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预防医学2知识点

预防医学2知识点

预防医学2知识点
预防医学2知识点

1.健康:身体、心理以社会适应都

处于完好状态

2.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以其

中的各种因素。

3.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生态环境中的生产

者、消费者及分解者之间、生物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

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生物学种群

与数量,各生物群落之间的数量

比例之间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关

系,称为生态平衡。

4.生物富集作用

(bioconcentration):环境污

染物进入人体,可在酶的作用下

被分解,但金属及某些难分解有

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不断浓

集,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高于外

界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称为生

物富集作用

5.生物放大作用

(biomagnifications):环境污

染物可沿食物链在生物体间传

播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加,

使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浓度远

高于低位营养级体内浓度,称为

生物富集作用。

6.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

造成的环境结构的重大变化,造

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平衡破

坏,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间接

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7.公害(public nuisance):人为

造成的广泛的严重环境污染,严

重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8.环境污染物的自净:环境污染物

进入自然环境后,在环境的物

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经

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的总量

或浓度下降的过程

9.毒物(toxicant):存在于自然

环境中,很少剂量进入人体即能

产生病理损害作用的物质

10.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能够

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对整个机

体及其后代,甚至整个群体的健

康产生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

或混合物,又称环境雌激素

11.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含有大量磷、钙等营养物质的污

水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

水体,使藻类及其他水生浮游生

物大量迅速繁殖,使水中的溶氧

量下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

其他水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2.生物地球性化学疾病

(biochemical disease):由于

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使当地

土壤、水、植物中某些微量元素

过高或过低,是当地人或其他动

物从环境中对该元素的总摄取

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需要而

引起的疾病。

13.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在较严重的确定性

甲状腺肿病区出现的一种病症,

患者生后即出现智力低下、身材

矮瘦、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

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

14.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

成不足,每日必需靠膳食供给的

氨基酸。

15.营养(nutrition):人体摄入、

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

成分,用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

更新,或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动

态过程。

16.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cid

amino):人体合成蛋白质时,各

种氨基酸的比例合适,当某一氨

基酸大量缺乏时能够使其他氨

基酸的利用率下降,营养学上称

这种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

1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complementary action):由

于食物中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和

含量不同,将富含富含某种氨基

酸的食物与缺乏这种氨基酸的

食物共同使用或混合,能够使混

合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向适合比例靠近,促进营养素的

吸收利用,提高食物的生物学价

值,促进健康。

18.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道分

泌的消化液消化,也不能被吸收

利用的非淀粉糖类和木质素。

19.基础代谢:维持最基本的生命代

谢活动所必须的能量消耗

20.食物特殊动力学效应:又称食物

的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是由于摄食活动引起的

额外的能量消耗。

21.营养缺乏:由于长期缺乏一种或

多种营养素引起的严重营养低

下,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和病

征。

22.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由摄取食物而使致病

因子进入机体,从而引起具有感

染和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3.食物中毒:由于摄入生物性、化

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将有毒有

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出想的

非感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24.职业紧张:在某种职业条件下,

工作需要超出个人的应对能力

而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压力

25.工效学:以恩为研究,研究人、

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之间的关

系、目的是实现人在生产过程或

其他活动中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的目的,并提高生产效率

26.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劳动者由于在生产过

程中长期接触到某种职业性有

害因素而导致的特定疾病。

27.工作相关疾病:又称职业性多发

病,是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或

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

职业人群常见发病的发病率升

高,潜伏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

加重等,这些疾病都成为工作相

关疾病。

28.职业特征(occupational

stigma):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

作用轻微,并不足以引起病理损

害,但可引起体表的变化,如胼

胝、色素沉着等,这些变化在生

理范围内,可以认为是机体对有

害因素的代偿性适应或适应反

应,称为职业特征

29.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

物质

30.肺尘埃沉着病:又称尘肺

(pneumoniosis)劳动者在生产

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

有粉尘在肺内阻留引起的以肺

组织弥漫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

性疾病。

31.矽肺: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

入游离二氧化硅而导致的以肺

组织弥漫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

性疾病

32.高温作业:生产环境中有生产性

热源,以该地区夏季通风外界的

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环境

温度高于室外温度2度或2度以

上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

33.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由由于机体

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

的一种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

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相

关疾病

34.局部震动:又称手传震动,为手

接触振动源,震动通过手传至全

2. 医学模式的转变:神灵主义、自然

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模式、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 发生生物放大作用的条件:

(1)环境化学物质易被各种生物体吸

(2)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不易

被生物体分解和排泄

(3)污染物的积累不会对生物体造成致命性损伤

(4)生物放大作用沿食物链传递

4.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与环境的统一性:人类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紧密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2)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人体形成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但这种适应具有一定局限性。当环境变化轻度过大,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破坏人体的适应机制,就将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效应。

(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地球社会环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人类并不是只被动的依赖环境、适应环境,而是积极地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避免有害因素,主动地依赖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条件,促进人类更好的发展。

5.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在无病期或疾病前期,是针对病因和致病因素,采取有效地综合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或三早预防,是在疾病早期或临床前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阻止或减缓疾病的进展。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是在疾病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地治疗或康复措施,目的是防止伤残,促进及早康复,促进健康,延长寿命。

6.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

(1)有益效应:色素沉着,杀毒,预防佝偻病,增强免疫功能

(2)有害效应:红斑效应,对眼的有害作用

7.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1)广泛性:环境污染影响范围大,人群广

(2)多样性: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来的毒害作用形式多种多样

(3)复杂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多属多因多果,机制非常复杂

(4)长期性:很多环境污染物可长期

存在,并长时间影响人类健康

8.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直接作用(1)急性中毒:大气污染物

急剧增高,使人体吸入大量污染物,

引起急性中毒,主要由光化学烟雾和

生产事件引起。

(2)慢性炎症:长期吸入污染物可引

起人体慢性炎症反应。引起呼吸道和

眼部炎症反应。

(3)变态反应:大气污染中的很多成

分为致敏原,能够引发变态反应,引

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哮喘等

(4)致癌作用:研究发现,肺癌的发

生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

(5)机体免疫力下降

间接作用:(1)温室效应(2)酸雨(3)

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9.大气中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1)二氧化硫:

(2)氮氧化物

(3)颗粒物

(4)光化学烟雾

10.常用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指标

(1)空气清洁程度指标:二氧化碳,

菌落数量,新风量

(2)室内致病微生物污染:溶血性链

球菌

(3)室内空气化学物污染: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4)室内空气放射性核素污染:氡

11.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1)烹饪及燃料燃烧

(2)建筑与装饰材料

(3)家用化学品

(4)室外污染进入

12.生活饮用水质卫生要求:

(1)水中不含病原菌及寄生虫虫卵,

防止发生和传播水介传染病

(2)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放射核素的含

量对人体物损害作用

(3)水质感性状良好

(4)饮用水需经过消毒,且复合出厂

水消毒剂含量

13.氯的杀毒机制:次氯酸为小分子,

电中性,可穿过细胞壁,而且为强氧

化剂,可破坏细胞膜,增加其通透性,

使细胞内容物如蛋白质,DNA、RNA等

漏出,次氯酸还能干扰酶系统,如使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氧化,使其

死亡。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其对

核酸的致命性损害。

14.影响氯消毒效果的因素:

(1)氯含量和接触时间:要保证充足

的释氯量和充足的接触时间,以保证

消毒效果

(2)水的PH:氯化消毒,水的PH不

宜过高

(3)水的温度:水温低消毒效果差,

水温高消毒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水内的颗粒物能够

使微生物凝固成团,影响杀毒效果

(5)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除腺病毒

外,肠道细菌比肠道病毒对氯化消毒

的敏感性高

1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2)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

素水平具有明显相关

(3)疾病的发生与当地人群对某种化

学元素的总摄入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摄

入量-反应关系

16.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17.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1)储能和供能

