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术中配合及护

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症状。在这个治疗过程中,术中的配合和护理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手术期和术后

恢复期。本文将详细介绍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术中配合及护

理相关知识。

1. 适应症:

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神经痛,其中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

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治愈后,病毒仍可能潜伏于神经节细胞内,引起疼

痛和瘙痒感,这种疼痛常常是慢性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此类患者,脊神经

射频热凝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2. 手术原理:

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是通过导管将热能引导到患者身体内的神经部位,通过局部高温

对神经进行热凝,破坏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整个过程需要精密的操作和

细致的护理,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这包括进

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等。医生还需要向

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原理和风险,以便提前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

准备。

2. 患者协助:

在术前,患者需要完成相关的化验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心电图等,以确

保患者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患者需遵医嘱停用抗凝药物,并在术前进行必要的皮肤清

洁和消毒工作,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1. 术中定位:

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是一项微创手术,需要通过X光或CT引导下的精准定位才能完成。在术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的体位调整,确保导管的准确进入到神经部位,并随

时告知医生可能感受到的不适,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操作。

2. 术中安全:

由于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属于微创手术,术中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创面消毒并使用无菌器械,患者需要保持安静不动,遵医嘱做好协助。患者需要随时配合医生的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1. 术后观察:

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手术后,患者需要在术后密切观察,避免出现感染、出血等异常情况。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位不正确造成的不适症状。

2. 术后护理:

患者在回家后,需遵医嘱按时服用相关的止痛药物和抗炎药物。患者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局部感染的发生。术后应注意避免受凉、累、饮食上忌辛辣刺激和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等。

3. 术后复查:

术后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治疗。若术后复查发现异常情况,如局部红肿、疼痛加重等,患者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1. 术后锻炼:

术后恢复阶段,患者可以适量进行一些适宜的锻炼,如散步、轻柔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

2. 心理疏导:

神经痛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及时与医生、家人及心理医生沟通,接受心理疏导及支持。

3. 饮食调理:

患者术后需保持规律的饮食,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忌贪婪、过量摄食。

脊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和护理,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术后也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做好康复恢复工作,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以促进术后康复,降低疼痛反复的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C型臂X光机监测下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C型臂X光机监测下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标签:胸、腰椎脊神经根;射频热凝;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疼痛治疗领域一项顽固的疼痛,笔者对于发生在胸椎、腰椎节段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应用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PHN患者16例,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48~80岁,平均6 2.6岁。病变位于胸段10例,腰段的6例。疼痛跨1~4(平均2.7)个脊神经节段,病变受累区见皮肤色素沉着或散在水泡瘢痕,痛觉超敏(触诱发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S评分)7~9分,病史长1个月~6年。 1.2术前准备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射频治疗仪(加拿大Baylis公司);患者进入治疗室后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监护,建立静脉通道。 1.3操作方法(1)穿刺: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腹部垫薄枕。于患侧棘突间隙旁开3.0~4.5 cm为穿刺点,术区消毒,铺无菌巾。穿刺点局麻,用射频穿刺针在定点处进针,向内侧略倾斜,穿刺过程多次C型臂X线透视,最后使针尖位于侧位像在椎间孔后上1/4象限,正位像位于两侧小关节连线上,胸椎向外不能越过肺后内线。(2)测试:运动测试用频率2 Hz、1.2 mA以内,要求该剌激不得诱发出躯干、四肢肌肉抽动;感觉测试用频率50 Hz,要求0.6 mA以内能诱发出原病变区域麻木、疼痛、灼热,甚至过电感。(3)射频热凝:在每个穿刺针注射1%利多卡因0.5 ml,3 min后执行60 ℃、60 s,70 ℃、60 s,75 ℃、120 s射频热凝;(4)注射:射频结束后每点注入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1 ml。 2结果 本组患者16例,共计40个神经根,均在C型臂X线透视下完成穿刺,病变位于上胸段的3例患者穿剌较困难,进针时有肋骨遮挡,向上或向下调整针尖方向后能够到达靶位。其中11例患者的痛、触觉过敏(触诱发痛)术后完全消失,数天后疼痛略有反复,但疼痛程度明显减轻,V AS评分由术前7~9分降至术后的1~3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3例患者术后术区麻木明显,但仍有自发性疼痛(V AS评分3~4分),其中2例患者病变位于臀部及下肢,因担心射频热凝损伤脊神经前支而影响下肢的运动功能,射频热凝时降低了温度(70 ℃、90 s),术后患者无明显麻木感,但镇痛效果欠佳(V AS仍在4分以上),疼痛较重的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加巴喷丁片。电话随访患者3~18个月,无疼痛复发,术后仍有疼痛的患者经口服加巴喷丁疼痛进一步减轻,原病损区皮肤遗留有不同程度麻木感。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奥施康定和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B组采用上述药物+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 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是一种有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法,此外,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标签: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DSA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常用的药物、神经阻滞、理疗等疗效均不理想[1]。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技术,本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腹部及下肢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存在急性带状疱疹病史,急性期后持续疼痛时间在3个月以上;(2)皮损所在部位有剧烈疼痛感,且伴有痛觉异常与神经过敏;(3)患者V 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分。排除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及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年龄50~78岁,平均(60.6±5.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6±1.1)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B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61.3±4.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8±1.2)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变累及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予加巴喷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阿米替林(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奥施康定(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药物,3 d后辅助检查完毕。A组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加巴喷丁从300 mg,1 次/d,逐渐增加至300~600 mg,3 次/d;阿米替林从1 2.5 mg, 1 次/d,逐渐增加至12.5~25 mg,3 次/d维持;根据疼痛程度,奥施康定从5~10 mg, 2 次/d,逐渐增加剂量。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DSA 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 1.3 射频方法使用R-2000B射频仪(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治

