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一、学习目标:

1.记住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CO2的主要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课前预习】

1.将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

2.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CO2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情境导入】有一首诗“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是什么气体呢?

二、自主探究:

【实验】教材P113实验6-3,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时,木条应放在什么位置?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CO2的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么?

【讨论】

1.CO2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溶解性

2.CO2只是简单的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

【实验】教材P114观察实验6-6,填写下表:

(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将经过第4次实验后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

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阅读】教材P115找出CO2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自学】自学教材P115~P117,完成以下问题:

1.农民它说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却称它为“粉刷匠”;化工专家称它“多才多艺”;饮料业师傅说它“够气够味”;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

暖的罪魁祸首。这些说法分别指CO2哪些用途?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呢?

2.什么原因使空气中的CO2含量越来越高? CO2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根据CO2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归纳小结】

一、二氧化碳

1.CO2的性质

⑵化性:①一般情况下,______燃烧,也______燃烧,不能供给____________。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2.CO2的用途:

⑴______(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⑵干冰用于____________、制冷剂

⑶肥料,作用等

3.CO2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____________。

⑴定义:大气中的气体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从而使全球。

⑵起因:①大量使用燃料;②面积急剧减少。

能产生这种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氟氯代烷等。

⑶危害:①全球变暖,冰川;②海平面,淹没城市;③土地,农业。

⑷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使用能源,如;③大力,严禁乱砍滥伐。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120.3~5,7~9

1.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CO2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A.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2.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A.金刚石、石墨 B.水、双氧水 C.氧气、臭氧 D.冰、干冰

3.下列有关CO 2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4.CO 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制干冰

C.制化肥

D.温室肥料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室里施用CO 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

化学性质

C.CO 2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 D .CO 2能溶于水

6.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CO 2通入水中

B.绿色植物吸收CO 2发生光合作用

C.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

D.将CO 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7.在大气层中,因CO 2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 2含量增加的主要

原因是 ( )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于实验室中逸出CO 2量增加

C.由于森林面积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 2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中考直通车】

8.下面O 2和CO 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干冰作制冷剂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 .用煤作燃料

D .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10.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11.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 、N 2

B 、O 2

C 、H 2

D 、CO 2

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限制CO 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

严重的温室效应。

⑴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 2,通过 作用将CO 2释放到大气中。

⑵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 2 和H 2

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A B C

D

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1()+ 4H2O

⑶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3.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14.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⑵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写出制取该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

⑶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有人认为E装置可以代替B装置。请简述应如何使用E装置?。

【拓展延伸】

15.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将盛满CO2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有CO2生成的化合反应:;

⑵有CO2生成的置换反应:;

⑶有CO2生成的分解反应:;

⑷有CO2参加的化合反应:。

【作业布置】

第2课时一氧化碳

一、学习目标:

1.记住CO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2.知道CO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2010年12月15日新华社消息:“赣州一家六口煤气中毒身亡,最小死者仅两

个月”,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使人中毒呢?

【阅读】自学课本P117下半部分和P118,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CO有什么样的颜色和气味?有人用炉火取暖,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在炉火上放一盆水

行吗?

2.CO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色火焰,说明CO具有 _性,它是煤气的主要成

份。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为什么能使人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讨论】

1.为什么家用煤气中掺入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2.煤炉中常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见书P118图6-19)。在

燃烧很旺的煤炉中最不可能发生哪个反应?

⑴;⑵;

⑶;⑷。

3.向一盆燃烧旺盛的炭火中洒少量的水,火焰更旺且为蓝色;但洒入较多的水,炭火熄

灭,为什么?

