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授课教师: 张娟授课班级:九年级<3>班课型:公开课

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堂课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制取氧气作准备。学习了制氧方法也可以为以后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奠定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这基础上学习氧气的制取,学生的操作和对实验的理解效果会好很多。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检验、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

识的能力。

3、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

和验满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铁架台、水槽、带导管的胶塞、集气瓶、药匙、酒精灯。

2、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氧气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释放出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我怎样制取和收集少量的、纯净的氧气呢?

一、复习提问: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出表达式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仪器:

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的装置图找出所需的仪器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如果先用手紧握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能否正确查出装置的气密性?

分组讨论得出不能这么做的原因

(2)装:装高锰酸钾药品和棉花

检查学生是否把试管横放先装药品,并加以指正

提醒学生在试管口放团棉花

注意:为什么要在管口放团棉花?

(3)定:固定试管

提示学生注意装仪器顺序,铁夹夹试管的位置

注意:试管口为什么要稍为向下倾斜?

小结固定仪器的方法:由左至右,由下至上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导管先不放在集气瓶内(为什么)

(4)点:点燃酒精灯

注意:试管的加热方法?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点燃酒精灯,上下移动,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收集气体

注意: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能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为

什么?提示试管中除了高锰酸钾外,还有其他物质(空气)。什么时候收集?出现什么现象证明收集满了?

(6)移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注意: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为什么?

总结制取氧气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二、学生演示实验

三、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检验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查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

五、验满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的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板书设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所需的仪器:

3、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比较注重学生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但还是没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之处是没能将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怕耽误时间讲课,另外,课堂也有点前松后紧,后来有点忙。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 3.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包括药品、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初步学会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引导设计实验装置。 2、在阅读交流中总结化学知识,掌握操作要点。 3.、视频欣赏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 2、通过阅读归纳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设计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学生;学案指引学生;自学阅读训练学生;实验操作锻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课堂阅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说课稿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说课稿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说课稿 店子初级中学王伟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上节课学习《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在《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练习仪器装配、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制取氧气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取问题探究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设计这一环节: - 1 - 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复习导入 ? 问题探究 ?实验前指导 ? 学生分组实验 ? 归纳总结等 环节1:复习导入。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引出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 环节2:问题探究。探究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跟哪些因素有关 在这里,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教师小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 用谐音记忆法归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实验步骤。 然后,设置几个讨论题:【讨论】 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说课资料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 该内容属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八个方面:教材结构分析,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学情分析,四基三点,重难点突破,教法学法,流程及活动设计,课堂评价。 一、教材结构分析 (1)本章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的重点教学内容,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起始阶段。 (2)本章是继“开启化学之门”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从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步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地进入化学世界的台阶。 (3)本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初中常见仪器的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4)从近几年我省中考化学题可以看出,对本节的考查主要考气体的制取和检验。考查形式以探究题和选择题为主,分值为4分左右。 二、学习目标 (1)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性实验,逐步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2)学习目标 能说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检验,验满,放置及操作注意事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化学这门学科不久,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知道实验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实验基本操作,但对于物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如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课题二《制取氧气》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另外,本节内容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认识分解反应.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用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一)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法与学法 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本节教材以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取问题探究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先向学生展示两幅美丽的水下世界图片,给学生美的享受。这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都是潜水员拍摄的,大家知道潜水员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吗?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O2,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O2的呢?这样导课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环节。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实验探究一加热特种部队的随身宝加热高锰酸钾,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演示 实验探究二渔民的氧得乐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和3ML5%的H2O2溶液与少量MnO2的混合物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后者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H2O2可以用来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这时,学生对于MnO2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并强调催化剂虽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接着引领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们知道反应物状态不同,温度不同,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也都会发生相应改变。 活动探究三 火柴盒的奥秘,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通过让学生观察KClO3, H2O2, KMnO4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总结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并通过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解反应。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 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 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过氧化氢制氧气 3、氯酸钾制氧气 二、重难点 1、催化剂 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制取氧气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制取氧气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与二氧化锰颜色相同的物质是 A. 氧化镁 B. 四氧化三铁 C. 高锰酸钾 D. 红磷 2、下列物质里含有氧气的是 A. 二氧化锰 B. 氯酸钾 C. 空气 D. 氧化镁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速率慢 C. 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 放出的氧气不纯 4、工业制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此方法利用了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氧化反应 D. 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5、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6、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 A. 质量减小 B. 在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质量增加 D. 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7、检验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A. 插入集气瓶中 B. 插入集气瓶底 C. 放在集气瓶口 D. 都可以 8、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9、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物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为下列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试管口塞入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①③④⑤⑥ B、③②①④⑥⑤ C、②③①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⑥⑤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①反应物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④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⑤制取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② D. ①②③ 12、在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将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里的质量分数(n%)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成了下列图像,你认为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13、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有的方法是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A. ①或② B. ①或③ C. ②或③ D. ①②③均可 1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 B. 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实验室制备氧气。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程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气体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好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及验证氧气的性质。 (3)、知道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4)、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2.难点:制取氧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氧气和验满和氧气性质的实验。 二学情分析 <一> 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和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实验室制取氧气练习题

