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体系研究

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体系研究

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体系研究
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体系研究

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体系研究

摘要:从中国企业软实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需求出发,根据系统论原理,研究企业软实力的系统特征,明确企业软实力体系的耗散结构特点,探明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逻辑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计划管理、考核管理、信息管理对于企业软实力体系建设的作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企业软实力建设体系的概念模型和建设结构路径,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理论与操作相统一的中国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体系,对中国企业进行系统的软实力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信息化;绩效考核;计划管理

作者简介:姜万勇,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高级工程师,博士(天津300072)

刘红丽,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朱孔来,济南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教授(山东济南250002)

一、引言

近年来,软实力研究从国家层面扩展到区域软实力和企业软实力研究层面,并取得众多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确立了文化软实力在中国国家软实力中的地位,软实力的应用实践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软

实力研究的深入与提升,并对企业软实力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实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壮大,随着国家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愈发强烈。但是,中国企业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所增益的硬实力,并没有匹配于相适应的强大软实力。目前对于企业软实力的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体系,这种状态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软实力建设与提升的速度与质量。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软实力建设理论与原理的分析,从系统论出发,探索以企业软实力建设的系统特征、逻辑结构、回归公式、概念模型和建设路径为核心组成的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体系,为中国企业软实力建设进行有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二、企业软实力理论综述

1. 国外软实力理论研究与发展

冷战结束后,基于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世界唯一超级强国地位的确立、美国国际声誉和被认同力下降的落差与担忧的趋势,美国学术界开始对美国霸主地位能够维持多久并如何得到长久维持的战略进行大讨论,{1}由此,在1989年撰写的《注定领导》一书中,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率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2}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首次对美国经济“软实力”进行系统阐述,随后软实力研究在美国得到广泛开展。约瑟夫?奈对软实力进行了系统研究,他

认为,软实力是指某一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对外影响力与形象等。{3}约瑟夫?奈的《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是他的软实力思想理论体系成型并完善的代表作。在书中,他认为文化、政治观和外交政策{4}是国家软实力的三个源泉。另一美国学者斯拜克曼则把民族认同感、社会文明程度、政治制度稳定性、国民意志力等都视为软实力。英国学者罗伯特?库伯则提出,合法性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美国学者沃尔特?米德在《外交政策》杂志提出了“粘性实力”的架构与内涵。约瑟夫?奈进一步界定了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他指出:硬实力资源转化具有动态性,硬实力对客体影响力具有多变性。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与硬实力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作用,而非互相排斥,软实力是硬实力连续或阶段性的、动态的表现和延续的结果。{5}

综合国外软实力研究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外软实力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989年到1996年,为软实力概念提出和思想理论体系确立的时期;第二时期为1996年到2001年,期间发生重要影响的“9?11”事件,它直接对美国一强独霸的政治思想体系造成不可挽回的冲击,美国学者通过这一事件研究提出美国需要加强“软实力”体系建设与推行以确保美国未来的世界领导者与地位;{6}“9?11”事件之后到现在为第三时期,各国软实力研究呈现出不同的

特点,这与不同国家的政治政策和经济需求不同有关。{7}

2. 国内软实力研究发展与特点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在时任复旦大学教授时是最早开展软实力研究的中国学者之一,他于1993年首次发表了“软实力”研究的有关论文,由此开启中国软实力研究的时代。{8}

随后二十余年来,在中国持续的改革开放政策、快速的经济发展需求和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影响下,“软实力”研究在中国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开展,涌现出大量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众多研究论文和著作被发表和刊印。随即软实力理论开始引起中国最高领导层的关注。200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明确提出新一届领导集体需要从战略高度加速推进中国的“软实力”建设;2007年十七大上提到中国国家“软实力”政策,这表明“软实力”在中国已经从最高领导层关注提升到国家关注,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此同时,大量高级别的软实力研究组织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得以建立或确立,如北京大学软实力课题组、“美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文化软实力中的哲学问题研究”等。随着国家级软实力研究的相关课题开展,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开始参与到这一研究中来,从而开启了区域软实力和企业软实力研究的新时代,这是软实力研究在中国的新发展,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在区域软实力

研究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及文献如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北京大学浙江金华软实力课题及成果《区域软实力道德理论和实施》等,企业软实力研究课题组如中央党校海航软实力课题、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企业软实力课题组等。

综上分析,中国软实力研究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明特征。对此,美籍华人学者王红缨有精辟的总结:对于软实力的内涵及外延的研究,中国学者的研究范围已经远超约瑟夫?奈所提出的概念。约瑟夫?奈主要针对国家软实力特别是处理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进行定义,而中国学术界将软实力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国家、地区和企业层面,由此派生出国家软实力、地区软实力和企业软实力等不同分支;而在国家软实力层面,中国学者对软实力的讨论则涉及外交政策和国家内政两个方面。此外,约瑟夫?奈主要围绕文化影响和政治模式来讨论美国的国家软实力,但中国学者则是关注传统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并扩展到国家凝聚力、社会公平、政治改革、道德水准、反对腐败等。软实力概念对于国家政策影响在中国似乎比在美国大。{9}王红缨的总结全面揭示了目前中国软实力研究所体现的百花齐放的局面。3. 企业软实力研究的有关理论

根据上述分析,软实力研究在中国派生出国家软实力、区域软实力、企业软实力等不同实体层次,特别是企业软实

力研究是中国在软实力研究领域独有的特色,这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息息相关。到目前为止,与企业软实力研究有关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国内学者的观点有三种:一是企业文化要素构成企业软实力总体;二是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特定能力的总体;三是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硬实力以外的要素总体。{10}本文认同观点三,即企业软实力是除企业技术专利、固定资产、资金存量等硬实力之外的实力总量。企业软实力不是单一资源作用的产物,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就是企业软硬实力结合达到企业所期望目标的能力。{11}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与企业软实力。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Coleman)首次明确提出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他指出,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指能够被企业使用、控制从而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所有资源的集合。只有那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而不是约束和限制企业目标实现的网络资源才能称为企业的社会资本。{12}综合相关学者研究,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软实力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软实力作用的基础;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软实力产生作用的根本在于信任和互动。{13}

