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子昂诗歌赏析

陈子昂诗歌赏析

陈子昂诗歌赏析
陈子昂诗歌赏析

陈子昂诗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

1.陈子昂是初唐著名诗人,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2.陈子昂登临的幽州台的建造者是燕昭王。幽州台在今北京市郊。3.作品主旨:以歌当哭,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痛,为登临诗。

4.“念天地之悠悠”的作用,以广袤无垠的空阔背最,有力地突现了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诗人自我形象,从而抒发了天地虽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和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沉重感喟。

5.分析视野开阔、气象宏大的特点:作为一篇登临之作,作者没有对所见之景进行具体描绘,只是致力于自身感情的抒发。尽管意在抒写一己之悲哀,但作者视野开阔,气象宏大、托意深远,体现出穷通古今之变、尽阅人世沧桑的深刻见识,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

《感遇》

1.五言古诗《感遇》的主旨:以兰若自比,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2.“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表示时光流逝,壮志未酬。

3.托物寓意,比兴手法的特点:“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兰若丽质,是诗人出众的才华;秋风袅袅、芳华摇落是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写照。

4.《感遇》《登幽州台歌》之比较:都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登幽州台歌》直抒胸臆,感情激越,大声疾呼。《感遇》托物寓意,纯用比兴,委婉表达。

陈子昂

古代文学史 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有何影响?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思想相当复杂,他糅合了儒、道、墨、纵横、阴阳各家于一身。随着境遇的改变,适时地调整,熟练地在各家思想之间纵横穿梭飞翔。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纵横家给了他飞翔之力,道家给了他飞翔之术,儒家给了他顾尘之累,佛家又给了他终归人世而又能妙赏自然之趣......”在如此多的思想影响之外,透浸于骨子里的侠义之气贯穿其里。他在侠与隐中蕴藏着对现实社会政治参与的欲望,与一般的侠义有别,故而能超越流辈,终成大器。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缺少那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风骨强劲的作品。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的弊端,击中了要害。 在批评齐梁诗歌时,陈子昂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诗歌创作主张:一是“兴寄”说,二是“风骨”说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诗歌创作探析.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我们来看看陈子昂所追求的「风骨」的含义。从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价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所追求的「风骨」的含义。他说, 一昨於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於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兴寄广大的容量、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交织成陈子昂式的风骨,而风骨产生的根源,则是兴寄。前人对「兴寄」和「风雅」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兴」,是兴发感情。「寄」,是寄托。「兴寄」,就是有感而作,作而有所寄托。「兴寄」与传统的「比兴说」和「言志说」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新的发展。比兴,一般都认为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陈子昂提出的「兴寄说」,则既包含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也包含寄托讽喻之义,「兴」是为寄托服务的。这样他就把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比兴,发展为对诗歌的表达方式与思想内容的整体要求。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子昂较早地在创作中体认到这一点,并有十分明确的理论表述。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这篇诗序里,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陈子昂主要作品及诗歌特色

陈子昂主要作品及诗歌特色 主要作品 ①《感遇》诗38首; ②《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 ③《登泽州城北楼宴》、《登幽州台歌》; ④《观荆玉篇》、《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度荆门望楚》、《晚次乐乡县》、《送魏大从军》等。 诗歌特色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刘勰、钟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初唐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晚次乐乡县》是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曰:"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