(2)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吸

(3)提供人体必须脂肪酸

(4)胆固醇和磷脂是细胞膜和脂蛋白

的主要组成部分

(5)增加食物美味,促进食欲,增加

饱腹感,延缓胃排空

18.膳食纤维的主要生理功能:

(1)通便防癌

(2)降低血清胆固醇

(3)降低餐后血糖

(4)吸附化学物质

19.促进和抑制钙吸收的因素

20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

式:

(1)急性危害:伦敦烟雾事件

(2)慢性危害;四日市哮喘

(3)致癌作用云南省宣威市的肺癌

(4)遗传毒性

21.公害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比利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

雾事件、痛痛病事件、水俣病事件

22.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1)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

(2)剂量或强度

(3)接触时间

(4)环境因素

(5)个体易感性

23.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1)食物应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与营

养素

(2)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适宜

()经过合理烹饪加工等

()对人体物毒害作用

.25.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引起疾病致病菌是存在于食物中

的致病因子

(2)食用某种食物能够引起感染和中

毒性质的疾病

(3)食物是食源性疾病流行和爆发过

程中传播病原体的媒介

26.食物中毒的发病特征:

(1)疾病潜伏期短,发病快,呈暴发

(2)中毒者均呈现相似的症状,以腹

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肠胃炎症为

(3)中毒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关系

(4)中毒者对正常人群无传染性,停

止食用有毒食物,发病停止

(5)从有毒食物及中毒者的生物检材

中均能检出与中毒症状相一致的病原

27.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

(2)病因多可定量检测

(3)接触相同的有害性职业因素的人群,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例

(4)如能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5)大多数职业病无特异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越差

28.职业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指消除或减弱有害性职业因素,使劳动者不能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接触水平低于国家卫生标准

(2)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是在一级预防没有达到预防效果,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害职业者的健康时,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止职业病的进步发展,争取得到好的疗效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是使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和出现并发症与继发症,防止病残,促进健康,延长寿命

29.铅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症状:是铅中毒的早期常见症状,表现为头痛、乏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失眠和食欲不振,继续发展可出现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出现铅中毒性脑病

(2)消化系统疾病: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3)血液和造血系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为轻度,外周血中出现嗜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碱粒红细胞增多

(4)肾脏损害:早期主要累及远端肾小管,出现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后期可出现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萎缩,导致肾功能不全。

30.汞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1)脑衰弱综合症:大脑皮层抑制减弱,兴奋相对增强,患者睡眠障碍,

表现为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全身不

(2)震颤:早期主要发生于手指、舌、

(3)口腔-牙龈炎:表现为流涎,牙

龈红肿、出血、流脓、压痛

(4)其他:如胃肠功能紊乱,肾功能

损害等。

31.苯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1)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中毒

症状:头晕、头痛、失眠、食欲不振

(2)对造血系统的损害是汞中毒的主

要表现:早期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中

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中性粒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空泡及

碎裂细胞。血小板减少。早期红细胞

由于代偿作用及寿命较长,数量并无

明显减少。后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32.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1)局部作用:尘粒对局部呼吸道粘膜

有刺激作用

(2)呼吸系统疾病:肺尘埃沉着病,粉

尘沉着病,有机粉尘引起的肺疾患如

棉尘肺

(3)急慢性中毒:吸入铅、锰、砷等粉

尘等可引起中毒

(4)呼吸系统肿瘤:吸入二氧化硅、

石棉等粉尘可引起肺肿瘤或呼吸系统

其他部位肿瘤

(5)粉尘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

管炎等

33.矽肺的发病机制:

(1)巨噬细胞损伤崩解:巨噬细胞吞

噬石棉尘粒后崩解死亡,释放出的尘

粒再被其他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反复

发生的巨噬细胞吞噬崩解死亡是矽肺

发生前提条件。

(2)胶原纤维增生和矽结节形成:胶

原纤维增生为矽结节的形成提供了物

质条件、多种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

子协助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或网织纤

维或胶原纤维的合成、免疫系统被激

活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于胶原纤

维上,使其发生透明样变。

34.矽肺结节的改变

(1)结节型

(2)弥漫间质纤维化型

(3)矽性蛋白型

(4)团块型

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重点及汇总

目录 预防医学 (1) 绪论 (1) 医学统计学方法 (4)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14) 临床预防服务 (30) 社区公共卫生 (45)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61) 预防医学 绪论 考试大纲 (1)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意义 (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 (3)三级预防策略: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 (一)预防医学概念 1.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要求所有医生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3.特点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之二(含答案)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聋人的交往手段主要有手势语、看话和________。 2.护士应具备良好的________沟通技巧和________沟通技巧。 3.思维具有概括性和________两个重要特征。 4.惊奇感、怀疑感、自信感是与学习密切联系的________感。 5.一般而言,人们常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________和抑郁质。 6.人类心理行为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是________属性,其二是________属性。 7.原发性高血压与________型行为有关。 8.内科急性期病人的心理状态以情绪________为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关于异相睡眠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眼球呈静止状态 B.常出现梦境 C.肌张力下降,躯体完全松弛 D.脑电图为去同步低幅波 2.关于病人的需要,哪一项最为首要( ) A.被社会认识和尊重 B.需要得到各种信息 C.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D.生活有规律、有内容 3.情绪和情感一个共有的基本特征是( ) A.情境性 B.强烈性 C.持久性 D.两极性 4.对护士注意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稳定性 B.广阔性 C.集中性 D.灵活性 5.患病后依赖性增加的心理因素是( ) A.角色身份的改变 B.体力消耗 C.病痛体验 D.食欲减退 6.关于认知疗法,以下哪项是错的( ) A.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 B.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 C.重视无意识事件对心身的影响 D.重视意识事件对心身的影响 7.关于催眠,以下哪一项是错的( ) A.暗示是催眠的基础 B.催眠是将被催眠者诱导到一种特殊意识状态 C.催眠后催眠者可对被催眠者进行各种疾病治疗 D.催眠后被催眠者意识域缩小,暗示性升高 8.保持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最能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效率( ) A.稳定的情绪 B.宁静的心境 C.情绪压力 D.适当的焦虑 9.在吮指癖小儿的手指上涂苦味酊属哪种治疗( ) A.厌恶想象疗法 B.厌恶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满灌治疗 10.关于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 三、A.平均需要量B.推荐摄入量C.适宜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四、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五、A.传染区B.无菌区C.清洁区D.非消毒区 六、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七、A.水俣病B.痛痛病C.黑脚病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八、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 九、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B.与生活方式无关 十、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十一、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十二、A.磷B.汞C.砷D.铁 十三、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十四、A.氟斑牙B.甲肝C.水俣病D.痛痛病 十五、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十六、A.75g/d B.100g/d C.150g/d D.200g/d 十七、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 十八、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C.就业前体检D.健康教育

十九、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 ) 二十、A.苯B.二甲苯C.硝基苯D.三硝基甲苯 二十一、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 二十二、A.2~40小时B.40-50小时C.50~60小时D.60~70小时 二十三、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 二十四、A.动物性食品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 二十五、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 二十六、A.低蛋白膳食B.低盐膳食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 二十七、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 ) 二十八、A.病人B.健康人C.动物D.植物 二十九、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 三十、A.1~2年B.3~4年C.5~6年D.7~8年 三十一、15.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是( ) 三十二、A.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不健康的饮食 三十三、C.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过度的体育锻炼D.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 三十四、16.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三十五、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 三十六、17.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_超全面的修改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 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 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 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B.从医学 整体出发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D.提示 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 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 BCDE ) A.物质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 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 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 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 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 灾难中恢复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 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 用的前提(A )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迟发 性反应 E.致敏作用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相加作用 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 D.协同作 用 E.拮抗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 )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烟尘和二氧化碳 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 E. 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 B )?? A.100微米以下 B. 10微米以下 C. 5微米以 下 D. 1微米以下 E. 0.4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 ) A.扩散 B.沉降 C.转移 D.氧化 E.植 物吸收

