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看待西方反全球化现象

如何看待西方反全球化现象

如何看待西方反全球化现象
如何看待西方反全球化现象

如何看待西方反全球化现象

我要评论2016年06月22日08:13:47 来源:人民日报

近期,西方国家有些不太平:美国有“特朗普现象”,英国为“脱欧”而争斗,德国反对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美国两党候选人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说不……种种现象中,不时卷起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情绪和言论。

问题的根子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华尔街金融风暴已过去8年,但发达国家经济依然复苏缓慢。债台高筑与失业率高企,使中产和贫民阶层的生活持续恶化,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曾撰文批评美国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现象,认为“1%的人拥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受”,这与林肯总统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概念完全不同。经济上的挫败使中产阶层,尤其是年轻人和穷人缺少了机会和希望;经济不振则导致贸易壁垒升级,资产保护、反外资、反移民等现象迭出;而政治右倾又使得民粹主义、反移民、种族主义等大行其道。结果,反全球化成为对现实不满的发泄,也成为在野政治家手中一张反政府王牌。

历史上,全球每次大的危机后,往往伴随着民粹主义等极端行为。如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出现了意、德、西独裁政府;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脱欧”公投。今天,相似的一幕若隐若现。

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毕竟不是西方化,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它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各国社会进步的推动因素。过去20余年中,经济全球化使全球南北差距渐趋缩小,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超过预期减半的目标。而且,这些成绩大多是在2000年后取得的。如果全世界的中低收入阶层在全球化下过得更好,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整体上是有益的。

事实上,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迫使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无序发展进行反思。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记取教训,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中遵循共建、共商、共享原则,重心需从制度安排转向和谐发展,探寻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重新赋予经济全球化生命与活力。(陈凤英)

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繫不斷擴張,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緊密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 全球化指資訊科技發展迅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儘管在遠方的事,也覺與自己息息相關,因為現在的資訊太健全了,而且速度比以前快很,現在打開電腦就擁有無窮無盡的資訊,所以全球化之下都與自己關係。 不但是,以上的資料與我們息息相關外,還有時間和空間的拉近,「全球化」意思是指在一個時間和空間極度壓縮的世界,地球某一角落發生的事,迅即可以對遠方的人做成意義深遠的影響。舉個例子:不論我們身在何方都可以吸萬寶路香煙、吃壽司、用微軟公司的軟件、接受針炙治療、看某本雜誌和買外賣薄餅。 在全球化之下對影響本地與經濟的文化,香港本土文化經濟活動一向很活躍。惟自八十年代起香港過分倚重地產、金融業,近年商業零售業務又趨壟斷性擴充,以及政府城市規劃和小商小販管理等政策,都令本土文化經濟活動的生存空間日漸收窄。 香港本土文化經濟的特色是多元化的,既具有本土特色,又能維繫及發展社區資本的小本經濟活動。這些小本經濟活動也是多元化的,包括小商和小販的經營,經營者會因應其本身的專長、財力等

因素,創建自己的業務,例如街頭擺賣傳統工藝、傳統小食,以及賣唱、占卜等等,百花齊放。 以本土文化為特色的小本經濟活動,不失為本港失業者其中一條出路,因為只需少量資金,就可以創業和維持經營。小本經濟本身就別具本土特色,若再與本土文化旅遊、風物觀光等緊密結合起來突顯本土特色,就能提供大量低增值、但可容納很多人手的就業職位,同時亦可為本港旅遊業帶來新的面貌。 拋開技術進步因素,眾多的支持者而言,全球化是一種基於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識形態。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場規律」,順應歷史潮流。對眾多的反對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種基於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識形態。反全球化就是反對擴大貧富差距,反對霸權。意識形態傾向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然而,筆者在這裡不想談論意識形態,只想就事論事。 全球化由主要由跨國企業所推動,其目的當然是為了以最少的投資獲得最高的回報。縱然有些人會奢望,只要全球經濟增長,窮人也能分得一杯羹,然而,過去的經濟發展,反而令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世界貿易組織、七大工業國組織等皆為少數富有國家所主導,目的當然是為了該國的經濟目的 經濟活動的全球化,是最受廣泛討論的。傳統上經濟活動都是以