陈子昂的诗

陈子昂的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陈子昂的诗 1、《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 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 2、《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白帝城怀古》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4、《彩树歌》 嘉锦筵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5、《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6、《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7、《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 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 8、《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黄鹤烟云去,青江琴酒同。 离帆方楚越,沟水复西东。 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 明日相思处,应对菊花丛。 9、《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10、《答洛阳主人》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11、《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12、《夏日游晖上人房》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13、《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坠泪碣,尚想卧龙图。 14、《宴胡楚真禁所》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 青绳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15、《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16、《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着作》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雪。 17、《月夜有怀》 美人挟赵瑟,微月在西轩。 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 18、《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摘要: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代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风骨”的提倡,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诗歌终于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走上以“风骨”为核心的南北文学的正确道路。高棅说:“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绝开元之正派。”(《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自陈子昂后,诗风雄健,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关键字:陈子昂、诗歌理论、风骨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身富豪之家,豪家弟子任侠使气的性格与政治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后杜门谢客,研读经史。年青时向往仗义勇为抱打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申张正义,常常义气用事。后来自己闭门谢客,交了很多朋友,在家研读经史。二十四岁中进士,授鳞台正字,三十五岁擢为右拾遗。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论家,很有政治见解,而且在政治生活中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很有勇气。他曾多次上书,指陈时弊,言多直切;曾两次从军出塞,但始终不得施展才能。三十八岁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因前锋大败,请为前驱,因言事而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最后死于冤狱,年仅42岁。著有《陈伯玉集》。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晋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一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有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时为圣历元年(公元698年) ,陈子昂四十岁,已从建安军幕凯旋而归,居东都,守右拾遗。这时他的主要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均已完成,思想正处于成熟期。这段短文蕴意深厚,代表了陈子昂对从建安到初唐文学的深刻认识,反映了他独到的文学思想。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 其一,陈子昂第一个提出“汉魏风骨”这一重要概念的人。此前,“风骨”、“风力”、“骨气”之类的概念被用于品评人物和文学作品,但直接将时间概念“汉魏”与“风骨”连称以专指, 尚属首次。“汉魏风骨”与后来盛称的“建安风骨”非常接近。建安是汉魏之交的汉献帝年号,指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的特定历史时段,以人才、文学之盛而著称。建安文学是汉魏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三曹”、“七子”共同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后来的正始名士嵇康、阮籍,继承了建安之风,陈子昂在说《咏孤桐篇》的妙处时,归结于“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汉魏风骨”与“建安风骨”基本上可以等同。陈子昂之所以不用“建安风骨”,原因大约有二:一,为了与下文“晋宋”相对应,称“汉魏”更合乎习惯,而且,“汉魏”在此含有时间分水岭之意,即止于汉魏,与后来之晋宋判然有别。因两种文风差异非常明显,甚至相反相对,“汉魏”更利于表达文意。二,在陈子昂的时代,建安不仅可指献帝年号及那段历史年代,还可指地名建安郡,以及陈子昂刚随之东征而归的建安郡王武攸宜。因“建安”容易产生歧义,故而不用。 其二,“汉魏风骨”之提出,是针对齐梁文风的。陈子昂认为,齐梁文学有两大弊端:一是“彩

陈子昂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

第30卷第5期 2010年10月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J OURNAL O F SHANGR AO NOR MAL UNIVERSITY Vol 30,No 5 Oct 2010 收稿日期:2009-12-21; 修回日期:2010-10-18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 十一五 [2008年]规划项目!中国历代名家文学批评范式研究?(08WX9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余和生(1955-),男,江西乐平人,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教学与研究。 陈子昂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 余和生,张红花,祝爱汝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摘 要:初唐之际,陈子昂 文章道弊五百年 的诗文革新论、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的文学风格论、 兴寄都绝,每以咏叹 的文学本质论、 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的文学创作论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唱响了 盛唐之音 的序曲。 关键词:陈子昂;诗文革新;风骨;兴寄;建安风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10)05-0086-04DOI:10.3969/j.issn.1004-2237.2010.05.019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家道殷实,少时潜心读书,遍览经史子集,颇有政治抱负。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的重视, 召见金华殿擢为麟台正字 [1],世称陈正字。35岁为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38岁为参军,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战前毅然请缨抗击敌寇,可惜毫无将略之才的武攸宜并没有给陈子昂这个报国的机会。他只好站在幽州台下,发思古之幽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P46) 不久被武攸宜降为署军曹。40岁辞官归 乡,被武三思指使酷吏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诬陷入狱,忧愤而死,享年42岁。 陈子昂在初唐季末,高扬诗文革新主张和文学批评大旗,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倡导诗文创作的风雅境界和磅礴气象,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歌天地。卢藏用以挚友的身份,称他 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3](P 1066)。后来又得到李白、杜甫等历朝文人的嘉许,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本格调。他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唱响了 盛唐之音 [4](P207)的序曲。 一、 文章道弊五百年 的诗文革新论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诗论著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音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 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致,作!修 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5](P119) 这篇序是陈子昂诗歌理论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短文中,他开宗明义指出:文章之道的弊病与式微,从西晋至唐初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汉魏时期的风骨传统,晋宋虽然没能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文献中还可以找到证明。陈子昂这一振聋发聩的檄文,实在是唐初诗文革新的第一声春雷,其意义不只是旗帜鲜明地反对齐梁诗风,更重要的是提出了 风骨 、

