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

一、邓稼先生平简介

姓名:邓稼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4

籍贯:中国

学历: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

邓稼先,1924年生,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原子弹理论模型研究中鞠躬尽瘁,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人们把齐奥尔科夫斯基看作是苏联的火箭之父,把奥本海默看作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那么,邓稼先就应该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又是中国的氢弹之父,是研究和发射两弹的首席元勋。许多年中,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默默无闻地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1964年10月16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等强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进一步地在世界上提高了自己的地位。而这一重大事件又是和邓稼先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假若说以上所说的英雄模范人物大都是人所共知的话,那么,“邓稼先”这个名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是鲜为人知的。因为他,他的名字,他的工作,都属于国家的特别机密。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邓稼先研制的则是巨龙的龙头。他不仅是研究核物理的杰出科学家,而且是庞大的核工程的天才指挥家。这位将“将才”和“帅才”齐集于一身的理论物理学家,用他的智慧和忠诚,为捍卫共和国的国威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邓稼先1949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次年满怀爱国激情返回升起了五星红旗的祖国。1959年,邓稼先接受了制造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任务。他抛妻别子,带着28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钻进玉米地包裹着的建筑物大厅里,研读有关的外文资料。人多书少,一人念,大家译;译一章,便连夜刻蜡纸油印。请记住,中国的原子弹就是这样从零起步的。外国人有人讽刺说:“在原子弹地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邓稼先则豪迈地回答说:“真空怕什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就这样,他带着年轻人读了近一年的书,又以战略家的眼光为研制组确定了理论攻关方向。他敏感地觉察出国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决心走中国人自己的路。他们起初使用每秒钟仅能运算10次的电动机计算器,后来改用每秒能运算几百次的乌拉尔计算机,有人干脆用

算盘,进行极其复杂的现代原子理论计算,硬是用中国式的计算机成功地模拟了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并且纠正了外国专家的错误结论。没有高级实验室,他们创造出中国式的外推法,解决了原子弹爆炸时的理论计算系统,为祖国闯出了一条通向原子王国的捷径。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朵硕大无比的蘑菇云在我国西部大戈壁滩上空带着光焰轰然升起,翻滚腾跃,标志着我国国防和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我国在经济严重困难之后很快搞出了核弹,这大大出乎外国人的意料。1963年7月,美国副国务卿哈里曼曾同赫鲁晓夫讨论中国发展核能力的可能性问题。赫鲁晓夫曾断言:“中国缺乏发展核能力--包括核武器和运载系统的工业基础。”他没想到一年多以后,在他下台的第二天,我国的原子弹成功爆炸。早在1954年,毛泽东同志便提出要搞原子弹,预计有10年功夫可能成功,他的期望正好在10年以后实现了,他兴奋之极,作诗言道:“原子弹说爆就爆,其乐无穷!”

在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方案诞生之时,邓稼先又率领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氢弹的奥秘。原子弹是用中子碰撞点烯裂变材料,而氢弹则是用原子弹爆炸点燃聚变材料,所以这是科学之山的更高峰顶。1965年他带着新的科研成果飞往西北试验场,进行理论冷试验,一举成功,找到了一把打开氢弹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当时,得知法国也要爆炸氢弹的消息,邓稼先向科技人员提出“赶在法国人之前爆炸我们的第一颗氢弹”的口号。加紧攻关。1967年6月14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终于抢在法国之前在西北戈壁滩上空爆炸。从原子弹到氢弹,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举世无双!

1986年7月29日,他因患癌症又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为之献身的事业。当炎黄子孙为着自己的祖国拥有了“两弹”、打破了几个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而扬眉吐气的时候,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创造了“民族之光”的英雄!

二、邓稼先两弹是他的勋章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背景

杨振宁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回答:“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激动得流出泪水

邓稼先的一生,是中国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他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长大,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声中走上科学之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

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同时,他在党的教育下知道了应该如何发动群众进行科研攻关,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核弹、氢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故事

他从美国归来,带了几双尼龙袜子送父亲,还带回一脑袋原子核的知识。岳父支援的一点粮票,他都用来买饼干与同事们分享;他在基地度过10年单身汉生活。邓稼先于1950

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邓稼先还强调试验的基本原则是亲临第一线。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自己受到致命的辐射伤害。

得知患癌症,他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

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故事1

1、简介: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2、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

