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农业补帖政策的启示

美国农业补帖政策的启示

美国农业补帖政策的启示
美国农业补帖政策的启示

美国农业补帖政策的启示

更新时间:2014-08-20 08:38:40 作者:佚名来源:宝城期货杂粕论坛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宣布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以后,最低收购价托起的“政策底”不复存在,横盘已久的郑棉期货在库存压力的拖累下开启熊市格局,自今年2月下旬以来持续下行。7月,伴随着持仓量与成交量的显着放大,郑棉期货价格加速下跌,主力1501合约跌破14500元/吨关口。过快的下跌导致多空分歧显现,郑棉持仓量继续放大,抄底资金的增加导致盘面迎来反弹。然而,本周主力多头大举离场诱发“脆弱”的郑棉大幅下跌,反弹行情或是昙花一现。

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高达90%

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棉花消费量大减,虽然近年来棉花消费量逐年增加,但是总量水平依然偏低。由于棉花消费量持续低于产量,世界棉花库存已经连续五个年度走高,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预计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库存为1.051亿包(约2287.88万吨),略低于7月预估,但依然较上一年度增加5.12%。考虑到接近五年低点的价格有利于帮助棉花战胜化纤制品,美国农业部将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需求增加至1.126亿包(约2451.62万吨),高于7月预估,且较上一年度增加4%。这意味着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达到93.32%,为历史最高水平。

美棉期货基金净空头寸继续增加

2014年美国棉花主产区旱情缓解、降水增多的良好天气提振了棉花种植面积和单产预估,美国棉花丰产预期较强。这也导致ICE棉花期货行情在今年逆转,价格连续大幅下挫。目前,代表新季棉花的ICE棉花期货12月合约在64美分/磅左右振荡,为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价格。据CFTC统计,截至8月12日当周,ICE棉花期货的基金净空头寸连续第四周增加至11360手,创2012年11月以来的新高。

新棉上市在即,开秤价格不高

当前国内新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棉花处于开花吐絮期,除了长江流域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连阴雨天气不利于棉花开花结铃外,其他产区光照充足、土壤墒情适宜,都有利于棉

花裂铃吐絮。

据悉,湖北和新疆少数轧花厂开始挂牌收购新季棉花,其中内地籽棉开秤价格约为3.5元/斤,新疆地区开秤价格约为3.25元/斤。预计皮棉的销售价格大致在14500元/吨。后市关注9月的新棉收购行情,基于偏弱的需求面,新棉收购价格或难言乐观。

中储棉在2013年11月28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以18000元/吨的竞拍底价向市场公开投放储备棉。然而,近期储备棉的成交率并没有因为抛储即将结束而增加,反而有所走低。截至8月18日,储备棉累计投放1160.79万吨,实际成交总量247.57万吨,累计成交率只有21.33%,成交均价约16500元/吨左右。

7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8万吨,环比增加6.2万吨,增幅28.4%;同比减少5.8万吨,减幅17%。本年度前11个月(2013年9月—2014年7月)中国累计进口棉花280万吨,同比减少32.1%。今年前7个月累计进口棉花167.5万吨,同比减少39.1%。

综合来看,下游纺企对棉花的需求偏弱,化工纤维对棉花的替代较强,导致市场用棉量整体偏低。后市棉花振荡寻底的概率较大,操作上,建议以逢反弹做空、急跌减仓为佳。

近十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近十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摘要: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渗入的主要形式,我国也在近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本文利用理论与实证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协调策略 一、引言 外国直接投资作为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日益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也叫国际直接投资,它是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GDP指数逐年攀高,外国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来华投资。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决定了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储备资产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实际吸收的FDI存量已突破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FDI流入国。FDI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趋势 本表为2000—2011 年的年度数据,相关数据根据近十年《中国统计年鉴》经计算整体所得。

据外资快报统计,2011年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152家,同比增长8.6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03%。到2011年四月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逾1445.38亿美元,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2011年1-3月份,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196.87亿美元)、台湾省

