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01)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01)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01)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01)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1.土壤基本组成物质: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固相)、

土壤水分(液相)及土壤空气(气相)三相五种物质组成的多相多孔分散体系。

2.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

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3.根据肥料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两

4.有机肥料(也称农家肥)的特点:不仅能为作物提供全面营养,

促进生长,而且肥效长,可以增加、更新土壤有机质,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微生物繁殖

5.无机肥料(也称化肥)的特点:养分浓度高,肥效快,便于贮

藏,不仅是快速实现农业增产的重要因子,而且害能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肥源

6.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在19世纪中叶,

标志着植物营养学的建立。

7.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

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8.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

下,进行着极其复杂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可包括: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质化过程

9.一般来说,微生物组成自身的细胞需要吸收1份氮和5份碳,

同时还需20份碳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即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有机质的碳氮比约为25:1。当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在25:1左右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分解速度也最快,如果被分解有机质的碳氮比<25:1,对微生物的活动有利,有机质分解快,分解释放出的无机氮除被微生物吸收构成自己的身体外,还有多余的氮素存留在土壤中,可供作物吸收。如果碳氮比>25:1,微生物就缺乏氮素营养,使微生物的发育受到限制,不仅有机质分解慢,而且有可能使微生物和植物争夺土壤中原有的有效氮素养分,使作物处于暂时缺氮的状态。

10.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1)大小孔隙兼备。团粒结构

土壤总孔度大,水、气总容量大;大小孔隙兼备,蓄水(毛管孔隙)与透水、通气(非毛管孔隙)协调。2)水、气矛盾的协调。团粒之间是通气孔隙(非毛管孔隙),可以透水通气;团粒

内部是毛管孔隙,可以保存水分。3)养分消耗与积累的协调(保肥与供肥)。团粒的表面(大孔隙)和空气接触,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团粒内部(毛管孔隙),通气不良,利于养分的储藏。

11.土壤水分为:吸湿水或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吸湿水:由于干燥土粒的吸附力所吸附的气态水而保持在土粒

表面的水分称吸湿水(又称紧束缚水)。

特点:(1)吸湿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固相的比表面积和大气相对湿度;(2)吸湿水受土粒的吸持力很大,不能移动,具有固态水的性质,对溶质无溶解力,为无效水。

13.膜状水:把达到吸湿系数的土壤,再用液态水来继续湿润,土

壤吸湿水层外可吸附液态水分子形成水膜,这种由吸附力吸附在吸湿水层外面的液态水膜叫膜状水(或薄膜水、松束缚水)。

当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之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特点:性质与液态水相似,但粘滞性较高而溶解能力较小,它能移动,但速度非常缓慢,属有效水,可被作物利用;而吸力大于15atm的内层膜状水,作物不能利用,为无效水。

14.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那部分水就在

毛管力的作用下,保持在毛管孔隙中,这种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主要特点:(1)能自由移动,且速度快(2)有溶解养分的能力,也有输送养分到作物根部的能力(3)既能被土壤保持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15.重力水:当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多余的水分就会受重力

的作用沿土壤中大孔隙向下移动,这种不被土壤保持而受重力支配的水叫重力水。重力水不受土壤吸附力和毛管力的作用。

它是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利用的水分。

16.土壤水势及其分势(P93):土壤水在各种力如吸附力、毛管力、

重力等作用下,与同样温度、高度和大气压等条件下纯自由水相比(即以纯水作为参比标准,假定其势值为零)其自由能的差势能来表示,称为土水势。由于引起土水势变化的原因或动力不同,所以土水势包括若干分势,如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等。

17.基质势:在不饱和情况下,由于土壤基质(固相颗粒)吸附力

和毛管力产生的土水势变化值称为基质势

18.比表面积也可叫做比面积:是指每单位重量(或体积)物体的

总表面积:比面积=表面积/重量。由于表面的存在而产生的能量,叫做表面能

1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是指pH值为7时每kg干土所吸收的全

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一般用CEC 表示。它直接反映了土壤的保肥性、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1)阳离子交换量大于20 cmol(+)/kg,保肥力强;(2)阳离子交换量在10-20 cmol(+)/kg,保肥力中等;(3)阳离子交换量小于10 cmol(+)/kg,保肥能力弱。

