已经荡然无存。 六、结语 隐喻是语言和神话的关联点,与人类情感表达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的相似性是隐喻建立的基础。隐喻关联日渐消逝,而语言则必须通过隐喻的话语方式来避免这种消逝,隐喻本就属性于语言,从语言本身来对其进行思考。日益技术化、科技化的现代生活,使人们的心灵已不堪科学逻辑的重负,需要以一种方式来进行自由的情感表达,隐喻则义无反顾的担负起这项艰巨的使命,用一句话来讲就是“我们的思想之路能够向前走也可以向后退回来,也许返回的道路更能够从思想上引导我们前进”。 参考文献 [1]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 [2]朱瑞青.概念隐喻视域下《周易》和《圣经》生态观念对比[J].辽宁大学学报.2011

英文歌词翻译大全参考

英文歌词翻译大全参考 Groove Coverage - She She hangs out every day near by the beach Having a harnican falling asleep She looks so sexy when she's walking the sand Nobody ever put a ring on her hand Swim to the oceanshore fish in the sea She is the story the story is she She sings to the moon and the stars in the sky Shining from high above you shouldn't ask why She is the one that you never forget She is the heaven-sent angel you met Oh she must be the reason why God made a girl 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 She puts the rhythm the beat in the drum She comes in the morning and the evening she's gone Every little hour every second you live Trust in eternity that's what she gives She looks like Marilyn walks like Suzanne She talks like Monica and Marianne

1语言的隐喻的使用

1语言的隐喻的使用

语言的隐喻的使用 利科 [内容提要]本文对隐喻使用的说明从方法上说明宗教的隐喻(神话)不一定是实在的。 从隐喻的语义学出发,认为隐喻有六种要素,即(1)它是比喻,(2)它偏离语词字面意义而拓展命名的范围,(3)偏离的根据是相似性,(4)相似为某一语词的象征意义的替换基础,(5)替换并不带来语义上的改变,(6)隐喻并不提出实在的知识。作者对这种修辞学的隐喻理论作了分析与批评,而归结为隐喻可以有创新的建构作用,不仅是感情的作用,而且带来了新的信息。 作者根据意义是陈述表达内容,指称是陈述表达的相关对象,进一步把意义观扩大到指称上,认为隐喻的意义在不同意义之间建立某种近似,以这种近似产生新的实在。 作者把模型分为三种:(1)比喻模型(标本),(2)类比模型(图表),(3)理论模型(虚构的对象)。第三种模型描述一个实在领域,将事物看成另一番样子,成为再造的实在。 作者用这种创造实在的隐喻理论说明诗歌与神话的创造新的实在的作用。这种理论说明宗教陈述不是可以证实的,而是指人的经验的宗教方面,即人的终极关怀。 隐喻的过程 保尔·利科 利科(Paul Ricoeur,1913- ),法国哲学家,将结构主义和诠释学结合起来,创造了批判诠释学理论。本文选自作者的《圣经解释学》(载《符号》,4,约翰·多米尼克·克罗桑编辑,学者出版社,1975年,第75-78页) 隐喻的语义学 该研究的第一部分将会把我们从修辞学带入语义学。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将会发现,它把我们从一种语词(word)的修辞学带入到一种话语(discouvse)或句子的语义学之中。

