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

一、马来西亚概况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全境被南中国海分割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面积32.975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37.3万(1989)。其中西马1432万人,马来族占57.91%,华人占31.58%,印度、巴基斯坦人占9.87%;东马人口中沙捞越162.8万,以伊班族为主,沙巴142.5万,以卡达山族为主。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和汉语。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共容共生。信奉伊斯兰的穆斯林都是马来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60%;占全国总人口的7%是信奉基督教的。马来西亚的国教便是本文将要重点讲述的——伊斯兰教。

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发展过程

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是南洋群岛同印度、中国、西亚、非洲海上贸易的交通要冲。最初伊斯兰教通过这条商路由穆斯林商人传入苏门答腊。11世纪时,在霹雳、马六甲等地已有阿拉伯、印度穆斯林商人定居。13世纪末,须文达刺一巴赛建立伊斯兰教王国,并将伊斯兰教始传入马六甲及其附近岛屿。14世纪,在外籍穆斯林商人和传教师的影响下,马来沿海地区的大商人和封建主出于商业经济利益,先后改宗伊斯兰教,并使伊斯兰教的传播向内地发展,穆斯林商人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的贸易。15世纪初,原臣属满者伯夷王国的马六甲王国开始伊斯兰化。据载,马六甲第一代国王拜里迷苏刺(1405~1414在位),据传约于1413年改宗伊斯兰教,取名伊斯坎达尔·沙。其子穆罕默德也改奉伊斯兰教,于1414年继承王位(1414~1424)。马欢以1413~1415年的见闻为素材撰写的《瀛涯胜览》中载:满剌加“国王国人皆从回回教门,持斋受戒诵经,其王服用以细白番布缠头。”第四代国王穆扎法尔·沙(1445~1459在位)执政时,始称“素丹”,立世纪,伊斯兰教从马六甲由商人和传教师先后传入爪哇、马鲁古群岛和加里曼丹。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马六甲,从此沦为殖民地。第七代国王马哈茂德·沙转移至柔佛地区,建立柔佛王国,初建都宾坦岛,后迁旧柔佛。后历代素丹领导人民同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主义进行了长期斗争。20世纪初沦为英国殖民地。1941年日本侵入马来西亚,战后英国卷土重来。1957年8月,马来联合邦正式独立。同年制定的联合邦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马来西亚的国教,国家有权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在穆斯林群众中传播其他宗教教义;禁止印刷、出版、发行有损于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的书刊及其它出版物,穆斯林除受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约束外,还有义务遵守伊斯兰教法;涉及穆斯林“私人身分”的民事纠纷和宗教事务,皆由伊斯兰法院裁决。国家元首为国家首脑和伊斯兰领袖。9个州的世袭素丹为当地政教合一的首领。

马来西亚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遵奉沙斐仪学派教法。瓦哈比派学说和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也有所流传。伊斯兰教学者和长老享有较高社会地位。1967年,全国有2000多座清真寺,建有现代化设施的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伊斯兰教政党和组织有:泛马伊斯兰教党(1948年成立)、伊斯兰统一阵线(1978年成立)及民间群众组织马来西亚穆斯林兄弟会、马来西亚穆斯林福利组织等。

三、接受伊斯兰教后的马来西亚的现况

马来西亚在国际社会上是很特殊的。作为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其在宗教与文化方面多元和谐共生。但是,对于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马来西亚政府采取的是坚决反对的立场。除了宗教文化方面的成就,马来西亚也在经济方面取得成功,也有现代化的教育,也有一个民主化的政府,其在政治上属于温和派。马来西亚人民对他们自己很是自豪,他们打造了这样一个伊斯兰模式,这个模式十分不同于沙特阿拉伯,也不同于伊朗。世界上许多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对马来西亚寄予了很高的希望。

四、小结

总而言之,马来西亚是在伊斯兰教从发源地——中东扩散后的产物。但是,马来西亚结合自己本国的国情对其伊斯兰教背景的文化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使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中东式的伊斯兰国家。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应是值得推崇的。

