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民歌在音乐课堂的运用

河南民歌在音乐课堂的运用

河南民歌在音乐课堂的运用
河南民歌在音乐课堂的运用

河南民歌在音乐课堂的运用

河南民歌是中州音乐的代表。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郑声”章,这也说明河南境内的民歌由来已久。而至宋朝时期,中原文化艺术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潮期,以开封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开始与更加世俗化的杂居话本进行结合,为今后豫剧的诞生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目前的河南民歌分布,主要流传于河南周边山区、交通不顺畅的乡野村落等少数地区。较为集中的有如信阳地区的大别山区,南阳地区的桐拍、伏牛山区,洛阳地区的熊耳,崤山等山区。河南民歌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但是在目前的保护和发掘的状况上看不容乐观,河南民歌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濒临失传的危险。拯救和保护这种宝贵的民间瑰宝与当前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该说,只有将传统的艺术教育从小抓起,才能给这些面临生存危机的民间艺术一个崭新的希望。

一、河南民歌在当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现状

(一)通过教材解析河南民歌收录情况

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内目前使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发现这些教材中对于河南省民歌的介绍与涉猎很少,很多的教材中根本没有对河南民歌做出介绍,更别说刊登谱例进行日常的教唱训

练了。在这些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对于中国民歌的介绍不在少数,但是所选用的谱例大多为民歌特征较为突出西北民歌、江苏民歌、湖南民歌和部分少数民族歌曲。在正是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只有2004年7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一书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民歌”中提及了“中原音乐”,并附上一首河南歌舞曲《王大娘钉缸》。在为数不多的学校中,由内部音乐教师刊印另外几首较为代表性的河南民歌《编花篮》等作为教材补充出现在音乐课堂中。除此之外,任何教材中都没有提及“河南民歌”这一名词。另外,作为河南音乐代表的豫剧,也少量的出现在部分教材中,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艺术欣赏?音乐》一书中,就选取了豫剧《花木兰》的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相较于出现频率较高的陕晋民歌、江苏民歌、云南民歌、湖南民歌,河南民歌在全国不同地区音乐教材的集体缺失,成为了一种遗憾。一方面使得独具中原韵味的河南民歌无法得以传扬,另外一方面也给河南民歌的发掘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笔者简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首先是河南民歌缺少一首或几首具有传唱性的作品,正如提到陕晋民歌就会想到《三十里铺》、《兰花花》,提到江苏民歌就会想到《茉莉花》一样,这些代表性传唱性极高的民歌作品已经蜚声国内外,这给当地的民歌发展带来了契机;其次就是缺少一定梯队的文化挖掘团队进行保护和推广,河南民歌一直以来都处于于世隔绝的状态,而对河南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渐消磨殆尽;第三就是缺少一个教育的补充推动力,以江苏民歌为例,2001年11月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的《音乐第二册》初中教材中,教学中心为“中国民歌”,单独划出“一课”专门教唱江苏民歌,选用曲目包括扬州民歌《茉莉花》《唱唱扬州三把刀》、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无锡民歌《无锡景》和昆山民歌《搭凉棚》。相比之下,河南省内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对于河南民歌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二)具体分析河南民歌教学在中小学中面临的问题

社会的变革不断的发展,现如今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已经不似改革开放以前,现在的社会更加的多元化。而当前的中小学生则都是出生在网络时代,便捷、快速、开放、多元的网络世界使得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思维更加的跳跃,也更加的多变。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难免会有缺憾的地方,在中国,对于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上,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这就导致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道德熏陶有了一定的脱钩。而在文化中处于弱势群体的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甚至是渐行渐远。生活在现代都市社会和新生代社会关系的中小学生更加不会对这些宝贵而珍稀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河南民歌在河南省中小学中的“消声灭迹”也就有了深层的原因。艺术教育讲究“兴趣”。而我们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和一成不变的教育环境恰恰抹杀了学生的“兴趣”,甚至直接抹杀了艺术的熏陶力。优秀传统艺术可以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审美的标准,也可以培养学生更为高尚的情节操守。河南民歌在中小学中所遭遇的

