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20例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治疗8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情况。结果治疗8个月后,对照组中1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为30.0%,实验组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为13.3%。实验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P<0.05)。结论采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神经疼痛感,起到长期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CT引导;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

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其属于带状疱疹持续疼痛或疱疹愈合后出现的一类神经性疾病,患者出现疱疹后神经痛会加大其治疗难度,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痛感[1],因此,临床也在不断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治疗展开探讨,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本研究通过将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运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对其治疗情况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2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出现突发性的成带状排列的水泡或红色斑皮疹,并且伴随着剧烈疼痛,同时患者无颅内相关性病变、穿刺部位炎症等。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8∶32,平均年龄(61.9±13.9)岁;实验组男女比例27∶33,平均年龄(6

2.4±1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患者入院后确保其没有椎管内穿刺的相关禁忌,了解其疱疹皮损区域和疼痛范围,选择合适的位置,在DSA透视的引导中展开胸神经根椎间孔穿刺,确认位置无误后采取2 Hz的低压电流进行刺激,采取

50~100 Hz的低压电流进行定位刺激,诱发患者原有范围的疼痛,进行

脉冲射频治疗,治疗温度控制在42℃,时间为

4 min。

1. 2. 2 实验组实验组先展开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其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患者保持俯卧状态,进行常规消毒铺巾,CT进行引导,选择15 cm的射频针进行穿刺,穿刺位置直至相应节段胸椎旁,对其展开造影剂的注入,确认没有出现胸膜的损伤以及没有进入血管后,采取不同电压进行无神经受激的征象,确认准确的针尖位置后,选择2 ml的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再选择在75℃温度下进行合适参数的射频热凝治疗。在进行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后再在CT引导下重新定位,在患者病变范围内选择三个节段进行椎间孔穿刺,成功穿刺到位后进行脉冲射频,其步骤与对照组一致。

1. 3 观察指标治疗8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情况,并进行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8个月后,对照组中1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为30.0%,实验组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为13.3%。实验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P<0.05)。

3 讨论

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其病情在长期发展的情况下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并发症,加大患者治疗的难度,对于患者的日常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以往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展开治疗通常会选择抗病毒等药物,但其无法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还会出现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的情

况[2-4]。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治疗逐渐引入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其中脉冲射频对于神经疼痛起到有效治疗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在于电流作用于神经组织附近,形成高电压,但点击温度在正常范围内,并且脉冲射频还可以对中枢镇痛药物或神经髓鞘传递结构起到改变的作用,起到镇痛、消炎的功效[5-7]。但由于医学中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没有得到明确的研究结果,有研究也总结出神经性疼痛发生时交感神经也会发生作用,当神经周围出现损伤后,受到损伤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也会与传入神经末梢耦联、交感神经纤维等关联,在临床中单一使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展开治疗无法达到最佳疗效,还需要针对交感神经阻滞等采取热凝方法展开治疗[8-10]。

本研究将CT引导下的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联合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运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展开探讨,发现其疗效最佳,在CT引导下展开操作主要是可以减少出血、气胸等情况,再加以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对于交感神经与传入神经间异常耦联起到阻断作用,达到长期镇痛的

效果。综上所述,采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神经疼痛感,起到长期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闫龙涛,杨克勤,刘波涛,等. 脉冲射频术治疗难治性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0例疗效观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2(7):401-405.

[2] 解宗全,杨立强,倪家骧. 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全科医学,2012,56(29):3399-3401.

[3] 陳诗翔,徐敏丽. 神经根阻滞治疗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34(4):210-212,215.

[4] 黄乔东,陈金生,刘晓明,等.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现代医院,2010,12(9):19-20.

[5] 杨红军,邓兵梅,程飚,等.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断术治疗手多汗症的临床观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56(5):423-424.

[6] 王达建,张雷,刘晓,等.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1,7(3):175-180.

[7] 杨立强,解宗权,倪家骧. 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7):611-615.

[8] 张光翠,姚永玲,闫芳.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19(s5):223.

[9] 姚永玲,张光翠.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19(s5):220-221.

[10] 俞劲松,居婷. 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医疗装备,2017,30(8):143-144.