20.土壤的供肥性能:是指土壤供应作物所必须的各种速效养分的

能力,也就是将缓效养分迅速转化为速效养分的能力。土壤供肥性能的强弱可用土壤供肥能力的大小来反映

21.土壤的供肥能力主要内容(P133):(1)土壤供应速效养分的数

量;(2)缓效养分转变为速效养分的速率;(3)速效养分持续供应的时间

22.土壤酸碱反应的原因:土壤酸碱性是土壤溶液的重要性质,当

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氢氧离子浓度是呈酸性反应;反之,氢氧离子占优势时呈碱性反应;而当氢离子与氢氧离子相等时呈中性反应。土壤中的氢离子和铝离子是土壤酸性的根源;碳酸钙是维持中性至微碱性反应的物质基础;碳酸钠的存在是土壤呈碱性与强碱性的原因

23.活性酸:土壤活性酸是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出的酸

度。通常用pH值表示

24.潜性酸:是由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这

些离子吸附的时候不显酸性,只有解离或被交换出来时才显酸性。

25.土壤酸碱性与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对土壤酸碱的要求

不同,但大多数作物都喜欢近中性的土壤环境,以pH6.0~7.5为宜。一些植物对土壤酸碱条件要求苛刻,只能在某一特定的酸碱范围内生长,可以为土壤酸碱度起指示作用,所以这类植物被称为酸碱指示作物。如铁芒箕、茶等只在酸性的土壤上生长;苍耳、甘草等是石灰性土的指示植物;芨芨草、碱灰菜等是碱土的指示植物。

26.判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阿隆*斯托德提出的“三大判定

标准”):(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

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27.大量元素(0.1%以上):(1)非矿质元素:C、H、O;(2)矿质

元素:N、P、K(营养或肥料三要素)、Ca、Mg、S

28.微量元素(0.1%以下) :Fe、Mn、Zn、Cu、B、Mo、Cl、Ni

29.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的方式:截获、质流、扩散

(1)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2)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3)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30.不同养分的迁移方式不同,钙(Ca2+)、镁(Mg 2+)和硝态氮

(NO3-N)主要依靠质流;H2PO4-、K+和NH4+等主要靠扩散迁移。养分的迁移方式,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壤溶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养分浓度高有利于质流,养分浓度低时,扩散作用相对较大。

31.离子的被动吸收:主要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的,膜外养分顺浓

度梯度(分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32.离子的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

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33.木质部运输和韧皮部运输的比较:(1)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

体离子通过木质部向地上部输送,单向运输。运输的主要机制是质流,动力是蒸腾作用和根压,一般情况下蒸腾拉力起主要作用特别是对B、Si、和Ca等养分运输影响很大。(2)韧皮部运输:其运输特点是养分在活细胞内双向运输。养分在韧皮部的运输受蒸腾作用的影响很小。

34.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养分转移:

顺浓度梯度渗漏作用

木质部韧皮部

逆浓度梯度转移细胞

35.超积累植物:在长期的适应环境和进化过程中,有些植物形成

了超量吸收和积累某些元素(特别是一些重金属元素)的能力,这些植物称为超积累植物。

36.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最大增产效能的时

37.养分归还学说(李比希):一、内容:(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

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2)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二、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意义。

38.最小养分律(李比希):一、要点:(1)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

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2)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二、意义:强调施肥要有针对性

39.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P190):(一)植物对硝态氨的吸收与

同化:植物一般主动吸收硝态氨,代谢作用显著影响硝态氨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的硝态氨大部分先在根系和叶片内被同化为NH4+,然后进一步转化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小部分储存在液泡内。但是,如果氮肥使用过多,液泡会大量积累硝酸盐,蔬菜和饲料中的硝酸盐过多,则对人、畜造成危害。(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1、酰氨态氮;2、安基态氮

40.氯化铵:施入土壤后,发生以下反应:土壤胶体-nH+ +

nNH4Cl 土壤胶体-nNH4+ +nHCl

土壤胶体-nH+ +nCa2+(或Mg2+)+2nNH4Cl 土壤胶体-2nNH4+ +nCaCl2(或MgCl2)

