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3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2023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区域地理主题

第一章区域概述

■知识点一: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层级性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区域尺度越大,层级越冨,区域特点越宏观,

例如: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辽河平原组成。

2.促进性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3 .差异性

统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国家为例: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小国: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

例如:俄罗斯疆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发展进口一一加工一一出口型经济。

■知识点二:区域地理特征及比较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也是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的内容见下图:

居島I I交通I I科技11政策11文化11经济

(-)区域特征分析

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描述角度及术语】

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

+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

+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 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径流量)差异。 ② 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 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 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 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 的差异。

第二章区域发展 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内力作用

n

地形起伏

-地貌差异

地形平坦

■知识点二: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及综合治理

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

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 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 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

具体表现如下: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室大;②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 节。

(2)人为原因

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木合 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如下: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 设等。

3.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 综合治理原则:

① 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② 综合运用生物、工fi 、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 综合治理措施:

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②构筑防护体系

优化土地

利用结构

a. 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水分和温 度条

件,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

b. 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③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人 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知识点三: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自然条件较 好的地方

人工种植高产 牧草•解决牲 畜食草问题

使退化的草场 *通过休牧得以 自然恢复

控制人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

④调整牲畜结构和數■

⑤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

(1) 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 湿润地区+山区+地表植被破坏,容易产生泥石流和滑坡。 (3) 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溃化。 (4) 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5)

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容易使河湖水量减少,产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

(1)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 失、滑坡、

泥石流等。

(2)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 干旱、风力

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源恥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 垂直节理发

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q 擅披鳳虱一值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 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如一泥石流、水 土流失的发

生等。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和谐方面分析。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滅弱或消除那些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一一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 多种经营。

(3)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

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或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4)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5)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和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参与。

■知识点四:水土流失综合分析

■知识点五:地球之肺与地球之肾的效益及保护 (-)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 森林的生态效益

水土流失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植

被覆盖率下降,生态恶化 河流含沙量増加,河床抬高, 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沟谷增加,耕地减少

产生 原因

①W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洒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算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

3.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毁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 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二氧化碳増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二)湿地的形成及生态效益

1.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分析方法:

沼泽地的形成原因•般着重分析:

气候:①降水量较多;②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微弱;

地形: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土壤:冻土发育,不利于下渗;

水文:凌汛,洪水泛滥;水网密度,水量充足等。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陸解功虹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3.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以: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雙已经退化的湿地。

⑷营造有利丁: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1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第二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釆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2,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

I

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

规模逐渐稳定资源枯竭或市场转移.产业规模疝7 城市陷

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 则可实现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

3.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釆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4.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

(1)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知识点一: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一)焦作开发的条件(兴起)

(二)焦作衰落及面临的问题

1. 衰落的原因:煤炭资源枯竭

2. 面临的问题:煤炭枯竭;产量下降;经济发展放缓;基础设施落后、采煤遗留 的各类环境

破坏。

【煤肝石的危害】:煤砰石弃置不用,占用大片土地。煤肝石中的硫化物逸出或 浸出会污染大气、农田和水体。砰石山还会自燃发生火灾,或在雨季崩塌,淤塞 河流造成灾害。 四、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知识点二:分析资源型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开采条件J~

[埋藏深浅

Z-

地势起伏、等深线深度

T 地形、地质条件-- 滑坡、泥石流、地震、断层

海水腐蚀|

-(气候、气象条件卜-

高温、低温、干旱、暴风雪、洪涝、大雾

大风、风浪、寒潮、沙尘、高寒缺氧、台风 T 水文 I 靠近河湖;结冰期等]

市场大小] 距离市场远近

-劳动力|

-基础设施 资金|

L 財、专业化顾|

资源开发

L 资源富集程度(首要条件)

1

■{生态

H 生态脆弱、冻土、

自然 条件

社会 条件

①经济结构单一,多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

②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③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知识点三:分析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减少城市对资源产业的依赖, 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