美国农业转型_特征和政策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Traits and Policies Isabella Tsakok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USA)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s mainly shown in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peasants ’income.The agricultural reform in Great Britain lea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American agriculture has the traits of vast land areas,the decrease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The success of its transformation lies in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including economic policie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such as legislation,increase in agencies,investment and so on. Key words :American culture;transformation process;policy system 美国农业转型:特征和政策 伊沙贝拉·塔斯科克 (世界银行,美国华盛顿) 摘 要:农业成功转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率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英国的农业变革导致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 农业转型。美国农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土地辽阔、农业人口规模缩小、农业生产率提高等方面。它的成功转型依赖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包括以立法、增设机构、投资和实施涵盖国内外贸易的经济政策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农业;转型过程;政策体系中图分类号:F3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12)01-0005-04 收稿日期:2011-11-25 作者简介:伊沙贝拉·塔斯科克(Isabelle ·Tsakok )(1947—),美国籍人,1976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担任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美 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经济研究员。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和农业转型,代表性著作有: Success in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What It M eans and What M akes It Happen 。曾经获得摩洛哥农业问题最佳研究奖。 一、何谓农业成功转型? 农业成功转型,我认为需要有两个发展同时发生,并且延续至少几十年:(1)生产率能至少持续四十年或六十年的增长;(2)大部分农民或农村家庭有持续的收入增加。对于这个定义,有三点要指出来: 第一,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至少几十年。第二,要求生产率增加,亦即每单位的投入物要有更多的产出;按照雷曼的定义,即对于你所投之物,有更多的产出。第三,要有大部分的农民和农村住户受益,有更高的收入;这是和只有非常少部分的农民和农村住户受益于增加的收入直接相对比的。随着时间推移, 编者按: 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湖南省教育厅设立了“海外名师项目”,邀请国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到湖南高校开展学术研究。为此,我校特邀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伊莎贝拉·塔斯科克与我校经贸发展研究院合作,共同研究《大国农业转型》的课题。本期刊发的三篇笔谈,就是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 第19卷第1期2012年2月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Vol.19NO.1Feb.2012

美国农业补贴

美国长期性补贴 1.农业科研推广补贴。美国注重构建实现农业现代化所必需的、完整的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体系。联邦政府拨款成为农业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美国用于农业科研的公共拨款占农业GDP的百分比,从1960年代的1.6%上升到1980代前期的 2.4%。同时,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也予以资助。1977年联邦预算中,与州合作的农业推广经费为2.4 亿美元。 2.农业资源保护和保护性利用的补贴。1934年的干旱和1935年春季席卷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尘暴”,促使美国开始注意土壤破坏的灾难性后果,并采取相应措施和支付财政补贴予以保护。美国从1930年代的土壤资源保护、1970年代初开始的治理水资源污染,逐步发展为综合保护农业资源。包括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有机物和耕地的生产能力,积蓄、合理利用天然降水和天然湖泊,保护森林等等。 3.研究支持、咨询支持、病虫控制支持、营销支持。这部分经费用于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具体运用在农产品营销服务、农业研究及推广服务、经济研究、国家农业统计上作、动植物卫生检查等项目。 农业结构 美国2002年5月出台的农业法名称为《2002年农业保障和农村投资法》(以下简称《2002年农业法》),实施期为2002~2007年的6年,有10个部分组成。其中规定的主要农业补贴政策大多集中于“商品补贴”、“资源保育补贴”和“农产品贸易补贴”条款之中,其中“商品补贴”条款中,主要通过“贷款差额补贴”、“固定收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措施,对种植小麦、饲料谷物、棉花、大米、油籽的农民构建“三级收入安全网”,提供巨额收入补贴。对乳制品、食糖、花生生产者继续提供价格,贷款补贴和进口保护。 1.商品补贴。商品补贴也叫农业补贴,是美国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农业补贴。依据《2002年农业法》,今后10年的年均补贴将主要通过直接补贴、销售贷款差额补贴、反周期波动补贴3种形式进行。 (1)直接补贴。直接补贴是一种与农产品生产、价格不挂钩的固定补贴。农民可以自愿参加,政府以农民预先确定的作物面积和产量为基础对具体商品提供一个固定的补贴。《2002年农业法》将大豆、花生和其他油籽纳入了补贴范围,扩大了对农民收入的支持范围。同时,还将羊毛、水果、蔬菜等纳入补贴范围,这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扩大了补贴的范围。 (2)销售贷款差额补贴。销售贷款差额补贴是政府保证农民顺利出售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即政府预定一个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以此价格贷款给农民。农民收获后如能在市场卖到这个价格,政府就不给予补贴。如农民卖的价格低于预定价格,二者之差就是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2002年农业法》将花生、羊毛、蜂蜜、杂豆等品种纳入了销售贷款差额补贴范围。 (3)反周期波动补贴。反周期波动补贴是《2002年农业法》新设计的一种补贴制度,即农民在收获后的10月份可得到上限为35%的计划支付,待翌年2月份可再得35%的支付,到12个月的市场运销结束后结账。当农产品的实际有效价格低于政府确定的目标价格时,政府向农民提供反周期补贴。该补贴与市场价格成反向运动。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补贴增加,反之则减少。反周期波动补贴保证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意味着政府为农民分担了生产风险,刺激农产品出口。《2002年农业法》将大豆、其他小品种油籽、花生纳入了反周期波动补贴的范围。 2.资源保育补贴。根据《2002年农业法》,美国计划在2002~2007年再投资220亿美元用于农业资源保育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土地休耕计划、农田水土保持、湿地保护、草地保育、农田与牧场环境激励项目等。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提供自然灾害救济补贴,用于自然灾害