氯化铵适用于水田,一方面可以防止Cl-在土壤中积累;另一方面Cl-可以抑制硝化作用,减少稻田氮肥的损失。此外,氯化铵

不宜用于耐氯能力差的烤烟、糖料作物、果树、薯类作物等。

氯化铵可做基肥和追肥,氮不宜做种肥,以免影响发芽。

41.硝态氮肥的特性:施入土壤之后,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或固定,

与氨态氮肥相比较,移动性大,容易淋溶损失,肥效较为迅速;

能被土壤微生物还原称为氨(硝酸盐还原作用)或反硝化成气态氮;本身无毒,过量吸收无害;主动吸收,促进植物吸收钙、镁、钾等阳离子。

42.酰胺态氮肥的特性:施入土壤之后,以分子形态存在,与土壤

胶体形成氢键吸附后,在土壤中移动缓慢,淋溶损失少;经脲酶的水解作用产生铵盐;肥效比铵态氮和硝态氮迟缓;容易吸收,适宜叶面追肥;对钙、镁、钾等其他阳离子的吸收无明显影响。

43.尿素适宜做叶面追肥的原因:(1)尿素为中性有机分子,电离

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对茎叶损伤小;(2)分子体积小,容易吸收;(3)吸湿性强。可使叶面较长时间地保持湿润,吸收量大;(4)尿素进入细胞后立即参与代谢,肥效快。

44.植物对磷的吸收(P210):作物吸收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

两大类)主要以无机磷为主。而在无机磷中,正磷酸盐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形式。另外,作物也能吸收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并在体内很快被水解成正磷酸盐而为作物所利用。H2PO4-最易被作物吸收,HPO4 2-次之,而PO4 3-仅能存在于很强的碱性介质中,不适于作物的吸收。在有机磷化合物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己糖磷酸酯、蔗糖磷酸酯、甘油磷酸脂、核糖核酸和植素等。

45.磷肥按其中所含的磷酸盐溶解度的不同分为:(1)水溶性磷肥

(2)弱酸性(或枸溶性)磷肥(3)难溶性磷肥

46.水溶性磷肥:凡养分标明主要属于水溶性磷酸一钙的磷肥。包

括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其中的磷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肥效快,是速效磷肥。

47.过磷酸钙(简称普钙)的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的磷酸一钙和难溶

于水的硫酸钙

48.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为深灰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等粉状

物,呈酸性反应,具有腐蚀性。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硫酸铁、铝等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温度愈高,磷酸退化愈快。

49.磷酸沉淀作用或化学固定作用:由磷酸一钙水解生成H3PO4,

以及肥料本身含有的游离酸,使肥料周围的PH值降至1.5以下。

在这样的PH值下,磷酸根在向周围土壤扩散时,能破坏粘土矿物的结构,溶解土壤中的铁、铝、镁等成分,当溶解的这些阳离子大道一定的浓度后,就会产生磷酸盐沉淀。

50.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磷酸一钙(不含石膏),含有4%~8%的

游离磷酸,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和腐蚀性,呈深灰色颗粒或粉末状。

51.如何鉴定钙镁磷肥的枸溶性磷量:钙镁磷肥的枸溶性磷量与其

粒径的大小有关。粒径在40~100目时,其枸溶性磷量对水稻的增产效果随粒径变细而增加,但并不是愈细愈好。在酸性土壤上,它的细度从20~60目到小于300目,其肥效均好而无显著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颗粒细度要求90%能通过80目筛孔,粒径为0.177mm,方可有效地提高磷的释放速度。

52.在植物体中,钾是以离子形态、水溶性盐类或吸附在原生质表

面等方式存在

灰。主要成分:除钾外,还有磷、钙、镁和微量元素等。

草木灰中的钾约有90%是碳酸钾(K2CO3),其次是硫酸钾和氯化钾,呈水溶性,易被作物吸收。如燃烧时火力过旺(>=700·C),则会形成硅酸钾,使溶解度降低。所以燃烧完全的灰白色灰其水溶性钾质量分数少,肥效差。草木灰中所含的磷属枸溶性,对作物有效。草木灰因含氧化钙和碳酸钾,水溶性呈碱性。

