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10.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10.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10.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精品】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根在这里12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苏教版

12、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教学内容解读: 本课有两个板块组成,“走进民风民俗”版块通过传说、故事和图片,展现中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以此为切入口,鼓励学生更加广泛、全面、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之心,培养民族自豪感。“尊重传统,传承习俗”版块旨在引导学生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能尊重传统节日传承习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建议: 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教材中只是呈现了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本地区实际进行调整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好教材中的探究、小采访等活动,比如教材第72页的探究,教师可以将它作为学生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集思广益,让每个人都能有额外的收获。 学习“尊重传统,传承习俗”这一点,学生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传统习俗的形式不能变,否则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时代在变,传统的形式也会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从古至今,传统习俗一直在发展变化着,但这些仅仅只是形式的变化,形式背后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变的,承载的美好情感和愿望也是不变的,传统习俗在变化中传承着,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能力与方法: 学习并传承民风民俗。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来历与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了解传统习俗蕴含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体会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有关知识,了解传统习俗蕴含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体会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展活动策划书

中国传统文化展活动策划书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人们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下来的文化模式可谓是数不胜数,这种文化模式我们将其称为民俗文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进步,地球的范围越来越小,中西方文化接触越来越亲密,“全盘西化”、“拿来主义”在当代中国不可谓没有,中国的本土文化有的已濒临绝种,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在现伟大的民俗风景,谱写华传学子的风情,促进新闻传播学院学子团结协作、相互交流。2011届广电、摄影、汉语、传播策划将在三月举办首届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展览会”。 春风拂面,欣欣向荣;夏季到来,万物繁盛…… 这个三月,请您关注来自文明古国的民族风情; 这个三月,请您支持我们学生自己的展会; 这个三月,请您光临延续千年的中国传统民俗; 这个三月,请您欣赏令人震撼的古朴纯美; 这个三月,请您感受内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莘莘学子的一份激情…… 一、展会名称:新闻传播学院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展 二、活动主题:舞动的中国传统文化 展会主题:年—再现民俗文化,谱写学子风情 三、展会标志:中国结 四、展会时间:2012年3月15日 五、展会地点:行政楼二楼大厅 六、主办单位:广电、摄影、汉语、传播班委 七、运筹资金:人民币3000元整 八、展品范围:1、饮食文化 2、建筑文化 3、服饰文化 4、民俗风情 5、民俗工艺品 展会形式则以:实物、图片、文字说明及现场书法展示为主 九、专业指导老师:黄鹏 项目总策划:广电、摄影、汉语、传播班委 十、办展目的:通过模拟整个专业展会的全部运作流程,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 知识,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当今社会会展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进一步扩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影响力,打出传媒专业的知名度。

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差异 摘要: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世界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关键字:地域文化差异 正文:由于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组合不一样,也导致地域文化的差异。 一.对“地域文化”一词的理解 地域是由于人类对时空地域由于是人类对时空,人类活动因素,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的综合认识。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人化、非自然化,使人对自然的改变。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自身(主观世界)和外部物质世界(客观世界)的改变;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对自身(自然人)的改变。更为广泛地说,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不同的地域,存在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例如:中国的四合院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 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如中国的南北文化景观,日本的防震建筑设计,瑞士的滑雪等。 人类文化的符号系统是语言和文字,文化的人群载体是种族、民族。人种可分为三种,即蒙古利亚人种、尼格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种族的差异是由于地域不同所造成。同样在地域不同的影响下,宗教、语言也存在着差异。例如中国的南北差异。在中国,很多地域文化都与南北地域相关,比如: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南下北上等。中国的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南北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体质,语言,性格,文艺,饮食,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自然差异:北方气候水热比南方要少。北方体质高胖,南方体质矮瘦。性格,北方粗犷豪爽,南方细腻柔和。总体而言,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长期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 三.地域文化存在的原因 为什么世界会产生那么多不同的地域文化呢?这个原因很多,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在以前交通条件不便的情况下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