企业文化理论与企业软实力。对于二者的关系,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企业文化力就是企业软实力;

第二是企业文化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内外学者观点和作者本人的研究与实践,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构成的核心要素之一,但不是企业软实力的全部。本文认为,企业文化的基本构成有五个层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五个层次中,最核心的是精神层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这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取向,是企业的文化特质,无法篡夺与转让。{14} 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国内学者邓正红曾对企业软实力与企业硬实力的关系进行过研究,他选取具体的企业样本,经过分析论证,给出理论模型。他提出的理论模型为:

Cs=Hp+Sp。本文认为,企业实力由企业硬实力和企业软实力构成,互相组成企业的整体实力。企业硬实力通过物质性元素表现出来;企业软实力则通过非物质要素表现出来,如无形资产,企业文化、综合能力等;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硬实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从而反过来推动企业硬实力的发展与提升。

企业软实力和员工软实力。李春生是国内较早关注员工个人软实力的学者,他的代表作是《修炼与发挥你的软实力》;张兆娟则关注领导者软实力运用问题;{15}总结有关学者的研究,员工硬实力主要指教育培训、学历学位、从业资格、职业经历等,员工软实力则包括关系资源、家境资源、人文修养、智力智商、世界观等。员工软实力是企业软实力

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企业软实力发挥整体效能的策动源。

软实力模型研究与理论体系。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在2006年提出、2008年完善的六力模型和丁政、张光宇于2007年提出的四力模型,这两类模型研究的基本视角相同,都是基于能力视角进行研究。北京大学软实力课题组则建立了“中国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

SPES1901-04”,该评价体系对于理论研究、实践认知和思维模式研究都有所拓展,代表中国软实力研究的新高度。

企业软实力建设评价的有关理论。根据国内学者的不同研究成果及企业实践经验,本研究认为目前可以用于对企业软实力建设过程、结果和效果评价的理论主要是绩效管理理论、平衡记分卡理论、标杆理论、六西格玛理论、EV A理论、KPI理论、目标管理理论和素质管理理论等。从中国企业实践经验看,绩效管理理论是对企业软实力建设进行评价综合效果最好的理论体系,既符合中国企业管理与文化特点,又具有实践应用的长期经验和员工基础,因此,本文将绩效考核这一核心要素纳入到企业软实力框架体系中。

4. 企业软实力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根据上述综述与研究,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软实力建设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不论是四力模型还是六力模型或者邓正红的公式,都是从企业软实力研究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的理论研究,没有给予有价值

的实证研究。二是研究视角重局部,轻整体。许多研究的视角是以企业文化或企业能力的角度切入,而对于企业软实力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涉及较少,这影响了企业在软实力建设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三是重原理,轻方法。企业管理是一门实操科学,任何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都要最终转化为实操路径。针对这些不足进行的基于系统化的企业软实力框架体系探索正是本项研究的基础。

三、企业软实力的系统性

目前企业软实力研究的视角主要为“企业文化”视角和“企业能力”视角,但是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发现,企业实力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不是一种或几种要素的集合。因此,企业软实力是所有非硬实力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本节主要从系统论理论出发,厘清企业软实力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系、企业软实力系统的特征、明确企业软实力与企业硬实力的关系模型和企业软实力系统的指标体系。这是进行企业软实力系统建设框架体系搭建的软实力理论之外的理论基础。

1. 企业软实力系统与社会精神系统、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关系

(1)社会精神系统、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关系

贝塔朗菲在《一般系统论》中对系统的定义是“当我们讲到系统,我们指的是整体或统一体”。系统按照其所处的

状态,呈现出动、静、时间、空间和时空等不同结构。社会系统是复杂的巨系统,企业系统是社会复杂巨系统中的子系统。企业软实力系统是企业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呈现出明显的系统结构特征。从根本上说,社会系统又是一个自组织系统,社会系统是以社会关系的总和为整体性的基本内容,同时它又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进行分层和演变。社会系统的核心是人,也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精神活动、经济行动和政治活动都通过社会系统中的精神、政治和经济活动来交叉表现,即社会系统是由社会政治系统、社会精神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三个子系统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适应,互相相对独立又同时融为一体,反复进行着复杂的作用关系,共同构成人类发展的壮阔历史。{16} (2)企业软实力系统与社会精神系统、政治系统和经济系

统的关系

中国学者魏宏森、曾国屏提出社会是一个自组织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社会系统最终又与自然系统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一个良好的社会系统要实现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而企业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子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组织形式。{17}因此,企业是社会系统这一巨系统中的复杂子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组织形式,是社会组织形式中的基本构成形式之一,{18}企业以硬实力和软实力变化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活动时刻依赖于社会系统的运行,离开

社会系统企业就失去生存的基础和目标;而社会系统则依赖于高度市场化的、发达的、高效的企业系统运行;作为企业系统两极中一极的企业软实力系统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并与社会各系统进行信息与能量交换,以此带动企业发展;当这种能量交换停止,企业的非平衡性被打破,企业硬、软实力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企业倒闭。因此,企业软实力系统是社会复杂巨系统中,与社会精神系统、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运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

2. 企业软实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耗散结构理论是系统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67 年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普利高津(Prigogine)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外界条件或系统的某个参量变化到一定的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就有可能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非线性区形成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以能形成(或维持)新的稳定结构,普利高津把这种需要耗散特质和能量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态与经济系统中。

“熵”的概念是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在1850年首次提出,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