浅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浅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 院从2007年-2011年间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而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情况, 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9例患者出现麻木及疼痛症状19例。结论充分做好术前 准备,熟练进行穿刺技术操作,医护人员充分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减低其带来的 不良反应,为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痛并发症预防措施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 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1965年Sweet改用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 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其后经过不断改进,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简单并为 病人易于接受的治疗手段[1]。射频热凝术在临床应用了30余年。在中国,射频 热凝术仍是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用的方法[2]。虽然只是用一根直径只有0.7毫米的穿刺针,直接作用在病变的髓核上,进行热凝消融,使其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然而射频治疗面临一个很严重的缺点:从卵圆孔中刺 入的穿刺定位靠人体的解剖学位置和医生的经验,治疗误差较大,难以精确的判 定穿刺针的位置。这种主观性过大的手术操作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此,现复习相关文献,并就我院近年来开展出现的并发症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7年-2011年间收治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9例,其 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5-67岁,病程1-20年,23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6例,20例为首次接受治疗。右侧21例,左侧7例,双侧1例。第I支 疼痛3例,第Ⅱ支疼痛11例,第Ⅲ支疼痛5例,第Ⅱ+Ⅲ支疼痛7例,第Ⅰ+Ⅱ 支疼痛2例,第Ⅰ+Ⅱ+Ⅲ支疼痛1例。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2.1 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 2.1.1剧烈的疼痛如果操作过程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从60℃开始缓慢加热,穿刺位置的确定依据术者的反应,这个过程必需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其过程会 产生相当大的疼痛,术后有很多患者诉对这种疼痛感到后怕。 2.1.2颅内出血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 2.1.3脑神经损害由于手术是需要一根射频针,插入脑部进行一个从60℃开 始缓慢加热的过程,所以在手术中所产生烧灼的热量,会损害周边的脑部神经, 其后果可能会造成如面部轻瘫等。 2.1.4颅内感染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可导致颅内继发感染情况的发生。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2.1.5带状疱疹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 2.1.6角膜麻痹或麻痹性角膜半月神经节热凝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是角膜反射消失,发生率为7%~10%,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可导致患 者失明。 2.1.7面部感觉障碍大多数患者治疗后数日内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很多患者会因此觉得射频热凝治疗无效。经过射频热凝治疗后大约90%以上患者 面部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烧灼感。 2.2 预防措施