《岘山怀古》唐.陈子昂.拼音版

岘xi àn 山sh ān 怀hu ái 古ɡǔ 【唐t án ɡ】陈ch én 子z ǐ昂án ɡ 秣m ò马m ǎ临l ín 荒hu ān ɡ甸di àn ,登d ēn ɡ高ɡāo 览l ǎn 旧ji ù都d ōu 。 犹y óu 悲b ēi 堕du ò泪l èi 碣ji é,尚sh àn ɡ想xi ǎn ɡ卧w ò龙l ón ɡ图t ú 。 城ch én ɡ邑y ì遥y áo 分f ēn 楚ch ǔ,山sh ān 川chu ān 半b àn 入r ù吴w ú 。 丘qi ū陵l ín ɡ徒t ú自z ì出ch ū,贤xi án 圣sh èn ɡ几j ǐ凋di āo 枯k ū ! 野y ě树sh ù苍c ān ɡ烟y ān 断du àn ,津j īn 楼l óu 晚w ǎn 气q ì孤ɡū 。 谁shu í知zh ī万w àn 里l ǐ客k è,怀hu ái 古ɡǔ正zh èn ɡ踌ch óu 蹰ch ú 。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

友。 【注释】 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 秣马:喂马,放马。临:临近。这里是来到之意。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这里即指碑)。 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应专指《隆中对》。 “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论建安文学与陈子昂诗中的名士风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913023645.html, 论建安文学与陈子昂诗中的名士风骨 作者:陈逸鸣 来源:《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 摘要:林庚的《陈子昂与建安风骨》一文指出,当社会发展较好、充满希望时,更容易出现浪漫主义,并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论证,得出陈子昂诗歌和建安风骨属于浪漫主义的结论。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论证了建安时代的主流是战乱而非发展;建安文学不是平民文学,而是名士文学;陈子昂诗歌与建安文学一样,既关注现实、悲悯苦难,又雅好慷概、高扬理想。本文最后反思、批评了古代文学研究中常见的“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二分法的缺陷。 关键词:陈子昂;建安文学;名士风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 I2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2-0054-06 一、《陈子昂与建安风骨》内容概述 林庚的《陈子昂与建安风骨——古代诗歌中的浪漫主义传统》一文原载于《文学评论》1959年第5期,于1987年收入林先生《唐诗综论》一书。《陈子昂与建安风骨》全文分为提出问题的前言和论证观点五个章节。在前言部分林先生发问:“作为盛唐时代前夕的大诗人陈子昂,他在诗歌创作上以及主张上,究竟是属于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呢”[1]5;在之后的五个章节里,林先生力证自己的核心观点:陈子昂诗歌属于浪漫主义。 在前言里,林先生除了提出上述的问题外,还摆出了一个基本观点:当社会发展较好、充满希望时,更容易出现浪漫主义。林先生的原话是:“在全民意志盛旺的情况下是有利于文艺高潮出现的,这自然就更有利于浪漫主义的出现”[1]5;“当所遇见的矛盾较为单纯,可以有希望克服的时候,就容易生产浪漫主义;当所遇到的矛盾纠缠复杂,难以求得解决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现实主义”[1]6。随后林先生就在这个前提上开始论证自己的核心观点。在第一章“武则天的时代”里,林先生用“武则天预为唐玄宗选拔了开元名相”等事例,论证了一个观点:陈子昂所处的时代,并非一些人说得那么黑暗,而是“一个全民意志盛旺的前夕,一个上升发展中深具浪漫主义气质的时代”[1]12。在第二章“建安风骨”里,文章先指出陈子昂钦慕的“建安风骨”是指一种“爽朗遒劲的风格”,它符合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高瞻远瞩”、“有理想而不同于流俗”、“具有英雄性格”。然后说建安时代也是一个上升的时代,农民起义带来的“主要的是发展而不是战乱”,这就是建安风骨“雅好慷概”、“梗慨多气”的主要原因。在第三章“陈子昂的诗歌主张”、第四章“陈子昂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第五章“《登幽州台歌》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作者立足于陈子昂的具体作品——《修竹篇》《感遇诗》《登幽州台歌》等,说明陈子昂诗歌的确颇有浪漫主义的风骨。 如前所述,在《陈子昂与建安风骨》一文的前言与第一、第二章里,林庚是在摆设自己的逻辑链。此逻辑链可归纳如下。在前言道明一个论证的前提,即社会发展较好时更容易出现浪

