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实训指导书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实训指导书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

实训指导

气象系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目录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实习要求 (2)

实训项目2.1:作物发育期观测及生长状况测定 (4)

实训项目2.2:作物生长量的测定 (8)

实训项目2.3:作物产量结构分析 (10)

实训项目2.4: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观测调查 (14)

实训项目3.1:物候观测与分析 (17)

实训项目3.2:果树物侯期观测 (21)

实训项目4.1: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 (23)

实训项目4.2: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25)

实训项目4.3:凋萎湿度的测定 (27)

实训项目5.1:牧草发育期及生长状况观测 (28)

实训项目5.2:家畜膘情及牧事活动调查 (31)

实训项目6.1:空气温度湿度观测 (33)

实训项目6.2:农田小气候观测 (35)

实训项目7.1:农气测报系统安装及参数配置 (36)

实训项目7.2:农气簿创建及数据输入 (39)

实训项目7.3:观测数据服务与安全管理 (41)

实训项目8.1:农业气象田间试验设计 (42)

实训项目8.2:农业气象田间试验的实施 (44)

实训项目8.3:农业气象田间试验数据分析 (47)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实习要求

一、概述

农业气象观测,就是对农业市场环境中物理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察、测量和记载。

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和有关的土壤要素。

生物要素包括各种作物、林木、畜禽和鱼类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形成以及病虫害等。

农业气象试验,是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需要和存在的气象问题及其对策所进行的试验。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应包括的内容:

1、物候观测

2、气象要素观测

3、农业小气候观测

4、土壤状况观测

5、农业气象调查

6、农业气象田间试验

7、农业气象模拟试验

8、农业气象实验室试验

9、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10、观测方法和试验仪器的研究

二、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的基本原则是:平行观测和平行分析。

农业气象观测必须遵守平行观测的基本原则,即在进行生物生长、发育状况观测的同时,还要对其生长和生存的环境进行同步观测,使资料具有可比性。

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的基本要求是:

1、必须遵循平行观测和平行分析的原则

2、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

3、及时为农业生产服务

4、建立健全观测、试验工作的规章制度

5、由专人负责,并相对稳定

6、维护好观测试验地段

三、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制度

l、严格按照技术方法和有关规定进行观测、试验,遵守操作程序,严禁伪造涂改记录,保证获取的资料准确完整。

2、观测时必须携带观测簿,深入田间认真观测记载,观测结果及时计算。不缺测、不漏测。

3、认真维护试验田和观测地段(环境),严防人畜破坏,观测植株失去代表性要重新选择;试验田成观测地段(环境)遭到破坏,无法继续进行观测、试验要立即报告,并尽量设法补救。

4、观测中遇有难以判断的问题,应请示老师。

5、观测结束要及时制作报表,认真抄录、计算、预审,试验结果要客观分析,防止主观片面。

6、农业气象观测要先预习,然后看老师演示,熟悉操作程序后,经过考核合格方可正式值班。

7、农业气象观测、试验人员要相对稳定,以保证观测、试验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观测值班可实行几个发育期换一班的长班制,也可按作物分工,分主班付班互相检查校对,认真填写观测日记。交班时要详细交待观测,试验中的有关事项。

四、教学要求

本课实习共46学时。

每次实习后要写出实习报告,步骤应完整,数据详细。

本实训成绩单列。

成绩包括平时成绩50%,期末考核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提问、实习报告、上课的表现等。

期末考核主要考评操作能力。

实训项目2.1 作物发育期观测及生长状况测定

【实习目的】

1.掌握农作物发育期观测方法

2.学习农作物发育期观测规范

3.熟悉农作物发育期观测的步骤

4. 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观测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米尺

【实习内容】

1.作物疑难发育期辨认。

2.分作物发育期观测

3.作物生育状况评定

4.农作物高度观测

5.农作物密度观测

【实习步骤】

一、发育期观测

1.观测次数和时间

(1)双日进行,旬末巡视观测

(2)禾本科作物抽穗开花期每日观测

(3)规定观测的两个发育期间隔时间很长,可逢五和旬末观测,临近发育期恢复隔日观测(4)冬小麦停止生长期月末巡视观测一次

(5)观测时间一般在下午,开花期在上午的,开花期应在上午观测

(6)生长状况观测在规定的发育期进行。

2.观测地点的选定

2.1、在大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发育期观测地段,面积一般不小于1公顷。条件不具备可选0.1公顷。按地段形状分为4个区,作为4个重复。

2.2、测点面积

(1)条播密植作物宽2-3行,长1-2米。

(2)穴播或稀植作物宽2-3行,每行长包括15-20穴(株)。

(3)撒播作物为1平方米,秧田、苗床为0.25平方米。

2.3、观测植株选择:

分蘖前以株为单位观测,分蘖后以茎为单位观测

(1)条播密植作物:观测植株一般不固定,分蘖作物分蘖期固定植株观测。观测时在观测点连续取25株(茎),分蘖作物拔节期取10个大茎。

(2)稀植作物:定苗前植株不固定,定苗后固定植株观测。每个测点连续取10株。

(3)穴播作物:每个测点连续取5穴(丛)。分蘖作物拔节期每穴取2个大茎。

(4)撒播作物:观测植株不固定,每次观测时在各点取25株(茎)。

(5)间套种作物:观测植株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按上述规定进行

(6)保护地栽培作物: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而定。

3、发育期的确定

(1)当观测植株上或茎上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即为该个体进入了某一发育期。群体的发育期以观测总株(茎)中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所占的百分率确定。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为发育始期,大于或等于50%为发育普遍期,大于或等于80%为发育末期。

(2)发育期百分率的计算

发育期百分率(%)

= 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数×100%/ 观测总株(茎)数

分蘖百分率(%)

=(观测总茎数-观测总株数)×100%/ 观测总株数

表1发育期观测记录

农作物生长状况观测

测定时期和项目

在规定的时期进行(见规范)

2、生长高度测定

2.1、测量地点

发育期观测点附近选有代表性的点

2.2、植株选择

(1)每测点取10株,4个测点共40株。

(2)条播密植作物、稀植和撒播作物,植株不固定,连续取样观测

(3)穴播作物,植株不固定,连续取5穴(丛),每穴任取2株(茎)。

(4)甘蔗、纤维用麻、烟草,固定植株顺序测量高度。

(5)个别植株折断或死亡,应补选。

2.3、测量方法

(1)禾本科作物拔节期及以前,从土壤表面量至所测植株叶子伸直后的最高叶尖;拔节期以后,量至最上部一片展开叶子的基部叶枕,抽穗后量至穗顶。

(2)棉花、大豆、油菜等从土壤表面量至主茎顶端(包括花序);打顶的作物量至主茎最高处。(3)作物培土后,从培土高度一半量起。

(4)以厘米为单位,四舍五入,取整数记载。

3、植株密度的测定

3.1、测定地点发育期观测点附近选有代表性的点

3.2、密度测定方法

(1)测定每平方米的总株(茎)数。分蘖作物分蘖后测每平方米茎数。

(2)条播密植作物

测出1米内行数、1米内株(茎)数,相乘即为1平方米内的株(茎)数

①测出1米内行数:在田间数出1~11行,量出其宽度,10除以宽度即为1米内行数;