55.复合肥料:指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如磷酸铵等。

56.混合肥料: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的

量由混合方法制成的肥料,其优点是可按照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供肥情况分别配制成氮、磷、钾养分比例各不相同的混合肥料。

57.肥料的表示方法(P307):按所含元素种类多少,可分为二元、

三元、多元复混肥料。由于氮、磷、钾是植物营养的三要素,故二元、三元复混肥料专指含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复混肥,以N-P2O5-K2O表示。如15-15-15表示肥料中N、P2O5、K2O各15%的复混肥料。又如15-15-15-1(B)表示N、P2O5、K2O、B的百分质量分数,第四个数字1(B)表示含硼1%。再如20-10-0-2(Zn),表明这种复混肥料含N 20%、P2O5 10%、Zn 2%,而不含K2O。以此类推,有的复混肥料中还掺合生长素、农药等,称为多功能复混肥。

58.土壤容重在农业中的应用公式P62

59.计算题:已知某地区土壤的耕作层厚度为20cm,比重为2.8,

容重为 1.15,耕层土壤含水量为5%,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0g.kg-1,年矿化率为16 g.kg-1。试计算:(1)该土壤的孔隙度;

(2)该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的比率;(3)耕层土壤每亩重多少?(4)若土壤的含水量要求达到15%,则每亩应灌多少水?

(5)要保持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平衡,不考虑激发效应,需往每亩土壤里加入腐殖化系数为0.25的有机物质多少?(6)欲使该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至25 g.kg-1,不考虑激发效应,需往每亩土壤里加入腐殖化系数为0.25的有机物质多少?

答:

(5)该土壤有机质量为150000kgx20g/kg=3000kg

每年消耗的有机质量为3000kgx16g/kg=48kg

需补充的有机物质的量为48/0.25=192kg

(6)原土壤有机质量为150000kgx20g/kg=3000kg

要求土壤有机质量为150000kgx25g/kg=3750kg

每年消耗的有机质量为3000kgx16g/kg=48kg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为比较偏僻的名次解释,太简单的没有发。第二部分为突然学填空题。最后是重点推荐的大题资料。 第一部分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 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 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 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 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 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 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 4-8、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 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 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完整版

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 1.土壤是由哪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多少,包括什么。 P2. 固相、液相、气相,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50%。 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物和土壤生物;液相包括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气相包括各种气体。 2.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什么。P2. 土壤肥力 3.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哪两个方向转化。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哪些 因素的影响。 P37.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P39.有机残体特征;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性质。 4.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哪些。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P33. 1.增施有机肥料2.掺砂掺黏,客土改良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4. 改洪放淤或引洪漫砂。P33. 增施有机肥料 5.岩石与矿物的区别。P11-19 6.岩石风化的三种形式中,哪种形式引起岩石发生深刻变化。 化学风化 7.土粒一般分为哪三级,其中哪两级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P24 砂粒、粉粒、黏粒。其中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8.砂土、壤土和粘土与土壤肥力具体有何关系。P31- 9.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什么。 P31 液相和气相状况是由固体颗粒的特征和组合状况决定的,也就决定土壤质地。 10.土壤质地与缓冲性的关系。P117 黏粒含量高,缓冲性好,砂粒含量高,缓冲性差 11.田间持水量最大的是哪一类型质地的土壤。P31黏土类 12.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与土壤哪些热特性有关。 P69-70 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导率、土壤导温率。 13.决定土壤热容量大小的主导因素。P69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的含量