【唐诗三百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

【唐诗三百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 【作品简介】《登幽州台歌》由陈子昂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作者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书法作品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注解】:(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2)前:向前看。(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4)念:想到。(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6)怆然:悲伤的样子。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7)涕:古时指眼泪,此

指流泪。涕下:流眼泪。【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讲解】:这就是陈子昂登《幽洲台歌》的原文。这首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子昂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的这四句诗从语言、文字上没什么障碍。大意是,往前看看不到古人,往后瞧瞧不见后来的人。天地宇宙茫茫无垠,遼阔无边,自己孑然一身、无限孤独,禁不住伤感地流下了眼泪。不过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但这首诗能成为初唐诗坛之绝唱,为历代所传诵,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意思,而是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含义,更为复杂的心情和丰富的余蕴的。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得结合陈子昂的经历、诗歌主张及创作实践加以探究。陈子昂生活于初唐向盛唐过渡的年代,他出生于富豪之家,受家庭影响,“始以豪家子,驰使侠气”(卢藏用:《陈氏别传》)。他年青时向往着那仗义勇为,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伸张正气,常常义气用事;后来自己闭门谢客,在家研读经史。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治家,由于他在政治上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多次上书皇帝指问政事,指陈时弊;因而屡遭排斥打击,曾两次从军出塞。才华不得施展,最后终于被酷吏诬陷死在狱中,时年四十二岁。陈子昂不仅诗歌创作丰富,在诗歌理论上也很有建树。他在初唐诗坛的出现,

陈子昂诗歌理论

陈子昂诗歌理论 行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都说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旗手、倡导者、前驱者,这个总的评价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论述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时,却只注意一方面, 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很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 在具体论述陈子昂的理论主张时,各家的提法基本一致,都是根据《与东方左史虬修 竹篇序》指出两点:一是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反映现实,创作“志深 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有思想内容的诗篇;二是风雅比兴——恢复《诗经》以来的 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对社会民生积极发表意见,进行美刺讽谕,“以义补国”,发 挥诗的社会作用。这些看法无疑是对的。只是也应看到,早在齐梁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有《风骨》、《比兴》两篇专论,钟嵘的《诗品》也论及风骨、比兴问题,并都 是用以批评形式主义文风的。在唐初,《文心雕龙》、《诗品》两书已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据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载:“近日刘勰《文心》、钟嵘《诗评》,异议蜂起,高谈 不息。”而且杨炯、卢照邻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时也都提到了风骨问题。而陈 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和《喜马参军相遇醉酒歌序》里,取用了前人“风骨”、“骨气”、“兴寄”、“比兴”等现成说法,其目的也是用来批判“彩丽竞繁”的颓靡文风,令莫传的“风骨”再传,使绝迹的“兴寄”再续,恢复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我觉得陈子昂的诗歌理论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说:“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 里的“音情顿挫”、“有金石声”都涉及诗的声律问题。日人遍照金刚的《文镜秘府论》 所集材料都是中唐以前各家的著述,其中南卷论文意说:“夫诗格律,须如金石之声。……《天台山赋》能律声,有金石声。”可见这“音情顿挫”、“有金石声”都是从 诗的声律方面提出的要求。陈子昂在《洪崖子鸾鸟诗序》中又说:乔侃读过洪崖子的鸾鸟 诗之后,“乃刻羽剪商,飞毫shàn@⑴牍。扣归昌之律,协朝阳之音,率诸君子属而和之 者十有五。余始末知夫洪崖也,乔子慕义,命余叙之,凡若干首。”尽管这里说的“归昌 之律”、“朝阳之音”还不是唐诗的声律,但可以看出乔侃所和的诗是遵循一定声律的。 对此,陈子昂颇为赞同,并和了若干首,遗憾的是这些诗一首也没流传下来。陈子昂不仅 赞成作诗讲究声律,而且自己也依声律写诗。现存《陈子昂集》里有一首《上元夜效小庾体》,据《唐诗纪事》卷七载:“《上元夜效小庾体诗》,六人,以‘春’字为韵,长孙 正隐为之序。”其序云:“……盖陈良夜之欢,共发乘春之藻,仍为庾体,四韵成章,同 以‘春’为韵。”这“小庾体”即“庾信体”,是讲究声律的。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 个优秀诗人,对唐诗的影响很大,如《秋日》、《秋夜望单飞雁》、《对宴齐使》、《乌 夜啼》等诗,除有些地方失粘外,很象唐人绝句、律诗。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 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从序中说的“仍为庾体”看,陈子昂等人效法“小庾体”写成 的诗不止这一首。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说:“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沈 quán@⑵期俱同时,而皆精于律诗”。卷二十四又说:“陈子昂才高于沈quán@⑵期、宋之