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取氧气: (1)药品:,,(反应:① ②。3 (3)操作步骤: 下面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⑦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4)收集方法: ①由于氧气,可以用收集; ②由于氧气,可以用收集。 (5)检验方法:。 (6)验满方法:。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过氧化氢 C.蜡烛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 ⑤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④和⑤ D.②和③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能力提高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加热氧化钙+ 二氧化碳 B.木炭+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甲烷+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

D.氯酸钾加热氯化钾+ 氧气 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燃烧是否更旺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8.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9.你认为下列反应中,最适合在核潜艇内发生的反应 10.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纵坐标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 拓展探究 1.工业上用液化空气法制氧气与实验室常用的制氧气的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2.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普做过如图的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 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 发现在乙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的小白 鼠应该;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课题三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堂课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制取氧 气作准备。学习了制氧方法也可以为以后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奠定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 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这基础上学习氧气的制取,学生的操作和对实验的理解 效果会好很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用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等。 ②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③练习用化学实验平台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并操作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实验的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观察、分析总结 的能力。 情感与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 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铁架台、水槽、带导 管的胶塞、集气瓶、药匙、酒精灯。 2、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氧气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自然界中绿色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释放出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我怎样制取和收集少量的、纯净的氧气呢? 一、复习提问:氧气的检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

制取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名师导学] 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 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是反应条件,要求“一变二不变”。 2.氧气有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变化) ①、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氧气+水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氯酸钾???→?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③、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3.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梯度导练] 1.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

A.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发生了变化 B.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在化学反应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2.“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3.加热氯酸钾能缓慢地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氯酸钾固体,其中向b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能正确表示两管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示是() 4.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 5.实验室中常采用常温下分解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⑴ ⑵; 在这两个反应中都有二氧化锰,在反应⑴中,它是,其质量,在反应⑵中,它是,其质量。 [能力提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 B.为了便于运输和保存,把氧气液化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只有二氧化锰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 C.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蜡烛燃烧4.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下表是不同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时氯酸钾剧烈反应的温度。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A.氧化铁 B.氧化铝 C.氧化铜 D.氧化镁 5.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7.暗紫色固体A受热分解可生产固体B、C和无色气体D,其中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淡黄色固体E在D中燃烧可产生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固体C与另一种白色固体G混合加热,也可以产生气体D。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 B C D E D G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定边三中 实验报告单 精选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 班级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2、通过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 、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氧气制取步骤: 1、查:检查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及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 ,装好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 ,试管口应 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5、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 。当 开始收集。收集满以后,移出集气瓶, 在桌面上。 6、离:将导管移出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六、氧气的检验及性质: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发现带火星的木条 ,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说明生成了 。 3、取一根打磨过的细铁丝拧成螺旋状绕在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将铁丝缓慢插入集气瓶(留有水)中,发现铁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正确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讨论 1、在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1)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 试管发生破裂。 (2)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实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制取氧气 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导入新课 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推进新课 [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选择装置 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右图):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 [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图四)。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二、操作过程 [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6. (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验满,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教案

3.2氧气的制取(第二课时) 科目化学课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授课教师卞晓宁班级九年级(3) 教材版本粤教版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是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义务九年级化学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堂课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制取氧气作准备。学习了制氧方法也为以后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奠定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这基础上学习氧气的制取,学生的操作和对实验的理解效果会好很多。 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检验、仪器装置及操 作注意事项。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 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 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用具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铁架台、水槽、带导管的胶塞、集气瓶、药匙、酒精灯。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方及手段 一、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 二、讲授新课: (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药品:高门酸钾(紫黑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双氧水(无色液体) 2、反应原理:(分解反应) 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出表达式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仪器: 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的装置图找出所需的仪器。引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让学生熟悉药品的特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有所注意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说课稿