中国传统伊斯兰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渊源的认同

中国传统伊斯兰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渊源的认同 清初伊斯兰大学者刘智曾说:(伊斯兰之教道)“虽载在天方之书,不异乎儒者之典,遵习天方之礼即犹遵习先圣先王之教也。圣人之教,东西同,古今一。”1 《天方正学》是一部中国伊斯兰教译着,原文为阿拉伯文,由清代伊斯兰着名宗教学者蓝煦翻译为汉语。译者在例言中称:“回、儒经书,文字虽殊而道无不共,语言虽异而义无不同……知回、儒两教,道本同原,初无二理,何必拘泥语言文字之末,而疑其有同有不同耶” 这一番话可称得上“以儒释伊”的中国伊斯兰宗教大师们的共识,并广为正统派穆斯林学者和群众所接受。 此经典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有这样的记载:“天方努哈大圣人出世,居克尔白…聪明睿知,承继天方道统,兼为天方国皇王,生子三人,长撒穆,中哈穆,少伏羲,其时七十二国皆遭洪水之难…命伏羲率诸臣工二十四人治东土,都于赤泥阵。昆仑东来十二万里顺流东下也,伏羲制易,着六书,因天干地支造甲辰以定岁时,建寅为岁首,为太昊皇帝,道传阴康,封之为神农,乃继位为炎帝…伏羲天方之道,自昆仑发源而来也,道授神农而黄帝得之,尧舜禹汤继之…赤泥国大圣文王周公孔子着周易以明天道,老子着道德经,曾子着大学礼记以言人道,子思着中庸以言至道,孟子继之矣,皆相继伏羲之 1《天方典礼》自序

道统也”。 文中提到的“天方努哈大圣人”,就是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整个天启宗教体系所公认的大先知,汉译版《圣经》中称其为“诺亚”,在宗教学界他被认为是第二代人祖。他的事迹在《圣经》和《古兰经》中都有基本一致的记载:真主(基督教称上帝)给努哈圣人降下启示,派遣他去教化他的民族,将他们引上正道。结果,努哈圣人倍受族人的嘲弄和欺辱,多年劝化收效甚微。绝望之际,他祈祷真主降下天灾以惩罚他的民族,真主随准其所求,连降四十日暴雨,整个世界为洪水淹没。努哈提前得到真主的启示,造好巨船。洪水泛滥时,他和家人及少数追随者在船上随波逐流。洪水退去,他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天方正学》对《古兰经》中有关努哈圣人的故事进行了补充:努哈(诺亚)大圣有三个儿子,三子伏羲2带领二十四人,被努哈圣人派往昆仑山以东治理残余的洪水。“伏羲制易,着六书,因天干地支造甲辰以定岁时”,建都于赤泥阵,世人称他为“太昊皇帝”。后来,他把自己所传承的“道”传给了阴康,赐给他“神农”的封号。阴康继承了伏羲的王位,世人称之为“炎帝”,炎帝之后有黄帝、尧、舜、禹、商汤相继传承着伏羲之“道”。后来赤泥国圣人周文王和孔子相继完成了《周易》以阐明“天道”,老子着《道德经》,曾子着《大学》、 2《圣经》中称为“雅弗”,阿拉伯语称为“雅伏羲”,和汉语称呼基本一致。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回族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回族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授课人:梁志勇(28号) 陈玲(40号) 张春慧(16号) 陈龙弟(27号) 丁莹(3 号) 授课时间:2010年4月7日