荷兰式招标

荷兰式招标 荷兰式招标 (单一价格招标): 中标价格(包括利率、利差等)与招标数量、投标数量直接相关。 1、投标数量小于或者等于招标数量时,所有投标均做中标处理;中标价格为最低投标价格; 2、投标数量大于招标数量时,按照投标价格从高到低排序,用总招标数量减去各个价位的投标数量,直到投标数量等于总投标量为止;在最低价位之上的所有投标均做中标处理;处于最低价位水平的投标,中标数量按照各自投标数量在本价位总投标数量所占份额进行分配。 与其对应的是美式招标。 标的为利率时,最高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标的为利差时,最高中标利差为当期国债的基本利差;标的为价格时,最低中标价格为当期国债的承销价格。 什么是美国式招标 美国式招标(多种价格招标)是指中标价格为投标方各自报出的价格。标的为利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各中标机构依各自及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折算承销价

格;标的为价格时,各中标机构按各自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承销当期国债。 美国式招标和荷兰式招标的比较 美国式招标和荷兰式招标作为债券招标发行的两种主要方式,直接的区别在于中标价格的形成模式。进一步看,对中标的承销商而言,美国式招标形成的是差异的中标价格,也称多重价格招标,即中标人以各自的投标利率为最终中标利率;荷兰式招标则是单一价格招标,即所有中标人均以同一利率作为中标利率。两者的有效投标均以收益率由低到高的累加方式截止于招标发行量。美国式招标和荷兰式招标,作为两种被广泛运用且最基本、最典型的招标方式,成为招标方式分析的主要类型选择。一般认为,就引导投标人报价方面,美国式助高、荷兰式助低。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美国式或荷兰式究竟在当前的招标发行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必须具体分析。 国内债券发行市场的实际运行表明,债券发行时所处的市场环境、机构投资者群体的结构特征、机构属性、投资者的职业素质、投资者的投标动机及发行的债券品种等因素,均可能对中标结果构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与不同的招标方式结合,会生成有所差异的中标结果,从而影响发行成本。例如,在市场流动性充裕或过剩、利率持续走低的多头环境中,机构投资者(特别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转)猴王 (2011-03-21 15:22:12)转载▼ 标签:财经 晚上发布“最新资讯和震后全球局势演变分析” 大家有空研究一下克林顿时期出台的《1996 年联邦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就是取消农业的价格和收入补贴,假如美国今年也出来个类似的这个招数,这招起到2个效果,那就是拉高农产品价格和减赤两样同时完成了(这个减赤是指减赤中的一部分,不是指全部,但是属于减赤中的一个单项,在单项中金额算比较大的了,按照下面的数字,10年能够减赤4000亿美元以上,单项中算比较大的数额,美国1994年克林顿时期的整个减赤计划才5000亿美元-5年)。(这个是一个网友提供的思路,谢谢) 美国农业补贴的数据:2002年,美国政府对农民的实际补贴约为400亿美元,平均每100美元的农业产值中,有20~30美元来自政府补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政府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平均每个农场补贴1万美元以上。一般情况下:补贴中,80%多流入到农民和农作公司,12.5%是“水土保持项目”,另外7%用于自然灾害救助方面。 一般情况下增加补贴会让价格下降,因为农民的成本低了,这个时候会对外形成倾销,减少补贴价格会上升,因为成本增加。这个属于内因,也就是在商品社会会以这个方向为主。现在主要是资本型社会,一个品种的资本属性决定了他的最终价格,我们把他放到大的资本环境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结果,那就是在95年后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导致全球大宗市场价格下跌,2001年开始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大宗市场暴涨。那为何这次假如出现减少补贴会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呢,因为这和这个品种的战略定位有关,后面慢慢从石油美元变成粮食美元,粮食长期看涨,那么就需要各种让粮食涨价的理由,比如气候因素、补贴因素等等等等,所以这些补贴方面的因素都属于战略当中的一个战术,同样的战术在不同的阶段起到的效果和要求不一样,就像不同的通胀阶段进行加息对于热钱的引导性是不一样的。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开始,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经历了从奠定基础到淡化再到保护加重的循环上升过程,至今已比较完善。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奠定基础阶段 1933年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国会通过了《1933年农业调整法》,开始全面干预农业经济。决策者认为,美国农业的根本问题是生产过剩和居民购买力不足,因此生产控制和价格支持就成了农业政策最重要的手段。有关农产品补贴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计划补贴政策。政府通过制定一年一度的“农产品计划”(即生产与产量计划),与农场主签订合同,执行农产品价格与收入支持政策。二是农业的信贷补贴政策。美国的农业信贷系统虽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但它仍能从政府获得低息贷款转而提供给农场主。三是农作物保险补贴政策。1980年通过的《联邦作物保险法》规定,美国农业部为所有保险物提供30%的保险费补贴,向提供作物保险销售和服务的私人公司支付一定费用。 美国的这种价格支持与收入支持政策,对于保护中小农场主、稳定发展美国农业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政策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妨碍了市场机制在农业领域的有效发挥。一是没有解决生产过剩问题。价格支持和收入支持政策鼓励了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使他们不是按市场需求变化而是根据政府的支持水平来决定自己的生产。二是增加了美国政府公共负担。美国农业政策中一些政策使消费者普遍得益,但有关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又人为地抬高了农产品价格,增加了消费者负担。而且,由于食品在低收入家庭开支中占的比例最高,他们所受的影响也最大。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的补贴开支加上消费者损失,其总和已大大超过了美国农场主的得益。三是降低美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有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但其产品的国