困境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整个中国教育现象的缩影。

(三)音乐课堂对于河南民歌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中小学校开设音乐等艺术课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审美素质以及对于文化的认同感。但是当前中国教育方式的严重滞后,使得这种艺术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从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传统文化教育占据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比重很大,日本的学生几乎是从小就接受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客观的说,日本学生所表现出对文化的归属感是强于中国学生的。为什么中国现在的艺术教育课堂如此轻视艺术,摒弃传统文化呢?微观的说,河南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为什么会对河南民歌如此不重视呢?“一方面,民间性的音乐正日渐萎缩,缺乏良好的教育传承机制,后继无人,受众日蹙;另一方面,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中,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缺乏基本的认同和尊重,形成了民族音乐文化主体意识的失落”。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我国自上而下的一种教育轻视,才导致这种情况必然的发生。笔者认为,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抓起,这一点上,我们周围的国家,比如经济较为发达的韩国、日本正是如此,甚至是经济发展并不突出的泰国,也将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南旺舞和笙舞纳入到了中小学的课程中。目前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对于传统

艺术的重视几乎为零。传统艺术之所以会濒临灭绝,主要的原因就是“后继无人”,在中小学去普及河南民歌,也是很好提升其自身群众基础的重要方式。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一 (4)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 B.河北民歌 C.山西民歌 D.山东民歌 2.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 A.农事号子 B.工程号子 C.船渔号子 D.作坊号子 3.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 B.梆子腔 C.高腔 D.皮黄腔 4.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 B.石 C.土 D.匏 5.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A.二句头 B.三句头 C.五句头 D.四句头 6.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 B.小彩舞 C.白云鹏 D.良小楼 7.“南山截竹为觱栗,此乐本自龟兹出”中的“觱栗”是_______古称。( ) A.管 B.笛 C.笙 D.箫 8.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 A.变奏 B.复三部 C.回旋 D.单三部 9.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 A.袁雪芬

10.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 A.鲜花调 B.采茶调 C.爬山调 D.跑旱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弹词 2.曲牌体 3.诗赞系 4.广东音乐 5.皮黄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_______、宗教音乐等。 2.青海省每年在农历四、五、六月间常有举行_______的习俗。 3.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琵琶。 4.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是_______。 5.《中花六板》是_______八大传统曲目之一。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汉族民歌有劳动号子、山歌、时调三种基本体裁。( ) 2.《谁说女子不如男》采用的是板腔体结构。( ) 3.《森吉德玛》是一首蒙古长调。( ) 4.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可分为标名性和标意性两类。( ) 5.鼓词的唱词体系大部分为乐曲系。( ) 6.《对花》出自黄梅正本戏《打猪草》。( ) 7.我国早期的器乐多为诗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 ) 8.黄梅戏原是安徽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 ) 五、默写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写出下列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主要段落和主题;五线谱、简谱兼可,歌词不作要求。) 1.默写浙江乐清山歌《对鸟》的主要段落。 2.默写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梅花”主题。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民间音乐的文化特性和价值。 2.简述戏曲音乐的组成。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二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流行于我国内蒙西部地区的山歌在当地被称为_______。 2.湖南常德的《打硪歌》属于我国劳动号子中的_______号子。 3.鼓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弹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 4.四川清音的唱腔按艺人习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5.梆子腔的唱腔属于_______结构。