教学目标:1、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历程; 2、从民族学角度把握回族形成的诸因素并了解宁夏回族历史及回族著名 历史人物; 3、从历史的演变中理解回族宗教信仰及其风俗习惯的渊源。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有很多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宗教信仰及发展历史。那么本节课就让我们的团队带领大家跨越千年历史,去探寻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以及它的忠实信徒——回族,特别是宁夏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并了解一下几位著名的回族历史人物。 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最初产生是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产物,是阿拉伯民族建立统一国家,实现安定与和平的客观社会要求在宗教思想上的强烈反映。从610年穆罕默德创教开始,到他逝世之时的23年间,伊斯兰教终于发展成为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宗教。并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而走上了向外传播的道路。在这一时期,伊斯兰文化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在不断吸收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进而产生了信仰这一特殊文化的群体——回族。 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时间是唐朝到宋朝。 中国与阿拉伯民族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代。《史记》称阿拉伯为“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97年,后汉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出使西域,行抵安息西境欲渡海往埃及受阻。由于他的报道,国人对条枝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汉书》记载:“条枝国在山上,……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西汉时,我国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已相当频繁。中国的丝绸之路、铁器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远销至罗马帝国及西亚各地;阿拉伯的乳香、珠宝、鸵鸟则输入中国。到了618年,唐王朝的建立。两个大帝国的边境相交于中亚细亚,这为两国的往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此话表达了阿拉伯穆斯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和他们善于学习别国先进文化的心态。 关于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目前尚无定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唐永徽二年。《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永徽二年正值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当政。他派使者经丝绸之路抵达长安,觐见唐高宗李治,并向他介绍大食国的建国经过、基本国情、文化习俗和伊斯兰教的基本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_丁宏

西北民族研究 2005年第2期(总第45期)N.W.Ethno 2National Studies 2005.No.2(Total No.45)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  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文章编号]1001-5558(2005)02-0069-09 ●丁 宏 [摘要]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文化认同;回族;伊斯兰教;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 近代以来,"民族"作为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中的一种分类系统,被引介到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中,成为国家分类体系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组织的民族识别,确立了中国境内56个民族成分。对于各民族的界定问题,学界一直存有歧义,其中对于回族的族性、认同等方面争论较多。如果用在民族识别中颇具指导意义的斯大林有关民族的四个特征来衡量,回族就不能称为一个独立民族。它居住分散,经济生活与所在地民族的经济生活结成一体,且自形成始即使用汉语文。至于斯大林定义中"表现于共同文化心理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虽然许多学者将其纳入主观意义上的心理认同,但由于将这种认同设立在伊斯兰教信仰的基础上,从而忽略了回族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 ① 参见丁宏.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J ].宁夏社会科学,1995,(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96,(2).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 班级姓名学号 主备人:陈海云审核:汪明新授课时间: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课程标准: 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4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地点、教义、影响的扩大。阿拉伯半岛的基本统一与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区域、首都、强盛。阿拉伯人的文化成就。 2、能力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探讨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强盛起到了什么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对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伊斯兰教是在社会矛盾尖锐、很多人希望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形势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使学生从中感悟:特定的社会产生特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影响着社会。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各地的文明成就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交流的重要作用。伊斯兰教对阿拉伯文化的繁荣起着促进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阿拉伯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中的作用。 (二)格物致知 Ⅰ伊斯兰教的创建与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半岛位置:自然条件:。 2、伊斯兰教的创立人,其教徒被称为,所信奉的经典是,这部书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年是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为何把这一年当做是伊斯兰教教历的元年。 3、穆罕默德为统一阿拉伯半岛所做的贡献:穆罕默德领导取得多次胜利,到他去世之前,基本统一了。 4、年,新型的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原因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争,到8世纪中叶,称为地跨的大帝国。世纪以后,靠征服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逐渐衰弱下去。 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人对直接文化作出的贡献: 1、把阿拉伯的、和教带到世界各地。把东方的特产和带回阿拉伯。 2、阿拉伯人将人发明的0到9的计数法加以改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

题目:试问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 指导老师: 学院: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宗教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融合以及促进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各个教派有其特有的思想体系与思辨哲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关键字:传统宗教儒家道家佛家融合影响促进 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

却有其归元。由学术系统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佛教典籍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此外还有天命观,把天视为主宰一切的权威,并把它作为思想体系的终极依据,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些理性精神,主张天人可以互相感通,强调在人事活动中去体认天命,强调人事有为。“在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上也总结了不少经验。 儒家真正精华的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强调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巩固所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学

