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内容

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内容

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内容

商品学研究是关于商品的学科,它涉及了商品的生产、销售、消费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法律、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的定义、特征、分类、生命周期以及市场竞争等。

商品的定义是商品学研究的基础。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产品或服务,其具有价值、稀缺性和可交换性的特征。通过交换和流通,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价格。

商品的特征是商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商品具有价值、稀缺性、可交换性和可比较性的特征。价值是商品的重要属性,它体现了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稀缺性意味着商品的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商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可交换性指的是商品可以通过交换来获取,而可比较性则是指消费者可以通过对不同商品的比较来做出选择。

商品的分类是商品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商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可以将商品分为实物商品和服务商品;按照是否可保存可以将商品分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按照是否可见可以将商品分为实物商品和虚拟商品等。

商品的生命周期也是商品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商品的生命周期包

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引入期,商品刚刚进入市场,消费者对其了解不多,销售量较低。在成长期,商品开始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销售量逐渐增加。在成熟期,商品的销售量达到顶峰,市场竞争加剧。在衰退期,商品的销售量开始下降,市场需求逐渐减少。

市场竞争是商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市场竞争是指不同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的竞争活动。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通过市场竞争,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商品的定义、特征、分类、生命周期以及市场竞争等。了解商品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商品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生产、销售和消费。同时,商品学研究也为企业提供了指导,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商品学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

商品学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 商品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 和消费等方面的学科。商品学教学内容涵盖了商品的定义、商品的特性、 商品的市场分析、商品的定价、商品的促销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 商品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将 针对商品学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商品学教学内容 1.商品的定义和特征:介绍商品的定义和特征,如价值性、可交换性、有限供给和多样性等。 2.商品的分类:介绍商品的分类方法和原则,如按用途、按生产方式 和按终端消费者等分类。 3.商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市场需求的弹性分析、市场需求的预测 方法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等。 4.商品的市场竞争分析:介绍商品市场的竞争形势、竞争对手的类型 和竞争策略等。 5.商品的定价:介绍商品定价的原则和方法,如成本导向定价、需求 导向定价和竞争导向定价等。 6.商品的促销:介绍商品促销的方法和策略,如广告宣传、销售促销 和公关活动等。 7.商品的品牌管理:介绍品牌的概念和价值,以及品牌管理的原则和 方法等。

8.商品的流通与物流管理:介绍商品的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以及物 流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9.商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介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行为的 影响因素,以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方法。 10.商品的国际贸易:介绍商品的国际市场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和国 际贸易的影响因素等。 二、商品学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商品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 学内容需要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解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商品学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 考和讨论热情,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操作,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商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换等环节中,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3.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接触和了 解商品的实际市场环境,并通过实习和实训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 境中体验商品学的理论与实践。 4.网络教学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开设在线 课程和网络讨论,提供学生与师生互动的平台。同时,通过实践应用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商品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三、商品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建议 1.引入实践案例:在教学中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商品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为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高低的尺度。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2.举例说明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综合题) 一、生产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 (二)原材料质量 (三)生产工艺和设备 (四)成品检验与质量控制 (五)商品包装 二、流通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运输 (二)仓储 (三)销售服务 三、使用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商品的安装 (二)商品的使用 (三)商品的保养 3.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三全一多样)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全员的质量管理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5.PDCA法的意义和特点 (1)P(PLAN)--计划;D(Do)--执行; 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2)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4个阶段、8个步骤。

①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 ②大环带小环 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③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④统计的工具 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 6.“同位类、上位类、下位类”、线分类法的特点 表:线分类体系中各种类目之间的关系 线分类法特点:1.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适用于手工操作,又便于计算机处理;2.缺点:弹性较差。一旦分类完成,其分类体系结构便不再能改动。 7.主要的商品分类标志 商品分类标志主要有商品的用途、原料、生产方法、化学成分、使用状态等最基本的属性和特征。 8.商品目录的级别、常用的商品目录 国际商品目录 国家商品目录 部门商品目录 地区及企业商品目录 常用的商品目录指的就是《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9.《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的编制方法,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7635—87)1987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编码方法:

商品学

第一章 1、商品的特征: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商品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 必须通过交换。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类型:实物商品和无形商品实物、知识、服务、利益…… 2、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3.商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商品质量——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在质上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商品质量的内涵、对商品质量的要求、商品标准与质量认证、商品质量的检验与评定、商品的储存与养护、商品包装 商品品种——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商品分类、商品编码、商品品种发展规律、食品商品、纺织品商品、日用工业品 4、研究商品学的作用:(1)准确了解消费需要,组织适销对路商品 (2)恰当评价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3)科学进行包装和储运,使商品质量得到保护 (4)搞好商品信息反馈,促进商品生产发展 (5)科学进行商品分类,利于经营管理现代化 (6)正确指导消费,充分发挥商品作用 5、商品学的发展过程:商品学萌芽阶段:《商业之美》《商品贸易指南》欧洲《商业大全》法国 古典商品学阶段:《商品学导论》首次将商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 现代商品学阶段:自然科学的商品学(技术论商品学)——主流社会科学的商品学(经济商品学) 第三章 1、商品分类概念:为了一定目的,按照一定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过程。首先,必须明确分类对象所包括的范围;第二,必须提出分类的明确目的;第三,必须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 2、商品分类的原则:科学原则。系统原则。可扩延原则:通常应设置收容类目。兼容原则。综合使用原则。 3、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线分类法也叫层级分类法、面分类法也叫平行分类法。 4、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商品的用途、商品原材料、生产方法、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 5、商品分类体系: 国际通用分类体系——《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CCCN)、《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CPC)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GB/T 7635-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由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可运输产品,第二部分为不可运输产品。 部门商品分类体系——原商业部《SB/T10135-92》 企业单位商品分类体系 6、商品目录:是指国家或部门根据商品分类的要求,对所经营管理商品编制的总明细分类集 第四章 1、商品编码及原则:商品编码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原则:唯一性、可扩性、简明性、稳定性、层次性、统一性和协调性、自检能力 2、商品编码的方法:顺序编码法(小容量)、层次编码法(线分类法)、平行编码法(面分类法) 3、商品代码的种类:字母型、数字型、混合型 4、商品条码的种类:厂家条码、商店条码、物流条码。 5、商品条码的优点:优越性——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 另外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便宜。

商品学期末总结

商品学 名词解释 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社会产品,包括用于生产消耗和生活消费的全部物质资料。 商品的价值: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的属性。 核心产品:指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体现商品的实质性。 形式产品: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实体和劳务的外观,提现商品的实体性。 附加产品:指围绕商品使用价值的应用,给顾客带来的附加利益。 商品学:商品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又与其他经济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科。 商品学围绕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内容研究的。 商品的内在质量: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体本身固有的特性,包括商品实用性能、可靠性、寿命、安全与卫生性等。它构成商品的实际物质效用,是 最基本的质量要素。 商品的外在质量:商品的外表形态,包括外观构造、质地、色彩、气味、手感、表面疵点和包装等。 食品的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和发热量三项指标。 营养成分:指食品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分等。 可消化率:指食品在食用后,可能消化吸收的百分率。 发热率:指食品的营养成分经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它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最基本的综合性指标。 食品卫生性:指食品中不应含有或超过允许限量的有害的物质和微生物。 适用性:指日用工业品满足主要用途所必须具备的性能或质量要求。 耐用性:指日用工业品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能力,它反映了日用工业品坚固耐用的程度和一定的使用期限、次数。 卫生性、安全性:指日用工业品在使用时不能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质量特性。 外观疵点:影响商品外观或影响质量的表面缺陷。 商品结构:指符合公司市场定位及商圈顾客需要的“商品组合”。 伪劣商品:指生产、经销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甚至是无 标生产的产品。 防伪技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商品学重要知识点