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术后护理

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术后护理 对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颅压,并积极预防和护理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标签:三叉神经痛;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手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 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均获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三叉神经痛患者1例,男,年78岁,患侧位于右侧;病史10年,Ⅱ支神经痛.经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常征象,表现为神经变形、移位及压迹,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射频热凝术治疗。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4h测量血压、脉搏,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皮下淤斑等,取半坐卧位,头偏向健侧,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减少头部肿胀感。 2.1.1 心理护理:要与患者及时沟通,术后因术中损伤可引起短暂性疼痛,待消肿、消炎后症状会消失,并告知患者如原有三叉神经痛未消失也不用悲观,可再次手术,消除不良心理。禁止局部按摩、热敷。 2.1.2基础护理:术后当日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嘱患者少说话,宜清

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

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按神经分布,有成簇炎性水疱并伴有神经痛的皮肤病。 一、常规护理:(1)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2)积极治疗疱疹,防止破损、溃烂发生,保持局部干燥,防止感染。(3)局部如有破损应及时换药、保护创面不受感染,禁用肥皂清洗患部。 二、饮食护理: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忌羊肉、辣椒、酒等。(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温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肥肉、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重。 三、疼痛护理:(1)同情安慰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2)分散注意力,年老病人让其家属陪伴。(3)穿宽大衣物,防止衣服过小摩擦患处增加疼痛感。气温高时可暴露患处,免去衣服摩擦。(4)协助病人采取保护性体位以减轻疼痛。(5)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及营养神经药。

四、眼部护理(主要针对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病人):(1)眼部分泌物多时可用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如有角膜溃疡禁用冲洗,可用棉签擦除分泌物每日2-3次,防止眼睑粘连。(2)角膜、结膜受累时,注意做好眼部护理,嘱病人不宜终日紧闭双眼,应活动眼球,并交替抗生素眼药水和抗病毒眼药水滴眼,每2小时1次。(3)洗脸毛巾要保持清洁,勿让污水溅入眼内。(4)角膜疱疹有破溃,要防止眼球受压,滴药水时动作轻柔。 五、病情观察:(1)观察皮损情况:皮损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中线。若皮损泛红,有血疱,且病人精神状况差,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应考虑体内有潜在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2)观察体温。(3)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抗病毒常选用阿昔洛韦等,滴速不宜过快,观察小便及病人自觉症状,如:有无肾区不适。 六、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2)告知患者相关知识,接触后顾之忧,积极配合治疗。(3)告知患者避免接触儿童或未出过水痘或带状疱疹的人群。(4)皮损结痂未脱落者,切勿撕扯。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DOC)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近期,由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制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文,发布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现整理如下,供广大医生参考学习。 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 皮瘆愈合后持续 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 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流行病学 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 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 万。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带状疱瘆和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 会发生PH N,70 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据以上资料估计我国约有400 万的PHN 患者。PHN 的危险因素见表1。 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瘆。 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 PHN 的发生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PHN 产生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涉及: 1. 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邻近神经元;

医学护理论文和有关医学护理论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

医学护理论文和有关医学护理论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护理 本文介绍了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着重强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此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医学参考。 带状疱疹(A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R)引起的一种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病,多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疱疹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约半数人发生于胸脊神经,亦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呈一侧带状分布,在其病程中常伴有让人难以忍受的神经痛[1];如果AHZ在急性期治疗不当,部分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可转化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即带状疱疹的皮损已完全治愈,但仍有持续性、剧烈的、非常顽固和难治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日及几个月不等。由于疼痛的剧烈性及顽固性,使PHN患者常常失眠、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甚至有自杀倾向[2]。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约有10%并发PHN。但目前仍有40%~50%的PHN患者对各种治疗措施都缺乏敏感性。因此明确PHN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该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治疗方法 1.1药物治疗:①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是目前治疗PHN的首选药物之一,主要包括阿米替林、地昔帕明、去甲替林等,其中阿米替林对PHN的疗效肯定,是最常用的抗抑郁药[2]。②抗惊厥药-加

