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

第四章控制系统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控制系统的组成(5部分)

(1)数字控制装置

作用:程序译码执行;状态信号输入采集处理,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和状态显示信息

(2)输入装置

作用:接受现场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专为可识别的信息格式)(3)输出装置(输出设备)

作用:接受来自数字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转化并执行相应命令信息,

产生调解、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操作和动作

(4)输入输出接口

作用:连接数字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信息桥梁,完成I/O信号的电平转换,隔离,信号方式转换,滤波,锁存和缓冲等功能(5)功率放大电路

作用:将输出接口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输出执行设备(输出装置),完成系统的运行

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1:

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2:

作业:

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

第四章控制系统 4.2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10个部分:

(1)功能实用性:指功能,性能,精度,应用范围及特点等技术指标概况

(2)系统可靠性:指系统在给定条件,预定时间内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评价:无故障工作时间和故障的排出时间(含永久性和偶发性故障))

(3)运行稳定性:系统的输入量变化或受到外界干扰时,输出量被迫离开原来的稳定值过渡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中,输出量发生超出规定限度或

发生非收敛性变化的概率(包括超调,振荡,滞后,静态误差等)

(4)操作宜人性:人机工程概念内容,有助于提高效率,速度,质量和可靠性(5)人机安全性:监测,自动保护,报警,显示,急停,极限保护等

(6)环境保护水平:不产生环境污染

(7)技术经济性: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的性价比和运行的性价比

(8)结构工艺性:设计应满足加工,装配,检测,包装,安装,维护的最佳工艺性

(9)造型艺术性:系统外形,比率,形体结构,色彩符合工业设计要求和时代美感(10)成果规范性:设计遵从相关法规,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附:

※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要求

具有完善的过程输入/输出功能

具有实时控制功能

具有可靠性

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

具有丰富的软件

※工业控制计算机分类及特点

1.可编程控制器

特点:

程序可变,柔性好。

可靠性强,适于工业环境。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功能完善。

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装入机器内部。

2.总线型工业控制计算机

特点:

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

提高系统可靠性。

便于调试和维修。

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3.单片机

单板机

特点:

受集成度的限制,片内存储器容量较小。

可靠性高。

易扩展。

控制功能强。

一般单片机内无监控程序或系统通用管理程序。组成:

(1) 传感器它将贮槽液位高低的信息转换为一种特定的信号(如电压、电流等),并传送到控制器,相当于人工控制时的眼睛。

(2) 控制器它接受变送器送来的信号,与生产工艺要求所预先设定的液位高度信号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则算出结果,然后将此结果用特定信号发送到执行器,相当于人工控制时的大脑。

(3) 执行器在这里就是控制阀,它可以根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以及信号值的大小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启度,相当于人工控制时手和阀的组合。

作业:

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的10个评价标准

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的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内容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控制系统输入装置的主要作用

将控制命令信息和状态信息送入数字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输入装置的主要种类

键盘开关接口电路

(1)输入接口

的形式的确定

(2)防抖动措

施的确定

(3)开关电平

的确定方法

(4)工作方式

的确定:

①无条

件方式的输入

②查询

方式的输入

③中断方式的输入

※输入键盘的种类

⑴通用标准编码键盘

特点:软件定义各个键的功能,充分利用微型计算机的现有软硬件资源,

简化了系统设计和制作工作量,体积,总量,成本,防尘较欠理想

⑵专用的非编码矩阵键盘

特点:采用较少的硬件电路资源和专门设计的扫描软件组成

①功能单一,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装配紧凑合理

②功能单一的扫描软件,执行速度快,系统运行效率高

③根据控制功能的需要设计键的数量和功能分配,基本无冗余,功能键

的位置组合根据需要设计,操作简单快捷且人性化

④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⑤研制工作量较大

非编码矩阵键盘

1. 组成原理

⑴本例为8行8列的矩阵键盘

⑵输出口为锁存器74LS377,口地址为7FFFH

⑶输入口为缓冲器74LS244,口地址为7FFFH

⑷由控制信号区分I/O接口

⑸键盘采用中断方式联络CPU

⑹ 8行8列64键的键号为0~63

⑺初始Q0~Q7=00H

⑻有键按下与门输出0,请求中断

⑼软件防抖动判断后,扫描键盘

按下键的所在列,由行号加相应

的列序号确定键号

2.和MCS_51系统接口的控制程序设计

(1)确定行输出接口的地址

(2) 确定列输入接口的地址

(3) 防抖动程序段的设计

(4)行号的扫描确定方法设计

(5)列号的扫描确定方法设计

(6)键号的计算方法及确定设计

(7)根据键号的跳转

(8)恢复到初始状态即返回主程序

作业:

