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原理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原理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原理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原理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是因为氯离子在不锈钢表面形成腐蚀产物,这种腐蚀作用是由氯离子所引起的。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性较强的金属,但其不能完全抵御氯离子的腐蚀作用。当不锈钢接触氯离子时,氯离子会与表面上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形成一层氯化铁膜,从而阻止氯离子的进一步侵蚀,因此形成了氯离子腐蚀不锈钢的原理。

首先,氯离子和不锈钢表面离子发生反应,导致不锈钢表面形成氯化物膜。这些氯化物膜通常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腐蚀阻抗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氯离子的侵入和腐蚀作用。

其次,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的氯化物膜,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方式来增强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当氯离子在表面上不断积累和扩散时,它们对不锈钢的腐蚀作用很小,甚至可以被完全阻止。

最后,不锈钢表面的氯化物膜也能减少氧化物的产生,阻止空气中氧化剂对不锈钢的腐蚀。当氧化剂被阻抗时,氯离子便可以有效地阻止表面腐蚀,从而保证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综上所述,氯离子腐蚀不锈钢的原理在于氯离子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的氯化物膜可以增强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减少氧化剂的产生,阻止空气中的氧化剂对不锈钢的腐蚀,从而保证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在氯离子环境中使用不锈钢时,应注意正确使用,以保证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氯离子与不锈钢腐蚀

氯离子与不锈钢腐蚀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腐蚀是一种金属晶粒间的腐蚀,表现为不锈钢的脆裂,而且电焊修补后,这中裂纹会沿着焊缝延伸。 根据我们公司的使用情况,设备使用了10年,水温度在70,85摄氏度时候,氯离子在100PPM左右,304的设备开始产生裂纹,最初在焊缝上最为突出,而316L的设备倒是还未出现问题。 但是按照规范奥氏体不锈钢设备氯离子的含量应该控制在25PPM。 从我们使用的情况看,cl-对304的腐蚀一般表现为应力腐蚀的特征,而且多数从焊缝的热影响区、煅件的本体等应力集中的区域开始出现腐蚀。 不锈钢耐腐蚀的机理是由于存在元素铬,铬在很多条件下能钝化从而使设备得以保护。而以氯为代表的活性阴离子极易破坏钝化膜,在材料局部区域形成孔蚀核,最终形成蚀孔。因而不锈钢最怕氯离子。 从资料看,什么样的不锈钢对氯离子都没有防腐蚀。但是我们公司有一种产品的反应釜中包含双氧水,氯化钠,氢氧化钠。但反应釜使用了好多年还没有出现腐蚀情况。 个人认为,碱性环境氯离子对材质腐蚀不是特别明显。 氯离子一般都是海水里,所以要选耐海水腐蚀的钢种,通常的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经验证,耐海水腐蚀并不好。在海水环境下不锈钢的使用,孔蚀、间隙腐蚀的局部腐蚀有时发生。对这些局部腐蚀的抑制,已知增加Cr和Mo,奥氏体系不锈钢和双相钢,特别是添加N是有效果的,美国研制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牌号我记不清了),日本研制的高N奥氏体系不锈钢,因为316L,317L这类钢不抗海水腐蚀~

以下钢种供参考: 高强度耐海水腐蚀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00Cr16Ni6Mo3Cu1N 高强度耐海水腐蚀不锈钢 00Cr26Ni6Mo4CuTiAl 耐海水不锈钢Yus270(20Cr,18Ni,6Mo,0(2N) (2 ,3(6 ,海水因地域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异,溶于海水的盐类浓度为3其中氯离子浓度为19000 ppm。而自来水的氯离子浓度上限值为200 ppm,所以海水中氯离子浓度相当于自来水的lOO倍。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n!在化工生产中,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Cr 和Ni 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Cr 和Ni 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钝化,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2 种观点。 9 }9 W/ i& X7 U8 j) ]- {; n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 t z- e$ B! C4 j 吸附理论则认为,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G- U, ]# F! h9 J! n