河 南 民 谣

河南民谣 1.俺俩好!俺俩好!俺俩对钱买手表!你戴戴,我戴戴!你把我手表戴坏了,我把你老马子逮卖了。 2.斗斗、斗斗飞,两个小虫待一堆,大的飞走了,小的上粪堆。 3. 尖头鼠,鼠头尖,关到门,揍干饭,老鹰叼他一个米,撅着屁股撵八里,不是家里忙,撵到小麦黄,不是家里坎豆子,撵死你个小舅子。 4.豁牙子,编耙子,我屙屎,你拿子 5.好吃嘴,打烂嘴,推小车,卖棒槌。卖到老干爷屋后头,老干娘拿火剪出来烙屁股。嗯喃嗯喃欠死你 6.该你钱,还你钱,白搁俺门口雪吊粘。 7.偷人针,摸人线,长个角眼给人看。 8.扯狼狼,拜小姐小姐穿个花油鞋油鞋破,两半个抓把面,糊糊脚,留把面,熬汤喝 9.虽床尿,尿床精,半夜起来数星星,把字天亮天不亮,巴它天明天不明,屁股欺地青么疼。 10. 鸡蛋壳,鸭蛋壳,火磨虫子来报窝;鸡蛋皮,鸭蛋皮,火迷虫子来赶集。 11. 人有脸,树有皮,电灯泡子带玻璃,没脸没皮啥东西。 12.啊喔额,鸡叨馍,妈妈送我去上学。老师嫌我太小了,一棍把我打跑了! 13. 乍莫朗,尾巴长,割半截,做过梁,过梁短,做撑杆,撑杆尖,拄上天,天又高,打薄刀,薄刀快,切青菜,青菜青,买根针,针告油,买个牛,牛没得角,买个鹅,鹅没得 包,买个猫,猫没得胯,买个马,马没得鞍,叽留咕咚飞上天。 14.盘盘,盘脚盘,盘三年,三年整,菊花梗,搏喽北。搏喽南,珍珠,玛瑙,小脚,拳倒。 15.1971年,林彪投苏联。坐地三叉机,穿滴毛大衣。摸摸飞机头,飞机没汽油;摸摸飞机腰,飞机飞不高。 16.小磨子,一只眼,你那当兵让俺拣,拣金的,拣银的,单拣那个姓?的。 17. 盘盘盘脚盘,俩个大姐十二盘。金盘花银盘花,俩个大姐坐下吧。金盘花银盘花,俩个大姐起来吧。 18.不跟我玩败跟我玩我到人家找人玩人家给我一把枪对你屁股打三枪(小 时候生气了都说我不跟你玩了) 19.你姓啥,俺姓张张啥,张飞飞啥,飞机机啥,鸡毛毛啥,毛者冬冬啥,东方红红啥,红旗旗啥,骑马马啥,马克思思啥,斯大林林啥,林彪彪啥,彪你一 干窝 20.某某不成蛋,想偷人家大鸭蛋;翻院墙,腿摔断,骑个毛驴上医院;警察来破案,忙滴钻猪圈,吃猪食,屙羊蛋,还请老母猪来做饭 21:月亮地,明晃晃,打开后门洗衣裳;洗得净,捶得光,打发哥哥上学堂。读四书,念文章,红旗插到俺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22:月亮走,我也走,一走走到马山口,买个鸡儿,叨豌豆,买个猴儿,栽跟头儿,一栽栽倒嫂子门里头.

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民歌是各类民间音乐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一般来说,中国民歌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别:(1)山歌;(2)小调;(3)劳动歌曲。山歌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山歌的音乐极富地方特色,是民歌中风格性最强的品种。山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南方有“客家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江浙山歌”、“弥渡山歌”等;北方有“信天游”、“山曲”、“花儿”、“慢赶牛”、“爬山调”等;少数民族地区有蒙古族的“长调”,苗族的“飞歌”,藏族的“哩噜”,壮族的“欢”、“加”、“伦”以及彝、瑶族、黎族、畲族的各种山歌等。草原的“牧歌”,水乡的“渔歌”,平川的“田歌”或“田秧歌”,都与山歌的性质相类似。山歌的风格有的悠扬秀丽,有的豪放粗犷。各地山歌都有一些代代相传的曲调,歌者即在这些曲调上即兴编词歌唱。其曲调的节奏较自由,有字密、腔长的特点。乐段结构常见的有2乐句乐段、4乐句乐段,多为单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曲式结构比较多样、复杂,有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简单乐段结构,如《小白菜》、《都山小调》;有三个或五个乐句构成的奇数乐段结构,如《爱二娃》;有在四句的简单乐段后加衬词连接句,再将尾句加以重复构成的六句乐段。这是河北民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如《献花》、《三杯酒》等;有比较复杂的两段体结构,如同《荣莉花》;也有多对上下句组成的多句体结构,甚至有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构成的大型套曲,《王婆骂鸡》。此外,还有许多因内容而异,较为自由或独立的调结构形式。小调在河北各地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歌体裁,但是,各地的风格不同,例如在大行山一带,由于与山西地理上的接近,这里的小调风格就与山西民歌相似。承德地区东部和唐山地区北部的小调,则近似东北民歌风味。河北东南部的卫运河与漳河流域流行的小调,又与山东民歌、河南民歌互为影响。河北小调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丰富,有反抗阶级压迫、外族侵略的激昂悲壮的战歌,也有表现节日喜庆,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娱乐性较强的歌曲,还有多种多样委婉细腻的抒情歌曲。各地流传的小调,同时还与当地的民间说唱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地渊源关系,互相渗透,互为影响,如张家口地区的,“二人”,就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民歌、小调为素村或利用民歌填词,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民歌,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周总理来到俺们村》等等。劳动歌曲:人们在劳作场合演唱的歌曲。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如劳动号子等。回答者:冷眼看结果 - 助理二级 11-16 23:19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