■实验发现碳在高温下可以跟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反应吸收热量。化学方程

式。

【观察】观看视频CO还原CuO的实验,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先通入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表:

3.C处为什么要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归纳小结】

二、一氧化碳

1.碳的氧化物有种,分别是,因CO2分子比CO分子多一个,所以二者性

质有很大的__________。

2.CO的性质:

⑴物性: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法收集。

⑵化性:

①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还原性: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_____色,石灰水__ __)

③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H2、CO、C共同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______。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______

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______色的火焰。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______火焰。

②还原性:如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鉴别:H2、CO、CH4三种可燃性气体,检验燃烧产物(不可看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制法 C + H2O高温 H2 + CO)

※除杂:CO[CO2] 通入或溶液

CO2[CO] 通过

CaO[CaCO3]

Cu[CuO]

CuO[Cu]

3.CO的用途:因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网络】碳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写出其反应方程式。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

⑧ 。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 119.1和P 120.2.6

1.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分别倒立于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 H 2

B. CH 4

C. CO

D. CO 2

2.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

B.在应用泡沫灭火器时,应先检查出气孔是否被堵塞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D.点燃CO 气体前,应先检验其纯度

3.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最好措施为( )

A.点火燃烧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通入石灰水中

D.通入石蕊试液中

4.区别CO 2、CO 、O 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用澄清石灰水

D.用灼热的氧化铜

5.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物质除尼古丁和煤焦油外,还有一种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6.在化学反应CuO+X → Cu+CO 2↑中,X 一定是( )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还原剂

【中考直通车】

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大气污染物

B.都能与水反应

C.都能还原氧化铜

D.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制得

8.为了区别CO (可能混有氧气)与CO 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伸入燃着的木条。

B.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C.分别通入少量NaOH 溶液,振荡。

D.分别通入少量稀硫酸,振荡。

9.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 2、CO 、H 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 2、CO 、H 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 2,一定含有H 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 2和CO 2,可能含有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 2生成

10.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5所示。

(1)物质X 的化学式为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 属于 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图5

尾气处理 澄清石灰水

C D 混合气体 A B 11.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 2和C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 装置中的试剂是 ;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 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 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

(3)如果没有B 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拓展延伸】

12.⑴如何将CO 中混有的CO 2除去?

⑵如何将CO 2中混有的CO 除去?

⑶如何鉴别CO 和CO 2?(用4种方法)

⑷如何证明CO 2中混有CO ?

⑸鉴别CO 和H 2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澄清石灰水试验

B.用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小木条

D.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它们燃烧的生成物

【作业布置】

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展示一瓶可乐。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可乐)说完整点(生:百事可乐),谢谢同学们的祝福,我也祝大家百事可乐!同学们知道这里面有气体吗?(生:有)是什么气体呢?(生:二氧化碳) 【提问】大家能在草稿纸上写出它的化学式吗?有没有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他的化学式功底? 【板书】 【提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最爱。。百事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要研究它,我们得想办法将可乐中的二氧化碳赶出来啊,你们会用什么办法来收集呢?又会想到什么方法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教法分析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探究可乐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五、教学程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饱和溶液? 2、生活中你是如何比较溶液浓稀的?举个例子: 3、化学中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呢 [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 、0.5g 、2g 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 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过渡】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想一想】两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怎样比较溶液的稀浓呢?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 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 活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 请每位同学收集一 瓶二氧化碳气体。全班同学分组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在上课前完成。 1、回顾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 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并用适当的方 法闻一闻,作好记录,准备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基 本实验操作能力。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密 度。 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 后学着做实验。 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参照此图倾倒二氧化碳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题:我们还能找到其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依据吗?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 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的。 3.岩洞、枯井下层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上层大。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 性。 请同学们做实验。利用刚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参照书上114页图6---13, 自己动手做一做。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 调动学生学习兴 趣,从 实验中得到二氧化 碳 溶于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讨论题:假如老师给你二氧化碳气体和一定量的水,你能自己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确溶于水吗?1.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 否容易拿开? 2.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 玻璃片是否掉下来?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