巴喷丁:此药近年来在国际上广泛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因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而成为神经性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剂型为300 mg/胶囊,开始口服剂量100 mg/次,3次/d,每间隔2~4 d增加剂量300 mg/d,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最高用量为3 600 mg/d,以疼痛明显缓解或疼痛缓解的剂量维持用药,加巴喷丁用于治疗PHN确实有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3]。③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美心律。④辣椒辣素:局部应用辣椒辣素治疗PHN是很有前途的方法。推荐浓度为0.025%~0.1%,不良反应为局部皮肤的灼热感(66.7%)[4]。 1.2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法、光疗法(红外线、紫外线、激光)、超声波疗法、磁疗法、蜡疗法[5]。其中广泛应用的有:①微波治疗:微波具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此疗法无痛苦方法简便患者顺应性强;②激光治疗:常用氦-氖亚激光治疗早期应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可预防PHN的发生[6]。 1.3神经阻滞疗法:此方法及早应用效果好,可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并预防PHN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星状神经节阻滞、硬膜外阻滞、椎旁神经根阻滞、肋间神经阻滞、三叉神经阻滞等[7];其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方法正在广泛应用,即根据疼痛部位确定相应的神经支配范围,选择相应的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5~7 cm,回抽无血无液后固定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5 ml作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护理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护理 对于带状疱疹,相信很多朋友并不是很了解,其实该疾病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皮肤病,而这类病毒为嗜神经性病毒,一旦入侵患者的皮肤,就可能导致患者的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发生变化,也就导致带状疱疹出现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时患者会感到全身疲乏,伴有低热的症状,皮肤出现灼热、刺痛感,部分患者会有明显的神经痛,触碰时疼痛感强烈。在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西医多以药物止痛的方式进行治疗,但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中医学则认为带状疱疹属“缠腰火丹”范畴,多因外感湿热毒邪火所致,治疗应以疏风解毒、通络之痛为主要目的。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治疗方式,都需要辅以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那么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护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一般护理 对于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一定要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紧张,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安静地休养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应该保持在18℃-20℃之间,而湿度要维持在50%-60%之间。 2.疼痛护理 在对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除了要做好一般护理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一项护理内容就是疼痛护理,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疼痛护理: (1)分散疼痛

首先,如果患者没有水疱,则可通过冷敷或冰敷的方式处理疼痛部位;如果 患者的疱疹已经破裂,则需要通过冷湿敷的方式处理患处。 其次,护理人员可以告知患者在感受到疼痛时,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 分散注意力。 最后,护理人员也可以告知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这样也能够起到 分散注意力的作用,使患者暂时忘却疼痛。 (2)预防感染 在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以及减轻患 者的疼痛感。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的水疱较大,可以在无菌操作下将疱液吸出,这样能够减轻张力,以此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疱壁的完整性,以此降低感染几率。 (3)物理处理法 在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缓解患者的疼 痛感外,还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法。一般是使用氦+氖激光照射或音频电疗的方式 实现疼痛护理目标。 在音频电波脉冲的作用下,中枢神经会得到刺激,进而使得患者的大脑皮层 将保护性调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更快恢复,从根本上抑 制疼痛产生。同时也能够起到提升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的护理目标,使得整个病程 大大缩短。 (4)药物止痛 在进行疼痛处理中,药物止痛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而言,需要护理人员在其出现疼痛前30min给予止痛药物,这样能够大大降 低疼痛症状的出现几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展 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剧烈的神经痛和皮肤水疱。对于PHN患者的护理,需要进行日常护理、疼痛控制、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目前,针对PHN的护理文献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未来,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PHN的治疗和护理将会越来越完善。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方法;进展 引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神经痛和皮肤水疱。PHN患者的疼痛常常持续数月或数年,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对于PHN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将围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行概述性描写,以期为PHN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带状疱疹的概述 带状疱疹,也称为生脓性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患者一般在感染后2-3周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随后,皮肤上会出现疱疹样皮疹,呈带状分布,常伴有疼痛和灼热感。病程一般为2-4周,多数患者可自愈。然而,部分患者在病程结束后,仍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即疼痛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 (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日常护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疼痛性疾病,常发生 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生活环境和饮食护理, 以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首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活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凉、 潮湿等刺激。患者应穿着柔软舒适的衣服,避免紧身、粗糙、摩擦等衣物,以减 轻疼痛和不适感。此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避免 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以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其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 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C 等营养物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蔬菜水果等。同时,患者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重口味等食品,以免刺激神经导致疼痛加剧。最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出现的皮损需要得到妥善的护理,应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还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或贴敷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皮肤的愈合和缓解疼痛症状。在进行皮损护理时,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意外事件的 发生[1]。 (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控制 首先,药物治疗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最常用的疼痛控制方式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剂、抗病毒药、抗抑郁药等。其中,镇痛剂如阿片类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利巴 韦林等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抗抑郁药如曲唑酮、氟西汀等可以缓解患者的 焦虑和抑郁情绪。但是,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 副作用。其次,非药物治疗也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等。物理治疗包括按摩、针灸、 理疗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舒缓肌肉紧张;中医治疗包括中草药、艾灸等,可 以调节身体机能和促进身体自愈;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呼吸训练等,可以增 强身体免疫力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最后,心理干预也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疼痛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支持性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疼痛应对能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 谭冠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脊髓背根神经节。已证实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因此,流行病学也将HE的感染原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erpetic neuralgia,PHN)是急性带状疱疹的后遗症,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疼痛性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PHN的治疗方法有一定进展,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但对顽固性PHN,远期疗效仍很有限。目前,对PHN的处理,主张采取综合治疗方针。 一、发病率 HZ年发病率在125/10万,8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50/00~100/00,儿童为0.50/00,无性别差异,无明显季节性。HZ患者约有10%并发PHN,50岁以上并发PHN为15%~70%,而60岁以上老年患者PHN发生率高达50%~75%[2]。随着人口的老龄化,HZ和PHN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二、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治疗 带状疱疹急性期亦称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其病理改变是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受累,临床表现为受累背根神经节分布区疼痛、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局部出现红斑和疱疹。 ㈠急性带状疱疹的常见部位及发病率 急性带状疱疹好发于胸部和三叉神经分布区,一般为单侧受累,双侧发病者低于1%,可有1%~8%患者复发。AHZ的常见部位及发病率见表1。 表1 急性带状疱疹常见部位及发病率 部位发病率(%) 胸部50 额面部(三叉神经) 3~20 颈部10~20 腰、下肢5~15 摘自Tollison,CD. Practical Management 3th ed。 ㈡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202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彻底治愈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全文)