河南民族民间音乐

河南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

河南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 河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民歌,遍及河南省境内各个角落。由于中原地区自宋、元、明、清以来,在民歌基础上,曲艺演唱,以及戏曲音乐发展较早较快,民间群众的文艺活动,多为戏曲曲艺音乐所代替,河南民歌现任多分布在偏僻的山区和省内的一些边沿地区,风格格鲜明,品种(或歌种)以及数量上也是比较多的;有些民歌现在还和民间的舞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部分发展成为曲艺或戏曲,或者被曲艺,戏曲吸收应用,现在流行的民歌除了和劳动结合紧密的号子、夯、硪歌和少量的民歌之外,其余多半是流行在城市集镇里的小调。 研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的民间音乐,详细的了解调式和音阶在其音乐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因为调式和音阶是形成一个民族或地区音乐特点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河南从已收集到的民歌资料中来看,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在民歌中全有应用。但是以“徵、宫”两种调式为最多,可以说河南民歌以徵、宫调式为主。其他如商调式和角调式较为少见,仅在信阳地区的一些县里较少数的几首民歌中应用。羽调式在平原地区的民歌中也较为少见,它主要在山区的民歌中应用,调式交替,临时转调和移调终止(即离调终止)的情况,在河南的民歌中也有运用,但其数量较少。 河南民歌使用的音阶是很丰富的,大量的民歌使用的五声音阶,同时也有出现“4”(或#4)或“了”的六声音阶〔即:1 2 3 4(或#4)56或1 2 3 5 6 7〕和“4和7”全出现的七声音阶(即:1 2 3 4 5 6 7 )。

但是河南的七声音阶里所出现的“4和7”两个音都不是十分稳定的,往往是游移在“4”和“#4”以及“7”和“b7”之间,介于两音之间即↑4和↓7的音位上。河南民歌中“↑4”、“↓7”出现的七音音阶,使中原民歌的风格特色,显得更加浓郁突出。 形成一个地区民歌风格的因素很多,如人民居住的自然环境;人民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生产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以及人们在这个环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乡土人情,志趣爱好等等,这些都对民歌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由于地理条件而形成的语言、音韵、声腔、音调等的不同,它们也影响着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音阶等方面的差异。河南虽然地处于中州音韵的大平原领域之内,但是它东西南北绵亘千余里,山区平原地势悬殊很大,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劳动、语言音调以及各项活动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别,因此也形成了各个区域性民歌风格上的不同。 对于河南的民歌风格,我们大致划分了以下几个区域。 ⑴大别山,桐柏山区 这个地区的山歌、田歌,调子高亢嘹亮,灯歌、小调及其种类的民歌,曲调则是活泼跳荡,轻盈明快。 ⑵伏牛山区和和南阳地带 这个地区的民歌风格敦厚朴实,新颖酣畅,中州韵味浓郁,像淅川的锣鼓曲,镇平、南阳一带的灯歌,曲调中更多的保持了中州的音韵。 ⑶豫西山区的民歌风格