《预防医学》答案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 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A.平均需要量B.推荐摄入量C.适宜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A.传染区B.无菌区 C.清洁区 D.非消毒区 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A.水俣病B.痛痛病 C.黑脚病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B.与生活方式无关?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A.磷B.汞C.砷D.铁?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A.氟斑牙 B.甲肝C.水俣病 D.痛痛病?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A.75g/d B.100g/dC.150g/d D.200g/d 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C.就业前体检D.健康教育?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A.苯B.二甲苯C.硝基苯 D.三硝基甲苯?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A.2~40小时 B.40-50小时C.50~60小时D.60~70小时 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A.动物性食品 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 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A.低蛋白膳食B.低盐膳食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A.病人 B.健康人 C.动物 D.植物 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A.1~2年B.3~4年 C.5~6年D.7~8年?15.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是()?A.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不健康的饮食?C.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过度的体育锻炼D.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16.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17.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 18.描述数值变量呈倍数关系资料的集中A.单式直条图B.复式直条图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趋势指标是() 19.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 )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 20.疾病是否发生受动因、宿主和环境3方面因A.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素影响的病因模型是( )?A.三角模型B.轮状模型C.疾病因素模型D.网络模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预防医学的特点有( ) A.预防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整个人群 B.研究的内容是防病和保健 C.工作的对策是积极主动 D.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E.以患者作为一个研22.目前世界的膳食模式有( ) 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A.东方膳食模式B.西方膳食模式C.经济发达国家的膳食模式 D.地中海膳食模式E.日本膳食模式?23.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有()?A.供给碘化食盐 B.碘化食用油 C.检测家族遗传性D.改善居住24.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包括( ) 环境 E.及时治疗碘缺乏病? 25.医源性疾病的特点有A.健康促进B.增加体力活动 C.康复治疗D.防止病情恶化E.预防发生并发症?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教学文案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 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2)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预防医学知识点

1.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一种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他规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2.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4.公害(public nuisance)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称为公害。 5.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成为公害病。 6..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用被该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也称水性传染病 7.地方性氟病(endmic fluorine poisoning)是生活在高弗区的居民通过食物,饮水及空气等介质,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8.碘缺乏病(IDD):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碘长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9.必需氨基酸EAA: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10.条件氨基酸(CEAA):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11.非必需氨基酸(NEAA):其余九种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并满足机体需要的 12蛋白质生物价(BV):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100倍表示。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润长度越高。 13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14.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目前认为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的两种脂肪酸,前者可在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可在体内转变为20碳五稀酸EPA和22碳六烯酸DHA。 15.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是食物中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和木质素的总称,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海藻胶,木质素等。 16.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日膳食中应包括人体所必需的足够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避免缺乏或过多,以满足机体代谢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17.食源性疾病FBD: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18.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是指食用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使用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9.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0.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21.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22.工作有关疾病(work related disease):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非是所患疾病唯一直接的原因,而只是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表现为特定职业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升高,潜在的疾病显露和以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23.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多具有腐蚀性。 24.窒息性气体(suffocating gas):是指阻碍机体氧的供给,吸入,运输和利用,从而导致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的一类有害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 25.尘肺(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6..矽肺(silicosis):是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预防医学》第2次作业

1.毒蕈中的四种类型中不包括的是E.麻痹型 2.传染病的城乡分布差异较大,城市多发于农村的传染病是B.呼吸道传染病 3.某单位调查了1000人的HBsAg的携带情况,其中45人阳性,该调查最合适的流行病学描述指标是 D.感染率 4.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C.传播媒介 5. 河豚鱼毒素是一种D.神经毒素 6.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下述哪种食物而引起A.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 7. 1998年共发生200例某病患者,在1998年初已知有800例患者,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终人口数1000万人。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分布在全年中,则 1998年该病的发病率(1/10万)是D.约2.0 8.一项胃癌的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标化死亡比)如下: ,根据此研究结果表明C.胃癌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 9.下列哪项中表达不恰当D.临床医学验证病因可靠 10.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11.表现为神经毒作用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是E.肉毒梭状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12. 哪种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反射性呕吐E.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3. 哪个季节河豚鱼含毒素最多,易发生中毒A.春季 14.某因素与疾病可能有因果关系,下列哪种观点不正确 D.所有患者中均可发现该因素 15.发达国家人均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发生率均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支持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定标准中的 B.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16.某地统计脑卒中粗死亡率上升,而标化死亡率下降,这是因为A.该地人口老龄化 17.食物中毒与其它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D.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预防医学中级公共卫生362一部分知识点整理

