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3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3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3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3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3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

2、学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难点:

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看漫画思考:

(1)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什么?

(2)这种现象和问题哪里最突出?我们生活在农村,这种问题农村有吗?

(3)除此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

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思考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

①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②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

③“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

阅读图2.2思考:

流动性强的河流为什么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归纳水污染的概念

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

利用教材的案例1、案例2、案例3 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

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1.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阅读图2.6分析湖泊是如何演变成沼泽原理

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

思考:

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

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

从控制废水的排放人手,将“监管”“预防”“治理”三者结合起来。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⑴污染物:

⑵常发区域:

⑶原因:

⑷危害:

案例3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

思考:

1.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

2.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出水污染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然后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

[经典例题]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揖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

(2)苏州河附近的工厂向河中排入废水,污染了河水。请列举苏州河河水中所含有害人体健康的3种重金属元素。

(3)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清简述其主要原因。

(4)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

【解析】本题以苏州河为例,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涉及地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综合性很强,第(1)(3)(4)题是地理学科知识,考查水污染原因、来源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知识。本题难度不大,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包含了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方面的知识,实用性较强。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地理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开展热爱家乡的素质

3.《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预案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共 2 课时主备人朱菊雪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感受山路上的风景,激发美的享受。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 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教师浏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综合介绍。 ●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①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 ②根据讨论,梳理课文。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 ③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④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

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2.能力: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思考: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洞景象的奇异。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孔隙”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录像 五、学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能说说旅游有什么好处。(生自由说)

二、检查预习 1.过渡:今天,我们随叶圣陶老先生去金华的双龙洞旅游。要去双龙洞得做好准备——认识去金华的双龙洞的路(小黑板出示生字),有谁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了?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语,及时纠正读音。 浙(zhè)呈(chénɡ)郁(yù)稍(shāo)额(é) 3. 指名上台书写生字词语及读音。 (1)注意字型:“聚”的下半部分。 (2)与形近字区别:呈(程);稍(梢);折(浙);昏(婚) 4.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整体理解课文。 1. 自由轻读课文,用“△”标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这些景点的景色哪儿最美、哪儿最险、哪儿最奇? 2. 同桌讨论作者游览的顺序和经过的景点以及个景点的特点。 3. 说说作者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经过了哪些景点以及各自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金华→ 罗甸→ 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内洞 (美)(险)

(奇)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看看哪些景色最美?再看看还有哪些不理解,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反馈。 (1)第1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旅游的时间、地点及金华双龙洞的所在位置。 (2)第2自然段介绍了作者去双龙洞时沿途见到的美丽风光。(可结合学生的介绍填表) 沿途景物特点 山上公路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盘曲而上 精神、多 多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水溪流 水声宽窄缓急

3《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是对学生朗读上的习惯培养,三下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再通过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在朗读方面,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双龙洞产生极大兴趣,才有可能朗读出感情,看来,还需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写法的学习要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体会到把一种事物的特点写进去的写作方法,并能够仿写。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述: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学习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学习重点) (三)评价方式设置: 目标1: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 目标2: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 目标3: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 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作,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读着文章,就好像正跟着作者游金华双龙洞。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盘曲】盘旋曲折。 例句:这棵树的枝干盘曲而上,很有意思。 【映山红】 杜鹃花。 【明艳】 明亮鲜艳。 例句:公园里,花红柳绿,一片明艳。 【气势】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 有时候。 【突兀】

(山)高高耸立。 【森郁】 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 弯弯曲曲。 例句: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名目】 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 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 观看欣赏。 例句:这一天风和日丽,老师带我们去公园观赏牡丹花。 【十来进】 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 端,项目。变化多样。 例句: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多端,真好看。 【近义词】 仿佛──似乎 宽广──宽敞

蜿蜒──曲折 明艳──明丽 观赏──欣赏 依据──根据 【反义词】 蜿蜒──笔直 明艳──暗淡 聚集──分散 拥挤──松散 宽广──狭窄 昏暗──明亮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

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sectionA教案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一. [话题](Topic) vacation plans 二. [重点词组](Key Phrases) go sightseeing去观光旅行 take walks去散步 go fishing去钓鱼 take a vacation去度假 think about 考虑;思考 decide on 决定 the Great Lakes 五大湖(加拿大与美国之间的五个大湖) a no-stress vacation 一个没有压力的假期 Hong Kong香港 how long多久 get back回来 San Francisco旧金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港市)sports camp运动野营 go bike riding骑自行车旅行 go camping 去野营 go hiking去远足 the Great Wall 长城 have a good time玩得很高兴,过得很愉快 三. [交际用语]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你假期准备干什么? I'm visiting my grandmother.我准备去看我的奶奶。 When are you going?你想什么时候去? I’m going next week. 我打算下周去. What's she doing for vacation? 她假期准备干什么? She is going camping.她打算去野营。 What are they doing for vacation?他们假期准备干什么? They are relaxing at home.他们打算在家里放松一下。