C型臂X光机监测下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C型臂X光机监测下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标签:胸、腰椎脊神经根;射频热凝;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疼痛治疗领域一项顽固的疼痛,笔者对于发生在胸椎、腰椎节段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应用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PHN患者16例,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48~80岁,平均6 2.6岁。病变位于胸段10例,腰段的6例。疼痛跨1~4(平均2.7)个脊神经节段,病变受累区见皮肤色素沉着或散在水泡瘢痕,痛觉超敏(触诱发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S评分)7~9分,病史长1个月~6年。 1.2术前准备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射频治疗仪(加拿大Baylis公司);患者进入治疗室后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监护,建立静脉通道。 1.3操作方法(1)穿刺: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腹部垫薄枕。于患侧棘突间隙旁开3.0~4.5 cm为穿刺点,术区消毒,铺无菌巾。穿刺点局麻,用射频穿刺针在定点处进针,向内侧略倾斜,穿刺过程多次C型臂X线透视,最后使针尖位于侧位像在椎间孔后上1/4象限,正位像位于两侧小关节连线上,胸椎向外不能越过肺后内线。(2)测试:运动测试用频率2 Hz、1.2 mA以内,要求该剌激不得诱发出躯干、四肢肌肉抽动;感觉测试用频率50 Hz,要求0.6 mA以内能诱发出原病变区域麻木、疼痛、灼热,甚至过电感。(3)射频热凝:在每个穿刺针注射1%利多卡因0.5 ml,3 min后执行60 ℃、60 s,70 ℃、60 s,75 ℃、120 s射频热凝;(4)注射:射频结束后每点注入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1 ml。 2结果 本组患者16例,共计40个神经根,均在C型臂X线透视下完成穿刺,病变位于上胸段的3例患者穿剌较困难,进针时有肋骨遮挡,向上或向下调整针尖方向后能够到达靶位。其中11例患者的痛、触觉过敏(触诱发痛)术后完全消失,数天后疼痛略有反复,但疼痛程度明显减轻,V AS评分由术前7~9分降至术后的1~3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3例患者术后术区麻木明显,但仍有自发性疼痛(V AS评分3~4分),其中2例患者病变位于臀部及下肢,因担心射频热凝损伤脊神经前支而影响下肢的运动功能,射频热凝时降低了温度(70 ℃、90 s),术后患者无明显麻木感,但镇痛效果欠佳(V AS仍在4分以上),疼痛较重的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加巴喷丁片。电话随访患者3~18个月,无疼痛复发,术后仍有疼痛的患者经口服加巴喷丁疼痛进一步减轻,原病损区皮肤遗留有不同程度麻木感。

浅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浅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 院从2007年-2011年间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而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情况, 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9例患者出现麻木及疼痛症状19例。结论充分做好术前 准备,熟练进行穿刺技术操作,医护人员充分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减低其带来的 不良反应,为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痛并发症预防措施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 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1965年Sweet改用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 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其后经过不断改进,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简单并为 病人易于接受的治疗手段[1]。射频热凝术在临床应用了30余年。在中国,射频 热凝术仍是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用的方法[2]。虽然只是用一根直径只有0.7毫米的穿刺针,直接作用在病变的髓核上,进行热凝消融,使其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然而射频治疗面临一个很严重的缺点:从卵圆孔中刺 入的穿刺定位靠人体的解剖学位置和医生的经验,治疗误差较大,难以精确的判 定穿刺针的位置。这种主观性过大的手术操作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此,现复习相关文献,并就我院近年来开展出现的并发症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7年-2011年间收治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9例,其 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5-67岁,病程1-20年,23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6例,20例为首次接受治疗。右侧21例,左侧7例,双侧1例。第I支 疼痛3例,第Ⅱ支疼痛11例,第Ⅲ支疼痛5例,第Ⅱ+Ⅲ支疼痛7例,第Ⅰ+Ⅱ 支疼痛2例,第Ⅰ+Ⅱ+Ⅲ支疼痛1例。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2.1 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 2.1.1剧烈的疼痛如果操作过程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从60℃开始缓慢加热,穿刺位置的确定依据术者的反应,这个过程必需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其过程会 产生相当大的疼痛,术后有很多患者诉对这种疼痛感到后怕。 2.1.2颅内出血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 2.1.3脑神经损害由于手术是需要一根射频针,插入脑部进行一个从60℃开 始缓慢加热的过程,所以在手术中所产生烧灼的热量,会损害周边的脑部神经, 其后果可能会造成如面部轻瘫等。 2.1.4颅内感染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可导致颅内继发感染情况的发生。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2.1.5带状疱疹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 2.1.6角膜麻痹或麻痹性角膜半月神经节热凝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是角膜反射消失,发生率为7%~10%,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可导致患 者失明。 2.1.7面部感觉障碍大多数患者治疗后数日内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很多患者会因此觉得射频热凝治疗无效。经过射频热凝治疗后大约90%以上患者 面部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烧灼感。 2.2 预防措施