②测出1米内株(茎)数:相邻两行各取错开的0.5米,数出其中的株(茎)数,相加即为1米内株(茎)数。

③1平方米内的株(茎)数:①②相乘即为1平方米内的株(茎)数。

表2 植株密度测定记录

3、随观测随记录,记录要完整

【实习报告要求】

1、选定各组观测地点,并作标记;

2、观测计算发育期百分率,确定发育期

3、完成实习报告

实训项目2.2 作物生长量的测定

【实习目的】

1. 熟悉主要作物叶面积测定、干物质重量测定程序;

2. 掌握主要作物叶面积、干物质重量测定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1. 恒温干燥箱

2. 电子天平:感量0.1克、载重1—2千克。

3. 电子天平:感量0.01. 载重100—200克。

4. 求积仪、叶面积仪。

5. 塑料薄膜、剪刀、纱布袋40个。

6. 牛皮纸袋:若干个,供灌浆速度测定用。

7. 牛皮纸标签:与纱布袋数量相同。

【实习内容】

1. 农作物叶面积测定;

2. 干物质重量测定。

【实习步骤】

叶面积测定

各作物按规定的方法取样。

(1)面积(系数)法

对样本叶片,直接测量长度和宽度,将长度和宽度之积乘以校正系数。

主要作物的叶面积校正系数在文献中以有介绍,但同一作物同一品种的叶面积校正系数不相同,测定叶面积时,首先需求算观测作物的叶面积校正系数,如确定有困难,可用下列系数进行。

作物名称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棉花

校正系数0.83 0.70 0.75

①测量叶片长宽,量取样本植株每片完全展开叶的完整的绿色叶片长度(Li)和宽度(Di)

②单株(茎)叶面积(平方厘米);单株(茎)各叶片长宽乘积之和与校正系数乘积,以(S1)表示。

∑-

⨯⨯

=

r

r

k

Di

Li

S

1

1

③1平方米叶面积之积(平方厘米):单株(茎)叶面积(S1)与一平方米株(茎)数m之积(S2)。

S2=S1×m

实训项目2.3 作物产量结构分析

【实习目的】

1. 熟悉主要作物有关产量因素测定内容和方法

2. 掌握主要作物产量结构分析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1. 天平:感量0.1克,载重1000克和感量为0. 5─1克,载重5─10公斤的天平各一台

2. 收获、脱粒、晾晒、加工所必须的工具

3. 皮尺、直尺

【实习内容】

1. 主要作物有关产量因素测定

2. 主要作物产量结构分析

【实习步骤】

一、主要作物有关产量因素测定

1.取样

按规定方法进行取样,一般为10株。

2. 水稻产量因素测定

(1)一次枝梗数(个);

(2)结实粒数(粒);

(3)一次枝梗数、结实粒数平均值取一位小数。

3. 小麦产量因素测定

(1)分蘖数(个)、大蘖数(个);

(2)越冬死亡百分率(%):以越冬开始期和返青期测定的每平方米茎数计算。

越冬死亡率(%)= 越冬开始期茎数

返青期茎数越冬开始期茎数-×100% 返青期密度测定时,假生长茎作为死亡茎统计。返青期茎数多于越冬开始期茎数时,越冬死亡率记为0。

(3)小穗数(个);

(4)结实粒数;

(5)分蘖数、大蘖数、小穗数、结实粒数的平均值和计算结果均取一位小数。越冬死亡分率计算结果取整数记载。

4.玉米产量因素测定

(1)茎粗(毫米);

(2)果穗长(厘米);

(3)果穗粗(厘米);

(4)双穗率(%):统计样本植株中两个或以上果穗株数,求出百分率。

(5)茎粗、果穗长、果穗粗测量值取整数,平均值茎粗取整数,果穗长、果穗粗和双穗率均取一位小数。

二、产量结构分析

(一)分析项目见规范

理论产量和实产

理论产量为分析计算产量,以1平方米产量表示。

地段实产,需在作物成熟后单独收获,或取约100平方米(每区约25平方米,根据株、行距计算实际面积)单收、单晒、称重,计算1平方米产量。

产量结构分析精度

(1)样本数量统计取整数,平均值取一位小数。

(2)子粒称重采用0.1克的天平,作物茎秆和甘蔗、薯块重等采用感量为0.5─1克的天平,分次称量。样本称重和各项计算、平均值均取二位小数。

(3)长度测量取整数,平均值以厘米为单位的取一位小数,以毫米为单位的取整数。

(4)比值取二位小数,百分率取整数。在运算过程中不做小数处理。

(二)水稻产量结构分析

1. 取样

(1)在8个密度测定点上每点连续取5穴共40穴,沿茎基部剪下取回。

(2)数出样本总茎数,再将有效穗连同穗柄剪下,数其总穗数。按穗的长度,分3─5组(如整齐度差可多分几组),分别数其数量,从各组中按比例共取50个穗,供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空壳率、秕谷率分析用。各组抽样数的计算方法同4.3.2。根据计算的各组应取样穗数,在各组内随机抽取,但应注意穗部完整。

(3)40穴其余样本脱粒,将子粒(含已抽出的50穗)、茎杆(含脱粒穗轴)晒干,用于千粒重、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分析。

2. 分析步骤和方法

(1)穗粒数(粒)、穗结实粒数(粒)、空壳率(%)、秕谷率(%):数出结实粒数、空壳粒(子房未膨大或膨大呈透明薄膜状而无淀粉者)、秕谷粒(有淀粉但充实程度不到正常子粒的三分之二)数,三者之和为穗粒数。求出平均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空壳率、秕谷率。在数粒数时先通过落粒痕迹数出脱落粒数(统计结实粒),再全部脱粒,分别数出空壳粒、秕谷粒和结实粒数。

穗粒数 = 样本穗粒数之和/样本穗数

穗结实粒数 = 结实粒数/样本穗数

空壳率 =(空壳粒数/穗粒数)×100%

秕粒率 =(秕谷粒数/穗粒数)×100%

(2)千粒重(克);样本子粒晾晒达到通常的干谷标准后,除去空、秕粒,于其中不加选择的取二组各1000粒,分别称重,二组重量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如平均值为30克,则两组相差不大于O.9克)时,平均重即为千粒重。如差值超过3%,再取 1000粒称重,用最为接近的两组重量平均作为千粒重。