两弹之父邓稼先的故事

两弹之父邓稼先的故事 “两弹之父”一邓一稼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一子一弹。至今,投放原一子一弹的地方,寸草不生,可见原一子一弹的威力。 虽然美国最先应用原一子一弹,并在抗美援朝期间恐吓中国,要在中朝边境建立一条核辐射带,但美国却没料到,仅仅十几年后,中国就自主研制出了原一子一弹。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有着“两弹元勋”称号的一邓一稼先的功劳。一邓一稼先既有传统的一爱一国主义情怀,又有从美国学来的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理论,将中西方的优点集于一身。 一邓一稼先出身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这个家族有着优良的传统。一邓一稼先的六世祖是被誉为“四体皆一精一,国朝第一”的书法家与篆刻家一邓一石如,祖父和父亲也从事着与艺术有关

的职业。总之,这是一个门庭兴旺的家族。 1925年,母亲带着一邓一稼先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五岁开始读小学,在父亲的指导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6年,他由志成中学转到崇德中学,与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1941年,一邓一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毕业后的一邓一稼先回到北京,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三年后,一邓一稼先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学院留学。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一邓一稼先便修满学分,并取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这时的他只有26岁。 一邓一稼先所取得的学业上的优异成绩,是让人欣羡的。他拒绝了导师的挽留和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回到了还比较落后的中国。 1958年,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一邓一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求他的意见,愿不愿意参加这项严格的保密工作。因为这是一项对于国家和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要的事,一邓一稼先欣然同意了。从此以后,一邓一稼先便发挥着他对国家最大的作

邓稼先知识梳理含答案

1、邓稼先 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 1、你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 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 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 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 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他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 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4、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5、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最后病逝。 6、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邓稼先》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1958年仲夏的一天,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他与妻子许鹿希告别时,却不能说出离开的原因,只说要出一趟很长的差,去做一件让国人都感到骄傲的事。 为了心底的强国梦,邓稼先踏上征途,苦心孤诣,隐姓埋名,进入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 仅仅6年的光阴,在大漠戈壁,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28年中,邓稼先带领团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 整整28年,许鹿希信守离别时对丈夫的诺言——我支持你!她全心照顾一双儿女和病重的婆婆,无悔无悔,痴情等待。 1986年,夫妻终于再度重逢,而邓稼先由于长期遭受核辐射,身患重症,不得不回来治疗。既生而有限,便向死而生! 病房中,邓稼先忍着锥心之痛,给国家留下了一份建议书。 邓稼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出对祖国的“大爱”——生命之绚烂、信仰之圣洁、品格之纯净。 【创职人员】 出品人: 韩再芬 道具设计: 万玉生吴辉

监制: 丁飞 编剧: 余青峰屈曌洁 导演:杨小青何培 作曲: 陈华庆 配器: 董润淮 舞美设计: 胡佐丁先传 灯光设计: 周正平张梓鑫 服装设计: 胡亚莉 造型设计: 胡亚莉黎俊呈 舞蹈编导: 杨允金 视频制作: 凌军朱文政 道具设计:万玉生吴辉 音乐制作: 马恒斐 音响设计: 李小龙 舞美设计助理: 朱洪恩 司鼓: 何春旺 主音: 张平 舞台监督: 胥翼 场记: 王瑗 剧务: 潘伟董超周海峰杨杨独唱: 江李汇江霞李萍 字幕: 万巧

【演员表】邓稼先——刘国平 许鹿希——吴美莲 钱三强——马自俊 赵敬璞——潘伟 邓志典(青年)——江李汇 邓志平(青年)——谢军 邓志典(童年)——储佳文 邓志平(童年)——熊黄河 男、女歌队(本院演员)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文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二、自研自探 1.了解文体知识及邓稼先。 2.查阅工具书,积累生字词。 3.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怎样的经历? 三、互助释疑 四、成果展示

展示一: 1.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展示二:查阅工具书,积累生字词 生字: 露(lù) 机械(xiè) 淦(gàn) 胆怯(qiè) 震撼 (hàn) 轮廓(kuò) 蓦地(mò) 词义: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国破家亡:国家覆亡,家庭毁灭。 水落石出:比喻到了一定的时候事情就会真相大白. 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风尘仆仆:形容路途辛苦劳累 展示三: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怎样的经历? 文章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销声匿迹,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 五、总结提升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懂得了什么? 六、巩固反馈 选词填定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 C )A.开始 B.开辟

邓稼先的那些事迹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求学报国 欢乐的少年时光并不长久,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校园里空荡荡的。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毅然回国

邓稼先的故事

邓稼先的故事 篇一:邓稼先的那些事迹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求学报国 欢乐的少年时光并不长久,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校园里空荡荡的。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毅然回国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中国共产党。 奇迹诞生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