1.简述常用的输入设备和各自的特点

控制系统的数码管显示概述

(1)应用意义:简单,经济,在信息量较少的控制系统中应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2)LED数码管类型①七段LED数码管

(按显示段数)②八段LED数码管

③十六段LED数码

(3) LED数码管类型①共阴极LED数码管

(按共极性)②共阳极LED数码管

控制系统的数码管显示

(1)LED数码管的内部结构原理:按数字图案排列的8个LED发光二极管(2)LED数码管的显示原理:按所需要的字符图案点亮相应的LED,完成相应字符和图案的显示效果

LED数码管的引脚示意图

控制系统的数码管显示编码——共阴极LED数码管

LED数码管显示静态显示接口电

1.

亮度高,无闪烁,软件设计简单

电路硬件成本高,位数少适用

2.电路组成

使用多功能并行接口8255直接驱动3位LED数码管

3.软件设计

内存开设显示缓冲区,存放待显示字符的二进制码,由显示输出子程序调用刷新4.动态显示电路的特点:

亮度较低,存在扫描闪烁,软件设计复杂,CPU利用率下降,

电路硬件成本低,位数较多的显示电路适用

基本原理:按位依次从显示缓冲区取出显示码并送入字形码锁存器,再根据该字符所在位将位编码送入位锁存器仅让该位LED显示该字形码字符,经适当延时,再改为下一位的点亮显示,到最后一位点亮延时后,再从头开始,由于人的视觉暂留效应,感觉效果依然是连续显示

作业:

1.简述LED显示器的两类显示方式的特点

2.简述LED显示器的动态显示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第四章控制系统 4.5 控制系统的信息输入输出

两种I/O方式

(完整版)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状况调研调查报告范文【可编辑版】

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状况调研调查报告范文 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状况调研调查报告范文调研报告能够总结自己从工作、学习当中理解到的先进知识和经验,一种提升自己的有效手段。管理资料下载了一篇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状况调研调查报告范文,全文如下: 根据学校课程的需要本人于年11月27日前往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半天的专项调研,为本次课程题目提供一份答案。 在这半天的时间我参观了主营工频轴流风机、工频离心风机、永磁低速同步电机及齿轮减速电机的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亲身感受了现代企业清洁环保生产的实际现状与严格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当今机电发展的规模、速度、现状以及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调研的同时我询问了相关企业的主管行政人员,就就机械企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量、各岗位需求情况和材料工程技术机电工程专业工作岗位群的组成结构,各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及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进行了交流,现总结归纳如下: 1、通过本次调研 在当今的形式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满足企业需求、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2通过本次调研 中国机电通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更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原来的普通的单作标机床发展到现在的多坐标,智能,带刀库,的复合机床。同时生产机械的机械设备也

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并且有了很大突破,使设备工作过程真正能符合和满足工艺发展需要。 3通过本次调研,知道了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 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4。通过本次调研,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应当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掌握的能力与企业需求差距。 5。通过本次调研和交流,苏州银通机电人的那种在危机面前敢于自信、勇于创新、不断发展的拼搏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的机电类产品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产品之一。

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名: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张智明 班级:机械11201班 姓名:程志超 学号:1202281102

供料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一、供料单元功能 供料单元可作为起始单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向系统中的其它单元提供原料的作用。它的具体功能是:按照需要将放置在料仓中的待加工工件(原料)自动地取出,并将其传送到下个工作单元。 二、供料单元的结构组成 供料单元的结构组成如上图所示。其主要结构组成为:工件推出与支撑,漏斗,阀组,端子排组件,PLC,急停按钮和启动/停止按钮,走线槽、 底板等。 2.1 工件推出与支撑及漏斗部分 该部分如图所示。用于储存工件原料,并在需要时将料仓中最下层的工