(3)理论产量(克/平方米)

理论产量 = 1000

1平方米有效茎数千粒数穗结实粒数⨯⨯ (4)株成穗数(个)、成穗率(%):采用乳熟期测定的有效茎数和返青期测定茎数(作为基本苗),求出单株成穗数;有效茎数和拔节期测定的总茎数(作为最高茎数),求算成穗率。

株成穗数 = 基本苗数

有效茎数 成穗率 = 最高茎数

有效茎数×100% (5)茎秆重(克/平方米)

茎秆重 = 样本总茎数

样本总茎干重×l 平方米总茎数(乳熟期测定值) (6)子粒与茎秆比

子粒与茎秆比 = 样本总茎杆重

样本总籽粒数 (三)麦类产量结构分析

1、取样

在8个密度点中,每点连续取50茎,共400茎,从中取50穗供分析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粒数。取样方法同水稻。

2、分析步骤和方法

(1)小穗数(个)、不孕小穗率(%):逐穗数出样本小穗数(含不孕小穗数、不包括退化小穗)、不孕小穗(小穗上有颖无子粒,穗中部,顶部不孕小穗亦需计算在内)数,求出平均小穗数和不孕小穗率。圆锥花序的麦类,如攸麦等不进行测定。

不孕小穗率 =总小穗数

不孕小穗总数×100% (2)穗粒数(粒):先数出样本脱落粒数,然后脱粒,数其总粒数(含脱落粒数),求出平均穗粒数。

(3)理论产量(克/平方米):

理论产量 = 1000

1平方米有效茎数千粒重穗粒数⨯⨯

(4)株成穗数(个):以乳熟期测定的有效茎数除以三叶期株数求得。

(5)千粒重、成穗率、茎秆重,籽粒与茎秆比:方法同水稻。

(四)玉米产量结构分析

1、取样

在每个区连续取10株,共40株(含双穗和空秆株)。齐地面剪下,带回室内,数出有效株数。将果穗摘下(双穗结在一起),茎干晒干。

2、分析步骤和方法

(1)果穗长(厘米)、果穗粗(厘米)和秃尖比:果穗去掉苞叶逐个量出果穗长和果穗粗及秃尖长度(双穗量最大穗),除有效株数求出平均。果穗长、果穗粗测量方法同玉米产量因素测定。秃尖长度为果穗尖不结实部分的长度,当秃尖不整齐时取中间长度测量。

秃尖长度之和

秃尖比 =

果穗长度之和

(2)株子粒重(克):样本全部晒干脱粒,称取子粒重,除以有效株数求出平均。

(3)百粒重(克):将晾晒干的子粒充分混合后,任意数出二组,每组100粒,分别称重,两组数值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时,平均重即为百粒重。如差值超过3%,再取100粒称重,用最为接近的两组数值平均作为百粒重。

(4)理论产量(克/平方米):

理论产量 = 株子粒重×l平方米有效株数

(5)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茎秆重应包括除去子粒重以外的干物质重,如茎、叶、穗轴等。方法同水稻。

【实习注意事项】

1、两人一组,按时观测

2、注意随观测随记录,

3、记录要完整

【实习报告要求】

1、详细记录观测项目和内容

2、完成实习报告

实训项目2.4 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观测调查

【实习目的】

1. 熟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内容和方法;

2.掌握主要病虫害观测方法;

3. 掌握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米尺、放大镜

【实习内容】

1.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2.病虫害观测

3. 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调查

【实习步骤】

1.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

(1)观测的时间和地点

一般从发现植株受害时开始进行观测,直至受害植株生长恢复或受害部位症状不再变化为止。 具体时间依灾害种类而定。如风、雹观测在出现后立即观测,冻害观测应在下午。

(2)观测的项目和方法

观测的项目:

1)、灾害名称

2)、灾害起至时间和强度

3)、灾害强度

4)、受害部位

5)、受害症状和程度

受害程度的记载和计算

一般以植株受害百分率记载

植株受害、死亡百分率=

总株(茎)数

受害、死亡株(茎)数×100% (3)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

1)、干旱

2)、涝害

3)、霜冻

4)、低温冷害

5)、干热风

(4)天气灾害的观测

主要天气灾害包括风灾、雹灾、雪灾等,对受害症状进行描述。

2.病虫害的观测

观测的项目:

1、病虫害名称和受害特征

2、植株受害程度统计

3、部位受害程度

分为轻微、轻、中、重、严重记录

受害程度的记载和计算

一般以植株受害百分率记载

【实习注意事项】

1、两人一组,按时观测;

2、选定各组观测地点,并作标记;

3、记录要完整

【实习报告要求】

1、报告内容完整;

2、记录工整,数据全。

实训项目3.1 物候观测与分析

【实习目的】

1. 熟悉物候观测内容和方法;

2.掌握物候分析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米尺、高枝剪、望远镜

【实习内容】

1.植物发育期观测

2.动物活动初、终期的观测

3.气象水文现象的初、终期观测

【实习步骤】

1、观测点的选择

观测点是长期进行自然物侯观测的地方。观测点的地形、地势、土壤、植被被等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并长期固定。一般可建立物侯观测场。

2、自然物侯观测对象和观测植株

选苹果、杏、梨、柳、杨、椿、国槐、洋槐、丁香等作为观测对象,确定观测植株。3、观测时间

自然物侯观测时间一般根据季节和观测对象灵活掌握。动物物侯要随时观测,植物物侯每次观测在物侯现象表现最明显时进行。鸟、昆虫惯于早晨或晚间鸣叫,则应在早、晚注意听记,气象水文现象应随时注意观察、记载、冻结观测宜于早晨或上午,解冻观测应在中午进行。

4、观测方法

自然物侯观测时间一般根据季节和观测对象灵活掌握。动物物侯要随时观测、植物物侯每次观测在物侯现象表现最明显时进行。鸟、昆虫惯于早晨或晚间鸣叫,则应在早、晚注意听记,气象水文现象应注意观察、记载,冻结观测宜于早晨或上午,解冻观测则应在中午进行。

(1)植物发育期观测

木本植物是以所标记的植株发育较早的树顶和向南的枝条为主要观测部位,而草本植物则以全株为对象进行目测估计。雌雄展板的树木,开花期分别观测、记载,用“”代表雄株,用“”代表雌株。出现第二次开花也要观测、记载。

(2)动物活动初、终期的观测。

鸟、昆虫一般在春回大地时开始活动,其活动初期的观测,应在春季注意看和听第一次

出现期和鸣声;鸟、昆虫一般在秋、冬季消声,其活动终期的观测,应在秋、冬季注意看和听最后一次出现期和鸣声。

(3)气象水文现象的初、终期观测。

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有同一项气象水文现象观测项目,可从中抄录,其余项目每次看到、听见这些现象都要记录,以便从中挑取一年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出现日期,避免漏测。