在修辞学的传统中,隐喻被归属于比喻,也即那些涉及语词在使用中的各种意义的象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那些涉及在命名过程中意义变化的象征。修辞学关心的是下面这些。语词都有着自己的意义,也就是说,其意义对一个语言团体来说是共同的,它是由该团体的使用规范所确定的,并且印在词典之中。但是,修辞学却是在词典之外,它处理的是语词的象征意义,而且这些意义都偏离了日常用法。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偏离和语言的象征呢?传统修辞学家一般是这样来解释的:它们是为了填补一种语义上的空白,或者是为了修饰话语。这是因为我们拥有的观念多于我们所有的语词,我们需要超出语词的日常用法去拓展它们的意义。或许,我们可以有一个正确的语词,但是我们喜欢使用一种象征语词去取悦和吸引人。这种策略是修辞功能的一部分,起着说服的作用,即依靠既非真实又非歪曲的话语来影响人们,使得某种不确定的东西变得更加可以接受的了。 隐喻是这些象征中的一种。在隐喻中,相似(resemblance)是用象征词替换被忽略的字面词的根据。隐喻不同于其他风格的象征,譬如转喻,邻近(contiguity)在转喻中所起的作用等同于相似在隐喻中的作用。 以上是对肇始于希腊智者、中经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昆蒂良(Quintillian)直至19世纪最后一批修辞学论文为止的漫长历史的非常纲要式的概括。该传统中不变的要素可以概括为如下六个命题:(1)隐喻是一种比喻(trope),也即一种命名话语的象征。(2)隐语通过偏离语词的字面意义来拓展命名的范围。(3)在隐喻中,这一偏离的根据是相似。(4)相似的作用就是为从原本能在该处使用的语词的字面意义中借来的某一语词的象征意义的替换奠定基础。(5)替换后的意义并不带来任何语义上的改变;因此我们能够通过为替换后的象征词恢复字面词来解释隐喻。(6)因为隐喻不允许任何改变,故此它不会提供任何关于实在的知识;它仅仅是话语的一种装饰,因此我们能够将它看作为话语的一种情感功能。 在现代隐喻语义学看来,所有这些修辞前提都是有问题的。 应该反对的第一个前提是:隐喻仅仅是一种命名事件,一种意义上的置换,也即语词对产生一个含有完整陈述的意义的影响。实际上,这是隐喻语义学的最初发现。在隐喻涉及语词语义学之前,它依赖于句子语义学。隐喻唯有在陈述中才有意义;它是一种谓词现象。当一位诗人吟诵一位“蓝色的天使”或者“白色的曙光”以及“绿色的夜晚”时,他已让两个术语处于紧张关系之中,我们可以用I.A.理查兹的“Tenor”(主旨)与“vehicle”(中介)来称呼它们,唯有这两者的整体才构成了其中的隐喻。在此意义上,我们谈论的不必是按照

英文歌词翻译大全

英文歌词翻译大全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Primadonna 歌词 Primadonna girl, yeah All I ever wanted was the world I can’t help that I need it all The primadonna life The rise and fall You say that I’m kind of difficult But it’s always someone else’s fault Got you wrapped around my finger, babe You can count on me to misbehave Primadonna girl Would you do anything for me? Buy a big diamond ring for me? Would you get down on your knees for me? Pop that pretty question right now, baby Beauty queen on the silver screen Living life like I’m in a dream I know I’ve got a big ego

I really don’t know why it’s such a big deal though (Oh!) I’m sad to the core core core (Yeah!) Everyday is a chore chore chore (Wow!) When you give, I want more more more I wanna be adored Cause I’m a - Primadonna girl, yeah All I ever wanted was the world I can’t help that I need it all The primadonna life The rise and fall You say that I’m kind of difficult But it’s always someone else’s fault Got you wrapped around my finger, babe You can count on me to misbehave Primadonna girl Fill the void up with celluloid Take a picture, I’m with the boys

英汉情歌歌词中爱情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4), 633-64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3834937.html,/journal/ml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3834937.html,/10.12677/ml.2019.74083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of Lov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ove Song Lyrics Xiaoneng Wa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August 1st, 2019; accepted: August 16th, 2019; published: August 23rd, 2019 Abstract Love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and precious emotions that human beings possess. No matter in the East or in the West, love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for singers and composers. However, love is an abstract consciousness and it is hard to illustrate or explain. Therefore, in lyrics, conceptual metaphor is often applied to describe love with the help of other concrete and familiar object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is emotional experience. By categorizing English and Chinese lyrics and analyzing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of love in there,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i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of love in the lyrics which means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some same source domains of love, also there are some individuals, which means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the source domain of love with their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Love, Conceptual Metaphor, Lyrics,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情歌歌词中爱情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王小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9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6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23日 摘要 爱情,是人类拥有的最美好和珍贵的情感之一。在中西方,爱情一直是歌手们、作曲家们乐而不厌的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