【精品】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内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二)解决办法 1.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知道作者在外洞和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的。 2.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根据游览的先后顺序,练习给课文列提纲,把理解课文和领会训练项目结合起来,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联系起来。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课文,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理清课文的条理。 (二)自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讨论、交流。 (三)具体地学习、讨论课文内容,看看学懂了什么? (四)试给课文列提纲。 五、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电视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置身于大自然,一定会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给别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文章,我们可以沿着他的足迹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课题:8记金华的双龙洞 2.放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自学课文(目的是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理清课文的条理) 1.通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找出生字,把句子读通顺,不明白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几名学生连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错音,帮助理解“石钟乳”、“石笋”、“十来进房子”)。 3.自读课文(目的是理清课文条理)。

人教版4年级语文-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文本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参观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令人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全文记叙有详有略,结构严谨,描写生动,景物特点鲜明,融情入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可采用读悟结合、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叙述有条理和用词造句准确、朴实的特点。 教 学 目 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聚集、拥挤、观赏”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4.领悟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 学 重 点 感受双龙洞的奇观和大 自然的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教 学 难 点 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 记叙的方法和运用恰当词句描 绘事物以及表达思想感情的方 法。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会认“浙、簇、臀”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杜”等15个生字,正 确读写“杜鹃、气势、变化多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图片。 导语:高山巍峨,大河滔滔,鸟飞兽走,花红草绿……,这是大自然在地面 上为我们呈现的一幅幅美丽的杰作。殊不知,在地下,她也为我们展示出了奇妙的景观。今天,我们就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明确:“记”即记录之义,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说明本文是一篇游记; “金华”交代了游览的地方;“双龙洞”点明了具体的游览景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有关资料。 叶圣陶(1895—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 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双龙洞 位于浙江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中心,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洞温常年为15℃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浙zhè江 罗luó店 杜dù 鹃juān 窄zhǎi 森郁yù 肩jiān 背 臀tún 部 移yí动 额é角 登陆lù 石钟乳rǔ 石笋sǔn 变化多端duān 上源yuán 会认的字:一簇cù 突兀wù 漆qī黑 蜿wān 蜒yán ◆读准字音: “浙”是翘舌音,读“zh è”,不要读成“z é”;“簇”读“c ù”,不要读 成“ch ù”或“z ú”;“臀”是前鼻音,读“t ún ”,不要读成“di àn ” 。

完整word版四年级下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内阅读题

四年级下语文课内阅读题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内阅读:(一) ①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②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③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u)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⑤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

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额 (鼻子)(鼻子额角,擦伤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角)。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⑥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⑦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⑧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⑨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1、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加一个标题。 2、本文采用了的结构。先,再分写游览过程,主要游览了、,最后自然总结全文。 3、归纳文章段落意思。 第⑤段

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Today, it’s a pleasure for me to stand here and I’m very pleased to have such an opportunity to share some of my teaching ideas with you.一起看看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it’s a pleasure for me to stand here and I’m very pleased to have such an opportunity to share some of my teaching ideas with you.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Guo Xinzhi, and I am working as an English teacher in Yong’an Middle School, Congtai District of Handan. My topic today is taken from Lesson 37 of Unit 5 in Student Book 4.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unit is “Go With Transportation”, and the topic of Lesson 37 is “Flying Donuts”. I have decided to say the lesson from six parts: Part One ——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One: Status and Function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优秀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2.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浙:三部分要紧凑,中间“扌”的竖起笔要高,“斤”首撇要短稍平,下横稍长。 鹃:左窄右宽,“口”扁小,“月”要长,“鸟”横折钩要小,竖折折钩要长一些。 郁:“有”横短撇,撇的横上部分要小,“月”要窄,“阝”在右边,竖要长。 臀:上宽下窄,“殿”要紧凑、左边撇和末笔捺要外展,“月”左右两竖行笔有力。 陆:左窄右宽,“击”两横相近,下横要长,中间竖是一笔,要长,下边框要扁。 端:“立”窄小,下横变为一提,“山”要扁,靠上,“而”横稍短,下框扁宽不封闭。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的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 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课后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 们介绍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 就像童话世界中的 谜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 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 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 进行, 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同盟会的成立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内涵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中山陵)“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终点。”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其生前在紫金山曾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抷土,以安置躯壳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图片展示:认识孙中山 2.材料引入:吾国人读书,非骤能从政,即从政矣,未必骤柄国钩。倘殚心力以求作相,久而不可期,然后为医,无论良医不易为,即努力为之,晚矣。我意一方致力政治,一方致力医术,悬其鹄的以求之,当有所获。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并合材料,思考孙中山求学时的人生理想是怎样的? 提示:《史记》上有两句话:“上医医国,其次医人。”范文正公也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孙中山选择学医,其学医的目的,是将政治与行医并行,作为救国救民的手段。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少年孙中山

