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本章练测(人教版必修3)

一、非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的Na+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O2的浓度

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CO2、Na+

C.蛋白酶、Ca2+、血红蛋白、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与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与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三部分

7.(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8.血浆中Na+与Cl-起的作用是()

A.维持体温

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

C.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D.维持血浆的黏稠度

9.(2012·山东聊城模拟)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①抗体②激素③糖原④呼吸氧化酶⑤染色体⑥胰淀粉酶⑦无机盐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⑤⑦

D.①②⑦

10.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下实现的

B.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与清除功能实现的

C.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D.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1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出现抽筋

1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与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1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1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

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浆的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D.内环境的稳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18.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19.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人的体温就是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0.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

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血浆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1.(多选)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起作用的是()

A.肝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与吸入CO2与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2.(多选)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

A.造血功能减弱,红细胞数目减少

B.呼吸频率加快

C.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D.心率加快

23.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与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与静脉

D.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

2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25.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设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2)乙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6)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30分)根据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中水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b过程还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消化

道。

(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__。A与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结构进行的。

(4)过程e与f渗透方向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________,后者________。

(5)过程d表示__________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

28.(8分)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他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淋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进行物质交换,离子浓度差别较小。蛋白质是大分

子,不能随意进出细胞,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浓度差别较大。

2.C 解析: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造成的。

3.A 解析: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O2的量主要取决于O2的浓度。

4.A 解析:麦芽糖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在动物细胞内不存在;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呼吸酶与细胞的有氧呼吸

有关,存在于细胞内。

5.D 解析: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发生在外界环境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

6.C 解析:体液是指体内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胞内液与存在于细胞外的细胞外液两部

分。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等,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7.A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由图可知:⑤

是血浆,②是组织细胞(或细胞内液),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组织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故B项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与血浆,故C项错误;组织液可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故D项错误;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肝细胞,所以血浆中的O2浓度高于组织液,故A项正确。

8.C 解析:血浆的渗透压主要靠无机盐与蛋白质维持,血浆中的无机盐主要是NaCl。

9.D 解析: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分布于血清、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进入血液

后将被运输到相关组织细胞发挥作用,因此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中都有无机盐,故无机盐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0.D 解析:渗透压的形成主要与溶质微粒的多少有关,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渗

透压越低。

11.B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并非都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下实现的,如内环境的酸碱度的调节是通过血浆中的一

些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实现的,A项错误。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防卫、监控与清除,通过这些功能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项正确。因为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剧烈运动时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C项错误。

大部分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少数细胞生活在血浆与淋巴中,但某细胞的生活环境不会同时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D项错误。

12.C 解析: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酶促反应速率降低,细胞代谢紊乱。儿

童患佝偻病、成年人抽筋都是由于人体缺钙引起的,稳态遭到破坏,并不一定出现佝偻病与抽筋。

13.D 解析: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

14.D

15.A 解析:机体的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复杂的各种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稳定的环境,

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就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但是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如遗传病、传染病等。

16.A 解析: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浓度相同,使血

浆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变形或吸水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17.D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如人体血浆pH

的调节,血浆pH基本维持在7.35~7.45之间,变动幅度不大。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就会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从而不会使pH剧烈变化,维持相对稳定。

18.C 解析: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氧含量低,有的人会因供氧不足,导致脑细胞与肌细胞供能不足,从而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为了输送更多的氧气,会出现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19.C 解析: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20.C 解析: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与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CO2会促进呼吸运动的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而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1.ABC 解析:D项叙述的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直接关系。

22.BD 解析: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沿海地区的人到达后,为了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在自身的调节

作用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

23.D 解析:“水泡”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其去向为血浆与淋巴。

24.B

25.D 解析: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6.(2)破坏下丘脑(3)破坏脊髓(6)若甲、丙能保持体温恒定,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则维持体温的

中枢在下丘脑;若甲、乙能保持体温恒定,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则维持体温的中枢在脊髓