14.土壤孔性的数量一般用什么表示,一般是通过什么来计算。 P76 土壤孔隙度,一般是通过土壤容重和比重来计算。 15.旱地和水田分别以什么的土壤结构最为理想。 16.土壤耕性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哪三个方面。 P89 耕作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长短 17.腐殖质的粘性与粘土及砂土比较。P43黏土>腐殖质>砂土 18.旱地土壤有效水范围。P57-58 19.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的组成有何不同。 P65-66 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 20.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P118 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21.凡是能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都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吗。 错,只能在酸性土壤上生存的才是 22.土壤吸收性中与土壤保肥能力关系最大的是哪种类型。P97物理化学吸收性 23.由于气候等原因,我国北方土壤均为碱性土壤,而南方土壤均为酸性土壤吗。 错,南方雨水多,雨水本身因为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呈现酸性.另外,南方的温度高,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腐植酸等酸性物质 北方,土壤中多含碳酸钠,水解显碱性而且多是盐基饱和,就偏碱了 24.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少种,通常把哪些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P135-136 17种;N,P,K(氮磷钾) 25.凡是植物体所含有的营养元素都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吗。 错,国际公认的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仅有16种,它们是碳 (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 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1)。P135 26.土壤中离子态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中,硝态氮向根表迁移的主 要方式是什么,磷、钾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土壤肥料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P1 2.土壤肥力: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P3 3.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P37 4.土壤质地: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P37 5.土壤密度:单位融合剂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P41 6.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P41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矿物质的过程P54 8.田间持水量:指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重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P69 9.土水势:在一些力的作用下,与相同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土壤水的势能(或自由能)降低,其差值即为土水势P70 10.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P82 11.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NO3-的作用P92 12.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土壤中的闭蓄态磷在各种土壤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往往超过50%,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也可达到15%~30%以上,但这时包被的胶膜可能是难溶性的钙质化合物。P95 1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P112 14.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PH为7时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即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简称CEC P114 15.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P115 填空 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P3 2.肥力的分类:1)按照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2)按照土壤肥力的发挥程度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P3 3.世界土壤肥力科学的发展概况中的农业化学学派是以“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主P11 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等;化学: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作用)和氧化等;生物: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P19 5.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P30 6.中国制土粒分类标准:石块、石栎、砂砾、粉粒、黏粒P36 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是2-3mm P44 8.土壤在数量上水分保持的力:吸附力、凝聚力、毛管力P65 9.田间持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悬着水P67 10.有效水下限:凋萎含水量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P68 11.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P70 12.土壤水分运动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运动,即水势高向水势低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方向运动P74 13.土壤中的水汽总是由暖处向冷处运动P75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吸湿水、土壤膜状水、土壤毛管水、土壤重力水。 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多)分子层。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土壤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支持水:指地下水层籍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指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重力水:指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 土壤容量含水量: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 土壤相对含水量: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土壤肥料学复习参考资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注:带*的为重点中的重点) *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作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狭义上的定义: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 *3.土壤粒级:根据单个土粒的当量粒径(假定土粒为圆球形的直径)的大小,可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级。 *4.土壤质地: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5.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 6.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7.矿质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8.腐殖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9.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 10.有机质转化:土壤有机质在水分、空气、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转化过程。 11.土壤盐基饱和度(BSP):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12.土壤活性酸度:指土壤溶液中游离的的H+所直接显示的酸度。 *13.土壤潜性酸度:指土壤溶液中吸附的的H+、Al3+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14.土壤缓冲性: 狭义:土壤抵抗酸碱物质,减缓pH变化的能力。 广义: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包括对氧化还原、污染物质、养分等。指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15.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6.生理碱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阴离子比阳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阳离子过剩,生成相应碱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碱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碱性肥料。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西大2017版】[1132 ]《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1:[论述题] 1、简述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2、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3、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有什么影响? 4、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有哪些?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有哪些? 6、什么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为何说土壤形成是两者矛盾统一的结果? 参考答案: 1、简述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答: (1)影响种子发芽。(2)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3)影响微生物活性与有毒物质的产生。(4)影响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5)影响作物的抗病性。 2、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有哪些? 答: (1)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2)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3)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3、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有什么影响? 答;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大类。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特征:(1)砂质土土壤固相骨架松散,砂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含水少,保水性弱,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少,保肥能力弱,养分容易流失;热容量小,土壤温度升降快。(2)粘质土土壤中粘粒含量高而砂粒含量低,粒间孔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更为狭小,蓄水性好,通气往往不畅;矿质养分丰富,且有机质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热容量大,昼夜温度变幅较小。(3)壤质土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之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 4、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盐基饱和度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随盐基饱和度的增加而增高;(2)土壤空气中CO2分压石灰性土壤空气中的CO2分压愈大,土壤溶液的pH愈大;(3)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的pH一般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4)土壤氧化还原条件淹水或施有机肥促对土壤的pH有明显的影响。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有哪些? 答: (1)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供肥性。①土壤有机质通过分解可以植物提供多种营养成分。②土壤有机质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促进土壤中的迟效养分释放。③土壤中的一些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与有机质络合后不但移动性增强,而且可以减少土壤固定。6、什么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为何说土壤形成是两者矛盾统一的结果? 答: 土壤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是地球

