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课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

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

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腊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

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四、课文精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说明了什么?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地“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这段着意于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

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蚊子和狮子》

1.这则寓言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

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胜利后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这则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

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五、文章脉络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第一层:写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打算了解自身价值。

第二层:写赫耳墨斯询问诸神雕像的价格。

《蚊子和狮子》:

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进攻。

第二层:写蚊子战胜了狮子,却丧生在蜘蛛网上。

六、文章主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揭示了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的道理。

七、写作特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

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它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八、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赫耳墨斯来到店里→询问宙斯雕像的价格(一个银元)又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还要贵一些)再问自己雕像的价格(算“添头”)讽刺了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向狮子挑战(蚊子向狮子冲了过去)狮子气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狮子)蚊子飞走时被蜘蛛网粘住了(它叹息自己战胜了强大的狮子,不料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伊索寓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二、作者简介

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列子》旧题为列御寇所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三、整体感知

1.朗读两篇短文,读准字音、停顿。

2.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理解大意。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

3.重点字词归纳。

(1)掌握下列字词。

溉汲:打水浇田。

及:待,等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劳动力。

亡:无,没有。

晓:告知,开导。

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

四虚:四方。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

(2)一词多义:

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四、课文精读

1.学习《穿井得一人》。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2.学习《杞人忧天》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舍然大喜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热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五、写作特点

1.故事短小精悍,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2.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主旨。

【课堂小结】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杞人忧天》告诫人们不要对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表示忧虑,凡事要讲科学。

【作业布置】

任选一题自编寓言。

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f.猫和老鼠。

【板书设计】

寓言和其它体裁的比较

童话与寓言

一、相同点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二、不同点

1.篇幅大小

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所以它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字;而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

2.写作对象

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

3.表现重点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4.情节结构

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

拟人化形象。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5.幻想法则

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成语故事与寓言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

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个班,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运动,有人既喜欢音乐又喜欢运动,那么喜欢音乐的人就是成语故事,喜欢运动的人就是寓言。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活灵活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

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成语故事必须以一个成语作为题目,以它为中心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与寓言故事有相似之处。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成语的用语特点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部编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知识整理

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 第一课《春》朱自清 嗡(wēng):1.〔~子〕京二胡,胡琴的一种。 2.象声词:飞机~~响。蜜蜂~~地飞。 朗润(lǎng rùn):1 明亮润泽。2 爽朗温和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1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2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jìng mò): 1 人不说话,不出声音 2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第二课《济南的春天》老舍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牙。~嵌。~边。 单单(dān dān):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ān shì):安闲舒适。 着落(zhuó luò ):1. 事情有归宿、有结果。2. 依托;靠头;指靠。 慈善 (cí shàn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jī fū):肌肉皮肤。 秀气(xiù qì):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kuān chǎng):宽阔;宽大。 贮蓄(zhù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澄清(chéng qīng):1.清亮;清澈 2.显示事实真相;消除混乱或模糊之处 3.

部编版七上《寓言四则》(二)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寓言四则》(二)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作品梗概 《穿井得一人》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题目为编者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 本文选自《列子·天瑞》,题目为编者加。《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所作。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知识重点 穿井得一人 一、全文展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主题概述 本文告诉我们对任何传言都要动脑经想想是否真有其事,不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甚至上当受骗。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穿井得一人 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2.国人道之 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二)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曰(动词,听说)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听到) 求闻之若此(传闻) (三)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听到) (四)特殊句式 1.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示被动) 2.倒装句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四、鉴赏品读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做铺垫。 2.本文中的讹传是怎样造成的? 造成讹传的原因有很多:①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楚,容易让人产生误会;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消息传播出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样离奇的传闻,于是越传越广。 3.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 启示: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做法:①避免盲从,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②重视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力辨真伪。 杞人忧天 一、全文展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周测试卷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 文周测试卷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一语文第二周周测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分) 宛转.( ) 酝酿.( ) 莅.临( ) 黄晕.( ) 吝啬.( ) 应和.( ) 抖擞.( ) 静谧.( ) 烘.托( ) 贮.蓄(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水z ǎo ( ) xi āng ( )嵌 l ǒng ( )罩 朗rùn( ) ch én g ( )清 干sè( ) m én g ( )发 粗gu ǎng ( ) li áo( )亮 k ē( )巢 三、修改病句。(10分) (1)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修改: (2)《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修改: (3)在假期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修改: (4)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修改: (5)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修改: 四、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朱自清《春》) (2)沾衣欲湿杏花雨,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3)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生长着。(朱自清《春》) (5)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朱自清《春》) (6)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7)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9)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10)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初语七上 教案 执教者 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四、写作背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四、预习检测 1.赫拉()宙斯()庇护() 粘住()溉汲()杞人() 崩坠()星宿()中伤() 躇步()跐蹈()舍然()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五、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下面问题。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三)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三)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诗文名句、对联和正确答案。(第1-5题每句1分,第6题每小题1分,第7题2分;书写1分) 1.,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次北固山下》中,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4.《天净沙·秋思》中运用点睛之笔写出游子思乡情怀的句子是: 。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诗人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留点时间来“浪费” 学业重要,分秒必争。然而,我想说:何不留点时间来“浪费”?(甲)因为“浪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美好。 ①就拿我来讲吧,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②我有心模仿姚明的动作,让球在众人瞩目中跳出漂亮的弧线。尽管姿势很酷,进球却总与我无缘。(乙)③因为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把时间留一点“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好! 留点时间来“浪费”。④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张有弛,生活才能更快乐。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有误,修改方法是:。 (2)第②句画线动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 (3)第③句有语病,应改为:。 (4)第④句位置不当,应放在(甲、乙)处。 7.请从《春》《散步》两篇课文中,任选其一,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3分) 篇目: 上联: 下联: 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作者是(朝代)临川王刘义庆。(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去后乃至.(2)下车引.之 10.“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2分)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的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现代文阅读题)《寓言四则》原文及译文