27.(1)自由扩散营养物质 (2)A、B、D 消化液 (3)汗液毛细血管 (4)双向单向 (5)重吸收 (6)大分子

蛋白质

解析:从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消化道吸收水是以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进行的。血浆(A)、组织液(B)、淋巴(D)构成了内环境,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入消化道。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脏,另外肺与皮肤也可排出部分废物。血浆与组织液只隔一层毛细血管壁,两者中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e表示物质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f则表示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尿液的形成经过两个阶段: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在流过肾小球时,大分子蛋白质是不能滤过的,因此,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28.当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在寒冷的刺激下,他的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同时,皮肤的

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这些变化的结果,使得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解析:人为恒温动物,具有体温调节机制。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机体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正常体温。

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机体会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正常体温。

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第1、2章章末评估检测【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 血浆中的 HCO 参与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 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3.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p 4. 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________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________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5. 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 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 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 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 细胞外液 Na + 浓度是内液的 12 倍

6. 下列过程中 , 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 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7.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 , 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 , 是由于组织中的 Na + 浓度增加所致 D. 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 KCl 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8.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 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 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9. 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D.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B. 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11. 8 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 ① 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 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④ 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 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岀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02、CO?、血红蛋白都是内坏境的组成成分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血液、血红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屮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答案]c [解析]人体的某些液体如消化道中的液体、胆汁、泪液、汗液等属于外界环境,不能称为细胞外液。 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屮 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 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 D.洗澡时耳中进水 [答案]B [解析]胃和耳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而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4.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答案]C [解析]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产生和维持,同时它们的正常代谢又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由于内环境中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稳态就会遭到破坏,A、B、D三项只是有可能成立,但不是必然结果。 5.下列有关人体内坏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寒冷时出现寒战现象不属于内坏境稳态失调 [答案]B 6.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答案]c [解析]小肠内的消化液属人体的外分泌物,膀胱腔内的尿液是人体的一种排泄物,它们与肺泡腔内的气体都属外环境中的物质。 7.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 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 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 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 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

制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 A.钠离子和钾离子 B.钠离子和氯离子 C.钾离子和氯离子 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 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 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 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必修三生物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三检测试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和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2.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 B.泌尿和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 4.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A.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 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 C.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 D.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 5.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6.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过程中,地衣阶段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 B.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C.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 D.为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7.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 的是 A.沼泽 B.草原 C.森林 D.农田 8.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率 9.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 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10.下列对种群概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不同地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C.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2019年4月浙江省学考选考生物试题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内容含答案解析

2019年4月浙江省学考选考生物试题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内容含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答案】B 【解析】人类活动使野生动物栖息地缩小,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生活的灭绝 4.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只含有一种蛋自质B.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 C.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D.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答案】B 【解析】艾滋病患者可以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 6.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 A.荒漠B.苔原C.草原D.森林 【答案】A 【解析】荒漠中植物如仙人掌,通过增大植株间隔,最大限度减少竞争;通过发达根系吸收更多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1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答案】B 【解析】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A错;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B 对;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下段的伸长,C错;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曲线是“钟型”曲线,所以画一条水平线,跟曲线有两个交点,其含义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D错。 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答案】B 【解析】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一定相同。 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含详解答案)

必修三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年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3.(年高考上海卷)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细胞间隙积聚组织液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本章练测(人教版必修3) 一、非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的Na+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O2的浓度 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CO2、Na+ C.蛋白酶、Ca2+、血红蛋白、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与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与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三部分 7.(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8.血浆中Na+与Cl-起的作用是()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1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章测评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面包和酸奶,或者馒头夹着腐乳,是很多人喜欢的早餐,这些食物或饮品为我们的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下列关于食品制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缺氧、呈酸性的环境只适合乳酸菌繁殖,酸奶制作时不用消毒 B.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了酵母菌,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与食品松软有关 C.现代腐乳生产中会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有利于提高腐乳品质 D.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腐乳表面出现“皮”等情况,则不能再食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使其生长受到抑制,但这种环境并不是只适合乳酸菌繁殖,A项错误;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了酵母菌,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食品松软有关,B项错误;现代腐乳生产中,会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有利于提高腐乳品质,C项正确;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则不能再食用,腐乳表面出现“皮”属于正常情况,可以食用,D 项错误。 2.研究发现制作泡菜的材料——白菜、辣椒、大蒜等含有的营养成分能调节人体抗氧系统,对减轻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发挥积极作用。泡菜中萝卜硫素、蒜辣素、辣椒素、姜辣素等营养成分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菌与人体的抗氧化系统Nrf2相互作用,可消除由新冠病毒在体内产生的有害活性酸素。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为: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与其他杂菌的竞争越来越强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可能的原因是加入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 ,所用的泡菜坛要用白酒擦拭消毒,防止杂菌污染,A项正确;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因此制作泡菜时,可以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制作时间,B项正确;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造成的酸性和缺氧环境不适合大部分微生物生长,因此乳酸菌与其他杂菌的竞争会越来越弱,C 项错误;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乳酸产生减少,D项正确。 3.《尚书》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提到酿酒必须要用酒曲。酒曲是以谷物为原料,破碎加水压制而成。酒曲富含酵母菌和霉菌等多种微生物,经水浸泡活化后投入蒸熟的米即可用于酿酒。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曲中含有微生物分泌的多种酶