德国、荷兰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特点与经验

德国、荷兰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特点与经验 来源:王诗成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0日 点击数:1080 一、德国海洋环境保护情况 (一)德国自然社会概况 德国位于中欧西部,面积约为35.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8 303万(2001年7月的统计)。主要自然资源有铁、煤炭、木材、铜、天然气等,森林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1%。德国经济发达,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机械、木材、造船、化工、食品等。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总统是国家的最高元首,但总理是事实上的政府首脑。议会实行两院制,目前分别有656个和69个议席,负责制定国家的法律。总理和其任命的各个部长在法律的授权下可以制定行政法规。 (二)德国环境保护特点与立法 德国是欧洲和世界在现代意义上最早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鉴于当时大气、水体和其他方面的污染都已十分严重,加之一系列有关环境污染危害的研究报告的发表,在德国掀起了从政府到公众、从城市到乡村的广泛的环境热潮,环境法制建设也得到很快发展。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德国就已先后制定了《废弃物处置法》、《联邦水管理法》、《大气污染控制法》等早期的环境法律。之后,随着1976年的《能源节约法》、1980年的《化学品法》、1985年的《原子能控制法》、1987年的《废水纳税法》等法律的制定,到90年代随着一些有关全球环境问题立法的颁布,德国的环境法制体系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环境保护作为德国的基本国策,政府采取了如下有效措施:①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根据国际上有关的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以及欧盟环保法律,德国建立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各州依据上述法律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使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法制化;②从战略高度增加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公民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在自然保护区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让公众亲身接受环境保护教育;③采用经济措施保障环境持续发展,即采取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使用者付费的措施;④禁止的原则,即没有通过评价说明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项目禁止建设;⑤完善环境标准,根据国际以及欧盟有关技术标准,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联邦德国的环境标准,使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⑥环境承受能力的定期检查制度,对已建立的项目进行评估检查。 德国涉及海洋环境管理的政府部门主要为联邦海洋与水道局、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联邦环境保护局、联邦自然保护局。其中,联邦海洋与水道局是负责实施海洋管理的综合部门,其主要职责为: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海洋与水道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海洋使用及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和航道使用的协调;负责组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负责组织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水文地理调查和水文预报;海底电缆管道铺设活动的管理;航运管理;污染海洋环境处罚;海洋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 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主要是制定各种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制度及环境标准,具体实施管理的分别为其下属的环境保护局和自然保护局、放射线保护局。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3个直辖市组成。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职责划分是由其基本法规定的,实行立法统一、执法相互监督的原则,即立法由联邦政府统一负责,执行分别由州政府和赋予职能的联邦机构执行。在海洋管理上,联邦德国实行分区管理的形式。即离岸12海里内海域由沿海各州政府实施管理,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国际投资学报告澳大利亚(Australia)是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国土面积比整个西欧大一半。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该国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以及迅速发展的后天条件,造就了澳大利亚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从以下几个因素对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一自然地理因素 首先在地理位置方面, 它的陆地总面积为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为36,73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陆地块。南北长约3,700公里,东西宽约4,000公里。除此之外,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陆,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管辖整个洲和它的外围岛屿的国家。并且,澳洲与欧洲国家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澳与其近邻--新西兰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澳新之间的紧密经济关系日趋稳固,相互间的经济开放度很高,正向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澳长期“从美”,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南锚”,澳美关系目前被置于澳对外关系的首位。近年来,澳积极发展同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澳10大贸易伙伴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占了6个。日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与新加坡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澳新(西兰)与东盟正在着手建立新型紧密经济关系。澳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她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澳大利亚的交通运输业便捷