3.材料引入: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 ——出自1894年1月,孙中山所写《上李鸿章书》 4.教师讲述: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5.学生发言:阅读教材归纳,深知自上而下的改革行不通后孙中山又进行哪些革命活动? 提示: 目标导学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一)同盟会 1.教师提问:《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那么这一时期为拯救民族危亡,有哪些人做了哪些努力?(学生讨论) 2.图片展示:认识革命者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及其著作;代表性的革命团体 3.材料引入: 材料一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其根底源于国民,因于国民,而非一二人所得而私有也。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私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是则革命者、除祸害而求幸福者也。 ——邹容《革命军》材料二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为论革命书》 4.问题思考: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提示: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5.材料引入:近得孙文自美洲来书,不久将游日本,孙文于革命名已大震,脚迹不能履中国一步,盍缓时日以俟其来,以设会之名奉之孙文,而吾辈得以归国,相机起义,事在必成。 6.教师讲述: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得革命者产生了将各革命组织联合起来的愿望。此时,孙中山名声最大,于是以他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的呼声出现了,中国同盟会也由此应运而生。 7.学生发言: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国同盟会的基本情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两翼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西湖》和《鼎湖山听泉》。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三分钟:《雨西湖》 课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新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二.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学反思:课文比较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些难度!理清课文的条理中,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作者的描写理顺出来,学生能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方法,效果还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重点:了解内洞及孔隙的特点,体会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难点:体会特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山水怡情 房石九年制学校张海文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山水为专题。在语文教材上编排了四篇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我在教学设计中也安排了一篇课文:《湖心亭看雪》。这些课文紧紧围绕“山水风光”的主题,抓住景物特征,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三峡》写出山势连绵、高峻,夏水凶险迅疾,春冬景色清幽,秋季悲寂凄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答谢中书书》先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然后写出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跃然纸上;《记承天寺夜游》记叙了自己寻伴赏月的经过并对庭院中美丽月色进行了细致刻画,传达出作者幽微难言的情感;《与朱元思书》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再分别写了异水和奇山,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以及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而我选中的这篇文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也能够传达出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这些写景名篇,对正在学习景物描写的八年级学生审美体验是很有益的。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的养成,学会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同时能理解相同主题文章的内在联系,能较为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交流体会和探讨困惑、解答疑问的时间和空间,以便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教学内容】 1.2017部编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2.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景课文:《湖心亭看雪》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学习景物描写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角度、作用; 2、学会速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4.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5.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四篇美文,进行归纳整合,概括出文章写景脉络,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教会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以及布局的巧妙,提高学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 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准备: 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学生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始学习并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三、汇报交流。 讨论外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内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如果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比作什么呢? 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这叫做双龙洞吗? 四、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感受是什么? 4、观看相关的媒体课件。 五、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背诵作业。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走遍千山万水 课型:精读课 课时:共两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晓青吕槐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6)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三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通过感悟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会有条理叙述这种表达方式,为园地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三篇课文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太困难,但学习按游览顺序描绘事物并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作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以突破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

1.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正确认读6个生字,在方格中规范端正地书写13个生字。(第一课时目标)正确默写“拥挤、孔隙、稍微、蜿蜒、突兀森郁”等词语,并积累运用。(第二课时目标) 2.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画游览路线示意图,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目标) 3、通过抓重点词语,找出沿途、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读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第二课时目标) 4、通过“导游介绍”等活动复述“双龙洞”景象,进一步感受溶洞的奇观。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目标) 学习重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找出沿途、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的特点并说出作者是如何把特点写清楚的,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学习难点:通过画游览路线示意图,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的方法。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对生词的指名读、齐读、纠错等方式,学生能正确读准字音,通过对“臀”、“簇”、“蜒”等重点字的指导与练习,学生正确默写本课14个词语; 任务二: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评价读、同伴互读等形式,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默读课文,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学生能按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画后会解说示意图; 任务三:通过课堂交流、教师倾听、师生互评等,学生能说出景物的特点,并通过朗读指导、范读、引读等方式,学生能读出景物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美。 任务四:通过小组讨论、指名交流等方式,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双龙洞”的一处景点。通过反复朗读,限时背诵,学生能至少背诵一处语段。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示例教学目的 1. 认识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 .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 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 .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 .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 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 .检查自读情况。 (l )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 .齐读第1 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 .探究2、 3 自然段。 (l )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 2 )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 3 )小组讨论、交流。 (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 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 .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