件推出到物料台上。它主要由大工件装料管、推料气缸、顶料气缸、磁感应接近 开关、漫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 该部分的工作原理是:工件垂直叠放在料仓中,推料缸处于料仓的底层并且其活塞杆可从料仓的底部通过。当活塞杆在退回位置时,它与最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夹紧气缸则与次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需要将工件推出到物料台上时,首先使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推出,压住次下层工件;然后使推料气缸活塞杆推出,从而把最下层工件推到物料台上。在推料气缸返回并从料仓底部抽出后,再使夹紧气缸返回,松开次下层工件。这样,料仓中的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就自动向下移动一个工件,为下一次推出工件做好准备。 为了使气缸的动作平稳可靠,气缸的作用气口都安装了限出型气缸截流阀。气缸截流阀的作用是调节气缸的动作速度。截流阀上带有气管的快速接头,只要 将合适外径的气管往快速接头上一插就可以将管连接好了,使用时十分方便。 A 气缸两端分别有缩回限位和伸出限位两个极限位置,这两个极限位置都分别 装有一个磁感应接近开关,如下图所示。磁感应接近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磁性物质接近传感器时,传感器便会动作,并输出传感器信号。若在气缸的活塞(或活塞杆)上安装上磁性物质,在气缸缸筒外面的两端位置各安装一个磁感应式接近开关,就可以用这两个传感器分别标识气缸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当气缸的活塞杆运动到哪一端时,哪一端的磁感应式接近开关就动作并发出电信号。在PLC的自动控制中,可以利用该信号判断推料及顶料缸的运动状态或所处的位置,以确定工件是否被推出或气缸是否返回。在传感器上设置有LED显示用于显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_1答案

习题一答案 1-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在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意义上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1-2、什么是机电一体化的变参数设计? 在设计方案和结构原理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部分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使之适用范围发生变化的设计方式。例如,同一种产品不同规格型号的相同设计。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电技术的区别。 传统机电技术的操作控制主要以电磁学原理的各种电器来实现,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设计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机械本体和电气驱动界限分明,整个装置是刚性的,不涉及软件和计算机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整个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1-4、试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组成及相关关系。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其技术组成包括:机械技术、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等。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还包含了光、声、化学、生物等技术等应用。 1-5、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哪些几个基本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我们将这些部分归纳为: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这些组成要素内部及其之间,形成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运动传递、信息控制、能量转换等有机融合的一个完整系统。 1-6、试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直要坚持贯彻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方法,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各个组成要素间的有机联系,从而确定系统各环节的设计方法,并用自动控制理论的相关手段,进行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分析,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设计。1-7、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开发的类型。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了解物流生产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典型机电系统基本组成概念;了解机电 系统五要素。 2.了解物流生产线的工作过程,体会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相互间是如何通讯协调工 作的。 实验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实验 实验设备: 1-立体仓库系统单元 4-多通道环行线系统单元2 -机械手搬运系统单元 5-视觉检测系统单元 3—多工位加工系统 其中巷式起重机基本结构; 由丝杠驱动步进电机(5-1-1 )、光杠(5-1-2 )、气动储取货物机构机(5-1-4 )、X轴光杠(5-1-5 )、Z轴气缸(5-1-6 )、滚珠丝杠(机(5-1)主要是实现货物在仓库内的自动存取(5-1-3)、X轴步进电5-1-7)组成。巷式起重

机械手搬运系统单元 四轴联动机械手机构结构:由伺服电机驱动可旋转角度=270°的气控机械手(具有光电传感器)(1-1-1 )、②由步进电机驱动丝杠组件构成沿X、Y轴移动装置(含X、y轴 限位开关)(1-1-2)、可回旋=270。的转盘机构(1-1-3)(其电气部分由直流无刷电动机、光电编码器、接近开关等)。型材基体(1-1-4)组成。四轴联动机械手机构主要实现空间货物的存取 (1-1) (5-1-1) (5-1-2) (5-1-6) (5-1-3) (5-1-7) (5-1-4) (5-1-5) ? Dm.! 费 : 耳 fl b; ■Ilin II ■MHOl ■iiiii'P i -J