浅析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马有富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陕西渭南 741000) 摘要:唐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初传时期,此时儒家文化居于主导地位,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本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而通过“载体移植型”的传播方式,西域诸国的文化通过外交、商贸与战争等途径,与中国文化接触,将伊斯兰教的部分文化理念散播到唐代本土并造成对中国传统社会理念的冲击、矫正和补充。穆斯林客商在唐代留居和做官加速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本文主要主要针对伊斯兰教的教法理念、经商理念与和谐理念等对唐代社会思想的影响作简单讨论。 关键词:唐代;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理念;影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其国际影响力波及周边诸多国家。“唐朝的领土确实较先朝为大,但华夏幅员的扩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一波又一波的外来移民入迁中原定居,与汉族联姻。外来移民大大的充实了唐代的社会人口。[1](7)统治者不仅重视对外商业贸易,而且善于博采外来文化的长处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人们在考察隋唐时期西域的多种文明交流情况时得出的印象是,这里受着中原文明的强烈影响,同时有向中原输送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宗教、艺术和某些科学技艺。”[2](7)伊斯兰教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伴随大批的外国客商和朝贡使节传入中国。唐代陆续来华的穆斯林客商与阿拉伯使节,不仅充当了唐代与阿拉伯半岛的经贸往来的媒介,也承载了伊斯兰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通过贸易、外交与战争等途径与唐代的社会文化接触,并通过积极的自我调适,完成了两种文化的借鉴与融合,将伊斯兰文化优秀和前瞻性的思想观念传输到汉民族社会,促成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而这些以穆斯林人数居多的“蕃客”成为中国境内一个新民族(回族)雏形,在华夏土地上逐渐扎根成长。“伊斯兰教,在他们形成为一个民族的过程上,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3](118_119) 一、伊斯兰教传入对唐代立法的影响 伊斯兰教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宗教,也是一种律法型的宗教,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最高的法律文件,贯穿其中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成为判别穆斯林宗教与世俗生活合法与否的依据。宗教生活是穆斯林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蕃客”在唐代本土境内经商、生活、旅游、学习,在与唐代本土居民的的交涉往来中必然有宗教文化因素的介入。从统治理念上讲,唐代设立“蕃坊”,并对其采

浅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开放性与保守性

浅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开放性与保守性 杨格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 730000 摘要:文化是世界人民特定价值观的集合体,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但却可以采用包容性标准进行评价。某一种文化的开放程度与保守程度也决定了对于其他文化的取舍程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关于它的评价和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将从开放性和保守性两个相对视角来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展开探究。 关键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开放性;保守性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由阿拉伯人与穆斯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其糅合了东西方古代优秀文化,尤其是汲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属于阿拉伯人固有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波斯、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多种文化源流汇合而成的新文化。所以,可以说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贯通东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流媒介,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1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开放性 1.1 开放性的形成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产生本身就是建立在多种文化融合基础上的。早在公元7世纪之初的阿拉伯部落林立、缺乏统一的文化思想,直至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才使得阿拉伯人成为了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然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伴随着穆斯林向东西方扩张的历史,阿拉伯人先后征服多个国家建立起“阿拉伯帝国”,其中原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了交融发展,使得伊斯兰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同时,也使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为融合古代多种优秀文明的综合性文化。其中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医学、天文学、游艺、美术、工艺、占星学等多种文明成果糅合在一起,涉及到波斯、古希腊、罗马、印度以及中国等各种优秀的古典文化。 1.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互影响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善于汲取其它文化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长期的征服战争过程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得到了迅速传播,并且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对其他文化造成了深刻影响。然而,早期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毕竟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社会制度与思想文化上与其他优秀文化相比处于劣势,古代印度、埃及、罗马、叙利亚等国家的文明程度要高于阿拉伯人,所以,当阿拉伯人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也在积极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各种民族文化在阿拉伯人的精神世界中相互渗透和融合进而逐渐形成更具开放性和兼容性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尤其是在阿拔斯朝时期所掀起的“翻译古典文明运动”高潮,使得阿拉伯人大量吸收了来自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越来越多的其他文化纷纷以阿拉伯文为载体而被保存下来。同时随着伊斯兰教向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其他民族也在积极学习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也成为许多民族的通用语言。可以说,阿拉伯人在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与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阿拉伯文明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近代文明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为东西方优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桥梁作用,使得大量的东西方古代优秀的文化精华传播到世界多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正如赫伯特·格特沙尔克所说的“全世界都应感谢阿拉伯这个媒介”一样,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保存与传播作用,例如中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是在中世纪通过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传入欧洲的。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创新者,他们在翻译其他优秀文化过程中,会融合进入更有价值的解释和评论,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如果没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开放性,那么世界文明发展的脚步无疑将会延缓。 2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保守性