《有趣的民风民俗》

《有趣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姬世兰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民风民俗》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本单元围绕着“有趣的民风民俗”组织教材内容。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并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具体、细致地表达出这些民俗特点的。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本组课文的训练专题紧密相关。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调查和访问,继续感受和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可以是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也可以是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地方曲艺;可以是从课外阅读中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时了解到的,或者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与民风民俗相关的内容,都可以说出来。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社会实践能力。小学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愿意当众表达,所以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口语交际积极性,有条理的表达成为本次口语交际的关键。另外,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搜集到的民风民俗的资料,展示收集整理后的资料也是在常规教学中无法实现的,正好借助本节课来完成。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 2. 能力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调查和访问,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在交流时做到民俗特点突出,内容真实具体,表达清楚完整;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3. 情感目标:通过交流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更进一步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围绕主题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进一步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是学习能抓住民俗特点进行介绍,做到内容真实具体,表达清楚完整。 五、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全班进行展示。 六、教学准备 1. 根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我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安排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民族分成六个小组,可以说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2. 通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丰富学生的信息量。 七、教学过程

盈江,一座充满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的边城

盈江,一座充满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的边城 追根溯源,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盈江有着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古代“百越”族群的后裔——傣族以创造“稻作文化”而著称;我国三大民族剧种之一的傣戏就诞生在盈江;古代“氐羌”族的后裔——景颇族、傈僳族,其传统文化则明显带有游牧民族文化的特征,而盈江自古以来便是西南丝路的必经之地,印度的“恒河文明”与中原的“黄河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学,是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如今,集聚在盈江这片疆域上的傣、景颇、傈僳等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所仰慕。 风情万种的民族文化 在中国的版图上,盈江留给一般人最深刻的印象,似乎是她那雄奇而又神秘的自然保护区——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其实在她奇异、多样的地貌组合中,在她两山夹一坝一河的地貌景观中,还沉积着众多鲜为人知、光彩夺目的文化奇观…… 忘情地徜徉在允燕路上的“允燕塔”,这座建于1946年的盈江佛塔,将傣族文化独特的风韵展示在青山绿水之中。60年来,这座高20米、基座由4层塔基、40座子塔拱卫而成的塔中之精品,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旅游者,并驰名东南亚。邮电部1998

年4月首次发行的《傣族建筑》邮票一套4枚,盈江佛塔为其中之一,被世人称为“傣族传统文化结晶”。 陈列在勐巴娜西珍奇园的天下第一大鼓,经过有关部门的精心搜集、整理、研究、制作,让游人在领略盈江气势恢弘的鼓文化的同时,如同穿越一条“文化隧道”,它记载着盈江曾有的文明与辉煌;还有那风情万种的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傈僳族“阔时节”以及“光邦”鼓舞、象脚鼓舞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边疆少数民族风情浓郁,中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用火麻编织的、多姿多彩的粗布民族服饰,以其工艺的粗犷,线条的流畅,色彩的艳丽,图案纹饰的丰富,风格的多变,件件透着盈江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 来到位于芒允乡那震惊中外的马嘉里事件起源地,我们会被盈江景颇族人民的勇敢自信和民族精神折服。瞻仰盈江万象城遗址和中国同盟会会员、傣族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先生的故居,激励后人铭记历史,并对历史遗存进行反思。 “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底蕴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内涵的城市。”围绕这一思路,盈江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优势,积极挖掘以傣、景颇、傈僳为主的传统文化资源,把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先进文化,增加民族文化底蕴,创造大文化环境作为盈江发展的底气。在努力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在悉心保护着独有的民族特色和

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策划)

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策划) (2012年3月) 项目背景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相依共存同荣和济,形成了灿烂的文化与独特的经济形态。建国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从传统的边地,野蛮、落后的印象,打破自卑和封闭,堂堂正正进入国际舞台,各民族特色文化和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民族特色品牌唱响了国内外,反映出中国产业的拓展与文化自信心的崛起。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产业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发掘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产业、打造民族品牌已逐渐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但是,真正寻找到产品与文化最合适的结合点,激活少数民族文化与形成少数民族产业并非易事。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世界各国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产业层面上的冲突更加加剧。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和产业的发展;而全球化和信息化又使国外的文化和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少数民族文化和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起到制约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产业要立足于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不仅需