公共卫生362知识点部分 1.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用T检验 2.两个大样本均数或者样本率和总体率比较用U检验 3.分类资料两个或多个样本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检验用方差分析 4.方差齐性检验用Bartletl卡方检验 5.完全随机用q检验,多个均数间比较用q 6.对于明显偏离正态性和方差不齐的资料,选用变量变换的处理方法?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检验用F检验?? 7.未知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 8.反映筛检试验项目收益的用似然比 9.泊松分布的总体均数u小于5时为偏锋,u越小,分布越偏,随着u增大,分布趋于对称,理论上无限大,接近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中均数和总体方差相等,均为拉姆达,观察结果具有可加性,均数为唯一确定性 10.罚款是行政处罚 11 化妆品生产车间净高不低于2.5m 12 光化学烟雾污染物:臭氧和醛类 13 测量某因素和疾病之间联系的最好的指标是相对危险度 14 责令改正不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15 体液丢失7%重度缺水,6%中度缺水2%轻度缺水 16 成熟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完备阶段,个体在形态及功能上达到成人水平 17 发育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不断完善 18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标准为0.15mg/m3,烫发的氨标准值为0.5mg/m3 19 商场噪声标准值≤60db,出售音响设备的柜台≤85db,图书馆是≤50db 20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锌碘硒铜钼铬钴 21 RFD是参考剂量BMD是基准剂量VSD是实际安全剂量UDS是不

确定系数EED是高危人群总接触量估计值 22 神经系统优先发育,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淋巴系统12岁达到成人的200%,第二个十年逐渐萎缩,骨骼出生后第一年增长快,青春期出现生长突增,然后增长趋势减弱到成熟 23 青春早期是生长突增,出现身高突增高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中期主要是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月经初潮,遗精,睾丸增大是男性青春期的第一信号,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24 配对设计的两组资料,两均数差别进行假设检验,可用配对t检验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25 粪大肠菌群是44.5℃时能生长繁殖,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的菌群,总大肠菌群是指培养温度37℃时能发酵乳糖.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细菌总数是1ml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经37℃24h培养后生成的菌落 26 X射线机的发射量取决于管电流的大小,曝光时间的长短 27 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以大量活菌为主,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蜡样芽胞杆菌、葡萄球菌以毒素为主 28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工作方针及原则是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遵循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协作 29 化妆品生产车间净高不低于2.5m 30 新风量舞厅>30m3 影剧院、商场>20 酒吧≥10m3小时.人,3星-5星级酒店30, 31 顺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的形式公布,一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的形式公布,条例由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以国家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 3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照重复随机 33 氰化氢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口唇麻木、恶性、呕吐、呼吸困难、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

1、健康: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以农场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据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4、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5、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6、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多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反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