浅谈伊斯兰文化的与谐理念

浅谈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 对政协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沈少春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浅谈一下自己对于伊斯兰文化中和谐理念的几点认识以及其对政协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首先源自其名称本身,因为阿拉伯语“ISLAM”的词义就是顺从、和平的意思,这正是和谐的基础。因此伊斯兰教也称和平教。《古兰经》二章208节中说:“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当全体投入在和平教中”,此处和平教指的就是伊斯兰教。关于和平的意思,现代经注大师莱西德·里达指出:“和平乃和平共处、顺从、服从之意,和平的基础就是与他人和睦相处,和平共存,放弃战争”。 政协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人民政协组织的基本属性、工作主题、根本任务和工作方式都体现了和谐的精神和要求。和谐是人民政协的重要思想理念、价值追求。人民政协高举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的和谐,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和崛起而奋斗。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与政协文化的相互关系。 一、宗教与世俗的和谐

许多人都认为宗教信仰与世俗追求互为矛盾,那么伊斯兰教是如何处理这对矛盾的呢?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中说:“我把伊斯兰教的复兴者穆罕默德排在世界历史100位名人的首位,可能会使很多读者感到惊讶,并对此各执其词。然而,他是世界上唯一在宗教与世俗社会两方面都最成功的人。”不言而喻,如果没有用和谐的理念处理宗教与世俗间的关系,是无法在这两方面取得成功的。 伊斯兰提倡“两世吉庆”的人生观,和谐把握精神与物质、今世与后世间的关系。《古兰经》中说:“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 政协委员在各自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心系国家和人民的职责,这与伊斯兰的两世观念确有相似之处。 二、人与人的和谐 了解伊斯兰礼拜仪式和丧葬礼仪的朋友都知道,不论王公巨贾,还是庶民百姓,在礼拜排班时一律依据进殿先后时间排序,从不设等级地位的区别;伊斯兰教的葬礼是全人类最平等的,无论什么人不分贫富贵贱、也不论职位高低,都用同样的开凡(包裹尸体的纯棉布,男性用三块,女性用五块),埋在同一块墓地里,占用一般大的地方,而且绝不允许用任何物品作陪葬。 要建立人与人的和谐,首先要确立人格平等的概念。伊斯兰

传统伊斯兰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渊源的认同

传统伊斯兰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渊源的认同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国传统伊斯兰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渊源的认同 清初伊斯兰大学者刘智曾说:(伊斯兰之教道)“虽载在天方之书,不异乎儒者之典,遵习天方之礼即犹遵习先圣先王之教也。圣人之教,东西同,古今一。”1 《天方正学》是一部中国伊斯兰教译着,原文为阿拉伯文,由清代伊斯兰着名宗教学者蓝煦翻译为汉语。译者在例言中称:“回、儒经书,文字虽殊而道无不共,语言虽异而义无不同……知回、儒两教,道本同原,初无二理,何必拘泥语言文字之末,而疑其有同有不同耶” 这一番话可称得上“以儒释伊”的中国伊斯兰宗教大师们的共识,并广为正统派穆斯林学者和群众所接受。 此经典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有这样的记载:“天方努哈大圣人出世,居克尔白…聪明睿知,承继天方道统,兼为天方国皇王,生子三人,长撒穆,中哈穆,少伏羲,其时七十二国皆遭洪水之难…命伏羲率诸臣工二十四人治东土,都于赤泥阵。昆仑东来十二万里顺流东下也,伏羲制易,着六书,因天干地支造甲辰以定岁时,建寅为岁首,为太昊皇帝,道传阴康,封之为神农,乃继位为炎帝…伏羲天方之道,自昆仑发源而来也,道授神农而黄帝得之,尧舜禹汤继之…赤泥国大圣文王周公孔子着周易以明天道,老子着道德经,曾子着大学礼记以言人道,子思着中庸以言至道,孟子继之矣,皆相继伏羲之道统也”。 文中提到的“天方努哈大圣人”,就是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整个天启宗教体系所公认的大先知,汉译版《圣经》中称其为“诺1《天方典礼》自序