2014土壤肥料学总复习题

2014肥料学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 比。 2、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 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3、碳氮比:有机物质中碳与氮物质的量的比值,简称为碳氮比。 4、速效养分:是指当季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 5、目标产量:计划获取的作物产量,一般以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 10%~15%作为目标产量。 6、营养诊断:对土壤养分贮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分为土壤 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 7、生物固氮:指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包括共生固氮、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 8、生理碱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 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碱的肥料。 9、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 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10、枸溶性磷肥:能溶于2%的柠檬酸、中性柠檬酸铵或碱性柠檬酸溶液的磷肥称为弱 酸溶性磷肥,也称枸溶性磷肥。 11、微量元素肥料:是指那些含有硼、锰、锌、铜、钼或铁等微量元素,并作为肥料来 使用的物质,简称微肥。 12、有机肥料:由粪便、油饼、秸秆、泥炭、城市生活垃圾等各种有机物料加工而成的 肥料,俗称农家肥料。 13、堆肥:把各种有机物料堆成一定大小的堆,经过约一个多月的发酵,即成为有机肥 料,这种肥料称为堆肥。 14、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 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成复合肥料,多种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15、叶面肥:喷施于作物叶片上,能够改善作物营养状况,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和材料。包括无机营养型、腐殖酸型、生物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型、综合型等类型。 16、根外营养:作物除了根系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和茎吸收养分,这就是根外营 养。 17、有效钾: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 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18、矿物态钾:主要指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中的钾,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经过长 时间的风化作用,才能释放出来。 19、腐殖化系数:腐殖质与有机物质的比例。 20、秸秆还田:作物收获后,把秸秆直接翻入土中,让其自然腐烂,称为秸秆还田。 21、微生物肥料:一般将含有特殊功能微生物的材料施入土壤后对作物生长发育有益, 那么这种材料就是微生物肥料,也称菌肥或菌剂。 22、单质肥料:如果一种肥料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一种元素,这种肥料就是单 质肥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1.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P1 2.土壤肥力: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P3 3.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P37 4.土壤质地: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P37 5.土壤密度:单位融合剂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P41 6.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P41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矿物质的过程P54 8.田间持水量:指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重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P69 9.土水势:在一些力的作用下,与相同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土壤水的势能(或自由能)降低,其差值即为土水势P70 10.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P82 11.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NO3-的作用P92 12.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土壤中的闭蓄态磷在各种土壤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往往超过50%,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也可达到15%~30%以上,但这时包被的胶膜可能是难溶性的钙质化合物。P95 1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P112 14.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PH为7时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即每1000g 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简称CEC P114 15.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P115 填空 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P3 2.肥力的分类:1)按照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2)按照土壤肥力的发挥程度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P3 3.世界土壤肥力科学的发展概况中的农业化学学派是以“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主P11 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等;化学: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作用)和氧化等;生物: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P19 5.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P30 6.中国制土粒分类标准:石块、石栎、砂砾、粉粒、黏粒P36 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是2-3mm P44 8.土壤在数量上水分保持的力:吸附力、凝聚力、毛管力P65 9.田间持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悬着水P67 10.有效水下限:凋萎含水量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P68 11.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P70 12.