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学业倦怠研究

大学生学业倦怠研究

第22卷第5期卫生软科学V ol.22 No.5 2008年10月 Soft Science of Health Oct.,2008

●医学心理学●

大学生学业倦怠研究

全莉娟, 侯中红, 姚本先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46名在校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结合访谈结果考察了年级、性别、专业、录取方式等变量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特点,探讨了不同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程度偏高;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业倦怠的情感衰竭、讥诮态度两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男大学生的讥诮态度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④文理科大学生学业倦怠程度在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调剂录取的大学生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志愿录取的大学生,有着更低的成就感。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倦怠;情感衰竭;讥诮态度;低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800(2008)05-0383-03

1 问题提出

倦怠(burnout)原指燃尽、枯竭。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将其用于心理健康领域,主要用来描述人际服务领域中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本身的要求或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对工作缺少兴趣,感到厌烦,身心俱疲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1]。Maslacha和Jackson将其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领域中,工作者的一种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讥诮态度(depersonalization)和个体成就感降低(a reduced sens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症状[2]。

1997年Maslach 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eneral Survey,MBI-GS)问世后,关于倦怠的研究已拓展到许多领域。研究表明,倦怠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同样存在,而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期望得出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和特点,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表1 样本分布及比例(n﹦346)

年级 性别 文理科

项目

类别 一 二 三 四 男 女 文科 理科 人数 99 80 66 101 205 141 152 194 比例 28.6% 23.1% 19.1% 29.2% 59.2%40.8% 43.9 56.1%

在安徽省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三所高校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46份,有效回收率为91.1%。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

2.2 研究工具

在Maslach学业倦怠量表(MBI-SS)的基础上参照连榕等人编写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加入大学生入学录取方式(志愿录取、调配录取)和基本的人口统计学指标等,组成《大学生学业倦怠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15道调查题,采用Likert 7级评分制,“0”代表“从不”,“6”代表“总是”。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即情感衰竭、讥诮态度、低成就感 [3]。

2.3 研究程序

* 收稿日期:2008-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思想道德建设视野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机制新研究》(05B2X06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全莉娟(1977-),女,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383

调查采用集体施测和个别施测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过程中施以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前主试对测试进行适当的解释,在被试表示明白后开始测试。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学业倦怠总体状况

采用问卷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在学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得分,见表2。按照本量表的评分标准,情感衰竭高于15分为高;讥诮态度高于10分为高;成就感低落高于30分为高。大学生平均得分在情感衰竭和讥诮态度两个维度上得分均偏高,在低成就感维度上,不少学生也有较高的得分。大学生学业倦怠在低成就感上表现出对学业、教师、学校等外在因素抱有不满意感,倾向于外在归因,而不是把对学业的倦怠态度归因于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

3.2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年级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情感衰竭和讥诮态度两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大学生学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346)

维度 M SD

情感衰竭 18.27 3.64

讥诮态度 13.71 3.52

低成就感 23.62 3.99

表3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年级差异比较

1(n=99) 2(n=80) 3(n=66) 4(n=101)

年级

M SD M SD M SD M SD

F Sig. 情感衰竭 16.77 3.77 19.03 3.72 18.28 3.20 18.25 3.48 5.491 0.001*

讥诮态度 12.63 3.13 13.46 3.50 12.98 3.26 15.45 3.46 13.749 0.000**

*

低成就感 22.77 3.73 24.36 3.87 23.00 4.40 24.27 3.87 3.953 0.09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4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性别差异比较

男(n=205) 女(n=141)

性别

M SD M SD

F Sig.

情感衰竭 18.16 3.57 18.43 3.74 0.441 0.507

讥诮态度 14.07 3.66 13.19 3.24 5.247 0.023* 低成就感 23.77 4.00 23.40 3.97 0.687 0.408

如表3显示,在情感衰竭和讥诮态度上一年级学生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年级组的大学生,而以二年级学生为最高;在讥诮态度上以四年级学生得分为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年级组的学生。

3.3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性别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对男女大学生学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讥诮态度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见表4。 3.4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文理科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对文理科大学生学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理专业大学在学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5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录取方式差异比较

志愿录取(n=224) 调剂录取(n=122)

录取方式

M SD M SD

F Sig.

情感衰竭 18.07 3.84 18.63 3.22 1.873 0.172 讥诮态度 13.45 3.57 14.20 3.40 3.615 0.058 低成就感 23.12 4.02 24.53 3.77 10.178 0.002**

384

3.5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录取方式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对志愿录取和调剂录取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志愿录取的大学生和调剂录取的大学生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剂录取的大学生较志愿录取的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低成就感,倦怠程度高于按志愿录取的大学生,见表5。

4 分析与讨论

4.1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年级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讥诮态度两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已有关于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但连榕等提到的四年级学生由于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的开展,情感承诺和成就感增高的现象[4]并没有出现。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怀有美好的希望和憧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具有较高的情感承诺,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上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而二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的大学生活,新鲜感渐渐减少,对专业学习表现出了一定的厌倦,同时对大学生活、专业学习、教师素质报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方式和水平具有较多的意见和要求,表现出较高的情感衰竭。四年级学生正在面临毕业和就业各方面的压力,对毕业前的专业课学习提不起兴趣,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因而四年级学生讥诮态度得分较高。

4.2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性别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男大学生在讥诮态度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其它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这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求女性温柔、贤淑,因此女性在个性上要比男性内敛,在对待一些问题上比男性有较高的承受力和耐力,而男性则更急躁、个性张扬,表现得更愤世嫉俗。

4.3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文理科差异分析

已有的研究一般认为,文科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理工科则更偏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理工科学生较文科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知识更有意义,有更高的情感承诺和成就感,大学生学生学业倦怠程度为:工科低于理科、理科低于文科[4]。本研究结果却表明文理科大学生在学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样本的取样问题,也可能因为理工科学生的学业倦怠程度较以前已有所增加。

4.4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录取方式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所学学业是自己志愿专业的大学 生在低成就感上得分显著低于调剂录取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成就感(见表5)。高考志愿所填报的志愿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或者是学生比较看好某专业,学生对这些专业情感承诺高、学习动机强,学习这些专业知识能让他们获得较高的成就感。而调剂录取的学生所学专业很可能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或者相对冷门,就业前景不好,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学生可能不易获得较高的成就感。

5 结论与建议

5.1 当前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程度偏高

5.2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业倦怠的情感衰竭、讥诮态度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一年级学生的情感衰竭程度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年级组,四年级学生的讥诮态度程度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年级组。高等教育应更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二年级、三年级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四年级学生由于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学校应增大对四年级学生的工作量,为学生提供及时、足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平台,而不应对四年级学生放任自流、疏于管理。

5.3 男大学生的讥诮态度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男性由于社会要求、传统文化的影响、个性等原因,表现出更高的讥诮态度。高等院校在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等时,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认为学生尤其是男大学生的比较尖锐的意见是无理取闹,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应采用疏导的方法,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粗暴对待。

5.4 文理科大学生学业倦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5 调剂录取的大学生低成就感得分显著高于志愿录取的大学生

针对该种情况,高等院校在录取学生时,应更关注学生的兴趣、志愿选择,增加志愿录取学生的比例,减少调剂录取学生的比例,尊重学生的选择。

通讯作者:姚本先(1963-),男,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联系方式:0553-*******。

参考文献:

[1] Freudenberger HJ.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159-165.

[2] Maslach C, Leiter M.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7-12.

[3] 张 莹,甘怡群,张轶文.MBI-学生版的信效度检验及影响

倦怠的学业特征[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383-385.

[4] 连 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

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47-51.

(责任编辑:何庆节)

38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