商品学复习资料 10级市营本科二班郭进宝 1.德国约翰.贝壳1793—1800年出版了《商品学导论》。 2.商品学的研究方向:一个是技术论商品学,代表是维次纳的《商品学鉴定》;一个是经 济论商品学。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4.商品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应该以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 5.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延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 6.商品分类的方法:一.线分类法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的 应用习惯,既对手工处理有好的适应性,有便于计算机处理。二.面分类法。 7.商品代码,《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系统》(HS),《主要产品分类》(CPC),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8.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识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9.商品分类代码的编制原则:唯一性,简明性,层次性,可扩性,稳定性,统一性和协调 性。 10.《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GB/T7635.1-2002);《全国主要 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可运输产品》(GB/7635.2-2002)。 11.见课本27页表2-5。 12.长城葡萄酒EAN/UCC-13代码是6901009904747,6901009是厂商识别代码,690是前 缀码,90474商品项目代码,最后7是校验码。 13.店内条码,(GB/T18283-2008)将其定义为:前缀码为20~24的商品条码,用于标识 商店自行加工店内销售的商品和变量零售商品。 14.见课本表2-19. 15.中国标准书号的构成。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 16.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结构格式:ISSN XXXX-XXXX。 17.见课本图2-20. 18.国际上通行的商品目录。《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主要产品分类》(CPC)。 19.酒和茶的知识点。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色毛峰,庐山云母,六安 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20.有形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使用性能,安全卫士性,使用寿命,可信性,环境友好性, 审美性,经济性,信息性和可追溯性。 21.服务(无形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功能性,时间性,文明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 性。 22.质量保证,是促使完善质量控制,以便准备客观证据,并根据对方的要求有计划,有步 骤的开展提供证据的活动。 23.质量改进,是组织为更好的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而改善产品或服务的特性 和提高用于生产和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活动。 24.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的,全过程的,全员的,全社会推动的,全面运用各种 管理方法。 25.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26.朱兰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商品学基础

商品学基础 1、商品:是为生产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称为商品。空气,阳光 作为产品,还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狭义的商品:车、面包、水 广义的商品: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快递服务、旅游业务。 2、商品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将社会科学、经济学融合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商品学研究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即“价值”及其“价值量”的大小,根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内容以商品本身为基础,研究各种商品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商品学由分论商品学和概论商品学构成。 分论商品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相关问题,如汽车商品学、珠宝商品学、食品商品学, 概论商品学:阐述的问题是分论商品学的共性问题,研究各类商品存在的问题。 3、商品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技术指标法、社会调查法、对比分析法 4、国外商品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园9-10世纪,阿拉伯人阿里·阿德·迪米斯基撰写的《商业之美》一书,其副标题是“关于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的鉴别方法及对商品骗子和尾货的识别指南”。这算的上是国外最早涉及商品学内容的著作。 5、可以说《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商品学专著 6、商品的门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共性对商品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类别。 商品大类、中类、小类;商品细类或品类;商品品种;商品细目 7、商品分类的作用 商品分类有利于信息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商品特战,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有助于商品的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商品的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商品学教学和科研的开展 8、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9、商品分类标志是编制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的重要依据和基准。 10、商品分类实践中常见的分类标志有以下几种。 商品的用途、商品的原材料、商品的加工方法、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商品的外观形态、商品的生产季节、商品的产地 11、商品分类的方法 基本的商品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线分类法为一种是面分类法。 一线分类法,线分类法,也称层次分类法 二面分类法,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 12、商品编码的种类 目前商品编码的种类主要有数字型编码字母行编码混合型编版和条形码四种 数字型编码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这种类型的编码,更便于国际之间的经济往来,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便于使用计算机处理。 13、商品条码是将表示一定信息的字符代码转换成用一组宽窄不同黑白和彩色相间的平行线条按一定的原则排列组合而成的特殊图形符号。 14、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5、商品质量的意义 质量是水平的标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供给的基础;质量提供效益;质量控制市场 16、对服务性商品的质量要求 对服务性商品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功能性时间性文明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功能性是指服务实现的效能和作用 时间性是指服务能否及时准确审时的满足服务需求的能力。 文明性不仅仅只对顾客要笑脸相迎,还包括对顾客的谦逊,尊重,信任,理解,体谅和与顾客有效的沟通,是满足顾客精神需求的程度。