土壤水分运动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运动,即水势高向水势低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方向运动P74 13.土壤中的水汽总是由暖处向冷处运动P75 14.水汽凝结常出现两种现象:“液潮”现象和“冻后聚墒”现象P75 15.在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中,水的热容量最大,气体的热容量最小P82 土壤的导热率随水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空气导热率最小,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的导热率最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一、重要概念 1、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分、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4、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5、土壤肥力:土壤在某处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6、矿物:一类产生于地壳中且具有一定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7、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质量分数叫矿物质土机械组成,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叫土壤质地 8、腐殖质:一类组成和结构都很复杂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主体是各种腐殖酸及其金属离子相结合的盐类,它与土壤矿物部分密切结合形成难溶于水的有无机复合体。 ◎10、土壤容重: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含土粒及孔隙在内)干燥土壤的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11、母质: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13、1:2型矿物:由两层硅氧片中障夹一层水铝片叠合而成的层状硅酸盐矿物(主要是蒙脱石类、蛭石类和水云母类) ◎14、阳离子交换量:在PH为7时每千克干土所吸收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 ◎15、复混肥料:掻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是的肥料。 16、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17、同晶置换:是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相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 18、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19、土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如吸附力、毛管力、重力等作用下,与同样温度、高度和大气压等条件下纯自由水相比(即以纯水作为标准,假定其势值为零),其自由能的差用势能来表示,称为土水势 20、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21、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的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变化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2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的氧化态物质几还原态特制在氧化还原电极上达到平衡时的电极电位 23、植物通过叶片等地上部分吸收养分的方式,称为植物的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 ◎24、草木灰是各种作物秸秆、杂草、枯枝落叶及木柴燃烧后的残灰 25、根据矿质土粒(单粒)粒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 二,可能选择题或填空题 1、成土五要素:时间、地形、生物、母质、气候 2、土壤基本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水分、土壤空气 3、腐殖质的划分:黄腐酸(富里酸)、褐腐酸{胡敏酸}、黑腐素(胡敏素),其中主要组成是褐腐酸和黄腐酸,占总量的60% 4、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5、卡庆斯基分级中,将的1~0.01mm粒级划为物理性砂粒,小于0.01mm的粒级则划为生理性粘粒 6、生物开始参与风化作用也就意味着土壤成土过程的开始 7、生物对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是:机械破碎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8、风华作用的类型有:生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9、土壤矿质有:层状硅酸盐的粘土矿物和铁、铝、硅等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粘土矿物 10、主要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形成土壤的母质的主要岩石,特性是一般具有成层性,常含有化石)、变质岩(特征是在构造上具有排列性) 11、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残体和有机肥料 12、酸性土壤通常用石灰来改良。草木灰既是良好的钾肥,同时又能中和酸性 13、石灰性土壤耕层受大气或土壤中的CO2分压控制。 14、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植物水构成自然界水分循环完整体系的5个方面,并成为五水转换系统的中心环节 15、土壤水分的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 16、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17、腐殖质的组成:黄腐酸、褐腐酸、黑腐素 18、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胶核和双电层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2、土壤液态水按其性质不同分为、、 、四种类型。 3、评价土壤耕性好坏一般从、 、三个方面。 4、尿素施入土壤后大部分在的作用下转化为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5、甜菜的“腐心病”是由引起的; 果树的“黄化症”是由引起的。 6、钙镁磷肥的主要含磷成分是,其呈反应。 7、草木灰呈碱性反应是由于含有、。 8、作物根系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是、。 9、岩石根据成因分为三种类型:、、。 10、土壤热性质包括、、三个方面。 11、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可分为、两个 方面。 12、土面蒸发可分为、、三 个阶段。 13、植物体内氮、磷、钾、镁等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出来;而铁、 钙等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在表现出来。 14、尿素施入土壤后大部分在的作用下转化为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15、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16、草木灰的主要含钾化合物是,其呈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 1、土壤中难风化的原生矿物是()。 A.高岭石 B.