5、自然物侯观测种类

自然物侯观测种类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几中进行观测

6、观测的主要发育期及特征

(1)木本植物

木本乔、灌木植物观测的主要发育期及特征:

芽膨大期:芽开始膨大、鳞片开始松开,颜色变淡。有些品种的芽为绒毛状,膨大时,芽顶端出现发亮的银白色茸毛。

芽开放期:鳞片松开,顶端露出绿色的幼叶。

展叶期:第一片叶展开。

开花期:花序上第一朵花完全开放。

新梢开始生长期:新梢出现第一个长节、长约1CM。

新梢停止生长期:枝梢生长缓慢,顶端形成顶芽。

幼果形成期:子房受精后花托开始膨大,形成幼果、直径达0.5CM。

果实成熟期:全树80%果实的色泽、硬度、品质和种子等具有本品种的成熟特征,采果时果柄易分离。

枝条成熟期:枝条自下而上逐渐由绿色变为褐色。

落叶期“叶片正常老熟而脱落。

(2)草本植物

萌动(或返青)期,越冬后地面变绿或地下露出地面。

展叶面:植株上叶片展开。

开花期:花瓣完全张开。

果实成熟期:果实(或种子)呈现成熟的颜色。

果实脱落或种子散布期:植株上的果实开始脱落或种子开始散布。

黄枯期:植株上的叶片黄枯。

(3)侯鸟、昆虫、两栖动物的物侯

豆雁、家燕:

始见:春季第一镒看见的日期。

绝见:秋季最后一镒看见的日期。

楼燕:

终见:秋季最后一次看得见的日期【实习注意事项】

1、两人一组,按时观测

2、注意随观测随记录,

3、记录要完整

【实习报告要求】

1、观测记录植物、动物及物象物候期

2、完成实习报告

2008农业气象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10014 课程名称:农业气象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对象:园艺专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二、课程简介 《农业气象》是一门农业与气象相结合的边缘课程,主要介绍影响农业生产的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规律以及灾害性天气和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状况等,从而为农业气候区划、农作物生产栽培等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充分发挥我国的气候资源优势,使农业生产趋利避害,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气象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2.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各含量变化规律 3.大气的垂直分层 4.对流层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1.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2.大气概论 (三)实践环节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对流层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

第一章太阳辐射 (一)目的与要求 1.辐射地一般知识,辐射地基本定律,变化规律 2.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内容 1.昼夜、季节和二十四节气 2.太阳辐射 3.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4.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三)实践环节 1.太阳及地面辐射的观测 实验一、辐射度、光照度和日照度时数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 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作用 3.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 第二章温度 (一)目的与要求 1.地表面热量平衡方程及其各项的意义 2.土壤、大气的温度分布特点以及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的变化特点 3.积温的用途和计算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土壤温度 2.空气温度 3.温度与农业生产 (三)实践环节 1.空气及土壤温度的观测 实验二、地温与气温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 2.空气、土壤温度的变化特点 3.积温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档,它主要描述了一些关于土壤观测的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对于农业生产非常关键,因为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规范和标准的执行,可以保证土壤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土壤观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土壤的质量和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土壤观测包括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含盐量、土壤肥力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土壤观测不规范或者不标准化,就会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益下降。 因此,规范土壤观测非常重要。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就是对土壤观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一个文档。这个文档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土壤观测的规范和标准,比如对于土壤监测点的选取要求、土壤观测仪器的选用和使用要求、土壤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求等等。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科学、准确的土壤观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首先,规范土壤监测点的选取要求。按照规范,土壤监测点应该选择在显著的土壤类型或者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同时要考虑土壤深度、土层物理化学性质的选取等因素。这样可以确保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其次,规范土壤观测仪器的选用和使用要求。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中明确了对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含盐量、土壤肥力等指标观测仪器的选用、校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土壤水分的观测仪器必须能够精确地测定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分布状态,同时要求环境温度等要素对土壤水分观测的影响要降至最低。 最后,规范土壤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求。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中要求对于所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转换,提供必要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以便于管理者或者科研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和研究。 总之,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是重要的文档,它标准化和规范化了土壤观测的过程,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它对于农民、农业管理者以及科研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广泛使用和推广。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36 理论:26 实验:10 学分:2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种子、植保等 先修课程:数学和物理等基础知识。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刘江、许秀娟主编,《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主要参考书: 钱允祺主编,《农业气象学》,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马秀玲等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 陈端生、龚绍先主编,《农业气象灾害》,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气象学》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农业气象时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为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学习专业课和参加毕业实习时提供必要的农业气象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自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习课两部分内容,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掌握植物生产和环境等类所必须的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气象观测及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技能。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逐步实现农业高产稳产。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绪论 2 1 辐射 5 2 温度 3 3 水分 3 4 风和气压 2 5 天气及天气预报 2 6 气象灾害 4 7 气候 3

8 农田小气候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按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 2.绪论及第一、二、三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基础理论部分,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切实掌握为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3.重点要深入介绍反复使用,难点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 4.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注意与实际相联系,其中重点内容必须达到大学基础课的要求,由于学时数少,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应作适度的联系和启发。 5.重视课堂学习和自学,每章安排学生准备专题讨论。 6.本大纲的教学内容为36学时,理论讲授26学时;课堂实习10学时。 五、教学内容 绪论 1.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农业气象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农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了解气象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首堂课的学习中要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 气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的定义,农业气象的基本任务,农业气象的发展简史,农业气象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3.本章重点 重点介绍气象和农业气象的概念,农业气象条件,以及本课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农业气象,学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学习。另外气象学是为研究大气构造,特性及其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现象的科学,必须对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重要的物理性状等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以后各章打下基础。 第一章辐射 1.基本内容 第一节辐射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太阳辐射 第三节太阳辐射在大气的减弱 第四节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五节地面有效辐射 第六节净辐射辐射 第七节太阳辐射与植物生活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辐射地一般知识,辐射地基本定律,变化规律,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难点较多,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尽量深入浅出把星体辐射所遵循的基本定律,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及方位角的计算,蕾莱散射定律,水平面上的太阳直达辐射总量的计算,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及其与植物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等作难点处理。 第二章温度 1.基本内容

农业气象学作业[1]