202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彻底治愈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阶梯治 疗方案(全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能够彻底治愈吗?这是患者就医的终极目的,也是医者施治的唯一愿望。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是或否"那么轻松能给出的,基于对"彻底治愈"的理解而不同。 带状疱疹是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a zoster virus, VZV)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再度活化、大量复制并沿受累的感觉神经扩散所致,造成皮损和疼痛。皮损可随自然病程而愈,疼痛却可能迁延不愈,甚至突然或逐渐加重,谓之PHN。 患者对遗留下的神经痛不理解可能源于"疼痛是症状"的传统观念,而医者则对其发生机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锲而不舍的探索。虽然PHN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神经可塑性造成的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已得到业界共识。VZV侵犯感觉神经及脊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激惹外周伤害感受器使之敏化,随后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神经元的兴奋性亦异常升高,表现为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感受域扩大、兴奋性阈值降低和突触传递增强等,这些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引起中枢敏化。在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的发生维持中,各种离子

通道的功能变化及神经炎症免疫网络中各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此复杂的发生机制产生了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增多,带来了患者的自发性疼痛,非伤害性刺激(阈下刺激)通过A δ和Aβ纤维引起患者的痛觉超敏,神经可塑性变化也影响到交感神经甚至运动神经,患者可表现为灼痛、刺痛、胀痛、麻木、瘙痒、电击样、撕裂样、紧缩痛、痉挛痛等。随着病程的延长,相伴而生的焦虑、抑郁、厌食、疲乏、睡眠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有研究报道,60%的患者曾经或经常有厌世想法。 PHN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导致了治疗药物和手段的繁多以及疗效的不确定性。药物治疗是PHN的基础治疗,规范的药物治疗可将疗效发挥到最大,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然而目前普遍认为药物治疗不如手术操作的技术含量高,因此重视程度不够。初诊首选非甾体抗炎药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单位,有些临床医生基础知识不足,知识更新不够,不知道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pregabalin)、加巴喷丁(gabapentin)]和抗抑郁药[度洛西汀(duloxet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是治疗PHN的一线药物,不了解触诱发痛应首选利多卡因(lidocaine)皮肤用药,致使PHN患者的病程延长,治疗难度增加。规范的药物治疗应首选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和抗抑郁药,疗效不理想或中、重度疼痛者可酌情短期加