关于邓稼先的经典名言

关于邓稼先的经典名言 导读:1、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2、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3、未来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4、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5、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的生平简介邓稼先(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他逝世后13年,被追授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

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于1967年领导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同志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最后一丝智慧和力气,与于敏合著并共同署名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该建议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邓稼先杨振宁简介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汉族,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届、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好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邓以蛰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 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毅然回到祖国,1950年10月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后来改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邓稼先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1986年5月,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7月29日病逝于北京,邓稼先同志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8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追悼会,张爱萍将军亲致悼词,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参加追悼会,胡耀邦、邓小平等领导人送了花圈以示悼念。 199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8年11月18日,邓稼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邓稼先同志的一生,是中国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他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长大,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声中走上科学之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同时,他在党的教育下知道了应该如何发动群众进行科研攻关,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年表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

《邓稼先》结构分析

《邓稼先》结构分析 本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全文共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列举大量的事实,叙述一百年前中华民族的耻辱。然后笔锋急转,镜头拉回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叙述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文章不平凡的引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场了。作者对邓稼先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对这巨大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这样,文章就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邓稼先的一生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而作者选取的主要内容是他在回国后的28年间“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的情况。这是与中心相一致的。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从地位、成就、个性、为人等方面进行对比,用以表现主人公的个性和品格。通过对比,作者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

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就点明了主人公个性形成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为了证实美国人说的话是谣言,邓稼先亲自请示了周总理。据有关材料记载,当时周总理说:“请你转告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这就是后来邓稼先给杨振宁的那封短信的内容。事情虽然不大,但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主人公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如果说第四部分是从一件小事上见精神,那么第五部分就是通过一句话突现人物个性。作者先用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带到神秘的戈壁荒滩。然后用两个疑问句启发读者联想,邓稼先他们要征服多少困难才完成了两弹的研制工作。这是从面上写。接下来,作者从点上选取这样一个事例:“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邓稼先》一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文章分为六部分,作者分别用六个小标题的形式来安排: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的品格和奉献的精神。 四、民族感情?友情?:侧面烘托出邓稼先严谨,做出的巨大贡献。 五、“我不能走”:用恶劣的工作环境衬托出邓稼先坚强,奉献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六、永恒的骄傲:借用电报、书信赞扬邓稼先高尚的人品,无私的精神,巨大的贡献。 《邓稼先》一文内容探讨 1.《邓稼先》一文中使用小标题的好处有哪些?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6个小标题,如一串闪光的珍珠宝石,串缀起邓稼先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十分醒目,而又中心突出。小标题拟得也很有特色,或用对比,对照鲜明,优劣得显;或引将军的赞扬,高度概括,画龙点睛;或用设问,启人心智,引人入胜;或引主人公朴实的语言,展示他美

丽光华的灵魂;最后用“永恒的骄傲”收束,总结全文。如果我们把总题目和最后一个小标题连起来,就成了“邓稼先——永恒的骄傲”.多么富有情趣,多么精彩,真是匠心独运,精妙绝伦,浑然天成。2.《邓稼先》一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小部分。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介绍邓稼先这位历史性的人物对祖国、民族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奉献的可贵品质。 第四部分:澄清关于中国两弹研究有外国人参与的谣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突出邓稼先的杰出成就。 第五部分:展现邓稼先超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部分:从各方面概括评价邓稼先的杰出成就、高尚品格、历史贡献,总结他不平凡的一生。 3.《邓稼先》一文有六个部分,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全文六个部分紧密关联.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对比奥本海默突出表现