二氧化碳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 学校:滨江中学年级:初三班级:(3、4)班人数:37、40 学科:化学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师:任艳秋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初步学会通 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丰富感性经验,初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3、通过了解温室效应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 教具准备: 药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仪器:集气瓶、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塑料瓶、酒精灯、毛玻片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提问】谜语猜测:农民伯伯说它是 ——“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 锋” 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 全球变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 质 你知道二氧化碳还有哪些化学性 质吗? 通过用途推出性质 回忆思考:二氧化碳 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 反应 吸引学生,培养 兴趣 知识回顾与巩固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提问】【演示实验】 【提问】 【总结二氧化碳性质】 【过渡】【演示实验】 【提问及讲解】日常生活种喝过的汽水打开为什 么由气泡冒出? 你能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 于水? 1、把水倒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塑 料瓶中,观察现象 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只是溶解了 吗?有没有反应? 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 入二氧化碳,会有什么现象? 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 会有什么现象? ①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色 ②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碳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请设计实验,证明以上猜测哪一 个正确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日常生活中灭火器时应用了二氧 化碳哪些性质?设计实验 2、把二氧化碳倒入放一高一低 的两个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 象 刚才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 空气大,还说明它的什么化学性 质? 思考后回答: 水中有二氧化碳 观察:塑料瓶变瘪了 说明:能溶于水 引发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学生思考并且参与设 计 观察:低的先熄高的 后熄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大 1、二氧化碳不支持 燃烧也不能燃烧 培养实验设计能 力 让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说出实验目 的 让学生学习观 察、描述实验现 象及记录实验结 果,从而培养学 生观察实验能力 和记录能力 培养实验设计能 力 学生记录并且理 解实验目的 让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说出实验目 的 让学生了解所有 的物质都具有两 面性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故事引入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知识归纳 综合运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 二、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 仪器和药品: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变成碳酸钙。 [讲解]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二氧化碳的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板书]1.灭火器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干冰用于人工 降雨的图片并解释原理。 [板书]2.人工降雨 [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危害。 [板书]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讨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观看 观看 思考并讨论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 联系 通过多媒体拓展学 生视野 培养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的情感。 我们自身能做到的环保措施也许是很 微小的事情。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环保 意识,从我们自身开始做,一定能减少 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我们现在所做的努 力正是为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实际应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 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 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 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进 入这些场所前应该怎么办?在人 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后回答培养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教案设计 通山实验中学曹善琦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措施。 3、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图片、猜谜语、讲故事 二、新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制取、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首先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然后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3)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阶梯蜡烛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倾倒。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讨论]:为什么蜡烛会熄灭?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也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演示实验,播放视频: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3)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引导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4)学以致用,能力提升。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渡: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只占0.03%,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思考“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三、课堂练习,巩固所学,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蔡河中学艾保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空气的组成如何? 2、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 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 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 (介绍装置) 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问: 大家猜想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气体? (大家回顾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检验两种气体(看动画) 完成学案中实验表格 讨论总结出结论:: 1.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V 02:V H2=1:2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H 2O ?? →?通电 H 2 +O 2 分解反应 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介绍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参看动画) 想一想:我们学过那些纯净物?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异同? 4.总结:略 5.练习:课后习题 6.作业:见学案 7.教后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 物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word教案(7)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和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并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能对一些日常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重点难点】 1.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学习内容一 氢气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3.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氢气+氧气――→点燃 水。 【讨论交流】 1.氢气点燃前为什么要验纯? 2.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 【温馨点拨】 1.氢气里若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名师归纳】 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反馈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B ) A .没有听到声音 B .听到很小的声音 C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 .试管爆炸 2.检验氢气纯度时,手拿充满气体的试管,在移近火焰时,应(B ) A .管口向上 B .管口向下 C .试管保持水平 D .以上都可以 3.下列关于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B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听不到响声,说明其纯净了 C .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D .用爆鸣法检验出的含有不纯氢气的试管,可立即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学习内容二 电解水的实验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8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课题三(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由浅入深的科学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并学会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和学习化学。 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此外,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作业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四、药品与仪器:

药品:阶梯蜡烛、澄清石灰水、一矿泉水瓶(内充满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汽水、浸过石蕊试液的干燥小花四朵、四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一烧杯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小木条 仪器:酒精灯、烧杯(250mL)、镊子、试管、喷壶、火柴、试管、试管架、玻璃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谜语: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打一物 质的名称。 生:二氧化碳 讲解:二氧化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也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考点。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探讨二氧化碳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在生活中,它又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课题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提问: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板书: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指哪几方面?) 演示:展示一瓶已经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板书: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提问:你能根据老师存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瓶口方向猜出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吗?是这样吗? 生:密度比空气大,正放。 板书:2、标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你认为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演示: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约1/3的水,然后拧紧瓶盖,振荡。 生:振荡后,塑料瓶瘪进去。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板书:3、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课程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学习的物质,其重要性和学习价值并不逊于氧气。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与氧气相比化学性质更为复杂,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学习丰富了学生了解的物质类别和物质间的反应关系。酸和碱是初中阶段要求的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的物质,因此,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后期,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不会局限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一两个反应中,可能发展到二氧化碳能与碱这一类物质发生反应,不过不要求判断反应产物。 二氧化碳对于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物质。另外,作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二氧化碳又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结点,因此合理使用二氧化碳,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生成和转化,是化学科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学生们应该有意识的主动关注的问题。 (二)教科书对相关内容的处理 1.内容选取 各版本教材的二氧化碳性质这部分教学都包括:二氧化碳的色、味、态,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内容。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二氧化碳的性质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中,其标题和教学内容见下图。

图2-2- 1教科书中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内容 2.组织特点 不同版本教材安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同,选取二氧化碳教学的突破点和侧重 点也就不同,发挥的教学价值功能也就不同。 上教版教材将二氧化碳与空气、氧气安排在同一章中,二氧化碳的学习过程 是对学习氧气时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思路的应用,也是对从氧气学习中形成 的气体制备的思路方法的迁移应用。另外,将二氧化碳与氧气一起安排在初中化 学课程的第二章,在分子、原子、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学习前学生接 触了更多的物质、更多的反应,使概念原理学习的例证更丰富。 鲁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中,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都放在分子、原子、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的学习之后,这些概念原理对二氧化碳的学习都可以起 到指导作用。同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展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二氧化碳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应用实验探究能力,特别是尝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映证自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是二氧化碳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3.栏目分析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本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的栏目主要是“实验”,栏目内容 和具体的功能价值见表2-2-4。 表2-2- 1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科书栏目分析 栏目 栏目内容栏目功能 名称 实验实验:制取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获得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可能的减排措施 性质: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1.977g/L,所以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没有闪点。无色无味,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密度:1.816kg/m3 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加压降温可得无色CO2液体,再降温可得雪花状固体,再压缩可得干冰,干冰达到-78.5℃,会升华成为气体CO2,不会形成CO2液体。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用途:二氧化碳可注入饮料中,增加压力,使饮料中带有气泡,增加饮用时的口感,像汽水、啤酒均为此类的例子。 固态的二氧化碳(或干冰)在常温下会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在急速的食品冷冻。二氧化碳的重量比空气重,不助燃,因此许多灭火器都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其特性灭火。而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直接用液化的二氧化碳灭火,除上述特性外,更有灭火后不会留下固体残留物的优点。 二氧化碳也可用作焊接用的保护气体,其保护效果不如其他稀有气体(如氩),但价格相对便宜许多。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激光来源。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可以用作植物温室的气体肥料和水草缸水族箱的肥料。 二氧化碳可用来酿酒,二氧化碳气体创造一个缺氧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细菌在葡萄生长。二氧化碳可控制pH值,游泳池加入二氧化碳以控制pH值,加入二氧化碳从而保持pH值不上升。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碱工业和制糖工业。 二氧化碳可用于塑料行业的发泡剂。 干冰可以用于人造雨、舞台的烟雾效果、食品行业、美食的特殊效果等。 干冰可以用于清理核工业设备及印刷工业的版辊等。 干冰可以用于汽车、轮船、航空、太空与电子工业。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积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液体CO?和超临界CO?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具有比液体CO?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二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教案 Carbon dioxide teaching plan

二氧化碳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题实验复习 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 1.复习重要的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加深学生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 2.对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扩展,提出物质的净化,除杂 以及综合实验装置问题。 3.会分析常见的一些综合性实验。能力目标 1.通过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协作 意识。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实验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综合实验的分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教学活 动 5 e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吸引 (engagement)一.复习设疑,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 提出问题 补充明晰思考、讨论,动手操作。 多媒体应用 学生实验 探索