并且比较完善,航空、铁路和公路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手段,澳大利亚所处的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大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的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澳大利亚是是世界重要的产矿国和矿产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已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蕴藏量:铝矾土约31亿吨,铁矿砂153 亿吨,烟煤5110亿吨,褐煤4110亿吨,铅1720万吨,镍900 万吨,银40600吨,钽18000吨,锌3400万吨,铀61万吨,黄金4404吨。澳原油储量2400亿公升,天然气储量1360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量1740亿公升。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20%,天然森林面积约1.55亿公顷(三分之二为桉树),用材林面积122万公顷。澳大利亚的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 二经济环境因素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

1929_1933年经济危机后的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及其启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农业生 产环境急剧恶化,农场主收入锐减。于是罗斯福政府颁布《1933年农业调整法》,放弃自由放任的农业政策,出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的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直接干预农业及农产品市场运行,实行大规模农业保护。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降低,提高内需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此,研究美国大危机后以提高农场主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农业保护政策,对于我国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占总人口56%的农村人口内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出台背景 (一)农产品过剩,价格下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短缺价格上涨,美国谷物生产和出口大规模膨胀,战后随着欧洲国家农业生产迅速恢复,美国农产品外部需求急剧缩小,导致国内农产品大量过剩,价格下跌,农业陷入危机。1923年,每公斤小麦的价格只有1.2美分,棉花13.3美分,稻谷2美分,为1899年以来的最低点。 (二)农场主收入下降 1929—1933年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农业受到进一步打击。如果以196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00的话,1928年这一指数为64.8,1932年只有29.5,其中谷物和牲畜的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63%和56%。农场主的现金收入也从1929年的113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47.5亿美元,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8亿美元,分 别下降了58%和67%[1] 。到1930年负债农场达25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38.5%。 (三)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由于工业品的供给弹性大于农产品,危机期间,美国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农场主的农用生产资料购买力下降。虽然胡佛总统上任后签署了农产品销售法,授权成立联邦农场局为农场主合作社提供贷款,但由于危机期间农场局本身资金不足,以贷款提高农场主购买力的预定目标并没能实现,解决农场主面临的困境必须寻求更有力的手段。 (四)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美国学者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表明,20世纪30年 代美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降到12%以下,农业就 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的份额降至25%以下,工业与农业的产值份额比例变为80%:20%,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份额超过50%,人均GNP 按1967年的美元价格计算超过 了1800美元[2] ,已经具备实行农业保护、反哺农业的能力。 二、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农产品生产控制计划 1.限产计划 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小麦、棉花、玉米、牛奶及乳品等共7种农产品为“基本商品”,属于生产控制范围,分别制定生产限制计划,一方面制定播种面积配额,规定停耕面积比例;另一方面规定与种植面积相联系的销售限额,限制允许农民 在市场上销售农产品的数量[3] 。对自愿限制生产的农场主,政府保证他们生产的农产品可按目标价格销售,并且可以按略低于目标价格的贷款率从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取得无追索权贷款。 2.农产品储备调控计划 为减少收获季节农产品集中上市对价格的冲击,美国政府实施农产品储备制度,制定了控制农产品上市量的销售规程和销售协议等行政法规,建立专司调控的商品信贷公司,实行农产品的缓冲储备,调节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当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时,商品信贷公司在市场上买进农产品以提高价格;反之,商品信贷公司就抛售自己的储备以稳定价格。 3.扩大需求计划 其一,农业贸易发展和海外食物援助计划。1935年《农业法》修正案第32条规定,用海关收入的30%设立基金,用于鼓励农产品出口、农产品消费以及恢复和提升农场主购买力。二战后,美国又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按“优惠销售”和“馈赠”等方式进行粮食援助,输出剩余农产品。 其二,食物分配计划。