商品学

第二周 第一章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品的二重性 商品二重性是指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属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要能够交换就必须有用,商品的有用性,即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产品就是商品的价值,或者说就是价值实体。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价值存在于商品体内,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二、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联系与区别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着,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现为三点: 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的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三、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商品质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研究商品质量的管理、监督、评价的手段 3、研究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维护理论和措施 4、研究经营管理商品以及有关商品研究的科学方法 5、研究商品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周 第二章商品的质量 一、商品应具备的质量要求 1、实用性。它是指商品为满足一定的用途或预定使用目的所必备的各种性能或功能,是构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 2、安全卫生性。一方面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尤其是使用过程中具有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的性能。另一方面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直至废弃阶段,不会给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二、决定和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1、原材料是决定产生质量的基本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原材料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材料质量高,产品质量就好。 2、生产工艺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生产工艺对形成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原料辅佐配方、操作规程、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 3、流通领域各环节诸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冲击、颠簸、震动等物理作用,在装卸过程中也会发生碰撞、跌落、倒置等问题。 三、表示商品质量的方法 一)以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 1、看货买卖(Actual Quality)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 1、现代商品概念模型(由内到外)1)功能/效用 2)商品体 3)有形附加物 4)无形附加物 2、商品的二重性:1)商品的个别使用价值与社会规模使用价值 2)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与消费使用价值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商品全面使用价值 4、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 2)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 3)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量的方面,起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实现。 5、商品分类:是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 要,讲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础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例如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直至品种、细目等,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 6、商品分类的方法: 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 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对手工处理有好的适应性,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结构弹性差,分来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所以,采用线分类法编制商品分类目录时,必须预先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 2)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 优点:具有较大的弹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机器处理,易于添加和修改目类。 缺点:不便于手工处理,也不能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其可组配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复合类目并不多。一般都把面分类作为线分类法的辅助。 7、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标志。不仅适合于商品大类的划分,也适合对商品类别、品种的进一步详细划分。但多用途的商品,一般不宜采用此分类标志。 2)以原材料为商品分类标志。特别适合于原料性商品和原料对成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商品,但对那些由多种原料制成和成品质量及品种特征与原料关系不大的商品(电视机、照相机、小汽车、洗衣机)则不宜采用。 3)以加工工艺作为分类标志。同一用途的商品虽然使用的原材料相同,但由于采用的加工工艺不同,其性能特征会有很大差异,从而形成截然不同的商品品种。酒精不能适用于加工工艺。可以选用多种加工工艺生产且性能和品种特征受其影响较大的商品更为适用,能直接反映商品品种特征及风格。 4)以商品的化学成分作为分类标志。化学成分已知且对商品特征影响较大的商品宜采用这样分类标志进行分类。但对于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或易发生变化及对商品特性影响不大的商品,则不适宜采用这种分类标志。 5)以商品的产地作为分类标志。 8、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储存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目一定信息的 一个或一组规律排列的符号。 9、商品代码的类型:全数字型、全字母型、数字-字母混合型