中西文化与全球化

深圳特区报/2005年/03月/27日/ 中西文化与全球化 何兆武 深圳学术文化系列讲座:第四讲 是不是全球化将来就意味着全球的大一统?从联系的密切来说,这是必然的。但全球化并不意味着“雷同”,我们所谓的一致是指u2 nity,而不是uniformity。Unity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u-nityofvariety(多样性)andvariety2 inunity。Uniformity指大家都一样。 世界的方向是走向全球化,但是是一中有多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讲演者小传何兆武 原籍湖南岳阳,1921年9月生于北京,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清华(西南联大)读研究生。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 现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历史与历史学》、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等,译有《社会契约论》、 《论科学与艺术》、《哲学问题》、 《西方哲学史》、 《思想录》、 《历史的观念》、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国的浩劫》、《法国革命论》、 《人类解放的故事》等。 现在世界的局势是在朝着全球化前进,世界上各个部分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了。不要说五千多年以前,就是一百多年以前,各个地方的交往也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现在的联系是越来越密切了,整个世界正在不可逆转地一体化。讲到全球化,就必然要讲到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文化。一、当中国遇到英国与外部世界接触非常少,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自高自大的心态。 中国文明应该有五千年的历史,至少大家都是这么讲。一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也就是说距今天差不多170年到180年以前,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和外界接触非常少,所以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和外部世界接触非常少的文化。它自己的文化是基本上闭关发展的。 近代的国家,无论大小,都是主权国家,他们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但是在古代,由于中国认为自己的文化高,就妄自尊大,看不起周边的民族,把他们叫做蛮夷。事实上汉族的文化也确实高于周边的民族。这种情况,给以汉族为主的中国人造成了一种自高自大的心态。那个时候中国没有外交部,处理国与国之间事务的,有一个理藩院,就是处理藩邦事务的部门。当时与中国交往的都是藩属,都是属国,所以把处理藩属国事务的机构就叫做理藩院。一直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连续打败仗。打了败仗以后,西方的列强就要求中国也设立自己的外交部。中国的外交部就叫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衙门就设在东单的外交部街。那个外交部的建筑,就非常能反映当时中国的那种心态。按照中国的建筑,一般说都是三个门,中间是正门,两边是两个旁门。正门一般是不开的,除非有大典,比如说皇帝来了,普通事务都是走两边的旁门。外国的使臣来了,也要他们走旁门。可是外国使臣不干,外国使臣是代表国家的,代表国家就一定要走正门。这就闹矛盾了。中国的心态还是天朝上国,所以外交部建筑就只有两个旁门,没有正门,让你出入的时候就只能走旁门。 我们知道英国在18世纪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它是全世界最早步入工业化的国家。换句话说,英国是当时全世界第一个走入现代化的国家。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是全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这个地位有些

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

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绝不仅仅囿于人类的经济生活层面,它对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的辐射作用日益凸现。可以说,世界上客观存在着一个政治全球化的进程。那么,谁来主导这个趋势?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发展中国家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西方是全球化的“渔利者” 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涂抹上了西方色彩,这一点无法否认。近百年来,东西方一直在“现代化是否意味着西方化”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西方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如果东方将现代化订为发展目标的话,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向西方的先进事物学习。其实,今天我们探讨全球化同西方化的关系,同百年来的现代化同西方化关系的问题一脉相承。问题的症结首先在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还是仅仅代表西方称霸世界的主观愿望或意识形态?其次在于,“西方化”的政治含义是什么?发展中国家能否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避免成为西方的附庸? 我们目前所说的全球化,主要是指全球范围的商品交换、资金流动、信息传播、人员往来、技术转移加速发展的进程。作为个别国家来说,在国内控制该进程也许是可能的;但就