2020版:射频治疗技术疼痛科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射频治疗技术疼痛科专家共识(全文) 射频治疗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和穿刺针精确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起到热凝固、切割或神经调节作用,从而治疗疼痛疾病。该微创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射频(热凝)模式和脉冲射频模式。自19世纪开始已有使用电流损伤神经系统的动物实验,到20世纪中叶制造出第一台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射频发生器[1],使射频治疗技术付诸临床应用。1997年荷兰医师Sluijter和工程师Rittman首先提出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技术[2],因其不毁损神经,不出现神经热离断所造成的感觉减退、酸痛、灼痛和运动障碍,又具有显著疗效,因而在疼痛疾病治疗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是对传统的射频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补充。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射频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治疗多种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手段。 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研究发展空间,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广为应用。为明确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进一步规范其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特别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制定了本共识。 一、射频治疗基本原理 射频治疗仪产生射频电流,此电流在置于患处的工作电极尖端与置于其他部位的弥散电极之间通过身体组织构成回路。射频电流流过组织,产生不断变化的电场,电场对组织中的电解质离子产生作用力,使其以很快的速度前后移动。离子流在组织内的摩擦和撞击产生磁场/热量,在组织内

表现为场效应/热效应[3]。射频电极尖端的温度传感器实时将治疗区域的温度回传给射频治疗仪,当治疗区域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射频仪会自动调节电流强度以保持工作区域的温度,避免产生波动,达到治疗目的[4]。 在射频治疗中究竟是射频电流的场效应还是温度的热效应决定了射频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早期射频使用的是直流电,其所产生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源于人体组织电阻耗能而转化的热能。高频交流射频仪出现之后,治疗区域内的热能主要是由于交流电的作用使工作电极与弥散电极间的组织分子互相撞击而产生。分子相互撞击使致痛因子分子结构及理化特性发生改变,神经传导的顺应性及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也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治疗作用。受以前直流射频的影响,人们早期所注重的是射频热凝作用。随着人们对交流射频工作原理的日益了解,加深了对射频工作时三个重要参数(频率、场强和温度)之间关系的认识,脉冲射频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脉冲射频治疗模式时射频治疗仪以脉冲形式发出电流,使针尖周围组织维持较低的温度,可较长时间地减轻疼痛,同时减少标准射频热凝后的并发症。近年来经过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许多新的射频治疗模式不断涌现,如单极、双极水冷射频,单极、双极手动脉冲射频,四针射频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5]。 二、常用射频治疗模式与参数 (一)射频治疗模式[1] 1.标准射频模式:

疼痛科CT引导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诊疗常规

疼痛科CT引导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诊疗常 规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指在颜面部出现短暂的阵发性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烈疼痛,被称之为“疼痛之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不清楚,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率随年龄而上升,常被误诊为“牙痛”而无辜拔牙。 CT引导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基本原理:在CT引导下,将射频针经皮肤、卵圆孔穿刺到患侧半月神经节内,通过温控射频热凝选择性地毁损传导痛觉的无髓鞘细纤维(AS纤维和C纤维),而保留有髓鞘粗纤维(A a纤维和A B纤维),达到止痛效果。 一'适应证: 1、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手术(包括各种常规或微创手术)后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I、III支)。 2、三叉神经(I、m支)支配区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二、禁忌证: 1、经影像学证实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2、凝血机制异常; 3、穿刺部位或全身未控制的感染; 4、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失代偿; 5、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治疗者。 三、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内反复、短暂发作的抽搐样疼痛,以单侧多见,少有双侧同时或交替发作,以中老年人多见。 2.经服卡马西平或三叉神经分支阻滞有效。 3.排除牙痛和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四、术前准备 1、检查三大常规,PT系列,肝、肾功能,血糖,EKG;胸片;头颅CT或/和MRI。 2、术前颜面部备皮,称体重。 3、准备急救及麻醉药品、器械,氧气,生命体征监测仪,射频仪及射频电极针、射频