亚”,在宗教学界他被认为是第二代人祖。他的事迹在《圣经》和《古兰经》中都有基本一致的记载: 真主(基督教称上帝)给努哈圣人降下启示,派遣他去教化他的民族,将他们引上正道。结果,努哈圣人倍受族人的嘲弄和欺辱,多年劝化收效甚微。绝望之际,他祈祷真主降下天灾以惩罚他的民族,真主随准其所求,连降四十日暴雨,整个世界为洪水淹没。努哈提前得到真主的启示,造好巨船。洪水泛滥时,他和家人及少数追随者在船上随波逐流。洪水退去,他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天方正学》对《古兰经》中有关努哈圣人的故事进行了补充:努哈(诺亚)大圣有三个儿子,三子伏羲2带领二十四人,被努哈圣人派往昆仑山以东治理残余的洪水。“伏羲制易,着六书,因天干地支造甲辰以定岁时”,建都于赤泥阵,世人称他为“太昊皇帝”。后来,他把自己所传承的“道”传给了阴康,赐给他“神农”的封号。阴康继承了伏羲的王位,世人称之为“炎帝”,炎帝之后有黄帝、尧、舜、禹、商汤相继传承着伏羲之“道”。后来赤泥国圣人周文王和孔子相继完成了《周易》以阐明“天道”,老子着《道德经》,曾子着《大学》、《礼记》以阐明“人道”,子思着《中庸》以阐明“至道”而被孟子继承了。他们都继承了伏羲的道统。 中国传统伊斯兰着名苏菲导师和领袖马元章,在其所着的《道统论》中对中国传统文化道统的历史传承有着更加深入的阐述: 2《圣经》中称为“雅弗”,阿拉伯语称为“雅伏羲”,和汉语称呼基本一致。

浅谈伊斯兰文化与元、明景德镇御厂瓷间的相互联系

浅谈伊斯兰文化与元、明景德镇御厂瓷间的相互联系《前言》 最近阅览日本小学馆的《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篇》,发现里面有不少资料很有参考价值,因此借用其中部分资料整理成文,供大家借鉴。 2006/08/17定稿,文字3747个,照片25枚。 《正文》 公元前139年,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带领副手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楼兰、龟兹、于阗,其副手甚至到达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国,开辟了闻名古今中外的“丝绸之路”。随后,公元73年班固又与其三十六名随从再次出使各国,恢复并扩展了因战争所阻的贸易往来。在各国使臣不断回访、商人贸易下,“丝绸之路”形成“沙漠”、“草原”、“海上”三条主要贸易路线。其中,与波斯等伊斯兰国家交流主要依靠最南端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航线把伊斯兰与中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丝绸之路”的概念也扩大为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 一.伊斯兰绘画中的瓷器 十三世纪,蒙古游牧部落从草原上迅速崛起,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如同狂风扫落叶般席卷欧亚大陆,将中原、中亚、波斯等国纳入版图,建立起一个史无前例的强大王朝。在这段“蒙元时期”,不少地区被蒙古人控制长达百年之久,无意间形成一个更加自由、广阔的贸易圈。明初,政府对海外各国交流也相当重视,特别是永宣朝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使相互贸易、文化交流愈加密切。 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带有浓郁中原风格的青花瓷在伊斯兰地区开始流行,并从遗留至今的各地馆藏绘画中得到展现。绘画中可以观察到瓷器除了主要用于日常饮食器外(图1—图4),还被用来插花装饰(图5),令人耳目一新。