整个世界而言,全球化已无可逆转。 承认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不等于忽视西方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获益不平衡这个严重现实,世界范围的贫富两极分化在继续扩大。有人谈到美式快餐和流行音乐风靡世界,微软产品垄断全球软件市场,英语几乎成为世界语言,以此说明“全球美国化”了,但当中国服装和华人餐馆也走遍世界的时候,却没有人提“全球中国化”。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两者所产生的效益和影响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中国也在全球化趋势中取得了经济和技术的飞跃。从开放的国门走出去,把资金和技术引进来,是顺应客观潮流的必由之路。如果闭关自守,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扩大。 承认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也不等于无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千方百计利用全球化推行其战略目标。在它们眼里,“全球化”首先标志着西方资本对前所未有、无限广阔的海外新市场的憧憬。墨西哥、俄罗斯和亚洲的金融危机没有伤及美国和欧洲的根本利益,不少西方资本集团甚至从中渔利。但是从长远看,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不要相信“美丽”的谎言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西方宣扬全球化,带有明确的政治意图。美国总统克林顿带头鼓吹说:“我们的父辈和祖父辈所经历的那个世界上的壁垒、障碍和边界正在被打破。”

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

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 【内容提要】体育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体育 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化成为当今体育全球化的重要特征。 西方化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西方体育在国际体育中的霸权地位,其霸 权地位的确立阻滞了其他国家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 为此,其他国家既要主动地反对西方体育霸权,更要在保持本民族体 育自主独立性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到体育全球化潮流中。 【摘要题】比较与交流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特别是自产生全球化一词以来,全球化问题 日益受到从经济学家到政治领袖、从经纪商人到普通百姓的广泛关注。 更深层的影响是全球化使民族性及民族认同的主题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更为凸显。 全球化在广度、深度、强度、密度四个维度上推进,形成了当代全球 化的强势语境[1]。 体育存在于一定的民族、地域文化之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 了自身独特的表现形态和发展模式,这正是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体育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体育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也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形成了自身的全

球化——体育全球化。 体育全球化超越国界和地域,打破了地域环境与人文壁垒,使不同地 域的、民族的体育以丰富的个性,进行多元融合,相互吸纳、补充发展为 一种新的世界体育文化模式[2]。 然而, 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 以西方体育为代表的现代体育日益扩展,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影响到民族和地域性体育的 发展,更有可以对某些民族体育带来毁灭性的吞噬。 如何积极应对这一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使中华民族体育与占世界体 育主流地位的西方体育整合,使其在世界体育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每 一个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1 体育全球化促进了现代体育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体育的全球化作为一个过程是漫长的,作为一种结果也不可能一蹴而 就。 在现代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体育全球化积累了必要的基础性 条件。 11 体育全球化的发端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终结、文明的 冲突一系列热门话题时,体育全球化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也在悄然地进行, 体育全球化随着现代体育的蓬勃发展以迅猛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也 许正是由于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以及其所遇阻力之小而为人

