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农村政策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针对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制定

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农村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对于农村

居民和农民群体非常重要。

一、农村土地政策法规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益,确保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稳定性和

可持续发展。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合理利用和管

理集体土地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3.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对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进行征收,并对被征收的农民进行合理的补偿。

二、农民权益保障政策法规

1. 农民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定,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确保其

工资、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 农村农业保险政策:农村农业保险是农民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方式,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疾病等因素影响下产出和收入的稳定。

3. 农民合作组织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组织形式,通过集体经营和合作发展,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等农业

生产效益,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法规

1. 农村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促进

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农村金融支持政策:为农村居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包括

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服务扶持。

3. 农村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农村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

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

以上是农村政策法规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农民了解自身权益保护和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农村政策法规问答大全

农村政策法规问答大全 一、农村经营管理 1、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答: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 2、《农村承包法》规定了发包方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发包方的权利有:(1)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2)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3)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承包方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承包方的权利有:(1)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2)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承包方的义务有:(1)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4、土地承包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1)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

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2)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3)承包方案应当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4)承包程序合法。 5、土地承包应当按照哪些程序进行? 答:(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2)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示承包方案; (3)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4)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5)签订承包合同; (6)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6、《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期限是多久? 答: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7、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一般包括哪些条款? 答:(1)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村官考试复习热点:?农村政策法规? 1、农业法: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公布的标准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标准性文件的总称。按照农业法的规定: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及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效劳。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3、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目标即“不断解放和开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给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开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 4、农村社会开展目标:建立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5、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根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及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表达,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农业法的多数条文,我们都可以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中找到直接的依据。农业法的贯彻实施,必将有利于实现由主要靠政策指导农业,进一步向依靠政策和法律共同指导农业开展的转变,实现以行政手段管理农业,进一步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农业的现代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6、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根本组织制度。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根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7、二轮承包和承包期三十年不变。 作为农村的根本经营体制,必须长期实行。而要坚持这个经营体制,就必须要赋予农民足够长的土地承包期,更要在承包期内确保承包关系的稳定。〔请大家根据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展开论述〕 8、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活动原那么 第一,参加自愿、退出自由。第二,民主管理。第三,盈余返还。 9、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 〔1〕为成员提供生产、产品营销、市场信息、技术、业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效劳。 〔2〕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 〔3〕代表本行业提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 10、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及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结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屡次增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11、?农业法?对农业构造调整的方向 种植业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调整作物构造、品种构造和品质构造; 加强林业生态建立,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工程,加强防护林体系建立,加速营造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薪炭林; 加强草原保护和建立,加快开展畜牧业,推广圈养和舍饲,改进畜禽品种,积极开展饲料工业和畜禽产品加工业; 渔业生产应当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调整捕捞构造,积极开展水产养殖业、远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村政策法规》专题复习题题库

作业一 1.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基本形式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选择一项: 对 错 2.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选择一项: 对 错 3.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 选择一项: 对 错 4.国家对缺水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不予重点扶持。 选择一项: 对 错 5.国家采取措施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选择一项: 对 错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安排资金,引导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选择一项: 对 错 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 选择一项: 对

错 7.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选择一项: 对 错 8.农民家庭承包的土地属于该农户所有。 选择一项: 对 错 9.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 选择一项: 对 错 10.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的形式只有一种,就是家庭承包。 选择一项: 对 错 11.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改变。承包地可以买卖。 选择一项: 对 错 12.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目的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13.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选择一项: 对 错

14.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选择一项: 对 错 15.下列哪一项不是关于农业生产的法律法规?() 选择一项: a. 农药管理条例 b. 行政处罚法 c. 种子法 d. 农业法 16.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农民权益的,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以依法申请()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选择一项: A. 申诉 B. 信访 C. 仲裁 D. 行政复议 17.我国农村现阶段实行的是()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选择一项: A. 家庭作坊 B.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C. 家庭个人经营 D.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A.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B.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教案

农村政策法规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农村政策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乡镇管理”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农村的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农业法》及其规定、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与法律制度、农村社会生活法律制度、农村事务管理法律制度等重要内容。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农村政策为依据,结合法学和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力求使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当前我国的重要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课程的学分和学时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5学分,课内90学时,教学周期为一学期,全年开设。 第二部分资源介绍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为《农村政策法规》,主编为中国农业大学任大鹏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二、其他媒体 1、书后附有2张VCD,主讲老师中国农业大学任大鹏教授介绍如何学习本课程以及各章重点难点提示的。 2、本课程计划制作录像课程和IP课程。录像课程系统讲授文字教材的教学内容;IP 课程对教学重点作专题讲座。 3、本课程将提供网上辅导,帮助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内容。在县级电大,为你提供上网条件,你可以在那里上网,给老师发邮件提问题,下载或浏览网上辅导、使用IP课件、查找学习参考资料等。 三、教学环节 1、自学