要从政府角度宏观发力,而且需要各民族肝胆相照,齐心协力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与产业,推动少数民族特色优势文化与产业形态的形成,在世界舞台演绎新的历史性篇章,这正是实现中国少数民族产业走向世界的历史性任务。 项目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博览会(民博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着力打造并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民基会)主办的、集各民族优秀文化和特色产业于一体的民族文化产业盛会。民博会从1991年至今分别在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民博会作为民基会主办的全国性知名品牌项目,是一个展示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盛会,博览会通过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建筑群,艺术品、服饰、医药、饮食等展示和交流,在宣传少数民族文化、沟通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继承民族传统艺术、促进民族大团结方面发挥了积极地的促进作用。该活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高度赞扬,深受各族人民的关注与欢迎,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民族产业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交流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民基会虽然是主办单位可实际上是慈善机构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源和人力资源把民博会更好的延续。其

民族风情手抄报内容

五十六个民族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官方的统计资料是由56个民族组成,按照人口数量的降序排列,依次为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傈、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兹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56个民族中新疆就有47个民族。其中毛南族,原称毛难族。德昂族,1985年前称为崩龙族。基诺族,为1979年6月正式确认。克木意为人人民,克木人有克木、克比之分。克木内部又分为克木泐西双版纳土著、克木老老挝迁入、克木交越南迁入三个群体。民族人口查询二排序民族人数1汉族115940万人2壮族16,178,811 3满族10,682,263 4回族9,816,802 5苗族8,940,116 6维吾尔族8,399,393 7土家族8,028,133 8彝族7,762,286 9蒙古族5,813,947 10藏族5,416,021 11布依族2,971,460 12侗族2,960,293 13瑶族2,637,421 14朝鲜族1,923,842 15白族1,858,063 16哈尼族1,439,673 17哈萨克族1,250,458 18黎族1,247,814 19傣族1,158,989 20畲族709,592 21傈僳族634,912 22仡佬族579,357 23东乡族513,805 24拉祜族453,705 25水族406,902 26佤族396,610 27纳西族308,839

民风民俗作文4篇

民风民俗作文 4 篇 导语:民风,汉语词汇,指民间的风尚,风气,一般指好的方面。下面是小 编为你分享的作文 民风民俗作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篇一:民风民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 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 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 在当地被称为“着物”, 因和服的图案 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 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 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 由于打结很费事, 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 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 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 和韩国人起坐习 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 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 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 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无不展示着各个 国家的独特魅力。 篇二:民风民俗作文 每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我的家乡湖南便有一个习俗,就是用地菜煮鸡蛋吃。 其实“地菜”这种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学名叫“荠菜”。这荠菜在田边、地 头、沟坑、丛林哪儿都长,它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之功 效。 那么, 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资料告诉我: “三国 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 痛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叮嘱老 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痛即痊愈。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 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便成了习俗。 每到三月三, 家中的长辈便会用地菜煮鸡蛋给家里吃, 它那清甜的滋味时常 让我回味, 这虽然只是家乡的一种习俗, 但俨然已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篇三:民风民俗作文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西北民族大学 旅游资源鉴赏期末大作业 专业班级:08级环境工程2班学号:P081914375 姓名:马雪婷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摘要】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并突出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重要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最后指出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族信仰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资源也不仅限于静态的地貌旅游资源,水色风景的观光等,动态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民俗风情就是最具有活力的一旅游资源,她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丰富了我国的旅游活动,下面将浅谈一下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 民俗风情就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在长期的生活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在所有旅游资源中,民俗风情是最具有活力的旅游资源,因为她鲜活,奇异,充满无穷魅力。 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因生活环境,发展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形成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从文身,文面到耳环,项链;从茅草裙,遮羞布到比基尼,防弹衣;从手抓饭,牛血酒到三明治,蜗牛宴;从石穴,树巢到阁楼,别墅;从挥矛迎客,碰鼻致礼,挤眼示情到亲切握手,热情拥抱;从跳火接,晒佛节到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这些民俗风情全面地反映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体现一个民族的理想和感情,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真是表露。 民俗风情旅游的定义是指人们以观赏,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体验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以及暂时逗留所引起的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总和。 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在这个条件下,形成了人种,民族,籍贯区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一般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三个大类型: 1,物质民俗:包括服饰民俗、民居民俗、饮食民俗、民间传统特色产品等。 2,社会民俗:包括婚恋、嫁娶、岁时节会民俗等。 3,精神民俗:包括禁忌信仰民俗,娱乐民俗等。 二,民俗风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自然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 1,广泛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广泛存在的。民俗广泛存在于某一地域范围或某一民族,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一切过程,广泛存在于任何季节和时间。民俗几乎无处不在,包罗万象的。处于不同的地域,演绎不同的民俗风情。如在美丽的苗乡,常常会碰到一队队青年男女聚集在山坳,路旁,村边对歌的快乐景象。一些地域性很强的生活习俗更让人感觉新鲜,有趣。例如新西兰人最流行的见面礼是“碰鼻礼”。 2,自然性:无论是服装,饮食,居民,交通用具,还是很会礼仪。节日节庆,宗教信仰活动,凡是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民俗事项和载体,都是一个民族或地区人们生活的真是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 俗》教案