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农产品积压和实现社会公平,针对低收入家庭粮食需求弹性较大的特点,于1933年成立联邦剩余救济公司,推行营养补贴计划、妇幼儿童 第24卷第8期2011年8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4No.8 Agu.2011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的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及其启示 [摘 要]基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分析了农业保护政策出台前美国农业面临的环境及以提高农场主收 入为目标的农业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指出了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在立法、手段、调整等方面带给我国的启示。[关键词]农业保护;生产控制计划;收入支持;补贴[中图分类号]F31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优化吉林省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拉动农村内需措施研究”(2009B132)[作者简介]王洪会(1971-),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 王洪会,何彦林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荷兰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荷兰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17世纪世界性质的贸易圈正在形成,谁垄断了海上贸易,谁就垄断了世界贸易。荷兰是17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以至于世界历上的17世纪被公认为“荷兰的世纪”,在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忽视荷兰;一个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创造出奇迹的小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商业帝国。 关键词:崛起,原因,启示 荷兰位于西北欧的低地,国土面积仅41528平方公里,狭小程度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国内资源十分缺乏。但其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海岸线十分的漫长而曲折,那么小小的国家海岸线竟有1075公里,并且领土内部河湖纵横,莱茵河,马斯河从这里穿过,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却在17世纪时靠200万人口成为海上霸主,荷兰是17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以至于世界历上的17世纪被公认为“荷兰的世纪”,在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忽视荷兰;一个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创造出奇迹的小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商业帝国。那么他是如何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呢? 荷兰崛起的原因 17世纪世界性质的贸易圈正在形成,谁垄断了海上贸易,谁就垄断了世界贸易。此时,历史把机遇放在了荷兰的头上,虽然是新兴国家,但荷兰的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却规模庞大。荷兰人最初的致富之路是在北海捕捞鲱鱼,在垄断了北海捕鱼业之后,荷兰人又将资金投入到造船业。当时荷兰的造船厂林立,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成为全欧洲的造船中心。由于有着强大的造船业以及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及强大的金融支撑,荷兰在17世纪完全垄断了世界贸易,17世纪真正成为“荷兰世纪”。其原因有这些: 第一、地理位臵的优越性。荷兰西、北两面濒临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面积约为41256平方公里。荷兰比较漫长的海岸线有着像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这样的天然良港。这位荷兰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地理条件。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航运、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转为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为荷兰的发展资本主义海上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随之又促进了造船业和商船队的快速增长。1600年,荷兰拥有10000支船,按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 第二、海外贸易的发达。尽管海洋有各种为人熟知和不熟知的危险,通过水路进行旅行与贸易总会比陆路容易与便宜。荷兰的商业成就并不仅仅取决于它在海上的航运,也取决于众多一帆风顺的水道,使其进入自身与德国的腹地既便宜又方便(选自《海权论》)。荷兰凭借的强大的海上力量,使商队航行在世界各地,并大力排斥西班牙、葡萄牙,最终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国。 第三、创新精神贯穿始终。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人的这种竞争方法和思想就随处可见。荷兰渔民发明了一刀就可以取出鲱鱼肠子的办法,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开端。荷兰人在人口、土地等条件都不如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找到最关键的那一刀。在鲱鱼身上的一刀使得这一丰富的海洋资源带来的利润为荷兰所独占,而在海运贸易上,荷兰人所设计的船肚子大而甲板小,并且没有什么武器装备,使得造价降低、运量增加而缴税量减小,从而降低运费、获得了大量的客源,最后在海运贸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经济和政治体制上,荷兰人也力求创新。从首创世界上高效健全的金融体系、到“联省共和”“市民自治”,这种创新并不是生硬地为创新而创新,甚至不是荷兰人主观上追求的结果,而是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寻求一条对本国经济、尤其是商业利润更直接更有利的自然而然的策略。 第四、良好的信誉。牺牲生命也要保住自己所运送的货物。正是这样的诚信为荷兰人赢得了欧洲各国的普通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说,诚信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够创造财富的生产。