②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引进优秀人才

③改善区位条件,完善基础设施

④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恢复生态环境

⑤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能力

【知识扩展】世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案例

鲁尔(煤钢城)。克虏伯公司的发祥地,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二战期间盟军主要的轰炸目标。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

法国洛林(煤钢城)。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重化工基地。通过实施“工业转型”战略,发展成为法国吸引外资最主要的地区。

美国匹兹堡(钢城)。美国钢铁之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发祥地。通过改造传统产业,植入现代产业,产业结构逐步由重型转向轻型和服务型。

美国休斯敦(油城)。曾获“世界能源之都”称号。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拓展,

以及建立宇航中心,完成了从单一石油资源型城市向集资本、技术、智力于一体 的综合性大都市的演变。

美国洛杉矶(油城):促进下游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的开发,使靠近沙漠的 季节性牧场变成粮、棉、蔬菜、水果生产基地;飞机制造业、军械工业迅速兴起; 己建成替代产业群。

日本九州(煤城)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在该地区兴办一批现代化开发 区,吸

引大批企业迁入九州开发区,并按新产业政策兴办一批企业,使九州地区 转型为日本新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区。

第三节大城市的辐射功能

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 城市功能

(1) 概念:

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2) 类型:包括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

(3) -------- 差异:城市功能单 武夷山市旅游服务功能;

城市功能综合一一成都市多重中心功能

3. 城市辐射功能

(1) 概念: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 城市辐射功能的体现:腹地大小。

(腹地: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

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 场、土地资源等

区域政 治、经 济、文 化中心

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关系

(1)腹地范围越大,城市发展潜力也越大;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北部受到南岭(地形)的阻挡,国内腹地范围较小,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2)城市腹地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农业

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

例如:在小麦大省河南,催生了以三全、思念为代表的面食深加工企业;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聚集了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乳业大咖。

(3)城市腹地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矿产资源

腹地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

例如: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城市腹地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产业基础

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有可能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的某部分而发展为工业中心;

例如:用直销隶属江苏省苏州市,利用上海、苏州等大城市高新技术的优势,近年建立了生物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等产业园区。

(5)城市腹地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交通

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较便利的城镇,有机会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卧城”。

例如:地处北京和天津中间的廊坊,利用其地理位置和交通的优势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快崛起的卫星城之一。

【归纳】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5.城市体系和城市关联网络

(1)城市体系的概念:

区域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围绕城市组织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构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形成在城市体系中,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强,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知识点一:(2)不同城市规模等级的特点

二、纽约的辐射功能

1 .纽约的发展

2.纽约市的福射功能(空间视角)

■知识点二:【重点】核心城市的发展对其所在区域的影响分析: ① 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距;②区域产业体系结构更加合理:

③区域城市体系日趋完善;④促进区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三、城市辐射强度

1.上海的城市功能:我国重要的■线沿海港口城市,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长 三角城

市群的核心城市。 ■知识点三:

2.影响城市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 城市等级:城市等级高,经济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好,与核心城市联系更密切,受辐 射作用更强。

② 经济基础: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规模扩大,对外辐射能力增强。 ③ 交通:交通运输网络可加强对外联系,促进人流、物流等的传递。

伊^运河开通,纽 约腹地扩展并加速 发展,成为美国最 大的贸易口岸。 纽约进口额占美国 的2/3,

出口额占 美国的

1/3,经济 増长迅速。

纽约成为世界上第 一座人口超过

1000

万的城

市。

纽约依托美国最大 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帯动全国、辐射全 球,成为世界金融、 商贸中心。