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读书报告

《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 ----读书报告 《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是著名学者俞可平的著作,于2002年出版,是《全球化论丛》II系列中的一本,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基于全球化这一世界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人认为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对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文化至关重要,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西方文明上,有人认为维护民族文化的纯粹性,独立性比经济发展更重要,应该把重点放在弘扬民族文化上。本书,通过对全球化内涵、实质、发展历程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一些争论的分析、比较、探究,进而对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深入思考。 通过阅读本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全球化的认识,书中包含来自各方的声音,经过对各种言论、各种看法的分析、抽象、比较,从经济全球化扩展到全球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尤其对全球化进程中各国文化影响、现状、发展等进行了深刻思考,层层剖析全环化的动因、发展、以及不同国家所处的不同境遇,以及其中的各方利益角逐,使人对全球化的认识大大加深,引发对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发展的探究。书中指出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所处境遇,分析中国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从各国之间的横向对比、历史发展的纵向对比全方位剖析,进而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和应对对策。 本书重点在于对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文化全球化扩散现象,一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进行解读,分析其动因、发展历程、所涉及的各国利益等,另一方面,对隐藏在经济背后的文化领域的全球化进行思考,指出文化全球化的内涵、以及各国所处地位,对各国影响等等,从而提炼出对国家发展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看法与建议。 全书有以下几部分展开:全球化:美国化和西方化,还是中国话和现代化,全球化思考,紧急全球化观察,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考,全球化还是西方化?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的对策,全球化与中国,全球化的背后,西方文化霸权与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全球化的性质与利弊,全球化与美国战略,美国的文化霸权对青年的影响,文化:失落的身份证,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争论和文化对话,多元化及其发展中的两种危险,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 书中首先呈现了“西方化”和“美国化”的种种表现。文化的“西方化”和“美国化”似乎正在没事发生在自己的周围,比如语言,学习英语成了中国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小学就开始设立英语课,一直到了大学,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学习英语。升学要考英语,提职要考英语,应聘好的职位也要考英语。大街上随处可见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的广告。我们用的电脑是美国的操作系统,众多不可缺少的软件也是来源于美国。在娱乐方面,在美国畅销的小说、电影、音乐、绘画、动画等,几乎同时也会在中国用中文出版,并且风靡一时。例如《泰坦尼克号》这样西方的大片,也会在中国引起轰动。克林顿、小布什、希拉里、莱温斯基、格林斯潘、乔丹、等这些美国公众人物,也同样会在中国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对象。出版方面,诸如亨廷顿、布坎南、弗里德曼托夫勒、奈斯比特、布热津斯基、斯蒂格利茨、等美国著名学者的著作,也是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藏书架的必备书籍。哈弗大学的管理学教材和经济学教材,大多被译成中文版,管理专业和经济学系的大学生也差不多人手一册。 以上还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价值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尤

如何看待西方反全球化现象

如何看待西方反全球化现象 我要评论2016年06月22日08:13:47 来源:人民日报 近期,西方国家有些不太平:美国有“特朗普现象”,英国为“脱欧”而争斗,德国反对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美国两党候选人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说不……种种现象中,不时卷起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情绪和言论。 问题的根子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华尔街金融风暴已过去8年,但发达国家经济依然复苏缓慢。债台高筑与失业率高企,使中产和贫民阶层的生活持续恶化,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曾撰文批评美国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现象,认为“1%的人拥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受”,这与林肯总统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概念完全不同。经济上的挫败使中产阶层,尤其是年轻人和穷人缺少了机会和希望;经济不振则导致贸易壁垒升级,资产保护、反外资、反移民等现象迭出;而政治右倾又使得民粹主义、反移民、种族主义等大行其道。结果,反全球化成为对现实不满的发泄,也成为在野政治家手中一张反政府王牌。 历史上,全球每次大的危机后,往往伴随着民粹主义等极端行为。如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出现了意、德、西独裁政府;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脱欧”公投。今天,相似的一幕若隐若现。 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毕竟不是西方化,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它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各国社会进步的推动因素。过去20余年中,经济全球化使全球南北差距渐趋缩小,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超过预期减半的目标。而且,这些成绩大多是在2000年后取得的。如果全世界的中低收入阶层在全球化下过得更好,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整体上是有益的。 事实上,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迫使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无序发展进行反思。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记取教训,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中遵循共建、共商、共享原则,重心需从制度安排转向和谐发展,探寻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重新赋予经济全球化生命与活力。(陈凤英)