陈子昂对刘勰_风骨_论的继承与发展

1“风骨”溯源 以“骨法”、“骨相”推断命运的吉凶祸福,由来已久。《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蒯通以相人说韩信曰“贵贱在于骨法”。王充《论衡?骨相篇》说“察表侯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表侯者,骨法之谓也。”南朝陶弘景《相经序》亦云:“相者,盖性命之著于形骨,吉凶之表于气貌。”因为对人的相貌进行观察分析,包括对气质的高卑、命运的贵贱的鉴别,所以“骨法”、“骨相”又自然地延伸于品评人物。魏代刘劭的《人物志》,总集了当时品鉴人物之术,其中的《九徵篇》就是讲从人的形、容、声、色、情味等方面观察才性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形容阮思旷是“骨气不及右军”(品藻篇),形容陈玄伯是“垒块有正骨”(赞誉篇)。在品鉴和描述人物的时候,也常常用到“风”。如《世说新语》中形容潘岳是“姿容甚美,风仪闲畅”,形容王舒是“风概简正,允作雅人”。《晋书》说裴楷“风神高迈”,温矫“风仪秀整”,桓石秀“风韵秀彻”。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风是魏晋以来品鉴人物的习惯用语。风是指人的神情、韵味,是比较玄妙抽象的概念。 东晋、宋、齐时代,文人开始把风、骨这个品鉴人物的概念,移用来品评绘画、书法。东晋画家顾恺之的《论画》中已有“重迭弥纶有骨法”的说法,评《伏羲神农》图说:“虽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兼美好,神属冥茫,居然有一得之想”。南齐谢赫所作的《古画品》,论绘画标举六法,第一是“气韵生动”,第二就是“骨法用笔”。从顾恺之、谢赫的画论,可以看出风和骨是神与形的关系。他们认为最好的作品是形神兼备、风骨完整。王僧虔、梁武帝、袁昂等人用风、神、筋、骨、肉、肥、瘦等词语来评论书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书法理论中的“风骨”观念,也和绘画理论一样,是来源于魏晋品鉴人物的观念。 在南齐时代,“风骨”合成一个术语用来品评人物和文学艺术。成书于齐初的《古画品》评曹不兴的画,说:“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宋书》中云:“玄见高祖,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与刘勰同时代的刘峻注《世说新语》,也有“羲之风骨清举也”的句子。“风”、“骨”合为一词,是因为二者有一致的品评对象和相近的审美尺度。 2《文心雕龙》中的“风骨”论 刘勰是第一个用“风骨”观念来评论文章的文学批评家。 六朝时期,士族统治阶级日趋腐朽没落,文学创作中的形式主义趋向越来越严重。以诗歌为例,两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的玄言诗统治诗坛百年之久,继之而起的山水诗和“永明体”又风靡一时,尽管在题材和艺术技巧上有一定的突破,但思想内容上却脱离社会现实。齐梁以后,荒淫糜烂的“宫体诗”左右文坛,更是文风堕落的标志。六朝文学的发展趋势,背离了“建安风骨”的正确道路。刘勰对于愈演愈烈的形式主义倾向有深刻的危机感,他以矫正“浮诡”的文风为己任,希望指引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这正是他写《文心雕龙》的重要目的。其中的“风骨”论便是批判形式主义倾向的重要的理论武器之一。 刘勰在《风骨》篇中指出:“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峻爽,则文风清焉。”“故练于骨则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文明以健,珪璋乃聘”。 风是作者思想、感情、气质、性格等特征呈现于作品的外部风貌,作者有怎样的感情、气质,作品便有怎样的风貌,风是作者“志气之符契”。风清,指文章风貌清明爽朗的一种艺术特征,相当于今天所说的鲜明生动的文风。 骨的涵义是指语言要精要、劲健、峻直。《风骨》篇认为,文章有骨,是“结言端直”的表现。辞之精要、刚健者谓之骨,绮丽华靡者谓之采、藻。刘勰认为,作品的文辞,既应当精要刚健,又要有文采。以人之躯体为喻,精要刚健之辞犹如骨骼,丽藻之辞犹如血肉。躯体必须有骨骼作基干,然后血肉得以依附。所以,“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风和骨原是两个概念,分别指文章风貌的鲜明生动和刚劲有力。《风骨》所谓“风清骨峻”、“文明以健”,清、明是指风,峻、健是指骨。但风、骨又密切相关。作者的感情、气质等是通过文辞表现出来的,文辞精要刚健,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表现得鲜明爽朗;反之,文辞柔靡拖沓,必然会影响思想表现的明朗性。因此,风、骨结合,被作为一个统一的美学要求提出来,主要特征是指文风的爽朗刚健。 3陈子昂对刘勰“风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刘勰的“风骨”论,对后代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前期,文人提倡风骨,特别重视学习建安风骨,企图借此来改革南朝以来浮靡柔弱的诗风。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更是鲜明的提出要学习汉魏风骨,争取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42007 陈子昂对刘勰“风骨”论的继承与发展 黄彬 摘要:在介绍“风骨”概念源流基础上,比较刘勰与陈子昂的“风骨”论。