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反之越小。在社会科学中,熵有时指人类某种社会状态的程度。当一个系统的能量完全均匀分布时,这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研究企业软实力建设必须控制企业软实力系统中熵的变化。耗散结构具有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有序性、开放性等若干特性。耗散结构的形成要有几个必须条件,包括开放性、远离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有序、系统突变、正反馈等。耗散结构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资交换,其演变规律可以用普利高津的总熵变公式表示:dS=di+deS

通过研究发现,企业软实力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企业软实力系统具有开放性。借助于这种开放性特征,企业完成队伍更替、企业创新、物化资源扩大等一系列助推企业发展的行为。二是企业软实力系统远离平衡。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重复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不断越出非平衡区,达到远离平衡态的区域。三是企业软实力系统本身具有非线性特征。组成企业软实力系统的要素之间发生复杂的综合作用,这些要素之间呈现出整体的非线性状态,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复杂与多变。四是企业软实力系统具有涨落有序性。企业软实力系统的上述特征完全符合了耗散结构的特征,因此,企业软实力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当企业软实力系统中的正熵越来越高时,企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差,当正熵达到最大值时,企业进入衰落期,这时企业

实体要么消亡,要么存在状态被改变。{20}

3. 企业软实力与企业硬实力的回归关系模型

通过对企业软实力系统的特征以及硬实力作用机制的

分析,本文认为两者是典型的线性关系。这主要因为以下四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硬实力是企业软实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二,企业软实力提升直接推动企业硬实力壮大;第三,企业硬实力壮大带动企业软实力内涵和外延扩大;第四,企业软实力水平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研究企业软硬实力线性相关性的关系,本文给出两者的线性回归数学模型。企业硬实力和企业软实力是模型中的两个指标,用来测定企业软实力和企业硬实力的变化关系。为保证样本回归函数尽量接近总体回归函数,对特定样本依样本回归函数■i=■1+■2Xi,估计的Yi与实际值Yi的误差需要尽量小。但由于ei有正有负,简单代数和■ei会产生抵消,为便于处理,采用剩余平方和■ei2最小的准则:min■ei2=min■Yi-■i2=min■Yi-■1-■2Xi2(1)

按照微积分求极值原理,为使■ei2达到极小,待定系数■1和■2需要满足:

■=-2■Yi-■1-■2Xi2=0(2)

■=-2■Yi-■1-■2Xi2Xi=0(3)

以此得出如下方程组:

■Yi=n■1+■2■Xi(4)

■XiYi=■2■Xi+■■Xi2(5)

其中,n为样本容量。

由(4)、(5)的方程组是最小二乘的正规方程组。解正规方程组,得

■2=■(6)

■1=■(7)

(6)式和(7)式是用样本观测值Xi和Yi表现的?茁1和?茁2的估计式。

令xi=Xi-X,yi=Yi-Y,则Xi和Yi分别成为Xi和Yi的离差形式。式(6)和式(7)可用离差形式分别表示为■2=■=■(8)

■1=■-■2■(9)

式(8)和式(9)根据最小二乘准则推导而得,称为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式。{21}

这一模型的给出为进行连续的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变化分析提供了测量理论依据,为企业进行软实力建设实证研究提供了测量方法。

4. 企业软实力系统核心要素指标体系

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与企业实践经验,本文基于典型上市公司上升期企业软实力建设指标规划需求,从系统视角出发,给出企业软实力建议要素指标体系范式,共12个核心要素、44个二级指标要素。12个核心指标要素分别为:

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品牌管理、制度管理、授权管理、商业模式、成本管理、公共管理、信息管理、研发管理、风险管理,并在实践中对这12个核心要素进行分解,共分解出44个二级指标要素,不再一一列举。四、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体系

1. 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内部关键要素作用机理分析

打通企业软实力建设实践通道的最基础内容是研究解

决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控制方法、评价方法、信息渠道问题。基于企业实践经验和系统特征,本项研究认为,计划管理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控制方法,绩效管理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评价方法,信息管理则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信息传递渠道。具体阐述如下:

(1)计划管理与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作用机理

计划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方法,是企业一定经营管理时期内确定和组织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规划。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管理需要,合理利用人、财、物,组织策划并控制企业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并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和有效工具。企业软实力建设完全符合运用计划管理的原理进行过程、结果和效果控制,是保证软实力建设取得实质效果、长期效果、稳定效果的基础途径。没有计划管理,企业软实力建设目标难以落地,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2)信息管理与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作用机理

信息管理既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功能要素,也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信息技术路径,这两项功能最终转化为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信息传递与渠道控制作用。企业软实力建设实际是软实力系统与硬实力系统发生作用并产生复杂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完成。信息技术手段是企业软实力建设过程的手和脚,手决定举多重,脚决定走多远。

(3)绩效考核在企业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计划管理建立并引导企业远离平衡态并保持开放,绩效考核管理是控制与评价企业远离平衡态程度和开放程度的核心手段。绩效考核对于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建立激励机制;二是建立约束机制,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一定是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激励与约束实现动态平衡,互相促进;三是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激励和约束的结果需要通过考核结论来体现,这种体现既表现为经济形式,也表现为精神形式,是对企业软实力建设过程、结果和效果进行评价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系统方法和具体应用。同时,评价结果的应用也促进企业完善软实力建设的持续改进机制,保证软实力建设长期、长效、长远。

2. 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的框架体系结构模型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以上企业硬实力与企业软实力的关

系,企业软实力的耗散结构特征,企业系统与社会系统的逻辑关系,计划管理、信息管理、绩效考核对企业软力系统建设的作用机理和核心要素矩阵表,构建出基于系统的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体系结构,如图1 所示。