《寓言四则》原文及译文现代文阅读题 1)社鼠——《晏子春秋》后人摭集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译文】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2)九方皋相马——《列子》列禦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今中牟白沙乡西古城村)人。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特出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形容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识别)。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形容千里马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足迹)。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纆:绳索。担纆: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采,即打杂草),有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使其谒见。 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地名)。”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22 寓言四则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喇.叭(lǎ) 舍. 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 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 之(c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 较量吧! (2)及. 其家穿井。 (3)若. 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 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 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6.《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战斗前: (2)战斗后: 7.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1.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新课导入 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zhān) 2.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4.背景链接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梳理带答案修订版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梳理带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1课《春》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窠巢.. (k ē cháo) 2.应和. (hè ) 3.稀疏. (sh ū) 4.蓑. 衣(su ō) 5.抚摸..(f ǔ m ō) 6.酝酿.. (y ùn?ni àng )7.撑.着伞.(ch ēng s ǎn )8.卖弄. (n òng ) 9.水涨.(zh ǎng ) 10.嗡.嗡(w ēng )11.软绵绵..(mi án )12.黄晕. (y ùn ) 13.落.地(luò) 14.薄.烟(báo ) 15.赶趟.儿(tàng )16.烘. 托(h ōng ) 17.花枝招展..(zh āo zh ǎn ) 18.繁花嫩. 叶(n èn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1.lǎng 润(朗) 2.li áo 亮(嘹) 3.gē bo(胳膊) 4.wǎn 转(宛) 5.jìng mò(静默) 6.pī suō dài lì(披蓑戴笠) 7.呼朋yǐn 伴(引) 8.健zhuàng(壮) 9.精神dǒu sǒu(抖擞)10.hóu 咙(喉) 三、词语积累 1.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语文课本上比喻姿态优美。 2. wǎn 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3.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卖弄) 4. 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2课《济南的冬天》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济.南(j ǐ) 2.设若..(sh è ru ò) 3.境.界(j ìng ) 4.晒.太阳(sh ài ) 5.着.落(zhu ó) 6.着. 急(zh áo )7.澄. 清(ch éng ) 8.看护.. 妇(k ān h ù) 9.空灵. (l íng )10.露. 出(l ù)11.绿. 色(l ǜ)12.一髻. 儿(j ì ) 13.宽敞.(ch ǎng ) 14.狭窄.(zh ǎi )15.水藻. (z ǎo )16.贮蓄.. (zh ù x ù) 二、看拼音写汉字 1.温qíng(晴) 2.xiāng 边(镶) 3.cí善(慈) 4.地tǎn(毯)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的寓言故事,共四则。本课时学习前两则,这两则故事选自《伊索寓言》。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且寓意在原文的结尾已经点出,学生们理解起来不困难,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受课文限制,多角度理解寓意。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这个寓意是怎样通过故事体现出来的,即通过品析语言来培养学生对寓言的感悟能力,并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这两则寓言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并能体会寓言的情节设计与寓意的密切关系,再激发想象力,改编寓言。 第二课时将学习后两则我国古代寓言。相较前两篇,学习这两篇寓言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一些。一是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课下注解,查阅《古汉语词典》去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二是寓言本就短小精悍,而文言文的寓言在表达上会更加凝练,需要学生激发想象,填补文本中的空白;三是寓意没有像前两则寓言在最后直接点明,需要我们在把握情节、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思考寓意,并联系生活,体会它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伊索、吕不韦、列子的生平简介。 (2)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知识。 2.语言 (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句。 3.阅读 (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4.写作 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力,改写、续写、扩写寓言。

三、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四、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了解寓言特点,快速阅读寓言。 (二)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在心理。 (三)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这些都是我们从小爱听的故事,它们都出自同一本书,这一本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对后世各国的寓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就是——《伊索寓言》。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寓言,请同学们翻开书。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集。(三)问题探讨1:了解寓言特点。 关于寓言的知识,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由交流回答。 【要点】“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简短故事。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寓言有的以人为主人公,也有的以拟人的动植物为主人公,或以“神”为主人公)加以譬喻,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道理,获得教训。(板书:故事短小精悍,譬喻讽刺,寓意深刻) (四)问题探讨2:品味语言,揣摩心理 1.寓言一:快速阅读,勾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三次对话,再请结合它们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 (含答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庇.( )护凯.()歌 粘.()住溉汲.() 中.()伤星宿.() 舍.()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 (2)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 (3)因往晓.之:____________ (4)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曰:“奈地坏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伊索寓言》是一部________集。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________人,善于讲________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______名下。《伊索寓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寓言故事集。 5.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3)寓言主题的表现形式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它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6.在赫耳墨斯的想象中,雕像者会如何回答他的雕像的价值?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四则_《寓言四则》课文简介

寓言四则_《寓言四则》课文简介 《寓言四则》课文简介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2.《蚊子和狮子》 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多少。你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仅这几招,女人同男人打架时也会用。可我却比你要厉害得多。你若愿意,我们不妨来比试比试。”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终于要求停战。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的时候,悲叹道:“我已战胜了最强大的动物,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所消灭。” 这故事是说,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击败过比自己强大的人,也会被比自己弱小的

3.《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4.《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