邓稼先最感人事迹材料五篇900字

邓稼先最感人事迹材料五篇900字 “轰”,随着一声爆炸声响起,罗布泊上空一团蘑菇云正冉冉升起,此时的中国正为了一件事举国欢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而这令人振奋的原子弹的每一个部件都造于一个人之手——两弹元勋邓稼先!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邓稼先的感人事迹范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写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优秀范文一 看完影片《邓稼先》,我端坐良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他的同学,但我觉得邓稼先身上有比诺贝尔奖更沉重的东西在里面。邓稼先先生走的太早了,他只有62岁,这正是一个科学家,尤其是对他这样一位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长期领导集体攻关经历的科学家来讲这正是一个黄金年龄段,但是他却走了。他虽然走了,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 片中有这样一段镜头:邓稼先对工作无疑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在一次航投试验的事故中,邓稼先独自一人前去爆炸区检查,到达投弹落点时,他发现原来是降落伞没有打开,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了。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随后又惊恐万分地扔掉了碎片。作为核专家,他当然知道手捧原子弹碎片的危险性,那么强烈的核辐射,对身体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他敢于手捧原子弹碎片,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太投入了,他完全忘了这些基本常识。他又惊恐万分,他知道,他的生命不长久矣。……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先生的成就,使他本可在美国享受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但1950年10月,他毅然决然放弃这些,怀揣报国之志,回到了百度待兴的新中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他从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感受民族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邓稼先先生20多年来为发展中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工作者和普通党员,我们充分享受着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新中国,充分享受着科学家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带给我们的巨大科学成就,充分享受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1985年7月的一天,在解放军三○一医院的走廊上,国防部长张爱萍正焦急地等待医院的化验结果。几天前,他的亲密战友、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被诊断为癌症。他多么希望这只是误诊哪! 几分钟后,化验结果再一次击碎了他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张爱萍握着化验单的手颤抖了,他走到邓稼先的床前,难过地问:“老邓,有什么要求吗?请尽管提出来。” 邓稼先微笑着说:“没有。组织上不要再为我麻烦了,也不要给国家再浪费了。” 在场的人都哭了。邓稼先却平静地对妻子说:“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三个月后,北京红叶正浓,到处是秋天的景色,到处洋溢着国庆的欢乐气氛。邓稼先被深深地感染了,对警卫员说:“走,去看看北京。” 他们悄悄溜出了医院,伴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邓稼先身上挂着导尿瓶,穿着土里土气,不时亲热地向陌生人微笑。拥挤的车厢内,谁能知道这位瘦削、虚弱的老人就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哇! 久违的天安门广场,终于在他们面前出现了。邓稼先显得异常兴奋。他走走停停,一切都那么让他陶醉,让他迷恋,也不由得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1950年6月,他与“留美科协”总会的人们聚集在邓肯湖畔,大家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畅谈对新中国的向往。 两个月后,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六岁。 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几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和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一件是要送给他朝思暮想的父亲,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 八年后,他真的用上这些知识——研究原子弹。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妻儿,离开了温暖的家。为坚守国家的保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那是建国后中国最为困难的一段历史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公开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领头人,他多次向同志们表示: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罗布泊腾空升起了一朵蘑菇云,全世界都为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所震惊。此后,他又马上投入到氢弹的艰难研制工作中去了。

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600字初中

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600字初中 导语:“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这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临终所作的诗。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课文《邓稼先》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邓稼先课文读后感【1】今天我学完了《“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邓稼先两弹之父是如何工作的,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夜以继日的工作着、为我们的祖国做出很大的贡献。 邓稼先不怕艰险、工作艰苦,当他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也寥寥无几,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邓稼先做事都是认认真真、不求回报。而我确实做每件事都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以后一定要学习邓稼先的精神。 同学们,只有我们现在好好学习才能长大更好的报效祖国,为祖国出一份力,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邓稼先课文读后感【2】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死于1986年,他是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条件下,邓稼先领导开展爆发轰物理、

流体力学、状态方程、种子运输等基础理论研究。原子弹设计成功之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为氢弹试验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的一生是难以用短小的文章来记载的,尤其是邓稼先传奇的一生又怎能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邓稼先是一个不会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是“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人们知识知道他没有私心,绝对相信他”,这是他能领导大家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即使邓稼先从不从事高端科学研究,也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出色成就。所以我喜欢邓稼先。他对祖国事业忠心耿耿、忘我奉献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 邓稼先课文读后感【3】在读这篇课文之前,我从未听说过“邓稼先”这个名字。只沉醉于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世界。 而通过这篇课文我觉得邓稼先是个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且不说在当时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如何与工人一起盖房子;也不提当时没有外援,工作艰巨的窘迫场景。就说说这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吧! 我觉得如果换成是我,一个刚从美国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落魄到连资料都没有的场景,肯定立马拍拍屁股走人。还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1922-- ),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安徽省合肥。因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著作有《选集与后记》《读书教学四十年》等。 一、生平经历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7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5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邓稼先与一次核试验事故图