氯离子腐蚀机理及防护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在化工生产中,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Cr 和Ni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Cr和Ni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钝化,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2种观点。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外表,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 吸附理论则认为,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 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外表把氧排掉。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外表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外表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结果说明,氯离子对金属外表的活化作用只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1个特定的电位值,在此电位下,不锈钢开始活化。这个电位便是膜的击穿电位,击穿电位越大,金属的钝态越稳定。因此,可以通过击穿电位值来衡量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能力。 2 应力腐蚀失效及防护措施 2.1 应力腐蚀失效机理 在压力容器的腐蚀失效中,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左右。因此,研究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的应力腐蚀失效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应力腐蚀,就是在拉伸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性断裂。应力腐蚀一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 ①只有在拉应力的作用下。 ②产生应力腐蚀的环境总存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及 H2SO4、H2S溶液中才容易发生应力腐蚀。 ③一般在合金、碳钢中易发生应力腐蚀。研究说明,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主要与氯离子

氯离子腐蚀与不锈钢知识

氯离子腐蚀与不锈钢知识 氯离子腐蚀的概念 氯离子腐蚀是一种由于氯离子引起的金属腐蚀过程。可以通过氯化物离子与水 分子的相互作用,使得金属表面产生氯化物和氢离子,而由氢离子引起的金属腐蚀也常常称为氢腐蚀。 氯离子腐蚀的原因 氯离子对于不锈钢材料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化学物质,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 因为氯离子会阻止材料表面能够产生有效的氧化被膜。在没有这种被膜保护的情况下,金属表面会被氧化,产生疲劳和断裂,加速材料的腐蚀和老化。 同时,在含氯环境下,氯离子也可以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氯化钠晶体,这种晶体 会引起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对不锈钢的结构强度带来很大的破坏。 氯离子腐蚀的防护措施 不锈钢材料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氯离子腐蚀的耐腐蚀材料,但在某些 情况下,对于氯离子的抗腐蚀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在应用不锈钢材料时,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其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1.海水中不要使用不锈钢材料。海水中的氯离子和其他盐类等物质,会 对不锈钢产生强烈的腐蚀作用,不锈钢会迅速失去其耐腐蚀性。 2.保持不锈钢表面的清洁。在不锈钢表面附着的污物和其它杂质,会在 一定程度上对不锈钢的氧化被膜产生破坏或污染,从而导致不锈钢的腐蚀。 3.降低环境中氯离子的含量。可以通过在环境中添加一定的抑制剂,来 降低氯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对不锈钢的腐蚀。 不锈钢材料的类型 1.铬钢:铬钢是在铁和铬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元素制成的钢材,具有抗氧 化、耐腐蚀、抗高温等特点。但铬钢的强度和硬度较低,不能满足所有的使用要求。 2.不锈钢:不锈钢是一种将铬钢和镍钢等不同成分的钢材组合而成的合 金钢材,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抗高温、防震、刚性等特点,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场合。 3.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是钢铁中的一种优良品种,具有高强度、 高硬度、耐热、耐腐蚀、耐磨损等特点,质地坚硬,适用于机械制造业和造船业等领域。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 机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在化工生产中,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Cr 和Ni 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Cr 和Ni 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钝化,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2 种观点。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 吸附理论则认为,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结果表明,氯离子对金属表面的活化作用只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1 个特定的电位值,在此电位下,不锈钢开始活化。这个电位便是膜的击穿电位,击穿电位越大,金属的钝态越稳定。因此,可以通过击穿电位值来衡量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能力。 3. 2 防止孔蚀的措施 (1)在不锈钢中加入钼、氮、硅等元素或加入这些元素的同时提高铬含量,可获得性能良好的钢种。耐孔蚀不锈钢基本上可分为3 类: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奥氏体不锈钢。设计时应优先选用耐孔蚀材料。 (2)降低氯离子在介质中的含量,操作时严防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 (3)在工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加入缓蚀剂。对缓蚀剂的要求是,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或有利于受损钝化膜得以再钝化。例如,在10 %的FeCl3 溶液中加入3 %的NaNO2 ,可长期防止 1Cr18Ni9Ti 钢的孔蚀。 (4)采用外加阴极电流保护,抑制孔蚀。氯离子对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的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是合理的设计、精确的制造避免或减少了容器本身的缺陷,但是,在长期使用中,由于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联合作用,容器也会受到一定的腐蚀。虽然目前对防止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方法还不十分完善,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对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还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加强设备管理,做好容器的定期检验,以保证容器在合理的寿命期限内安全运行。 (1).氯离子对不锈钢设备耐蚀性的影响工作介质中氯离子的含量和工作温度对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影响很大。例如天津某厂水加热器腐蚀严重,采用了全不锈钢材质后,使用几个月就出现了漏液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发现热水中含有氯离子和氧。不锈钢在一定温度下不能耐氯离子腐蚀,特别是介质中有氧存在的条件下,氧的存在能加速腐蚀。在实际生产中还发现,氯离子在一定浓度和温度时,不锈钢的耐蚀性还不如碳钢;但在氯离子合量很少或含量高、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还是远比碳钢好。在这一点上,温度对耐蚀性的影响比氯离子浓度的影响更大。所以在选材时,除考虑氯离子的浓度外,特别要注意温度的影响。提高奥氏体合金中镍的含量,是防止氯离子引起的应力开裂的一种有效方法。含镍42%以上的合金完全能耐氯离子引起的腐蚀开裂,如825合金、G合金、625合金。而含镍8%~12%的合金是最容易发生应力开裂的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