穿刺针,微创治疗穿刺包等。 4、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告知手术风险及其并发症,尤其要告知术后患侧颜面部皮肤麻木、感觉减退等情况,签署微创介入手术及全身麻醉知情同意书并报医务处审批。 5、术前按全身麻醉准备,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穿刺静脉留置针备用。 6、术前30分钟2小时静脉用抗生素1次。 7、术前用药:鲁米那钠0.1,i m,阿托品0.5mg (禁忌者改为东莨菪碱0.3mg),i m,曲马多1mg,i m。 五、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于CT检查台上,肩背部垫枕后仰位,再次确认患侧部位并标记拟穿刺点,在患侧肩背部放置射频负极板。无创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输液。 2、CT薄层扫描,显示患侧卵圆孔,选择穿刺层面及设计穿刺路径,测量拟穿刺路径的深度及角度。 3、打开微创手术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巾,用0.5%利多卡因4ml5ml 自标记点行局部浸润麻醉。 4、自标记点用10cm长22G射频针向着患侧卵圆孔经皮定点穿刺,进入卵圆孔时可有脱空感,同时患者有触电样异感。CT显示针尖到位后,测量射频针尖进入颅内深度(W10mm),抽出针芯,回抽无液体,插入射频电极,测量阻抗,分别以1Hz和2Hz行感觉和运动射频测试,复制出患者发作时的疼痛状态为针尖最佳穿刺位置。如测试不理想,可适当调整针尖位置后再测试。 5、抽出射频电极,经穿刺针注射1%利地混合液0.5ml1.0ml或2%利多卡因0.3ml0.5ml。经穿刺针插入射频电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射频治疗:50°Cx60〃,60°Cx60〃,65°Cx60〃,70Cx60〃,75Cx60〃,80Cx60〃 x120〃 x120〃。 6、如术中患者表现为不能忍受的剧痛应暂停射频治疗,静脉给予丙泊酚 1.5mg 2.0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再行射频治疗。 7、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与患者交流,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射频治疗,予以对症处理。 8、术毕拔除穿刺针,待清醒后两侧对比测试颜面部皮肤感觉,检查患侧眼球活动情况,局部按压针眼无出血后,贴无菌敷料,仰卧位用推车送回病房。

带状疱疹护理及体会

带状疱疹护理及体会 作者:许亚莉袁飞史燕 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5期 摘 ;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进行基础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122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给带状疱疹患者做好各项护理及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带状疱疹病毒护理体会 Pick to: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Methods:on the basis of nursing care, skin care, pain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diet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health guidance. Results: 122 cases of patients cured by treatment and nursing all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Conclusion: complete each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promote a speedy recovery. Keywords: herpes zoster virus nursing experience 带状疱疹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的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传染性较强,多发于春秋季节。局部表现为红斑、族集性水泡,沿神经分布排成带状,常为单侧性,伴有神经痛[1,2],且本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3]。该病常影响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的痛苦,因此,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该类患者的护理经验,其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2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67例,女55例。年龄27-76岁,平均57岁。疱疹长于面部24例,头部13例,胸部29例,腹部36例,会阴部8例,四肢12例。住院天数分别5-9天83例,10-14天31例,15天以上8例。患者皮肤不同程度受损,均感觉疼痛难忍,影响睡眠。 2. 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4] 带状疱疹常见病因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由于病毒的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内,当宿主免疫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病毒活跃而发病。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感染病情更加严重。病患在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对症止痛,辅以紫外线、红光照射等理疗后,全部治愈出院,无继发感染。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操作规范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操作规范 【适应证】 1凡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药物治疗无效,均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2高龄患者不能耐受显微减压术者。 3经三叉神经根显微减压术后,仍有疼痛发作者,亦可应用射频热凝治疗。 【禁忌证】 1已行半月节感觉纤维和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仍有疼痛者。 2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痛的病例。 【术前准备】 1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让他们了解手术效果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以期得到理解和合作。 2对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患者,可先在静脉内注入神经安定镇静药。3一般在放射科进行,以便必要时用X光机校正穿刺方向。 4取仰卧位,在局麻下进行,有条件时也应用超短时作用的麻醉药,在电热凝时的短暂时间内使病员睡眠,热凝后行感觉试验时患者又已清醒,以减少恐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在患者面上画出三个标志点:①外听道前3cm。②瞳孔内下方2cm。 ②口角外侧2.5cm处。第①和②标志点为指向卵圆孔位置,第②标志点为经皮进针点。 2半月节穿刺:选用l9~20号针头。电极暴露长度,限于1个分支3~