邓稼先与一次核试验事故 有很多关于邓稼先的传记有很多关于邓稼先的传记、 、纪念文章和影视作品都提到了他的英年早逝与一次核试验事故有关,也就是的英年早逝与一次核试验事故有关,也就是197919791979年年9月1313日 日的那次空投核试验,降落伞未打开,核弹落地未爆炸。 然而前不久,网上有一篇博文提出了然而前不久,网上有一篇博文提出了““异议异议””,作者是当年 2121基地参试人员。 基地参试人员。20012001年第年第年第7 7期《读者》上转载了一篇关于核试验的文章《段子《段子··房东房东··不被消化掉的人不被消化掉的人》》。作者在。作者在““段子段子” ”里写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在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在197919791979年秋季进行的那 年秋季进行的那次失败的氢弹试验的验的““英雄事迹英雄事迹””。那一次试验任务,核弹头折戟沉砂,没有炸响。当时我们火箭取样组在一个工号里等着打火箭有炸响。当时我们火箭取样组在一个工号里等着打火箭, ,听到了到了““脱钩脱钩””信号之后信号之后,,却一直没有下文却一直没有下文,,心急惶惶心急惶惶, ,又不敢动。过了半个小时之后,方接到指挥部敢动。过了半个小时之后,方接到指挥部““撤退撤退””的命令的命令。 。当晚我们才知道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篇文章中当晚我们才知道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这样写的: 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 。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 ,找回一些重要部件。邓稼先说回一些重要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 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 进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进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 ,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夫妇的故事看哭无数人

“两弹元勋”#邓稼先夫妇的故事看哭无数人 >>>成都申友留学编辑<<< 前几天刷微博,看头条的时候 一条令人汹涌澎湃又忍不住潸然泪下的视频 让我肃然起敬 谁没儿女情长?走进大漠荒烟,毅然决然不是无情,而是把对一家的深情升华到对一国的责任中。奉献到倾尽所有,奋斗到至死方休,用生命烘托使命,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所有的贡献都被铭记。 邓稼先从1958年接受研制原子弹任务开始,与妻子许鹿希便聚少离多了整整28年……王洛勇、刘琳跨时空演绎《等待》,全场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一段剧本改了16次,节目时间较长,但导演组坚持1秒都不愿意剪。 相信大家对邓稼先先生并不陌生,从小就在课本上学过,但其实,“两弹元勋”这个称号只是诸多之一,更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今天成都申友留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邓稼先的事迹和生平,虽然五一青年节已过,但是向老先生学习的心态永不会过。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著名核物理学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两弹元勋。 爱情是“敬你” 邓稼先先生的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妻子许鹿希结婚后度过了五年宁静、幸福的生活,便扎身保卫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邓稼先去世后,许鹿希回忆:“那是1958年的8月份,那天晚上他回来比较晚,他说他要调动工作了,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

你给我一个信箱地址我们通信,他说可能也不太行。”结婚五年的一对夫妇,开始了他们聚少离多的人生。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研制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为了中国的核事业,他默默无闻,隐姓埋名31年,壮大的蘑菇云见证了他的伟大。 邓稼先去世前有一张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照片上邓稼先的嘴角还有着血痕。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 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李颖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1950年获美国普都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战略核武器,是衡量它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条件。现在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者之一。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我国物理学家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立下了汗

马功劳。 邓稼先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流亡学生(1937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占领中国大片土地,许多青年学生不愿做亡国奴,离开被日军占领的家乡流浪到后方。这些青年当时称“流亡学生”),进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考取赴美公费留学,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与二百多位留学生一起,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那时他才26岁,人们开玩笑称他“娃娃博士”。 回国后,他继续从事核物理学研究,工作很出色,撰写的学术论文获得好评,是物理学界升起的一颗闪亮的新星,受到中外学术界的注目。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建立研究机构,筹划研制核武器加强国防;当时的苏联曾给予合作与技术援助。苏联人突然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中止技术援助,撤走所有专家,带走了一切技术资料。这对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要继续研制,必须自力更生,一切从头

开始。 1958年秋天的一个日子,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位负责人找到邓稼先,向他说:“小邓,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这是国家绝密的工作,希望你参加,你看怎么样?”邓稼先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让他参加研制原子弹。面对这艰巨、光荣、关系重大的工作,他一时不免有些惶恐:“啊,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那位负责人又说:“这是光荣的任务,可又是国家高级机密,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不可能长年和妻子、孩子生活在一起。你考虑吧。” 这天晚上,邓稼先彻夜未眠,他的心情激动。“七七事变”时日本侵略军的炮声还在他耳边震荡。一百年来,中国总在挨打,为什么呢?就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所以任人宰割,让敌人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大地,人民受尽屈辱和苦难……。研制原子弹,就是巩固国防,就是为完成这项工作付出生命,也是值得的。邓稼先回忆往事,展望祖国的前途,坚定了决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