一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1、平行观测法:同时观测气象要素和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 2、地理播种法:在气候条件不同地区,选择土壤条件相同的地段,于各地最适宜的播种期播种同一品种,进行平行观测。 3、分期播种法:在同一地区,间隔5~10d播种同一作物,根据研究任务,可播5~10期,最少不少于3期。 4、地理分期播种法:将地理播种法和分期播种法结合起来的一种试验方法,弥补了单纯地理播种法很难取得地形、土壤、栽培技术完全一致与分期播种法只在一个点上进行试验的不足,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田间试验方法。 5、人工气候实验法: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得出作物要求的定量指标, 6、气候分析法:把所需要的农业资料和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求得作物产量或品质与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7、统计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 8、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大气 一、大气的垂直结构 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 对流层特点: 对流层: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km,在中纬地区平均10-12km,在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一般夏季对流层厚度比冬季厚。 (1)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间,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0.65℃/ 100m)。 (2)空气具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 (3)集中了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4)高度水平方向上的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5)天气变化最复杂的一层,发生许多地面看到的天气现象,如云、降雨、雪等。 第二章辐射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称为。 一、辐射具有二象性波动性粒子性 (一)辐射波动性 物体时刻不停的放射和吸收电磁波,其波长(λ),频率(f),波速(v)三者关系为: v = λf通常取光速v =3×108m/s ,λ(nm),f(Hz)或(KHz) 频率高的波长短,频率低的波长长。所以根据波长的相对长短,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实训指导书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 实训指导 气象系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目录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实习要求 (2) 实训项目2.1:作物发育期观测及生长状况测定 (4) 实训项目2.2:作物生长量的测定 (8) 实训项目2.3:作物产量结构分析 (10) 实训项目2.4: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观测调查 (14) 实训项目3.1:物候观测与分析 (17) 实训项目3.2:果树物侯期观测 (21) 实训项目4.1: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 (23) 实训项目4.2: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25) 实训项目4.3:凋萎湿度的测定 (27) 实训项目5.1:牧草发育期及生长状况观测 (28) 实训项目5.2:家畜膘情及牧事活动调查 (31) 实训项目6.1:空气温度湿度观测 (33) 实训项目6.2:农田小气候观测 (35) 实训项目7.1:农气测报系统安装及参数配置 (36) 实训项目7.2:农气簿创建及数据输入 (39) 实训项目7.3:观测数据服务与安全管理 (41) 实训项目8.1:农业气象田间试验设计 (42) 实训项目8.2:农业气象田间试验的实施 (44) 实训项目8.3:农业气象田间试验数据分析 (47)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实习要求 一、概述 农业气象观测,就是对农业市场环境中物理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察、测量和记载。 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和有关的土壤要素。 生物要素包括各种作物、林木、畜禽和鱼类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形成以及病虫害等。 农业气象试验,是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需要和存在的气象问题及其对策所进行的试验。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应包括的内容: 1、物候观测 2、气象要素观测 3、农业小气候观测 4、土壤状况观测 5、农业气象调查 6、农业气象田间试验 7、农业气象模拟试验 8、农业气象实验室试验 9、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10、观测方法和试验仪器的研究 二、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的基本原则是:平行观测和平行分析。 农业气象观测必须遵守平行观测的基本原则,即在进行生物生长、发育状况观测的同时,还要对其生长和生存的环境进行同步观测,使资料具有可比性。 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的基本要求是: 1、必须遵循平行观测和平行分析的原则 2、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 3、及时为农业生产服务 4、建立健全观测、试验工作的规章制度 5、由专人负责,并相对稳定 6、维护好观测试验地段 三、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制度 l、严格按照技术方法和有关规定进行观测、试验,遵守操作程序,严禁伪造涂改记录,保证获取的资料准确完整。 2、观测时必须携带观测簿,深入田间认真观测记载,观测结果及时计算。不缺测、不漏测。

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及有效管理

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及有效管理 农业气象观测是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象要素进行系统、连续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以提供农业生产和灾害防范方面的科学依据。下面将介绍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及有效 管理。 一、主要内容 1. 温度观测:包括气温观测和土壤温度观测。气温观测是对地面和大气中空气温度 的测量;土壤温度观测是对土壤中不同深度处的温度进行测量,以了解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 2. 降水观测:降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要素,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降水观测是对不同时间段内的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形式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3. 光照观测:光照是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光照观测是对日照时数、全天辐射量等进行测量,以了解光照的变化情况。 4. 相对湿度观测: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百分比,对作物的生长和病虫害 发生有一定影响。相对湿度观测是对空气中的湿度进行测量和记录。 6. 蒸发观测:蒸发是水分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农作物生长和水分供应有重要 影响。蒸发观测是对蒸发量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了解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 7. 农田土壤湿度观测:农田土壤湿度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指标,对农作物的生长和 灌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农田土壤湿度观测是对土壤中的含水量进行测量和记录。 二、有效管理 为了保证农业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1. 规范观测操作:对于气象观测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掌握准确的观测方法和 操作流程,并建立观测记录的规范和标准。 2. 设备管理:保证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确度,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更新 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 数据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纠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共享与利用:加强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共享与利用,将观测数据与农业生产 管理相结合,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

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 一、引言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探索合理的农业气 象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深入 了解农业气象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农业气象 观测站,学习了各种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与相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二、农业气象观测站参观与调研 在实习期间的第一周,我参观了当地的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站 设备齐全,包括气象观测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风向仪等) 和遥感设备。观测站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 记录方式。我还有幸参与了实时的观测工作,通过观察和记录气象要 素的变化,我对农业气象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农业气象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开始了农业气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工作。我 选择了一个农业区域进行调研,收集了当地一段时间的气象数据,包 括温度、降水量、风力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发现 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在降水量较多的年份,该地区的农作物产 量普遍较高;而在温度波动较大的年份,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较为不稳定。这些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四、农业气象管理与预测

基于我对农业气象的学习和实习经验,我认识到农业气象在农业 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农业管理和决策的价值。农业气象预测可以 帮助农民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做出决策,以减少对不利气象条件的敏 感度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一些农业气 象预测模型和技术,并学习了如何根据气象数据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 计划。 五、实习心得与展望 通过这次农业气象学实习,我对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农 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学会了如何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我还与农业气象专家进 行了交流和讨论,深入了解了农业气象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 方向。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和应用,并积极参与农业气象管理和决策的工作。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 实践,我能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为实现农业气象与农业生 产的有机结合而努力。 六、结束语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农业气象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并对农业气象学充满了热情。希望未来 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相关研究和实践,为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做出自己 的努力。同时也感谢导师和相关专家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

农业气象学之温度观测实验报告

农业气象学之温度观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农业气象学中的温度观测 一、引言 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灾害和农业生产的学科。而温度是农业气象学中极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温度观测对于研究和预测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和农业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实验方法和进行观测,探讨农业气象学中温度的观测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观测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温度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3.进行温度的定量观测和记录。 4.分析温度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两种。本次实验使用水银温度计。 2.记录表格和笔。 四、实验步骤 1.在待观测的位置选择好固定点,确保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2.将温度计放置在固定点,避免阳光直射和其他外界干扰。