认为陈子昂继承了刘勰的观点,而陈子昂对“风骨”的推崇态度更鲜明、积极,并在创作中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首开唐诗一代新风。 关键词:风骨;刘勰;陈子昂;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7)04-0089-02 作者简介:黄彬(1970-),女,西北师范大学(兰州730070)文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7-05-11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 [中文摘要] 标举风骨,倡导的是一种现实的积极的创作精神,强化诗歌的感教力;倡导兴寄,强调的是诗歌的美刺讽喻功能,要求体现创作者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追求,反映其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陈子昂在隋末唐初绮错婉媚的诗风中提倡革新,标举风骨,力倡兴寄,以复归诗歌风雅传统为己任,是反对齐梁文风的理论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为指引唐诗走上健康昂扬之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革新;标举风骨;倡导兴寄

The ChenZiAng poetic reform advocates discuss with creation practice 【English Abstract】 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a real positive spirit, and strengthen a sense of poetry teaching force; advocacy Xing, emphasized the beauty of poetry barbed allegory features, requirements reflect the artist's feelings and values will reflect The era in which the human spirit. Early in the Sui-chi Chen Zi Wan Mei's poetic style in the wrong to promote innovation, 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ushed Xing, to revert to the traditional poetic elegance mission is to advocate against the theory of Qiliang wind and creative practitioners, as a guide to go Tang healthy high-spirited way to play a huge role.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及影响2016届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1203614090 徐应运 指导老师:史宏伟 摘要 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理论革新和实践的诗人,从初唐到盛唐的诗风发展转变中是一个不可避过的存在。他在《修竹篇》中标举风骨,力倡兴寄,批评了齐梁以来“文章道弊”、“彩丽竞繁”的弊病,开风气之先,为唐代诗歌繁荣开辟了道路。《感遇诗》是充分实践陈子昂的“风骨”“兴寄”,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许多弊政,表现对人民所遭受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悲愤激情和深深的感慨。这组诗歌“风骨”“兴寄”兼备,为唐代文艺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陈子昂,兴寄,风骨,《感遇诗》,《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陈子昂是在初唐四杰之后更加鲜明坚决的反对初唐盛行的齐梁诗风,并且在理论的革新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贡献。南宋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朝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太白、韦、柳继出,皆自子昂发之。”[1]这是对陈子昂对唐代诗歌由初唐向盛唐转变做出的贡献表现了极高的赞誉。在当时陈子昂不是一个闻名天下的著名诗人,他的光芒被沈宋、杜审言等人掩盖住了。但是陈子昂彻底否定宫廷诗,反对齐梁诗风的靡靡之音,提出了一套改变唐诗诗风的诗歌理论——“兴寄”、“风骨”。使唐诗风气为之一变。 一、“兴寄”说的内涵与其在《感遇》诗中的表现 陈之昂的诗歌理论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续》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徵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 [1](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五[M].