多工位工作台 多工位工作台由X 轴步进电机( 2-3-1)、滚珠丝杠(2-3-2 )、自动夹紧工作台(2-2- 3)、 直线导轨(2-3-4 )、Y 轴步进电机(2-3-5 )、Y 轴丝杠(2-3-6 )、型材基体(2-3-7)组成, 多工位工作台主要是通过X 、Y 轴步进电机使自动夹紧工作台中的货箱到达预定的钻、 铳工 多工位加工系统单元 4000E2多工位加工系统单元结构图 如图4-3所示。 (2-1) (2-1)—铳床 (2-2) SUE" (2-3) (2-2)—钻床 (2-3)—多工位工作台 ijn ---- d r ----- ctr

最新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状况调研(精选多篇)

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状况调研(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状况调研 根据学校课程的需要本人于年11月27日前往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半天的专项调研,为本次课程题目提供一份答案。 在这半天的时(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间我参观了主营工频轴流风机、工频离心风机、永磁低速同步电机及齿轮减速电机的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亲身感受了现代企业清洁环保生产的实际现状与严格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当今机电发展的规模、速度、现状以及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调研的同时我询问了相关企业的主管行政人员,就就机械企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量、各岗位需求情况和材料工程技术机电工程专业工作岗位群的组成结构,各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及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进行了交流,现总结归纳如下: 1、通过本次调研 在当今的形式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满足企业需求、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2通过本次调研 中国机电通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更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原来的普通的单作标机床发展到现在的多坐标,智能,带刀库,的复合机床。同时生产机械

的机械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并且有了很大突破,使设备工作过程真正能符合和满足工艺发展需要。 3通过本次调研,知道了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4。通过本次调研,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掌握的能力与企业需求差距。 5。通过本次调研和交流,苏州银通机电人的那种在危机面前敢于自信、勇于创新、不断发展的拼搏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的机电类产品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产品之一。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调研 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围,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机器 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听 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 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机电一体化系统也在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 技术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 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 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二是机械技术;三 是自动控制技术;四是系统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动力组成要素;三是运动组成要素;四是感知组成要素;五是职能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运动传递;二是能量转换;三是结构耦合;四是信息 控制。 二、智能控制的概述 (一)智能控制的含义 所谓智能控制,就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 控制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控制只是智能控制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智能控制最底层的阶段。智能控制是由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它的理 论基础包括信息论、自动控制论、运筹学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二)智能控制的特征 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二是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 特性;三是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四是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五是智能控制 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六是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七是智能控制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三)智能控制的类型 智能控制的类型包括:一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二是专家控制系统;三是集成混合控制;四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五是模糊控制系统;六是学习控制系统;七是进化计算与遗传 算法;八是组合智能控制方法等。 (四)智能控制发展的趋势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学习功能、组织功能及适应性功能,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广 泛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的一大发展趋势。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是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四种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一)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 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 术利用神经网络及模糊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 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据。在此过程中利用神经网络 技术中的并行处理与学习功能将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利用模糊系统所特有的 模糊关系与模糊集合等特征,可以将一些模糊的信息集合到闭环控制中的外环决策机构来选 取相应的控制动作。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 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二)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 多选题 CNC控制体统综合应用了()技术。正确答案:ABCD CNC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FR-A500变频器常用的外置选件可能有()。正确答案:ABCDE PLC常用的编程元件有()。正确答案:ABCDE PLC可以分为()结构形式。正确答案:ABCDE PLC指令分为()。正确答案:ABCD 步进电机可以为()。正确答案:ABCDE 采用PWM技术的逆变器具具有()特点。正确答案:ABCD 齿轮传动的优点有()。正确答案:ABCDE 当PLC用于开关量逻辑程序控制时,其执行过程可分为()。正确答案:ABCDE 电力电子器件有()特点。正确答案:ABCDE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包括()。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 工业上所使用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一般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 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有()。正确答案:ABCDE 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有()。正确答案:ABCDE 光栅内部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E 滚珠丝杠副的有点有()。正确答案:ABCDE 恒量PLC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正确答案:ABCD 机电一体化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机电一体化的优点有()。正确答案:ABCD 基本单元加扩展型PLC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常用的PLC,它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E 交流电机具有()优点。正确答案:ABCDE 交流伺服驱动器常用的DO信号有()。正确答案:ABCDE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硬件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开环CNC属于经济性产品,一般无内置PLC,I/O信号直接连接到CNC的接口上,通常需要()基本输入信号。正确答案:ABCDE 气动控制系统有一些基本的回路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数控机床种类繁多,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无论就爱那个一个系统分解为多少子系统,都必须具备()基本要素,才能称之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否则只能是一正确答案:ABCD 下列哪些属于FX系列PLC计数器()。正确答案:ABCDE 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4大支柱是()。正确答案:ABCD 直线滑动导轨的截面形状常用的有()。正确答案:ABCD 单选题: ∑Ⅱ操作单元分为()个区域。正确答案:B ∑Ⅱ操作单元分为()种显示模式。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2,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3,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4,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5,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30,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32,其对应报警名称为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目前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都和机电技术相互融合相互叠加,并且形成了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先进性,采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可靠的质量,目前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制造的产品也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分享受着高科技技术的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我国的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入手,来详细分析一下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会经历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也不例外,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业实践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积累并且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科技的发展而自然而然出现的。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我们还要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电子技术刚刚兴起,很多信息化设备只是用于军事方面。在经历了二战以后,很多军事上的信息化产品逐渐转为民用,从那时起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开