当前中国的西方媒体的全球化状况

问题一:分析当前中国的西方媒体的全球化状况 【引题】我将以迪斯尼公司的主题公园在中国香港的落户为案例,来分析当前中国的西方媒体的全球化状况。 【正文】迪斯尼公司正式成立于1923年10月16日。早期的迪斯尼公司主要进行的是漫画制作与电影拍摄。迪斯尼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跨国集团,其业务涉及电影、主题公园、房地产以及其他娱乐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迪斯尼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技术系统,它不仅包括硬件、设施、机器,而且还包括把这些联系起来的运输、传播和信息网络。 在香港的迪斯尼乐园在建设中,充分考虑中国和亚洲文化的影响,增设许多香港迪斯尼乐园的独有项目和产品,通过本土化经营,把香港迪斯尼乐园打造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带有中国及亚洲特色的游乐天堂。 (1)融入中国文化。例如建造好每一个建筑,都会举行焚香仪式;在园区建设上,融入不少中国元素。 (2)供应亚洲特色美食。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游客主要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为主,乐园为了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要和增加游客游园经历,配备多功能厨房,供应亚洲各地美食。 (3)员工本地化。绝大多数员工从本地招募,这样减少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演出效果的影响。迪斯尼公司提前三个月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同时,在招募“演艺人员”时还特别要求应聘人员必须掌握粤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当地游客进行交流。 综上可以得出,西方媒体在中国坚持“本土为王,渠道第一”的策略,市场定位在向世界介绍中国,逐步拓宽在华业务范围。具体来说,西方媒体“本土化”经营有以下特点:(1)与本土优势传媒或特色传媒合作;例如,迪斯尼在华的合作伙伴由海虹控股;(2)人才本土化;例如,在中国为维亚康姆MTV工作的员工,对中国的文化与市场有较强的认知与适应能力;(3)内容本土化。例如,迪斯尼在中国开通的网站既保持了迪斯尼娱乐的特色,又根据中国实际,增加了儿童英语教学、趣味游戏等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频道,将迪斯尼英文网站精华与国内娱乐统和在一起。 但是,目前西方媒体在中国也面临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知识产权与政府公关。中国的法律体系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面还不完备,尚且有许多路要走。西方媒体在华的节目、书籍等产品的版权受到了侵害。例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迪斯尼公司市场上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玩具、商标、招贴等等侵权产品到处泛滥,使得迪斯尼一度被迫退出了中国市场。中国政府在接受西方文化时,设有必要的门槛,这就需要西方媒体的努力,在与政府沟通上达成良好合作关系。比如,1995年与1999年,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两次赞助中国在英国大博物馆举办了中国文物展;1996年,同是旗下的哈帕·柯林斯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在2001年2月,新闻集团能够收购网通6000万美元的股份,就与中国政府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公民观念的挑战

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摸索,使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和成熟。必要时,我们的政府在政策上、经济上、组织结构上要给予大力支持。既要吸取学习国外职业培养的模式优点,也要不断探索、学习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政策。完善现代师徒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是彻底改变目前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矛盾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通国,李贤正.师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现代运用[J].科技信息,2010,(18). [2]李通国.基于工学结合的师徒制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探讨[J].职业时空,2010,(4). [3]杨显彪.“师徒制”: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3. [4]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动员报告. 作者简介:徐渊(1987-),男,浙江人,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比较教育与学生发展。 引言 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对中国公民观念发展的影响日渐加深。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作为以“技术、经济、知识、人员与价值观的快速流动”[1]为标志的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凭借其在网络信息技术、语言与经济上的绝对优势,[2]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霸权,并以其主导的媒体、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与援助项目及文化产品为主要媒介向非西方世界传播西方“主流”价值观,对传统意义上“以国家合法性与国家边界为中心的公民教育”[3]形成了巨大冲击。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公民观念构成如下三个重大挑战:威胁我国党和政府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激化保护信息自由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冲突、挑战公民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因此,我国需从战略高度审视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公民观念的挑战,切实保障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掌握公民价值构建的主动权。 一、中国:公民观念与公民教育 我国公民观念与欧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民观念三种权利(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的发展进程不同。中国先出现社会权利,而欧洲则是公民权利。2.中国强调公民对国家的责任,而欧洲更注重公民权利。[4]同时,我国传统公民观念中还体现了浓重的“华夏中心(华夷)”观念。[3]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屡次对外战争的失败迫使国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逐渐演变出全盘西化、中体西用、中西融合、反对西学四种振兴中华的指导思想,“华夏中心”论也丧失其在中国公民观念中的主导地位。相反,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在中国公民观念的变革发展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公民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不仅具有培养公民正确认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功能,也肩负着维护我党执政地位的历史使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被有机地融合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公民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必修课程的形式贯穿初等教育至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公民观念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应对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公民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但始终将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公民观念的挑战 徐 渊 (香港大学) 1