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术后护理

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术后护理 对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颅压,并积极预防和护理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标签:三叉神经痛;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手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 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均获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三叉神经痛患者1例,男,年78岁,患侧位于右侧;病史10年,Ⅱ支神经痛.经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常征象,表现为神经变形、移位及压迹,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射频热凝术治疗。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4h测量血压、脉搏,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皮下淤斑等,取半坐卧位,头偏向健侧,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减少头部肿胀感。 2.1.1 心理护理:要与患者及时沟通,术后因术中损伤可引起短暂性疼痛,待消肿、消炎后症状会消失,并告知患者如原有三叉神经痛未消失也不用悲观,可再次手术,消除不良心理。禁止局部按摩、热敷。 2.1.2基础护理:术后当日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嘱患者少说话,宜清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DOC)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近期,由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制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文,发布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现整理如下,供广大医生参考学习。 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 皮瘆愈合后持续 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 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流行病学 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 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 万。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带状疱瘆和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 会发生PH N,70 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据以上资料估计我国约有400 万的PHN 患者。PHN 的危险因素见表1。 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瘆。 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 PHN 的发生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PHN 产生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涉及: 1. 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邻近神经元;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20例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治疗8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情况。结果治疗8个月后,对照组中1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为30.0%,实验组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为13.3%。实验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P<0.05)。结论采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神经疼痛感,起到长期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CT引导;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 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其属于带状疱疹持续疼痛或疱疹愈合后出现的一类神经性疾病,患者出现疱疹后神经痛会加大其治疗难度,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痛感[1],因此,临床也在不断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治疗展开探讨,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本研究通过将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运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对其治疗情况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2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出现突发性的成带状排列的水泡或红色斑皮疹,并且伴随着剧烈疼痛,同时患者无颅内相关性病变、穿刺部位炎症等。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8∶32,平均年龄(61.9±13.9)岁;实验组男女比例27∶33,平均年龄(6 2.4±1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患者入院后确保其没有椎管内穿刺的相关禁忌,了解其疱疹皮损区域和疼痛范围,选择合适的位置,在DSA透视的引导中展开胸神经根椎间孔穿刺,确认位置无误后采取2 Hz的低压电流进行刺激,采取 50~100 Hz的低压电流进行定位刺激,诱发患者原有范围的疼痛,进行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识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识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皮疹和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发病一般为老年人和免疫力降低者。带状疱疹临床过程可简单分为前驱期、疱疹期、恢复期和后遗症状(疼痛)期。多数病人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疼痛和其他不适感觉逐渐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而部分病人则进入后遗疼痛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并列称为“疼痛之王”,临床表现为原发皮疹区或包括稍大一些的周边区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伴随持续性烧灼痛,也可为仅有发作性痛。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10年以上。急性带状疱疹皮疹痊愈后出现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与年龄增高成正比,且与合并症、疱疹严重程度相关,应给与重视。 一.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组人类疱疹病毒中的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嗜皮肤和神经的特性。主要以空气飞沫为媒介,经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 发病机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 激发带状疱疹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病毒再激发和发生播散的主要原因 二.临床表现好发季节:春秋季前驱症状:全身不适、乏力纳差、皮肤灼热感、神经痛等好发部位:三叉、颈、肋间、腰骶部神经分布区皮损:红斑、丘疱疹群、水疱群、干涸脱屑、遗留色素、浅疤痕自觉症状:神经痛病程:2~4周后遗症病程更长,可长达10年或更久。并发症:高热、肺炎、脑炎、脑栓塞等 三、鉴别诊断单纯疱疹心脏疾病肩周炎阑尾炎腹膜炎偏头痛胆囊炎肋间神经痛 四、治疗 急性期治疗包括1.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消炎止痛、辅助药物(糖皮质激素类、免疫佐剂、维生素类、抗生素类等);2皮内注射、椎旁注药和交感神经阻滞;3硬膜外腔注药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包括1.药物治疗:麻醉性止痛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激素类和消炎痛类药物对部分病人有缓痛效果。2.区域神经阻滞及交感神经阻滞:是目前缓解PHN病人剧烈疼痛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病程<6个月效果较满意。3.综合治疗:包括针灸、理疗、外用搽剂或油膏配合电生理及药物治疗可使部分病人疼痛缓解。4.椎管内注药:是目前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比较满意的方法之一。5.电生理治疗:国外较为普遍,如经皮肤(TENS)、经脊髓(DCS)、经下丘脑(DBS)电刺激止痛等。6.特殊药物的使用和射频神经毁损术:在CT精确定位穿刺后,使用特殊的化学药物如乙醇、酚类等或射频仪器热凝使神经长期处于无功能状态,达到长远期止痛的目的。7.冷冻止痛:冷冻既能镇痛,而又不影响外周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物质基础,冷冻镇痛在PHN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图文版】射频治疗技术疼痛科专家共识