氯离子对不锈钢有多种腐蚀 1 对钝化膜的破坏 目前有几种理论,比较权威: 1>成相膜理论:Cl-半径小,穿透能力强,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的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 2>吸附理论:Cl-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氯离子和氧离子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2 孔蚀(点蚀) 孔蚀失效机理 在压力容器表面的局部地区,出现向深处腐蚀的小孔,其余地区不腐蚀或腐蚀轻微,这种腐蚀形态称为小孔腐蚀(也称点蚀) 。点蚀一般在静止的介质中容易发生。具有自钝化特性的金属在含有氯离子的介质中,经常发生孔蚀。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方向或横向方向发展,孔蚀一旦形成,具有深挖的动力,即向深处自动加速。含有氯离子的水溶液中,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便产生了溶解,其原因是由于氯离子能优先有选择地吸附在氧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掉,然后和氧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基底金属上生成孔径为20μm~30μm 小蚀坑,这些小蚀坑便是孔蚀核。在外加阳极极化条件下,只要介质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成蚀孔。在自然条件下的腐蚀,含氯离子的介质中含有氧或阳离子氧或阳离子氧化剂时,能促使蚀核长大成蚀孔。氧化剂能促进阳极极化过程,使金属的腐蚀电位上升至孔蚀临界电位以上。蚀孔内的金属表面处于活化状态,电位较负,蚀孔外的金属表面处于钝化状态,电位较正,于是孔内和孔外构成一个活态———钝态微电偶腐蚀电池,电池具有大阴极小阳极面积比结构,阳极电流密度很大,蚀孔加 深很快,孔外金属表面同时受到阴极保护,可继续维持钝化状态。孔内主要发生阳极溶解: Fe →Fe2 + + 2e , Cr →Cr3 + + 3e , Ni →Ni2 + + 2e 。 介质呈中性或弱碱性时,孔外的主要反应为: O2 + H2O + 2e →2OH- 。 由于阴、阳两极彼此分离,二次腐蚀产物将在孔口形成,没有多大的保护作用。孔内介质相对于孔外介质呈滞流状态,溶解的金属阳离子不易往外扩散,溶解氧也不易扩散进来。由于孔内金属阳离子浓度增加,氯离子迁入以维持电中性,这样就使孔内形成金属氯化物的浓溶液,这种浓溶液可使孔内金属表面继续维持活化状态。又由于氯化物水解的结果,孔内介质酸度增加,使阳极溶解加快,蚀孔进一步发展,孔口介质的pH值逐渐升高,水中的可溶性盐将转化为沉淀物,结果锈层、垢层一起在孔口沉积形成一个闭塞电池。闭塞电池形成后,孔内、外物质交换更加困难,使孔内金属氯化物更加浓缩,氯化物水解使介质酸度进一步增加,酸度的增加 将使阳极溶解速度进一步加快,蚀孔的高速度深化,可把金属断面蚀穿。这种由闭塞电路引起的孔内酸化从而加速腐蚀的作用称为自催化酸化作用。影响孔蚀的因素很多,金属或合金的性质、表面状态,介质的性质、pH值、温度等都是影响孔蚀的主要因素。大多数的孔蚀都是在含有氯离子或氯化物的介质中发生的。具有自钝化特性的金属,孔蚀的敏感性较高,钝化能力越强,则敏感性越高。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 的腐蚀机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主要使点蚀。 机理:氯离子容易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路氯化物,结果在露出来的机体金属上腐蚀了一个小坑。这些小坑被成为点蚀核。这些氯化物容易水解,使小坑能溶液PH值下降,使溶液成酸性,溶解了一部分氧化膜,造成多余的金属离子,为了平很腐蚀坑内的电中性,外部的Cl-离子不断向空内迁移,使空内金属又进一步水解。如此循环,奥氏体不锈钢不断的腐蚀,越来越快,并且向孔的深度方向发展,直至形成穿孔。 由于Cl离子是水中经常含有的物质,又是引起若干合金局部腐蚀的所谓“特性离子”(破钝剂),它进入缝隙或蚀孔内还会与H+生成盐酸,使腐蚀加速进行。氯离子被认为是304不锈钢发生局部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钝化膜的能力强,其电负性又很大,氯离子的存在加速了304不锈钢的腐蚀。另外,应力的存在也加速了氯离子对304不锈钢的腐蚀,降低了304不锈钢抗氯离子应力腐蚀的临界浓度。 在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多发生的是孔蚀也叫点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点腐蚀多发生在上表面生成钝化膜的金属材料上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当这些膜上某点发生破坏,破坏区下的金属基体与膜未破坏区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钝化表面为阴极,而且面积比活化区大很多,腐蚀就向深处发展而形成小孔。 点腐蚀发生于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例如不锈钢对含有卤素离子的溶液特别敏感,其作用顺序为Cl—>Br>1—。这些阴离子在合金表面不均匀吸附导致膜的