19世纪 20年代

19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30年代

21世纪

依托交通条件

主要表现

海运 航空

公路、铁路 航空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轨道交通

:辐射全球,发挥国际政 i 治、经济、金融、文化 i 中心职能

促进人、物、资金、技 术、信息的流动,带动 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体系、城市体系日 趋合理,城市化和经济 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促进卫星城形成,分散 城市功能,缩小区域 内部发展差距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一、自然地理 1. 地球的水资源 地球约70的表面被水所覆盖,其中97.5为盐水、淡水只占2.5。全球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和冰川中,仅有少部分分布在河川、湖泊和湿地中。 2. 地球的气候系统 地球的气候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一定地域内的大气状态。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自身运动、太阳活动、地形地势、水体分布等。气候分布的原则是,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发展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很大;海洋温暖的气候使得北欧地区的气候要比同纬度上的其他地区温暖,大陆温暖的气候使得俄罗斯地区的气候要比同纬度上的其他地区寒冷等。 3. 地球的板块构造 地球表面的岩石分布在连续性较大的大块地壳上,形成了地球的板块。地球板块构造是现代地质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它是研究地球内部活动的重要基础。 4. 地球的生态环境

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有生物多样性、生物稳定性、生物生产力和生物生活质量。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地理特征的学科。其中包括人口地理的原理、方法,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演化和城市环境等的学科。 3. 农业地理学 农业地理学是指农业在地理环境中分布、演变、作用及其与地理条件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4. 工业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工工业地理和区域工业地理,人工工业地理研究的是城市工业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工业地理则研究的是地区间工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区域工业发展规律。

2023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 2.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性。 3.区域的特性: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4.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长江中下游平原由若干平原组成,水系密布,土质黏重,影响初期的农业生产,由于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反而促进了发展 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转型期—人地矛盾锋利;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7.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重要涉及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8.遥感(RS):a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同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b、应用:资源普查、环境

和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9.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运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3)地位: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 信号接受机,就能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和时间。四颗卫星可拟定运动物体速度。(4)组成:空间部分— CPS卫星星座、用户部分— GPS信号接受机、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解决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11..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如110指挥系统、119火警指挥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等。 12.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实验基地。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重要有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涉及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西北地区自然特性: a.地形特性: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东西部以贺兰山为界.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高中地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一门科目,是对地球表面及其上的自然与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和系统的总结。高中地理会考则是对学生在高中学习地理课程期间掌握的一些必备知识进行考核的考试。以下是2023年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供学生参考复习。 一、地理概念 1.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地理学的历史发展 3.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4.地球的形状与尺度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 3.地球自转引起的日照变化

4.地球倾斜引起的气候变化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1.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特点 2.地壳的组成和结构 3.地壳构造和板块构造理论 4.地壳运动与地震、火山的发生 四、地球的地表形态 1.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2.地球的地形和地貌 3.地球上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五、地球的水文特征 1.地球水文循环 2.地球的河流、湖泊、湿地 3.地球的地下水资源

4.地球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六、地球的气候 1.地球的气候分布 2.地球的气候因素和气候要素 3.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气候调查研究 4.地球的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地球的生态环境 1.地球的生态系统 2.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3.地球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保护 4.地球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八、地球的经济地理 1.地球的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发展 2.地球的区域发展差异和地区规划

3.地球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地区经济合作 4.地球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以上就是2023年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这些内容主要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表形态、水文特征、气候、生态环境和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学生在备考高中地理会考时,需要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联想和理解,以便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另外,平时在复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和相关地理杂志书籍,多进行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总之,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真正掌握地理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2023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区域地理主题

第一章区域概述 ■知识点一: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层级性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区域尺度越大,层级越冨,区域特点越宏观, 例如: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辽河平原组成。 2.促进性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3 .差异性 统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国家为例: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小国: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 例如:俄罗斯疆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发展进口一一加工一一出口型经济。 ■知识点二:区域地理特征及比较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也是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的内容见下图:

居島I I交通I I科技11政策11文化11经济 (-)区域特征分析 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描述角度及术语】 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 +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 +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 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径流量)差异。 ② 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 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 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 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 的差异。 第二章区域发展 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内力作用 n 地形起伏 -地貌差异 地形平坦