商品学重点整理

商品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商品的特征 1.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2. 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 3. 为交换而生产,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达到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通过市场交换,进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一种特指范畴的产品 ? 使用价值一般是指物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价值。 ? 使用价值的本质: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表示物为人而存在。 ? 物及其属性本身还不是物的使用价值,物和它的属性只是物的使用价值的载体和客观基础。 二、商品使用价值 ? 广义概念(商品学研究对象)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 狭义概念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构系统(*) 1、静态系统 满足需求的性质:物质、精神(文化)使用价值; 主体的社会层次:个人、社会使用价值;客体的层次:个体、群体使用价值; 客体发生作用的地位:主要、次要使用价值;实现的客观依据:现实、潜在使用价值 2、动态系统 首先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最后在消费过程中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研究对象 ? 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2、研究内容 ? 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 ? 在量的方面,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体现。 ? 中心内容是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 3、任务 a) b) c) d)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四、学习商品学作用和意义 一是对于自身消费的有用性,二是对于企业就业的有用性 第二章商品质量 一、质量定义: 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1、商品质量 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商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质量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商品学中所研究的商品质量是一个全面的商品质量 2、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同样的产品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服务。” 1)质量是水平的标志 2)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3)质量是供给的基础4)质量提供效益 5)质量控制市场 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功能保证性、质量指标可信性、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市场适应性、信息服务性等。 二、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商品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商品学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3.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用其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形成。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劳动力; B.人类社会生产力; C.工业化; 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 A.生产者; B.经营者; C.社会; 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 A.功能/效用; B.附加服务; C.使用价值; 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 B.有用性; C.价值性; 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 A.消费需要; B.商品属性;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 A.商品质量; B.商品品种; C.商品消费; 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技术科学; 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 A.美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1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300年前; D.400年前 12.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商人的出现; D.商业教育的发展 13.国外最早涉及商品学领域的著作是()。 A.《完美商人》; B.《商业之美》; C.《商品学导论》 14.商品学的创始人是()。 A.约翰·贝克曼; B.达尔文; C.陆羽; D.李时珍 15.()年,我国商业教育中开始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A.1902; B.1949; C.1978; D.1985 三、多项选择题 1.某些天然物品,如()等,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因其不是劳动产品,所

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内容

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内容 商品学研究是关于商品的学科,它涉及了商品的生产、销售、消费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法律、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的定义、特征、分类、生命周期以及市场竞争等。 商品的定义是商品学研究的基础。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产品或服务,其具有价值、稀缺性和可交换性的特征。通过交换和流通,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价格。 商品的特征是商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商品具有价值、稀缺性、可交换性和可比较性的特征。价值是商品的重要属性,它体现了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稀缺性意味着商品的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商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可交换性指的是商品可以通过交换来获取,而可比较性则是指消费者可以通过对不同商品的比较来做出选择。 商品的分类是商品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商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可以将商品分为实物商品和服务商品;按照是否可保存可以将商品分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按照是否可见可以将商品分为实物商品和虚拟商品等。 商品的生命周期也是商品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商品的生命周期包

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引入期,商品刚刚进入市场,消费者对其了解不多,销售量较低。在成长期,商品开始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销售量逐渐增加。在成熟期,商品的销售量达到顶峰,市场竞争加剧。在衰退期,商品的销售量开始下降,市场需求逐渐减少。 市场竞争是商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市场竞争是指不同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的竞争活动。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通过市场竞争,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商品的定义、特征、分类、生命周期以及市场竞争等。了解商品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商品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生产、销售和消费。同时,商品学研究也为企业提供了指导,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概念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2大多数人所说的价值主要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性质和能力,是指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 特别提示: 价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价值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动态的。 2.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物之所以对人或社会有使用价值,恰恰在于物本身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的需要的属性,或者说物具有满足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能力。 如果去掉使葡萄成为葡萄的那些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 物的使用价值是由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两者之间的作用而形成的。 从量的方面,将商品使用价值分为商品的个别使用价值和商品的社会规模使用价值(商品的群体使用价值)。 ●商品的个别使用价值——是指个别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或社会某种需要 的能力。 ●商品的社会规模使用价值——是指社会商品总量能够满足社会对每种特殊商 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的能力。 特别思考——这种划分的意义是什么?P7 3.商品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是指商品具有交换使用价值和消费使用价值。 ●马克思把商品对其生产者、经营者所具有的间接的使用价值称为形式使用价值。 这里把这种使用价值称为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它反映了商品有关属性与人们的交换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马克思把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称为实际使用价 值。这里把这种使用价值称为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它反映出商品有关属性与人们的消费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包含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和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狭义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仅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通常人们所说的商品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学概论