自己读书、思考、实践,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读书要做笔记,要记下要点、疑难点,以便复习或请教同学、老师。 在自学过称中要善于使用提供给你的考核说明,你可以根据考核说明中的要求来读书和复习。学习完一章再根据考核要求和章末的复习思考题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2、录像课 利用录像课解决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到学习点收看录像或看VCD。 3、网上辅导 收视IP课程或阅读网上辅导文章是系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远程学习。并利用网上交互答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集中辅导答疑 县级电大要安排集中辅导、答疑。借此机会积极向老师提问。 5、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要求和文字教材,通过讲解、辅导、答疑、组织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6、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考核结果将记入形成性考核总成绩。 7、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地学习,需要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人数不定,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学习点或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去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讨论。小组成员可以互教互学,有些什么学习经验,可以互相交流。县级电大也可以安排任课辅导教师定期到学习点指导学习小组活动,解答学生们的疑难问题。按照要求,学习小组活动要有记录。是否按时参加学习小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发言,也是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内容。 8、教学实践 《农村政策法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本课程的最好方法。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随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实践成绩也是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

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农村政策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针对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制定 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农村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对于农村 居民和农民群体非常重要。 一、农村土地政策法规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益,确保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稳定性和 可持续发展。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合理利用和管 理集体土地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3.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对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进行征收,并对被征收的农民进行合理的补偿。 二、农民权益保障政策法规 1. 农民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定,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确保其 工资、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 农村农业保险政策:农村农业保险是农民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方式,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疾病等因素影响下产出和收入的稳定。 3. 农民合作组织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组织形式,通过集体经营和合作发展,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等农业 生产效益,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法规 1. 农村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促进 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农村金融支持政策:为农村居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包括 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服务扶持。 3. 农村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农村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 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

以上是农村政策法规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农民了解自身权益保护和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电大一村一《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法:农业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农业法则仅是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农业: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农业法第五条规定,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通过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D 5、B 6、A 7、B 8、B 9、C10、D三、简答题 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衣业和农村现代化。2、农业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农业法的基本原则是: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4、科教兴农的原则。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根据《农业法》的规定,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农业法》对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做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加强对用于农业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审计监督。2、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除国家财政投入外,通过信贷资金、其他社会资金和外资对农业进行支持,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农业投入。3、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支持。4、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要逐步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鼓励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扶持互助农业保险。5、在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衔接的前提下,明确了促进农产品

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

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权益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介绍。 一、农业现代化政策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农业农村政策的关键方向之一。2023年,农业现代化政策进一步加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民转化,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和检测,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将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二、农村发展政策 农村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2023年,农村发展政策将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获得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将加大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农村卫生、绿化、垃圾处理等工作,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将加大投资,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政府将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 业创业,提供培训和创业扶持,促进农村增收和就业稳定。 三、农民权益保障政策 保障农民权益是农业农村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2023年,农民权益 保障政策将进一步加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土地权益保护。政府将坚决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 土地流转等工作的监管,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2.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政府将推进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提升保险覆 盖率和赔付水平,为农民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3.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政府将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监督和保护, 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落实 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落实是政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2023年,政府将加大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到位,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展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培训。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展 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培训和宣讲,提高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政策意 识和法律意识。

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

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农村政策法规。2023年,我国将迎来一系列新的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实施,这些新政策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围绕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展开讨论,探究其深度和广度,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政策法规的重要意义。 一、深度探讨: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背景意义 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实施,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息息相关。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结构老化、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等问题的凸显,我国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在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背景下,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力度,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农业农村治理体系等。这些都是

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重点内容,对于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广度探讨: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如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农业 生产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 展种养殖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在农 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将全面推进农村产业振兴,加强农村金融扶持 和支持力度,鼓励农村创业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等。在乡 村治理方面,政府将深化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等。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将加大 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 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等。 三、总结回顾: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 通过对2023年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深度和广度探讨,我们可以深刻理解这些政策法规的意义和内容,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灵活应用。在 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政策法规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当地 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引导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关注并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促进农