2023重要的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3重要的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3重要的高考地理知识点资料归纳 高考的地理知识点还是同学们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大家在复习阶段应好好去记忆一下高考的地理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重要的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 1、描述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图) 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和反射;晚上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3、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热低冷高(高低压是相对水平方向而言的);画图(海陆风) 注意:实验及步骤 5、三圈环流:(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 季节移动:7月北移、1月南移。 6、东亚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陆地:1月是亚洲高压,天气:寒冷干燥; 7月是亚洲低压,天气:高温多雨 7、亚欧大陆两岸气候差异:会考纲要 8、热带雨林:受赤道低压控制(上升气流), 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则终年湿润 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 冷锋 冷空气强大 大风、下雨、降温(锋后下雨)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暧锋 暧空气强大 连续性降水(锋前下雨)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相当 如5、6月份长江:梅雨天气 10、气旋(低压):气流辐合上升,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压):气流下沉辐散,天气晴朗 11、台风(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频率强度;灾害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寒潮:冬半年,尤其是秋末和春初农作物易遭冻害 12、全球气候:历史时期(1万年)气温是波动上升,近代时期气温升高(近50年来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影响:海平面上升;低纬农业减产,高纬农业增产;影响水循环过程。 地理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2023最新-2023年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4篇】

2023年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4篇】 你知道地理怎么学习吗?初中生在中考复习阶段一定要整理好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2023年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一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东亚: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 六、大洋洲: 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二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2023高考地理必考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高考地理必考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一、气压带性质和风带风向与气候特点 低气压带负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二、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及热力环流原理 1、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第一,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中午太阳高度不同,第二,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第三,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2、热力环流原理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再间接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变化,从而引发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三、水循环的主要类型、主要环节、地理意义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4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重力能。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3种主要环节有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而径流分为地表和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意义,第1个是是联系四大圈层在他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第二是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第三更新陆地水资源。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地理有哪些要背的知识点 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因为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 注意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两个概念: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2023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2023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赤道略大 于极半径,直径约为球赤道直径的133分之100。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指地球围绕 自身轴旋转一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3.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从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所划分出的 等分圈,以北纬和南纬表示;经度是指通过地球北极和南极相交的面 与起始经线相交所划分出的等分圈,以东经和西经表示。 4.地图的投影方法:地图是对地球表面进行投影成平面图的方法,常用的投影方法有等经纬度投影、等距离投影、等面积投影等。 5.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地球与地图距离比例的尺度,分为三种类型:数值比例尺、线性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6.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海拔高度是指某一点的高度与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可以使用等高线、阴影和颜色等方法来表示。

二、自然地理 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民用地、交通用地、林地和水域等。 2.自然地理区划:自然地理区划是依据自然要素的分布和特点将地球划分为若干自然区域,常见的自然地理区划有大洲、大洋、河流和湖泊等。 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4.气候类型: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根据不同气象要素的分布和特点,可以将气候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等类型。 5.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包括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和生物群落三个方面。 6.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和释水等。 三、人文地理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区域 地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区域地理是一 个重要的内容模块,它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发展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 理两个方面,对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 1. 地球与地理坐标 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是学习地理的第 一步。其中,地理坐标是一种表示地球表面点位的方法,包括经 度和纬度。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2. 大地形 大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特征。这些地形的形成主要是由地壳运动、气候和水体的作用所 决定。 3.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风暴等。了解自然灾害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有助于人们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4. 气候与气象要素 气候是描述某一地区长期天气变化规律的统计数据,而气象要素则是描述某一地区短期天气变化的因素。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掌握气候与气象要素非常重要。 5.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了解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分布情况、生态系统的特点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了解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和人口结构等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和文化中心,了解城市

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理解都市化进程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关 系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是地理学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农业的类型、分布、 特点、发展水平等。工业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产业,了解工 业的类型、分布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 文化与旅游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财富,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和文化产业对于我们了解这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和人文特点是 非常重要的。旅游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旅游资源、旅游类型及其发展对于我们了解这个地区的 发展潜力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4. 交通与通讯 交通与通讯对于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与通讯设施,对于我们认识地区的发展水平 和交流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知识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知识重点复习 提纲(精华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 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 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 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环 球旅行。 二、地球仪 (1)经纬线和经纬度 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有无数条,经过英国伦敦格 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 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 离的纬线叫0°纬线(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2)经纬线的特点: 名称长度形状指示方向备注 纬线不等圆东西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极点为特殊纬线经线相等半圆南北地球仪上赤道长为经线长的2倍