氯离子腐蚀机理及防护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在化工生产中,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Cr 和Ni 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Cr 和Ni 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钝化,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 2 种观点。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 吸附理论则认为,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结果表明,氯离子对金属表面的活化作用只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1 个特定的电位值,在此电位下,不锈钢开始活化。这个电位便是膜的击穿电位,击穿电位越大,金属的钝态越稳定。因此,可以通过击穿电位值来衡量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能力。 2 应力腐蚀失效及防护措施 2. 1 应力腐蚀失效机理 在压力容器的腐蚀失效中,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 %左右。因此,研究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的应力腐蚀失效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应力腐蚀,就是在拉伸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性断裂。应力腐蚀一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 ①只有在拉应力的作用下。 ②产生应力腐蚀的环境总存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及H2SO4 、H2S 溶液中才容易发生应力腐蚀。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原理知识讲解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 原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有多种腐蚀 1.对钝化膜的破坏 目前有几种理论,比较权威: ①成相膜理论:Cl-半径小,穿透能力强,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的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 ②吸附理论:Cl-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氯离子和氧子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2.孔蚀(点蚀)孔蚀失效机理 在压力容器表面的局部地区,出现向深处腐蚀的小孔,其余地区不腐蚀或腐蚀轻微,这种腐蚀形态称为小孔腐蚀(也称点蚀)。点蚀一般在静止的介质中容易发生。具有自钝化特性的金属在含有氯离子的介质中, 经常发生孔蚀。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方向或横向方向发展,孔蚀一旦形成,具有深挖的动力,即向深处自动加速。 含有氯离子的水溶液中,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便产生了溶解,其原因是由于氯离子能优先有选择地吸附在氧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掉,然后和氧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基底金属上生成孔径为20μm ~30μm小蚀坑,这些小蚀坑便是孔蚀核。在外加阳极极化条件下,只要介质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成蚀孔。在自然条件下的腐蚀,含氯离子的介质中含有氧或阳离子氧或阳离子氧化剂时,能促使蚀核长大成蚀孔。氧化剂能促进阳极极化过程,使金属的腐蚀电位上升至孔蚀临界电位以上。蚀孔内的金属表面处于活化状态电位较负,蚀孔外的金属表面处于钝化状态,电位较正,于是孔内和孔外构成一个活态———钝态微电偶腐蚀电池,电池具有大阴极小阳极面积比结构,阳极电流密度很大,蚀孔加深很快,孔外金属表面同时受到阴极保护,可继续维持钝化状态。孔内主要发生阳极溶解: Fe →Fe2+ + 2e , Cr →Cr3 + + 3e , Ni →Ni2 + + 2e。 介质呈中性或弱碱性时,孔外的主要反应为: O2 + H2O + 2e →2OH-。 由于阴、阳两极彼此分离,二次腐蚀产物将在孔口形成,没有多大的保护作用。孔内介质相对于孔外介质呈滞流状态,溶解的金属阳离子不易往外扩,溶解氧也不易扩散进来。由于孔内金属阳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主要使点蚀。 机理:氯离子容易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路氯化物,结果在露出来的机体金属上腐蚀了一个小坑。这些小坑被成为点蚀核。这些氯化物容易水解,使小坑能溶液PH值下降,使溶液成酸性,溶解了一部分氧化膜,造成多余的金属离子,为了平很腐蚀坑内的电中性,外部的Cl-离子不断向空内迁移,使空内金属又进一步水解。如此循环,奥氏体不锈钢不断的腐蚀,越来越快,并且向孔的深度方向发展,直至形成穿孔。 由于Cl离子是水中经常含有的物质,又是引起若干合金局部腐蚀的所谓“特性离子”(破钝剂),它进入缝隙或蚀孔内还会与H+生成盐酸,使腐蚀加速进行。 氯离子被认为是304不锈钢发生局部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钝化膜的能力强,其电负性又很大,氯离子的存在加速了304不锈钢的腐蚀。另外,应力的存在也加速了氯离子对304不锈钢的腐蚀,降低了304不锈钢抗氯离子应力腐蚀的临界浓度。 在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多发生的是孔蚀也叫点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点腐蚀多发生在上表面生成钝化膜的金属材料上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当这些膜上某点发生破坏,破坏区下的金属基体与膜未破坏区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钝化表面为阴极,而且面积比活化区大很多,腐蚀就向深处发展而形成小孔。 点腐蚀发生于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例如不锈钢对含有卤素离子的溶液特别敏感,其作用顺序为Cl—>Br>1—。这些阴离子在合金表面不均匀吸附导致膜的不均匀破坏。氯离子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容易穿透金属氧化层进入金属内部,破坏金属的钝态。同时,氯离子具有很小的水合能,容易被吸附在金属表面,取代保护金属的氧化层中的氧,使金属受到破坏。点腐蚀发生在某一临界电位以上,该电位称为点蚀电位(或击破电位),用Eb表示。如把极化曲线回扫,又达到钝态电流所对应的电位Erb,称为再钝化电位(或叫保护电位)。大于此值,点蚀迅速发生、发展;在Eb~Erb之间,已发生的蚀孔继续发展。此种形态的腐蚀决定于阳极和阴极的面积比。若阳极的位置不随时间而变化,且阳极的面积远小于阴极,则阳极的电流密度(currentdensity注二)甚大,因此腐蚀速率较快而产生孔蚀,点蚀虽然失重不大,但由于阳极面积很小,所以腐蚀速率很快,严重时可造成设备穿孔,使大量的油、水、气泄漏,有时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危险性很大。点蚀会使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等加剧,在很多情况下点蚀是这些类型腐蚀的起源。 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简介 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奥氏体钢炉管破裂形式。不同材质的奥氏体钢炉管发生开裂时介质中的氯化物浓度差别很大,一般在30ppm以上,但少数比较敏感的钢,如304钢可能几个ppm甚至更低的浓度就会腐蚀开裂。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介质中氯化物浓度较低,但由于在某些不规则表面的局部浓缩,也会造成应力腐蚀开裂。在有溶解氧的情况下会加速腐蚀。大多数奥氏体钢应力腐蚀开裂均发生在75℃以上,低于50℃时,材料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一般情况下,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为穿晶开裂,但由于热处理不当使材料敏化或材料长期处于敏化温度工作时,也会发生沿晶开裂。