图1:《诗选集》第40页:庭院筵席局部。1396年制品,伦敦大英图书馆藏。图中木桌上摆设着做为容器使用的玉壶春瓶。

浅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浅谈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读《智慧宫:阿拉伯人如何改变了西方文明》有感 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院系:阿拉伯学院 姓名:热汗故丽·克拉木 学号:13090043 2016年6月21

【内容摘要】 在这西方主导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被灌输了“‘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西方的思想和古希腊一脉相承”的观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著作在中世纪所剩无几。好在还有乔纳森?莱昂斯这样的西方学者,尊重“他者”的文明,固执地要告诉我们真相。他让我们知道,当时愚昧无知的欧洲是如何受到阿拉伯学者的恩惠,了解他们先进的科学,诸如天文学,医学,数学,化学(炼金术),以及穆斯林学者在百年翻译运动中在“智慧宫”里翻译并进行纠正,创新的古希腊罗马著作以及阿拉伯人的原创著作。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百年翻译运动智慧宫在穆斯林世界求知的英国 人阿德拉 一、当代人所认识的文艺复兴 查阅百度百科中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发现其基本意思是“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西方的思想和古希腊一脉相承的。在起因上,更有“绝大部分学者认为,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该说法被史学界广泛认同。”这样的说法。只字不提穆斯林对文艺复兴的贡献,反而把他们当做敌人看待,这让我很震惊。文艺复兴之后的学者,从启蒙主义时期到当代,都有这样一种倾向:他们不承认穆斯林的贡献,宣称西方的思想和古希腊一脉相承。西方人对穆斯林的扭曲印象,甚至在欧洲无限受惠于伊斯兰的年代仍旧不减。 二、中世纪,阿拉伯人与欧洲人的简要状况对比 公元750年,第一个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被阿巴斯王朝所取代。公元756年,倭马亚末代哈里发的皇孙阿卜杜勒·拉赫曼成为穆斯林西班牙的君主,建立安达卢西亚王朝。穆斯林两大帝国的领土从大西洋沿岸直达阿富汗,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 一、马来西亚概况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全境被南中国海分割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面积32.975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37.3万(1989)。其中西马1432万人,马来族占57.91%,华人占31.58%,印度、巴基斯坦人占9.87%;东马人口中沙捞越162.8万,以伊班族为主,沙巴142.5万,以卡达山族为主。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和汉语。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共容共生。信奉伊斯兰的穆斯林都是马来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60%;占全国总人口的7%是信奉基督教的。马来西亚的国教便是本文将要重点讲述的——伊斯兰教。 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发展过程 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是南洋群岛同印度、中国、西亚、非洲海上贸易的交通要冲。最初伊斯兰教通过这条商路由穆斯林商人传入苏门答腊。11世纪时,在霹雳、马六甲等地已有阿拉伯、印度穆斯林商人定居。13世纪末,须文达刺一巴赛建立伊斯兰教王国,并将伊斯兰教始传入马六甲及其附近岛屿。14世纪,在外籍穆斯林商人和传教师的影响下,马来沿海地区的大商人和封建主出于商业经济利益,先后改宗伊斯兰教,并使伊斯兰教的传播向内地发展,穆斯林商人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的贸易。15世纪初,原臣属满者伯夷王国的马六甲王国开始伊斯兰化。据载,马六甲第一代国王拜里迷苏刺(1405~1414在位),据传约于1413年改宗伊斯兰教,取名伊斯坎达尔·沙。其子穆罕默德也改奉伊斯兰教,于1414年继承王位(1414~1424)。马欢以1413~1415年的见闻为素材撰写的《瀛涯胜览》中载:满剌加“国王国人皆从回回教门,持斋受戒诵经,其王服用以细白番布缠头。”第四代国王穆扎法尔·沙(1445~1459在位)执政时,始称“素丹”,立世纪,伊斯兰教从马六甲由商人和传教师先后传入爪哇、马鲁古群岛和加里曼丹。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马六甲,从此沦为殖民地。第七代国王马哈茂德·沙转移至柔佛地区,建立柔佛王国,初建都宾坦岛,后迁旧柔佛。后历代素丹领导人民同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主义进行了长期斗争。20世纪初沦为英国殖民地。1941年日本侵入马来西亚,战后英国卷土重来。1957年8月,马来联合邦正式独立。同年制定的联合邦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马来西亚的国教,国家有权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在穆斯林群众中传播其他宗教教义;禁止印刷、出版、发行有损于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的书刊及其它出版物,穆斯林除受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约束外,还有义务遵守伊斯兰教法;涉及穆斯林“私人身分”的民事纠纷和宗教事务,皆由伊斯兰法院裁决。国家元首为国家首脑和伊斯兰领袖。9个州的世袭素丹为当地政教合一的首领。 马来西亚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遵奉沙斐仪学派教法。瓦哈比派学说和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也有所流传。伊斯兰教学者和长老享有较高社会地位。1967年,全国有2000多座清真寺,建有现代化设施的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伊斯兰教政党和组织有:泛马伊斯兰教党(1948年成立)、伊斯兰统一阵线(1978年成立)及民间群众组织马来西亚穆斯林兄弟会、马来西亚穆斯林福利组织等。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文艺复兴 摘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其不仅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把它贡献给了人类,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拉伯伊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自然科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集中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哲学、艺术、数学、医学和天文学方向,这个现实反映了这种文化辐射的客观存在。