【图文版】射频治疗技术疼痛科专家共识 射频技术是疼痛治疗的关键技术。为明确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进一步规范其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特别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制定了本共识。 疼痛康复之家 将疼痛治疗与康复训练合理结合,享受健康无痛人生。及时推送健康小贴士,提供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 18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射频原理 在射频治疗中究竟是射频电流的场效应还是温度的热效应决定了射频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 射频电流流过组织,产生不断变化的电场,电场对组织中的电解质离子产生作用力,使其以很快的速度前后移动。离子流在组织内的摩擦和撞击产生磁场/热量,在组织内表现为场效应/热效应。 射频模式 标准射频模式:又称射频热凝或连续射频模式,是一种连续的、低强度的能量输出模式。标准射频通过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导致蛋白变性、神经纤维破坏,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 脉冲射频模式:脉冲射频模式是一种不连续的、脉冲式的电流在神经组织周围形成的高电压、低温度的射频模式。 双极射频模式:由两根电极针形成射频回路,可产生更加广泛的射频治疗范围。根据参数和治疗目的不同又可分为:双极标准射频和双极脉冲射频。 射频主要参数 参数包括: 针尖温度(℃)、射频时间(s)、脉冲频率(Hz)、输出电压(V)和脉冲宽度(每次发出射频电流的持续时间) 常用射频机器品牌(安科、北琪、COSMAM、西杰等)

治疗原则 1.诊断明确,疼痛位于相应神经支配区域。 2.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或工作。 3.疼痛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 4.诊断性神经阻滞有效且疼痛局限。 5.治疗前根据病情准确预判毁损的温度和范围,治疗中加以选择和控制。 6.应在电刺激和电阻监测下准确定位神经。 7.疼痛复发时可重复射频治疗。 8. 射频治疗时,应严格控制参数。 9.对于疼痛脉冲射频治疗应该尽早开始,而进行标准射频治疗的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10.采用标准射频治疗时,局部应注射局麻药以减轻热凝时产生的疼痛。11.标准射频治疗慎用于含运动成分的神经,避免影响运动功能。12.目前射频治疗参数设定无金标准,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提供最佳治疗参数。13.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射频治疗可能会发生心跳骤停,需慎重。14.安装脊髓电刺激器的患者,在颈部射频治疗时应预防电流沿着脊神经刺激器的方向通过而牵连脊椎神经索。15.射频治疗前应保证凝血功能正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无感染,无精神障碍等。 脊神经根射频 定位:将针穿刺至相应椎间孔外口上1/3处;骶神经与其他脊神经不同,应将针穿刺至相应的骶孔内。 模式:脊神经根的射频治疗应根据疼痛情况选择合适的射频模式。脉冲射频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根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术后切口痛等。癌性疼痛患者多采用标准射频,但应慎重评估相应神经支配区的运动功能。 三叉神经射频 定位:在X线等影像引导下确定圆孔/卵圆孔位置,根据影像引导调整针尖方向。 模式:标准射频参数常选择60~80 ℃,60~90 s。脉冲射频参数常选择42 ℃,时间120~240 s,脉宽20 ms,频率 2 Hz,脉冲射频 2~3 个周期。 舌咽神经射频 定位:在影像引导下从乳突尖端和下颌角连线中点垂直进针,刺