始了萌芽阶段。但是那时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所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机电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是在70年代以后,这个时候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技术都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了方便制造行业和人们的生活,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机电仪化技术在实际生产和制造上的使用。在这个大趋势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出现了很多机电一体化产品,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90年代以后,是互联网技术的爆发时期,所有的技术似乎都想跟网络沾点边。网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产力,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运用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未来的生活就像一张大网,我们处于中央,对于周围的一切就可以进行方便的控制。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会更加智能化,通过与计算机的融合,让机电一体化产品通过人类赋予的程序自动运作,对我们的制造业是一种解放。通过信息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开始在智能化方向上已经崭露头角。 纵观我们目前的生活,从智能家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等家居产品,到我们的出行,汽车电子的智能化发展,甚至出现的智能楼宇,智能机器人等等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技术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机电一体化的运用会使人们的生活得到颠覆性的改变。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1-1、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a、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b、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c、传感与监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监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d、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的功能。 e、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3、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1-4、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功能水平和和附加值,它为开发者、生产者和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1-7、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系统总成技术。 1-8、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自适应化。 第2章 2-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低摩擦、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响应速度快、传动转矩大、高谐振频率以及与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性能相匹配等要求。 2-2、丝杆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及其特点:a、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b、丝杆转动、螺母移动;c、螺母转动、丝杆移动;d、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e、差动传动。 2-3、滚珠丝杆副的组成及特点:由丝杆、螺母、滚珠和反相器四部分组成;具有轴向刚度高、运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4、滚珠丝杆副的选择:结构形式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 2-5、齿轮传动各级传动比分配原则:①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②重量最轻原则③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最末两级的传动比应取大一些,并尽量提高最末一级齿轮副的加工精度); 2-8、齿轮传动侧隙的调整有偏心套调整、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和轴向垫片调整等多种方法。 2-9、机械执行机构的基本要求:①惯量小、动力大;②体积小、重量轻;③便于维修、安装;④易于计算机控制。 2-10、简述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一、静态特性是指当测量处于稳定状态下,传感器的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关系。主要技术指标包括:1、线性度。2、灵敏度。3、迟滞。4、重复性。5、分辨率。6、零飘。二、动态特征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输出对输入的响应特性。 (1)电气式,具有操纵方便、适宜编程、响应快、伺服性能好、易与微机相接等优点;(2)液压式,优点是输出功率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模拟题--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1.doc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模拟题 一、填空题: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是(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和(智能组成要素)。 2 机电系统中常用的负载综合方法有( )和( )。 3 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滚珠螺旋传动分为( 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形式。 4 根据主轴回转精度的定义,其误差表现为三种形式,即( 轴向窜动)、(径向跳动)和(同轴度)。 5 根据摩擦性质分,导轨主要分为:( 滑动摩擦导轨副)、(滚动摩擦导轨副)和(流体摩擦导轨副)。 6支承件的静刚度主要包括(水平支撑)、( 垂直支撑 )和(系杆)三种形式。 7步进电机的主要通电方式有(三相三拍通电方式)、(三相六拍通电方式)和(五相十拍通电方式)三种形式 8 伺服系统按照控制原理分为(直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系统)和(交直流伺服系统)。 二、名词解释 1 回差:回差指在固定输入信号量下,从量程起点加至该值与由量程终点至该值时仪表的读数与实际输入信号之差。 2 阿贝误差原理:在长度测量中,应将标准长度量(标准线)安放在被测长度量(被测线)的延长线上。 3分辨率:分辨率就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点数的多少。 4灵敏度:灵敏度指检测仪器示值相对于被测量参数变化的位移率,灵敏度是衡量物理仪器的一个标志 三、思考题 1 说明同步带的设计计算过程。 首先落实电机的额定功率P0、主动轮转速n1、中心距a、工作情况(查取修正系数k0) 1、计算设计功率P,P=k0*P0 2、确定带的型号和节距,根据计算得到的P及主动轮转速n1从相关图表中落实带的型