高中生物必修三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有CO2、尿素、神经递质、呼吸酶等 B.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C.内环境中Na+和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D.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2.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的位置是某些管道的切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营养不良时会造成①蛋白质过少而引起组织水肿 C.血红蛋白、各种激素、尿素部可以在①处找到 D.长期饮用弱碱性水,会使①的pH明显升高 3.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4.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馈调节在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B.人体内组织液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血浆中酸碱平衡的维持不需要器官、系统的参与 D.细胞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6.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③不手术 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⑥不注射 A.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④⑤B.实验组:①③;对照组:⑥③ C.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②④D.实验组:④⑤;对照组:①⑤ 7.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A.B. 第1页共22页◎第2页共2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解析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其维持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 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 C.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B。 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 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能力有限 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 A. ①②④⑤ B. ②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离子等含量有关,①错误; ②人体血浆中含有调节pH的多对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所以人体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②错误; 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③错误;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内环境稳态就会被破坏,④正确; ⑤严重腹泻、呕吐时,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Na+必须补充,⑤错误。 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 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C.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D. 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机体内水、血糖、体温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 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解答】 A.环境温度下降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从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错误; B.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是对缺氧环境是适应,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 C.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属内环境稳态失调,C正确;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可通过增大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和产生渴觉增加饮水,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细胞内、外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血浆渗透压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细胞生活的环境(附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细胞生活的环 境(附答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小编打算了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同步练习题,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多细胞生物的体液包括 ( )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的全部液体 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 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 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四周环境交换物质 4.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 A.组织液、血浆 B.血浆、淋巴 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是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7.请完成下列有关体液的概念图: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8.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9.下列关于血浆中水的来源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淋巴、组织液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0.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 ) A.HCO3- B.HPO42- C.K+和Ca2+ D.Na+和C1 1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2.干脆参加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 )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含答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关系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内部的环境 B.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于生物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而言的 D.人体的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答案 A 解析细胞内的液体环境是细胞内液,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A错误;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正确;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于生物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而言的,C正确;人体的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D正确。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其中能表示组织液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D

解析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②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③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①是细胞外液。 3.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是() A.血浆B.组织液 C.淋巴D.血清 答案 B 解析皮肤受到摩擦后,表皮层和真皮层会分离而产生空隙,组织液会渗入到空隙中,形成“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B正确。 4.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A.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B.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 C.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 D.血浆、组织液、组织液 答案 C 解析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血浆中,C正确。 5.如图所示,其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序号有()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图中①组织液、②淋巴和④血浆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而③血细胞和⑤细胞内液均不属于