中美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由两方面的政策组成:一是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二是为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

二、中国农业保护政策 (一)背景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中国目前有大约2亿农户,平均每户仅耕种0.65公顷的土地。有限的土地、规模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意味着总体上中国倾向于在劳动密集型作物(例如水果和蔬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土地密集作物(例如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上存在劣势。 在改革时期,中国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极为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不断扩大。其原因在于要素(尤其是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有限。农业劳动力过剩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共同导致了农业收入极低,农村地区隐性失业大量存在。教育、卫生保健和其他社会服务的差异,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农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还关系到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供给以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问题,从而决定了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独立的基础产业。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但其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旨在探讨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内容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69.34亿元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支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强农业防灾减 生态保护资金和农业防灾减灾资金等四类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共安排资金1069.34亿元,设立了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良种补贴、高产创建资金、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资金、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等专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农作物良种补贴 为更好地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产量,我国于2002年开始实施良种补贴政策。该政策对于我国的粮食质量和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影响。良

外国农产品价格低,主要因为政府补贴力度大

外国农产品价格低,主要因为政府补贴力度大 农业是世界多数国家优先保护的产业,政府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农业,其中大部分是以直接补贴的方式进入农民腰包。欧盟每个农户平均每年获得政府补贴超过15万元人民币,欧盟和美国农民收入的40%来自政府补贴;韩国、冰岛、日本、挪威、瑞士等国的补贴更高,农民收入中有60%来自政府补贴。 通过补贴,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同样的价格,在补贴少的国家农民可能赔本,在补贴多的国家农民就可以获得丰厚利润。 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由来已久。1922年、1929年和1933年分别颁布了《谷物交易法案》、《农产品购销法案》和《农业调整法案》,这几个法案对美国农业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使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农业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霸主地位,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美国联邦政府有个“农民收入稳定基金”,补贴农民因物价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损失。美国每年确定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政府就把差价直接补贴给农民。例如,美国2004-2007年小麦最低保护价为每蒲式耳3.92美元,如果市场价格是每蒲式耳3.50美元,政府先补贴差价42美分到最低保护价,然后再补贴52美分,即每销售一蒲式耳小麦获得补贴94美分。 由于政府补贴农业,从1996年开始,美国农民家庭户的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户。2000年,美国农民总收入547亿美元,其中257亿美元来自联邦政府的直接补贴,补贴额占收入的47%。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美国政府财政吃紧,奥巴马政府决定削减农业补贴,比较富裕的农场主在未来几年得到的农业补贴会减少。联邦政府2010年的农业补贴等各项开支为270亿美元,2011年为233亿美元,2012年的财政预算则为238亿美元。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农业补贴总金额为152亿美元,最大的20个农业补贴项目总金额为136亿美元,其中玉米补贴为35.2亿美元,病虫害补贴为25.3亿美元,农产品储备补贴为18.2亿美元,小麦补贴为17.4亿美元,大豆补贴为15.6亿美元,棉花补贴为8.4亿美元,大米补贴为4.1亿美元,高粱补贴为2.5亿美元,家畜补贴为2.3亿美元,烟草补贴为1.9亿美元,湿地保留补贴为1.4亿美元,花生补贴为8764万美元,大麦补贴为8758万美元,奶牛补贴为7414万美元,向日葵补贴为6201万美元,油菜补贴为3129万美元,燕麦补贴为662万美元,羊毛补贴为627万美元,亚麻补贴为492万美元,植树补贴为334万美元。 读者看看这些补贴项目就知道,为什么美国的农产品不远万里运到中国,还比我们中国农民自己产的便宜。 欧盟的农业补贴法律依据是1992年颁布的《基本农业政策》,该政策主要内容就是对农民直接补贴,该项开支占欧盟预算总额的48%,1984年曾达到71%,2006年为498亿欧元。 欧盟农业补贴资金除了欧盟拨付外(来自各国的摊派基金),各国政府和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补贴项目。 2010年,欧盟农业发展项目支出570亿欧元,其中390亿欧元是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在各种补贴项目中,粮食产品补贴占41%,养牛补贴占18%,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占12%,食用油占5.4%,乳品补贴占4.6%,水果蔬菜补贴占3.6%,养羊补贴占3.4%,糖业补贴占2.9%,其他补贴占9.1%。

17世纪荷兰海洋战略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 世纪是西班牙 葡萄牙的世纪,而18 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 17 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即使在三次英荷战争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荷兰的海上力量仍然是霸主级别的,直到十八世纪初,才被英国最终完全超越。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海岸低地国际,荷兰的能够取得海洋霸权,并且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在奇迹的背后,经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分析,也不难发现,荷兰的海洋霸权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荷兰海洋战略的特点一)以商业为主导的海洋战略马克思曾引用居利希的话评价道:荷兰“几乎独占了东 印度的贸易以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国家。这个共和国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荷兰的强盛推动它执行更加狂妄的霸权政策它曾宣称: 要把挪威变成它的森林,把莱茵河岸河加龙河岸变成它的葡萄园,把德意志、西班牙和爱尔兰变成它的羊圈,把普鲁士和波兰变成它的谷仓,把印度和阿拉伯变成它的果园。 与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后期的英国不同,荷兰的海 洋霸权不是建立在广大的殖民地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商业贸易,具体而言就是欧洲沿海转口贸易的基础之上的。 二)被动的海洋战略