百首大合唱歌曲曲目推荐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宣部、教育部等7个部门联合向中小学生推荐了“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实数为120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附有钢琴伴奏) 田汉词聂耳曲 2 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卢肃曲(附罗平编配的钢琴伴奏) 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附罗平编配的钢琴伴奏) 4 歌唱祖国王莘词曲(附罗平编配的钢琴伴奏) 5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附有钢琴伴奏) 周郁辉词寄明曲 6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胡宏伟词雷雨声曲 7 送别(合唱)李叔同词〔美〕奥德威曲 8 毕业歌(合唱)田汉词聂耳曲 9 游击队歌(合唱)贺绿汀词曲 10 时光老人的礼物(合唱)袁鹰词瞿希贤曲 11 我们的田野(合唱)管桦词张文纲曲 12 娃哈哈石夫记谱、编词维吾尔族民歌 13 让我们荡起双桨(领唱,合唱)乔羽词刘炽曲 14 儿童团放哨歌(合唱)金帆词瞿希贤曲 15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瞿希贤曲 16 绿色的祖国(领唱,合唱)管桦词郑律成曲 17 我们走在大路上(合唱)劫夫词曲 18 小松树傅庚辰词傅晶李伟才曲 19 红星歌(合唱)魏宝贵邬大为词傅庚辰曲 20 雨花石(合唱)肖仁徐家察词龚耀年曲 21 小鸟,小鸟(合唱)金波词刘庄曲 22 祖国像妈妈一样晨枫词苏文进曲 23 嘀哩嘀哩望安词潘振声曲 24 铃兰(合唱)胡小石词戴于吾曲

25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合唱)李幼容词寄明曲 26 春雨沙沙(合唱)曾泉星词戴于吾曲 27 外婆的澎湖湾叶佳修词曲 28 采蘑菇的小姑娘晓光词谷建芬曲 29 歌声与微笑(合唱)王健词谷建芬曲 30 小背篓欧阳常林词白诚仁曲 31 种太阳李冰雪词王赴戌徐沛东曲 32 童心是小鸟韩景连词平安俊曲 33 采一束鲜花肖纬丛者甲词晓丹曲 34 妈妈格桑拉(合唱)张东辉词敖昌群曲 35 祖国最亲,妈妈最好石顺义词晓丹曲 36 野菊花穆志强词李嘉评曲 37 荷塘边的歌谣江柳明词韦东强曲 38 我是山里的小歌手姜建新词华建国曲 39 哪吒闹海宁岗词晓丹曲 40 牧童哪里去了黄平词黄磊曲 41 七子之歌(领唱,合唱)闻一多词李海鹰曲 42 中华小儿郎胡玉芝词韩贵森曲 43 苗家小阿妹金鸿为词邓玉华曲 44 站在世界领奖台━献给少年金牌获得者王燕军词韩永思白霞 45 56个小朋友手拉手陈江风词韩贵森曲 46 海那边车行词李昕曲 47 美丽的侗乡阮居平词韩贵森曲 48 卓玛李众词孟庆云曲 49 重返校园的小阿妹梁伟寇词刘莎刘家福曲 50 红卓玛黄枰胡晓惠词天骄曲