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研究“金陵灯会”、“民间艺术”、“南京方言”、“南京云锦”和“南京剪纸”的特点,从中感受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南京百姓幸福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以研究性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探讨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的特点及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中感受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南京百姓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是南京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在研究性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深厚的特点,重点研究“金陵灯会”和“南京方言”,感受南京老百姓幸福祥和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南京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自备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最喜欢到哪儿呢?为什么呢? 2、想不想一起去领略一下南京的风光啊?【播放视频】

3、南京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的民风民俗 【板书:民风民俗】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4、揭示民俗村研究内容。【播放课件】 5、四人小组讨论、选定研究专题。(生讨论汇报) 6、读小组研究的提示。【出示提示】 7、老师补充资料。 8、小组活动。 二、分组研究,交流汇报 ※金陵灯会【板书】 1、抓——起源:最早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啦!距今1500多年了,你们有什么感受? 2、抓——花灯:夫子庙的金陵灯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八举行,十五 上灯,十八落灯。 (1)出示花灯。 (2)探讨制作的不易。 (3)研究花灯的发展。 3、抓——灯会:是的,自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后,夫子庙便开始享有“秦淮灯火甲天下”之美誉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可热闹着呢!咱们一起去逛逛吧! 【播放视频】 4、引——诗词:此情此景,正应了那首诗:【课件】银花火树自芬芳,天上人间终不分。万紫千红春世界,人潮灯海涌如云。(齐读)

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许庶王怡豪刘倩楠祝献捷范楚璇 2015年5月

文房四宝和汉字相伴相随已经1700多年了,它既承载了中华文化,也是最具中国元素的符号之一。我们不能眼看着这个“国宝”衰弱。 ——姜昆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其融中国绘画、书法、艺术雕刻、文化装饰为一体的特性,成为中华文化之“宝”,统称为“文房四宝”。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徽笔,宣笔,徽墨,宣纸,歙砚,所以文房四宝均源于安徽。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的雅称,在我国多个地区拥有品牌,其中尤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等闻名。可以说,“文房四宝”是中国式书写的基础,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房四宝”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逐渐失去其实用性,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市场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文房四宝”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亲身前往北京琉璃厂参观的旅途中,我们有幸亲自瞻仰到一位国画大师亲自创作的过程。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一笔一点描绘出中国山水之间的幽静。然而,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也向我们表达了对文房四宝,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担忧,一部分是社会的现状,一部分是我们当代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不足,还有就是继承与发扬的问题。 挑战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的冲撞 我国各个产业的生产都在快速地现代化,但是笔墨纸砚的生产技艺基本上是传统的手工方式。在宣州,宣纸生产要经过108道工序,仅处理原料青檀皮就要三蒸四洗,还要经过日晒雨淋,竹条鞭皮、捶打,历时一年。其中,捞纸工双手整天浸泡在水中,体力消耗大;而烘纸工则常年处于高温作业之中。尽管耗费了那么大的体力和精力,但市场销售并不理想。除宣纸外,笔墨砚的产量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砚,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而今歙砚的生产,基本上是依托少数几位良工来维持。墨的生产方式原始、陈旧,规模难以做大,市场更小。 挑战产业发展与后继乏人的冲撞 让人揪心的是,由于从事笔墨纸砚生产的工人普遍工资水平低于其他行业,从业者日渐稀少,后继乏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仅湖州善琏一个地区的制笔从业者就有2000多人,而到了2009年,整个湖州地区的从业者只剩下499名。糟糕的是,有些关键工序的技术人员,近10年都招不到人,只能延聘退休人员。其中的高端技艺,如徽墨墨模、徽砚的雕刻,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核心内容,