总数占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二,海上实力无与伦比,被称为“海 马车夫”。而且在三次英荷战争的海上较量中,荷兰海军的表现也一度非常的强势。但是荷兰的海上霸权,从一开始就是非常的被动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其脆弱性。 随着英国的逐步崛起,荷兰海上战略的消极被动性才逐 步的体现出来,首先表现出来的事海洋战略的单一性。荷兰的海洋战略非常的单一,就是一海上转口贸易为核心的海洋商贸战略,海上贸易可以说是荷兰经济社会的唯一命脉。这就决定了,荷兰海洋战略的单一性。而在十七世纪,海上竞争日益的加剧的国际形势下,单一性也就不可避免的决定了其具有脆弱性。 因此,荷兰建立空前强大的船队和护航舰队,其目的就 是保证国民经济命脉的有序运运转。无论是与北欧海盗的海 甚至直接的暴力掠夺相比,还是与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的殖民掠夺相比,荷兰的海上活动特别是军事活动很少有主动攻击的实例。 在决定荷兰国运的三次英荷战争中,荷兰在战略取向上

分析荷兰就业形势利好的原因

分析荷兰就业形势利好的原因 对于即将毕业的荷兰留学生来说,了解当前的荷兰就业形势吗?据 天道留学专家介绍:荷兰就业形势利好,是值得欣喜的事情。那么荷 兰留学生就业利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顺利在荷兰工作呢? 近年来,荷兰等小语种国家凭借着教育质量高、留学费用低、文 凭含量高等优势,猛追英美等主流留学国家。在小语种国家里面,荷 兰是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有完善的高教育体系,是最早用英文 授课的非英语国家之一,以素质教育、高质量的教育体制著称文明世界。 荷兰的国际课程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一共开设了1,450多门 英语授课的课程,使得荷兰走在了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前列,课程安 排紧凑,教学水平高,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设计完全能够满足探求专 业知识的学生的要求,该体系源于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荷兰经济的发展。 荷兰最近几年的申请成功率平均,学生挑选非常严格,学校专业 主要以农林业为主。从今年开始,学校要求所有的申请学生必须是211重点大学的学生,没有预科配备。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国家的留学要 求的提升如不是政策的原因,必然是这个学校的世界地位的提升和申 请人增多造成的。荷兰留学门槛正是第二个因素的影响,政策稳定的 荷兰留学的制胜法宝是:高荷兰就业率! 荷兰留学生就业形势利好的原因: 一、荷兰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环境、能源、信息、生物及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均处于国际水平。 二、据中方统计,荷兰已连续7年保持为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 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对华投资国。近年来,荷兰更增大了对中国引资的 力度。当前,已有近200家中资企业在荷兰设立了运营机构。

三、荷兰是对外投资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位居世界第五。荷兰政府相当欢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海外企业落户荷兰,在荷兰的外国投资企业在当地创造了55万个就业岗位,对荷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农业政策概览

美国农业政策概览 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业贸易伙伴之一,分析研究美国政府农业扶持政策,对我国农业政策制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近年来,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和以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设备被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使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的直接控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1世纪农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农业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竞争。为适应21世纪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步伐。改革目前我国农业科研与推广相脱节的体制和机制,积极创新,使教科农紧密结合。政府应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各地区应设立至少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推广站),承担本地区农民的技术普及教育。技校还应承担起当地农业科研任务,把平时的科研成果及时用于当地的生产中,提高技术转化速度。此外,技校科技人员还应深入到田间地头,随时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与技术水平。 一、美国政府农业扶持政策发展状况分析 美国农业政策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外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国内外市场收缩和严重的生产过剩,美国农业经历了空前严酷的危机。为了避免农业部门的全面崩溃,从1933年罗斯福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农业政策,支持农产品价格和农业收入,到这些政策和技术进步使生产发展大大超过需求增长时,政府转而制定扩大内外需求的政策。所有这些政策的汇集,成为战后历届政府推行的联邦农业政策体系。该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政策。 1.发展农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联邦政府向农业地区提供或资助发展交通运输、供电和通讯事业。20世纪30~60年代,政府累计农业投资88亿美元,使680万农户受益。 2.推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普及。联邦政府通过各地建立起来的农业院校、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三级机构推动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此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获得有关市场、管理、气象、病虫害和技术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3.税收优惠。农户可以在收益多的年份提前支付开支,收益少的年份提前出售农产品,以少缴所得税。此外,农户还享有资产的“加速折旧”优惠。 4.提供农业信贷和农产品保险。农业信贷系统可以从政府获得低息贷款转而提供给农户。农产品信贷公司则为参加价格支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短期优惠贷款。农户信贷管理局的贷款则带有很大的补助性质,它向受灾地区提供利率很低的紧急贷款。1981年《农业法》把这种紧急贷款作为援助遭受自然灾害农户的主要方法,取代了70年代的直接补助。政府还为保险费用提供多至30%的补贴。 5.补贴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政府资助水利设施的兴建和维修,提供价格低廉的农业用水。为保护土地,政府还出资修造递田,按等高线平整土地,施用石灰,等等。政府补贴的结果使农户在不增加农业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多的收成。 (二)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