医学护理论文和有关医学护理论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

医学护理论文和有关医学护理论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护理 本文介绍了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着重强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此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医学参考。 带状疱疹(A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R)引起的一种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病,多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疱疹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约半数人发生于胸脊神经,亦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呈一侧带状分布,在其病程中常伴有让人难以忍受的神经痛[1];如果AHZ在急性期治疗不当,部分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可转化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即带状疱疹的皮损已完全治愈,但仍有持续性、剧烈的、非常顽固和难治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日及几个月不等。由于疼痛的剧烈性及顽固性,使PHN患者常常失眠、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甚至有自杀倾向[2]。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约有10%并发PHN。但目前仍有40%~50%的PHN患者对各种治疗措施都缺乏敏感性。因此明确PHN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该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治疗方法 1.1药物治疗:①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是目前治疗PHN的首选药物之一,主要包括阿米替林、地昔帕明、去甲替林等,其中阿米替林对PHN的疗效肯定,是最常用的抗抑郁药[2]。②抗惊厥药-加

巴喷丁:此药近年来在国际上广泛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因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而成为神经性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剂型为300 mg/胶囊,开始口服剂量100 mg/次,3次/d,每间隔2~4 d增加剂量300 mg/d,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最高用量为3 600 mg/d,以疼痛明显缓解或疼痛缓解的剂量维持用药,加巴喷丁用于治疗PHN确实有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3]。③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美心律。④辣椒辣素:局部应用辣椒辣素治疗PHN是很有前途的方法。推荐浓度为0.025%~0.1%,不良反应为局部皮肤的灼热感(66.7%)[4]。 1.2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法、光疗法(红外线、紫外线、激光)、超声波疗法、磁疗法、蜡疗法[5]。其中广泛应用的有:①微波治疗:微波具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此疗法无痛苦方法简便患者顺应性强;②激光治疗:常用氦-氖亚激光治疗早期应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可预防PHN的发生[6]。 1.3神经阻滞疗法:此方法及早应用效果好,可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并预防PHN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星状神经节阻滞、硬膜外阻滞、椎旁神经根阻滞、肋间神经阻滞、三叉神经阻滞等[7];其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方法正在广泛应用,即根据疼痛部位确定相应的神经支配范围,选择相应的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5~7 cm,回抽无血无液后固定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5 ml作实