(3)特殊经纬线: 名称 分界线 (1)东半球范围:20°W 以东到160°E 以西 (2)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极圈以内为寒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3)纬度在30°内为低纬度地区,在60°以上为高纬度地区,在30°到 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 赤道(0°纬线) 东西半球 20°W 和160°E 经线 五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 圈 高中低纬地区 30°、60°纬线 (4) 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 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 ),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 );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 ),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 ②注意:(经度从左往右增加为东经,从左往右减少为西经,纬度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 ③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 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 为东半球,W 为西半球。 ④注意: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 三、识图: (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 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 (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

2023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经典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旳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2)人为原因:植被旳破坏;不合理旳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旳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旳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构造旳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旳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增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经典旳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旳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在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旳不合理运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妥。­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构造旳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旳生态环境;有利于增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经典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整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挥霍多,运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挥霍,提高运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旳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浇灌技术,提高运用率;实行水价调整,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索: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经典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旳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浇灌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旳浇灌;不合理旳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旳浇灌,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繁多,其中之一为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空间相互关系以及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等,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与联系。下面将对高中区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区域的基本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范围有限的连片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自然区与人文区、政治区与经济区等。区域分析就是根据某个特定的划分标准,研究区域内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差异的形成与表现 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区域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人口分布、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差异起到决定性作用。 3. 经济因素: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是造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4. 城市化与农村化差异: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聚集现象与农村人口的空心化现象等,是导致城乡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要而不危及后世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方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环境规划、生态保护区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式,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

2.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协调,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3. 区域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和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4. 区域合作与交流: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发展的互利共赢。 四、中国区域的划分与特点 中国区域划分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中国区域的特点包括: 1. 东西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高;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地理环境差异: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南部地区气候温暖,土地资源丰富。 3. 城乡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较高,农村化问题普遍存在且加剧;西部地区农村化程度相对较低。 4. 民族文化差异:中国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差异。 五、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各国或地区在经济领域展开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包括: 1. 自由贸易区:两个或多个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促进贸易自由化。 2. 经济联盟:多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下建立的联盟,在共同市场、货币联盟等方面开展合作。 3. 其他经济合作组织: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经济共同体等。这些合作组织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2023年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顿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划分根据:地形、气候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旳基本原因—— 地形和气候是三大自然区旳划分根据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植被是自然带旳标志(镜子) 水文 3、三大自然区旳差异(

4、东部季风区旳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划分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 (2)东部季风区旳四大亚区旳差异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1、根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旳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 2、差异 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 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海南共12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 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 南共9个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共 10个 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旳海运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水平高低 发展进度快慢 特性①能源、矿产缺乏 ②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 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 ②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 粮、农林产品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 ②能源基地 ③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一、东北地区 1、在图上填注: (1)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2)东北平原旳三大构成:松嫩平原、三江 平原、辽河平原 (3)内蒙古高原 (4)重要河流: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 乌苏里江 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旳商品粮生产基 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旳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旳自然条件。气候制约着一种区域农业旳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

浙江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2023

浙江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2023 浙江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2023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浙江高中课程中,地理也是必修科目之一,它既有理论的知识,也有实践的操作,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素养。下面将对浙江高中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分为地形地貌 和太空地貌。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自转运动的 影响如昼夜和季节变化等。 3.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的图例、比例尺、经纬网和投影等概 念以及如何读取和绘制地图。 二、人口与城市 1. 人口与经济: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区域差异,人口增长与人 口压力。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历程,城市规模和结构的特点,城市化的影响。 三、基本农业 1. 农业系统:农业的产业结构、区域特点以及农业的现代化 发展。 2. 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对农业的 影响。 3. 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耕地、农业灌溉与水利、农业化肥和 农药的使用与环境问题。