(完整)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 在化工生产中,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Cr 和Ni 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Cr 和Ni 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钝化,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2 种观点。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 吸附理论则认为,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结果表明,氯离子对金属表面的活化作用只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1 个特定的电位值,在此电位下,不锈钢开始活化。这个电位便是膜的击穿电位,击穿电位越大,金属的钝态越稳定。因此,可以通过击穿电位值来衡量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能力。 2 应力腐蚀失效及防护措施 2。 1 应力腐蚀失效机理 其中在压力容器的腐蚀失效中,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 %左右.因此,研究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的应力腐蚀失效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应力腐蚀,就是在拉伸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性断裂。应力腐蚀一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

不锈钢与氯离子

不锈钢与氯离子 不锈钢与氯离子含氯离子高的废水都不能使用不锈钢产品与之接触,氯离子会腐蚀不锈钢,因此我想问如下两个问题: 1、氯离子浓度到多高的时候才会腐蚀不锈钢?GW7x6C$S41 2、氯离子腐蚀不锈钢的原理是什么? 3、循环水排水氯离子含量80mg/l,304可行否?管道、泵等材料选型应如何? poS0R9P"Txx! 1、25PPM以下另外也和温度和压力有关系 2、氯离子对不锈钢钝化膜的破坏 9B#%%K &CpL3 5K &m7&px+YM7处于钝态的金属仍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即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 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平衡便受到破坏,溶解占优势。其原因是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新露出的基底金属的特定点上生成小蚀坑(孔径多在20~30μm),这些小蚀坑称为孔蚀核,亦可理解为蚀孔生成的活性中心。氯离子的存在对不锈钢的钝态起到直接的破环作用。对含不同浓度氯离子溶液中的不锈钢试样采取恒电位法测量的电位与电流关系曲线中可以看出阳极电位达到一定值,电流密度突然变小,表示开始形成稳定的钝化膜,其电阻比较高,并在一定的电位区域(钝化区)内保持。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升高,其临界电流密度增加,初级钝化电位也升高,并缩小了钝化区范围。对这种特性的解释是在钝化电位区域内,氯离子与氧化性物质竞

争,并且进入薄膜之中,因此产生晶格缺陷,降低了氧化物的电阻率。因此在有氯离子存在的环境下,既不容易产生钝化,也不容易维持钝化。 在局部钝化膜破坏的同时其余的保护膜保持完好,这使得点蚀的条件得以实现和加强。根据电化学产生机理,处于活化态的不锈钢较之钝化态的不锈钢其电极电位要高许多,电解质溶液就满足了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活化态不锈钢成为阳极,钝化态不锈钢作为阴极。腐蚀点只涉及到一小部分金属,其余的表面是一个大的阴极面积。在电化学反应中,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是以相同速度进行的,因此集中到阳极腐蚀点上的腐蚀速度非常显著,有明显的穿透作用,这样形成了点腐蚀。 3、80PPM 304应该不可以容易产生点蚀和应力腐蚀破裂 选材: 碳钢、316L钛管,双相钢2205 CL-对不锈钢腐蚀见下表: 不同浓度、温度的CL-对不锈钢的腐蚀 氯离子含量60℃80℃120℃130℃ #Xe8 5u 69y = 10 ppm6 = 25 ppm304316 M5 6+nqX = 50 ppm304316Ti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作者:————————————————————————————————日期: ﻩ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主要使点蚀。ﻫ机理:氯离子容易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路氯化物,结果在露出来的机体金属上腐蚀了一个小坑。这些小坑被成为点蚀核。这些氯化物容易水解,使小坑能溶液PH值下降,使溶液成酸性,溶解了一部分氧化膜,造成多余的金属离子,为了平很腐蚀坑内的电中性,外部的Cl-离子不断向空内迁移,使空内金属又进一步水解。如此循环,奥氏体不锈钢不断的腐蚀,越来越快,并且向孔的深度方向发展,直至形成穿孔。 由于Cl离子是水中经常含有的物质,又是引起若干合金局部腐蚀的所谓“特性离子”(破钝剂),它进入缝隙或蚀孔内还会与H+生成盐酸,使腐蚀加速进行。 