3.用温度计读取当前环境的温度,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4.对于连续观测的实验,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如每10分钟)重复步骤3,将各次温度观测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观测结束后,整理并分析观测数据。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得到的观测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可以直观地看到温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温度的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比如对于不同作物来说,适宜的生长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作物有何影响等。 同时,根据观测数据还可以计算得到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指标,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温度的统计特征,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温度计要垂直放置,不可受到外界干扰。 2.避免太阳直射和其他外界因素对温度计的影响。 3.在连续观测的实验中,确保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一致,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4.注意记录好观测数据,以便后期整理和分析。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农业气象学中温度观测的原理、方法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中的观测数据为我们研究农业生产和气象灾害提供

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

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 2021年6月1日至6月30日,我在XX农业气象研究中心进行为 期一个月的农业气象学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农业气象学的理论 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 结和感悟。 一、实习目的和背景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天气、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灌溉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实际的农业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加深对农业 气象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了解了农业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气象站进行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数据的 采集,并学会了使用手持式测量仪器进行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测量。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田间作物生长观测,记录了农作物的生 长状况,病虫害情况以及降雨量等重要数据。 在第二周的实习中,我们利用实习基地的大棚,进行了室内的模拟 试验。通过控制不同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我们观察和 记录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及其对气象因素的 敏感度。

第三周和第四周的实习中,我们开始了对实际农田的农业气象观测。我们选择了不同地点的农田,进行了连续两周的观测实验。通过安装 专业的气象观测仪器,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温湿度、风向风速、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等。同时,我们还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 了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以了解农作物对气象条件的响应。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农业气象观测和实验的整个过程,掌 握了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 行观测和分析,并能根据观测数据进行农事决策。 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农业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如不同气象因素 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气象灾害的防治措施等。通过与实习导师和同事 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合作和 沟通能力。 另外,本次实习还帮助我认识到农业气象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 要性。通过合理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农民可以更好地进行灌溉、施肥 等农事活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实现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习心得和建议 通过这次实习,我体会到了农业气象学理论和实践的密切联系。在 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实际应 用的能力。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农业气象学是园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气象要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农业气象灾害和灾害性天气的生消规律及对策、农业气象仪器及农业气候与农业小气候,从而为农业生产环境的改造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以大气概论、农业气象要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农业气象灾害和灾害性天气的生消规律及对策、农业气候与农业小气候为基本结构,内容有农业气象要素—太阳辐射、温度、湿度、气压与风的时空分布规律,农业气象灾害—寒潮、霜冻、干旱、冰雹等的生消规律及对策,农业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基本知识等。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本课程与栽培学、生态学等的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注意理论的实践性,凡是与园艺科学实验及实际生产密切相联的气象问题,都应该特别引起重视,并加以引用,以体现当代园艺科学的特色。 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模型、图表、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4.在农业气象学实验中,应尽量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5.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学生自学部分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6.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农业气象观测

一.名词解释: 10分(每题2分) 1.界限温度 2.受害程度 3.干热风 4.霜冻 5.霜后花 二. 填空:40分(每题2分) 1.光合有效辐射是对( )作用有效的( )成分。 2.将植物分成()与()等类型,…………大多数植物的界限一般可定为( )小时。 3.光合作用中的补偿点,即()与()强度一致时的()强度。 4.对于植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温度,()温度,()温度。 5.农业气象中常用的积温有()积温与( )积温两种。 6.小麦播种时要求田间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如耕层的土壤水分>85%或<60%( )小麦播种。 7.小麦拔节期要求的适宜温度为(),孕穗期为(),气温在适温范围内偏低有利于延长小花分化时间。 8.玉米生育期间生物学下限温度为()。玉米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玉米冻害指标为()。 9.玉米在各个生长时期需要的水量各不相同。其特点为前期需(),中期需(),后期需()。 10.确定棉花适宜播种期对夺取棉花丰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使棉苗达到()的标准。 11.棉花播种适期指标一定要(),西北内陆棉区以5厘米地温稳定达到()即可。

12.小麦雪霜病仅发生于()的麦区,如新疆。 13.甜菜发育期标准为(),(),()()。 14.农业气象报表包括(),(),(),(),()。 15.麦类作物发育期是( ) 16.玉米作物发育期为( ). 17棉花观测调查时间为()。 18.小麦观测调查时间为()。 19.玉米观测调查时间为()。 20.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分册、()分册、()分册、()的各项观测内容。 三.选择题:8分(每题2分) 1.观测地段的面积为:a.一般为1公顷,不小于0.1公顷; b.一般为2公顷,不小于0.5公顷。 2.观测地段距林缘、建筑物、道路(公路、铁路)、水塘等应在:a.50米以上。B.50米以内。 C.20米以上。 3.子粒重用感量为:a.0.01克的天平称量,b.0.1克天平称量。 4.666xx(地方补充段指示玛)中的aSnToToTo组和bNtTsTsTs组的发报时间为每年a.三、四、五月编发。B.九、十、十一、月编发. 四.问答题:25分(每题5分) 1.请你述说农气人员的职责? 2.北方抗旱播种有哪几种方法? 3.如何预防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4.非定期农业气象情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考核作物产量预报质量包括哪几个部分? 五.编报:17分(第1题、第4题分别为6分,第2题、第3题每题2.5分)。 1、某旬6日大风、冰雹同时发生,造成玉米、棉花等作物受害,以风灾为主,总受害面积程度轻,受害总面积(67。5万亩)占作物总面积的比为15%;春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自然物候分册

目录 拕 憙 第一章自然物候观测总则 憖1.1自然物候观测的概念及其意义1.2物候观测点的选择 1.3物候观测对象的选定 1.4观测的物候期 1.5物候观测时间 1.6物候观测的一般规定 表1物候观测种类 表2观测的物候期 憙第二章观测的主要物候期及标准 憖 2.1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物候期标准2.2草本植物物候期标准 2.3候鸟、昆虫、两栖动物物候期标准 2.4气象、水文现象 2.5物候分析 附录1物候观测常见植物、动物图 附录2自然物候观测记录簿、表格式