(explora tion)二.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对物质的除杂,净化的讨论,为综合实验装置的设计做铺垫。 指导学生 补充总结 学生思考,观察多媒体应用 解释 (explanation)三.对以上的例题进行解释说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 补充总结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多媒体应用 加工 (elaboration)四、对例题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深化实验 分析、设计, 多媒体应用 评价 (evaluation)五、学生发言,分析例题的心得,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06-03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班级:姓名:日期:2014年12月10日 [导语]我们知道CO和CO2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由组成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分子是不一样,其中一个分子比另一个多一个氧原子。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氧原子,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CO和CO2性质差异很大。通过本节 课的学习,我们要会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它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温室效应 [知识回顾]我们都知道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那么怎样用化学方程式来体现 呢?,。 [课内探究](寄语:严密的实验加推理,可以帮你获取新知。)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密度 实验步骤:将CO2慢慢倒入烧杯中(如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归纳:请在下表中填写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问题:当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水井、山洞之前,都要做来 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能、、。 2.探究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问题: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溶液的表面有一层白膜, 这是因为石灰水与空气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用方程式表示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读课本,说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②③④⑤ 2.温室效应:①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 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②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近年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森林遭破坏 ..............,使得大气中 的CO2含量不断上升。 ③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④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两极的冰川融,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 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⑤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更多地利用太阳能、 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 ......森林等。 [课堂小结]请对照关键词简要本节学习内容。 [课后延伸]1.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试问: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所有可燃物燃烧吗?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中,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原因是:二氧化 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试问:是二氧化碳气体使紫色石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2014.2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推断题是考查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推断题的 答题技巧。 策略一: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此类推断题给出了物质结构、性质或数量关系等。且已知条件充分, 层次清楚,所求问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依次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直接 得出各个问题的结论。 例 1(2013?朝阳)如右图所示,A、B、C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 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良好。 (1)若 A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 为空气,将金属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 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金属固 体C是 (填化学式) 。 (2)若 B 为空气,将黑色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若 A 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 C 倒入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 B 是 (填化学式) ,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解析: (1)已知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即 A 显酸性。而 C 为金属固体,且现象为冒气 泡,所以 A 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而 C 为常见的活泼金属例如 Fe、Zn、Al、Mg 等均可。 (2)已知 C 为黑色固体,A 为液体,两者反应现象为冒气泡,联想到固液产生气体的反应 原理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锌粒与 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 C 为黑色固体,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即 A 为 H2O2,B 为 MnO2. (3)由于气球被吸入试管中,则意味着管内压强减小,而 A 为水,则气体 B 必然被吸收。 虽然水也能与 CO2 反应,但倒入固体 C 之后,气球是很快被吸入,所以联想到碱的固体溶 解于水,形成溶液,能够吸收气体 B。 答案:没写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借助反应现 象、物质颜色等关键点解题。另外,还需对常见吸收气体的反应有所了解。 练习:
( 2013?沈 阳 ) 体 会 内 在 联 系 , 填 写 下 表 内 容 :
物质名称 组成元素 ( 1) C 石墨 C
微观结构模型
物 质
颜色 硬度
无色 ( 2)
黑色 小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二氧化碳》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本节课所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和强化,而且激发了他们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3) 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归纳、、指导分析、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运用活动探究的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用途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课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复习 考点: 一、氧气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它溶于水;-183℃可变为色,-218℃可变为色状的。 2、化学性质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 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的气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现象,不 能但在氧气里铁丝剧烈燃烧,,生 成色固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把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看到 燃烧完后,迅速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会看到 ,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在高温下可以与 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具有性,是常见的 3、氧气的用途 (1);具体应用,如: (2);具体应用,如: 实战演练: 1、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固体氧是无色的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2、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 3、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5、有一个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铁 C、红磷 D、硫 6.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选用的铁丝应用进行处理,这个变化属于变化。 (2)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状?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