7、

8、需要。 9、健康相关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市场产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健康相关知识。 10、【填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营养水平指标: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1、合理膳食:又称平衡膳食或健康膳食。是指全面达到营养供给量的膳食。既保证摄食者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全面达到营养生理需要量,又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的平衡。 12、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一、满足机体的需要, 二、摄入的营养素保持平衡,三、食物对人体无害,四、食物加工与烹调合理,五、建立合理的用膳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1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营养素质量,营养素指数。 14、营养质量指数INQ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能量密度(待测食品中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15、【填空、多选】膳食模式4种类型:东方膳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2 3 4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主要)(2)皮肤不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大 (3)消化道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小 5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3)毒物剂量:绝对致死剂量LC100(LD100)半数致死剂量LC50(LD50) (毒性参数)最低致死剂量MLC(MLD) 最大耐受剂量LC0(LD0) (4)毒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个体差异 二1慢性铅中毒: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功能紊乱(2)腹绞痛(3)铅线口中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隐痛,腹泻或便秘,严重者腹绞痛 3血液和造血系统:(1)贫血(2)异常红细胞增多 4肾脏损害 2急性铅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比慢性中毒病情进展快,而且严重 (1)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 (2)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 3诊断原则(职业性)职业史:诊断前提 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 因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血、尿、头发) 驱铅诊断: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有临床表现,但尿铅不高的人。 诊断原则(非职业性)接触史:至关重要 症状和体征:儿童重要的一个表现:神经行为的亚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铅,是最有效的检查指标 4治疗原则:(1)趋铅治疗金属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首选)、*基解毒剂 (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 三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汞中毒:(1)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2)口腔炎;(3)胃肠道症状;(4)化学性肺炎;(5)肾损伤;(6)汞毒性皮炎 慢性汞中毒:(较常见) (1)以兴奋为主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①神经衰弱综合症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③神经症状----易兴奋症 (2)汞毒性震颤开始时是全身肌无力、肌肉疼痛、痉挛,随之出现细小、无规律、不对称的三颤-------手指、舌尖及眼睑。进一步发展至腕部、上下肢,最后可出现全身震颤,表现为粗大、有意向性。震颤、步态失调、动作迟缓等症候群,类似帕金森病 (3)汞毒性口腔炎①汞线:位于齿龈周围,由蓝黑色小点构成。仅出现在一些空腔卫生不良的工人中;汞线 只能说明是共吸收,并非是汞中毒。 ②口腔炎:流涎、口腔腥味臭、牙齿红肿,松动 ③其他,少数患者可有肾脏损害 四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症 (2)造血系统①最早,最常见为持续性白细胞计数下降。(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内中毒颗粒增多) ②随后血小板计数下降。皮下及粘膜不平行的出血倾向。 ③中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下降。 ④晚期全面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白血病。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 五窒息性气体

交大预防医学习题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预防医学课程练习册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科)、护理学(专升本) 绪论 一.选择题 1."人类-环境"系统是以____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 环境 B. 生物 C. 人类 D. 物质 E. 食物 2.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3.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目标是 A.防治急性传染病 B.防治慢性传染病 C.防治恶性肿瘤 D.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E.防治营养不良性疾病 5.影响健康的因素来自 A.生活方式 B.环境条件 C.生物遗传因素 D.医疗卫生服务 E.以上都是

6. 我国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全社会的人群 B.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人群 C.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 D.机体对疾病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E.高危人群 7. 现代医学模式是 A.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D.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8. 关于临床前期预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康复训练 B.疾病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 传染病确诊后的疫情报告 D.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E.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格检查 9.一级预防的内容不包括: A.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 B.预防接种、合理营养 C. 健康咨询、健康教育 D.开展婚前检查 E.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 二.填空题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环境因素_、行为生活方式_、医疗卫生服务_、_生物遗传因素_。 2. 预防医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3. WHO宪章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整个身体、精神和 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4.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名词解释 1.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探讨其作用规律,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消除或最大限度的减小

智慧树知到 《预防医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预防医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健康生态学模型的结构分为为几层?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5 2、三级预防的概念最早是由Hugh Leavell于哪年提出? A:1965 B:1964 C:1963 D:1962 正确答案:1965 3、健康生态学模型中的第一层是? A:遗传因素 B:行为特点 C:人际网络 D:生活条件 正确答案:遗传因素 4、我们将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称为疾病自然史,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明确的阶段?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5 5、物质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该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构成了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包括了()?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社会 正确答案:物理,化学,生物 6、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 A:生活方式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医疗卫生服务 正确答案: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医疗卫生服务 7、全面健康状态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8、全人群策略干预的是病因链的远端因素(及原因背后的原因)来预防疾病,使整个人群受益?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0、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1、采取高危人群策略,其优点是重点关注病因链的远端,干预针对性强和效果明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2、Rose预防策略认为,大多数的健康影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都呈连续性的分布,随着数量的累积而对健康的影响逐渐增大?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