河南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文化遗产 >艺术教育30ART EDUCATION 2012 · 08河南传统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因 受到河南地域广阔因素的影响,南北方的音乐风格有一定差异,加 之河南豫剧的影响,使很多河南传统民歌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戏曲特 色。除此之外,演唱内容包罗万象,记录着百姓日常和情感生活、 社会现象、历史典故、重要事件、人物性格等,犹如河南大地一幅 鲜活的、通俗而生动的美妙画卷,在歌词结构、韵律上体现出极强 的口头程式;曲调上韵味奇特,既有乡土气息的质朴情感,又婉转 含蓄地体现出歌曲的艺术性。河南传统民歌是河南地区人们进行文 化交流,增进社会和谐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 中的一朵奇葩。 一、河南传统民歌存在的危机 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以来,文 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得到了重视,传统民歌的传 承与保护也随之被关注。在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田青评 委的发言让传统民歌重新得到公众的认识,随后的青歌赛专设了原 生态唱法的比赛,其参赛的歌曲均是各地的传统民歌。令人更为欣 喜的是,原生态唱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许多原生态歌手也陆 陆续续走到了现代音乐界的顶端,他们用最现代化的工具把最原始 的中国文化带进了时代的浪潮,让人震撼。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河 南省文化教育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保护和抢救河南传 统民歌,如召开研讨会、编辑出版河南传统民歌资料和整理研究 专著。当然一些现实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1.与其他地方民歌相 比,河南传统民歌被认知的程度不深;2.“张口即来、闭口即无” 的口传心授形式落后;3.民歌手的年龄普遍老化,后继乏人,呈青 黄不接的发展状态;4.河南省专业的音乐学院没有专门设立的教学 课程以供发展传承。此外,从河南省举办的各种音乐类比赛中可以 发现,河南地方特色的音乐少之又少,更缺乏专业歌手去演唱河南 传统民歌。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歌手演唱,也是河南传统民歌陷入 危机的原因之一。 据调查,目前河南民歌的存在现状是,多数河南大众知道豫 剧但不是很了解河南传统民歌,会唱豫剧不会唱河南传统民歌的大 有人在。以河南省定期举办的声器乐大赛和“金钟奖”比赛为例, 参赛选手普遍是音乐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甚至更高层次的毕业生, 还有专业教师和演员,但演唱河南传统民歌的人数为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首先,河南传统民歌的基础都分布在农村,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贫乏,豫剧的影响力又有很强的覆盖性;另外,随着农村劳务输出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生活习惯也逐步在年轻人中普及,流行的现代音乐、多元化的歌曲对人们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土生土长的民歌因此便失去其成长发育的环境。二、河南传统民歌创新的必要性今天,如果只认为可以顺其自然地传承,势必造成将来传统民歌演唱失传的悲哀。从当今大众的欣赏程度来看,新鲜、优美、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才更有流行传唱的动力,而歌词陈旧、缺乏新意、曲调单一、缺乏现代元素的传统民歌很难打动人心,这就需要音乐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创新整改,不断提高其与时俱进的流行元素,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音乐艺术鉴赏力相适应,使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自愿接受和喜爱河南传统民歌。在第八届大红鹰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中,由河南代表队选送的参赛选手——河南省女高音歌唱家、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副教授黄慧慧演唱的新编版《编花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改编后,丰富了歌词内容、加宽了乐曲框架,既有强调河南地方语音语调的小段落,又有华彩的章节,整首作品深刻体现出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令听者耳目一新,加上演唱者淋漓尽致的精彩演唱,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例子的成功,反映出了河南省在音乐创作和演唱上的能力,只要我们敢于积极尝试,加强改良,大力发展河南传统民歌,定能为其提供肥沃的土壤。在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一种普遍现象,由于河南省的音乐教育,特别是高校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以西洋音乐为主流的态势,就声乐专业来讲,美声唱法被提到科学先进的层次,连声乐演唱的基础教育也要以美声唱法为依据,如在音乐专业统考中,学生如果选唱意大利等外国歌曲,即使声音和语言较差,有些老师也会认为难度大而给出相对高的分数;而选唱民歌的学生发挥的很好,却容易被认为难度不高而得不到理想分数,这种倾向无形中就将学生引向了崇尚西洋歌曲而轻视民歌的心理。本土的民族民间唱法得不到重视,人们普遍认为民族民间唱法不够科学,事实上,很多老艺人唱了一辈子仍然嗓音纯美,再看中国的戏曲唱法和民族民间唱法,它们都有着唱腔圆润、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这些都说明,民族民河南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河南民歌资源丰富、风格众多,但一直以来推广力不强,加上河南豫剧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河南民歌的 光芒。事实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新音响、新音乐的不断产生,各地民歌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民间艺人与民歌库存在 数量上逐渐衰减。因此,文章提出加强对河南民歌的传承,既是河南音乐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河南发展音乐事业、建设文 化强省的必然选择。作者对河南民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河南高校音乐师范类与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融入河南传统民歌教学 这一思路,并研究出一套具体的教学方法,在继承和发展河南民歌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进行科学创新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河南传统民歌 继承 发展 ◆ 王晶晶

0419论信阳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

论信阳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 摘要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是土地革命时期,在河南信阳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产生的,是当时的民歌作曲家王霁初先生根据在当地比较流行的民歌《八段锦》改编成的,主要反映的是当时在信阳市商城县举行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的状况,同时表达了当时的工农群众对于夺取政权的胜利所流露出来的喜悦之情。这首革命民歌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也产生了很积极的效果。本文以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该民歌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且对其调式特征以及风格进行了探讨,以及对作者对于该民歌的歌词改编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审美特征进行了一定的论述,以期为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国作曲家对于民歌的改编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阳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调式特征,风格