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分析

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分析。方 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 进行治疗,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选择等离 子射频消融治疗的是观察组,择神经射频热凝胸背根神经节术治疗的是对照组。 对比两组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25例(69.44%),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5例(97.22%)更高,对比有 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神经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在手术后两尊均未出现,但是相较于 对照组麻木并发症6例(16.67%),无需特殊处理,可以忍受,症状不断减轻, 术后6个月基本消失,观察组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可显 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生活满意度更高,降低并发症的 出现,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离子射频消融;临床疗效 此次研究通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进行治疗,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选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是观察组,择神经射频热凝胸背根神经节术治疗的是 对照组。对比两组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均自愿 参与本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患;凝血功能障碍;急 性传染病;不愿参与此次研究者。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既往无精神病史;疼痛时间>3 个月;年龄≥60 周岁。其中观察组年龄为(60~85)岁之间,平均(62.2±5.1)岁,男20例,女16例,病程20~28个月,平均(22.1±0.1)个月;对照组年龄为(60~87)岁之间,平均(63.1±5.4)岁,男22例,女14例,病程20~28个月,平均(22.5±0.2)个月。对比一般资料,无统 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 择神经射频热凝胸背根神经节术治疗。通过射频穿刺针在C臂引导下穿刺到 病变节段椎间孔后上缘1/3,通过2HZ/2mA电刺激原疼痛部位,置入射频电极,通过100HZ/0.5mA电刺激出现疼痛,继续实施,脉宽30ms脉冲治疗120s,保持频率8HZ,之后分别注入2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1mL和复方倍他米 松1mL混合液治疗[1]。 1.2.2观察组 选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局部麻醉之后,分别等离子射频穿刺针,在C臂 引导下经后正中线左侧旁开1.5cm,穿刺椎间孔后上缘1/3,依次置入等离子刀头,回抽未见血液及脑脊液,保证疼痛与平时疼痛部位相同,分别通过2档冷凝 治疗5s、等离子以2档消融治疗10s,之后分别注入2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 谭冠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脊髓背根神经节。已证实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因此,流行病学也将HE的感染原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erpetic neuralgia,PHN)是急性带状疱疹的后遗症,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疼痛性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PHN的治疗方法有一定进展,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但对顽固性PHN,远期疗效仍很有限。目前,对PHN的处理,主张采取综合治疗方针。 一、发病率 HZ年发病率在125/10万,8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50/00~100/00,儿童为0.50/00,无性别差异,无明显季节性。HZ患者约有10%并发PHN,50岁以上并发PHN为15%~70%,而60岁以上老年患者PHN发生率高达50%~75%[2]。随着人口的老龄化,HZ和PHN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二、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治疗 带状疱疹急性期亦称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其病理改变是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受累,临床表现为受累背根神经节分布区疼痛、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局部出现红斑和疱疹。 ㈠急性带状疱疹的常见部位及发病率 急性带状疱疹好发于胸部和三叉神经分布区,一般为单侧受累,双侧发病者低于1%,可有1%~8%患者复发。AHZ的常见部位及发病率见表1。 表1 急性带状疱疹常见部位及发病率 部位发病率(%) 胸部50 额面部(三叉神经) 3~20 颈部10~20 腰、下肢5~15 摘自Tollison,CD. Practical Management 3th ed。 ㈡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 床疗效观察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通过患者选择与分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结果、并发症分析和数据分析,探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显示,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在缓解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数据分析表明其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支持。结论为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在缓解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具有良好疗效,建议进一步开展后续研究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关键词】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疗效分析、并发症、数据分析、后续研究、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结论。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黏膜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性皮疹。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完全康复,但部分患者在疱疹愈合后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复发。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通过应用高频电流热刺激脊神经背根节,干扰和破坏导致疼痛传导的 神经纤维,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该方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仍有一定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研究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认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疾病特点 以及目前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正文部分提供更好的理 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对胸腹部带状疱 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来说,我们旨在通过临床观察与 分析,探讨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在缓解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药物消耗方面的效果。我们希望比较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可能存在 的并发症及其危害。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 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从而减轻他们的 疼痛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 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奥施康定和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B组采用上述药物+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 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是一种有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法,此外,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标签: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DSA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常用的药物、神经阻滞、理疗等疗效均不理想[1]。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技术,本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腹部及下肢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存在急性带状疱疹病史,急性期后持续疼痛时间在3个月以上;(2)皮损所在部位有剧烈疼痛感,且伴有痛觉异常与神经过敏;(3)患者V 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分。排除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及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年龄50~78岁,平均(60.6±5.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6±1.1)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B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61.3±4.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8±1.2)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变累及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予加巴喷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阿米替林(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奥施康定(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药物,3 d后辅助检查完毕。A组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加巴喷丁从300 mg,1 次/d,逐渐增加至300~600 mg,3 次/d;阿米替林从1 2.5 mg, 1 次/d,逐渐增加至12.5~25 mg,3 次/d维持;根据疼痛程度,奥施康定从5~10 mg, 2 次/d,逐渐增加剂量。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DSA 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 1.3 射频方法使用R-2000B射频仪(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治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进展 目前,对于PH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认为与外周神经损伤和中枢敏化有关。一方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背根神经节(DRG),引起疼痛传导通路发生异常,包括多种离子通道的异常。 标签:带状疱疹神经痛 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 herpetic neural- gia,PHN) 定义为带状疱疹患者皮疹愈合后,在瘢痕部位的皮下长期存在的持续性疼痛【1】。皮损愈合后仍遗留或出现的烧灼、针刺、刀割、电击、紧束样等性质的疼痛,多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由于长时间的剧烈疼痛,患者往往伴有失眠、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其愈合和生活质量【2】。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PHN,是急性带状疱疹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PHN发生率为最高,可达50%~70%【3】。PHN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呈烧灼痛或撕裂样或刀割样痛,疼痛发作时常导致患者寝食不安,生活质量低下,或有焦虑和抑郁。本文就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PHN的可能机制研究 目前,对于PH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认为与外周神经损伤和中枢敏化有关。一方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背根神经节(DRG),引起疼痛传导通路发生异常,包括多种离子通道的异常,研究表明,DRG受损后,脊髓后角Ca2+通道上α2-δ亚基高表达,Ca2+通道异常开放,Ca2+内流增加,致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盐、P物质等)释放增加,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异常增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区域,神经元兴奋性过高,导致神经中枢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机体感受疼痛的阈值降低,使机体处于痛觉超敏状态。而Kress等【4】体外制作VZV感染大鼠DRG模型,发现感染VZV 后的DRG神经元对肾上腺素能刺激敏感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PHN发病机制复杂,不仅有急性炎症渗出,更有内分泌免疫调节异常,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则甚至超过10年,尽管在感受信号和中枢处理等生物学知识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但目前对PHN患者多样化的症状与体征,反映了潜在的不同类型疼痛的产生机制,我们仍需积极去探索。 二、PHN的治疗 临床治疗PHN有多种方方法,其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微创介入治疗等方法。 1.口服药物与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疼痛科CT引导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诊疗常规