根据这一模型,企业软实力的指标库建立后,根据长、中、短期提升目标,纳入到计划管理过程中,形成公司级、部门级、员工级计划,再进行年、季、月、周、天及岗位的分解,同时通过建立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信息传递渠道,形成对企业软实力建设的逻辑控制,通过计划管理、信息反馈机制和绩效管理的综合控制作用,引导企业软实力要素指标矩阵向着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系统负熵水平的方向发展,使企业软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企业硬实力的不断提升,它们长期相互作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系统同时不断与外界的社会精神系统、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等进行信息、能力和物质交换,当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时,就反过来为国家实力的增强产生正向推动作用。这一体系框架构建出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实践结构,并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紧密结合,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3. 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的路径结构

构建出企业软实力系统框架体系结构模型后,对于如何进行企业软实力建设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提升企业软实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有

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根据企业运营管理的规律,结合计划管理、信息管理、绩效考核对于企业软实力系统的关键作用,按照上述框架模型的内涵,本文构建出四类路径:战略决策路径、运行实施路径、过程测控路径、持续改进路径四大类。四类路径分别涉及了前期、过程、结果和效果的不同过程控制,如图2所示。

这一路径结构图为企业进行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系统集成的路径结构。通常来讲,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比如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技术创新建设、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等,不论哪种建设目标,都可以通过这一结构路径得以实现。

五、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企业软实力的耗散结构特征,基于系统论理论,探明了企业软实力系统中关键要素的关系,研究明确计划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对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的作用机理,给出了企业硬实力和企业软实力系统的线性关系回归模型以及企业软实力测试的数学公式,勾勒出企业软实力建设的路径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完整的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结构体系。这一体系为企业进行软实力建设实证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当代中国企业软实力建设具有典型的参考意义。当然,限于研究视角和篇幅,本文对于企业软实力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是企业软实力系统内部的

资源转化控制与评价,有关模型与框架体系的实证,以及对于外部系统比如社会系统的影响原理、信息与能量交换的途径与方法,以及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家国制度安排等内容,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探索。

注释:

{1}郑伟民:《衰落还是复兴-全国经济中的美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25-26页。

{2}郝鸿毅:《企业软实力》,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33-42页。

{3}Paul Kennedy:“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New York:Random House,1987,pp.3.

{4}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制胜之道》,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57页。{5}李铁生:《重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软实力竞争――访浙江大学教授徐金发》,《经济师》2007年第7期。

{6}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7}张小明:《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美国研究》2005年第1期。

{8}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9}郑永年、张弛:《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对中国软

力量的观察》,《世界经济》2007年第7期。

{10}朱孔来、马宗国:《国内外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及未来展望》,《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1}Joseph S Nye 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New York:Basic books,1991,pp.199.

{12}周小虎、陈传明:《企业社会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5期。

{13}张其仔:《社会资本与国有企业绩效研究》,《当代财经》2000年第1期。

{14}(美)威廉?大内:《Z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15}张兆娟:《软实力――中式成功领导品质》,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第19-24页。

{16}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年,第293-336页。

{17}刘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制度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22-35页。

{18}谭日辉:《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层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9}郭国红、杨红光:《中国共产党执行意识形态创新的价值取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

浅谈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浅谈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企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生存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著名的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说过:“企业的软实力强、硬实力弱,企业有希望兴;企业的软实力弱、硬实力强,企业就会逐步衰败;企业的软实力弱、硬实力弱,企业将无法生存;只有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强,企业才会基业长青。”由此可见,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十分密切。 企业的软实力是指能够适时为企业提供战略支持、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需求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企业的硬实力是指能够满足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具有持续生存实力并形成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和具有较强市场生存能力的标志性产品;二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从软实力到硬实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螺旋渐进过程。英特尔公司的核心处理器技术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这种持续顶尖的硬实力来自于英特尔在市场和业界长期积累下来的硬技术权威,因而它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做全球化公司;而英特尔公司能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在于他长期坚持创新所积累的软实力已内化为企业的核心生存力,形成了特有的“创新永动机”,使其硬件技术几乎做到极致的水平,成为全球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高度统一的典范。 由此可见,软实力要靠硬实力支撑,没有硬实力,软实力就犹如建在沙滩上的房子,没有生存根基;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硬实力要靠软实力辅佐,没有软实力,硬实力的发展就会受限,犹如没有阳光雨露滋润的花朵。换句话说,就是硬实力促进软实力,软实力提升硬实力;软实力是影响,硬实力是支配。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第一位的,精神是第二位的,物质与精神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正是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物质与精神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规定性。”这其实就是对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的最好诠释。 有人作过形象比喻: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可以用“混凝土模型”来比喻,混凝土的构成包括水泥、砂子、石头和钢筋,这些构成因素只能代表企业的硬实力,在混凝土形成之前这些资源都是分散的,要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必须注入水,并产生凝固反应,这个水就是企业的软实力。反之,如果离开了水泥、砂子、石头和钢筋这些硬实力因素,水就只能是水,就不会是软实力,也不

企业文化搭建

企业文化搭建 【篇一:如何搭建企业文化体系】 如何搭建企业文化体系 引言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它是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 带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所以企业文化是员工们价值观、人生观 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它的目的在于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要,以至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新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企业文化本身包括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 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使新进员工对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比较 全面的了解。另外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长期积累并得到公司认可的 价值观和行为体系,将公司的文化传授给新进入者,可以使他们快 速融入公司。 一、企业文化搭建步骤: 1.初期准备阶段 1)组建企业文化建设机构。 2)起草《企业文化制度/手册》《员工手册》,内容包括: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人才理念、企业歌、企业大事件、 组织架构、行为规范、等等。 2.实施推行阶段 1)规范各项制度、流程、行为准则 2)组织相应培训 3)创建企业内部刊物、企业宣传片、企业网站、宣传栏、宣传海报、办公室标语。 4)内部活动:如晚会、生日会、业务比赛、旅游、聚餐、拓展等 5)成立业余协会,丰富员工生活。 3.健全保障体系 1)健全培训体系 2)健全福利体系 3)收集后期改善和巩固意见 二、企业文化知识培训主要内容 1.公司如何对待员工的主要思想和配套措施:如员工享有哪些福利,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哪些坏境,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前景。