Abstract Folk song "August Osmanthus Everywhere," it is in our land revolution, Henan Xinyang Dabie Mountains revolutionary base generated. Was the folk composer Wang Ji early based on local popular folk song "Ba Duan Jin" in adaptation and creation formed folk song reflects mainly was held in Shangcheng County, Xinyang City vigorous agrarian revolution of a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ression of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to the victory of the regime is showing to be a joy. This is the first revolutionary folk songs at the time caused a great response, but also generated a lot of positive results. Taking folk song "August osmanthus Everywher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reator of the folk songs in the background, and discusses its mod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so the author for the adaptation of the folk song lyrics reflected the times Aesthetic features some discussion, with a view to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folk song "August osmanthus everywher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for our composers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adaptation of folk songs. Keywords: folk songs, "August Osmanthus Everywhere," tuning features, style

河南民歌在音乐课堂的运用

河南民歌在音乐课堂的运用 河南民歌是中州音乐的代表。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郑声”章,这也说明河南境内的民歌由来已久。而至宋朝时期,中原文化艺术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潮期,以开封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开始与更加世俗化的杂居话本进行结合,为今后豫剧的诞生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目前的河南民歌分布,主要流传于河南周边山区、交通不顺畅的乡野村落等少数地区。较为集中的有如信阳地区的大别山区,南阳地区的桐拍、伏牛山区,洛阳地区的熊耳,崤山等山区。河南民歌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但是在目前的保护和发掘的状况上看不容乐观,河南民歌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濒临失传的危险。拯救和保护这种宝贵的民间瑰宝与当前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该说,只有将传统的艺术教育从小抓起,才能给这些面临生存危机的民间艺术一个崭新的希望。 一、河南民歌在当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现状 (一)通过教材解析河南民歌收录情况 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内目前使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发现这些教材中对于河南省民歌的介绍与涉猎很少,很多的教材中根本没有对河南民歌做出介绍,更别说刊登谱例进行日常的教唱训

练了。在这些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对于中国民歌的介绍不在少数,但是所选用的谱例大多为民歌特征较为突出西北民歌、江苏民歌、湖南民歌和部分少数民族歌曲。在正是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只有2004年7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一书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民歌”中提及了“中原音乐”,并附上一首河南歌舞曲《王大娘钉缸》。在为数不多的学校中,由内部音乐教师刊印另外几首较为代表性的河南民歌《编花篮》等作为教材补充出现在音乐课堂中。除此之外,任何教材中都没有提及“河南民歌”这一名词。另外,作为河南音乐代表的豫剧,也少量的出现在部分教材中,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艺术欣赏?音乐》一书中,就选取了豫剧《花木兰》的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相较于出现频率较高的陕晋民歌、江苏民歌、云南民歌、湖南民歌,河南民歌在全国不同地区音乐教材的集体缺失,成为了一种遗憾。一方面使得独具中原韵味的河南民歌无法得以传扬,另外一方面也给河南民歌的发掘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笔者简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首先是河南民歌缺少一首或几首具有传唱性的作品,正如提到陕晋民歌就会想到《三十里铺》、《兰花花》,提到江苏民歌就会想到《茉莉花》一样,这些代表性传唱性极高的民歌作品已经蜚声国内外,这给当地的民歌发展带来了契机;其次就是缺少一定梯队的文化挖掘团队进行保护和推广,河南民歌一直以来都处于于世隔绝的状态,而对河南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渐消磨殆尽;第三就是缺少一个教育的补充推动力,以江苏民歌为例,2001年11月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3锣鼓歌

锣鼓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 2、认识锣、鼓、钹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并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 3、能与同学合作,用声势律动、演唱、演奏等方法参与歌曲表现。 二、教学重点 用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 三、教学难点 能在演唱和声势表演中注意强弱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锣、鼓、钹。 五、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能用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 2、认识锣、鼓、钹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并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 3、能与同学合作,用声势律动、演唱、演奏等方法参与歌曲表现。 一、感受歌曲、声势律动 1、恒拍律动两遍。“咚咚咚(拍腿),锵锵锵(拍手)”。 2、分声部声势律动。 师:老师在什么音乐时,做了拍腿、拍手的动作?(生:咚咚咚——拍腿)是在模仿什么乐器? 二、揭示课题,认识三种民族打击乐器。 1、介绍河南锣鼓中使用的三种打击乐器:鼓、锣、钹,聆听各乐器的音色,学习演奏方法。 2、用“咚”和“锵”模仿鼓、锣的声音打花样。注意“咚”念出河南方言的韵味。 花样一: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咚咚咚锵锵锵咚咚咚锵锵锵 花样二: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师:看指挥做出强弱变化。