氯离子被认为是304不锈钢发生局部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钝化膜的能力强,其电负性又很大,氯离子的存在加速了304不锈钢的腐蚀。另外,应力的存在也加速了氯离子对304不锈钢的腐蚀,降低了304不锈钢抗氯离子应力腐蚀的临界浓度。 在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多发生的是孔蚀也叫点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点腐蚀多发生在上表面生成钝化膜的金属材料上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当这些膜上某点发生破坏,破坏区下的金属基体与膜未破坏区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钝化表面为阴极,而且面积比活化区大很多,腐蚀就向深处发展而形成小孔。 点腐蚀发生于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例如不锈钢对含有卤素离子的溶液特别敏感,其作用顺序为Cl—>Br>1—。这些阴离子在合金表面不均匀吸附导致膜的不均匀破坏。氯离子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容易穿透金属氧化层进入金属内部,破坏金属的钝态。同时,氯离子具有很小的水合能,容易被吸附在金属表面,取代保护金属的氧化层中的氧,使金属受到破坏。 点腐蚀发生在某一临界电位以上,该电位称为点蚀电位(或击破电位),用Eb表示。如把极化曲线回扫,又达到钝态电流所对应的电位Erb,称为再钝化电位(或叫保护电位)。大于此值,点蚀迅速发生、发展;在Eb~Erb之间,已发生的蚀孔继续发展。此种形态的腐蚀决定于阳极和阴极的面积比。若阳极的位置不随时间而变化,且阳极的面积远小于阴极,则阳极的电流密度(currentdensity注二)甚大,因此腐蚀速率较快而产生孔蚀,点蚀虽然失重不大,但由于阳极面积很小,所以腐蚀速率很快,严重时可造成设备穿孔,使大量的油、水、气泄漏,有时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危险性很大。点蚀会使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等加剧,在很多情况下点蚀是这些类型腐蚀的起源。 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简介ﻫ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奥氏体钢炉管破裂形式。不同材质的奥氏体钢炉管发生开裂时介质中的氯化物浓度差别很大,一般在30ppm以上,但少数比较敏感的钢,如304钢可能几个ppm甚至更低的浓度就会腐蚀开裂。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介质中氯化物浓度较低,但由于在某些不规则表面的局部浓缩,也会造成应力腐蚀开裂。在有溶解氧的情况下会加速腐蚀。大多数奥氏体钢应力腐蚀开裂均发生在75℃以上,低于50℃时,材料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一般情况下,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为穿晶开裂,但由于热处理不当使材料敏化或材料长期处于敏化温度工作时,也会发生沿晶开裂。 氯离子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1)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原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有多种腐蚀 1对钝化膜破坏 目前有几种理论,比较权威: 1>成相膜理论:Cl-半径小,穿透能力强,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及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结构发生变化。 2>吸附理论:Cl-有很强可被金属吸附能力,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氯离子和氧子争夺金属表面上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钝化离子及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及金属表面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加速 2孔蚀(点蚀)孔蚀失效机理 在压力容器表面局部地区,出现向深处腐蚀小孔,其余地区不腐蚀或腐蚀轻微,这种腐蚀形态称为小孔腐蚀(也称点蚀)。点蚀一般在静止介质中容易发生。具有自钝化特性金属在含有氯离子介质中, 经常发生孔蚀。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方向或横向方向发展,孔蚀一旦形成,具有深挖动力,即向深处自动加速。 含有氯离子水溶液中,不锈钢表面氧化膜便产生了溶解,其原因是由于氯离子能优先有选择地吸附在氧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掉,然后和氧化膜中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基底金属上生成孔径为20μm ~30μm小蚀坑,这些小蚀坑便是孔蚀核。在外加阳极极化条件下,只要介质中含有一定量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成蚀孔。在自然条件下腐蚀,含氯离子介质中含有氧或阳离子氧或阳离子氧化剂时,能促使蚀核长大成蚀孔。氧化剂能促进阳极极化过程,使金属腐蚀电位上升至孔蚀临界电位以