2.突出公司的文化愿景、战略及核心价值观。 3.明确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 4.讲述发生在企业的有名案例或故事,让大家在一种身临其境中学 习公司文化。 5.提供沟通渠道,并确保渠道畅通。 三、企业文化搭建和实施心得 1.让员工在进入公司后第一天,安排同高层领导见面,这样会让新 进者对公司和公司领导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在第一时间树立 一种为公司服务的意识。 2.为每一个新进员工指定一位合适的入职指导人,加强对新员工的 入职指导。 3.准备一份全面介绍企业各方面情况的员工手册,让员工随时随地 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 4.动态信息掌握:每隔一段时间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一次互动交流,或者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在融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 教育。 四、注意事项 1)不可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2)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符合企业发展阶段 3)从上而下推动比从下而上容易很多,需要得到领导层的支持和 认可 4)不流于形式,确保执行力度 5)前期大胆试验,但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篇二:企业文化的建立】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1、确定mi(理念识别),包括: (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 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 要是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 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2)确立企业精神。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 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 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

论企业文化建设(软实力)的重要性

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标签:企业文化软实力世邦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企业的硬件实力而言。是指企业用以针对员工的心智能量及接受力从侧面达到企业目标的能力。即在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内部环境、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其软实力资源;而在企业外部就包括它的品牌战略、后勤服务、社会责任和企业知名度及社会公信度这些方面。这些软实力的构成影响着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及战略性的部署。 如今已步入21世纪的新新时代,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再只是依赖于企业所成立的硬件设施,更多的是从它成立以来所一同成长的软实力基础。软实力更多的是从企业一线的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转变来带动企业向前发展的脚步。对于现代企业家而言,是否具备这样的软实力,也是决定企业在今后的商业世界沉浮的一个核心要素。 通过对市场的把握、传统思维的超越,组织创新资源,根据客户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推出新产品、新生产模式、新服务方式的能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表现。而具备软实力的企业,在创业的期间也往往以隐形冠军的形态存在于业界。譬如众所周知的搜索引擎百度,譬如牛奶行业里的的蒙牛,譬如公共广播行业里世邦。 一个企业软实力它把握着企业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的根基存在于企业长期积累并在未来能够持续进步向前的正确能力 与习惯导向。而正是这种能力又在于企业能时时对趋势的预见和规律的把握。企业软实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核心部分是如何形成企业特

有的资源整合模式,实现良性规模化持续发展的自身独特企业文化,并能够被员工所认同。 作为一个企业,那如何提升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呢? (一)首先让员工参与、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积极参与并认同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职工及领导的赞赏和激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勇于献身,不断进取。企业文化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员工的意见,企业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的文化。 (二) 用共同的愿景目标凝聚员工。共同愿景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鼓励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员工为共同愿景坚定前进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进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确立共同目标凝聚员工思想,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三) 畅通沟通渠道,使企业理念成为员工的行动。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等阵地。世邦通信就针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专门开设了世邦内刊,宣传栏、点赞版、世邦之声等,并对新员工开设培训交流会。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才能一枝独秀,立于不败之地。

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

1软实力的认知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 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 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2软实力的影响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 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3中国文化软实力 建设任重道远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 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 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 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 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但由于跨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国对外的文化逆 差严重。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几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国影片出口则屈指可数。从全球文化的大范围看,在许多国家,有人如果听不懂贝 多芬、莫扎特、巴赫的作品,就被认为不懂音乐,但听不懂《二泉映月》则似乎很自然。韩国服装、韩国电视连续剧、韩国歌舞被称为“韩流”广泛向世界传播;日本动漫和音乐,受到我国青少年追逐。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国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的占60%,喜欢欧美动漫的占29%,喜欢中国动漫的占11%。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美国高中学生只有2.4万人学中文,而学习法语 的美国高中学生则达100多万。须知,中国人口有13亿,法国人口只有8000多万。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有近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但在中国,连小学甚至是学前班,都开设英语课程。大学生不考GRE 或托福会被认为不思进取。赵启正认为,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化本身 的内涵和魅力相比,相差甚远。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除了长城,可能还有大熊猫,但这远远不是中国文化 的全部。中国的风景、文化遗产、音乐和风俗的文化短片都不乏上品,但出口到国外的则不多。中国对外 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与跨文化差异和障碍相关,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不够 强大。因此,提高文化实力,是全民族的事业。4文化建设意义在于:教育建设有利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够促进社会 的整体性发展。存在问题:现在中国在文化简史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束缚,至少在上 层建筑可以这么说。同时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合,造成脱离状态。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世 俗化的思想传入中国,拜金主义严重,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法与市场文化相抗衡。国民处于物质丰富,精神 空虚的状态,急需相对应的文化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主流媒体提倡的文化建设并没有深度考虑 国民的需求,而是像以往一样用赶鸭子上架的方法灌输给国民,必然会引起反感。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教育是百年大计,什么都可以丢,唯独教育不能丢。无论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 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同时又要超越经济和政治的束缚,独立生存,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当前, 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最重要的。高考改革,发展素质教育,高校改革,去行政化,注重学前教育,都是 当前的任务。5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如今在中国城市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肯德基”、“麦当劳” 的招牌;年轻人过节也越来越洋化,“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一年比一年红火。而我们自己 的节日,连最为热闹的春节,却一年比一年淡化,这两年甚至有民俗学者提出要“保卫春节”。文化软实力主体是民族凝聚力、精神力翟泰丰委员在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言时表示,文化软实力的主体实力是民族凝聚力、精神力,同时又含科技力。文化软实力不是广义文化(物质和精神的总和)范畴, 而是狭义文化范畴,即精神文化(含哲学、美学、史学、语言文学、民间艺术等)。尽管中华民族有五 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但是,在原驻俄罗斯、澳大利亚大使武韬委员看来,当我们从 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民族文化对中华振兴和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作用来认识这一问题时,还是会深深