天水民俗文化 多姿多彩

天水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天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从古到今长盛不衰。在天水这块大地上,属于非物质类别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堪称历代文化和民俗的博物馆,如与胡笳密切相关的天水夹板、远古民族巫舞的余韵——武山旋鼓、元杂剧的活标本——武山秧歌、富有江南韵味的秦安腊花舞、雅俗共赏的秦安小曲以及其它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山歌小调、民间传说、民间工艺等。 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庙会 “上九”朝观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天水的市民都会倾城而出,去玉泉观“朝观”,朝观是天水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从正月初八晚上开始,市民像潮水般涌向玉泉观。到零点,人流几乎水泄不通,钟声、鼓声、人们的欢呼声相融相和,直到次日凌晨,人流渐歇。

伏羲庙会 每逢农历正月十六,相传是伏羲诞辰,这一天,是天水有名的伏羲庙“人祖”庙会。对天水人来说,每年这一天都要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缅怀始祖恩泽,弘扬伏羲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 天水“浴佛节” 天水的佛事活动历史悠久,尤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最为有名。 四月初八这一天,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华盖寺古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州区的南郭寺、麦积区的净土寺,都会迎来成千上万的游人,组成了天水传统庙会的一大人文景观。 曲艺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在秦州,皮影因其材料

多用牛皮制作,故秦州皮影戏又称为“皮影灯影子戏”。据专家考证,秦州皮影戏形成于秦时期,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唱词和唱腔主要以秦腔为主。 山歌 山歌,有的地方叫“花儿”。天水地区的山歌主要归属于陇中花儿和介乎洮岷花儿之间两种类型。陇中花儿,主要以武山、甘谷、秦安、麦积、清水一带流行的山歌为主,歌词句式以七字句为基础,较自由,歌词即兴创作为多,一曲多词较为普遍。天水山歌曲调或高亢、凄婉,或悠长、缠绵,或抒情、优美,没有器乐伴奏。 小曲 小曲俗称地摊秧歌,在天水各地流行十分广泛,以秦安小曲最有代表性。秦安小曲相传形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分为花腔与老腔两大类型。小曲用当地民间方言演唱,只唱无白;器乐主要以塞子敲击节奏,以三弦随腔伴奏,或以锣鼓、镲、四片瓦等器乐伴奏。 社火

少数民族特色展示

少数民族特色展示 目录 苗族 彝族 满族 土家族 侗族 布依族 瑶族 白族 朝鲜族 哈尼族 黎族 哈萨克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东乡族 仡佬族 拉祜族 佤族 水族 苗族 分布: 我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在黔东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带(以湘西为主),有较大的聚居区。在广西大苗苗族踩堂舞山、滇黔桂和川黔滇交界地带和海南也有小聚居区。其他地方的苗族则与其他各民族杂居。 建筑: 山寨居住的是吊脚楼。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

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多已改为瓦顶。 服装: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饮食: 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 传统节日: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彝族 分布: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建筑: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弘扬;传承;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二、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1保护传统文化必须有选择性 精华与糟粕并存,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槽柏的过程. 2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被压缩了.这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传统文化本身应对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 政府要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团体。加强立法,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四、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1学校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2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 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五、结束语

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教案

《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传统节日和习惯.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2、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过程与方法:进行本课教学,通过模拟表演欣赏等系列活动,加强学生对民族风土人情的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每组分工完成以下任务:收集反映该民族特色(如地域风光服饰建筑民间习俗饮食等)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师:1、收集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1)《壮族歌会》、《泼水节》视频;(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视频;(3)《爱我中华》《我们新疆好地方》音乐;(4)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踩踩唱唱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学生回答并演唱. 3、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各民族缤纷艳丽的服饰,品味了风味独特的饮食.这节课,让我们去感受各民族风格各异的住所和多姿多彩的节日. (板书课题) 二、交流知识,畅谈感受 (一)图片展示领略风格各异的住所 (课件演示课前收集的传统的蒙古包、藏族民居、陕北窑洞和云南纳西族民居),让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住所.并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民族各具特色是住所?(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二)感受多姿多彩的节日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同学们愿不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 具体交流以下几个节日 1、泼水节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了同学们收集的这么丰富的资料,我真高兴。老师也收集了其它民族的节日。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视频资料:傣族人民过泼水节) 师:边看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民族?过的什么节日? B从画面上你们都看到什么? C为什么人们的衣服淋湿了还十分高兴呢? 学生汇报