上。蚀孔内金属表面处于活化状态电位较负,蚀孔外金属表面处于钝化状态,电位较正,于是孔内和孔外构成一个活态———钝态微电偶腐蚀电池,电池具有大阴极小阳极面积比结构,阳极电流密度很大,蚀孔加深很快,孔外金属表面同时受到阴极保护,可继续维持钝化状态。孔内主要发生阳极溶解: Fe →Fe2+ + 2e , Cr →Cr3 + + 3e , Ni →Ni2 + + 2e。 介质呈中性或弱碱性时,孔外主要反应为: O2 + H2O + 2e →2OH-。 由于阴、阳两极彼此分离,二次腐蚀产物将在孔口形成,没有多大保护作用。孔内介质相对于孔外介质呈滞流状态,溶解金属阳离子不易往外扩,溶解氧也不易扩散进来。由于孔内金属阳离子浓度增加,氯离子迁入以维持电中性,这样就使孔内形成金属氯化物浓溶液,这种浓溶液可使孔内金属表面继续维持活化状态。又由于氯化物水解结果,孔内介质酸度增加,使阳极溶解加快,蚀孔进一步发展,孔口介质pH值逐渐升高,水中可溶性盐将转化为沉淀物,结果锈层、垢层一起在孔口沉积形成一个闭塞电池。闭塞电池形成后 ,孔内、外物质交换更加困难,孔内金属氯化物更加浓缩,氯化物水解使介质酸度进一步增加,酸度增加将使阳极溶解速度进一步加快,蚀孔高速度深化,可把金属断面蚀穿。这种由闭塞电路引起孔内酸化从而加速腐蚀作用称为自催化酸化作用。影响孔蚀因素很多,金属或合金性质、表面状态,