《农村政策法规》形考作业二答案

《农村政策法规》形考作业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民与业合作社:农民与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财务会计制度:为了规范农民与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会计工作,保护农民与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与业合作社法》及有关规定,结合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3、农民专业合作社清算:指农民与业合作社解散后,依照法定程序清理合作社债权债务,处理合作社剩余财产,使合作社归于消.灭的法律行为。 4、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指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包括在生产、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合成留有和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 5、市场准入:所谓市场准入是指一国允许外国的货物、劳务与资本参与国内市场的程度。 6、农产品标识:是指用来明示农产品属性的信息标志。它包括农产品的产地、价格、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农产品的重要信息。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B 5、B 6、C 7、A 8、A 9、A 10、B 三、简答题 1、《农民与业合作社》的立法目的: 第一,支持引导农民与业合作社的发展。 第二,规范农民与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 第三,保护农民与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第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民与业合作社》规定的农民与业合作社的登记条件有哪些? 答:(一)有五名以上符合规定的成员。 (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组织机构; (四)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 (五)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 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条件和成员结构是怎样的? 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农民与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但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成员总数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

国家开放大学《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农村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所有权是指本集体成员集体依法对农村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主要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 4.农村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所有权是指本集体成员集体依法对农村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指在承包方与发包方承包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承包方依法在一定期限内将土地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交由他人自主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的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农业农村政策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指导性和指引性;(2)时效性和针对性;(3)全局性和差异性;(4)连续性和稳定性;(5)丰富性和灵活性;(6)保障性和配套性。 2.农业农村政策的基本框架有哪些内容? 答:我国的农业农村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2)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政策;(3)农业保护政策;(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5)农产品流通政策;(6)农业科技政策;(7)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8)美丽乡村与人均环境改善政策。 3.《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我国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1)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2)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3)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4.双层经营体制内涵有哪些新的扩展? 答:一是“农户分散经营”的经营方式出现了衍生形态,现阶段的“农户分散经营”是一种以土地经营权为依托、以土地配置效率提高为导向的“权利”经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一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政策是指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团体等为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 2、农村集体资产的载体是村集体经济组织。 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5、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主要特征有生产性与经营性、可变性与运动型、目的性与增值型、独立性与多样性。 6、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7、学习掌握政策法规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必备要求 8、现行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9、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与城市配套的社保、文化和技能培训体系,增加农民的收入。少取就是要减轻农民负担,废除额外的税费,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拥有较多的资源可供支配。放活就是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地落实党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农村和城市发展的有机统一。 10、2004年至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完善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旧村改造、空心村改造、土地复垦等节余的土地指标,允许省域内交易,所得收益重点用于扶贫。 12、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级民主监督机构,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指导,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其成员可以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 13、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4、建立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要积极培育种粮大户、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 15、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提出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总体战略目标。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八大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五大 2、农村集体资产初始来源为(A )。 A.解放区的农村生产合作社 B.合作社 C.公社 D.股份合作企业 3.以下“五个统筹”中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最为密切的是(A)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涉农法律法规与农村政策法规知识自测题

涉农法律法规与农村政策法规知识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法 2、国家性质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刑法 5、犯罪主观方面 6、故意犯罪 7、过失犯罪 8、刑罚 9、自首 10、立功 11、缓刑 12、减刑 13、假释 1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5、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6、民事法律行为 17、代理 18、民事诉讼时效 19、所有权

20、按份共有 21、共同共有 22、他物权 23、遗嘱 24、合同 25、要约 26、证据 27、侦查 28、取保侯审 29、辩护 30、行政诉讼 【参考答案】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2、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又称为国体,体现着一定阶级的专政,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普选,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 4、刑法:刑法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如何处罚的法律。

5、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6、故意犯罪: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7、过失犯罪: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8、刑罚:是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它是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方法,只能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程序对犯罪分子适用. 9、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交待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10、立功: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11、缓刑: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12、减刑: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而减轻其刑罚执行的制度。 13、假释: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的刑期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 1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农村政策法规教材