陈子昂的最有名的诗10篇

陈子昂的最有名的诗10篇 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乾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垂拱二年(686),万岁通天元年(696)两次从军北征。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陈子昂的最有名的诗,来欣赏一下吧。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左车右酋】轩凤皇使。 林薮●【左曷右鸟】鸡冠。 江湖一相许。 云雾坐交欢。 兴尽崔亭伯。 言忘释道安。 林(一作秋)光稍欲暮。 岁物已将阑。 古树苍烟断。

虚亭白露寒。 瑶琴(一作琴中)山水曲。 今日为君弹。 春日登金华观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 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 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庆云章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昆崙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旷矣千祀,庆云来止。 玉叶金柯,祚我天子。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光矣,周道昌矣。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 岩泉万丈流,树石千年古。 林卧对轩窗,山阴满庭户。 方释尘事劳,从君袭兰杜。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暮登蓟楼上,永望燕山岑。辽海方漫漫,胡沙飞且深。峨眉杳如梦,仙子曷由寻。击剑起叹息,白日忽西沉。闻君洛阳使,因子寄南音。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边池无芳树。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青年时期,他折节读书,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释褐将仕郎。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他被擢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拾遗。他曾慷慨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之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至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他的《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则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当然,他是从“达则匡救于国”的忠义立场进行创作的,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浅谈陈子昂《感遇诗》的思想内容

浅谈陈子昂《感遇诗》的思想内容 摘要陈子昂的主要作品是三十八首《感遇诗》,本篇论文主要目的是浅析诗的思想内容。从诗人本身的生平、性格特点及政见入手,深入到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来举例浅析。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与研究,能够更好的描述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诗中有一部分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突破了以往边塞诗的传统风气,即在诗中歌颂了士兵们爱国精神的同时,又谴责了武后不赏边功。除了边塞诗外还有其他内容的诗歌,思想内容里指出了武则天时期的多种弊病,也塑造了诗人自己的正面形象。且《感遇诗》为唐诗开辟了一条讽喻现实的道路,对封建统治者各种不得民心的措施进行口诛笔伐。 关键词陈子昂《感遇诗》思想内容 前言 作为诗国骄子的陈子昂,其《感遇诗》三十八首可以说是贯穿他一生的作品,陈子昂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政治才能的人。他希望能够积极入仕,因而《感遇诗》就有他入仕前心志的描写与壮志的表白,也有入仕初的见闻与感受。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分析《感遇诗》的艺术手法和诗的传承流变,而本文是在借鉴学者们的写作方法的同时寻求更多的素材来证明本文的论点,最后呈现出《感遇诗》大致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陈子昂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和高亢的激情,谱写出超越前人、影响后人的感遇诗作。 一、作者陈子昂的介绍 (一)出生背景及其生平 陈子昂(公元659-700),字伯玉,仔州射洪县人(今四川射洪县)。出生于庶族地主。年轻时豪放任侠,十八岁时折节读书。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诣阙上书,拜麟台正字。二十八岁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三十一岁迁右卫胄曹参军。三十三岁以继母忧解官返里。三十六岁陷冤狱,

陈子昂诗歌鉴赏

陈子昂诗歌鉴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王运熙)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