号及节距 3、选择小带齿轮数,根据主动轮转速n1和确定的带型号从相关表中查取最小许用齿轮 数Z1,根据Z0=i*Z1(i=n1/n2)得到大轮齿轮数,从标准带齿轮数中选取标准值。 4、确定带轮节圆半径d1=Z1*P/∏ d2=Z0*P/∏(圆周率) 5、确定同步带节线长度L=2acos¢+∏(d1+d2)/2+∏¢(d1-d2)/180 ¢=sin-1 (d2-d1)/2a 6、计算同步带齿数Z=L/P 7、计算传动中心距a0=P(Z0-Z1)/2∏cos∮ 8、确定同步带所需带宽:计算基准额定功率P0=(Ta-mv2)v/1000 Ta、m 从表中查 取计算小带轮啮合齿数Zm,计算b0,根据ISO5296-78圆整为标准带宽 9、进行工作能力验算,确定所选参数是否合格。 2简述提高齿轮传动精度的主要措施。 3通过合理的设计丝杠的支撑形式,可以使丝杠副在无论受到哪个方向的轴向力,丝杠只受拉力而不受压,说明这种支撑的形式,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可采用两端单方向确定结构,课本P102页3-51图,由于丝杠两端分别确定一个轴向,丝杠工作时永远处于受拉状态,轴向力也右一个轴承承受,并可以实施预紧等措施。 4简述采用矩形和三角形导轨组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矩形和三角形导轨组合导向性优于双矩形组合,承载能力优于双三角形组合,工艺性介于二者之间,应用广泛。但要注意,若两条导轨上的载荷相等,则摩擦力不等,使摩擦量不同,破坏了两导轨的等高性。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在两导轨面上摩擦力相等的前提下使载荷非对称布置,并使牵引力通过两导轨面上摩擦力合力的作用线。若因结构布置等原因不能做到,则应使牵引力与摩擦力形成的力偶尽量减小。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1)1.精密机械技术2.检测传感技术3信息处理技术 4.自动控制技术5.伺服传动技术6.系统集成技术 (2) 1.机械本体:作用: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结构装置。 2.动力部分:其功能是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用尽可能小的动力输入获得尽可能大的输出,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显著特征 3.检测部分:其功能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 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系统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4.执行机构:功能:执行机构是运动部件,它: ?将输入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 5.控制器:控制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根据系统的状态信息和系统的 目标,进行信息处理,按照一定的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执行机构,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性能。 6.接口: 1). 交换: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的环节之间,若信号的模式不同(如数字量与模拟 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就无法直接实现信息或能量的交流。 需要通过接口来完成信号或能量的统一。 2). 放大:在两个信号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经接口放大,达到能量的匹配。 3). 传递:变换和放大后的信号在环节间能可靠、快速、准确地交换,必须遵循协调 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 二、掌握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参数及其含义。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原则。(在3第三章传感检测技术(09)) (1)静态特性: 1.测量范围:线性范围或动态线性范围是指机械输入量与传感器输出量之间 维持线性比例关系的测量范围 2.量程(满量程输出):测量范围的上限与下限之代数差 3.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或动态线性范围是指机械输入量与传感器输出量之间 维持线性比例关系的测量范围。 4.非线性度δL :被测值处于稳定状态时,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曲 线(称校准或标定曲线)对拟合直线的接近程度: 式中:δL—非线性度; ΔLmax—标定曲线对拟合曲线的最大偏差; Y--满量程输出值 5.灵敏度K0 :传感器的输出变化量ΔY与引起此变化的输入量的变化量Δ X之比,K0=ΔY/ΔX (不恒定) 灵敏度误差:rs=(ΔK/K0)×100%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3. 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 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6. 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 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 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 12. 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 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1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有: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17. 常用导轨副的截面形式有: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圆形导轨四种形式。 18. 导轨刚度主要指:结构刚度、接触刚度和局部刚度。 19.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中,常可选择的执行元件: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和其他形式的执行元件。 20. 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分为恒转矩工作和恒功率两个阶段,其转折点的转速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伺服电动机用于调速控制时,应该工作在恒转矩阶段。 21. 步进电机按转子结构形式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三种。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实验

