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电影的特征与区别

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电影的特征与区别

尽管“新浪潮”“左岸派”电影人的身份和资历不尽相同,但他们毕竟是出现在同一个国度、同一个时期的两股电影思潮,他们的电影确实拥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首先,他们都对法国的所谓“优质电影”和商业电影中的平庸、虚假和陈旧的表现手法作过猛烈的抨击。落实到创作中,他们的影片都显现出丢弃传统、打破陈规、求新尚异、大胆探索的特征。例如:在影片的拍摄上,他们注重电影的照相性,强调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学究式的规范与原则,大量使用跟拍、抢拍、长镜头、景深镜头等类似于纪录片的拍摄方法;在音响的处理上,他们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在镜头的剪辑中,置传统的语法和修辞规则于不顾,随心所欲,不无禁忌。
其次,他们都认为导演是影片的惟一“作者”(或“作家”),都提倡在电影的创作中应充分展露导演个人的人生感受和独特追求。因此,在他们的影片中,都表现出刻意追求个人风格、过于注重自我表现的特色。为此,他们作为导演,大多参与或干预了电影剧本的创作,有的甚至干脆编导合一,以保证自身的艺术追求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在影片的内容上,反对讲述那种过于戏剧化的故事。在题旨的设置和表现上,反对浅显、老套、直白和单一;在影片的结构上,大多采用与生活的本来形态相近的散文化的、生活流或意识流式的结构样式。
第三,由于“新浪潮”“左岸派”电影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所以,他们的电影不通俗、不易懂、不明快、不流畅,并显现出悲观、沉重、晦涩、和多义的特色。在他们的影片中,片中人说什么和做什么往往没有常规意义上的目的性。换言之,片中人说什么和做什么其实并不重要,他们想展示、想告知的只是片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对于许多社会问题和人类心灵深处的隐痛,他们只是热衷于揭示,至于答案、出路和治疗的方法,他们的通常做法是留给观众去思考。
当然,“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概而言之,有以下四点:
其一,叙事方法不同。“新浪潮”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传奇色彩,所叙之事大多与导演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并较多地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而“左岸派”电影人则常常从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二次大战”、原子弹爆炸等)中去寻找创作素材与灵感,其叙事人称丰富多变。
其二,追求和结构不同。“新浪潮”电影人的追求是向生活靠拢,其作品的结构大多与生活同构;而“左岸派”电影人感兴

趣的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其作品的结构大多近乎意识流。
其三,表现形式不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过于潦草,过多地富于即兴色彩,特别注重真性情的不加修饰的流露;而“左岸派”电影在形式上非常讲究,细节上精雕细琢,影片拍得比较精美。
其四,观众的认同程度不同。“新浪潮”电影人不考虑市场,不考虑观众的审美习惯,因此,几乎没什么票房收入;而“左岸派”电影人在追求个性与创新的同时还能兼顾观众的观看习惯,因而还是能够赢得一批观众的认同。
总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新浪潮”“左岸派”电影运动,是法国电影史上规模最大、参与者最多、成果也最为丰硕的电影革新运动。“新浪潮”及“左岸派”的电影观念,对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电影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新浪潮”“左岸派”电影运动的出现,对于世界电影整体品质的提升和总体走向的调整,都产生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