疼痛科CT引导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诊疗常 规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指在颜面部出现短暂的阵发性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烈疼痛,被称之为“疼痛之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不清楚,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率随年龄而上升,常被误诊为“牙痛”而无辜拔牙。 CT引导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基本原理:在CT引导下,将射频针经皮肤、卵圆孔穿刺到患侧半月神经节内,通过温控射频热凝选择性地毁损传导痛觉的无髓鞘细纤维(AS纤维和C纤维),而保留有髓鞘粗纤维(A a纤维和A B纤维),达到止痛效果。 一'适应证: 1、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手术(包括各种常规或微创手术)后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I、III支)。 2、三叉神经(I、m支)支配区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二、禁忌证: 1、经影像学证实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2、凝血机制异常; 3、穿刺部位或全身未控制的感染; 4、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失代偿; 5、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治疗者。 三、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内反复、短暂发作的抽搐样疼痛,以单侧多见,少有双侧同时或交替发作,以中老年人多见。 2.经服卡马西平或三叉神经分支阻滞有效。 3.排除牙痛和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四、术前准备 1、检查三大常规,PT系列,肝、肾功能,血糖,EKG;胸片;头颅CT或/和MRI。 2、术前颜面部备皮,称体重。 3、准备急救及麻醉药品、器械,氧气,生命体征监测仪,射频仪及射频电极针、射频

穿刺针,微创治疗穿刺包等。 4、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告知手术风险及其并发症,尤其要告知术后患侧颜面部皮肤麻木、感觉减退等情况,签署微创介入手术及全身麻醉知情同意书并报医务处审批。 5、术前按全身麻醉准备,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穿刺静脉留置针备用。 6、术前30分钟2小时静脉用抗生素1次。 7、术前用药:鲁米那钠0.1,i m,阿托品0.5mg (禁忌者改为东莨菪碱0.3mg),i m,曲马多1mg,i m。 五、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于CT检查台上,肩背部垫枕后仰位,再次确认患侧部位并标记拟穿刺点,在患侧肩背部放置射频负极板。无创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输液。 2、CT薄层扫描,显示患侧卵圆孔,选择穿刺层面及设计穿刺路径,测量拟穿刺路径的深度及角度。 3、打开微创手术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巾,用0.5%利多卡因4ml5ml 自标记点行局部浸润麻醉。 4、自标记点用10cm长22G射频针向着患侧卵圆孔经皮定点穿刺,进入卵圆孔时可有脱空感,同时患者有触电样异感。CT显示针尖到位后,测量射频针尖进入颅内深度(W10mm),抽出针芯,回抽无液体,插入射频电极,测量阻抗,分别以1Hz和2Hz行感觉和运动射频测试,复制出患者发作时的疼痛状态为针尖最佳穿刺位置。如测试不理想,可适当调整针尖位置后再测试。 5、抽出射频电极,经穿刺针注射1%利地混合液0.5ml1.0ml或2%利多卡因0.3ml0.5ml。经穿刺针插入射频电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射频治疗:50°Cx60〃,60°Cx60〃,65°Cx60〃,70Cx60〃,75Cx60〃,80Cx60〃 x120〃 x120〃。 6、如术中患者表现为不能忍受的剧痛应暂停射频治疗,静脉给予丙泊酚 1.5mg 2.0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再行射频治疗。 7、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与患者交流,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射频治疗,予以对症处理。 8、术毕拔除穿刺针,待清醒后两侧对比测试颜面部皮肤感觉,检查患侧眼球活动情况,局部按压针眼无出血后,贴无菌敷料,仰卧位用推车送回病房。

202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彻底治愈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全文)