实验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了解物流生产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典型机电系统基本组成概念;了解机电 系统五要素。 2.了解物流生产线的工作过程,体会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相互间是如何通讯协调工 作的。 实验设备: 1-立体仓库系统单元 2-机械手搬运系统单元3-多工位加工系统4-多通道环行线系统单元 5-视觉检测系统单元 其中巷式起重机基本结构; 由丝杠驱动步进电机(5-1-1)、光杠(5-1-2)、气动储取货物机构(5-1-3)、X轴步进电机(5-1-4)、X轴光杠(5-1-5)、Z轴气缸(5-1-6)、滚珠丝杠(5-1-7)组成。巷式起重机(5-1)主要是实现货物在仓库内的自动存取

机械手搬运系统单元 四轴联动机械手机构结构:由伺服电机驱动可旋转角度=270°的气控机械手(具有光电传感器)(1-1-1)、②由步进电机驱动丝杠组件构成沿X、Y轴移动装置(含x、y轴限位开关)(1-1-2)、可回旋=270°的转盘机构(1-1-3)(其电气部分由直流无刷电动机、光电编码器、接近开关等)。型材基体(1-1-4)组成。四轴联动机械手机构主要实现空间货物的存取

多工位加工系统单元 (2-1)-铣床(2-2)-钻床(2-3)-多工位工作台 多工位工作台 多工位工作台由X轴步进电机(2-3-1)、滚珠丝杠(2-3-2)、自动夹紧工作台(2-2-3)、直线导轨(2-3-4)、Y轴步进电机(2-3-5)、Y轴丝杠(2-3-6)、型材基体(2-3-7)组成,多工位工作台主要是通过X、Y轴步进电机使自动夹紧工作台中的货箱到达预定的钻、铣工位,并对货箱进行钻、铣削加工。见图4-3-3

国内机电一体化现状研究论文

国内机电一体化现状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以六足爬虫机器人的设计 来介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姓名:朱尧 班级:给排委培13-1 学号:132381012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简介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 “机电一体化”是新生事物,由日本造英语Mechatronics (Mechanics和Electronics)翻译而来,关于它的确切含义,各国专家、学者的论点也各不相同,迄今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较为人们接受的是由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1981年提出的解释: 1.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如机床电器化不能称为机电一体化) 2.机电一体化的内涵 机电一体化的内涵包括产品和技术。 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BKX-I并联机床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1.生产用:数控机床、机器人、FMC、FMS、CIMS 2.运输包装用:电梯、数控包装机械、数控运输机械 3.销售及银行用:自动称量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 4.家庭用:录音机、CD/VCD/DVD、全自动洗衣机、微波炉、儿童玩具 5.办公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磁盘驱动器

6.医疗用:X-射线机 此外,还有航空、航天、国防、天文等及其他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如雷达跟踪系统、射电望远镜.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件产品是否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应根据前述机电一体化定义来判断。 尽管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中引入了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但其中的机械本体仍然是主体,产品(系统)的主要功能必须由机械来完成,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如电子计算器,非指针式电子表等,其主要功能是由电子器件和电路等完成,机械退居次要地位,这类产品应归属于电子产品,而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三、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1.基础技术: 机械技术(包括机械学、机械加工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逻辑代数技术、计算机技术(软/硬件,操作系统)、电路原理、电子技术。 2.机电结合共性技术:系统技术、控制技术(电液气伺服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顺序控制技术、接口技术和传感器技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