2023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检测试卷及答案

单元形成性评价(一)(第1章) (7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高压蒸汽、酒精擦拭、火焰灼烧三种处理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材料(或用具)的杀菌处理( ) A.接种环、培养基、超净工作台 B.接种环、操作者的双手、培养基 C.培养基、操作者的双手、接种环 D.接种环、超净工作台、培养基 【解析】选C。接种环一般采用灼烧灭菌,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超净工作台需要利用紫外线消毒,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一般用酒精擦拭消毒,C正确。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是 ( )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瓶清洗干净后,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 C.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D.发酵装置的出气口用一根直玻璃管从瓶口通入 【解析】选D。榨汁机清洗干净可以减少表面残留微生物,晾干可以避免微生物滋生,A正确;发酵瓶清洗干净后,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可以杀死大多数附着在上面的微生物,B正确;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C正确;发酵装置的出气口用一根长而弯曲的玻璃管从瓶口通入可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D错误。 3.(2022·深圳高二检测)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因操作不当而使泡菜腐烂。泡菜腐烂的原因是 (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密闭缺氧,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①错误;罐口密闭不严,氧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正确;罐口密闭不严,氧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使其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一、二章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第 一章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 第1章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从社会中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诗中提及的葡萄酒是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而来的。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还可以制作葡萄醋。葡萄酒和葡萄醋都是以葡萄为原料发酵而来的饮品,为什么一个是醇厚浓郁、耐人寻味的酒,一个却是酸味柔和、口感绵长的醋呢?它们的制作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呢? 【提示】葡萄酒和葡萄醋都是由葡萄发酵而来,但是一个经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另一个经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了醋酸,因此口感不同。 探究•实践11.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什么?这说明泡菜制作需要什么条件? 【答案】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给泡菜坛内创造无氧环境,这说明泡菜制作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2.为什么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 【提示】在泡菜发酵初期,由蔬菜表面带入的大肠杆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它 ,如果泡菜坛装得太满,发酵液可能会们可进行发酵,发酵产物中有较多的CO 2 溢出坛外。另外,泡菜坛装得太满,会使盐水不太容易完全淹没菜料,从而导致坛内菜料变质腐烂。泡菜坛留有一定的空间,也更方便拿取泡菜。 3.你腌制的泡菜成功吗?色泽如何?口味如何? 【提示】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探究•实践21.在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分别有哪些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发酵后多少天?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液中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酵母菌发酵产;如果是用紫色葡萄制作葡萄酒,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由果皮进入发酵生CO 2 液的花青素会越来越多,因而发酵液的颜色会逐渐加深变成深红色。果醋发酵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气泡,发酵完成时,在发酵液的液面上会出现一层菌膜,这是醋酸菌膜。 2.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除了酵母菌, 是否还有其他微生物生长?它们会对果酒发酵产生影响吗?如果有,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提示】果酒中除了酵母菌,还有乳酸菌、醋酸菌等微生物。乳酸菌可能分解果酒中的糖、甘油、酒石酸等,从而使果酒变质。可以通过调节发酵的温度、果酒的pH等来控制乳酸菌的含量。果汁中的糖也是醋酸菌重要的碳源和能源。在有氧的情况下,醋酸菌能把糖分解成醋酸;在缺少糖源的情况下,乙醇便是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它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由于醋酸菌在有氧的 含量,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因此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尽量减少O 2 可以抑制醋酸菌的生长繁殖。此外,通过调节发酵的温度、果酒的pH等同样可以控制醋酸菌的含量。 3.在制作果醋的过程中,酵母菌是否还会继续发酵?醋酸菌从何而来?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加快果醋的制作?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2分×14=28分) 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A.2 B.2 C.3 D.6 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 B. 5 C.6D.10 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A、NaCl——HCl B、NaHCO3——H2CO3 C、NaOH——HCl D、NaHCO3——NaCl 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 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趋于酸性 11.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 1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必修三生物第一章测试题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内环境概念要素的是( )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O2、O2B.H2O、Na+ 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 3.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B组织液→淋巴→血浆 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 5.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 .糖尿病 D .细胞代谢紊乱 9.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血浆中含有H 2CO 3、NaHCO 3等缓冲剂,它的pH 才能正常 B .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 C .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使症状消失 D .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 10.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 .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 .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 .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 D .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人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 二、非选择题 1.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2)以上B 、C 、D 构成____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 体外 体外 体外 体外 内环境细胞 2 O 2①②A B C D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 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尿素 C.激素 D.维生素 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 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 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 错误 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 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1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 成分 (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① ②142 5.0 2.5 1.2 103.3 6.0 16.0 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10 140 2.5 10.35 25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4.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