伊利石 C.蛭石 D.石英 2、在一般土壤中,腐殖质约占有机质总量的()。 A.70%~90% B.10%~20% C.30%~40% D.60%~70% 3、多数土壤矿物的比重为()。 A.1.2~1.4 B.1.6~1.8 C.2.6~2.7 D.2.8~3.0 4、属于2:1型的层状硅酸盐矿物是()。 A.高岭石 B.蒙脱石 C.珍珠石 D.埃洛石 5、碱性土壤的改良可以施用()。 A.CaCO 3 B.CaSO 4 C.CaCl 2 D.MgCO 3 6、下列非为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 A.氮 B.钙 C.氯 D.钠 7、下列不是缺磷引起的症状为()。 A.叶片变小 B.叶片深绿 C.症状从新叶开始 D.分枝减少 8、下列非为氯化钾性质的选项是()。 A.含K 2 O 60% B.易溶于水 C.生理酸性肥 D.不结块 9、下列不是牛粪性质的选项为()。 A.碳氮比大 B.是冷性肥料 C.粪质细密 D.分解腐熟快 10、下列与钙镁磷肥性质相反的是()。 A.不溶于水 B.呈碱性 C.易吸湿结块 D.物理性状好 11.对于一般农业土壤来说,无机矿物质颗粒约占土壤固体部分重量的() A.30% B.70% C.50% D.95%以上 12.最适合微生物活动的有机物的C/N比为() A.10~15:1 B.15~20:1 C.25~30:1 D.30~35:1 13.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 B.柱状 C.团粒 D.片状 14.土壤容积热容量最小的土壤组成是() A.空气 B.水分 C.矿质土粒 D.有机质 15.属于1: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是()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1.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由于含游离酸,在潮湿条件下吸水,使磷酸一钙与肥料 中的硫酸铁、硫酸铝起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铝,降低了磷肥的有效性。 过磷酸钙与碱性肥料混合生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磷酸盐而降低肥效。 2.氮肥利用率: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的数量占施氮量的百分数 3.离子的主动吸收:又称为代谢吸收,是一个你电化学势梯度且消耗能量的吸收过程,有 选择性。 4.离子的被动吸收:又称非代谢吸收,是一种顺电化学势梯度的吸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 量,属于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 5.硝酸还原作用:硝态氮转化成铵态氮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分子态氮和氮氧化物)的作用过程。 6.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指土壤中的铵或氨在微生物得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7.微量营养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 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就是指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8.植物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虽不多, 但很迫切,这时养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显著的不良作用,这个时期称作物营养的临界期。 植物对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显示非常敏感的时期,不同植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临界期不同。 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作物生长快,吸收养分多,施用肥料能产生最大效能的时期。 10.离子颉抗作用: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主要是土壤中的无机态离子养分。某一离子的存 在,抑制另一离子的被吸收,这种关系叫做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11.根外营养:是作物吸收养分的另一种方式 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12.养分共质体运输:靠胞间连丝把养分从一个细胞转运到相邻的细胞,借助原生质体流动, 带动养分运输到中柱、木质部。主动运转、扩散。P、K、Cl、S 13.有机肥: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1.根系吸收养分离子的特点 截获:植物根系与土壤中各养分直接接触时获取养分的方式。 扩散:土壤中的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叫扩散。 质流:土壤中养分离子随水流动到达根表的过程叫质流。 2.为设么钾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钾有多方面的抗逆功能,它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高温、抗寒、抗病、抗盐、抗倒等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忍耐能力。这对作物稳产、高产有明显作用。 抗盐类:稳定质膜中蛋白质分子上的S-H基,避免蛋白质变性;防止类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 抗病性:增厚细胞壁提高细胞木质化程度,促进植物体内低分子化合物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3抗倒伏:促进作物茎秆维管束的发育,使茎壁增厚,髓腔变小,机械组崐织内细胞排列整齐。4抗早衰: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5抗旱性:增加钾离子的浓度,提高细胞的渗透势;提高胶体对水的束缚能力,使细胞膜保持稳定的透性;气孔的开闭随植物的生理需要而调节自如;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增强作物吸水能力;6抗高温:保持较高的水势和膨压,保证植物的正常代谢;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蛋白质和淀粉的合成;调节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 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 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 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 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 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 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 4-8、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 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 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6-7、N的固定作用:通过矿物的、生物的土壤中的NH或化学的作用将土壤氮素固定为暂时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状态的过程。 6-8、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 6-9、磷的固定作用:将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转变成为不溶或缓效态磷的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