第二章观测的物候期及标准 2.1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物候期及标准 1、芽膨大期 乔木和灌木的芽具有鳞片,芽的鳞片开始分离,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和角形,果树和浆果树从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浅色部分时为芽膨大期。裸芽不记芽膨大期。 针叶类如松属顶芽鳞片开裂反卷,出现淡黄褐色的线缝;侧柏鳞片张开,中间露出紫褐色;榆树在鳞片边缘有绒毛出现;刺槐在旧叶痕上突起出现象人字形裂口;槐树褐色带绒毛的隐闭芽露出绿色;栾树芽中出现黄色的毛;枣树冬芽出现新鲜的棕黄色绒毛。这都是芽开始膨大的特征。 花芽和叶芽分别记明其膨大日期。如花芽先膨大即先记花芽膨大日期,后记叶芽膨大日期,如叶芽先膨大,也应先记录。如人力不足可不分别观测,只记芽最先开始膨大日期,但要在日期前注明“花”或“叶”。花芽、叶芽分别观测的记录可记在同一栏内,加以注明。 为了不错过记录这个时期,可以在观察的树芽上涂上小墨点,当出现分离,露出其它颜色即为芽膨大开始。 但是这种方法仅对有较大芽的树木类才可以应用。芽很小或绒毛状鳞片的树木,要观察其芽的膨大开始是比较困难的,宜用放大镜或望远镜观察。绒毛状芽膨大时顶端出现比较透明的银色毛茸。 2、芽开放期 有鳞片的芽当鳞片裂开,芽的上部现出新鲜颜色的尖端或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槐树隐蔽芽,当明显看见长出绿色叶芽;榆树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裸芽类带有锈毛的冬芽出现裂缝;刺槐芽裂开后长出绒毛,显出绿色;桃、杏的鳞片裂开,玉兰绒毛状的鳞片裂开见到花蕾顶端,既是花芽开放期,也是花蕾出现期。 如芽膨大期分别记载花芽和叶芽,芽开放期也应分别记载。 3、展叶期 始期:观测树上有个别枝条上的芽出现第一批平展的叶片为展叶始期。 针叶树当幼针叶从叶鞘中出现时;复叶类只要复叶中有一、二个小叶平展,即为展叶始期。 盛期:在观测的树上有半数枝条上的小叶完全平展。针叶类是当新叶长出的长度达到老针叶一半的时候为展叶盛期。有些树种开始展叶后很快就完全展叶则可以不记展叶盛期。 4、花蕾或花序出现期 芽开放露出花蕾、花序顶端。 5、开花期 始期:观测树上有一朵或同时几朵花的花瓣开始完全开放,即为开花始期。 风媒传粉的树木(松属、柏属、落叶松属、杨属、柳属、胡桃属、桦木属、千金榆属、榛属、麻栎属、榆属、桑属等),开花始期按照下述特征记载: 柳属:雄株的柔荑花序长出雄蕊,出现黄花;柳属雌株柔荑花序的柱头出现黄绿色。 杨属:始花时,不易看见散出的花粉,当花序松散下垂时,即视为开花始期。 其它属:当摇动树枝时,雄花序可以散发出花粉。 盛期:观测树上,有一半以上的花蕾都展开花瓣或一半以上的柔荑花序散发出花粉,为开花盛期(针叶树不记开花盛期)。 末期:观测树上的花瓣(柔荑花序)凋谢脱落留有极少数的花。

《气象学》实验指导书

《气象学》实验指导书 刘洪生编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目录 实验一温度和湿度的观测 实验二风速和风向的观测 实验三气压的观测 实验四云的观测 实验五能见度的观测 实验六天气现象的观测 实验一温度和湿度的观测 1 气温和湿度观测 1.1概述 空气温度(简称气温,下同)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空气湿度(简称湿度,下同)是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地面观测中测定的是离地面1.50米高度处的气温和湿度。 需要获取的项目及其单位: 气温有:定时气温,日最高、日最低气温。配有温度计的气象站应作气温的连续记录。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湿度有: 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部分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相对湿度(U)——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 露点温度(Td)——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气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配有湿度计的气象站应作相对湿度的连续记录,并挑选日最小值。 测量气温和湿度的仪器主要有干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通风干湿表、温度计和湿度计、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1.2干湿球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是用于测定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它由两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气温由干球温度表测定,湿度是根据热力学原理由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的温度差值计算得出。 在小百叶箱的底板中心,安装一个温度表支架,干、湿球温度表垂直悬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5m高。湿球温度表球部包扎一条纱布,纱布的下部浸到一个带盖的水杯内。杯口距湿球球部约3cm,杯中盛蒸馏水(只允许用医用蒸馏水),供湿润湿球纱布用。 湿球包扎纱布时,要把湿球温度表从百叶箱内拿出,先把手洗干净,再用清洁的水将温度表的感应部分洗净,然后将长约10cm的新纱布在蒸馏水中浸湿,使上端服贴无绉折地包卷在感应部分上(包卷纱布的重叠部分不要超过球部圆周的1/4);包好后,用纱线把高出感应部分上面的纱布扎紧,再把感应部分下面的纱布紧靠着球部扎好,但不要扎得过紧,并剪掉多余的纱线。 观测和记录

农业气象实验指导教材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实验总学时:10 适用专业:园艺 先修课程:植物学 一、目的与任务 实践本课程相关理论,掌握常用气象观测、环境监测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掌握农业气象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能够掌握主要气象要素光照度、辐照度、光照时间、气温、土壤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风的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气象要素的时空间分布特征,了解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规律。 三、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实验一.日照时数、光照度、风的观测(2学时) 一、目的要求 明确日照计和照度计和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光照时数和光照读的观测方法;了解测定风的仪器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仪器及用品 暗筒式日照计、日照纸、量杯、天平、蒸馏水、赤血盐、枸橼酸铁铵、脱脂棉、JD-1A型照度计,铅笔、观测簿; 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热球微风仪。 实验二.温度、空气湿度、降水量与蒸发量观测(2学时) 一、目的要求 了解气象常用温度表、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方法,掌握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整理方法。 了解测定空气湿度的原理、掌握空气湿度的测定、计算与查算方法。 了解降水量、降水强度划分,掌握各种雨量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蒸发量的概念,掌握蒸发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仪器 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地面温度计、曲管温度计、曲管温度计、直管地温表 百叶箱干湿表、通风干湿表、毛发湿度计、毛发湿度表。雨量器、虹吸式雨量计和量雪尺、称雪器;小型蒸发器和E-601型蒸发器。 实验三温度资料统计 一、目的要求

农业气象学之温度观测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业气象学之温度观测实验报告 篇一:气象学实验指导1,2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太阳辐射与风、气压的观测 (4学时) 实验目的:1.学会用便携式辐射计观测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用暗筒式日照计观测日照时数;用照度计观测光照度的方法。 2.印证朗伯定律和可见光在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和总辐射中比率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气压计,动槽式气压表的使用方法及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了解三杯和电接风向风速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热球式微风仪的测风方法。 实验准备:便携式辐射计,暗筒式日照计,照度计,日照自记纸(一张是有纪录的),气压计,动槽式气压表,三

