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经济新常态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序号:086151

小组成员:龙栋聂湘根黄文钦江辉

2016 年 06 月

摘要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稳定崛起。从2002年起,“新常态”一词在欧美国家出现,主要形容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2014年5月,习近平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2014年11月北京APEC第22次会议和在澳大利亚的G20峰会上,中国经济新常态成为广泛关注的热词。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经济发展新常态确定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本文首先介绍经济新常态提出的背景、意义、定义以及五大基本特征,然后阐述了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最后提出建议,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中国该如何在增长中促发展,发展中促增长。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机遇;挑战

Abstract

Entered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global economic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China's steady rise. From 2002 onwards, the word "new normal" appeared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main descriptio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fter the recovery of the slow and painful process of Western countries .May 2014, Xi Jin ping put forward China's economic new normal, to the world to describe a series of new performance of China's economy. November 2014 Beijing APEC twenty-second meeting and the G20 summit in Australia,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become the new norm of hot words. December 2014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normal identified as the main them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 new economic norm put forward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definition and fiv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new economic n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ace the challenge of new economic norm, the Chinese how to growth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growth.

Key words: China's economic "new normal"; opportunity; challenge

目录

一、绪论 5

(一)研究背景 (5)

1. 经济“新常态”提出的背景 (5)

(二)研究意义 (5)

1.经济“新常态”的研究意义 5

2.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的意义 (6)

二经济新常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8)

(一)经济新常态的定义 (8)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9)

1.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9)

2.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 (9)

4.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 (10)

5.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10)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和机遇 (12)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 (12)

1.如何转变增长模式——既在数量上也在质量上 (12)

2.如何相对平稳地管控潜在增长不可避免的放缓 (13)

3.如何管理好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对接高 (14)

4.如何掌控国内政治演进 (14)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 (14)

1. 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 (14)

2. 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 (15)

3. “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 (15)

四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 经济“新常态”提出的背景

新常态最先在2009 年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以描述危机后的欧美发达经济再也回不到之前的状态,其主要含义是:低增长,高失业将长期持续;企业利润缩减,资本回报率将降低。随后,该词被广泛地用于描述国际宏观经济形势。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我们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既强调改善民生工作,又实事求是调整一些过度承诺;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风险。此后,

[1]

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

(二)研究意义

1.经济“新常态”的研究意义

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改革创新重塑发展新动力,对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由高速增长向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高效增长跃升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的意义

大学生该怎样去努力适应新常态,还不如说是经济新常态对我们大学生的新要求,也就是说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要求企业的机会在于创新,在于变,有变化才有机会。那么企业被要求创新,则企业要要求人创新,也就是说我们大学生无论以是创业、就业都会要求创新。因此,创新是我们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首要条件。创新能力强,更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生存。其次,现在互联网正在改变每个人的生活,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已意识到这是未来的趋势,因此人才问题也是其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虽然近年来,市场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但企业对高科技人才以及高管人才的需求反而是增加的,或者可以说是出现了“井喷”性的增长,很多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仍然处于“饥渴”状态。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科技人才或高管人才,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专业人才,才能更好适应新常态社会。

最后,虽然经济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但根据国家最近推出的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亚太自由贸易区等,外语外贸类专业需求可能会有所增长。所以选好专业方向也是我们大学生适合经济新常态之一的方法。对于我们大学生,要适应时代发展,就要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根据个人特点,抓住机遇,增强信心,多方面发展自己,做新时代的大学生。

二经济新常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一)经济新常态的定义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经济的“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的简称。显然,这里隐含了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概念,即所谓经济的“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内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的简称。依此定义,经济的“新常态”,由于有一个“新”字,那就一定是相对于“上个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的,或者是相对于“历史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的。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在维度上难以穷尽,而且在内涵或形式上也无法完全控制或重复,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可能简单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别于“上个时期或阶段”的经济运行状态,一旦趋于稳定,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那就是经济运行的“新常态”。[2]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中国经济新常态应包含以下五点内涵和特征。

1.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中国经济从1978-2011年,长达32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87%的高速增长。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实现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可以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2012-2013年增长7.7%,2014年前3季度增长7.4%。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4%,经济增速进一步呈现出回稳态势。[3]

表2.2.1 中国GDP年增长(1992-2014)

数据来源:花旗银行

2.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

经济结构包含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范畴,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应当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比较利益较低。

3.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这是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传统要素投入。从当前的情况看,这三大要素均面临着诸多瓶颈约束,已难以支持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面对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面对企业主动转型、创新意愿的明显加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逐步发生转换。