202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彻底治愈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阶梯治 疗方案(全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能够彻底治愈吗?这是患者就医的终极目的,也是医者施治的唯一愿望。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是或否"那么轻松能给出的,基于对"彻底治愈"的理解而不同。 带状疱疹是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a zoster virus, VZV)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再度活化、大量复制并沿受累的感觉神经扩散所致,造成皮损和疼痛。皮损可随自然病程而愈,疼痛却可能迁延不愈,甚至突然或逐渐加重,谓之PHN。 患者对遗留下的神经痛不理解可能源于"疼痛是症状"的传统观念,而医者则对其发生机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锲而不舍的探索。虽然PHN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神经可塑性造成的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已得到业界共识。VZV侵犯感觉神经及脊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激惹外周伤害感受器使之敏化,随后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神经元的兴奋性亦异常升高,表现为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感受域扩大、兴奋性阈值降低和突触传递增强等,这些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引起中枢敏化。在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的发生维持中,各种离子

通道的功能变化及神经炎症免疫网络中各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此复杂的发生机制产生了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增多,带来了患者的自发性疼痛,非伤害性刺激(阈下刺激)通过A δ和Aβ纤维引起患者的痛觉超敏,神经可塑性变化也影响到交感神经甚至运动神经,患者可表现为灼痛、刺痛、胀痛、麻木、瘙痒、电击样、撕裂样、紧缩痛、痉挛痛等。随着病程的延长,相伴而生的焦虑、抑郁、厌食、疲乏、睡眠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有研究报道,60%的患者曾经或经常有厌世想法。 PHN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导致了治疗药物和手段的繁多以及疗效的不确定性。药物治疗是PHN的基础治疗,规范的药物治疗可将疗效发挥到最大,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然而目前普遍认为药物治疗不如手术操作的技术含量高,因此重视程度不够。初诊首选非甾体抗炎药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单位,有些临床医生基础知识不足,知识更新不够,不知道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pregabalin)、加巴喷丁(gabapentin)]和抗抑郁药[度洛西汀(duloxet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是治疗PHN的一线药物,不了解触诱发痛应首选利多卡因(lidocaine)皮肤用药,致使PHN患者的病程延长,治疗难度增加。规范的药物治疗应首选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和抗抑郁药,疗效不理想或中、重度疼痛者可酌情短期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背根神经节毁损术针刺复合局麻麻醉效果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背根神经节毁损术针刺复合局麻麻醉效果 观察 漆涛;钟超;吉冰;罗锐;兰桦;张华梅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22(38)4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复合局麻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背根神经节毁损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病程在3个月以上、经规范化治疗临床效果欠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麻复合组及局麻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背根神经节毁损术,其中针麻复合组患者取穴左右内关、足三里,术前15 min至术毕实施穴位电刺激,术中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并记录术前、进针、背根神经节热凝时(60℃-65℃-70℃)、术毕时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MAP、HR及VAS评分在(60℃-65℃-70℃)热凝时、VAS评分在进针时及两组患者的HR在术毕时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复合局部麻醉能满足临床实施背根神经节毁损手术所需求的镇痛并维持较稳定的血压和心率。 【总页数】3页(P36-37) 【作者】漆涛;钟超;吉冰;罗锐;兰桦;张华梅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3.电脑低周波治疗仪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 4.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5.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目的對比神经射频热凝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神经射频热凝胸背根神经节术(A组)和低温等离子消融胸背根神经节术(B组)两组,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和1、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S),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满意度指数B表(LSI-B)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术后1 d和1、6个月B组的V 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7分的重度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明显增高[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性质多样,程度剧烈并且持续时间长,是困扰老年患者的顽症之一[4]。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神经阻滞及硬膜外腔阻滞等,但是起效慢、作用时间短,并不能达到完全镇痛的效果。近几年,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本研究通过将神经射频热凝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进行对比,评估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胸段(T2~T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神经射频热凝胸背根神经节术(A组)和低温等离子消融胸背根神经节术(B组)两组,各2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周岁;②疼痛时间>3个月;③经药物治疗后,V AS≥4分。排除标准:①急性传染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开放患者静脉通道,连续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采取侧卧位,腹部放置棉垫有利于胸椎处于平直位。术前给予5 μ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70511)入壶以镇痛,流量6 L/min持续面罩吸氧,保持患者清醒可以与术者进行术中交流。 在CT引导下,以疼痛最严重的节段作为中心,扫描上、下各一个节段,选择每一个节段的穿刺以及设定穿刺路径,消毒、铺无菌巾后,1%利多卡因(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109)局麻穿刺路径,采用18G 8 cm 的套管针穿刺,缓慢循序进针,当到达穿刺点之后,患者自述有前胸壁的放射痛。拔出针芯,回抽无气体、血液以及其他液体,置入射频针,射频温度选择5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