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

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入手,提出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企业企业文化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27—01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在西方经典企业管理理论看来,市场、设备、技术、资金、利润等直接资源要素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并没有把文化列入企业管理

的范畴。但事实上企业文化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与设备、技术等直接资源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本质上讲,企业是通过生产与销售的经济活动贡献于社会,就如同人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也有经营观、市场观和销售观。虽然名称不同,但意义相同,都是围绕求生存、谋发展的基本思路对未来进行指导和帮助。日本企业就是采用了企业文化的特殊作用,形成了“最廉价的商品并不是最好的商品,消费者最喜欢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等独特的经营哲学,很快打开了世界市场,成为了企业文化促进经营管理的典范。建立了这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哲学:一是有助于把握市场规律,做好经营决策;二是在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开发人才上更能显示出文化的优势,有助于人尽其才。 2.企业文化有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实现经营目标,也就是说在把生产要素做成产品并转化为利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技术和要素的简单投入,也离不开企业员工凝心聚力的努力奋斗。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集合来看,生产要素只是其中的一项,员工才是把资源要素组装成产品的关键环节。常言道,事都是人干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文化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等特殊作用,使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标准下形成合力,自觉地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奋斗目标,员工们自然就会努力把企业的资源要素生产成一件件社会需求的产品,通过市场把经营目标由书面的预算变为现实的利润。

怎样建立企业文化建设框架

怎样建立企业文化建设框架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一)、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调整,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理论,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改善企业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机优化与整合。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符合企业个性化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 (二)、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三)、系统运作的原则。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群体)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追求卓越的原则。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卓越的原则,使企业和员工始终感到总有一股追求卓越的激情在激励着他们,激动人心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即使是在其他企业都感到满足的时候,企业仍能保持创新上的不满足,崇尚革新,与时俱进,不懈地追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之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之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之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反之,企业缺乏优秀的文化,它就像一个没有个性和创业激情的人,终将在市场竞争中湮没沉沦,失去竞争力,为市场所唾弃。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灵魂和支柱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才将其单独立项加以规范。以下就此进行解读和大家共勉。 一、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世界500强之所以强,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以文化力致胜。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要实现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孙主席提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加强

企业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思想建设、营造和谐的企业精神氛围,使软实力建设与生产经营并驾齐驱、同步发展。它决定着我们所有广汇人能否具备一种强大的精神素质和核心价 值观、能否带领全体员工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冲击。我想信“人心齐泰山移”。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即使个别观点不一致,甚至出现一些偏差,都是正常的,但在企业精神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道路上,我们的指导思想绝不能出现偏差,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不能有偏差。(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活得有点味道。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让企业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情况下不致被击倒;才能让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现代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

加强中国软实力建设

加强中国软实力建设——以社会科学为例 一国家软实力与社会科学 1、国家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达到了它想达到的目的,可能是因为别的国家想追随它,崇尚它的价值观,将它作为榜样学习,渴望达到它所达到的繁荣和开放程度。这种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与通过威胁使用军事和经济手段迫使它们改变立场一样重要。这种力量能使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我们将这种力量称之为软实力。”奈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实质是通过美国的对外政策,宣扬美国文化和社会成就,维持美国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 其实,中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也对“软权力”问题进行了探讨,王沪宁教授在《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中指出,“文化作为国家实力的观点早就被人们所注意。……但没有注意它们的发散性的力量,即作为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属性。……国际风云的变幻使‘软权力’成为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基本力量。” 在2007年的“国家软实力构建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代表认为,国家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以及对于国际事务的参与程度。软实力对内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民族文化、外交方针等方面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软实力”理念已经深入到中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和实际工作当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提法孕育着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 2、国家软实力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国家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综述所述,笔者认为国家软实力的内容基本包含在社会科学范围之内。社会科学可以说是构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大力发展社会科学是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必然途径。 二、社会科学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是社会科学 从什么是软实力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发现,文化产品或者文化产业并不等于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赢得人心的一种力量。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利诱的力量、说服的力量和吸引的力量,这种力量,运用说服和吸引的手段,目的是赢得对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体现这种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软实力的核心就是社会科学。 在我国,体现这种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软实力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社会科学本质上就是要发展好,完善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我国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要增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胡锦涛政府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必须有巨大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软实力,要发展和建设中国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所以说,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建设好这样的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doc

智海精密公司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尖塔式企业文化体系结构: 智海精密公司文化体系结构层次图

第一部分:企业理念文化层面(顶层文化) 一、公司使命: 以拉削刀具制造为基石,适应市场拓展产品线宽度,稳步朝纵向产业链延伸、渗透。为客户提供顶级配套服务。 二、公司愿景: 为追求和谐、责任、高效、创新的企业目标,我们要为员工创造一个优美、舒适、人性化的工作及生活环境,让员工安居乐业。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实现各方利益共同体达到共赢,成为中国拉削刀具行业第一方队成员,为社会提供精密、优质产品,造福于社会。 三、公司的发展战略: 以技术领先的战略理念来开拓市场 以保证质量和优质服务为重点来巩固市场 以技术创新培养人才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公司战略目标: 公司将在二十一世纪的十五年中,争创中国第一,跻身世界先进。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高新、复杂、精密拉削刀具生产基地。 五、公司价值理念:

(一)核心价值理念: 求实进取志存高远实业报国 (二)各分支价值理念: 1、人力观:人才是生产力,知人知底,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人尽其用。 2、利益观:公司各利益相关方和谐共享共赢,智海精密是我们共同利益的源泉。 3、实践观:只有行动一切才会成为可能。 4、质量观:追求一流,不断改进,客户满意,铸就品牌。 5、市场观:市场所需,客户第一,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6、服务观:客户永远是对的,为客户服务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7、人际观: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8、团队观:团结就是力量,荣誉就是源泉。 9、工作观:岗位就是责任,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 10、员工品格观:忠诚、自律、主动、责任、担当。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 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 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 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 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 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 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企业有了积极向 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反 之,企业缺乏优秀的文化,它就像一个没有个性和 创业激情的人,终将在市场竞争中湮没沉沦,失去 竞争力,为市场所唾弃。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促进 企业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灵魂和支柱作用,在企 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单独立项加以规范。本文就 此进行解读。

一、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兰德公司研究表明,世界500强之所以强,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以文化力致胜。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要实现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让企业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情况下不致被击倒;才能让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现代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企业文化。从这上意义讲,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长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

智海精密公司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 尖塔式企业文化体系结构: 智海精密公司文化体系结构层次图 第一部分:企业理念文化层面(顶层文化)

一、公司使命: 以拉削刀具制造为基石,适应市场拓展产品线宽度,稳步朝纵向产业链延伸、渗透。为客户提供顶级配套服务。 二、公司愿景: 为追求和谐、责任、高效、创新的企业目标,我们要为员工创造一个优美、舒适、人性化的工作及生活环境,让员工安居乐业。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实现各方利益共同体达到共赢,成为中国拉削刀具行业第一方队成员,为社会提供精密、优质产品,造福于社会。 三、公司的发展战略: 以技术领先的战略理念来开拓市场 以保证质量和优质服务为重点来巩固市场 以技术创新培养人才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公司战略目标: 公司将在二十一世纪的十五年中,争创中国第一,跻身世界先进。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高新、复杂、精密拉削刀具生产基地。 五、公司价值理念: (一)核心价值理念:

进取志存高远实业报国 (二)各分支价值理念: 1、人力观:人才是生产力,知人知底,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人尽其用。 2、利益观:公司各利益相关方和谐共享共赢,智海精密是我们共同利益的源泉。 3、实践观:只有行动一切才会成为可能。 4、质量观:追求一流,不断改进,客户满意,铸就品牌。 5、市场观:市场所需,客户第一,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6、服务观:客户永远是对的,为客户服务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7、人际观: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8、团队观:团结就是力量,荣誉就是源泉。 9、工作观:岗位就是责任,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 10、员工品格观:忠诚、自律、主动、责任、担当。 六、公司精神: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软实力---报道版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软实力 千秋大业,人才为本。古人云:“为政之本,莫若得人,治国之道,务在选贤任能”。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核心是人,落脚点是人,企业软实力蕴藏在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 与聪明才智之中,如何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是企 业提高软实力的关键所在。深圳长航若要做大做强,仅仅依靠现有行业领先地位、品牌优 势是不够的,没有企业软实力的相应配合是不完整的,深圳长航必须把构建和强化“软实力”放在重要位置。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集团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圳长航领导班子充分认 识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了深圳长航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 树立人才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关键的理念。 第一,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是深圳长航承担责任和使命的迫切需要。在滚装产业整合 的工作部署中,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领导提出了“深圳长航积极拓展国际滚装业务,力争成 为中国最具实力的滚装船运输公司”的滚装重组发展战略目标。这是集团对我们的鼓舞和 鞭策,是厚望和重托,也是责任与使命。作为在我国长江和沿海滚装市场份额已占有半壁 江山的企业,深圳长航党委清醒地认识到,与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相比,深圳长航的人才队 伍建设还有相当地差距,我们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将人才培养工作摆在滚装事业 的突出重要位置。 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是落实集团“十二五”战略规划,实现滚装产业又好又快 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集团“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新长江战略”,深圳长航“十二五 规划”也初步成型,并提交集团研究审定。可以说,深圳长航发展的战略、目标、路径已 经比较明确。毛主席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实现公司“江海滚装第一,全球滚装知名”的宏伟蓝图,关键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发 展战略,制定实施与“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相适应、时间相衔接的人才发展规划。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是提高员工职业素养、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现实要求。近年 来,深圳长航相继克服了船队规模快速扩张、滚装市场增幅有限、成本费用大幅飙升等经 营困难,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前进的快速发展期,当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新时期。深圳长航 的滚装行业地位是国内领先的,行业地位领先的背后是人才的领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时期、新形势、新战略,对我们的人才队伍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要看到 公司的人才队伍素质与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滚装船运输公司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 文化的力量 当我们将企业放在一起比较强弱、优劣时,常常听到人们说好企业里的员工素质高。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作为个体比较时,差异明显,而就一个企业而言,个人素质的差异并不对整个组织的有效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强调个体素质,是我们在不能解释这一现象时得出的似是而非的结论。企业组织有强有弱,个人表现有好有坏,这个现象的后面其实是企业文化。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的人在我们单位是条虫,换了个公司却成了龙; 我们从外单位挖来的人才,在我们公司施展不开,表现令人失望; 有的单位的员工,周日晚上兴奋得直搓手:“明天又要上班了!” 有的单位的员工感觉上班是折磨:“周五怎么来得这么慢啊?” 踌躇满志的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时充满希望,决心大干一番,不久热情消退了,接着棱角磨掉了,人变得乖巧,圆滑。 随便列举的这几个例子彰显环境或者风气的力量。在好