❖农村政策法规 第一章农业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农业法概述 一、农业法 1、概念 农业法广义概念: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农业法狭义概念: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简称《农业法》,本法是1993年7月2日颁布,2002年12月28日修订。 2、农业法的调整范围 农业法是一部具有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法律性质的,是集国家在今后一个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大成的法律,他要调整的是农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的社会再生过程。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1、农业的地位: 通常提法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法》中规定“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2、农业的多功能性 经济功能 生态环境功能 社会文化功能(休闲农业、社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 正是由于多功能性,所以国家对农业大力支持。 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 B、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专业和城镇的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C、农村社会发展目标 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三、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地位) 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组织制度) 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4、科教兴农的原则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二节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2023年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照答案(一)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照答案 一、你是怎样认识农业法及其基本原则旳?P1、p7 答:广义旳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旳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旳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旳法律、行政法规、地措施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献旳总称。狭义旳农业法即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旳,对农业领域中旳主线性、全局性旳问题进行规定旳规范性文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农业法旳基本原则是 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旳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旳原则。 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旳原则。 3、尊重农民旳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旳原则 4、科教兴农旳原则 5、农业可持续发展旳原则 二、见教材P12~P13,1——8 三、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旳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行旳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旳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旳规定是农业法最关键旳内容之一。 农业法第五条规定,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旳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旳双层经营体制”。 四、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旳问题重要表目前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整旳盲目性大。市场调整旳关键是全面、精确、快捷旳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近年来,农业部加紧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全国旳大中型商业企业普遍实现了联网或建立了企业网站,但这些现代化旳网络信息系统对于农产品流通来说还存在信息不集中、农民和商户用不上、信息质量低等问题,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场旳自发性调整。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滞后,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我国农产品流通已形成以批发市场为枢纽旳流通体制,目前全国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500多家,但这些批发市场大部分是在农产品供求追求数量扩张阶段建立旳,已远不能适应目前供求质量提高新阶段旳需要。三是流通旳农产品质量偏低,食用安全缺乏保证。 五、根据《农业法》旳规定,我国旳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如下方面旳内容:p29 1、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旳支持。《农业法》对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旳增长幅度做了明确规定,并规定加强对用于农业旳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旳监督管理和审计监督。 2、多渠道增长农业投入。除国家财政投入外,通过信贷资金、其他社会资金和外资对农业进行支持,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长农业投入。 3、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旳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支持。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重点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重点 1、狭义的农业法,指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农业法的立法目的: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3.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服务。 4、农业市场化的要求与现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一是分散的农户不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三是农业效益比较低的问题日趋明显;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门路狭小之间的矛盾;五是农业产业分割、部分分割,严重妨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5、农业法的基本原则:(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展的原则(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4)科教兴农的原则(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3〉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7、如何减轻农民负担:(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2)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标升级、验收活动;〈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生非法收费〈5〉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征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6〉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 8、如何减轻农民负担:(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2)不许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达标、升级、验收活动(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非法收费(5)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使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6)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 9、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关系? 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法律是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律的本质特征。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上升为法律规范之前,就是表现为权力内容的政策。 在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上,一是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党的政策决定法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向,法律是根据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具体化。二是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党的政策体现为法律后,就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种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三是由于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属性,这就使党的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得到党的纪律保证,而且还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四是法律具有稳定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表现为法律,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 无论是从依法治国的主体来看,还是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来看,农业法制建设在国家法制建设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 10、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11、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1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农业生经营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 13、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农村的土地而且是用于耕地、林地、草地,和“四荒”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14、耕地,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15、家庭承包的概念和特点:是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户家庭为单位,人人有份的土地承包。特点:承包方是特殊主体、承包关系期限长、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 1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 17、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使用承包土的权利、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收益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18、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1)使用承包地的权利(2)生产经营自主权(3)产品处置权(4)收益权(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发包方享有下列权利:(一)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二)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三)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发包方承担下列义务:(一)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二)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三)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

2019年农村政策法规题库与答案

2019年农村政策法规题库与答案 (word文档),小编在整理题目时顺序有变动,请认真核对,也可用快捷键Ctrl+F搜索,如有需要请下载支持! 一、农业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B.科教兴农的原则 C.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D.保护妇女权益的原则 【答案】保护妇女权益的原则 二、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进行摊派【答案】“对”。 三、下列哪一项不是农业投入的主体()? A.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B.国家 C.农业劳动者 D.非政府组织 【答案】非政府组织 四、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关于农业生产的法律法规?() A.《农业法》 B.《种子法》 C.《农药管理条例》 D.《行政处罚法》

【答案】《行政处罚法》 五、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答案】“对”。 六、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A.农民减负政策 B.农业产业政策 C.经济联合政策 D.促进农民增收政策 [解析]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有:农民减负、农业产业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及农村社会事业支持。 【答案】经济联合政策 七、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A.使用承包地的权利 B.生产经营自主权 C.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D.言论自由权 【答案】言论自由权 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o A.承包方 B.发包方 C.第三方 D.上级机关 [解析]依《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4条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

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答案】承包方 九、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发包方若因其自身需要,可以收回承包地。 【答案】“错”。 十、若某组织和个人强迫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经流转即产生法律效力。 【答案】“错”。 H^一、农民李某承包了几亩农田,并种上了小麦,但村里要求李某将小麦毁掉种上棉花,村里有权这样做吗?() A.有权 B.无权 C.村民委员会决定 D.依具体情况而定 【答案】无权 十二、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或者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答案】“错”。 十三、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 【答案】“对”。 十四、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的形式只有一种,就是家庭承包。 【答案】“错”。 农业是指种柩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