《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说课稿 由智莉 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下面我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催化剂的定义和催化作用;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药品的选择、装置的选择和收集方法三个方面)。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制取气体,对这些操作比较陌生。但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对实验充满兴趣,有学习氧气的制取基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该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方法 考虑到初三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2、小组探究合作法: 3、集体讨论法: 四、学法指导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五、准备实验用品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化钠、氯酸钾、高锰酸钾、生土豆片等。 仪器:大试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长颈漏斗、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等。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3分钟) 导语设计的依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自己看着时间,最后找几个学生为代表交流一下都分别能坚持多久?当然大家都知道不能一直坚持,因为我们要呼吸,我们离不开氧气。大家都知道氧气进入人体后是怎样运输给我们补充能量的呢?从而导出我们这节将要学到的催化剂。同时同学们还可能会问:实验室里是怎样把氧气制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学生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教学(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它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便于学生记忆。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⑴催化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通过跟学生回顾生物课里学到的血红蛋白的功能,导出在我们人体中每时每刻的反应都离不开催化剂,让本来枯燥陌生的概念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 ⑵通过播放“神舟七号”的视频,学生思考讨论飞船的助燃剂是什么,从而导出氧气的制取。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出:物质的用途、制取、性质是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然后再提出探究的第一步:药品的选择。播放视频:提供三组药品的名称和化学式,以及三种能制取氧气的药品从用量、是否需要加热和制取成本三方面通过表格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实验室制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1、连: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2、查:检验装置气密性 3、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然后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 塞塞紧试管 4、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点: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6、收:收集气体 7、离: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8、熄:熄灭酒精灯 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三、实验中思考的问题 1、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验满? 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使学生从单纯的注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学 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尝试,我感到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学生创设新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效果良好。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针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总结。 一.首先总结一下自己的成功做法。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4.创新反思,总结升华 二.反思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关注学生实情和需要不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在方法上做得不够到位,应该注意到个体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教师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

九年级化学:2.3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016 九年级化学:2.3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制取氧气》。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题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九年级上册的内容。上承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制取气体的综合实验能力,为今后系统学习气体制取奠定基础。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本课题的结构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系统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二是组织好制备氧气的实验活动。教材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但过程和细节交代不多,同时对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和过程没有介绍,为了以后教学的方便,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掌握两套装置的使用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我认为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包括方法、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检验方法、收集方法等,难点是两套制取气体装置的使用原理。

二、说三维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我认为本课题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分解反应,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认识催化剂。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的设计,提高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计装置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在实验中激发兴趣,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题的教法以演示为主,结合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法、归纳总结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渐理解和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系统知识。 2、学法 本课题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会从反应原理选择反应装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严密的实验步骤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策略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四: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2013年10月28日蒲华超一、教学分析: 本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常年中考考试重点,因此大家务必做好本实验。由于化学实验操作性强,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常规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只能拘泥与教师的实验演示,那么学生缺乏对实验操作的锻炼,尤其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掌握不好,都会导致实验失败。故通过学生亲自到化学实验室进行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不但解决了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上了一个台阶。 二、实验目的: ①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②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③通过对实验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 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及其性质。 四、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六、实验过程: 1、实验室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 文字表达式: (2)实验用品: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胶皮管、单孔橡胶塞、坩埚钳、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香棍、澄清石灰水。 (3)实验装置及收集方法 装置图: 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 (4)实验步骤: 查: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或加热法)。 装: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并在管口加入棉花。 定:按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固定仪器装置。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外焰进行集中加热。 收:等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收集氧气,收集完后正放在桌子上。 离: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熄:熄灭酒精灯。 (5)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 管)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目的:有利于加热)

最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在本节中,教材第一次对一种气体物质进行系统研究,这些思路和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指导作用。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⑵学会边实验、边讨论,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⑵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说教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这样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采用了以实验探究教学法为主线,自主学习、分析推理、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法。通过学生:创疑→探疑→释疑→解疑→创新思维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说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①实验探究法,(从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嫌啰嗦的话也可以不说)。②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③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研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把这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