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导读: 民风民俗作文300字(一)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风民俗作文300字(二)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

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据说,十二生肖的排名是这样来的: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晚上,贪睡的老猫请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却悄悄地独自出发了。老鼠不会游泳,却遇上了一条河,它偷偷地钻到牛耳朵里,顺利过了河。等牛刚要进门时,老鼠一下子从牛耳朵里窜了出来,抢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结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来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个人都有属相,我们的属相就是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来定的。比如,我今年9岁,属虎。 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还根据十二生肖的形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精美的邮票、闪光的银币,有古老的金币、精致的挂件,还有美轮美奂的刺绣、五花八门的剪纸、奇形怪状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艺,真是精美绝伦,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绚丽多彩?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关的资料,和我们一起分享。

12、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12、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能力与方法:学习并传承民风民俗。 3.知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来历与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了解传统习俗蕴含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体会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1课时 一、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传统习俗的资料。 2.准备视频:过年的热闹场面、赛龙舟的场面。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春节的热闹场面)锣鼓声声,笑语阵阵,这让你想起了什么? 2.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习俗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年的热闹场面,唤醒了学生的记忆,对民族风俗文化的亲近、向往之感油然而生。 (二)走近春节,感受年味 1.春节是个热闹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过节前后忙忙碌碌。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放鞭炮、拜年、压岁钱、年夜饭、包饺子、守岁、舞狮舞龙) 2.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春节习俗背后都有流传已久的传说和美好的寓意,你知道哪些?(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3.分享交流。 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放鞭炮、拜年:讲述春节的来历、过年的故事。 压岁钱:说说压岁钱习俗的小故事。 包饺子:说说饺子的寓意。 4.我们刚才交流的是汉族的春节习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你知道少数民族是怎么过他们的“春节”的? 5.春节的这些习俗,让我们的年味儿十足。无论身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人人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感受着团圆的喜悦。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最熟悉的春节,用典型生动的事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回忆过春节的一系列活动,领略春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传统习俗,研究交流 1.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策划书

“弘扬农大多元文化细品民族特色风情” ----------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 策 划 书 活动目的、时间、地点等---------------------------------------------3 开幕式---------------------------------------------------------------------6 少数民族才艺比赛-----------------------------------10 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普及展--------------------------------------------15 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竞答比赛---------------------------16 民族特色狂欢夜舞会---------------------------------21 闭幕式--------------------------------------------------------------------24 活动经费-----------------------------------------------------------------26 美丽的竹楼,动听的歌曲,迷人的舞蹈,淳朴的民俗,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民族画卷。因为有了他们的身影,中华大地才会如此绚丽。他们像一个个的精灵,给世界带来了活力。一.活动目的: 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广泛普及少数民族知识,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间的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各民族和谐相处,增进彼此间的尊重。给少数民族的同学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能够尽情的传扬。二.活动主题:“弘扬农大多元文化细品民族特色风情” ----------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节 三.活动时间:2010年4月17日----2010年5月22日 四.活动地点: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 五.主办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学生管理部 六.承办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学生会文艺部 七.赞助商:待定 八.活动工作: 外联组 负责本次活动的赞助。 负责与赞助商沟通,完成承诺于赞助商的宣传。 在2010年4月5日之前完成任务。 宣传组 联系新闻中心,并完成本次活动所需展板和海报。 联系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完成电子大屏宣传所需要的各项手续和宣传内容。联系校园广播站及农大校报,完成宣传内容,并在广播站及农大报上进行宣传。 从2010年4月10日起,在农大校园网,学生会网站上随时更新本次活动的情况。 在公寓楼下粘贴通知,以达到进一步宣传的目的。 后勤组 具体工作和相关负责人,根据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分工,详见 舞美组 完成舞台的布置方案,采购舞台布置所需物品,组织工作人员对舞台进行布置。 对演出现场观众座区进行分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