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的规律。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用商品质量来衡定的。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3: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具体内容是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工作原理,功能用途,分类品种,质量要求,检验评价,使用维护等。 4: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工作原理、功能用途、分类品种、质量要求、检验评价、使用维护等。 5:商品质量:商品满足规定或者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6: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发热量。 (2),食品卫生无害性,不应有或不能含有超过允许限量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等。 (3),色香味形俱佳。 7:商品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9:PDCA循环——戴明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PADC循环基本工作:(1),计划阶段。(2)执行阶段。(3)检查阶段。(4)处理阶段 特点:(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2)爬楼梯。(3)关键在“处理”阶段。 10:商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排列图法,用与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2)因果分析图,用于分析各种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3)直方图法,确定什么地方进行质量改进(4)控制图法,区分质量波动是由偶然还是系统原因(5)散布图法,商品的质量与影响质量的关系(6)调查图法,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分析事故原因。 11:商品检验的形式:a.根据检验有无破坏性,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两种形式。 b.根据检验商品的相对数量,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和免于检验三种 c.按商品内外销售情况,有内贸商品检验和进出口商品检验两种形式。 12:商品标准的分级: 从世界范围来说,标准被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或专业团体标准以及公司标准五级。国内标准分级:(1)国家标准,GB。(2)行业标准(无国标时才存在)。(3)地方标准,DB。(4)企业标准.Q/WBN21-2002是安徽芜湖百年将相和食品有限公司。 13: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 14:感官检验法:是指利用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手感、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作出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 检验范围:商品的外形结构,外观疵点,色泽,硬度,弹性,气味,声音,干鲜程度以及包装物。感官检验法分为:(1)视觉检验法,要在标准灯光下进行。(2)嗅觉检验法,要防止串味。(3)味觉检验法,不能吞咽,要提前漱口。(4)触觉检验法,保持手指皮肤处于正常状态。(5)听觉检验法,要在安静的环境下。 15:CCC标志:中国强制认证标志。 16:QS标志: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17:抽样调查:批量N,样本,样本大小。(百分百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18:商品分级:a.优等品.领先国外同类产品近5年b.一等品.达到国际一般水平c.合格品.达到国内一般水平。 19:常用商品分类标志:(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运用最多的分类)。(2)以原材料作为商品分类标志。(3)以商品的加工方法作为分类标志。(4)以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作为分类

商品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商品的狭义概念: 即传统的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物质/精神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广义概念: 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物质等形态、非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 【3】商品的特征 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商品具有以下特征: (1)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除了变质的商品 (2)商品是劳动产品。除了空气、阳光和雨水 (3)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 营者自己消费。除了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 【4】现代的商品概念 现代的商品概念可以用商品球模型(见图1—1)来形象地表示,它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内容。 1、商品的功能/效用 2、商品体 3.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包装与标识、商品名称、商标及注册标记、专利标记、质量和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绿色或生态)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保倍单)、购货发票等。 4.无形附加物 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是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例如,提供信贷、送货上门与售后维修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免费安装调试服务、一定时期内的折扣优惠、财产保险等。【5】 【6】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 定义:是指商品对于其使用者(包括社会)的意义、作用或效用,反映商品属性与人或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包含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和商品的消费使用