口念——口念+声势——口念+声势+乐器 3、请几位小朋友尝试演奏锣、鼓、钹,其他同学声势伴奏。 三、读童谣,唱童谣。 1、范读童谣。让我们来听听这首有趣的河南童谣,你能找到鼓和锣的声音吗?第几句? 2、师生接龙读童谣。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读童谣。 3、学唱歌谱。 A、体会旋律中的河南特色。学唱二、四乐句旋律。 师:孩子们,这首童谣来自于河南小朋友的生活,加上简单的几个音符就能唱出河南方言特有的强调。例如花样二“3 1 3 1 | 3 3 1 | 咚锵咚锵| 咚咚锵|”。让我们在手势的帮助下来唱一唱音符,注意一拍一个手势。带上歌词唱一唱,中不中? 师:再唱一唱花样一“咚咚咚| 锵锵锵|”。 B、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旋律。 4、带上歌词唱童谣。师生接龙、交换唱——齐唱《锣鼓歌》。 四、打击乐器伴奏,演唱歌曲。 师: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锣鼓歌》是河南小朋友经常吟唱的一首民歌,河南娃儿人人都能演奏几样打击乐器。看,小朋友们随便几人便可以凑成一个小乐队,有时还会在节日庆典上大肆表演一番。 1、认识钹。这是什么乐器,怎样演奏的?你能运用身体律动模仿“钹”的演奏吗? 请部分同学来模仿演奏钹,为歌曲一、三句伴奏。 2、全班分组,声势律动唱童谣。 师:模仿钹、鼓、锣,边唱边敲起来吧! 第一遍:唱童谣;第二遍,边唱边声势律动。 3、加入打击乐器、声势律动唱童谣。 邀请三位小朋友演奏打击乐器,全班用声势律动参与演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河南童谣《锣鼓歌》,认识了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分别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感受民族打击乐器独特的音响效果,体会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锣鼓歌》是一首简单、生动、形象的河南民歌,歌词中“咚”、“锵”代表鼓和锣的声

河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4381534.html, 河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研究 作者:侯乐 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5期 摘要:河南民歌蕴藏量丰富,内容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且风格众多,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间艺术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很多风格、体系、形式存在差异的民歌流传于河南各地,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与欢迎,从现实情况来说,河南民歌是当地方言与人文环境的主要体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就河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河南民歌音乐特色演唱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14-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加深,如何传承民间歌曲,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是年轻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河南民歌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根底丰富,而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研究其音乐特色与演唱,可以了解河南民歌特征与发展,掌握河南方言与人文环境。因此,探讨河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民歌音乐特色及其演唱分析 (一)音乐特色 河南民歌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调式、音阶与旋律、节拍、节奏方面。 首先就调式、音阶来说。通过对河南民歌资料的总结,可以发现河南民歌多以五声调式为主,所谓五声调式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其中宫与徵是应用最为频繁的两种调式,换言之,宫、徵调式在河南民歌中占据主要地位,其他调式的运用相对较少。河南民歌在音阶运用方面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等,其中多以五声音阶为主。在河南,音阶结合运用主要指的是在五声音阶中融入#4或b7,其中融入b7的音阶流传相对较少,融入#4的音阶得到广泛流传,直至今日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现代河南民歌七声音阶存 在一定的相似性,#4是调式涉及的变徵,音位位于4-5之间,不拘泥于固定位置,而非键盘符合,有利于彰显民歌音调特色。 其次就旋律、节拍、节奏来说。河南民歌在旋律线条上都以高抛低落的发展趋向为主,级进中融入大量大跳音程与装饰音,在展现河南地方方言特征的同时体现了河南人性格特征,即豪放、大方。对于河南民歌的节奏,具有显著的强弱对比,曲调比较平稳;对于河南民歌的节拍,主要包括2/4拍子、4/4拍子、3/4拍子、散板及混合拍子等,其中多以2/4拍子为主,4/4拍子与3/4拍子相对较少,散板及混合拍子一般运用于山歌、号子之中,民歌中很少见。河南民歌在节奏上较为紧密,旋律进行时多运用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乐句结束二分音符居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