四、工业与能源 1. 工业体系:工业的产业结构、区域特点以及工业化与城市 化的关系。 2. 能源与能源资源:能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以及能源开 发与环境问题。 五、交通与通信 1. 交通运输:陆地、水路和航空交通的特点、发展和现状。 2. 通信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影响。 六、环境与保护 1.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资源与水污染、土壤资源与土壤 退化等环境问题。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 理念和实践。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的特色与差异,区域发展 的战略和措施。 2. 浙江省的区域特点与发展: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 境特点,浙江省的发展战略和主要产业。 八、全球化与地缘政治 1. 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的地理条件对国家利益和战略决策的 影响。 2. 全球化进程与挑战:全球化的特征和主要内容,全球化带 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结起来,浙江高中地理知识点主要涵盖了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基本农业、工业与能源、交通与通信、环境与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化与地缘政治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能

202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202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海水热量的收入是太阳辐射。 海水热量的支出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地理有哪些要背的知识点 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因为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 注意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两个概念: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摘要: 1.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2.高中区域地理的主要知识点 3.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4.总结 正文: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区域地理涉及地球的各个角落,它不仅包括了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还包括了对人文环境的了解。学习区域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从而增强我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区域地理的知识,对于提高高考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区域地理的主要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和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五大洲四大洋:认识世界的五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

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等特点。 3.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边界、首都、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特点。 4.地形地貌:认识世界主要地形地貌,如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它们的成因、特点和分布。 5.气候特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6.自然资源: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分布,如矿产、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7.人文地理: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城市、交通、文化、历史等。 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区域地理,需要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形成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印象。以下是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1.记图:将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主要国家地图等印在脑子里,形成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印象。 2.细化:从整体到局部,逐渐细化对各个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等特点的了解。 3.结合实际: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深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 4.制定学习计划:每天花一定时间学习区域地理,逐步掌握各个知识点。

2023高考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2023高考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2023高考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是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道槛,之前十几年的苦读,都是在为跨越这道槛做准备。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高考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一、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 三、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复习地理的实用方法 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2023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_地理科目考点汇总

2023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_地理科目考点 汇总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 1.地理位置特征 (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2)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 ②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 ③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 2.地形地势特征 (1)地势特征:①平均海拔高低;②地势倾斜方向;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地形类型及分布:①地形类型的种类(单一或多样);②主要的地形类型; ③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 (3)区域典型(特殊)地貌:①典型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地貌);②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特征。 3.天气变化特征

说出气温、风力、风向、天气阴晴和气压等的变化,包括阴晴状况、冷暖(即气温高低)、气压状况、风力和风向等。 【答题指导】在答气候特征的描述时注意以下三点:规范用词;气温和降水一般组合归纳,如高温多雨;突出地区特色,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等。 4.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 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 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5.河流水文特征 特征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两量” ①径流量(大小及变化、是否断流等) ②含沙量(大小及变化等)受植被状况、地形陡缓(以侵蚀还是沉积为主)等影响“两水”①水位(高低、变化)与补给类型密切相关②水能(蕴藏量的大小)受流量和落差影响 “两期” ①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 ②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凌汛时间等)与气候类型及河流补给类型相关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知识归纳总结 一、导言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将归纳总结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中区域地理知识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系统地掌握相关内容,为未来的考试和实际应用做好准备。 二、区域地理概述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地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差异及其原因。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地球各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相互联系,以及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1.世界地理:掌握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及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了解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世界主要经济地带和自然地理区域。 2.中国地理:深入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中国各大区域的地理特征。熟悉中国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分布特点,

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3.区城比较: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异同点,探讨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例如,可比较中国南方与北方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当地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环境问题:分析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了解环境污染的特征和防治措施,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5.资源利用:研究全球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了解资源紧缺带来的问题,如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等。提出合理利用资源的策略和措施,探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四、复习方法建议 1.系统性复习:按照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系统地整理出各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采用树状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2.对比学习: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将相似的区域进行比较,如中国南方和北方,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对区域特征的理解。 3.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观察当地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情况,分析这些要素对当地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