5mm,疼痛在2个分支时,则暴露7~8mm。在针穿过颊部软组织时,木者可将食指置于患者口腔内,以免刺穿口腔,同时可借手指摸到患者蝶骨大翼外侧突,以确定穿刺方向。穿刺方向极为重要,从正面看穿刺针应对准同侧瞳孔,从侧面看应对准外耳门前3cm处,与水平面成15~30度夹角。一般进针6.5~7.5cm可达卵圆孔,在卵圆孔外注入少量局部麻醉用药,以减少疼痛。在进入卵圆孔时常有穿破筋膜或肌腱的感觉,穿刺固有膜时,有小的突破感。患者感觉有沿下颌放散性疼痛。进入卵圆孔后再推进1~1.5cm方可达三叉神经后根。卵圆孔进针时,避免从外侧1/3进入,以免深刺入颞叶。也勿朝向蝶鞍,以免损伤眼球运动神经。如位置准确,拔出针芯后常有脑脊液流出。3X线定位:侧位相上卵圆孔应位于斜坡与岩骨嵴交点前15mm处,半月节多在斜坡与岩骨嵴的交点处。三叉神经根位于蝶鞍底与斜坡交点(0点)5~l5mm的范围内,第3支离斜坡线前5mm,斜坡与岩骨嵴的交点为三叉神经后根2、3支的纤维所在。而在正位相上,半月节则位于内听道上下两壁间内听道内口的外侧7~8mm处,与中线相距18mm。 4穿刺成功后,插入微型电极,进行电生理检查。接通100~300mA、50~70Hz的方形波电流。在刺激区内患者此时可有蚁走和搔痒感,进一步确定电极的确切位置。 5电刺激准确定位置后,利用射频,先将温度控制在42.5~44℃,刺激神经产生类似三叉神经痛发作,表示电极位置准确,一旦电极位置准确,予以70~75℃、60~90s射频热凝,如效果不理想可略调整位

浅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浅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安丽娟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2(009)009 【总页数】1页(P120-120)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护理 【作者】安丽娟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1医院疼痛康复科,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2.1+2 带状疱疹是由末梢神经损害引起的急性疼痛病变,属自限性疾病,全身各处均可发病,常发于胸背部、腰腹部和头面部,多发于春季。带状疱疹的急性痛即带状疱疹性疼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依据疼痛持续时间长短来划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疱疹结痂脱落、皮损愈合后仍遗留或重新出现疼痛。带状疱疹性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三个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疼痛即 出疹最初30天内的疼痛;慢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急性期后持续疼痛超过3 个月者;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亚急性期。 1 临床特点 在受累神经分布区有剧烈疼痛,性质多样,如烧灼、针刺、刀割、电击、紧束感等。

多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如风吹、轻触即可产生剧烈疼痛,常影响饮食和睡眠。由于长时间剧烈疼痛,患者多伴有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在皮肤损害区域,可见皮疹后遗留的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脱落。 2 治疗与预防 2.1 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选择用药应根据具体患者的病情特点,兼顾其他因素,合理选配,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并依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2.1.1 抗惊厥药:常用的抗惊厥药有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服用时应注意肝肾功能,特别是老年患者或长期服药者,应加倍小心。 2.1.2 止痛类药:加巴喷丁。 2.1.3 神经营养药:弥可保、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不良反应少,偶有皮疹或胃肠道反应,停药后消失。 2.1.4 抗病毒类药:阿昔洛韦。可在患处局布外用阿昔洛韦软膏。 2.1.5 皮质类固醇:泼尼松。 2.2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即应进行病变部位的神经阻滞治疗,以迅速缓解疼痛。对面部、头颈部及上肢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选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片状的皮肤损害可选用皮内痛觉感受器阻滞,对胸腰段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选择肋间神经阻滞或同节段交感神经丛阻滞,但应注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2.3 神经毁损疗法 神经毁损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以无水乙醇、酚甘油等药物进行的化学损毁,因其治疗规范和可控性的限制,临床应用已日趋减少。射频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