阿拉伯—伊斯兰 文化产生影响的具体特点是范围宽、时间长,领域广,作用大,程度深,内容丰富。关键词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文艺复兴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形成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形成是与伊斯兰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的。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这个半岛正处在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半岛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和社会,多氏族部落各据一方,社会危机四伏。在宗教方面,人们信仰的是原始宗教,每个氏族部落都崇拜自己的神灵和偶像。可是随着社会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对于这种原始宗教的信仰逐渐发生动摇。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教创造人穆罕默(570~632)应运而生。他自612年起,向麦加居民公开传教。 其后,穆罕默德将麦加定为伊斯兰教的宗教中心,而把麦地那作为政治中心。伊斯兰教至 此初步形成。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在中古时代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伍麦耶王朝(661~750)、阿巴斯王朝时期(750~1258)和奥斯曼帝国时期(13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这四个时期也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逐步形成 的时期。在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人在政教合一的领袖———哈里发的率领下,以阿拉 伯半岛为基地,迅速向外扩张。随着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伊斯兰教开始了第一次大传播,为伊斯兰教由民族性宗教变为世界性宗教打下了基础。在伍麦耶王朝时期,哈里继续发动更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其势力范围从西亚扩展到了北非、西南欧、中亚和南亚。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化,开始形成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阿拉伯伊斯 兰文化。这时阿拉伯的学术研究工作,如宗教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星相学、哲学、化学等的研究工作业已普遍展开。阿巴斯王朝任用波斯人为首相,确立了以首相为中心的波斯式官僚体制。这标志着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的封建制度进入了成熟时期。由于没有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因而这时的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象;而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则成为三个文化中心。从8 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百年翻译运动”是阿 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上的重要事件。它促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最终形成,并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展这个运动,既是社会生活的 需要,也是文化发展的需要和传播宗教的需要。阿巴斯王朝的几任哈里发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并且予以大力支持。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0课 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案 岳麓版

第10课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知道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主要教义;了解阿拉伯半岛统一的进程;了解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史实;知道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2.能力目标 识读《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示意图》,掌握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复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并复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通过学习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体会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的统一;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 难点:理解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 教学过程: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达了这里地势低、气温高,饮水困难的特征。麦加城之所以名震寰宇,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诞生在这里。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由于遭到反对和迫害,在公元622年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决定把礼拜的方向朝向麦加,从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麦加作礼拜。位于麦加城中心的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 那么麦加是如何成为穆斯林心中的圣地?伊斯兰教又是如何创立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问题导引】 学习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50-P51,进行自主学习。 1.简述创立伊斯兰教的概况。 2.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教规有哪些? 3.归纳整理穆罕默德的活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