杯风向风速表,热球式微风仪,电接风向风速计,计算器,计算纸,直尺,铅笔,记录板。 实验内容: 1.介绍实验原理:①由于“朗伯定律”只适用于平行辐射线,又在总辐射中太阳直接辐射占主要地位,所以观测结果应该是:sm?sm?sinh;Q ?? ?Q?sinh;D在各个方向上的 差异较小。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φ=39°42′;δ由查表获得;ω=(t-12)×15°/h ②由于可见光在散射辐射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观测结果应该是:若设sd、s和sb分别为Rsd、Rs和Rsb的光照度,则: sdssb ??。RsdRsRsb ③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可照时间×100%可照时间n= 2?0 ;cosω0=-tgφ·tgδ0?1 15?h 2.介绍便携式辐射计,日照计,照度计、气压计,动槽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作物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上卷) 国家气象局编定 气象出版社 ISBN 7-5029-1383-1/P.0600 1993年6月第一版 1993年6月第一次印刷 国家气象局编定责任编辑:黄建成秀虎

前言 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气象台站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技术规定。 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物理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和记载。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和有关的土壤要素。气象要素的大气候观测方法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本规范规定了土壤水分、农业小气候观测和生物要素观测的内容。 本规范以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农业气象观测方法》和气象台站观测试验资料为基础,吸收了国内外的经验,参考了有关书籍、文献,进行了编写,初稿经台站试点并广泛征求气象系统业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修改定稿。规范采用系列版本,分上下两卷。 上卷有:作物分册、土壤水分分册、自然物候分册、畜牧分册。 下卷有:果树分册、林木分册、蔬菜分册、养殖渔业分册和补充篇农业小气候观测。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全书由许维娜同志主持编写,余万明同志参加了全书编写校对工作,各分册编写情况如下: 作物分册:参考了农业部门的苗情调查方法、原苏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南京气象学院姚克敏同志主持进行的小麦、水稻、玉米等观测方法业务试验的部分研究成果及安徽阜阳地区气象局李国师同志提供的农业气象灾害调查方法编写而成。四川省气象局钟国长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 土壤水分分册:参考了世界气象组织有关技术资料和书籍文献,由吴义华同志提供初稿编写而成。 自然物候: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物候观测方法》编写而成。 畜牧分册: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组织业务试验并提出初稿。后参考了原苏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国牧区畜牧气候》修改编写而成。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马秀华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 果树分册: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孔令凯同志提供初稿。后吸取了广东、河北省气象局编写的果树观测方法的部分内容。 林木分册:由黑龙江省气象局冯国清同志提供的苗木和用材林的生育状况观测方法初稿,参考了东北林学院、黑龙江省林业总局编写的《东北森林物候气象观测技术标准》,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协作组编写的《亚热带主要经济林用材林物候观测方法》,福建天宝热作气象试验站橡胶树观测方法,云南省凤庆县气象站茶树观测方法,浙江省嘉兴市气象局桑树观测方法和有关书籍文献编写而成。 蔬菜分册:参考河北省气象局、湖南省气象局、北京市丰台气象站提供的蔬菜观测方法和有关书籍文献编写而成,食用菌的观测方法由北京农业大学张理、顾桂芬先生提供。

实验一、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自然地理学 实验指导书 林惠花、肖宝玉、陈秀玲、刘强编 2007.8

自然地理气象实验部分 实验一气象观测场和温度的观测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气象观测场地的建立条件及掌握常见的温度观测方法 二主要内容 1 观测场地的选择要求和观测场内的仪器布置; 2 百叶箱的结构与作用; 3 常用的温度观测仪器与观测方法; 三气象观测场的建立要求及测温仪器构造及原理 (一)观测场地的选择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都是在观测场内通过各种仪器进行的,观测场地的选择是否适宜,对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影响很大。观测场地的选择关键在于站址的选择。站址应选择在能代表大范围的天气、气候特点的地区,除某些根据特殊需要而建立的专业台站外,一般要求建在平坦空旷,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树林和大水库的地方。这是因为:在复杂地形影响下,风、云、温度、湿度等要素均有显著差异,不能真实反映这个地区自由大气的实际变化情况;树林及建筑物等障碍物对辐射、温度、降水,特别是风都有显著影响,如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由于建筑物吸热和散热都较快,人类活动频繁,使得城镇温度比农村偏高,湿度较农村偏低,同时建筑群会影响空气的运行,既减小风速,也能改变风向。此外,城镇空气固体悬浮物多,能削弱太阳辐射,使能见度下降,这对日辐射和日照观测均会造成影响;如果台站设在工业城市最多风向的下风方,经常受吹来烟尘的影响,将会影响资料的代表性。因此观测场地距障碍物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通常观测场离的距离应视障碍物的性质而定:孤立的障碍物离观测场地的距离应在3倍以上障碍物的高度;连续的或成片的障碍物离观测场地的距离应在10倍以上障碍物的高度。 场地的选择总体要求是要有代表性,避免局地因素的影响。 观测场地不宜过小,否则场内安置的仪器难以保持一定的间隔,容易彼此遮挡,影响通风。普通观测场有25m*25m和20m*16m两种规格。 观测场地要求平整。由于一般地区绿色植物分布的面积最广,所以观测场内应种植浅草(不长草的地区例外),以更好代表这一地区下垫面特征。为了保护场地和仪器设备,四周最好围有1.2m 通风围栏。围栏的北面正中开一小门,以便出入。场内还应铺设宽约0.4—0.5m的小路,以利于保护草层,保持场内整洁,方便行走。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土壤水分分册 土壤水分分册名目 第一章土壤水分测定 测定土壤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状况是指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土壤水分是土壤成分之一,对土壤中气体的含量及运动、固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碍事;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溶解、转移和汲取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生产力有着多方面的重大碍事。土壤水分又是水分平衡组成工程,是植物耗水的要紧直截了当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重大碍事。经常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实时效劳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湿度测定一般 瞧测地段种类 土壤湿度测定设有三种瞧测地段,除为实时效劳外,各有其不同的目的: 1.固定瞧测地段:为研究土壤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所设置的长期固定的周年土壤湿度测定地段。地段对所在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应具有代表性。地段设置在大气候瞧测场内,要是瞧测场内土质不均匀或代表性差,应设置在台站四面植株密度均匀、高度小于20厘米的草地上。 2.作物瞧测地段:为了研究作物需水量、监测土壤水分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碍事,并为农业生产田间治理效劳。在要紧旱地作物、牧草和果树等生育状况瞧测地段上,进行土壤湿度的测定,随作物〔或牧草、果树等〕生育状况瞧测地段的转移而转移。 3.辅助瞧测地段:为满足当地墒情效劳的需要进行临时性或季节性土壤湿度瞧测〔如墒情普查〕所设置的地段。这类地段数量一般较多,应代表当地的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状况。为便于历年土壤水分状况比立也应相对固定。辅助地段的设置、测定时刻、测定深度、重复次数等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台站自行确定。 测定时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