的风气中,恶人能变善,在恶劣的风气中,好人也学坏。在坏的风气中能维持善的是少而又少的圣人。我们说组织建设的重点是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出于这个道理。 企业文化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企业的风气。就像我们的部队有部队作风,例如好八连的爱民和艰苦朴素,钢六连的坚忍不拔和无坚不摧。我们的学校有校风,例如注重基础、学术民主。共产党有党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企业也各有自己作风,有的稳健,有的敢闯,有的注重质量,有的注重服务,有的环境宽松,利于创新,有的管理严格,一丝不苟。可惜我们没有系统总结过创建作风方面的方法、推广过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作风是偶然的、自然形成的。 如果用理论的语言表述,多数人接受的说法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内主流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由领导者倡导,身体力行,后为员工们接受、采纳,最终成为企业的风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不过,有的纯粹,有的混杂;有的正派,有的不健康;有的是倡导的,有的是无意识中形成的。作为科学管理的重要概念,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是有导向、有计划的。 有的管理学者把定义范围扩大,总括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目标,通称为企业理念。 企业文化也好,企业理念也罢,其目的都是让企业的目

软实力建设心得体会

软实力建设心得体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也上升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即将建成小康社会。 成绩是辉煌的,可喜的,然而当我们为成绩举杯高歌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精神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的发展,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同时,精神文明严重匮乏。这些问题出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为人心浮动、跟风现象严重;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不足;价值取向偏离主流文化;思想道德严重滑坡;中国人的善良、热情、互助的朴质渐渐为物质侵蚀。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政府不仅是经济的建设者,也是软实力的承担者,经济要发展,软实力也需要建设,两发展才能两不误。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坚决取缔不文明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绿色的文化氛围。鼓励、支持、引导有利于主流文化发展的社会团体,保护其合法权益。鼓励文化创新,积极发掘如莫言、李安这样的文化大师。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同时宣传中国优秀文化,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得更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提高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文化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社会上出现跟风追星、对外国文化的追捧,可谓是登峰造极,而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备受冷落,这些种种行为都是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表现,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可谓是让人担忧,外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入侵已是无形之中的事实。学校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教育力度,提升当代青少年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使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使其更好地加深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树立正确价值观,传承主流文化。在一味追求物质丰富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虽然获得很大提升。同时精神文明却每况愈下不容乐观,民众忙的只是忙不完的应酬,却忽视了对自身的继续教育,导致了价值观偏离,主流文化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少点应酬,多读一本有用的书,就是对自己很好的继续教育。对于提笔忘字也是一种共性,这些都是缺乏学习的结果。请停停你的脚步,给自己充充电,补补精神钙。主动承担起传承主流文化,弘扬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义务。 软实力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科学规划,才能把软实力做大做强。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建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小康,更要有精神文明的小康。软实力发展了才能实现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支撑大国地位。

企业软实力的构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3496933.html, 企业软实力的构成 作者:邓正红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2年第02期 企业软实力架构由纵横两轴组成,横轴是企业软实力价模公式,纵轴是企业软实力金字塔模型,由此就构成了企业软实力特有的“1+5+4”力量体系。 世界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衍进,都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推动。每一次世界格局陷入僵局之时,必然引发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等方面的新的生态重构,由此就必然兴起一种新的推动力主导前进的潮流,而这种新生力量会随着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的觉醒和普及,像流水一样绵绵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社会的各个领域,并绽开出朵朵新鲜的浪花,而这些浪花又会顺势汇集,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席卷世界的新生浪潮,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革命。这种顺势而动的力量,就是我们所要接受的新思想,称之为软实力。 软实力之于国家,谓之国家软实力;软实力之于地区,谓之地区软实力;软实力之于企业,谓之企业软实力。所谓企业软实力,就是企业以核心价值为准绳,遵循规律,把握趋势和商机,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以特有的做人做事的方式持续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持续进行改造、变革、创新,持续实现增值盈利,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总称。 企业软实力架构由纵横两轴组成,横轴是企业软实力价模公式:企业软实力=核心价值+商业模式;纵轴是企业软实力金字塔模型,即塔身和塔基,塔身部分的企业软实力按照由下向上递升的顺序包括五个层级: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塔基部分的企业软实力包括四个基础力:学习力、专注力、协同力、执行力。横轴价模公式是企业软实力的灵魂,贯穿于企业软实力运作全过程。纵轴金字塔围绕价模公式发力,四个基础力是企业软实力的辅助部分,五个层级力是企业软实力的主体部分,价值创新是企业软实力的最高形态。一个价模公式,五个层级力,四个基础力,由此就构成了企业软实力特有的“1+5+4”力量体系。 价模公式——企业软实力的横向构成 为了阐述“企业软实力=核心价值+商业模式”这一价模公式,我们引入“混凝土模型”。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整体。

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心得体会

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反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支柱,它凝结在制度中、体现在行为上、展现在环境里,并一直伴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凝炼、不断升华。企业文化的功能:一是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目标选择正确,才能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二是导向功能。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正确方向;三是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和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迸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那么,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呢? (一)让员工参与、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凝聚文化,在文化氛围中管理企业”,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员工积极参与并认同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当提到企业文化建设时,往往有些员工认为那是高层的事、领导的事,把企业文化局限于高层文化、形象文化,这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也并非只是形象文化,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参与和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在竞争的环境中,我们不仅应该教育员工,培训员工,也要让他们体会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对他们生活的深刻影响,通过企业文化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工作的认可,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职工及领导的赞赏和激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勇于献身,不断进取。企业文化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员工的意见,企业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的文化。形成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并广泛进行宣传,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自己怎样做才能把企业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用共同的愿景目标凝聚员工 共同愿景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鼓励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员工为共同愿景坚定前进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文化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确立共同目标凝聚员工思想,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全体员工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即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员工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通过努力,员工精神文化逐步形成,概括、总结、提炼而后得到确立,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提高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水保122 李秋娟123837318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可以实施一些战略,一,坚持科学发展战略,就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放在与经济硬实力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两个方面共同发展,并科学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各种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障和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二,价值主导战略:文化发展与价值观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定的文化总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一定的价值观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为载体。三,文化融合战略:加大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来推进文化融合战略,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自主创新战略: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建设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力综合文化实力。 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看,除以上之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4、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能仅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更应该用人民的文明程度和现代意识来衡量,用人民的道德水平、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来衡量。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