全球化及影响

第一类:全球化及影响 外来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游客或者移民都具备经济利益和价值(commercial interest and economical value) 很多当地人因此表现得非常好客和友好,有助于文化的交流(many local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and hospitable, which promote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s.)●对其他的文化和人民更为了解(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ther cultures and other people)改变人们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态度(alter one’s attitude towards another people or culture)人们因此可以接受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embrace different values and cultures)并促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promote multi-cultural understanding) ●促进文化的融合(promote integration), 消除文化障碍(remove cultural barriers)外来人口的增加导致冲突 ●违反当地的习俗会激怒当地人(breach of

local customs can irritate the locals) ●不同文化的人看待同一事物总有不同的角度(harbor different perceptions)并给予不同的解释(different interpretation)比如对手势,衣服,言行举止有不同的理解:举止不当会引起当地人意想不到的反应(provoke unanticipated responses)●外国游客增多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压力,甚至破坏环境,移民增多可能会导致工作机会减少,致使竞争更加激烈,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当地人的反感(cause resentment in local communities) 旅游业有益文化保护的论点 ●除了自然景观(landscape)之外,文化和历史是吸引游客去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旅游景点(tourism site)观光的最主要原因(motivator ):旅游业和文化遗产相结合(integrate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为文化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economical incentives) ●在文化领域提供了一些旅游选择(introduce the tourism options available

如何理解全球化

如何理解全球化? 全球化往往始于自由主义,终于国家主义,始于大国治下的和平,终于大国矛盾与冲突以及战争的爆发,其根源在于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国家化的矛盾。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主导了冷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变化,另一方面全球政治依然以国家为主体,全球政治治理机制还没有建立,美国和西方国家推动了全球化,但他们无法控制全球化的进程,并成为全球化的失败者,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因为全球化而崛起,但是他们显然处于被动地位,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经济结构,有的国家衰退了,有的国家崛起了,由此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在加剧,显然世界各国面对全球化,都没有准备好。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市场逻辑,市场逻辑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为了满足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的需求,我们必须干什么,同时利润也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哪里研发,哪里生产,哪里销售,从而使收益大于成本,我们正是通过追求利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使人类达到充分繁荣和富裕。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全球化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与此相比,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首先,全球经济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地区,其中特别是中国,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以及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其次,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全球经济结构两极化的产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态势,美国和西方国家变成了消费市场和农产品以及原料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是中国被成为世界工厂,由此推动了它们制造业的加速发展,以及出口和外汇储备的上升,而与此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消费型国家,发展势头减弱,工作机会减少,中产阶级每况愈下,消费依赖于进口,而进口的增加导致贸易逆差的加剧,债务和财政赤字的上升,它们从原来的债权国成为了债务国。其三,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美国的衰退和新兴经

全球化弊端

1.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2.促进和提高国际分工的发展和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4.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坏处: 1.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全球化首先带来的是对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世界经济运转所制定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都是由他们制定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是发展中国家远不可及的。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当然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而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具有一定的中长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较长的时间内,是很少或很难受益的,甚至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和冲击,如许多民族企业亏损或倒闭等。

世界全球化的表现与矛盾

目录 一、引语 2 二、全球化表现 2 三、全球化矛盾表现 5 四、中国在全球化中的挑战与机遇 6 五、结语 7 六、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关键词:全球化;表现形式;矛盾;中国 一、引语 全球化起源于西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自西方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和殖民贸易开始,全球化进程便日益加深。现如今,自苏维埃政权解体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致辞“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全球化已经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在席卷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 它预示着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真正的和全面的全球化新时代,任何一个试图抗拒全球化浪潮的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迅速落后于世界水平。同时,他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 其主要含义是指各种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地球范围内的高速流动和高速配置与利用、人类活动及其效应在全地球范围内的全面互动、整合与协同。 二、全球化表现 (一)经济全球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全球化的基础、动力、主导和主要标志。自20 世纪以来,世界生产出现历史性的变革。受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大规模、全方位地跨国界配置,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分化、细化和体系化。跨国公司集团,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及物质资源,结合本国的科技基础创造商品,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国际化。例如iPhone手机的产业链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