价值。 狭义的商品使用价值:仅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7】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评价和实现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 【8】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既有宏观内容又有微观内容: 宏观内容主要是各种商品共同具有的横向东西。 微观内容主要是各种具体商品所具有的纵向特殊性的问题。 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在量的方面,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体现 【9】商品学的研究任务 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2、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 3、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 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外贸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章外贸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商品概念 问题一:摆在百货店柜架上的是不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卖不出去怎么办?商品卖不出去,得不到消费者承认,不是商品;通过交换后,进入消费领域,也不再是商品。即劳动产品经过交换环节,才构成商品,在交换之前,尽管是为交换而生产,也只是产品,或只是潜在的商品。 产品――货物―――商品 商品的三个属性: 商品是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不是供自己使用的劳动产品; 商品通过交换,其使用价值和价值才得以实现。 商品是有用实体与无形服务的统一体。 商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 实质性:功能、用途等; 实体性:有具体形态; 延伸性:附加利益,如服务等。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形服务是产品成为商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一些商品如果没有无形服务,就有可能得不到消费者承认。 二、商品学概念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 商品使用价值概念:是商品所有的在市场交换中得以承认的有用性。 (1)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物质性和社会性。 物质性:即物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所具有的用途和性能、功能。 社会性:即社会的使用价值,或市场适销性,体现了商品使用价值被社会和消费者所承认的程度。

a.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缺一不可。 只有物质性―――产品积压 只有社会性―――假冒伪劣 b.消费者与生产者对两者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相对的、主客观统一的范畴。 a.商品使用价值有其形成、转移、实现和消亡的运动历程。 b.商品使用价值随着时间、地点、社会分工、社会环境、消费习惯、文化修养等诸多因素而各不相同。 c.商品是具有历史性的,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必然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技术学派,以俄罗斯、东欧国家为主。 社会科学――社会学派,以西欧等国为主。 多学科―――综合学派,以美国、日本等国为主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1.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 (1)与商品质量有关的内容:a商品质量分析与评价;b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c商品的质量要求与质量管理;d商品标准与标准化;e商品包装;f商品检验;g商品法规;h商品运输与储存。 (2)与商品品种有关的内容:a商品品种分析与评价;b商品分类;c新产品开发;d商品消费要求;e商品美学;f商品文化;g商品信息;h商品资料与污染等。 2.商品学研究的侧重点: 宏观:研究共性问题,如商品学概论。 微观:研究具体商品或特定领域,如食品商品学、外贸商品学等。 二、商品学研究的任务 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通过商品质量环的研究,为生产部门服务。 2.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优劣。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保证商品符合规定的标准与协议,创造公正、平等的市场竞争机会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的学科,主要关注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方面。本文将从商品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商品学研究的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并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或服务。商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价值的转化。商品的特征包括有形性、有用性、有限性和可交换性等。有形性指商品是实际存在的物品或服务,而非抽象的概念;有用性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有限性指商品的供给是有限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来获得;可交换性指商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转化。根据商品的属性和特征,可以将商品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商品分类包括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工业品、农产品等。生活必需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品,例如食品、衣物和住房等;奢侈品是指价格较高且供给相对稀缺的商品,例如名牌手袋、豪华轿车等;工业品是用于生产和加工的商品,例如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农产品是农田所产出的商品,例如粮食、蔬菜和水果等。 商品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涵盖广泛。首先,商品学研究商品的生产过程。这包括了商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制造等环节。商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消费者喜好以及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进行产品原型制作和工艺流程规划等工作。商品的生产过程需要考虑生产设备、人力资源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流通过程。商品的流通包括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仓储、物流、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商品的流通过程需要考虑供应链的管理、库存控制、物流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问题。同时,商品的流通还需要考虑市场竞争、渠道管理以及销售策略等方面的因素。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交换过程。商品的交换是指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将商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品的交换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同时,商品的交换还需要考虑市场营销、销售渠道以及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消费过程。商品的消费是指人们通过购买和使用商品来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商品的消费需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购买能力以及消费行为等因素。同时,商品的消费还需要考虑消费心理、品牌形象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的学科,主要关注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商品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商品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交换过程和消费过程等方面。通过对商品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商品的特征和属性,为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