4.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

这是经济新常态的机制保障。过去,我们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显然,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可以具有更多的经济职能和管理权限。

5.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态势开始显现,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有所提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此外,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区域增长格局与协调发展也在发生重大而可喜的变化。新常态下,经济福祉逐步走向包容共享型将是长期趋势。态势开始显现,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有所提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此外,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区域增长格局与协调发展也在发生重大而可喜的变化。新常态下,经济福祉逐步走向包容共享型将是长期趋势。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将新面临着四大主要挑战。

1.如何转变增长模式——既在数量上也在质量上

中国已经接受了趋势增长率的下降。“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预计每年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5%。虽然按国际标准衡量算快的,但对中国而言却是较慢——至少相对直至最近的几年。然而,这一增速仍将帮助中国实现2020年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10年翻一番,也将实现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2020年之前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那时,按购买力平价算,中国实际人均GDP应该接近美国水平的三分之一。中国整体增速大幅放缓并不必然导致国民福利增长大幅下滑。过去,伴随经济急速增长的是低回报投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不平等日益加剧以及社会消费领域(尤其是环境、医疗和教育)投资不足。即使GDP增长大幅放缓,中国也可能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实际上,如果能完全放弃GDP增长目标、转而设定公共、私营部门消费增长目标,或许会更好。

在论坛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强调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计划。他还强调了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以及控制污染的紧迫性。向低碳经济转型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此外,“十三五”规划承诺改革城市户籍登记制度(户口),以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如何相对平稳地管控潜在增长不可避免的放缓

正是在一个经济体增速放缓时,其内在的不平衡将突显出来。中国的投资占GDP比重接近45%。随着增速放缓,这一异常高的水平很难具有合理性。此外,这种高比例的投资还带来了债务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增速下滑。这样的增长路径不可持续随着经济放缓以及增长重心从制造业和建筑业转向服务业,私营部门的投资需求必然会萎缩。但投资同时带来了近乎一半的需求。在投资增速放缓的同时维持总需求水平将非常具有挑战性。政策制定者拥有防止金融危机的工具,但要避免需求(以及增长)出现意外的大幅放缓将非常困难。政策制定者已经禁不住诱惑要重启信贷驱动的投资引擎。然而,这样做将推迟必要的调整,而且几乎肯定会给未来带来更大的调整性冲击。

3.如何管理好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对接高

储蓄的中国的经济放缓带来了双重挑战。其一是对全球需求的影响,尤其是大宗商品。其二(现在同样明显)是过剩资本外流削弱汇率、进而导致出口增加、经常账户盈余扩大的趋势。北京似乎已经准备好大量动用外汇储备,而非大幅收紧资本外流管制或是让人民币汇率下跌。如何解决这些压力将带来全球性影响。

4.如何掌控国内政治演进

中国现在的年度总储蓄额约为5万亿美元。在国内外找寻高效利用这笔巨额资金的途径将是一项挑战。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

1. 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暴露了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结构性问题,同时也宣告了镶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传统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高投资带来的高能耗与高污染、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社会经济冲突以及过度管制带来的创新不足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和民族复兴的绊脚石。在世界性结构改革的大浪潮中给予了中国良好的机遇期。

2. 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

中国在GDP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同时,其市场份额和消费规模也大幅度提升,中国需求成为世界需求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一是在市场上出现全面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效冲着各种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并没有下降;二是消费对开始上台阶,中国消费规模依然按照每年平均13%的速度增长,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三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开始与中国的“世界市场”相对接,在内外贸一体化的作用下使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抵抗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大幅度上扬。3. “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虽然到2014年年底,中国各类产业结构的指标已经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化,工业化红利开始衰竭。但是,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纵深的厚度和宽度,即“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虽然开始全面转向服务业驱动,但广大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化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不仅为东部产业升级提供有效的腾挪空间,也为中西部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中国产业的梯度大转移不仅大大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红利消退的速度,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增长极使中国空间布局更加科学。这些举措既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当前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吃拿卡要、“红顶中介”、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

四结论

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该做什么?

1. 调整经济结构

调整经济结构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2. 科技创新

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体制的激励作用和知识产权的保障作用以次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倡导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支持鼓励人们创业和不断创新,以便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引擎。

4.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在新常态下进一步深化制度体系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及背景[J]2016(01):5-12

[2]郑京平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4(11):42-44.

[3]连平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解析[J]科学发展,2014(08):67-7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