氯离子腐蚀机理及防护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在化工生产中 ,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 ,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 素之一。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 ,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Cr 和 Ni 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 Cr 和 Ni 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 ,使不锈钢钝化 ,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 2 种观点。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 ,由于氯离子半径小 ,穿透能力强 ,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 , 到达金属表面 ,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 ,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 ,金属产生腐蚀。 吸附理论则认为 ,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 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 ,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 ,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 ,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 ,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 ,形成了可溶性物质 ,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结果表明,氯离子对金属表面的活化作用只出现在一定的 范围内 ,存在着 1 个特定的电位值 ,在此电位下 ,不锈钢开始活化。这个电位便是膜的击穿电位 , 击穿电位越大 ,金属的钝态越稳定。因此 ,可以通过击穿电位值来衡量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能力。 2 应力腐蚀失效及防护措施 2. 1 应力腐蚀失效机理 在压力容器的腐蚀失效中 ,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 45 %左右。因此 ,研究不锈钢制压力 容器的应力腐蚀失效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应力腐蚀 ,就是在拉伸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 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性断裂。应力腐蚀一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 : ①只有在拉应力的作用下。 ② 产生应力腐蚀的环境总存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及 H2SO4 、 H2S 溶液中才容易发生应力腐蚀。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Make a little progress every day, January 5th, 2020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主要使点蚀.. 机理:氯离子容易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路氯化物;结果在露出来的机体金属上腐蚀了一个小坑..这些小坑被成为点蚀核..这些氯化物容易水解;使小坑能溶液PH值下降;使溶液成酸性;溶解了一部分氧化膜;造成多余的金属离子;为了平很腐蚀坑内的电中性;外部的Cl-离子不断向空内迁移;使空内金属又进一步水解..如此循环;奥氏体不锈钢不断的腐蚀;越来越快;并且向孔的深度方向发展;直至形成穿孔.. 由于Cl离子是水中经常含有的物质;又是引起若干合金局部腐蚀的所谓“特性离子”破钝剂;它进入缝隙或蚀孔内还会与H+生成盐酸;使腐蚀加速进行.. 氯离子被认为是304不锈钢发生局部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钝化膜的能力强;其电负性又很大;氯离子的存在加速了304不锈钢的腐蚀..另外;应力的存在也加速了氯离子对304不锈钢的腐蚀;降低了304不锈钢抗氯离子应力腐蚀的临界浓度.. 在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多发生的是孔蚀也叫点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点腐蚀多发生在上表面生成钝化膜的金属材料上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当这些膜上某点发生破坏;破坏区下的金属基体与膜未破坏区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钝化表面为阴极;而且面积比活化区大很多;腐蚀就向深处发展而形成小孔..

点腐蚀发生于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例如不锈钢对含有卤素离子的溶液特别敏感;其作用顺序为Cl—>Br>1—..这些阴离子在合金表面不均匀吸附导致膜的不均匀破坏..氯离子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容易穿透金属氧化层进入金属内部;破坏金属的钝态..同时;氯离子具有很小的水合能;容易被吸附在金属表面;取代保护金属的氧化层中的氧;使金属受到破坏.. 点腐蚀发生在某一临界电位以上;该电位称为点蚀电位或击破电位;用Eb 表示..如把极化曲线回扫;又达到钝态电流所对应的电位Erb;称为再钝化电位或叫保护电位..大于此值;点蚀迅速发生、发展;在Eb~Erb之间;已发生的蚀孔继续发展..此种形态的腐蚀决定于阳极和阴极的面积比..若阳极的位置不随时间而变化;且阳极的面积远小于阴极;则阳极的电流密度currentdensity注二甚大;因此腐蚀速率较快而产生孔蚀;点蚀虽然失重不大;但由于阳极面积很小;所以腐蚀速率很快;严重时可造成设备穿孔;使大量的油、水、气泄漏;有时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危险性很大..点蚀会使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等加剧;在很多情况下点蚀是这些类型腐蚀的起源.. 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简介 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奥氏体钢炉管破裂形式..不同材质的奥氏体钢炉管发生开裂时介质中的氯化物浓度差别很大;一般在30ppm以上;但少数比较敏感的钢;如304钢可能几个ppm甚至更低的浓度就会腐蚀开裂..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介质中氯化物浓度较低;但由于在某些不规则表面的局部浓缩;也会造成应力腐蚀开裂..在有溶解氧的情况下会加速腐蚀..大多数奥氏体钢应力腐蚀开裂均发生在75℃以上;低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